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俊峰徒弟:' T9 D, y9 | h9 t, v
求教师父及诸位师兄:
- W6 h7 L/ j# [/ d' B+ C 临床上可见脉证不合,对此疑惑如下:# h, e" S3 c2 N) o% l
(1)脉证不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8 {. k7 Y) ?% ?. Z3 s! w8 z(2)脉证不合时如何取舍?% J; G( `5 ]1 Z* x& d' o
/ q+ N3 O( z$ M: ]9 u$ `3 ]
李源:
3 u: S5 j4 e; h# i7 t: k% C# ]9 o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 {8 {. T) n. z7 l8 q- J
8 t8 q' S& C* H% g8 U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9 V) O# _$ r' c& f/ @4 ^' L' p本周六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中医大智慧》这本书的内容:
+ R* }' @* y# t) u 第三十四节:孙思邈重视伤寒学术传承。1 }8 X4 A" D; t* j
孙思邈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地位,《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有《孙思邈传》。《孙思邈传》称他生活于周至唐高宗年间,“年百余岁”。他能“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孙思邈是一个学问非常渊博的医学家。# T2 ]4 ]6 ?& {3 B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唐代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王焘《外台秘要》之中就引用了大量的《千金方》的方剂。《千金方》是孙思邈的早期作品,《千金翼方》为其晚年所作。
/ u* T M: O9 C0 ~1 C( Z! d: x 曹东义教授认为孙思邈在写作《千金方》时,应当已经见到了仲景的《伤寒论》。有以下几点理由:
& @/ j! G, Q4 V3 j 首先是《备急千金方》的序言中,引用了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的内容。; `8 i) R: e$ E, C/ h$ ]$ g3 B: H3 G* b
其次孙思邈在“大医习业”中指出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等诸部经方。在这里指出张仲景,应当是仲景《伤寒论》。因为大力提倡“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的孙思邈,绝对不会在自己还没有见到仲景《伤寒论》时就去号召别人学习"张仲景”。
8 B( `% B8 B s7 O( Y' D1 ]3 v 第三《千金方》中确实引用了不少仲景《伤寒论》的方剂。+ [7 k3 r" p8 s1 ~" B) I1 y5 d" i
第四《千金方》以两卷的篇幅论述伤寒病的证治,占其全书1/15的内容。从孙思邈《千金方》论述伤寒病症的特点来看,也是注重于伤寒病的治疗方法,和王叔和《脉经》相似。, d |; w+ Y; D# r7 M- M
另外孙思邈《千金方》还保留了一些仲景著作的佚文。; O( d% x. f/ _' d
+ [- o: j+ l" w* C$ c3 i3 K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z+ E/ N% u2 J5 x% o( }
/ X* w1 s4 O4 ^! A8 ~+ \,姜俊峰徒弟:+ | t. Q! G! L+ R, V+ T- [
@李源(李有缘)13001452733 师兄的意思是说:这种貌似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脉诊的不精准或者是证察的不细微?9 `; s ^* \0 m* J5 @5 i
" Z) a7 l; q% N6 D% v2 M& x
尚德存真.陈辰,陈晓燕徒弟:7 x/ a |# V% @1 t5 E' |
@后学姜俊峰 脉诊是辩证,是患者的主要病因病症,患者所说症状有可能是表症,就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患者的主要证侯: k; n5 S6 p: _/ \5 R0 P0 A
/ \" M& C- h: E+ C9 J \,姜俊峰徒弟:# f( U4 d. S7 `: ]( L
@尚德存真.陈晓燕 师姐的意思是说舍症从脉?( Y( {" E" E' t6 {3 q8 Z& p% L
1 [: H1 t- b4 x# R Q尚德存真.陈辰,陈晓燕徒弟:
1 V3 w& o, c' w5 \+ _, T" j对,以辩证为准& I$ T# ]( h2 W; S3 ]; k" T
6 Z" F- o X" {. U$ t9 a尚德存真.陈辰,陈晓燕徒弟:
6 N z6 _" s' b; G9 d! A, ~" P如果表症严重,可以标本兼治
; ?3 `) {+ t# F7 N5 c5 g/ E( i
) ~1 H& I, U3 s m7 X& G9 }: [尚德存真.陈辰,陈晓燕徒弟:9 u( K) Z& D4 \
急治标缓治本; R! i/ t$ T, z/ ? |
+ K5 `" z6 w# @ g3 X+ j; o,姜俊峰徒弟:
6 M0 \9 R! n3 n f/ J- q" N[图片]) m9 q" |$ s, a& V0 A$ h
) ]! `2 }1 X# E; ]5 [) c! S
,姜俊峰徒弟:5 f# i& V! R3 ?0 H, d9 n' D; {
这是张锡纯先生的一个医案/ [$ X, j- c, t L/ v- S
7 ~0 E' \5 W* `6 n% X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8 R/ J* \. A1 j2 |[链接]# b- H3 ]6 E o b$ t0 K
: l, U( I( d( s5 \: o
韩健新内丘中医院:
}9 U& A$ o; f9 v' \[链接]
, J0 f0 {3 y! o- | U
/ f0 }; h. K" d! s5 K3 k8 c" z9 {& }韩广泰,深州泰和医院:8 [5 ?, m- u+ O- I
[图片]
9 @( O7 R, T) \ s( m0 f- N/ k4 x3 a, A# e) y5 p
韩健新内丘中医院:. M$ R9 A2 F& i
[链接]
8 B: l, o( h: o& y8 u- r# f) i
! \$ p4 _5 ^! ]' \# l雷宝淳云南人郭雨晴同学直走青春~践行中医梦:9 n, f7 G4 K8 N" s3 P4 w$ X! Q
身份证四处错误
O; q0 y/ S5 u0 F
: x( H4 H) q/ m# H& m' {; K雷宝淳云南人郭雨晴同学直走青春~践行中医梦:
- e, h9 C' m3 @4 t! w8 Q) C[视频]
6 L; C5 ~0 t( F/ _
& j! {7 ~# ^! f% A6 E7 E7 a8 ?雷宝淳云南人郭雨晴同学直走青春~践行中医梦:. U9 n7 L" L6 k6 z! V3 s7 S: M2 S
正定
/ {' r }% n. o$ q
: F( e: s1 n2 m' f! K,姜俊峰徒弟:
6 s) Y7 [ |% x# ?3 ~" D9 b《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497年扁鹊诊治的赵简子,他昏睡五天,不省人事,民间医生秦越人被请来诊治。秦越人看过病人之后,就断定他的病情不重,虽然昏迷五天,必定会在今后三天之内醒来,他的根据就是“血脉治也”。也就是说,赵简子尽管昏迷五天,但是他的脉搏平稳,气血不乱,尺肤不热,呼吸调匀,因此,秦越人敢于下这样的判断。后来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如期醒来。这样的诊断水平震惊了朝野上下,赵简子因此赏赐他四万亩田地,秦越人因此在赵地名声大震,被人们尊为扁鹊。; r* ?- v+ `9 `+ n5 R/ {( a$ ~
# P# X+ ?$ }6 p6 h$ U+ f
由扁鹊诊赵简子可知,当出现脉证不合之时,当四诊合参不为证扰,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 \; n, C- {* {- U2 U, B
1 I! c, j& M6 x- h0 Q- {0 M5 l脉证不合的原因,我猜测可能是患者有未愈之素疾,而以因新得之疾就医,新疾来势汹涌。素疾为正虚,新疾为邪实,正虚表现在证上,而邪实表现在脉上,故现脉证不合之象。
' ]% y% B- y2 f, {" I* k! [- [! ]8 Q由于个人临床经验匮乏,以上皆是纸上谈兵,期待批评赐教!) Q! s! _- k: O+ q4 E3 P6 |
% n) Z: w O# X
,姜俊峰徒弟:( q" @9 o! @. K5 |; f. j
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即阳极似阴,阴极似阳。
$ r$ f5 l/ M5 D! E
3 j" E& S3 g2 O1 s, J5 p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c0 M7 Z( w, X; J' R7 x+ z[视频]
6 |, T! M$ `1 N4 c4 a, O
y7 b( X2 A7 k% S- k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g2 K; @4 A+ l/ ?
@后学姜俊峰
! {1 ]' K F6 U5 e+ i赵简子这病,可能是装出来的。所以,血脉如常。1 H$ H( |# \+ \
$ s' l: S& e5 Y5 J
,姜俊峰徒弟:
0 \! B* _5 h) w# p7 }5 T@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是的,师父。所以扁鹊通过脉诊、望诊、闻诊的合参,才没有被赵简子的假装出来的“证”所迷惑 ,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不以处方其实也就是一个正确的处方。6 o! L8 C H1 @8 x
3 \4 I" @* j5 a2 b7 a& g, C,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0 X' w; Q# \9 U7 s/ o) G
所谓脉证不符,是有人理想化地事先预设了,某种证必然是某种脉。
# X; n" V7 T8 \$ t/ {. Q& \6 T; I/ v0 m9 t# s& ~3 L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J9 @5 J/ z& m- |- N; z/ g其实,
- A: i% i: ~' A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都在变化,
( x- K8 Y- Z2 I. s5 @' l5 f$ w不符,有不符的道理。! K1 K# f3 x# m T& l5 J
因此,
0 j3 t7 @5 A) l# E [7 U李士懋大师说“脉无假”,
. u6 O2 J+ n# L8 D: a其实“证也无假”。
# w9 b7 ?- N( y9 T5 B1 L就看你如何认识了。
+ F4 E& a6 ]) E. U9 Y$ j& s
+ f, [) _* R4 G# j) I2 b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1 M0 {! Q" ]) p: J0 U5 m
证,就是证据,
0 i; {. l" u+ Z7 f& ]! m可以是单一的不正常,也可以是一组不正常的总和。后者,今人叫“证型”。3 Z# A' O5 G1 V' E8 v) A
& i" F( X( H- f9 I( s;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o- p* i, s! y0 E6 E) ~有的人认为,证型是“亚临床单位”,是病下边的分支。+ D- }3 q T% N
这就是“西化思维”。0 C1 q4 `( _: a1 ?
西医的“病不变”,3 |' G' K, q6 M( z; e0 b
他们希望中医的证也不变。
: @( ~# y, _; [1 u' c但是,临床上的证,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不稳定的,或者变化多端。8 Y5 }& `0 y& Q' J5 n1 W- J
中医善于“辨证论治”,或叫“随证治之。”' f6 R, }! Z: h3 Q
& h; N) W7 O ?) c- n; O) M2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_; h7 b5 P9 v @0 B西医是“固定靶”,2 E1 f& J& k! l( A+ E. f. D3 e, B
中医是“移动靶”。! P4 H& v( l7 E' g. M0 s) U. u
( Y) X2 O" A7 q2 T8 A7 G1 ^1 o6 {' B. r'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