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坚持“中西医并重”多次被提及,明确了中央促进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从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再到此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中西医并重”?做到“中西医并重”关键问题在哪里?如何量化考察“中西医并重”?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其广研究员日前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其广研究员
0 w" h5 D" _) I5 R( V7 {
记者:今年以来,中央频频强调中西医并重。我国目前中西医发展的现状如何?
陈其广:对于“中西医并重”,我们长期处于较为严重的“欠账”状态。此次中央一再强调“中西医并重”,并在作为卫生健康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加以明确,这意味着,中西医并重将作为党和国家对医药健康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也正因为如此,“中西医并重”不能只作为短期导向来看待,而要在较长时期跨度内持续进行衡量并加以坚持。
记者:如何理解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结合这两个提法?
陈其广:中西医并重与中西医结合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更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用中西医结合来冲淡、架空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重,是要将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药治疗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的事例如甘肃省此前实行了危重症病人必须有中医医师参与会诊的制度。这意味着,西方现代医学,不能在诊断治疗中一家独大、唯我独尊,而是中医、西医在平等地位上,从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专业角度出发,做出各自独立的判断,相互补充、配合。
要做到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就必须及时跟进。目前,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职级地位、实际能掌控调度资源的权限,无论是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相比,还是与西医药相比,都处于较为欠缺、薄弱的状态,中西医之间并不平衡。同时,中医药自身的管理体制机制也存在较大问题。例如,无论是中药材种植到饮片加工、流通,还是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使用等,监管上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长期处于“九龙治水”状态,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互相之间往往不能很好协调。
真正要做到中西医并重,关键应是中医和西医,中药和西药“平级管理、平行运作、平等待遇”,前提则是真正实现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分业管理,这也是国外的成功经验。要按中医药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去设置管理体制与机制,而不是把中医药放在西医药的下面去管辖、去运作。
记者:如果要量化考察“中西医并重”,您觉得哪些指标比较合适?
陈其广:由于目前中西医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在一定时期内侧重发展中医药,为将来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创造基础条件。
量化指标的确定是个复杂的任务,但近期可以考虑的量化指标如,在中医药门诊人次数达到西医药的2/3,住院出院人数达到1/3,中医药医护人员总数达到西医药医护人员的2/3以前,国家投入中医药的经费、高等院校和中专院校的中医药专业招生人数、体制内中医药机构新增员工人数等类指标的年增速度,高于西医药同类指标15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医保推广按病种付费,优先考虑同类疾病不分中西,治疗费用收取和报销标准对中西医药完全平等对待。不能按同类病种考虑对待的医药费用里,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的报销比率高于西医药20%以上,在乡镇以下医药机构采用中医药的报销比率甚至可以比西医药高50%。
记者:据了解,最近,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请问,您如何看待此事?
陈其广:过度治疗不仅在西医药中存在,中医药治疗中也存在。中药饮片组方的“汤药”是最典型的,也曾经是应用最普遍的中药的使用方法。一人一方,针对不同体质、证象等开具不同的药方是重点,一些医德高尚的名老中医,开方大多很简洁、很直接但同时又有显效。但在现实中,动辄超过20味药、30味药的“大药方”随处可见。
因此,取消饮片加成,将有效避免因谋取私利而产生的“大药方”,真正有效发挥中医药 “简便廉验”优势和特点。既鼓励中医医师们学好经典,审慎精到地用药也对降低我国医保支出的压力有直接帮助。
从数据来看,我国人均GDP在全球70位左右。2011年左右,美国人均医疗费用是我国的40倍,到2014年、2015年,这一数字减少至30倍。而这一差距的缩小,不是美国医疗费用有所下降,而是我国医疗费用上涨过快造成的。因此,取消中药饮片加成,将有利于我国医保长期持续健康运行。
陈其广: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05年以来先后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与英译工程”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中医药国情调研”执行组长、组长,国家“973项目”“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现代应用调研”课题组长。《中医药国情调研总报告2007-2017年:战略的中医药》主笔。(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编辑: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