第三节 婴儿期保健 婴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必须根据婴儿期的生理特点安排起居作息,合理喂养,细心加以调护。 一,喂养方法: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种。 (一) 母乳喂养 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喂养方式,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我国自古就有倡导母乳喂养的传统,古代医学家对此论述颇多,如清·曾懿《女学篇·自乳之得宜》,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小儿初生》均有论述。 古代医家认为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如明·万全《幼科发挥·调理脾胃》,元·曾世荣《活幼口议·饭多伤气》都有论述。现代认为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物质,对促进婴儿的体格、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也是其它食品所不可替代的;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各种免疫球蛋白等,具有增进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母乳温度适宜,方便又经济;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促进婴儿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育;母乳喂养可促进乳母催乳激素的产生和子宫的收缩及复原,抑制排卵,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新生儿娩出后应在产后15分钟—2小时内尽早开始哺乳。母乳喂养时,应由乳母细心观察婴儿的个体需要,按其所需哺乳,即“按需喂给”,这是我国传统的、也是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喂养原则。古人对婴儿喂养方法早就持有科学的喂养观,尤其重视乳哺方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初生出腹第二》说:“凡乳母乳儿……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不强调统一的喂养时间和乳量,而是要求根据每个婴儿的生理需要及时消化吸收能力,采取个体化的喂养方法。 90%以上的健康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即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一般每2—3小时喂一次,逐步延长到3—4小时喂一次,夜间逐渐停喂一次,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次哺乳时间约15—20分钟。哺乳前准备:1,母亲洗手,用湿热毛巾敷乳房,清洁乳头等;2喂哺姿势宜坐位,身体放松,怀抱婴儿,将其头、肩部枕于母亲哺乳侧肘弯部,侧身稍向上,尽量让患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行另一侧哺乳;3,哺乳完毕将婴儿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哺乳时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溢乳。母亲患有严重、慢性疾病,如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精神病等疾病及应用抗癌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时,不宜哺乳。乳头皲裂、感染时可暂停哺乳,但要吸出乳汁,以免病后无乳。 婴儿8—12个月时,完全进食乳品、代乳品及辅食,而停止母乳喂哺的方法,称为断乳。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随着婴儿的生长,消化功能日趋完善,应在出生后4—6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在8—12个月时可以断乳。从添加辅食到完全断乳的一段时期称为转奶期,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辅食量,并试用奶瓶或杯匙喂食。注意不可骤然断奶,避免婴儿因消化功能不适应而产生厌食、呕吐、腹泻等病症。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如婴儿患病或遇酷暑、严冬,可延长至婴儿疾病痊愈、秋凉或春暖季节断奶。 (二)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添加牛、羊奶或其他代乳品的喂养方法,称为混合喂养,又称为部分母乳喂养,包括补授法和代授法。母乳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除母乳喂养外,可用配方奶或牛羊奶加以补充的方法,称为补授法,适宜四个月内的婴儿。而一日内有一次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的方法,为代授法,不利于泌乳的建立,只有在无法由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方可采用代授法。 (三)人工喂养 完全以乳制品、牛、羊乳品或代乳品等为食物,喂养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法,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婴儿每天需要的总液量(奶、水)等为150ml/(kg·d)。 乳制品均是以牛乳为基础加以改造制成的,现在常见的是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应按年龄选用,用量为20g/(kg·d)。调配时奶粉与水的比例为1:7,即用盛4.4g奶粉的小勺取一勺奶粉加30g温开水配成。 全脂奶粉是用新鲜的牛奶经高温灭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按重量1: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体积1:4(一勺奶粉加4勺水)加开水调制而成,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加热后的奶粉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更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也能减少致敏的可能性。同时,便于运输、携带及贮存,缺点是挥发性脂肪、维生素等成分有所丢失。 最常用的乳制品是牛乳。牛乳中乳糖含量比母乳低,所以每100ml牛奶可以加入蔗糖5—8g。全牛奶喂养的婴儿用量为100ml/(kg·d)。牛奶所含的蛋白质高于母乳,但牛奶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容易在胃内形成较大凝块难以消化,所以牛奶需要加热后才可以饮用,一则可以灭菌,二则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更有利于消化;牛奶所含矿物质比母乳多3—3.5倍,可以增加婴儿消化道、肾脏的负担,需适当加水以降低浓度;牛奶中缺乏母乳中所含的免疫因子,所以牛奶喂养的婴儿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增加。羊奶的营养价值与牛奶大致相同,蛋白质凝块比牛奶细软,脂肪颗粒大小与母乳相似,但铁、叶酸及维生素等含量较少,长期喂养而不添加辅食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婴儿贫血。 大豆类代乳品营养价值较好,制备是应该补充所缺的成分,可以作为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3个月以下小婴儿消化能力差,最好不用大豆类代乳品。 同母乳喂养一样,人工喂养也需要正确的喂养技巧,特别注意选用合适的奶瓶、奶嘴、出奶孔和喂养时奶瓶的水平角度等,并主要保证奶液的合理温度。 (四)添加辅食 无论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都应该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使婴儿的脾胃功能逐渐增强,以逐步适应普通食品的摄入。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并在婴儿健康、脾胃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月龄 添加的辅食 | | 4—6个月 米糊、烂粥、蛋黄、鱼泥、豆腐、菜泥、水果泥 | | 10—12个月 稠粥、稀饭、细面、馒头、面包、碎菜、碎肉、油、豆制品等 |
二,婴儿养护 (一)阳光和空气 要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特点,安排各种不同的户外活动。新生儿满月后就可以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时间为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2—6个月的婴儿可由15分钟逐渐增加到2小时,6个月到一岁可延长到3个小时,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户外活动可以使小儿接触、认识大自然,而且机体不断接受阳光、空气和风的刺激,可以增强体温调节机能及对外界环境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及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养小儿候》中即提出了“时见风日”的科学养护观。 (二)衣着、卫生及睡眠 小儿衣着过暖,易生内热,使小儿筋骨软弱,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尤其是对寒冷的耐受能力降低,因而导致外感疾病发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养小儿候》,《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等提出了“不可暖衣”的养护观,临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增强小儿体质的有效办法,值得大力提倡。 南宋医家陈文中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较为科学的育儿方法,并将其归结为“养子真诀”“养子十法”等,其中大部分是为护阳固阳而设,如“背暖”“肚暖”“足暖”“脾胃要暖”,“养子十法”体现了儿科预防医学思想。对后世儿科护理与保健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保持婴儿清洁卫生,勤洗浴,勤换衣裤,便后清洁臀部等。保证睡眠,并注意培养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良好作息习惯。 (三)精神调摄 婴儿期是感觉、知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听觉及其分辨能力迅速提高,要结合生活的实践,教育、训练他们由近及远认识生活环境,促进感觉、知觉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避免暴受惊恐而扰乱心气致病。 三,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在6个月以后就逐渐消失,而自身后天免疫尚未建立,所以这个时期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和传染病,尤其对于各种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因此,必须按照全国计划生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为一岁以内的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监测生长发育,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异常、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疾病,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合理膳食,注意饮食卫生,降低脾胃病的发病率。
& i2 {% t3 [/ Y- h4 u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