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3708|回复: 9

西医中国化与中医世界化的必然趋势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发表于 2020-12-3 16: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0-12-3 16:09 编辑 ! n$ p; g+ r9 R
; ?0 l% W: k9 A+ k4 ^
西医中国化与中医世界化的必然趋势
' X8 g3 t2 g) ]4 U. V: F曹东义
3 a& _4 E! [% ?; C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Q. c6 s3 x' O1 J6 d# I0 ^+ R) L7 i& `, z# i1 w, \* B, @4 G4 w
西医中国化与中医世界化,可以借鉴第一次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佛教传入,以及佛教在本土的传播、发展。6 H' a7 b- z/ W/ N/ U3 {$ Z
3 f: i  D* N1 |: x' O4 c6 ^6 P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历史事实:* M6 U* a! e2 w3 r6 @) K

0 W6 `5 K4 [  ?佛教进来之前,家国情怀,忠君孝亲的孝文化,活在当下的道家与中医思想,不是哪个人要不要的传统,但是,汉明帝之后,佛教进来,很多人改变了。
) M4 E2 y6 N' U4 K) E4 e" V& D$ y9 k) J+ E$ J
佛教讲“出家”(与“家国情怀”不相容),忠孝不需要了(主要是个性解放),“求来世”的理想与中华固有文化尖锐冲突,所以,只有经历“中国化”,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信仰。9 ^" @& F; \6 }3 y  ?: i, Q

+ o3 ?0 `8 T. D7 }) u现在,老太太到庙里去,许愿求的都是当下,而几乎没有“来世”的奢望。
, Z; G/ O, v8 b$ B4 U" ^& |菩萨由男的变成美女,佛教中国化的“经世致用”,让其得到本土化大发展,传承至今而香火很盛。
' f5 z& _$ ]8 X7 s0 A4 j佛教这个原产于域外的文化,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甚至为道教树立了榜样,它的组织形式、经典、神仙、信徒、道场、庙宇,都是道教学习的榜样。9 g, W1 n" a* `. ~3 X! j  Y9 C
佛道之争,历经几百年,这也是历史事实。
- i/ v- l: |( W唐代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空前繁荣,这也是事实。
# s3 h% V6 U' o* G; V* ^" v7 l1 _, ^' t# E4 W
西方医学传进来一百多年,有它的优点,从结构出发,按照“结构决定功能”研究生命,发现了很多体内的生理、病理机制,尽管不完美,但是,它在中国大规模传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4 b- q0 E7 d7 M5 V  F; N6 j8 T- h
但是,由于西医“以有为本”,看不到精神的巨大力量,而且破碎化研究生命,推行化学制药、让人终身服药,逐渐造成“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世纪)灾难,它的缺陷很明显,需要“中医智慧救世”。& [$ K/ ~3 F7 r
因此,西医中国化与中医世界化,是必然的历史过程。/ P3 A$ Q. n$ o$ P, D
中国的西医,不能像过去那样自我标榜是“科学医”、“先进医学”的化身了,更不能、不应该说“本人就是西方医药在中国的代表,对于中医一概排斥、反对!”
) B1 r6 m1 f, Q因此,“西医中国化”,首先尊重中医、了解中医,甚至学习和使用中医药的技术与方法,虽然达不到或者很难达到“道术并重”、“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给中医机会,有的时候**让位给中医,这不是一个坏事,是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大众健康的好事。
+ p+ R# q* r2 {6 j+ K# \! Z当然,“西医中国化”不可能短期实现,必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1 o  `$ C, E+ I& }5 R  U7 t/ S4 p
可以说,“没有西医中国化,健康中国做不强”;" K2 i- W" L! A* @
也可以说,“没有中医世界化,健康事业做不大。”' O1 P, d8 b8 t/ N7 b( |
这是我的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7 r$ O7 Y/ P" q4 r6 |' ^曹东义8 v% t9 I- `; ?5 d4 ]3 w& e
2020、12、3
( @, \. |% |( K2 X6 t' @
  {. `  `, @. |, X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6: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需要讨论,不断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6: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6:08
+ @6 S8 l) r4 D这个话题,需要讨论,不断完善。
0 |0 O/ X0 H! Z; l6 G% Y) D
陈家功:
, o/ A5 H3 w4 _( B7 {" P2 S@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您叙述的这个史实,我也是这样的了解。佛教中国化,说的是佛教影响、增益中华民族受众固有观念,是佛教的“价值”体现,但佛教的核心思想观念“事实”并没有改变。如果“中国化”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就不及“本土化”清晰准确,因为“中国化”还可能隐含改变理论“事实”的意思。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是在偷换概念。西医中国化,在“价值”层面,已经被中华民族受众接受,西医理论“事实”没有改变,若此,再进行西医“中国化”,就是改变西医理论“事实”。倘若是这个情况,那么,西医中国化的内涵与目标,并不同于佛教中国化。事实上,西医已完成“本土化”,不仅如此,而且宣宾夺主了。请批判!! v1 I6 h- {% H6 b

6 E  H- h4 w* ~; O陈家功:
: ?% x, l1 O. m+ C, Z@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您说的“西医中国化”,改变西医从业者首尊、独尊西医观念,当是主要的意思。如果这样使用“西医中国化”一词,则容易产生歧义。
0 X' n- w8 u. E+ D& H2 g1 |" K: b3 T8 c6 @3 _' s# i/ G9 C! K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T* q' N; _5 {, r; Q# v0 K8 J  \[聊天记录]) y5 r5 [* u! ^0 M; M7 m

, Z% w4 i2 \  U& r8 E陈家功:
5 J% y, ~" x. Q0 N& [如果“西医中国化”指的是西医从业者接受中医理论“事实”,真实的动机与目的,则是促进西医从业者再“中医本土化”。或者说,促使西医从业者借鉴中医理论“武装”自己,如果是这样,则与“守正”、“传承”中医没有什关系的。
; A& H3 e$ n: }( @5 M7 `! N' y9 P8 [4 Z( X3 G4 U: @0 G! ^,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y1 Y$ m0 D6 L( A, r! U5 l- }: F$ \; @
@陳家功
2 s: m% t7 ]+ S* \1 Y# N: a9 J/ t你说得对,有一定道理。世界的西医与中国的西医应该不一样,但是,现在大部分西医与世界的西医没多少区别;当然,西医学术原理不可能完全与中医一样,否则就没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了。
* {3 p4 H0 J, t* S" t2 F5 g" f& a# J中国内地的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很明显,而且佛教的“翻译经典”,在唐僧之后,大量吸收、使用道家的思想,也是不争的事实。6 [* t3 W6 [0 i4 E  k4 u3 K
西医的核磁、CT由实体照相检查,变成数字化的“象数”思维,组合用药背离唯一靶点原则,逐渐发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非典、新冠等中医安全有效事实的教育,中国国家势力崛起等因素,决定了霸权、霸凌主义思想主导的西医,必将会因为中医药的存在而改变。
" [! k1 W% r4 U. q6 s' z; g( u西医学习中医,虽然没有像禁用词语期待的那样很快“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但是,中西医逐渐互相了解、配合、融合的趋势在加大,中西医之间学术配合的成功案例绝非偶然,这一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6 S9 k$ `" E# `
不能凭着过去几十年的不顺利,就说未来不可能。
. Q; M$ A  W8 W5 ]#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6: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6:52& U; I$ B6 B0 Q! y  e) [1 L
陈家功:0 d  w4 Q2 v8 s/ F! ^" w1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您叙述的这个史实,我也是这样的了解。佛教中国化,说的是 ...
0 `. \3 x* V3 S/ z; z2 _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7 Y" p6 a$ M; m( v2 H
主编:曹东义
) D* f- K9 H9 O2 @; P/ q9 i( b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 B+ N* x8 ^% J. o目   录: e% `, c  w# H" P: g4 A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4
4 Z* {, k6 [) }6 }第一章        科学被误解的悲哀        6
& b* c+ r' `  O- N: a& T* e! _9 g% B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6
4 v! k- {' U$ U" f, `$ f$ |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审判        10
1 F4 Q, {# l; J* y8 P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22, M; g0 D* _# F- Q- i# {/ f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27
& m2 R; _& v( |2 b) h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37
4 I. L" S9 o4 O& I4 |5 w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        40
0 B6 M! M& {6 q9 P# T1 i“睁着眼摸象”危害大        51
% U7 }0 U. ~6 X5 q装神弄鬼的**
) J% h: }' E& [* S$ W第二章 疾病复杂,医学幼稚        60$ c1 E& R1 x) A" @; v/ w
中西医学术源流皆不相同        61
6 M. D; G6 M) e, |4 o1 \; ?( O解剖学发展带动手术进步        65) k7 e5 [8 n/ O6 G. A0 E* O
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微观        67" c6 H8 M7 j$ G  s0 b
细胞病理学扬弃解剖学        68
# j) o- W/ a: }0 H6 Q" L) d  v发现微生物改进免疫技术        69& `3 e2 L* l9 s, n5 v' ^
纺织印染促进化学制药        70. m, ]' |) d$ p* C
抗生素利器不该被滥用        73
1 B9 d# p0 b. u分子医学扬弃细胞病理学        753 P6 k1 C4 {* |7 u( r$ k
遗传学有助于对人的尊重        77. C' u1 E( b, H5 `1 |
核酸对细胞生物学的挑战        79
+ T: E- n: z4 N9 _* p6 t探索核酸与蛋白的复杂关系        811 P" Z" a5 E9 Q( b2 h- v7 @
DNA重组技术带来的忧虑        83
- D" I3 j3 A& Z; b. {! f宋安群挑战基因理论        84
) s" J/ @( m- U& h+ E细胞调控带来的难题        86& Y( l# x* h4 D0 U) G: ^
全能细胞核挑战器官解剖        88: b1 `6 ~$ i! R# [# k
免疫中的细胞吞噬        89' V8 |# S5 B3 w; U! j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0
5 s8 o! i+ w/ g! ]7 ]5 {$ _抗原与抗体的相互斗争        92& A8 _+ H! S2 |- X% h* m2 f2 z
用免疫原理进行诊断        94
* R5 `! {$ M" f- q9 }1 W炎症介质引发炎症        96
( t" y# \8 `) ~* Y4 m2 n  a研究生物治疗技术        99
8 l. f  q6 p- H2 y1 _) t8 w生命的整体涌现性        100
1 F: A% k& f0 N4 i) _; C第三章 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        102
% d& d: y# \  m; R; b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103+ v( @( u; `7 c/ H
阴阳是古代汉语写的辩证法        105  s  U2 ~3 D( q8 d; t. I1 t; i: {
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107+ y5 J7 F' I* _! J# c7 f
五行学说是改良的八卦        109- B: }2 E6 x* a" W- b$ m! N
人人必须升降出入        111
( j. A  T; Y8 f' c$ |" X& O- x取象比类是难于取代的研究方法        115  ~& M- T0 M. B$ k
模型虚拟化是中医智慧        116$ ^5 e! p% b( c4 H; M8 _
中医靠模糊集合走向清晰        119( R& k9 g7 l/ E/ c
经脉、络脉联络表里上下        1202 b$ B0 s9 [" R- N+ ^
灰箱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124, _& \. @, P" c/ e9 {: }8 p: h* I
合而治之是中医的特长        125& Q& w% z- b: [4 @% U8 X8 A
风雨寒暑专病虚人        126
) N* r: }9 ?8 J/ R) R饮食自倍先伤肠胃        129" j. q- A- M8 F0 E% d$ c
情志过激伤人正气        1323 R( v0 p$ v, ~8 ^+ W1 s
久视长卧损伤气血        135
( c, W6 c3 B4 ^5 ~酒色过度身乃不固        136
5 k& B' n1 ~6 ~: ^& R) D依据证候治疗未病        138/ I7 _8 Z9 T2 ^/ \
治病八法代表众法        140
4 A9 {# H6 N7 l; z/ s治病寻求阴阳平衡        1444 s* s3 d! i5 _5 @5 A
恢复和谐脏腑不争        145# o6 w6 H' q4 K1 X3 Z
流通气血祛除痰湿        1477 L$ s4 R; N  A
组方选药如同调兵选将        151
4 Q2 q/ j% u& o1 c1 ~甚者独行单方一味        152
% {4 }( }/ O* O5 m7 u( o. l3 W  s组合方剂必有主辅        154* l" v$ ^: O* ^& Z: R6 B$ g" n
遵古炮制减毒增效        157
6 C% Z; l. F& z( i方随证转活法治病        159
( o: j& o4 l2 v8 s2 [难言之密在于用量        161
3 U2 s# s/ P& D5 ]5 L+ M第四章、世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医        164
. l% l( L8 g% _) j9 m( c- n首先是政治,然后才是学术        1652 D, p7 a8 ~, i' x
中医的指南针不在西医手里        168
- z# `0 d1 O. X; e+ }谁是健康的主宰?        170
( ?/ X: d4 V6 B# r1 R2 @% K& k包容疾病才能获得健康        172
0 I/ T/ q) O- R0 M8 h“人体观”决定中医特色        174
( |( V( Q3 A& e) H中医体现了“时空整体观”        176; a5 l# o4 ~: g' u) |( l; d/ P- ]
发展中医药需破解理论难题        178
* \# Z' b  r& j% _% N中医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        1815 ~& W) h+ E8 [$ a  o8 Q
中医需要更多的国医大师        183- W+ V( a, C' S7 @( Q/ }
“中医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新姿态        184& @1 I* ~2 d+ C: j

+ T) N0 |8 E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7: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6:530 z- o% T! S' R- `2 q1 y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 k2 m) N+ m: q, h0 L+ |
主编:曹东义+ s2 Y$ [- w. @1 z
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2 L3 l3 U+ B7 p+ x4 Y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0 b- W0 B" [+ ?! T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众。这是一件既重要又严肃的事情,也是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j# f* N, ]- Q! K1 g9 i6 i8 O: g8 R- y
随着西方科学与西医的传入,一百多年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目光之下,中西医不断交流,与时俱进。中医学者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试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经过从王清任《医林改错》,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中医学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想把中医“西化”的人,也无法将其西化,可以说“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由此,一些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提出来“废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废医验药”的错误论点。这些主张由于持论偏颇,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医学的优秀特质说清楚。: X6 a$ B- y7 |, R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 唱得好:千万里(年),我(们)一直追随着你,可是你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治疗疾病)你是我的唯一(选择),(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周围的一切)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课本里学的都是科学和英语,中医的语言我很陌生),而你却依然是你(生命离不开疾病,面对中医的时候,听到的依然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斗争)!你总是问我爱不爱你(是否选择中医)?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与西医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b8 l0 O" J6 r) D$ `. w1 }1 X7 t
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医改变不大,而西医却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登陆中国的西医了。很多人不了解,现在西医许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观点在某意义上说是向中医原理的回归。比如西医原来依靠器官解剖,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但是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就发现了肺的非呼吸功能、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泌尿功能、胃肠道有很多内分泌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判定靠器官解剖,将人体归类为某几个系统的理论,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每一个器官功能的维持,都必须依靠全身各个器官的协助。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得到了部分的证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把“细胞形态差异决定细胞功能不同”的理论推翻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与生殖细胞),细胞核都一样,每个不同细胞核里DNA的基因既不多也不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说走不下去了。因此,分子生物学走向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向着中医学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学术特征进一步靠拢。“每一个体细胞核,都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生命”,把只有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可以分化,而分化完全的体细胞不再可分化的旧观念彻底革除了,中医全息诊疗的眼诊五轮学说、舌诊摸脉,也不能说毫无道理。生命自组织理论的建立,为中医学扶正固本、注重自身平衡的理论,找到了更为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的深入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复合组方的治疗思想,比单一靶点的化学药物更显优势。如果仍然用器官解剖看中医,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衡量中医,其论点就显得格外狭隘。然而。持狭隘科学主义观点看中医的言论,仍然严重影响着很多人对中医的态度,这极为不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害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拷问,也必须回答中医学为何不能取消、如何优秀。6 i- U( _1 a7 J: M&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7: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7:02
, A  S! G7 K/ n1 b  k6 r+ u% q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U8 \0 t1 K2 G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 ...

( o7 L& w5 d" w. L反对中医,以批判中医为己任的所谓学者时有耳闻,张功耀、方舟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2007年出版的《捍卫中医》一书,对于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发动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对方舟子的错误言行,将在本书里加以分析、批评。方舟子是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人,不是科学巨将,也不是医学大家。我们没有见到他在生物化学的专业领域里有多少成就,却经常见到他以狭隘、错误的理论为根据评价中医,在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攻击中医的错误言论。
( z9 T3 E* ~6 d4 z- y; ~. ^他在网络里,标新立异,模仿旧时《雨丝》杂志,汇聚大量攻击中医的文章,混淆视听,误导民众。尤其错误的是,他以“立此存照•中医骗子”为栏目,以有人假冒中医名誉的事件嫁祸中医,是非常错误之举。因为中医是受害者,他的栏目应该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而不可像鲁迅当年所犯的错误那样,把中医误称为骗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边还会展开来说。3 [9 R) K# {, U7 h0 t
对于攻击中医的错误,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然而,方舟子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2007年还公开出版了《批评中医》的“专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不得不做一次消防队员,跟着他这个放火的来灭火。- P$ ^1 y( O7 D; l
其实,对于中医,不是不能批评,也不是中医必须拒绝批评,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标准来批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不能把一些人妄议中医的言论,作为评价中医的标准。% C' I* n6 v6 }; ~+ b3 v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说:“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恰恰相反,三年前,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认为,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他们比我能更好地判断德国的情况,所以我理应相信他们。此外,还可以看到,这个新改宗者受到了一部分社会主义出版物的热忱欢迎,诚然,这种热忱只是对杜林先生的善良愿望所作的表示,但同时也使人看出这一部分党的出版物的善良愿望:它们正是估计到杜林的善良愿望,才不加考虑地接受了杜林的学说。还有些人已经打算以通俗的形式在工人中散布这种学说。最后,杜林先生及其小宗派采用各种大吹大擂和阴谋的手法,迫使《人民国家报》对这种如此野心勃勃的新学说明确表态。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个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从 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上,现汇集成书。”+ @( H9 ]. i/ C6 Z"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7: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7:13
0 B& j3 Q0 l& `3 {  o# g; n反对中医,以批判中医为己任的所谓学者时有耳闻,张功耀、方舟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2007年出版的《捍卫 ...

- i1 c5 m& D; D( x+ i" j尽管**们不是杜林,我们也不是恩格斯,但是,**等人在医学和中医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主张,什么“科学成就健康”、“废医验药”等等,不仅已经形成了“体系”,而且对于一般民众的误导,远比杜林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曲解更严重。因此,我们也必须向恩格斯学习,“放下其他工作”,尽力消除他的不良影响。在医学、科学、中医、西医的广阔领域里,同他辩论,与他争鸣,指出他的谬误,尽可能地以现代语言,说清中医药科学性的原理所在。+ T& p3 m5 K. A4 N& i! k) V
恩格斯说:“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天体演化学、一般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体系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德国。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如在现代国家里假定每一个公民对于他所要表决的一切问题都具有判断能力一样,正如在经济学中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他要买来供日用的所有商品都是真正的内行一样,——现今在科学上据说也要作这样的假定。所谓科学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一切,而且这被冒充为唯一的严格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 \. F9 ?# ~1 U; J4 s: V. Y
恩格斯运用“伪科学”严厉批判那些不懂科学,却冒充科学的人;**等人却拿着“伪科学”的大棍子,到处追打中医,要用“清君侧”的方法把中医驱除出历史舞台,把中国中西医并存的卫生体制,变成只有西医、没有中医的独角戏。这不是好玩的闹剧,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u( l# F( M0 L" N8 Y
中医与西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是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中医是一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业,它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中医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中医学是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正在走向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着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国“中西医并重”卫生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容肆意诟病。' q7 A% V1 d: ?6 T/ u8 b.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7: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7:17
6 T8 P7 x4 |. _- R! y& J& ]. \尽管**们不是杜林,我们也不是恩格斯,但是,**等人在医学和中医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主张,什么“科学 ...

' M2 Z( w# u/ w' ?7 w王世保:
2 D2 z% c2 Y+ {* J我们不能从反对激进地废除中医,无意识地堕入支持中西医结合渐进废除中医。近百年来,中西医结而不合,不是时间上的问题,也不是中医人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是鸡不能结合鸭,驴不能结合马,是中西医各自的理论特征决定的,也是中西医各自的发展规律所致。我们不能靠着自己的主观臆想去违背中西医各自的理论特征和发展规律,就像违背自然规律去制造永动机一样。; ?9 ~! |% e/ L5 Q  p! J6 S4 B0 N

3 H% }6 F! s! R+ x王世保:
9 |7 A5 x3 X3 K/ e2 b" I中医主流学界许多人士之所以从反对激进地废除中医,堕入支持渐进地废除中医,甚至也沦为执行渐进废除中医的实际执行人,从根本上讲这些人还是没有树立起真正的中医主体意识和形象思维,还没有突破从小到大接受的科学化**教育,还在认为西医和科学先进,妄想着利用西医和科技去发展中医,结果最后沦为中医掘墓人,误入歧途。; x# V- u' g8 f
7 M) A/ F& S* C: V  n$ S& y: [$ Z: t
王世保:
& H, p, }+ u' r* `: h3 q1 D" _: w  _通过与部分已经成才的青年中医的接触,发现这些青年中医无一例外地都是彻底抛弃自己在中医高等院校接受的那些的西医知识,完全靠着中医理论和形象思维,在临床上取得巨大成功。现代的青年中医走向成才的过程,其实就是彻底抛弃西医知识的过程。& o* G2 i1 \+ |) n. d
: S! V0 a- d: ^8 u. @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r) n2 j3 w+ L3 i1 ~  m  U“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很复杂,历史过程有很多曲折,一开始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中医求生存”,也是我们大家没有深刻认识中医药的本质造成的。
* {7 a! |- m4 {3 R! r% z, I8 |' U: R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传承的困难,西医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中西医结合”这个求生存的词语,似乎有些落伍了。$ R$ `! ]; X& a* c2 M

1 S# B! G; t, d! ^9 h1 ?2 X禁用词语时代不存在这个问题,那时基本上都是学术交流,没有利益和地盘的问题。
5 m, O  @$ E- |. O( _! z8 w1 r, W6 L
5 v. J5 B6 Q3 b5 C8 X: U现在,理论上西化中医进行不下去了,造成了实践之中基层中医药严重不足。" @- _2 f0 P  t9 z' O- S2 V6 ?. N
因此需要换一个思路,来发展中医,也就是“守正创新”的问题。
1 h( p" c1 u5 Z, D2 C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口号,不能再用这个“中西医结合”来“引领潮流”了。
( d  i4 z0 `& t9 D" @
6 V$ K- W" h! V- z2 k# _5 {我提出来的“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我认为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不是马上就到了这个境界。( _0 \0 M8 _; V$ S6 i: Y$ j) i& ]
这样做靠的是“中医是生成论的医学,西医是构成论的医学。生成的生命有结构,生成可以包容构成。”
+ i! A2 ^* F1 L: O2 E7 o我认为,! J4 @9 m* B: w8 A& e
“没有西医中国化,健康中国做不强”;
" a1 r6 @& j2 s2 a4 e% m6 B! N0 ^“没有中医世界化,中医事业做不大。”" {* {' v; C5 W$ {3 \4 }
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2 e, |3 C- ]! N, W. s( ], {
以上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 g9 ~: Z3 t& x. Y* d. j1 W7 H! k' O6 y* \& j曹东义
% b8 I& w0 [1 B9 A7 w2020-6-16
+ K2 y  C4 [5 F) Z# a1 v
9 M+ K1 r2 ?9 |1 F0 O: R王世保:
& R  ^* ?" z5 O/ P0 N) {一叶障目,青年中医的自我意识里不把从院校里接受的西医知识彻底捐弃,就树立不起中医主体意识和培养不出中医的形象思维,就会在临床上成为蹩脚的伪中医,难以获取疗效。2 P. R* k+ x3 V. ^/ P
4 {( W: ^$ s/ n" q2 {; J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B( B+ ]2 Q: }5 v@王世保
4 w6 u# {% B3 y! s# Y9 U你说的很对,是现实情况很严峻,中医西化、异化、畸形化,仍然在继续,不容易扭转。& U0 j; n9 R  R; ]: n
* Q. Y; W. U3 a/ {3 Y* V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h% y+ t8 C0 ^5 S把脉中医现状,有四大弊病,积重难返,复兴中医任重道远。
# Z3 y! _. V+ v, U  P2 r# z' S4 w6 Y2 n8 d  S0 ^
理论不自信,( x+ p3 ]: a* G8 R  R' k
疗效不自强," ~& |& l" ]. W; b3 ~0 u
传承不自觉,
% I0 V: H" h. m" _# n体系不自立。$ ^1 H, k* j6 s2 C0 \; j

* n: q5 N; b* h3 V4 F0 d  J# \$ S7 K仅仅只是“勉强并存,远非并重。距离人民需要,国家期望的目标,非常遥远。”; A5 J5 z% D9 I8 Q! l

+ n  e" h; R! w4 E+ R仍然是“废医存药”和“废医验药”的时代,是中医“末法时期”,复兴中医的时代,尚未正式开始。/ S8 A8 v" P) N- ~9 q9 P, U
1 D* Z5 x  M- o$ S
病根没看清,没有共识,看不出未来的方向。大多数中医人不关心中医命运,只满足“衣食医”的水平,距离“传道医”非常遥远。- Q% ^; o$ w- ~. e) w6 h; A- q; z

, U+ ]/ r6 w& P) K医随国运,复兴中医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西方医学“结构决定功能的构成论医学”,存在巨大弊端,看不到生命结构的“细胞核同质化”,以及结构不稳定的暂时性,“全身全部”靶点对抗的灾难性后果。
" V% f; E0 M( L. A+ u- L% h只看明物质之“有”,看不到天地万物有生于“无”。8 n* w) t! x, w; W# m0 _
/ K! k4 _3 }) Z0 a% i
东方医学“以无为本”,重视“有无相生”,研究明物质与暗物质,研究生成(包容构成),关系(包容结构),状态(包容形态),多元(包容单一),转化(包容对抗),稳态(包容极限),向内求(包容拯救),治疗手段崇尚自然“杂合以治”“心身同调”等优秀特质,需要“重新认识”,进行“中医先进性教育”,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认识,才能拿到“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健康中国,造福世界,贡献力量。7 k7 ^: N6 u7 b" _, A! J

4 G# |/ R) V6 Z( n0 H只有认清形势和存在问题,有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各界给力,大众欢迎,才能逐渐走向复兴。否则,只是空谈而已。(曹东义)
4 t  q' _" r4 ^+ l2 e: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8: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7:37
2 x( q3 l- o  u3 ^* W王世保:
8 A( M) \% Y% h; E我们不能从反对激进地废除中医,无意识地堕入支持中西医结合渐进废除中医。近百年来,中西医结 ...
2 f' `4 b  M+ u! _; }6 ~0 ?2 |
王世保:
- }# i9 S/ I9 p( u1 Q. P" J@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捐弃西医知识,走向医馆,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医在取得这样的共识,他们正在成为文化和理论自信的新时代的医家。我们在看到老一代西化的中医家在将中医带向万劫不复的消亡之地的时候,也要看到年青一代已经树立起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医家在崛起。
4 I1 ]1 m2 m% q/ z0 P7 U' w
; ^; M8 J- d( y0 H民间肿瘤专家陈欣:
! x. z9 Q; S  s1 w( j“无中生有"理念既是萌生于几千年前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宇宙变化规律的根基。无论对天地自然、社会人文、生物疾病类型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事物进行探索研究时,如果忽略了根基、忽略了隐蔽在表面现象背后的发展转化规律,就注定了花费心力越多距离目标越远的结局!
2 e6 {4 _: e& u$ i. |  p5 j/ A6 \: D
王世保:
) R' [6 x( R: ^- h" ]9 V  D近代的威权政治给近现代中国人制造了这样的虚假幻觉:可以完全不去遵守自然规律或者学科自身的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想怎样发展就怎样发展。这样的学术最终都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伪学术、伪研究。至今还在各大中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医院里展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就是这样的浪费国家资源的伪学术、伪研究。+ E+ @; @- j6 K3 P

9 K0 I. G5 a# B  r! I; `. n7 X王世保:. L" }4 b, u5 s; F1 D, u
自负的权力必然会带来普遍的伪学术。% t. M. [5 r' @8 F' S

* e5 `- p) n0 {3 R* ~, S泉州中医李太云,有见地:2 Z4 l5 z: k+ Z
现在普遍都是伪学术,不只是医学领域
1 k+ ]2 B2 Z5 B4 ]
: Y$ [/ a- y2 ^* P( Q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D- ~8 J3 d) @5 e+ W& Z
@王世保
$ ^! G( c/ ^$ u) b$ I中医发展是多元模式,不会整齐划一。" m' L: [6 ~3 M8 T- X
  D3 u  O& i% ?: `0 A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9 V+ t+ @: a2 x
都是为了中医事业发展谈个人的看法,希望统一战线,凝聚力量,而不是分裂队伍2 E* k6 P; C  z2 r0 i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0: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0-12-3 18:07
, \, y( g1 H% h/ {王世保:
) l* I2 t# q5 ?  k7 U@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捐弃西医知识,走向医馆,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医在取得这样的共识, ...

% W* @, i2 D- d: m6 _% I! o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F. G" W% w' f( P7 y医师是医师,巫师是巫师,春秋时期已经分业吃饭,界限分明。+ `. T& g* Y; ]  o* `: P
不能用巫师代替医师,
- s0 b# |; z% _3 E对于巫祝人员的考核,目前我没有见到有法律规定,所以巫师、巫祝人员借中医名誉希望得到合法身份,这是一个“擦边球”?
. x" P1 a" Q8 t. y  w我认为,9 q! G% Q. \# o: g& J3 X
巫祝人员,确有效验(十个以上案例证明),没有骗人敛财不良记录,可以发“巫师”证书,可以视同针灸师、按摩师、刮痧师等,合法执业。8 d& q- }) B" @% g
有人说,5 I( P! T* z' `' N+ S4 d
巫师是中医的正脉,
6 H) z( K% p; M5 |0 u传承中医需要都学习巫祝,2 O' Q7 q9 f( t+ \4 P# A5 W7 F
每所中医大学不仅开巫祝课,
3 ?0 q; ]+ d) H而且“惟此为大”,“以巫祝为本、为根”,4 A5 ~4 Z$ O" |1 [) d0 p
这样的观点,愚以为是以偏概全,甚至有以假乱真的危害。, m$ O8 o/ C& f$ q; h3 G
希望依靠发展巫祝、巫师来振兴中医事业,& a3 W* c( C8 [$ o
这就如同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 I" F$ y& C; ?" M" S9 S
9 M+ i+ l& f& U4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4 R2 {$ b) E) g. e1 X7 Y% T
“守正创新”,正是什么?是巫祝?
9 c" j- s9 I9 T1 `9 S我不以为然。! D% _+ Z' K, W% o( Q$ n. B% }) L0 H& s
请大家深思,高唱祝由之歌,能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事业?
4 N# t5 C/ M0 f) I- {6 d4 F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 ]3 f; a; j: {) o( ]+ t
今后会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 s' Z' z. |0 r( Z. u1 e  I! f9 c( P: N9 g
陈其广,社科院:
1 T0 d7 q! l4 M7 e2 e如果把科学复归到其原点,应该只是发现、归纳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系统。什么"可重复试验验证"之类都是后世添加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不是重复试验得出来的。但讲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内容就非常丰富多样了。中医药是反映、应用了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的,这不太会在群里有大争议,但中医药又是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区民众的生存方式,这就有了流派产生的客观条件。作为一个以学术丶医术和业界政策研讨为目的的平台,在遵纪守法前题下,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最好。至少各美其美吧。杨志勋老师义务做国医少儿教育,开篇就是做医先做人,学医先学道(大意),在群的都是有志于复兴中医药且有所成果之人,诚望在此方面不落国医少儿人后。
( a5 }9 T- y; j! f; }: c2 u* ?# j- r3 q
华云:
2 g3 @: M! G& m# D# a! }8 E& u@H. QG .C H E N 谨遵群主明理善义, E: b9 S. I% X5 Y' n

) g& b) \/ K+ k' z骆中贤:
7 z; C8 t# H' o0 D作为巫祝一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和定位,许多老中医说是移精变气,唐玉冰在解释内经时说,祝,注入,由病由,温病条辨里面讲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祝病之所由生,这是医疗的**,宗教里面就讲祈祷,民俗就讲去邪除秽,不同的立场解释就不同,这个很正常,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来说这个事儿,中医要做中医的事儿,说中医的话  Y# [6 s& c! M! @6 @! k

5 q: T& D8 V$ ^; T骆中贤:
  B6 H1 M! `6 g% y& j/ Y3 C/ w由指的是病的由来,是中医病因的学问,中西医结合用的是西医的病因学,所以他只讲西医的解剖和西医的疾病分析,对中医祝由科当然是恨之入骨了,必须歪曲他,必须把他引入宗教,引入迷信
, K( n* _# h0 B  }2 x8 N; A
0 p8 J% `; [  \" y  Z骆中贤:0 n2 S4 j8 t# p$ I" S9 Q( G
中医有很多好书,出了不少优秀的中医人物,比如,郑玄,唐代贾公彦,马璇台王太普,都对主有有正确的解释,以及近现代的光明中医王洪图老先生,都对祝由有正确的解释,那你曹院长为什么不学好专学坏呢?黄帝内经温病条辨伤寒金匮都对住有有正确的评价,为什么不好好学学呢?0 m" m& N  }" j: H9 T3 o

9 s1 K  S0 @. u2 O0 h2 ]. ^8 F- K骆中贤:
' c6 y$ I* o4 o[语音]/ }/ z2 d# N; y0 H+ D9 ?8 m+ p

4 N8 i/ Q9 I4 q1 c陈家功:) G- b  D% Y8 I0 k9 o
@H. QG .C H E N 支持!确如您所说,做中医先做人!佛家也是同样观念,十善业道是做人的基本,“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语”,是口业。有言道是:真心做的事,何必拿出来感动人呢?: x/ S$ ]# k+ y4 h' ]
" s4 z4 W# u1 n+ M4 ^" H0 t& {
骆中贤:8 u- r, p7 Z- p7 v
[语音]
  M3 ]8 E: b, _8 O' v% O* v
1 g# |# Y' A, o. F骆中贤:
  v5 Y4 Y5 ~( S# `6 h7 D% w! L[语音]
8 U0 g* z: ]4 s! ]$ Q  C7 N; t
4 r4 e; I0 c$ X. X民间肿瘤专家陈欣:
# _( H- ~# |' O2 C建议各位在争论中停不了火的老师们喝杯茶休息一下,各自放弃执定的相关论点,把"守正创新"一语中"正"的内涵当作讨论的核心问题即:何为中医的"正"?
3 v2 V6 o: b3 l3 e  l# k  j        焦点集中就排除了认识上的歧义,讨论起来摩擦自然就少了,( _: [* [. W$ R- |; m$ @1 H

+ k3 l5 b$ E4 A3 ~, }) A骆中贤:9 Z7 U5 m6 m. j; V- N, d2 y/ }
首先文化自信
3 x9 m  T( t, o+ O: t6 D" N- e
( y& ?; B! S6 h7 k' V" H骆中贤:# U# s1 s5 x0 `9 I' M  t) h0 l5 `/ _& F
守正的正就是对中医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中医说中医的话,看中医的书+ b; {& N. m3 c) @( ]& K& w4 @9 \
, P- u) q& Q8 z& y
骆中贤:, m5 R7 L- H+ Z7 x8 A$ e, F$ Q
不能醉雷公胡劈(批)
4 u5 ?- h7 b. g) g  ?5 y: N4 {6 i+ l7 A1 ?
骆中贤:$ c, h9 J, \) }% C6 m7 C
比如传承中医,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文化的人,你也见不着仁你也见不着智,他就是没文化,还穷横穷横的
- Z- C" x4 Y! `  D7 \7 {  L5 m
) D& @4 l! v, N骆中贤:
0 [5 `8 h- c0 X# u  t6 W3 y5 m你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7 y. F- j$ y/ n) d

5 ^9 X7 N9 p0 B- _民间肿瘤专家陈欣:0 J' r( y) u* r" b3 {; X
文化自信是根基!但见仁见智。$ D$ [! n( Q6 o% B
         如果先把中医的"正"的具体核心内涵100个字以内清晰简约地解读出来,再围绕这这个核心向外延伸进行讨论更容易产生共鸣,老师们以为如何呢?
5 O& g- v  s7 k6 @8 d$ u& n6 E# \# w# Q
陈其广,社科院:
" X2 U% b0 c: x# F7 `[链接]5 L2 j6 F9 Q$ i* r" \' F4 y
: U; h  p; @) a: M/ z
王世保:# Y! Y" n5 Q+ J9 P
心性层次决定了每个中医人能走多远,小根器之人,心智闭塞,易满自负,误入旁门左道,不能自拔。为医者,需要才高识妙,**博记,所以要先修心性,至虚生慧,方可言医。3 I- F0 I: |- P9 C& H
1 D9 |' C$ ~% n8 z) m
白玉忠药王48代传人白氏舌诊创始人:
' D# }7 ~* ^$ I) ?' p' o@中华医学祝由研究会。骆中贤 " \; M$ i) _& t/ |' z
& s( o% d5 t6 P9 D/ o( j
陈其广,社科院:9 A' z) n2 J3 s1 V* g) _
牢记贯彻落实《宪法》第二十一条!
, k2 H3 d7 `5 X# R* W0 j) F4 v- V3 z: K3 D9 m
陈其广,社科院:$ r& I0 W" J- L0 @" L
[图片]
! y8 F# a* K% d9 d& \9 S& I+ d% }( ]+ p- ~( q6 r" d" W) z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a- x5 Y! p1 ~6 @% q& \百度:
- m6 `3 o& b  U6 j. ~- B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巫祝小人,妄说祸祟。” 宋 范成大 《灼艾》诗:“谢去羣巫祝,胜如几药汤。”1 }4 `. n% I1 u

6 y2 m5 {  t  Q- T王世保:$ n; R- N; F, p1 n8 p
发展中医需要守正创新,中医之正,其实就是构成中医文化的诸要素,包括中医的理论框架—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中医的研究方法—观察比类,只有遵循中医诸要素,才能形成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个性化诊疗特征,进一步拓展中医临床理论。如果不遵循中医这些要素,企图利用与中医异质的西医和科技去进行创新,就会误入邪路,自欺欺人。5 e6 R$ B! {4 z

; M) q% l7 U3 O" D; z+ Q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5 @$ g0 Q  |. H4 z/ d& |巫祝& t6 o; J' n) E( X' |1 b
巫,《说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E; ?- z2 r  V' i9 f# e祝,《说文·礻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玉篇·礻部》:“祝,祭词也。”《尚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孔颖达疏:“读策告神谓之祝。”
& o; C+ N$ }5 \  H1 d6 |由此可见,“祝”有三义:⑴祭主赞词者: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亦名觋(音席xi)。⑵祭词:祭神的祝祷词。⑶读祭词者,即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的人。
! T+ r0 ?1 y; O( O( ?; J祝通鬼神。《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注:“祝,接神者也。”
" H  G& A1 F  z3 V' G0 D0 _祝,乃与巫同类职业者,故《易》曰“为巫”,而有巫祝之称。, P6 w" i+ K4 |
巫祝者,皆乃上古时期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晓天文、懂地理、知人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鬼神相通,故有“神职官员”之称。
, @- }# ]) Q1 W) M6 R; o: A《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祇(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郑司农云:“筴祝,远罪疾。”& C: G% `- Y9 Q, K3 v& V* j
《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郑玄注:“禳,禳却凶咎,宁风旱之属。”贾公彦疏:“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三者即是禳……云‘禳,禳却凶咎,宁风旱之属’者,‘之属’中兼有弥灾兵、远罪疾,三者是凶咎之事,故设祷祠禳却之。”
6 Y9 a) p  g3 _5 y& f( I- n' f1 P) @( [) b7 I, J3 F3 ^2 E0 |/ z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G1 f3 P0 ^1 X" {9 @+ o+ q据《周礼·春官》记载,巫祝之多,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者等,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其中祝的“神职官位”比巫高。凡王、后、贵人等之丧礼祭祀、国家之祈福安灾、自然灾害、外交战争及王、后、贵人之草药沐浴、身体康健者等,皆由巫祝掌管。; d3 t  |5 r: j; m3 z- N) L
巫祝有知医者,通晓医术,具有“远罪疾”之祷祠及医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可愈疾活人。
( E$ T* }" X# b* U: N
/ z/ z. m: L  X6 Y) i; l白玉忠药王48代传人白氏舌诊创始人:
& E) L3 e! \) H9 t" V" W; K@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3 b7 }8 x! e' u( x' m: P8 m) ~& ~2 w,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x$ t* t* r$ H3 K2 e@白玉忠药王48代传人白氏舌诊创始人 0 V4 w( ?  t4 r* V% i. x& ^3 z
谢谢
1 T3 L# ]# b2 m3 v% y; l% x: X) {8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