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十年来中医传承与临床问题回顾(袁炳胜 旅英中医)
& f$ H6 T( @, s: d) t8 g( F9 G* {# K# f/ Y7 R1 { l
到95-98年国家实施[执业医师法]以前,由于不缺患者,对临床的足够自信与繁忙的诊务,很多有传承、在当地有影响的中医世家,仍然父子师徒相授,不把子女送中医院校。那些跟师学医的,也多是因为目睹当地某某中医大夫的临床影响力、特别是成功救治了自己或者亲人某重大疑难疾病而拜师学医。7 t" z o& E. k+ ^# O, v! I
, ]: a& @) }! w8 t其中传统文化基础好,遇到有临床对理论也有深刻思考和认识的中医老师,那么完全可能学有所成,能够比较全面地传承中医学术和临床,有益临床,造福社会,有所成就。
" q0 R( t3 Y' z! p8 N& h& N0 r
! O+ F: Y: i' P9 |) b( E9 v8 h5 m# v因此,民间师徒父子相授,还是培养出来了有很多有传承有临床的好中医。 L. _( Z$ @" z+ b
# |: U% X- j0 P9 v6 R: J7 |; p: |
但是,这些延续自古以来中医教育模式的师徒父子传承的中医,根本没有想到医学院校教育的一纸文凭在95年以后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国家医药院校教育的资历背景,导致很多人以后(甚至直到今天仍然)面临着长期的合法执业困境。0 @- B0 h2 v1 j9 \
9 c+ e: a/ h0 E6 R7 D这是从1995-1998年逐步严格实施[执业医师法]开始的。医学院校教育文凭成为通过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唯一途径以后,跟师学医,不再可能获得做中医师资格。9 y' o$ o) I" K( m
1 x2 G" H% A# Q1 C" k4 m6 o, P实际上,普通院校毕业的青年中医师,也多由于职称资格考试西医内容多量大,而且长期以来要求英语水平考试(后来中医毕业后又要求三年规培/据说基本上都是西医临床诊疗技能的住院规培);特别是临床开中药诊费低廉(90年代大约是1-2元挂号费/诊费处方都在里面),中医治疗收费极低,除非在当地临床执业多年,具有很大影响的老中医,每天能够看30个患者以上的,一般青年中医师,很难单凭开中药、单凭中医技能在临床生存。因此一般中医药院校毕业后在医院执业和自营中医诊所的中医师,也多不得不更多地学西医开辅助检查和用西药,青年中医师要在职业上发展,常常是通过考研究生读博,但是这个途径,最大的重点难点也都是西医课程特别是英语,读研读博,基本上也多是以现代西医先进的细胞分子生化基因用于与中医有关的研究为方法和导向-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某些与中医相关的临床或理论现象,因此实际上这种研究可能与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诊疗方法应用技能缺乏实质/直接相关,就是说相关研究实质上难以提高研究者或帮助中医师提高临床水平。
' c4 n0 j- n( }) ^0 I- u7 a/ C8 i/ |
但是,在当今全球学术话语体系中,特别是医学学术话语体系中,类似的学术资质却往往是必须的。为了中医的国际化以及中医教育与国际接轨,似乎又不得不引进和遵从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因此,刚毕业的青年中医师常常以英语水平而不是中医水平为傲,中医的学术话语权,理所当然地为现代中医科学研究教育和资历背景者掌握。他们代表中医行业发声,也代表着中医的形象。这也极大地影响到千千万万青年中医学习和提高中医的方向模式。因此在近二十年来,青年中医师难得有真正下功夫学中医的。
4 \: V- L9 T7 j& l
8 X' G! |/ N. W1 ?/ s; O- P# g这导致了1995年以来一方面中医西化一方面大规模的传统中医临床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停止,中医临床人才严重匮乏。
; i0 Y) o& a7 }0 ?9 `0 E% j. |
0 D# P( X' n) z8 c实际上,中医在80年代直到90年代,全中国城乡各地,都还是有大量的能够单独应用中医方法有效诊治临床各科疾病的临床中医师的,各地都有因为临床疗效卓著、享誉一方的当地名中医。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特别是以后,随着前辈老中医的离世,在很多城乡,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中医了。少数的50-80岁的以前一直看病、能够有效看病的中医师,但是苦于没有中医学校体制内教育的资质文凭,没有达到获得医师资格考试门槛要求,没有医师资质而被排除在中医师之外,仍然暗地看病者,就是“非法行医”了。. T7 r& h; s1 w$ E, n$ K
3 W! J* B5 n8 W) [6 }3 B
当然,国家两部(卫生部人事部)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0年左右开始推出的“继承名医经验传承”导师与传承人机制,后来各省也都推行了这样的机制,对师徒双方都有特殊的专门的经费与政策的支持和认可。但是这应该说只能算是抢救性地发掘与传承,与十来亿民众对高质量能有效解决常见和疑难中医临床问题的巨大需求相比,实际上是远远不足的。' ~, V, A) e/ @! K6 u5 y" v
/ o6 g1 q+ w: e* W" A G$ I
最近几年,随着就业完全市场化,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健康质量水平需求的提高,国家层面对中医的立法和舆论对中医的支持增加,中医市场化导致的中医诊治费用得到提高,鼓励了一些青年中医注重更加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注重实际中医临床能力的自我培养;借助于网络平台,一些中医专家也呼吁回归传统学术与临床,无私分享学医从医经历与临床经验,一些青年中医师逐渐向传统回归,更多地回归中医学术与临床,青年中医自我提升临床中医水平的现况会逐渐有一定改观。
6 Y. `% S: q/ j0 y
9 M0 K# p% @- N4 ~7 S) O8 G
' F% g- ~" L# n' t* t% u* ~/ `4 k, f4 W1 X% z1 _2 o
# Q& H* D- U( S5 @( j* i5 Q
2 D1 W9 x# ]3 W) R) ^( _,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