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2-8 18:06 编辑 ) T" r' ?0 H! V' b- t
0 K2 S* J; j3 Q/ i' m“六不治”的核心是扁鹊难救无缘之人 《史记·扁鹊传》中“六不治”的论述是否为扁鹊主张,医界曾有不同看法,不能统于一致。
/ f O: c, |9 ?- u* o+ `. k, ]“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 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G; @- B. q1 J7 l
扁鹊说,人患病之后,依仗自己的地位、财富,而骄横恣肆、不讲道理,这样的人医生不好给他治疗。
, h! r% e1 B" d! E& `' e1 }第二种情况是,患者过分看重钱财,不珍惜生命,这样的人也不好治疗。
" B. H8 I0 P k6 p2 }9 u第三种情况是,患者穿衣饮食、起居劳作,不能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做,这样的人也是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6 x# \: @9 F; x9 q5 A第四种情况是,病人的阴气、阳气不平衡,一方过于偏盛;或者五脏之间不平衡,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也不容易治疗。
9 p' v6 s1 k# M5 J$ x0 l第五种情况是,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又不能够服药,这样的病人也不容易取得疗效。/ |" S `2 ?' F8 J' {5 Q+ [7 U
第六种情况是,病人只信任巫医巫术,不信任真正的医生,也不容易治疗。
笔者认为“六不治”,不象司马迁所发的感慨,司马迁于每一传记之后,往往用“太史公曰”为标志,抒发其议论,而“六不治”是一段首尾完整的论述,说治疗患者时六种不容易取得效验的情况,亦即:“骄恣不论于理者,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 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六不治”中“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三种情况,是从病后将息及患者病情轻重入手,进行概括论述的,这种论述不太可能是司马迁的“创见”,而极有可能是医学著作中实践经验的记录。 “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信巫不信医”主要论述病人对医疗的态度。也就是说六不治之中,大约半数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另一半属于医患关系问题。也就是医疗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水平有关系,这是一个复杂问题。 古人认为患者是疾病转归的根本因素,医生和治疗措施则居于次要地位,也即《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说“病为本,工(医)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这充分说明医患之间应密切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便难达治愈之目的。故《素问·五脏别论》又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对于医患关系,《素问》、《灵枢》、张仲景、孙思邈等历代医学书籍和医家皆有论述。所以,这些看似一般议论的文字,也是医学常常遇到的问题,医家或医籍中有些论述是合乎情理的。 史家著作中,本来就有载事记言之体,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其赋,《韩非传》引其《说难》皆为载言;于《扁鹊传》中,引扁鹊论述病情,传述其中“六不治”以为醒世之言,并无不可。 再看上文云:“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显然,“六不治”是医家所苦恼的内容和原因,所以,笔者认为“六不治”即使不是扁鹊本人的原话,也当是他医著中的内容,而不是司马迁借题发挥之作。
' C" K. S! ~7 K- l2 } l6 y- f
医患之间,是一种“标本”的关系。 《黄帝内经》说:“病(患者)为本,工(医生)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医生救助病人,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成功和得到帮助是有无条件的。 但愿每个需要帮助的患者,都能得到医学的帮助或者救助。 应该尽量避免让扁鹊,或者让医生“爱莫能助”的尴尬和困惑。 这需要一起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 T4 k+ H2 T) M5 n. K- u9 X/ @
" P" T4 S4 p; q1 v# |1 }
2 ? d) k. S- S- C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