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必须重视中医师带徒,才能传承久远奔大道
曹东义 发表于:2021-2-16 10:35:1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6800
必须重视中医师带徒,才能传承久远奔大道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7 a5 _3 A, j& v' X
中医几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关键在于有传承。
《素问·气交变大论》:“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中医的师徒传承,最早见于扁鹊师徒,后来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也是一部师徒问对,此后有几千年的师徒传承历史。
建国后,中医院校教育招生人数有限,所以曾经计划通过师带徒培养50万中医人才。由于文革干扰,这一计划并没有很好落实。中医院校教育,由于受西医影响,严重背离中医思维,被很多老中医称为“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师徒传承的中医教育,再次被提到很高的程度。
毛泽东当年曾经说,中医师带徒不是落后的东西,带一个成一个,很少出废品。如今的中医院校教育,可以说陷入大量不合格产品的怪圈。
我通过拜师学习,深刻体会到拜师学习与院校教育的明显差别。邓老认为,师带徒不仅是中医历来培养人才“授业”的一个好方法,更是“传道”与“解惑”重要的途径。他深感临床型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一直在为中医界的人才培养而不断呼吁。
1988年,邓铁涛先生出版了一本《耕耘集》,里面多篇文章提及“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抢救中医学术,已成燃眉之急”,“中医学再不花力气去抢救,等现在的老中医已经老去,才想到出钱出力去发掘已经迟了!时不我予,时不再来 !”
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朱杰局长,他读了这些文章,感触很深,就以邓铁涛先生的建议为基础,积极与有关部门的领导沟通,最后与中央人事部、卫生部的负责人取得共识,各部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起来,组织全国名老中医授徒
1990年10月,首届全国继承老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铁涛先生代表500位老中医在会上致词,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学我者必须超过我!”听了邓铁涛先生的发言,参加会议的国务委员李铁映立即带头鼓掌,表示赞同。
第一、二批中医师带徒,有1343名学术继承人。第三、四批师带徒培养了更多的中医临床高级人才。
广东省中医院在邓铁涛先生的支持下,2000年起实施“名医工程”,得到了全国多名名老中医的鼎力支持。该院在借鉴传统“师带徒”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取了“集体带、带集体”的带教方法,先后有近百名中青年专家拜师30多位名中医,在全国中医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探索出了一条现代中医临床高级人才的培养之路。
广东省中医院师带徒的工作,在2003年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命代表广东省中医院到香港出诊的林琳、杨志敏主任,时常与其带教老师保持联系,以提高疗效,这充分突显了名师带高徒的重要作用。
如今,国家把名师带高徒,作为一项发展中医药事业常态性措施加以重视,与邓老当初的建议不无关系。
朱良春先生誉满杏林,他不仅培育了南通三支花,他还把没有大学学历的何绍奇先生送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了独拔头筹的研究生,留校任教,成就很高;把同样没有大学学历的朱步先,推荐为修改教授们编辑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审稿人,后来逐渐成为在《中医杂志》的编辑、副社长。这样的美谈,比比皆是。
所以,我说一个人应该被点燃,不被点燃永远只是一堆柴火,既不能温暖自己,也不能照亮别人。
2012年夏,成为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五年后又成为第五批的指导老师,先后有张培红、王红霞、张海涛、王秀民被指定为我带的徒弟。他们逐渐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科室主任,或者担任研究生导师,这主要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但是,我觉得他们能成为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的再传弟子,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在2012年之前、之后,我还收了很多“计划外”的民间徒弟,大约有七八十位,尤其是我们一起开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空中课堂·每日一讲”,能连续坚持几年不断,如果离开徒弟们的支持,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说起我正式收徒弟,应该从2008年接收第一个徒弟曹传龙开始,此前他多次给我写信,一写就是几十页信纸,说他的如何自学,如何为当地群众诊治疾病,却没有合法身份,甚为苦恼。
曹传龙第一次到石家庄来见我,住在诊室里,虽然不是古人那样“立雪程门”,但是没有受到“热烈欢迎”。这一点我不如朱老、邓老对徒弟那样关心、体贴,也有我自己的难处和“不知所措”。
但是,冷遇没有挫伤他求学的积极性。特别能读书的曹传龙,当时没有手机,后来很长时间都不会发短信,我与他的交流不方便,主要是他写汇报,让我看,指导很不方便。
他等到时任卫生部高强部长发布了中医师带徒的文件,认为机会来了,就一个人又来到石家庄,成为我带的第一个徒弟,为我打开了这扇门。
他从安徽到石家庄,往返很不容易,后来历经多年磨砺,在张培红、王红霞、耿保良等徒弟的帮助下,终于顺利通过出徒考核、也通过了技能、笔试,考取了中医助理医师资格。
姬领会是我第二个正式的徒弟,他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被当做人才引进到山东淄博周村。2006年左右,在中国中医药论坛网上和我认识之后,打算出自己写的书,请我提建议,就把初稿发给我。
我把他的稿件看了一篇,发现不少问题,就毫不留情,痛批一通,他不死心,就修改后再发给我,如此往来几次,他的书出版了。他在书籍出版前后,不断与我联系,就请区人大主任开车,从山东淄博来到石家庄看我,并提出拜师请求。由于有过收徒弟的经历了,因此,也就“见好就收”了。
姬领会真是个人才,不仅看病不一般,而且写书“后来居上”,在速度和数量方面也超过了我,他的书还成为京东图书的畅销书。因此,粉丝越来越多,有人向他提出要求,希望拜他为师,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问我怎么办。
我说,好啊,传承发展中医学术,很需要拜师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方式。
因此,姬领会就开始收徒弟了。
这期间,王红霞、张培红等徒弟也开始收徒弟,师徒传承的脉络,由我这里传递下去,有些人得到了益处。
当然,凡规矩必有例外,也有些人虽然与我签订了师承合同,但是,没有得到多少益处,反而受到很多制约,不能顺利出徒,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主要是,有些政策规定,限制带徒弟的数量。每年参加出徒考核的指标,只有两个人可以参加。这个规定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一心想为国家培育中医人才,没想到这样困难。不要经费,不提条件,不收报酬,都必须接受指标的限制和制约。
孔夫子在那个苦难的古代,还有弟子三千;医学宗师扁鹊,也不是只带两个徒弟,不知道政策为何这样制定?也许市场经济时代,有人通过师带徒谋取不当利益,带坏了风气,我们连带一起受制。
2013年11月,我带着12个徒弟到南通朱老家里拜访,虽然事先与朱老联系过,但是,看了朱老年谱,才知道这样做对于身体状态不佳的老人家,会造成很多麻烦。
所以,我事后说:“朱老,这件事情也许我做得不妥,在我读了您的年谱、日记之后,才真实地了解了您当时的情况,我心里很内疚,不知道这会给您带来多少麻烦,影响您的健康,我心里很不好受。如果我事前知道这些,也许我就不会这么做了。”
朱老说:“你不必这样自责,我知道你也是一片苦心,为了传承中医,给后学创造各种机会使他们经受锻炼,不断提高认识和学术水平。平素你也很忙,事先你曾经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去上海参加中医哲学分会学术年会的时候,是否可以带几位学生过来拜访一下?我也很想见见你们,与你们进行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还是看到了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比如你的徒弟姬领会,一下子就带给我几本书,都是他这几年写的具有科普性质的中医药书籍,内容很丰富,有利于向大众宣传中医药知识。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他说正在写一本科普书,计划书名叫‘三个月学会中医’。我听了之后,就告诉他,中医药博大精深,不可能用三个月就完全精通,不能向大众灌输这种思想,不能把中医‘简单化’。但是,也不能说读完了五年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也学不会中医,不能把中医‘神秘化’。因此,我劝他把书名改为《三个月学懂中医》,结果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出版之后他给我寄了新书。”
我说:“是啊,姬领会和这十几位年轻的中医,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很多人表示深切感受到中医大家的精神风貌,国医大师的风采,令他们终身难忘。我带的徒弟之中,有的人比我读书多,有的人比我写书快,有的人比我针灸好,有的人比我养生保健有经验,有的人比我临床病人多,这正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医事业的希望所在。大家都表示,能够做‘朱家军’的传人很光荣,即使不是嫡传、亲炙,也要发扬章朱学派‘尊师重道,善于临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做新时代中医的传人。”
宁晋草医堂的李源在聆听朱老教导的时候,做了录音,他整理成文字,发在论坛和网站中,大家都争相传阅:
《南通之行,朱老嘱托》
中医啊,这东西要下苦功夫,要读经典。要好好地认真学习前人的东西,学习近代人的、新的东西,把它们融会贯通。然后复制于临床,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子呢,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我感觉要做一个好医生,非常重要的就是医德、医品。医术呢,是第二位的。所以过去呢,古人说过的“道无术而不行”,就是说你很有学问,人品很好,也就是在理论上下了功夫了。可是呢,在临床方面呢,功夫不够,实践的不够,就是你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临床实践的东西,这就是“道无术而不行”,行不通的。“术无道而不久”,是说你临床上有一点技巧而已,掌握了一些技巧,但是啊,你的医德、你的品德不好,也不会长久,所以这个两句话你们要牢记:“道无术而不行,术无道而不久”。这个呢,就是医德同医术,要一起并重。这样子呢,才算是上工大医啊。如果光是靠那么一点小的技术就宣扬自己,这个不行。所以做一个医生,要完整、要全面。我们讲“医乃仁术”啊。什么叫仁术?仁术就是推己及人,爱护别人,爱护同道,爱护所有的人。这样才是一个好医生,如果光是为了钱,把名啊、利啊放在前头,那你就错了。人啊!一个人啊,一生为了什么?就是要能给社会留下一点好的东西,不管你的行为也好,你的工作也好,都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要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不能流于形式,做花架子,还自我炒作,不择手段,那这个不行。名医孙思邈他一直提倡这个“大医精诚”,尤其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序言,要好好的读读,就是把这些做人的道理,做医生的最基本的准则,读一读,应该要珍惜。好了你们随意(看看),谢谢大家的光临。
李源 录音整理
2013年11月15日记
朱老说:看来李源和你们这些师徒,真是善于求学问道啊。姬领会2014年夏天,经过与我商量,又带来他的几个徒弟,参观学习,说是为了传承中医学术。此前,我还为他的书题词,祝贺姬领会医师新著梓行:精悟医理,执简驭繁;深入浅出,举一返三;启迪心智,引领精进;弘扬岐黄,造福民康。九六叟朱良春提
我说:这件事情我也知道一些情况,他们这些杏林新兵,都希望见到您这样德高望重的中医前辈,以国医大师为旗帜,作为自己永远的追求。这件事,对于他们的成长,实在是一件莫大的人生经历。
朱老说:回想当年我自己的成长道路,我认为,早立志,有追求,这是一个人中医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
2019年,在上海召开章朱学派学术传承的培训班,我在上海的徒弟黄小平院长协助朱建华师姐、朱剑萍师姐主持会议,会议颁发给我“章朱学派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工作站”的牌子,说明这个传承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2015年秋,我到广东参加邓铁涛大师的学术会议,一起去的6位徒弟,有幸走进邓老的家里,接受检阅,大家都觉得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 q/ a$ l7 g9 Q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6 10:38:04 | 阅读全部
邓铁涛大师、朱良春大师,都很重视民间中医工作,鼓励民间中医整理学术经验,形成著作、成果,推广出去,造福大众。* s" b" k7 \( e9 c; S! f
南通市中医院20世纪50年代,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三位民间土医生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被人们称为“三枝花”。他们都是朱良春先生一手栽培的神奇的花朵。& K5 C+ n, j8 X
说起朱良春先生发现和培育三枝花的过程,不亚于一部传奇小说,而最早被发现的一枝花,就是民间蛇医季德胜[朱华山:朱良春与“三枝奇葩”。见《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2月5日]。季德胜当时的确切身份,一般被人们称为“蛇花子”,也就是以耍蛇,卖蛇药为生,艰难度日,朝不保夕。. K" ?4 j+ V! J. \0 r6 @'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6 10:38:5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16 10:38
9 a- Z: ?9 X& f  s" Y3 ~邓铁涛大师、朱良春大师,都很重视民间中医工作,鼓励民间中医整理学术经验,形成著作、成果,推广出去,造 ...
2 P" q1 r+ r# s0 q* H9 }  k( m6 C
1954年联合诊所扩建为“联合中医院”,作为院长的朱良春,经常考虑的是医院的发展,他想到章次公先生曾经感慨过的《道少集》,为了更好地为人们解除病痛,就应该广纳人才,这时他注意到了经常在十字街进行蛇表演的季德胜。觉得他的一技之长,也是可以用来为人们解除痛苦的。朱良春通过登门拜访,一方面跟季德胜交朋友,一方面对他治过蛇伤的患者进行调查,事实证明季德胜的蛇药确有疗效。他对季德胜的关心体贴,渐渐赢得了季德胜的信任。二人竟成莫逆之交,朱良春便问他蛇药的构成。( D) u' Y% i' d! g* e
季德胜爽直地说:“我的秘方是父亲传给我的,按规矩是秘不传人的,现在政府待我这样好,我把秘方献出来。”于是,他说出了家传蛇药构成,什么黄开口、雨箭草……(处方保密)。并且邀朱良春,跟他一起采药辨识。
! N$ @" k7 G7 d. k8 k% Y* Y朱良春虽然对本草有研究,但是从来没听说过“黄开口、雨箭草”这些名称,但看到“黄开口、雨箭草”的药草实物又似曾相识,于是朱良春把实物带到南京中山植物园,请专家鉴定。经植物专家点拨,朱良春完全清楚了。所谓“黄开口”就是半支莲,其他的也都是经常使用的中药。但是。光知道了成分构成还不行,构成比例是怎样的呢?季德胜是不识字的,他不懂什么比例不比例,只知道从几味药草中顺手抓,就这么凭经验制药的。朱良春说:“你抓给我们看看,怎么样?”季德胜当即表演起来。朱良春立即把他抓的中药用秤逐一称了重量,并记载下来。而后通过多次调试比例,最后终于制成了疗效比较理想的蛇药。这就是今天造福民众、名闻中外的“季德胜蛇药”。
0 K9 n; P9 L. o$ j为此,《工人日报》发出了专文报道《蛇花子穿上白大褂》,引起了全国轰动。1958年,季德胜出席了全国医学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和全国科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还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请为特约研究员,吸收为中华医学会会员,并荣获中央卫生部颁发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金质奖章,又被推选为省、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常委等职,季德胜终于成为弛名国内外的蛇药专家。% q  F0 T1 F& t$ X5 o+ J- {
说起季德胜参加北京的盛会,还有一个趣闻,朱良春院长提醒他,开会是要签名的,而他不识字怎么签名呢?学了半天,70多岁的陈照勉强过关,而61岁的季德胜怎么也学不会签自己的名字。然而,浪迹江湖多年,他还是不怕天不怕地的性格,拿起笔来,从上到下,划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竖线,看上去颇似一条小蛇,他说:“这就是我!”带着这样的自信,他走到了北京。
" q( E4 v1 L) ]* g6 t如果说,接收江湖艺人季德胜属于礼贤下士,英雄起于草莽,那么,接近治疗淋巴结核的民间中医陈照,就应该是春风送暖,逐渐感化了。6 e( ]( {5 v( C# ?
陈照,1884年生,原名有余,南通县人。少年家境贫寒,推车为生。21岁时,遇到游医焦月波,一个善于治疗淋巴结核的民间医生,因为焦医生有腿疾,行走不便,就经常坐陈照的独轮车走方出诊,患重病之后的临终前,掏出钱来让陈照为他卖棺埋葬,作为报酬,就把治疗淋巴结核的药方传授给了陈照。不识字的陈照,请人认出来之后,就熟记在心,扔掉独轮车,成了民间医生。尔后行医四方,为近乡远邻许许多多的患者治疗瘰疬,解除痛苦,治愈一个瘰疬病人一般只需个把月左右。20世纪30年代,陈照治疗瘰疬病在南通一带已经小有名气了。
* y7 p+ r# X; Y7 ^7 E) E) ^他治疗瘰疬病的方法是,用一块膏药掺上拔核药粉贴到鼓胀的鼠疮上。贴上半天后,便觉得有点疼,一天后更疼;两、三天后,肿处便破皮流出脓和血,这个过程叫“拔核”。一周后擦净脓血,再贴新的膏药和生肌药,使之痊愈,这叫“收口”。
4 p' r  L8 E% R, B/ |陈照被吸收为医院医生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这种重视民间中医的“求贤之风”,今天少见了。+ u3 P0 c3 v1 U9 q. o
多年前,成云龙(成八)的父亲生了肺脓疡,咳嗽吐出的是又厚又臭的脓痰。给许多医生看了,吃了好多中药,都没有什么效果。有一天,有个江湖郎中经过他家门前,听说成老爹得了这种病,郎中送给他 7枚坚硬的块根样的药,3斤老黄酒拌和,放在瓦罐中密封,然后隔水蒸半个时辰。以后每天食三条羹。服用这药后,病情果然好转,渐渐不咳,也没有什么痰了。后来成老爹就与这个郎中交上了朋友,交情很深。后来这位郎中就把秘方告诉他,并且把“铁脚将军草”送给成八爹种植。
' G0 W( U( ^  [郎中给的“铁脚将军草”是什么样的呢?原来是一块根,把这块根埋在土中,就会爆芽长出来,但是长势很慢。三年后,茎只有拇指那么粗,但是根却很粗大,因之得名“铁脚将军草”。
3 d7 L" `" Z" l. E2 f% S3 h. x成老爹按照郎中所说,将“铁脚将军草”制成治疗肺脓疡的中药,给肺脓疡患者吃了果然见效。这事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于是成老爹成了专治肺脓疡的医生。成老爹临死前,就把秘方传给了成八。于是成八便成为治疗肺脓疡的医生。
+ r" B. \3 v. ^$ {朱良春对他说的不敢轻信,还需要证实,实事求是,应该“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所以他利用下乡劳动的机会,暗地走访了好几个成云龙治好的肺脓疡患者,事实果如其所说。因此,他再访成八先生。俗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良春敬重成八,成八深为朱良春的人品所感动。就主动赠给朱良春一块“铁脚将军草”的根,让他试种。然而,朱良春并没有停留在试种、试用的阶段,而是一步一步向着科学研究的方向迈进。
, m6 Y' B7 S  p; y9 d+ n. k9 @在花盆里,“铁脚将军草”长出枝叶后,朱良春带着整株“铁脚将军草”到南京中山植物园鉴定。原来这种草属于蓼科植物,学名叫“金荞麦”。
/ u4 }& r: K, r1 {$ B4 E* h陈照遇上了朱良春,遇上了发展中医的好政策,枯木逢春,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也为中医药增添了一抹光辉,他和季德胜一样,在心里对朱良春院长充满了感激和尊敬,朱良春院长却总是说这是党的中医政策的成就,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在他亲自撰写的总结他们经验的材料上,他从来都是属南通市中医院的名称,把自己的名字隐藏在幕后,但是,人们都知道没有他的真诚感召,就不会有这三枝花的发现与成长。后来陈照曾获南通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wjjibpch 发表于 2021-2-16 17:08:27 | 阅读全部
感恩曹师点拨。叩首。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wjjibpch 发表于 2021-2-16 19:04:16 | 阅读全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看病、精思六十年,站在前贤大德的肩膀上,已故明医郭生白终得“挤进”仲景殿堂,《伤寒六经求真》《说白伤寒论》,耄耋老身疾声呼——大医就在己身田!! ~/ j( @4 ?5 S$ `
咋助本能愈自疾,明医辨势有方便。百多讲《大医传承》视频,诸多字幕文字,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学习机构,出其不意的系统疗效案例...纷纷扬扬无暇研......
) q, O: U) o0 t- E
1 ~: L4 z- S/ B# U: S老顽童只好本能愈病道理辨(识、思),穷究本能者,粗茶伴君言。; x" g: \% z4 }

8 L7 }4 j% I6 b  Z) O* B庚子遇贵人,悉心教愚生。
  L: o# v/ L7 K" u, W# v- C% s内经到伤寒,求真思本能,
! P, E# ]5 o" z1 q9 m/ b内经再溯源,诸法通地天,) k& `" H. b6 o* L
辛丑勤耕田,细作理自现。
' L' g& J+ M( L, ~
0 H6 j' O, t& F2 ^$ u% F7 V2 [生发长收藏,升降出入绵,
0 j; U9 `2 g$ }有无情自在,共融天地间。) t4 C1 i: M( X
百年苍伤世,轮回衰兴转,
1 K3 d4 N6 {2 A心急莫吞热,因势利导延。  [( [9 n- H+ l. p% c9 R: K* A6 `- C
2 s5 f5 y/ X+ \, G  {3 w
中医吉祥!
3 o/ I/ j7 c% x4 Y2 d您我安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wjjibpch 发表于 2021-2-16 19:04:38 | 阅读全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看病、精思六十年,站在前贤大德的肩膀上,已故明医郭生白终得“挤进”仲景殿堂,《伤寒六经求真》《说白伤寒论》,耄耋老身疾声呼——大医就在己身田! 咋助本能愈自疾,明医辨势有方便。百多讲《大医传承》视频,诸多字幕文字,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学习机构,出其不意的系统疗效案例...纷纷扬扬无暇研......  老顽童只好本能愈病道理辨(识、思),穷究本能者,粗茶伴君言。  庚子遇贵人,悉心教愚生。 内经到伤寒,求真思本能, 内经再溯源,诸法通地天, 辛丑勤耕田,细作理自现。  生发长收藏,升降出入绵, 有无情自在,共融天地间。 百年苍伤世,轮回衰兴转, 心急莫吞热,因势利导延。  中医吉祥! 您我安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