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介绍、学习,王永炎先生
曹东义 发表于:2019-7-26 16:58:3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214
王永炎:用行动书写不悔初心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2019-07-25 09:48
  U4 W  h! }  K5 d0 b& a+ i8 d  }
5 ~$ X1 `2 g0 V

2 b+ Y0 l! e7 p! A& c$ ]  编者按: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王永炎院士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上作出卓越贡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 k3 J1 w9 N- N# F  王永炎简介6 t9 T( b3 k6 M' \- m& Z
  王永炎,中共党员,天津市人,出生于1938年9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王永炎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历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王永炎1997年10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先后主持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WHO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项目、863计划等。主持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n- l1 v8 u7 I
  “用实际行动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把中医药传播出去、扩大其服务范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践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老中医药人,81岁高龄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说起初心使命时,目光坚定。
- P1 U4 ]  ?) [/ q6 z5 b0 y  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王永炎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上作出卓越贡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 g8 U. T8 b/ b' h  医者仁心 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 O7 a8 Y& x4 f" A* z' F
  是什么铸就了学者们非凡的人生?作为新中国中医药教育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中医药学家,在王永炎求学、从医、科研道路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F6 y+ i! h6 B* H: R. k; E
  大学毕业之初,王永炎便积极奔赴边远地区,投身医疗服务工作,青海、甘肃、安徽都出现过他勤勉工作的身影。3 A+ g6 M$ `7 A" k2 C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王永炎常说,不仅中医界的老先生们是自己的老师,同事、朋友以及学生也都是自己的老师。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病人更是自己最重要的老师。* e9 J+ s9 O+ u5 F4 V. D+ L+ R. S
  王永炎的学生高颖回忆,王永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时,每周查房一次,凡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病历书写,都要求一丝不苟。而且查房过程中,王永炎经常通过提问鞭策晚辈。
4 h# {/ M5 o; n# N# i# e: i& Q+ C  “那时担心答不上来,就会更用心更仔细地去了解患者情况,还会查阅大量文献,力求有所见解。”高颖表示,当时,神经科查房成为了东直门医院医疗与教学的典范,乃至20多年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都是由当年王永炎的学生担当教学查房的重任。
0 T2 s" U) K# ?; M2 E: U  在患者眼里,王永炎就是他们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凡患者之事,无论何时,都可以随时找王院士。我们经常在值班遇到问题时,给老师打电话,即使深更半夜,他也是立即给予指点,甚至赶到病房。”高颖回忆说。
  g) O" Q) U8 |! J  身先士卒 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 M+ G4 `7 ]! A+ P" f  王永炎热爱中医药事业,极力倡导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卫生事件中重要作用,并亲自组织实施,投身中医药应急工作。; t' z1 p' B; M  K, B
  2003年非典爆发时,他心系一线,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召唤。2009年甲流爆发,他怀着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迅速组织中医药专家多次论证,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制定并更新四版《中医药防治甲型流感》诊疗方案,为中医药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安全、有效、系统应对甲流提供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7 J- W4 c& _& f  ~4 q' q7 ~
  作为2009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负责人,王永炎有效组织实施了中医药防治甲流等传染病的系统研究与体系建设。他亲自组织开展了中医药防治甲流、手足口等传染病的理论、基础研究、临床与实验研究,及时总结了不同传染病证候特征,研发出有效标准中药汤剂并明确了作用机理,提高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整体研究水平,集成创新发展疫病理论,在疫情控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Y9 T% |( P, n; \  同时,王永炎注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队伍与覆盖全国的41家重点研究室(基地),有效推动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体系建设。2014年,“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王永炎的带领下,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承担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
  E' n4 M- ^+ C3 W- _  王永炎心系国家、身先士卒的高尚人格深深感染着学生及身边的每一个中医人。! g3 H9 ^5 z, k: k3 p
  求同存异 推进中医药标准化/ i/ R- y# \+ c: a, f/ P
  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人物,王永炎最早提出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牵头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传统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工作,组织起草了27种疾病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在他的亲自带领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第一个成立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ISO/TC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工作,统筹协调中医药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
& d# Q0 @" i( l  王永炎倡导“肯定疗效,规范标准,发现机理”的理念,重视中医循证研究。2005年起,王永炎组织编写《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他认为,中医药标准要做到“中国人认,外国人也认”,就应在符合国际临床指南制定程序的基础上,考虑中医药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开展中医标准的质量评价研究,指导中医诊疗实践行为,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 |$ `0 M* s' ~  王永炎认为,以原创思维、原创优势与原创成就为导向,树立战略思维,加强学科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以指南、规范与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中医药研究的科技水平与临床疗效,传承发展中医药。% p1 `  B5 c% |4 a+ C: \* s
  王永炎坚持“我主人随”的理念,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随着国际上对传统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中医药学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潜在经济价值日益显现,中医药也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频频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领域,与我国争夺原创权、话语权和主导权。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 2009年凭借王永炎卓越的学术影响力、管理艺术以及他对标准化工作的远见卓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以其承担的ISO/TC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为重点,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研究,带动中医药行业全面开展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6 m2 o+ V2 C' ]3 C- _9 F
  王永炎牵头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国内行业专家,查阅大量资料,访谈中医药行业专家学者,组织召开研讨会,深入剖析当前中医药标准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研究应对方案,倡导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突出中医药学科优势特色,提出“求同存异,重在发展”的外交工作建议,这一工作思路为我国的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打开新局面。王永炎在组织协调中医药全行业参与开展ISO国际标准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7 \; j0 B% `5 i" ?; B' Z3 i% [
  王永炎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所做的贡献,得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2014年,王永炎获中国标准化协会终身成就奖。* o( C! u# Q. T0 u
  积极传承 致力培养高水平人才6 q6 N& q: l: K# _5 E
  人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中医“不缺高原、但求高峰”。曾经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的王永炎,对这一点的认识更深刻。
  R) y! h/ W9 V! y  一直以来,王永炎对中医药行业领军人才队伍匮乏,后继乏人,深表担忧。因此,他在牵头开展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脑病研究、循证研究等工作时,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王永炎最早提出学历教育、传承教育、师带徒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培养了中医药行业第一个传承博士后,受到国家博管会的高度重视。2012年,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新医药学科群”建设项目,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和提高团队水平。王永炎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在“新”和“群”上下功夫,专注于高端人才培养与平台搭建。0 P! T0 R2 |) I9 U7 I5 n
  王永炎秉承老一代中医药学者高风亮节的风格,善于发现人才,更是大胆推举荐人才,在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不拘一格推荐人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医界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项——《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作为该项目首席专家,王永炎院士亲自组织9个研究单位、共计110多名中青年骨干参与研究,提出了以方剂组分配伍研制现代复方中药的新模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团队,搭建了3种公共技术平台,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敢担重任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现在,他们都已成为各自岗位的佼佼者。7 l; l5 A, w+ a) P
  如今,王永炎培养的学生大多已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中坚骨干,为中医药高水平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2016年,他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颁发的“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v, ]# ~: V9 \- a* V1 d; K
  如今,王永炎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心系中医药事业,把“为团队修身、为事业出力”“只要生命的烛光还在燃烧,能够照亮脚下的路,我们就要向前”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不悔初心,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王燕平 吕诚 虞雪云)* V& c' E+ Q! U, U7 }
[ 责编:武玥彤 ]

  ^5 N$ b! O) Y

- a9 A- L, u3 g: y" {  y4 r4 V3 i, V/ |6 b( y% X( B; U
+ }% _! R3 h; ^% M; e
6 i2 b+ e4 ~% P# g
' `: r& E) j5 x: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