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一篇旧作《装神弄鬼的方 舟 子》,今天还值得一读
曹东义 发表于:2021-2-15 09:17:1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048
装神弄鬼的方舟子其实大家还没看到其实质曹东义 · 2012-02-12 · 来源:乌有之乡
4 T0 M2 I" q7 C1 Z8 o5 I2 U/ o# Q. W/ h# L3 U6 [* h

+ @& R; ~9 [8 W6 M$ d# J0 C5 O
看了曹老师的文章,发现曹老师看问题还太肤浅,其实这个假洋鬼子,他所有言论都是有目的的,他不是为了出名,要官,而是带着使命回到中国来的,他是当年美国反热带油运动的翻版,是美国的主子派到中国来的民间喉舌,力挺转基因,消灭中医都是为了他的美国主子,什么打假,都是为了政治目的的铺垫,仔细了解一下当年美国反热带油运动是怎么运作的,大家就清楚了,美国人的主张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方舟子的主张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就一拍就合,我们大家要睁大眼睛,看清这个假洋鬼子的真面目,其真正的目的是捞钱,你以为他变态啊,只是一个整天拿着放大镜想着看鲁迅肛门的人?
附曹老师的原作:
 装神弄鬼的方舟子* X9 Q8 r+ i) p! G4 X& U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5 Z6 g1 @5 b7 Q. x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536398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5 j. a8 p0 O) v' H$ p

0 A, s7 w9 ^, W        方舟子号称打假英雄,越来越像个学者了,使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本来面目。
: W  L( T% u. c0 [4 P2 j+ C0 I- @        其实,方舟子是靠打中医起家的,他出场的时候与一般造假的人手法完全一致,仿冒名牌,装神弄鬼。他偷换概念,嫁祸中医,欺骗大众,危害中医。现在即使有一些正面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他现在还是花果山上嫌官小的猴子,如果想结成正果,就必须遇见他师父,而且要带上一个金箍,不能随意亵渎中医。. G% y" q' P) H! Y5 z+ \+ I0 _
        靠装神弄鬼,出道招摇
7 T, l5 q. q* H. h9 q$ ], o        方舟子开始走向大众的时候,也有一个和造假一样的过程:他在《批评中医》一书的扉页里写着“方舟子,本名方是民”。古人生后由父母起名字,“是民”,就是属于一般人,说大点是公民,说小点是草民。他爸爸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不敢定的目标太高。
4 U6 {6 J) ^% G, D! `% Q4 |        方舟子从美国回来之后,不管是海归还是海带,总之是生物化学的博士。按说,他应该在本专业有所成就,但是他没有走着一条路。0 O3 l7 q* A6 U9 J% R
        “上学不自在,不如闹痛快。”
8 Y  E5 [/ t; c6 A% i6 `        1994年,方是民要开网站,自称是“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 q: w* D  D7 z2 G  s
        用什么做网名?这个“先驱”是谁,如何介绍?方是民下了功夫,动了脑筋。实际上他是利用互联网胡闹的“先驱”,装神弄鬼的手段很“先进”。* ^8 n7 c3 {8 i' N+ Z
        知道一些西方神话的人,大约都了解“诺亚方舟”,世界面临大灾难,汪洋一片难为生,方舟度人靠神力,他是一个救苦救难的主。
( }/ y2 c3 X( v6 m2 t: K: G  V        方舟子的“子”,不是儿子、孙子的“子”,而是寓意孔子、老子。方是民用“方舟子”做网络名字,比他爹起的名字高明多了,学问大多了。“方舟子”俨然就是学贯东西的一个救世主,也像古代的巫神一样法力无边,让人看上去就属于“非人”。
9 g# s; l' q% t/ v2 ?. \        他出场时,不只是做这些造神的铺垫,还有一系列的歪主意。他没名气,专业上也不见成就。但是,他脑子活,会贴牌、套牌,所有造假的人都要冒名牌,这是常见的套路。
/ G7 @) x+ y: Z. |- O$ b! w; U        方舟子第一个贴的牌、冒的牌,就是鲁迅主办的《雨丝》杂志。鲁迅的名气,尽人皆知。因此,方舟子就贴了上去,起了一个“新雨丝”的网名,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被仿冒名牌的距离。他想让人们认为,即使不说“鲁迅又活了”,也会让人感觉《雨丝》杂志复刊了,在网络里获得了重生。& }3 w; n! K* W- I/ N, N
        靠嫁祸中医,出名显眼
. ]/ g) R6 l' x        贴牌的作假者,往往要糟蹋、败坏这个名牌。果不其然,方舟子首先借鲁迅的名牌,要糟蹋一个更加有名的名牌——中医。% ]  \( m; S# P$ D" g
        中医是五千年的名牌,与中华民族生死与共五千年,深得民众喜爱。即使有人假冒中医的名义进行欺骗,骗局被揭穿之后,受害的人还继续相信中医。他们都认为世界上好中医很多,自己遇到的不过是一个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
, A9 i' f! l( Y7 X9 I        在当今社会,只要被揭露造假,产品就没人要了,厂家就可能倒闭,冠生园陈馅月饼、三鹿牛奶都是例子。中医的名义屡屡被人仿冒,中医却能千百年屹立不倒,难道不可以说明其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之深吗?!1 d* e+ T7 ]0 {1 i$ e" a' v
        方舟子靠反中医起家,资历比“张弓腰”早得多,手法也高明得多。张弓腰崩了几下子,就被政府收拾了,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1]。方舟子至今仍然很活跃,以挨骂、挨批为荣。方舟子的招数很阴险,对于“移花接木”、“指鹿为马”、“嫁祸于人”、“瞒天过海”等最阴险的招数非常娴熟。& D* C8 y. b! r+ v1 ?
        因此,他要借打假之名,嫁祸中医以吸人们的目光,即使挨了骂,也可以赢的知名度。因此,他在新语丝网站起了一个很阴损的栏目名称:“立此存照,中医骗子”。
: C! |- r- T0 w6 [" A& [        本来假借中医的名字行骗,是违法行为,多是犯罪,需要法律严惩。
" p1 t  |4 j( N. v3 P/ \+ D        骗子与中医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医被骗子利用,也是一个受害者。
: e/ K& {, E( ~; J        因此说,受损害的不仅是患者,中医的名誉也受到很多伤害。/ V: ]" A' w+ ^% P! i, S0 L, Z
        中医是受害者,而不是骗子。# z7 |+ I. r+ B5 n% R2 o
        方舟子应该把栏目叫做“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而不能说“立此存照,中医骗子”。
4 y5 s& X+ G5 h- x3 [& ?$ p( P        这就像有坏人欺负西施一样,我们应该保护西施,严惩犯罪分子。方舟子号称打假而不保护被害者。他的逻辑是:“西施是个坏人!西施怎么不长得像李逵一样?你看人家东施就没人欺负,西施为什么经常被人欺负?我看你西施就是爱告刁状!”
  |3 F7 p' w5 y4 E) `4 b        这是混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行为。难道这个界限,方舟子不知道?
/ V3 b) c; |% u+ D$ G8 l        他的语言能力有问题,还是他的道德水平有问题?
7 G% U4 G. S3 k" p3 q# o        “嫁祸中医”是他的故意!他和张弓腰一样,学“鲁迅当年隐姓埋名骂中医”的样子,而且更过分。) Z$ V$ W  Q% F  y5 {
        靠放大鲁迅错误,做大影响
8 X9 C$ B- `: ~$ {! q2 L3 Y8 @        毫无疑问,1922年鲁迅在《呐喊·自序》之中“悟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既有个人恩怨的因素,也与那个时代激进地认为中医是推行新医学、新事物的障碍有关系。/ c% h: M4 P7 v( D/ [
        那是一个旧时代,是中国人趴在地上看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医不受法律保护,可以任人随意辱骂的时代。
& C) p" {# U, ~9 \' ~, A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余云岫,于1916年已经出版《灵素商兑》,开始了向中医理论的正规进攻。鲁迅的做法,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他当时在教育部做佥事,是一个政府官员,名字叫周树人。只有《新青年》的少数几个编辑知道周树人的笔名叫鲁迅。周树人也没有想到日后“鲁迅”这个名字会大红大紫,驰名中外,也不会料到七十多年之后,仍然会有人利用“鲁迅骂中医”的不良做法,把周树人的缺点放大化、最大化。
8 l  `7 m" n: `. J: v/ ?" j) R8 j        鲁迅是文化巨匠,也是有肛门的人,那是他的隐私,他必定不希望人人都来观看。而那些利用他缺点的人,却要把他的隐私展览起来,把他的缺点在七十多年之后,加以翻新炒作,说鲁迅当年骂中医骂得有理、应该继续骂,并且可以靠着这样的文化巨人之骂,骂倒中医。骂不死中医,就嫁祸中医,抹黑中医,一定把中医打倒了、取消了,才算遂了心愿。$ u( S/ G9 n! T% f/ Z2 g
        方舟子,你且慢来!
/ x. P. q4 g/ }7 L        如今的中医,是按照《医师法》取得资格的医生,是依法履行职责的医师。
# l; I$ |" W" L; {7 k$ [) d# ?        《医师法》规定,全社会都要尊重医师,任何人不得污损医师的名誉,不能伤害医师的身体,犯法者、构成犯罪者,可以依法处置。# |6 S3 j4 _! V2 j0 C7 [6 H
        鲁迅即使活到现在,也不能再那样骂中医了!
: e; U, |" U( j* K: R        鲁迅不只骂过中医,而且骂中国的历史,骂汉字。那是时代的局限性,大家都可以原谅他的过失,而方舟子借鲁迅之口骂中医,却是别有用心的故意污损中医名誉,是犯法的行为,绝对不是一个文明的举止。1 ?4 g, {3 [0 L2 ]0 E# w  P' t% c
        中医一向以大医精诚为最高追求。很多古代的有志者,不在朝廷之上,便在医林之中,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t( y) `3 V: `* {& [' {0 x4 L& F7 C
        如果如鲁迅所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那还了得!中国将会怎样?人民将会怎样?毛泽东支持中医,他支持的是骗子吗?《宪法》发展传统医药,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十七大、国务院2009【22】文件,都是号召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主张,我国的卫生体制就是中西医并重,难道都错了?都是鼓励骗子们行骗?要大力发展骗子事业?  ^- q5 X0 Y/ A2 D1 F7 ?
        因此,方舟子“嫁祸中医”这一错误,其危害是非常大的。其做法非常阴险而毒辣。他远比一般打着中医旗号行骗的骗子危害大。
6 R3 o# [9 j1 y! L) Z' f        方舟子是一个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瞒天过海、欺骗大众的大骗子。
5 r! v+ ^/ J* L0 h        以学者身份出现,干政客的勾当8 `, p' Q2 @0 U8 p( @) l
        方舟子的欺骗性,还在于他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出现,干的却是卑鄙政客的勾当。
- L0 @: \% F- L) ]        说方舟子是一个政客,而不是学者,这是有事实依据的。" f; m) \- Q' r$ d) o
        他反中医、骂中医的文章很多,难以一一枚举,几乎是罄竹难书。我们仅以全面阐述他主张的《批评中医》(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4 a1 R, |2 T( r# d& n; n! x! ?) [        方舟子的《批评中医》这本专著,号称是一部学术著作。但是,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它不是学术著作,而是一本政治宣言。2 @; S# y3 C6 j! b1 u
        所谓学术著作,都是研究学术问题的,都很具体。即使是余云岫的《灵素商兑》,虽然以攻击、污损《黄帝内经》为主旨,但也是借助于谈学术,从不同世界观看待中医理论。而《批评中医》没有一篇专门的学术论述,只有对中医攻击、再攻击,污损、再污损。# S4 A; c6 ?. H( C; x
        比如在书的“前言:我与中医的关系”里,方舟子概括介绍了他的主张:
5 _  }. f% f9 X. H* {9 y        “我(方舟子)对中医的批评遭受太多的不必要攻击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没有耐心、没有意愿去细读我的文章,有意无意地进行歪曲。为了避免误读,我把我有关中医的看法简要归纳如下:    一、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  二、中药、针灸等中医具体疗法包涵一些治疗经验,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轻信传统经验。  三、中医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被现代医学所吸收,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但是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是不可能相互结合的。要反对那种让患者接受正常的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又让他们购买中药,或者在中药中添加化学药物成分的‘中西医结合’。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中西医结合’会比单纯的现代医学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干扰现代医学治疗,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在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反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宣传,要在中药说明书中清楚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用。对于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大的中药至少不能做为非处方药销售。    这些主张可以称之为‘废医验药’,即废弃中医理论体系,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要比前人提出的‘废医存药’的主张更为准确,不是盲目地承认中药的合理性,而是强调检验的必要性。”" z8 k0 g, W" |* L, L$ k' h  L
        在《批评中医》一书的“结语:中医向何处去”之中,他把“废医验药”说成是中医的唯一出路:
& J0 B1 @. W2 G        “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后,传统医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在中国由于政策保护、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因素,使得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生命力要比其他国家更为旺盛。但是几十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试图靠政策保护、舆论宣传、谎言欺骗来振兴中医,要与现代医学一比高低,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我们批评中医的非科学性、质疑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揭示中医药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医药。中医药中仍然有一些有价值的部分值得去挖掘。    既然中医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那么就应该废弃过时的、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而代之以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说,不宜再在医疗中使用中医理论,也没有必要试图去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为其寻找科学基础——几十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这种‘科学’研究只是在浪费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但是,我们并不否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既含有古人长期医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许多宝贵经验,也含有大量的谬误,必须进行必要的鉴别,用科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获得验证,就可以被现代医学采用,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只有废弃中医理论,并用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检验中药和中医的其他具体疗法,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得到保留,中医的贡献才能获得公认,从而融入世界医学的主流。”5 Q6 o2 `9 Z' l' Y" ~8 |
        方舟子的这种论述,不是学者的学术,而是政客的策论。' }! A6 {4 [  O3 O- a
        他的最终目的是“废医”,而“验药”不过是手段,是糖衣。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甚至很多热心振兴中医的业内人士,也被他“验药”的迷魂弹所击中,希望靠“验药”保存和发展中医事业。方舟子在这里告诉人们,这只能是一种“幻想”,“验药”的最终结局只是为了“废医”,是把“一旦获得验证”的部分“就可以被现代医学采用,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体系不存会被容忍存在下去了。没有了体系的中医,自然只有被吸收的零散经验被别的医学所消化。我们不得不指出,方舟子对于所谓的“现代医学”看得太高了,还原论主张的定性定量化学成分用药方法,绝对不能吸纳以多元复杂成分为主“组合效应”的中医经验,这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如果“现代医学”能够做到包容“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中医学体系,那么“现代医学”就放弃了还原论主张,融入到中医学之中了。当然,这些学术问题,方舟子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只热心于“废医验药”。
1 [8 {$ t4 }  U" L* f7 c1 A3 o        方舟子的“废医验药”里边,有对政府的“要求”、有“指导”科学家、大众应该怎样做的“指南”,就是远离中医药,废弃中医理论,取消中医事业。; V7 u2 j, d8 S' z
        难道这是学术著作吗?
* Q# h& A- w5 {- n* u        不谈具体学术问题,只鼓吹“废医验药”,这是一个学着做的事情吗?他是一个政客,是一个反对《宪法》、反对现行卫生体制的鼓吹者。2 D( j" T# g" c3 e9 u9 M* L5 {; V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卫生方针。/ o( N2 D" X3 H0 M1 o. |* X
        中医与西医一起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去掉中医这一只翅膀,这个体制也就难以存在了。他希望我们走美国的道路,只发展西医,只使用西药,这种错误主张严重地危害我们国家经济体制的安全运行,也会严重削弱我国在卫生领域里的原创能力,破坏国家的软实力。
) ]8 ?$ h; |; q% R        由此可见“废医验药”是一个极为错误的政治口号,它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 Y, @# w* y$ t& m1 V% j0 L2 o9 a        方舟子过分放大“科学的作用”,不了解中西医的区别,不知道生命自组织能力的可贵。
9 Q, R4 p7 v$ Z        这些论述,在潘德孚先生的著作里有很好的阐述,因此,我的话就此打住。
. w6 n6 r/ _  L- y0 ~! W        我希望,方舟子能够早日遇到师傅,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做一些有益的事。不要做跑官、要官的花果山上的猴子。
2 A1 [: P' v3 v! \        2012、1、25# V0 n% N$ p% K# I0 ]: c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5 09:20:17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2-15 09:21 编辑
0 }% E* r% d8 y
' D8 I" A' s; H" c$ n& @1 F方  舟  子“废医验药”的这种论述,不是学者的学术,而是政客的策论。
/ k+ a# m+ K9 R% r8 v他的最终目的是“废医”,而“验药”不过是手段,是糖衣。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甚至很多热心振兴中医的业内人士,也被他“验药”的禁用词语弹所击中,希望靠“验药”保存和发展中医事业。**在这里告诉人们,这只能是一种“幻想”,“验药”的最终结局只是为了“废医”,是把“一旦获得验证”的部分“就可以被现代医学采用,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体系不存会被容忍存在下去了。没有了体系的中医,自然只有被吸收的零散经验被别的医学所消化。我们不得不指出,方  舟  子对于所谓的“现代医学”看得太高了,还原论主张的定性定量化学成分用药方法,绝对不能吸纳以多元复杂成分为主“组合效应”的中医经验,这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如果“现代医学”能够做到包容“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中医学体系,那么“现代医学”就放弃了还原论主张,融入到中医学之中了。当然,这些学术问题,方  舟  子不懂,也不愿意懂。,他只热心于“废医验药”。5 W9 A- `1 [7 w( U
方   舟  子的“废医验药”里边,有对政府的“要求”、有“指导”科学家、大众应该怎样做的“指南”,就是远离中医药,废弃中医理论,取消中医事业。3 k. R: \4 C4 M" F
难道这是学术著作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5 10:21:2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5 09:20% ]7 q! m4 G- [
方  舟  子“废医验药”的这种论述,不是学者的学术,而是政客的策论。
3 e; @; E$ I/ H  t  M0 S他的最终目的是“废医”,而“验药 ...
% r' E% O" B/ N1 |5 q/ i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2025年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2 }2 |! l- r/ I2021-02-14 18:49:32 浏览次数: 16995
# w1 P$ q! b7 Y0 F+ G& p3 y. M) i" S+ f% ^# g/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9 Z' ]+ l" c: P$ N4 L政策亮点
  ~/ x  M& l) R% o: t基本原则; z; x/ K8 B# ~2 N- r+ W
《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i; n! u: @$ \  `' o
总体目标8 M( C0 V9 m% ?- M
《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8 Z/ y9 x! k+ i, z( H4 K2 R4 k' m8 g2 I. E1 ^% k
保障措施6 h" ?8 Q4 L7 l. t
《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g( [8 w6 P0 K( b

, |- d! b1 G7 _0 b& n8 Z重要任务
/ Q8 C/ q3 m4 E7 Y0 g5 C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n' `/ w+ N) {. _
《意见》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 _% `' D/ X0 c) U" h1 [深入阐发文化精髓
9 e( J/ T5 E5 U' ?( }《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档制度。
- Q- h- o9 a. g) p/ m7 T: b+ f) \! k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7 _+ l' V* s+ }《意见》提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1 ]8 l4 s9 j/ I' y# j# _: g: N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 I+ B. B* y# l- ^. p4 U《意见》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加强中国出版物国际推广与传播,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V( }; o+ `4 J0 }

2 g. V/ x; ]8 u2 H$ ^( |+ Z7 ]9 U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 [( l- \% \6 o' |' U# [8 H4 B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W4 i& w0 z5 n6 h% W1.重要意义
$ E; J1 l( w. A- k+ q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p3 w: L* Q. L) Z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 I! u, u7 V" T0 R6 G3 R7 z6 \7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S! l( t2 E! P2 ?' Z
2.指导思想
& k% ^  k8 U+ U/ w) u2 |& [9 g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 i: n. d, u" O7 L, U# y2 ?3.基本原则% F. S) A7 ?. Y% m  }/ g& Q# q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  [2 x+ c% J) J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8 n- W3 [: T" N+ f! B# P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6 K: i0 n* B  G& W( \, x
——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g- l9 l6 M$ I( `9 w
——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8 k5 e4 z: T5 \4.总体目标+ i8 e9 C$ e) \9 J
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6 d% y! l- w" C3 K& n  v二、主要内容
) A. @$ w: z- t3 }2 E, X5.核心思想理念# h1 q' _% ?' i- Y' D: m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2 {4 [8 Y9 q/ g: O4 R
6.中华传统美德% N' h  R7 z  ~' ~/ T: Z$ 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8 D& m3 U7 b  W% [
7.中华人文精神
/ a1 K" [/ S# L2 V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8 P: Y0 I5 e. N( Y
三、重点任务) u% Q5 i/ G+ P4 L0 N
8.深入阐发文化精髓
# Q/ _6 F1 {4 P) S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6 x  e! C" n2 e7 k
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档制度。
4 f! a% ^0 ^7 Z2 d9.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8 b. }5 q- G- a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 I( r, z4 E: N9 C5 ?. {
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o6 p6 v2 _, l5 ~5 E; t
10.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a; _/ U: ]  q  y0 @$ X0 w( G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 A' Z4 A" u6 i1 h+ v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r4 ]0 t: y. G! d" c# t6 L
* ]1 C$ s% i3 W6 T9 O$ i9 o+ m, R, n
11.滋养文艺创作- a+ M7 L$ e% t! t, e: \) g
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科学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专项创作规划,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范。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0 R0 A- y/ q; Q5 H. U
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实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大力加强文艺评论,改革完善文艺评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倡导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 i! s) s- H+ r' f# J+ {
12.融入生产生活3 o  U) b7 i4 e( {7 P
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 k1 L0 M( l. t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7 n5 x3 ^0 x1 Y/ |* x2 @
1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b$ n6 s$ K2 G5 n
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编纂出版系列文化经典。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O' q/ k1 ^" x- `) n* k加强国民礼仪教育。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体现在社会规范中,与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相结合。
2 M/ T0 s- P# l% Y弘扬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和扶持乡村文化骨干,提升乡土文化内涵,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加强港澳台中华文化普及和交流,积极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以及诵读和书写中华经典等交流活动,鼓励港澳台艺术家参与国家在海外举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m& ?& v% O1 w5 C$ g$ r
1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 @' S5 j+ W% X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积极宣传推介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
4 _0 s4 [: D+ b! t- v. E4 T5 M- u; L, w  @! q9 T& X8 g! ~& Q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加强中国出版物国际推广与传播,扶持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中国图书,通过华侨华人、文化体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员,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
- Y' C" w" X& K4 D7 I/ y; r0 h0 m( p3 m+ W* y, b( e- N* |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 J  F7 i' l+ ]; L; j0 c15.加强组织领导( F7 }! }' B. ]4 z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6 A, P) ~) @! |" |. P5 J16.加强政策保障
. J8 [$ B$ q: I: `, U* d/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领域和部门合作共建机制。制定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A: M* T: |; a, K6 d" F/ o$ B7 y
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海内外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和措施,用以倡导和鼓励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1 F& \! o7 t- y: r- R4 `+ B
17.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
% u) u+ B- k  R) y# g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5 t% k6 v/ W$ j# r0 \$ u7 C
18.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 E2 n+ o' K  q2 j; K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8 d: e0 R3 g( N$ ]2 U( d/ N' ^
" K! I* B7 g, u; |昨日访问:2612  |  今日访问 :14805  |  总访问 : 179836495 z9 ^' q3 K" k, |+ h
东方红党建学习教育网
& }+ M1 \% o)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7 08:29:48 | 阅读全部
段向群向反中医者宣战! B/ k6 o# m0 `$ G4 P1 t!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4日 环球人物
6 k8 U, ~' G2 f( c4 G: I( v/ V$ Y
! ~/ n% g! M' n' R& s( B4 W  S* H     与张功耀针锋相对,他发表了《中医药宣言》( r. E! J, ~; X2 Z) o
/ o1 B- d4 E9 a& ?; c
    段向群,向反中医者宣战' `% }) E3 D! z! l7 M

8 m/ g/ q8 e1 L# Z, ?- ~& L     本刊记者 肖 莹
( H2 g- w, m0 A7 U1 X" b; W9 Z% @/ ^- I. e  s; ^' A6 C0 D
    就在“万人网上签名反中医”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一篇题为《中医药宣言——致反对中医者的公开信》的“应战性檄文”,也在网上横空出世。文中这样写道:“对待自身民族的文明与文化,谨如中国中医药学历史和科技史观,即不应妄自菲薄,更切忌数典忘祖⋯⋯”
7 d. C% F; Q" Y6 C
, a& O8 f1 A* z    作者名叫段向群,现年55岁,是一位中医经络专家,目前担任北京经络中心研究室主任、全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行业标准办公室副主任,曾和西医专家花费10多年时间,从否定的角度论证“中医经络是否存在”这个命题,结果证实了中医的科学性。
) M/ ]" a; t; q* m/ a8 S4 e. q0 E# k3 F, k8 B( M) q2 R; u
    凭借40余年的从医经验和对中医的深厚感情,段向群足不出户,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写就《中医药宣言》,发表在网上,以此捍卫中医。段向群说:“我希望他(张功耀)来反驳我,我要和他辩论下去,直到他无话可说!”
" w$ ]4 {' Q4 c% N% H3 w" y: v9 e: V( B' G  R! F( F% t
    论证“经络的存在”" Q* F; \/ }" b1 S7 F! k2 R6 _7 C
0 J6 L# G7 q% P8 ~) }4 @
    在中医界针灸这个行当里,段向群名气不算小,但进入此行却有些曲折。7 e- t# K( a- R* n3 F) Q
0 ?4 E, |+ z; ?/ _% A
    “文革”中,段向群的父亲受到迫害,母亲因此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右半身瘫痪,后来幸亏北京协和医院的针灸大师马维贤出手相救,才得以康复。打这以后,母亲就希望学中医外科专业的段向群能够改学针灸,并拜马维贤为师。起初,段向群不愿意,并为此常跟母亲争吵。有一天,段向群听母亲说,“要是能将马老的这门手艺继承下来,就可以去治疗更多瘫痪的病人”,遂下定决心学针灸。4 y2 u" Y' ?; M8 w. _
7 c2 @' r! L4 E) Z
    段向群自己也没有想到,不过微毫的小小银针,会成为他日后专业生涯中与反中医者抗争的“有力武器”。$ M" A( g& ^' u2 K( {
( D# o+ c2 r9 X# e  e5 q
    1973年,22岁的段向群在与他人合作证实针灸具有术后止痛功效之后,获得了国家首次拨给的20万元中医科研经费。按照有关部门指示,这笔经费被用来成立了一个经络研究中心,段向群成为其中一员,并接手了一个进入国家基础研究范畴的课题——论证经络是否存在。
) D( g0 O$ i  Z4 U0 H+ U6 \2 c$ \1 Y; ~/ I& O* G5 d
    在那个时候,质疑中医的人往往认为“经络就是神经、血管和淋巴,是西医已研究过的东西,所以中医不需要存在。”
& [8 H, X; B$ ^( T$ K" \( n
) x( n; z0 s1 f- c8 C6 ~    段向群和两位西医专家组成一个团队,运用西医的研究办法,从否定的角度,论证经络是否存在。显然,对于这个违背自己学术立场的研究工作,段向群感到万分为难。不过,崇尚科学、理性和公正的他,还是很快调整好了心态,投入全部身心研究论证经络是否存在。' O5 I4 ^; k% A# O! f# J, _" q7 B

; d$ b# b' B- N    1985年的一天,距离段向群首次接手课题,已过去了10多年时间。此时,他和导师、同事已“转战”至北京积水潭医院。他们在62位骨肿瘤患者配合下,进入论证经络是否存在的最后临床试验阶段。成败在此一举,众人无不紧张。
( r4 s( b6 t% A# b3 `# Q
: n% B; P& I% A9 k, o+ R* s    试验开始了。段向群等首先对62位病人的四肢进行全方位测试,得到的结果是“血管是循行的,神经是反射的,淋巴是流动的”,而且“经络系统的声、光、热、电、核、磁等反应全部存在”。然而,当病人被截肢以后,新的测试结果却迥然不同——血液不通了,神经不反射了,淋巴也没有了,但经络系统的声、光、热、电、核、磁等物理反应仍旧存在!# {# P* A, T& S, p# `! W( ^$ r
* u2 v$ F+ i4 [: R- D# }
    拿到测试数据的一刹那,段向群兴奋得差点没跳起来。这个结果直观地说明:中医的核心概念“经络”,是独立于血管、神经和淋巴之外的另一个概念体系,中医的理论是有它自己的完整性的,并非依附于西医而存在!也就是从那天起,“中医就是科学,中医也可以通过精确的科学试验得到证实”的观念,在段向群脑海中扎根。
% D- ^+ E# z6 k8 g- a2 w/ Q2 W- E; F# D- W1 Z) \
    21年后,年过半百的段向群在记者面前,再次翻开了那本凝聚众人心血的《神经经络生物物理学》。轻抚封面,他的眼神有些异样,面容凝重,语气激动:“这是得到了世界认可的一项研究。事实证明,中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科学!”这使他在后来中医面临质疑时,一次次底气十足地挺身反击。$ K$ w) P- P1 y, g7 C% G$ y/ @
- o+ B, U5 w* D9 e
    反驳“中医不科学”
& w4 P- [6 g5 Q* [( Z* ~
& \0 J7 D% k3 p+ D4 c. D- ~    还是在1985年,段向群等人的课题研究工作接近尾声时,北京、上海的62名西医专家出于争取科研经费等原因,联名上书中央领导同志,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可能是伪科学”,呼吁“国家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中医研究上”。这导致了中西医之间的争论,并使中医一时间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D1 E" @9 S4 W) l# j

5 K3 I- {) T  o* U$ a5 Q+ |5 `  ]6 n    当时,段向群一边忙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最后冲刺,一边兼任着中央保健局的工作,无暇了解外界的争论。直到有一天,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等人专程来宿舍找到他,将已经发表的有关反对中医的材料递给他,说:“小段,你文笔好,能不能站出来替中医讲话?”1 Z  A/ b* Q" V) F
9 g4 ~; r' {5 a4 q2 n# P* Y3 I
    段向群当即将材料逐字逐句看完,随后拍了拍胸脯说:“没问题!这个我感兴趣!”紧接着,他调动了全身的写作细胞和自己20余年的从医经验,结合课题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相继发表了《祖国医学的民族使命》、《祖国医学的科学使命》和《祖国医学的未来使命》3篇文章,对中医药的起源、历史和优劣,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述。
" z/ p. D0 B. v
% N3 y1 J% ]" L& R2 E) D/ e0 E    面对文中引用的大量事实和科研数据,反对者无言以对,一场争论被平息下来。此后,有关部门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先后拨了1500万元科研经费给中医,段向群因此一度被认为是“中医的救命人”。
- a! y5 `: f  P' b; Z" m! x6 G; a( P* F9 ~. t' T
    然而,质疑、反对中医的声音不光来自国内的西医。即使段向群后来以政府专家身份去国外宣讲中医时,也不止一次地当面听到质疑和反对中医的声音。! S; v. U) ]5 ?! o

& ^8 |: \4 X: W3 T0 S    1993年,段向群在新加坡呆了9个月,主要是给周边地区的华人宣讲中医。
. F& L4 L& O6 P4 }" N, X% ]2 R
% W5 B! m- L/ U) _% ~3 I1 c    在一次现场提问时,一名新加坡女学生举手提问:“鲁迅先生是中国的大文豪,如果中医如您所说的那么伟大、无懈可击,他又为什么要反对中医?消灭中医呢?”
+ s. w- }% B! n# s
) T) X2 }. L! V2 O    会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等着看段向群如何回答。: K0 S& ^; y) W3 h  k% p

* ~# S' n, |0 P  Z& B    几乎不加思索,段向群侃侃作答:“没错,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国一位很伟大的文豪。但他在日本学的是西医,自始至终,他对中医没有进行过任何研究,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其次,他对中医的反感缘于自己的成见,因为他的父亲被庸医治死了。另外,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鲁迅先生患肺痨去世时只有56岁,西医并没有将他治好。我敢肯定,如果他选择中医,有希望活到80岁!”话音一落,掌声雷动。
3 D- k1 B3 J3 j: F& _' a4 b: O% G% D' ]$ u6 E, J% g* F
    寻找“中医的标准”) ?2 V; ^3 ^. p

8 Z$ i  E) l( K/ M( L7 A) B. }    在不少人眼中,段向群是中医的坚定拥护者,“他不接受中医以外的任何医学。”对于这样的评价,段向群很不认可:“我所反对的,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我所反对的,是不公平的标准,是一味地用西医的标准来限制中医。”
- e: S) Y- f3 D) o9 h! }# N* q2 n" Y2 \8 V/ v) w% b
    这样的观点,段向群不止一次地表达过。甚至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当着众多专家、官员的面,他也毫不讳言,言辞颇为激烈:“现在很多人争论中西医该不该结合。我看,不是结不结合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凭什么中医的科研成果要用西医来检验,而西医的却不用遵循中医的标准?”
6 q7 [4 d' B& N, [$ B1 |. `
  J7 A% _" Y* A2 x5 V7 ~' H    对于自己的言论,段向群这样解释:“并不是我赌一时之气,道理很简单,同是棋类,围棋和象棋却不能拿到同一个场合,搅在一起下,就是因为它们各自遵循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 o( E7 ]: ^! O/ B$ ^, R" H2 S
# l1 T: d( K( f) g1 y/ \9 O2 X* v
    在段向群看来,推进中医行业标准的制定,刻不容缓。他说,中医要发展,要在新时期焕发生机,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但接轨并不意味着要无条件地服从别人,更不能要求中医必须在西医的标准下发展。
8 L- K4 }& s4 l) v8 Q* r4 V- @$ j! S) u6 O* D- n6 d, n7 p
    在和国外医疗机构的交流中,段向群听到过这样的意见:“你们的《本草纲目》那么好,可是我们看不懂。虽然有英文版本,可是翻译得不够准确。你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呢?”4 A7 f$ E! h3 a- o

' C% w8 F5 k1 P! m6 _& s    这番话对段向群触动很大。很快,他结集了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国外科研机构的配合下,用了6年时间,根据现实需要,将《本草纲目》里的部分草药和药方做了一定范围的修正,并在诠释中运用了纳米等最新科技概念和知识。段向群希望他的这个尝试,“能给中医研究方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k; ]5 s9 l* ]% T' S9 S
1 d: U) S' ?. W
    尽己所能唤起众人对中医的关注,已成为段向群的一种思维定势和生活方式:“我已经开始着手写第二篇公开信,还准备写第三篇、第四篇甚至更多。我要借这次机会,用我的行动和宣言,让更多人相信中医、接受中医。反正当了这么多次杠头了,也不少这一次!”
3 w! D" t: y4 B( D5 |! K/ ~# L" M% `4 k0 a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6/11/14/29/02/05.htm+ m5 i. _5 j! r9 @" F2 W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