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材学派第55期
8 r9 k+ ]& r/ ?" ~
整理:王鑫 金庆江# X$ n `# D. p& t. V6 {+ Y, Q
校对:汤海林
陈莲舫诊光绪医案
(清·王霖《吴医汇案》)
作者介绍:王霖,字新之,清长洲(今苏州市)人,住小曹家巷。从吴县甪直名医顾桐君学医,为士材学派第八代医家。为人好学深思,博览医籍,是清末吴中医家之杰出人才。王氏《吴医汇案》书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882),此外尚有《历代医学书目》,均系稿本。
圣躬诊视
光绪念四年,岁在戊戌
京官推荐,圣旨征召
大清皇帝龙体不和,征召天下名医。京卿盛宣怀保奏陈秉钧,江督刘坤一、湖督张之洞亦为保奏。于是奉谕云:据盛宣怀奏,江苏在籍郎中陈秉钧,医理精明,堪资调理,着江苏巡抚德寿迅即驰送来京,毋得延误。钦此。
专轮聘请 解囊赠费
苏抚德公专轮聘请陈秉钧抵苏,解囊赠费。着苏州知府彦秀同伴入京,寓于礼部尚书徐陠家。先至太医院习礼。同召者又有广东革职道员卢秉政、山西汾州知府朱焜、满人门定鳌三人,均由内务大臣启秀带领引见后,有太医院四人同侍。(小编理解:先付钱后看病,皇帝尚且如此,反观今日,世风日下)
跪圣躬旁,隔机诊脉,舌苔可看,不能细查
朝毕,到仪鵉殿侧厢房中,八人分四班为皇上诊脉。其时太后在上首,皇上在下首。每一班进诊,内务府大臣带领太医院一人,及钦召者一人,行三跪九叩礼毕,跪圣躬旁,只隔一机。皇上手搁于机上,太医院先诊左手,召者先诊右手,诊毕后左右调诊。病情可以细问,舌苔虽可看但不能细察耳。俟四班诊毕,请退。退必倒行,盖恐有所问也。如有问,必跪而对。退至门,可转身前行。至御药房,赐膳,膳菜林列,均不堪入口,膳费则每人需银四两。
共相拟方,呈圣御览
膳毕,主治者乃定方起草,共相议论。草就,使太医院誊正三本,呈于太后、皇上、皇后御览。药无更改,再誊数本,发于六部九卿细核,然后进于皇上服。九月初二日起,每日如是,惟朔望停诊,大略情形如是。
* F( t; s& E! j9 G+ {: z8 \7 f$ a
第一方是人参养营汤加减,后方均失去,惟廿二日一方尚存,录于后:
皇上脉息右三部大于左部,右寸数,右关数而不靖,左寸濡,左关浮濡,两尺均细无力。以脉合症,症情又复冗杂,口渴喜饮,咳嗽无痰,耳鸣声音不一,口泡牙痛,时平时起,目红未退,干涩发蒙。颈项索引背胛酸重,手指作胀且麻。腰俞空痛连胯,膝下部发凉。小便频数,有时短涩失利,寐少安神,眠不甚酣。醒后肢体软倦,难于转侧。纳谷不旺,食后胸次窒涩,脘闷作胀,气怯太息,腹鸣气坠,大便每作晨泄。
总由胃之不展谷气,脾之少化精华,以致三阴俱虚,百骸不利。身半以上似热,热非真热,身半以下似寒,寒乃虚寒。现在有虚不受补,无实岂可用攻?只可宗古法之和剂,既不偏凉,又不偏热,合上实下虚之体。并和中焦升降,以冀遗精少发,谷食渐输。
拟用利气益中,滋阴抑天之方:
西洋参 金斛 枣仁 桑寄生 于术 橘皮 女贞制 红皮枣 山药 茯神 沉香汁 白芍 砂仁盐炒 谷芽
(小编妄议:为光绪皇帝诊病,可谓伴君如虎,处方不敢锋芒毕露,既不敢大补,更惧于攻实,唯有和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欢迎拍砖)
注:吴中名医陈秉钧(1840~1914)字莲舫,号庸叟,又号乐余老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焘、父垣均工医。秉钧幼承世业,精习经方,洞彻脉理。擅内、外科,所疗多奇效,有“国手”之称。咸丰年间迁居朱家角镇,四方求诊者不远千里而至。后光绪帝和孝钦后患病,经大理寺少卿盛宣怀、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保荐,曾先后五次晋京入宫诊治,所定方出于诸医之上,被誉为良医,在御药房审查方药,后以年老多病辞归。光绪三十四年迁沪设诊,以“御医”名闻于时。民国5年逝世,享年78岁。
陈氏著作有《女科秘诀大全》、《医案》、《御医请脉详志》等。所著《医言拾遗》毁于火,仅存《风痨臌膈四大证论》、《庸庵课徒草》、《记恩录》等数卷。以上医案所载即是陈莲舫先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召所诊皇帝方脉,在古代宫廷医案之中记载与保存较为完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