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质疑李跃华:你姓中?姓西?还是姓中西?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我3月5日在《善待民间中医,应该学习朱良春先生》一文之中提到:“李跃华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有过多年行医经历,是一个西学中的人员,长期研究用穴位注射诊疗病毒性疾病,矢志不渝精神可嘉。他目前的身份,应该属于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根据有关法规,也应该经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就能获得行医资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获得‘应该获得’的资格,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有人看到这篇文章之后,给我指出“李跃华是西医,不是中医!”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李跃华有过西医正规院校本科学历,是一个西医,或者曾经是西医,这没有错。但是,他后来学习了中医,是“西学中”,或者叫“中西医结合”人员?他的论文也是“穴位注射微量苯酚”,这里边也属于“中西医合璧”的内容。 也许,李跃华的尴尬就在这里,他虽然使用了中医的“穴位”,却又注射了微量苯酚,并且解释自己有效性的时候,用的就是西药化药的原理。 穴位注射苯酚的原理,到底应该用中医的经脉理论指导?还是西医的化学物质对抗?或者兼而有之,并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 当然,这些问题背后,免不了进一步的学术探索、诘问: 如果是经脉理论指导,那么单纯针刺,不注射,有效吗? 如果是苯酚的化学对抗,那么臀大肌、三角肌的肌肉注射一样有效吗?或者皮下注射也可以吧?为什么一定要冒风险注射到穴位里边呢? 穴位注射,大约与当年“打鸡血”一样,都是中西医嫁接(结合)的结果,可能有单纯针刺不具备的效果,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打鸡血”已经成了网络里耻笑中医的一个“经典的笑话”。 美国前一段时间有“干针”取代针灸的立法争论,说针刺属于不打药水的“干针”,依靠的是刺激神经、筋膜,不是经络、腧穴,因此,“干针”可以让护士、理疗师来操作,根本不需要按照中医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来培训。这样的“法律许可”,据说在美国已经成为事实,受“法律保护”了。 其实,这是严重侵犯中医原创知识产权的事情。 《刮痧》这个电影故事,反映的是不了解中医学术原理,用西方医学知识衡量,就把中医的刮痧治疗,判定为不人道的侵犯人权,这是东西方不同医学理念造成的误解。 但是,换了一个马甲,在另一个场景里,就把中医独特的针刺治疗抛弃,改成以“干针”为名目的“巧取豪夺”,竟然获得了法律保护。在号称最尊重“知识产权”的美国,放任的却是如此的明目张胆。 中医的针刺,不是按照神经反射的原理发明的,它几千年来都是用中医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进行指导的临床技术,腧穴的分布、针刺的手法、治疗的病证,都是一脉相承、完整一套的医学体系。 按照有些人的逻辑,“干针”既然是与“水针”相对,那么,干针的部位就应该是臀大肌、三角肌,不能按照中医的经脉、腧穴来“干针”;如果在中医的经脉、腧穴部位做“干针”,实际上就是继承和使用了中医独特的学术原理,侵犯了中医的知识产权,应该接受中医知识培训,以防止疗效不好、不安全,败坏了中医名誉。 我觉得,“有效就有理”,应该“以效求理”,以便推动学术发展。 由此看来,李跃华先生的穴位注射苯酚治疗经验,到底应该归属于中医名下,还是归属于西医,或者在“中西医结合”名下?这不仅有一个学科归类的问题,而且,还牵扯到学术发展方向的评价,它到底是谁的学术成果?应该由谁给他发奖,进行鼓励? 今天看到吴鹏飞先生的报道,说金日光先生推荐李跃华学术,马上就要到韩国去治疗新冠肺炎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既为李先生喜,也为李先生忧。 喜的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在临床实践之中治病救人,一展胸怀; 忧的是,韩国的中医不叫中医,叫韩医,他们有时候用中医的内容申遗。 也许,他到了韩国,这个疗法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韩医的成果了。 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是真理的东西,也必将会被历史淘汰。 一切有争议的事实,都必须在历史的检验之后,才能得出是非对错的结论。 我们不妨期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看看这个被瘟神逼迫“一夜走红”的民间医生,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 2020-3-7
4 U, ?+ g; t0 k# V) n: H2 e&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