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7482|回复: 6

顺应时代 捍卫中医《中国中医药报》2019、5、15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发表于 2019-5-17 17: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顺应时代 捍卫中医
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曹东义
; d( Z, @5 A% w+ Q& t
  新中国成立70年了,回顾自己45年的从医经历,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很多,究其根源在于有幸成为一名中医。
从赤脚医生到中医学子
  1975年3月,我入列乡村医生队伍,被派到小侯公社医院参加培训,三个月的强化学习,经过张西平老先生的培养,我成为身背药箱的村医。
  在恢复高考之后,我很幸运地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来到时称“河北新医大学”的中医系。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每天晚上十点教室熄灯才回宿舍。
  1985年,我从衡水地区中医院,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为余瀛鳌先生的研究生,方向是临床文献研究。为了能够品评中医古籍、人物,我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进修、旁听了很多课程。
  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所做第一个难啃的课题就是关于扁鹊的研究,为此我在省图查阅资料长达一年左右,磨砺了攻克难关的意志,也得到了很多著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
拜师问道,传承中医为中华
  2001年我晋升为主任中医师,此前一年已经具备了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资格。
  在我初步完成《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书稿的时候,2003年初,爆发了SARS疫情。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大流行,中医发展史上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大展神威的时代不存在了,面对如此凶险的新疫情,当代中医如何应对?从一开始,我就关注此事,三次上书原卫生部,建议重视中医现实作用。后来,申报了省和国家的相关课题,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刊登于《中国中医药报》,也主编了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在此期间,我参加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认识了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朱良春,得以拜师门下,使自己得到了很大提高。
经历反中医思潮,捍卫中医靠科学
  2006年,有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为主题词,大肆传播。我奋起反击,撰写了《奉劝张功耀:迅疾告别固执与偏见》,发到网上。紧接着,发出《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号召同仁应战。从此加入了捍卫中医的战斗,写了很多科普文章,出版了一些宣传中医的作品。
  倡导和宣传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评价中医,也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标准衡量中药。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宣传,多年以来我通过阅读《中国中医药报》、撰稿投稿,也结识了很多杏林同道。
  回首中医路,认识了无数老师、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很幸运成为中医!(曹东义)
(A)
6 g2 a: |, G+ x8 e

0 W: M1 ?# M) m" Q7 g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纸帮我交朋友,古老中医正年轻' q9 S& \3 m  p# w0 b5 x
——祝贺《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0周年
/ O. f" |* G, m  X, E+ F- t曹东义$ y- @- ~& F. H7 u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8 h! v6 p2 e2 m+ _. o
30年前,《中国中医药报》创刊的时候,我刚从北京研究生毕业来到工作单位,那个时候这份报纸的容量比较小,单位虽然也订阅了,但是,我对它关注很少。4 w  R  O: y& b9 f
我认真关注《中国中医药报》是从非典流行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中医学家,在新瘟疫爆发的时候,发表了很多相关的文章,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结合历代,传承创新的观点很多。我很震撼,也深受启发。我在非典流行的时候,也曾三次上书卫生部建言献策,并先后申报和主持有关研究课题,也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SARS的中医病因如何求?》,SARS应《如何辨证》?《如何治疗》?《SARS三周年祭》等系列文章。
! ?8 p# H# V% q7 L4 p. J8 p: i2 P1 X在各位编辑同道的鼓励下,我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论争与讨论,大胆地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与主张,并为后来的踊跃讨论、写作打下了基础:' Z5 s$ j$ E* N  K  l5 }4 Q
《我对杨振宁教授说几句话》(2005年1月31日)
, Q( `+ E4 C& H6 R《背弃传统就只能跟着老鼠跑》(2005年7月11日)! p8 k9 G" W$ J: K
《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2005年8月3日): o: d; ]' J8 _+ p! g9 ^
《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2006、2、15)
2 @" C4 F9 V. h, Z9 w; d/ m( V《对鱼腥草注射液被叫停的思考》(2006、6、23日)- a& q4 r  ]  [' `8 N
《在大科学的背景里考量中医》(2007、1、15)+ v7 j5 |: I. Y: G; W# o! a
《“茶水发炎事件”暴露方法论尴尬》(2007、4、25)$ B# I; z2 g: M2 M7 O
《以中医原始创新解读“李约瑟难题”》(2007、7、2)+ u3 g* f) K* ]) U) A! H
《中药进军欧洲最大的障碍是观念不同》(2007、7、16)  ]/ H4 A' j9 Q& h
《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赖构成论》(2008、2、18)
+ U% S9 j8 k" J; m3 ~5 M) X《什么是中医发展的指南针》(2010、4、9)
6 r& f2 F# U( I  i" ]* L# H《“王教授现象”应引起中医人警醒》(2011、4、8)
# L: P  z9 t- H《中医靠什么走向未来?》(2012、5、31), L1 \) T2 M, a9 N4 {) H
《告别偏见,正确认识中医药》(2014、3、3)% f  h/ p! K) z, H4 T1 w0 b
2006年,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引发大众广泛关注。我除了在网络里、期刊上撰写回击论文,也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分析、批判其错误观点的文章,并且借此机会宣传中医的正确理念,阐明中西医之间的学术差异,以及对发展中医事业的建议:4 a7 @) I+ V/ v4 b- \
《中医药科学文化岂容肆意诋毁》(2006、10、16)
  _2 m! N" x+ u《对中医的错误认识源于文化自卑》(2006、10、25)2 l. t& a9 X  C5 i6 V+ [
《弄清科学内涵,再评论中医》(2006、10、26)
8 P" w) y4 |4 y/ J0 }《取消中医有悖宪法精神》(2006、10、27)* S1 v. U0 n& }1 k: B  w- D: o1 r  {
《中医立法应当“一揽子解决”》(2006、5、25)
6 b, [  z* C" C. c7 c( n《大力推动中医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2006、12、29). t' C1 \  q8 o9 k
《中医不纯,其行亦难》(2007、9、13)- B6 w7 N" y4 y1 C7 Y8 U+ X
《“求同存异”让中医丢了自己》(2007、10、26)
$ O$ ?  b- H# C$ X) G$ }, J# a《把中医的裹脚布去掉》(2008、2、14)
3 _# i' ?3 T9 A' T" \; P《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赖构成论》(2008、2、18)
6 j% E$ z8 G; I& F* M2 q: g《大道不孤,德必有邻》(2008、2、22)
/ d+ f; P! W& w& S9 W8 _《冲出中医末法时期》(2008、7、21)
9 `9 u$ V, u, ~( G5 k《谨防以科学技术手段造假》(2008、9、25)
+ U1 U% ^3 b5 n" Y《中西医用不同目光关注健康》(2008、9、26)
) n, a& A2 ~' \/ v, t/ B5 i《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中药注射液》(2008、11、24)
0 Z4 Q9 t: ~+ @; C1 J; g/ \《中医教育“跟师”不可或缺》(2008、11、28)1 g6 j% W. ?+ `! o: n8 W! d
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中医学应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理论反思的不断深入,我把《中国中医药报》当做最重要的学术阵地,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思路,心得体会,最先发表在这份心爱的报纸上,而不是学术杂志上。虽然,晋升职称、评定成果、获科技奖,都依靠杂志论文,是硬指标,但是,我觉得能为坎坷发展的中医事业提供帮助,为其他学者提供思考,就是很好地学术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报纸的广泛传播,我也认识了很多中医同道。他们写信,或者打电话告诉我,评论我的文章,把有价值的文章剪辑出来加以珍藏。这更鼓励了我写作的热情,因此,竭尽全力,不断发表有关看法。( t" P3 h6 I0 ?( V, J5 W2 m: E8 O
我通过《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比较重要的学术文章,大约有几十篇,整理出目录来,供杏林同道参考:
* V6 H2 ?! \$ p9 ~《没有理论支撑中医走不远》(2009、11、6)
6 a# e; d9 L3 B/ M  N3 G《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2009、10、22)% d; F& i1 ]; M9 g5 l- c; d
《中医学体现了时空整体观》(2010、2、26)/ P& K9 C; z  L
《时代需要更多中医大师》(2010、3、3)
2 @: x, y; Z8 u《“浊毒化”与“化浊毒”》(2010、3、8)1 E6 J5 @- Q' }
《重新审视中医学术特点》(2010、3、19)
  |7 \# n8 y9 ^, l9 A《传承中医,事关战略》(2010、4、7), f0 {" t3 G$ w
《中医优势不只是“简便廉验”》(2010、9、24)
1 Z: t6 D3 ~: y8 j# z* Q《从“象思维”发掘中医原创活力》(2010、10、14)
$ Q8 I: l# F- M# @( ]( x, a《象思维与判断脏腑气血盛衰》(2010、10、14)
2 t9 k  C: r3 z8 j% M《发展中医与中医发展》(2010、11、10)
; b$ v1 M) i% u《让药理研究推动中药国际化》(2010、12、6)/ s& D! e; R* `2 h( V
《中医以骨度决定脉度》(2011、1、26)- L+ ^( B$ o! e" _: _
《卫气出、行析疑》(2011、2、18)& e* h# K9 ?' {) T' l5 S7 r
《邪正相对存在 可以相互转化》(2011、6)! j0 a! X/ n* {0 w4 _# ?1 z
《区别对待中医三大群体》(2011、2、21)8 y8 ?* x. r5 T$ ~+ W' W
《中医诊治传染病战略浅议》(2011、7、7)
. U% n( P0 p: _/ D) t1 P" J$ t《寒温统一应病证结合、分层诊治》(2011、7、13)
- Z! r' _+ s- e  `《建立禁忌学,开启一扇窗》(2011、7、15)- [" K& v- C; r' R( R5 S
《回归中医是创新本源》(2011、2、25)* y; ^/ ]+ y3 N
《不断学习,传承中医》(2012、6、13)
3 o# U! l: r! |0 q1 h《正确理解和整合伤寒与温病》(2013、1、10)
% g8 @. O& {6 `《中医不重解剖重关系》(2013、3、1)
9 s! r  H6 u, l1 R& _8 K《现代中医容易失落精神而非文本》(2013、3、27), m& Y7 E) i+ m$ o5 L& L
《回顾SARS,中医收获了什么》、(2013、4、10)3 j) t" I4 L! s( o3 n) {
《中医不能失去元神》(2013、4、25)
+ A# i1 e& I/ g5 C/ E《中医外治机理——传递信息和能量》(2013、4、25)" ]  P& l$ d3 _8 Q7 ~) |- X
《验案传法解疑难,针砭时弊为中医》(2013、5、2)6 a( @9 F" W$ g$ M, F5 a  Y7 o
《中西比较理清科学发展中医内涵》(2013、6、14)
% G/ F; w% u3 f  Q《扁鹊建立了中医学术体系》(2014、1、15)+ v, J- P& i) y5 h4 R
《黄帝时代没有扁鹊》(2014、1、24)) m  i) ~! ]$ r# G5 }+ h
《结合时代特征考证扁鹊著作》(2014、2、14)# C9 W# c! u) y5 x$ m+ |
《告别偏见,正确认识中医药》(2014、3、3)5 F9 o: e; h# O; K- Y+ }' M& M# A
《扁鹊即秦越人,其故事须认真辨别》(2014、7、16); ~( M- }8 g5 [3 N0 S# z1 M
《告别“科学主义”,挺起中医脊梁》(2013、7、1)
* J7 z, L$ I- S. V: {《找回中医思维,从本复兴中医》(2015、1、22)
8 J  w; ]4 o% Q  K, E! z《时空共存:藏象学说的核心价值》(2015、2、9)5 s  ~6 c' p" D7 G0 [" s' n+ [
《传承发扬中医首先要有理论自信》(2015、3、30)
& ^" m5 F# k4 _" }《“传承自觉”阻力“体系自立”》(2015、4、15)( x: b) N# N2 O) H* D3 J; i6 @  c
《发展中医学术,不能忽视扁鹊》(2015、6、8)
0 s- f* y" `# d3 C; ^7 L《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自立”》(2016、2、17)
4 G! n" p' c7 Z' @; R, h* }《反思百年坎坷,创新发展中医》(2016、4、8)
3 J5 e0 R- D# S9 a/ }: C! M/ W《中医思维需要不断继承创新》(2016、6、9)
2 P4 D- R: e9 y在中医药文化迅速传播的时候,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迫在眉睫,《中国中医药报》与“中医中药中国行”一起,开辟阵地,大力宣传中医。因此,我积极响应报社有关同道的呼应,撰写了一些普及和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文章:
2 L5 U7 {7 o0 g0 u7 D( J《养生是个硬道理》(2011、5、9)
' \6 q4 l" {/ y- M( {9 q《邪从正来,攻为复正》(2011、5、30)! r  e0 V. |# P. a1 ^" N
《中医百年复兴路》(2011、6、15上)(16下)
. \/ Q  b: e+ R& t$ @6 Y' Y# D3 o! {《大师心法,贵在养神》(2011、7、11)
. J; ?7 I+ e' X% x! J《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2011、7、27)
, @5 U. T) |/ r. Q' v! }) Q《试论生成论四特点》(2011、8、4)
* X# Z6 F6 o6 V# _《饮食自倍,先伤肠胃》(2011、8、19)1 G9 j) i9 a0 q" S& y
《日常劳作,过犹不及》(2011、8、29)
* {# L! @( `; A. u《情致过激,伤人正气》(2011、9、8)$ \) z; z7 l" v) V; ?) L( V( K
《房中有术,色不可贪》(2011、9、22)
* I3 O4 O! Z" R' w) p1 b$ Y) w《中医从“生成论”看问题》(2011、12、12). h; {( S% I" A; W  [
《饮酒与养生》(2012、4、16)
6 w8 I9 w% p$ B; w8 b《扁鹊文化与扁鹊脉学》(2013、3、14)( ?0 s: q! ~4 B# ]1 @, W8 `! @8 L: i
《中华文化与中医的深情对话》(2014、12、18)
' T- H: r& T* X《中医将以原创优势影响人类健康生活》(2015、5、1)
3 A5 X6 R' y% O8 x  R6 `( i《仲景“坐堂行医”或为避嫌》(2017、2、22)
* U2 z) e& W& C+ p6 d* i《沧桑巨变你能懂》(2017、3、6)
+ e  X9 }4 u* }" m8 A, c6 l% D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前辈的精心指导,以及众多学者朋友的热情帮助。我从他们的著作、文章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不断奋斗的正能量。因此,我通过《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一些学习体会、读书评论。这类文章,下面仅列几篇,供大家参考。. l, j: ?1 G; Y$ T
《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2011、3、17)
8 `; m5 P5 q& ]. J2 ]1 ^9 Z《国医大师路志正的河北中医情》(2013、10、23)5 `( R3 [+ J2 z! D0 j$ w. i
《精心研究虫类药,只为临床好疗效》(2011、10、10)
. z1 u" k& v0 V) r/ m" F《历尽坎坷见真情,章朱传承为中医》(2017、1、12)+ k5 O4 N2 w0 V( U# W
展望中医事业的未来发展,我深切感到《中医药法》的实施,为中医事业万古长青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我写作《立法保障中医药复兴发展》(2017、4、3)的深切体会。, S7 Q1 V8 p" e4 M: h, ~
在报纸创刊30周年的时候,我也到了退休之际,请允许我这个老作者和读者,用一篇文章的题目抒发自己的心情:《古老医学逢盛世,千年中医正年轻》(2011、9、1)。
( p/ r4 q4 ~7 v  p' H3 d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7: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我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文章,我很感恩。1 z  z' F7 k5 _
这也很特殊,前天的文章,是一个新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7: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成为中医( C5 ?+ I0 C* E6 E5 J

7 Y4 a/ H% U7 N. s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 ~: Z- m- @7 n3 O
" h/ Y9 t% H  |0 q) Z% q, q0 T! S* e( @9 c/ ~7 ]
在建国70周年之时,回顾自己45年的从医经历,值得感谢的人和事很多,究其根源在于有幸成为一名中医。0 a! d6 \& x! ?  M/ }$ }
在毛泽东时代,我是一名赤脚医生
" U1 S. F  x5 q( i1975年3月,我入列乡村医生队伍,被派到小侯公社医院,参加培训,四五个同学,两本上下册的《赤脚医生教材》,三个月的强化学习,张西平老先生就把我变成了身背药箱的村医。
# I+ m0 T/ W' O& ~7 l我与中医的缘分,也许与出生的村庄有关,它叫仲景村。据县志记载,为纪念张仲景而得此名。我父亲虽是西医本科毕业,但在“西学中”时,他不但自己学习中医,还把所学的“针灸十要穴”口诀教给我:“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胸胁如有病,速与内关谋。”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扎针。
, e5 ]& f( d( \& u3 J6 X0 a# z# S我在本村行医几个月后,就被公社医院领导推荐,到衡水地区举办的放射科训练班进修学习。周总理逝世后,我结束了进修,回到公社医院,经历了唐山大地震派医疗队,也见证了打倒四人帮的政治运动。当然,我住在药房里,经常到县医药公司进药,与刘群锁老中医一起自制蜜丸、水丸,与付洪耐、王玉增老中医讨论感冒、高血压的中医分型问题,都为我打下了烙印。- W1 l  u2 X1 d1 F9 F
经历高考,成为中医学子5 |9 {, P; x0 x- `, e, u8 I
在恢复高考之后,很幸运成为七七级大学生,来到时称“河北新医大学”的中医系,与后来成为院士的吴以岭住同宿舍。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每天晚上十点教室熄灯才回宿舍。
, [* l- ^. n' V2 E: f3 I8 r我们上学期间,“河北新医大学”改了名称,它组建的成员天津中医学院恢复了独立建制,“河北医学院”也恢复了旧称,所以我们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的中医系,而不是刚恢复建制的河北中医学院。7 @& @& ]  z1 `# N2 B$ q' ^: @
1985年我从衡水地区中医院,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为余瀛鳌先生的研究生,方向是临床文献研究。为了能够品评中医古籍、人物,我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进修、旁听了很多课程。, D6 h/ r5 H+ ^# M& u
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现在的单位,所做第一个难啃的课题,是关于扁鹊的研究,为此在省图查阅资料长达一年左右,其中的历史谜团磨砺了攻克难关的意志,也得到了很多著名专家和同道的帮助。6 p% m( n. B! u6 }1 ^
拜师问道,传承中医为中华
0 B6 [: t+ a0 Y+ n我2001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此前一年已经“具备”了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资格,站在了传承中医的前沿。这是一个历史的责任,也是一个时代的难题。
7 F( t! B1 e( j9 [* L4 t& J3 ^9 {! K在我初步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书稿的时候,2003年初SARS疫情爆发了。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大流行,中医历史上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大展神威的时代不存在了,面对如此凶险的新疫情,当代中医如何应对?从一开始,我就关注这个事情,并且在信息逐渐公开、北京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也试着三次上书卫生部,建议重视中医现实作用,重视中医历史经验。后来,申报了省和国家的相关课题,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在白晓芸同道的帮助下,刊登于《中国中医药报》,也主编了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在此期间,我参加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认识了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朱良春先生,得以拜师门下,使自己的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5 }7 N& e6 H: z; @4 Q. X% z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被点燃。如果不被点燃,永远是堆柴火,既不能发光,也无法放热。邓老《中医与未来医学》一文,让我感到了中医战略思想的力量。2005年到南通参加“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峰论坛”,30多位全国中医大家各展风采,众位弟子在台上讲体会,几名老师当评委指点迷津,实在是前所未闻的生动场面。大幅横标“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把会议的中心思想展示给世人,自己受益匪浅。  g  |% }2 Y, V9 P! O( _
经历反中医思潮,捍卫中医靠科学
5 J/ |6 Z' Z5 q9 a2006年,有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先是用“征询意见稿”的形式在网络传播,然后又发到杂志上,来势迅猛,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废除中医中药”为主题词,以“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校报’强文”为招牌,大肆传播。我见到了这篇文章,初看之后很震惊,决定反击,撰写了12000字的《奉劝张功耀:迅疾告别固执与偏见》,贴到了网上。紧接着发出了《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希望招引战友,一同应战。同时发给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中国中医药报》、《医学与哲学》,不久就来了回音。从此也就步入了捍卫中医的战斗,写了很多好科普文章,出版了一些宣传中医的作品。
- ^2 Z/ h" C$ q3 N4 \* n2006年底,几十位中医药专家《告全国青年中医书》,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我有幸参与起草该文,得到了很大的锻炼。2007年初,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与国家多个部门的领导出席,大家一同表示支持中医。会后成立了中医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中医的传承工作得到加强,各项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力量。2 q# W0 f6 m- u7 \8 \( {( S
近百年来,中医击退余云岫等人的进攻,捍卫中医权益,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及其在国家卫生保健领域里的贡献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政治力量、政府行为。随着时代发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捍卫中医地位与学术,也必须用科学来说明。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 Z0 ~% D9 N) ]6 R& G7 X& h中医、西医是不同的科学体系。西医依靠“构成论”,说明所有生理病理问题;中医主张“生成论”,并用整体生成、自然生成的观点,解释其理论体系。
( i+ T/ i, `% j/ U9 }5 E中医的整体观,是时空整体自然生成,辨证论治也是“时空化”的措施,是“时空整体生成论”的具体应用。
0 |1 c# B& p( x2 z& A7 ^天地万物虽然不好把握,但是四时阴阳变化,景物清晰可见,眼见五色,口知五味,耳听五声五音,手摸寒热温凉四性。5 a1 j+ H  a5 k+ j
五色、五音、五声、五味入五脏,人体浓缩了整个时空万物的共有元素,使人体成为一个浓缩的“小天地”。人与天地相应,在时间上不间断,在空间上分化而不分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中医这种“人与天地万物为一”的整体观,与西医“皮肤之内结构主义”的整体观,是完全不同的。
! B% P( m1 q% N西医治疗的药物,大多是单靶点用药,是单一化合物的个体效应;中医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都是“杂合以治”、千方百计、多元并举,是“和而不同”的中医特色。方剂是君臣佐使的组合效应,还可以再配合上饮食疗法、针灸按摩、刮痧拔罐、运动健身、心理调节、起居养生,形成多元共存、整体和谐、一揽子解决的方案,而不是一个一个因素分别研究、单打独斗解决问题。+ t; l5 R. x. P' h) g7 u
因此,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评价中医,也不能用管理西药的标准衡量中药。我在2007年出版的《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为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而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2010年出版的《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2012年主编的《挺起中医脊梁》《中医大智慧》里,都是立足于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药,希望以此捍卫科学的中医。" a; T; |  q6 v& }  y
宣传中医,必须重视现代传媒; P8 ~4 E) r, S* B3 a4 x
学术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普及是事业繁荣的重要手段。
1 O4 V7 y, |4 E$ {% o/ z; ]. W我先后整理出版了《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河北中医五千年》、《河北中医名师图录》、《养生保健手册》、《河北中医名家经验集》、《河北中医高徒经验选粹》,担任《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的主编,《国医年鉴》的副主编。
9 L3 I; ^9 A2 Z: S0 H7 [7 L尤其值得感谢《中国中医药报》,多年以来我通过阅读、撰稿,结识了很多杏林同道,也和报社多位编辑、领导因报结缘,成为学术之友。
; K& |6 v# Z* p2 ?: W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关中医药的电视讲座、广播节目、文艺演出、网络论坛、微信群等新形式,成了宣传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渠道,这既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也为我传播中医药知识提供了方便。
! b0 l7 P! L0 A& q. T回首几十年的中医路,认识了无数老师、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苍天,让我有幸成为中医!; p8 H. K. b: r
2019、4、26
  F6 ^. j6 _5 Y+ \0 A" X7 {3 T  E2 |6 s# O% V3 D: z; c/ r1 B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19-5-18 22:0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曹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剑锋~五绝指针 发表于 2019-5-18 22:00
) t$ q% R* Y! U- h. K$ H" N0 ~) T为曹老师点赞!!!

6 F7 r2 V/ X! ~. `$ k谢谢鼓励,/ u1 l( J# K" {2 l! S/ @" F$ t* L2 X
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7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73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源:
9 q  R. l, W" r7 B6 x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既要从精神领域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对中医学的科学定位,正是“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上首当其冲的学术问题。
% K9 W3 @/ E( B, v- d
* [1 U. U, D3 m; \6 X) u: W* d李源:
' H0 T. b3 v% l; }! ]/ U& {《人民日报》指出:在全面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在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广开才路的前提下,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通过思想的碰撞,使中医学进入复兴、创新、发展快车道。
0 s7 Z6 V* C" W% n7 V% {3 ^6 {. i/ @( L9 c
李源:3 |8 G( O- D2 N5 ^( w4 y1 r8 q
尤其是《人民日报》报道说:动员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哲学、科学与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中医学西医化”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来。9 c: w6 Z% F$ B: D! `
5 W! k& \# R. t  F  R) z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1 ^6 {. b  l4 |/ t7 a3 X( R( O6 z
@李源(李有缘)13001452733 ,中医学习西医,需要很深的定力,才能不被同化,否则,就陷入“自我从属”,被西医同化和改造了。+ x3 u- t; g8 \9 _% G
. d0 |9 u3 e$ B, Q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R$ ?9 J( s% T# y这就是我总结的“求同存异,丢了自己”,典型的是1830年出版的《医林改错》,那是用西医解剖学为标准,要为中医的经典改错,结果越改越错,这还是小事;
" c. N5 x; m( e# }0 k4 @* L关键是,评价标准改变了,中医的“主体”不见了,信心没有了,事业衰退了。
' a$ L, o" [8 j$ U" f# L# K" z3 G/ v* W2 C1 o5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h- I; A% P' i# E; u4 m8 g/ Y中医是“生成论”的世界观,不能按照西医“构成论”来评价,更不能用“构成论”来改造,否则就是不归路。1 s4 r, `* o3 r6 }
  G( |" q( M; n. e+ y% G4 b' M" }1 a( A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_- ~+ j- u- u$ M. x0 H2 O生成的生命有结构,所以,生成可以包容构成。8 `5 U( Z/ j, ]3 v+ l+ J
但是,这个包容,不是简单的收购,而是超越,全面超越。
0 _8 d8 P3 k$ ?' P3 z$ r, e9 F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都是空谈。2 k2 J# r6 V6 v7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