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向群向反中医者宣战
& l+ z8 d2 i! a
3 `9 J" x( V( a0 @" h9 l# P2 k: p
0 w0 G- e+ |* E6 y 与张功耀针锋相对,他发表了《中医药宣言》4 I" }2 b2 i+ e5 a3 d% ?
9 ?" s2 t" ~) B9 T 段向群,向反中医者宣战) f1 l7 \) D( r+ Y
2 l! W) Z/ k+ e2 L! |0 a7 M
 本刊记者 肖 莹
: n# D+ M5 |1 O- x, m
$ V2 e: F5 @ ] 就在“万人网上签名反中医”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一篇题为《中医药宣言——致反对中医者的公开信》的“应战性檄文”,也在网上横空出世。文中这样写道:“对待自身民族的文明与文化,谨如中国中医药学历史和科技史观,即不应妄自菲薄,更切忌数典忘祖⋯⋯”
9 p+ [4 [2 n5 h: t6 Y
7 M: ` @ m: N5 S# R 作者名叫段向群,现年55岁,是一位中医经络专家,目前担任北京经络中心研究室主任、全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行业标准办公室副主任,曾和西医专家花费10多年时间,从否定的角度论证“中医经络是否存在”这个命题,结果证实了中医的科学性。- f6 x- s& p5 P8 a& M
0 Q! w. \8 C" R& g. b; H# v
凭借40余年的从医经验和对中医的深厚感情,段向群足不出户,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写就《中医药宣言》,发表在网上,以此捍卫中医。段向群说:“我希望他(张功耀)来反驳我,我要和他辩论下去,直到他无话可说!”
/ `1 V' ]) L* _4 X; P2 M) x [6 a4 N* a* a
论证“经络的存在”
, s8 k M* s5 _+ e) x8 R- ^* w9 ^3 B/ ~
在中医界针灸这个行当里,段向群名气不算小,但进入此行却有些曲折。
! A) ^# M5 R& B# d' O5 E( @) i
% H7 A* r4 l; K, y" Z# d “文革”中,段向群的父亲受到迫害,母亲因此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右半身瘫痪,后来幸亏北京协和医院的针灸大师马维贤出手相救,才得以康复。打这以后,母亲就希望学中医外科专业的段向群能够改学针灸,并拜马维贤为师。起初,段向群不愿意,并为此常跟母亲争吵。有一天,段向群听母亲说,“要是能将马老的这门手艺继承下来,就可以去治疗更多瘫痪的病人”,遂下定决心学针灸。
2 W- T1 s7 P( i+ k- z! i/ ~
# m' F5 F5 `4 D' f 段向群自己也没有想到,不过微毫的小小银针,会成为他日后专业生涯中与反中医者抗争的“有力武器”。6 ]9 L; e! U r' S. O8 l
/ M, { {+ a0 n( {- H4 F. X# [# m/ V 1973年,22岁的段向群在与他人合作证实针灸具有术后止痛功效之后,获得了国家首次拨给的20万元中医科研经费。按照有关部门指示,这笔经费被用来成立了一个经络研究中心,段向群成为其中一员,并接手了一个进入国家基础研究范畴的课题——论证经络是否存在。
* P' I0 q0 s* H- l; p9 N/ w. y4 a
% H5 ]+ I: n. E' ~7 B, L* Z D/ d 在那个时候,质疑中医的人往往认为“经络就是神经、血管和淋巴,是西医已研究过的东西,所以中医不需要存在。”5 E' N3 x4 c0 q9 B
* @5 ^1 z$ s: e
段向群和两位西医专家组成一个团队,运用西医的研究办法,从否定的角度,论证经络是否存在。显然,对于这个违背自己学术立场的研究工作,段向群感到万分为难。不过,崇尚科学、理性和公正的他,还是很快调整好了心态,投入全部身心研究论证经络是否存在。
$ Y8 i) e) Y& B- R! U( y0 l% _+ e8 d, F9 F [, a6 K
1985年的一天,距离段向群首次接手课题,已过去了10多年时间。此时,他和导师、同事已“转战”至北京积水潭医院。他们在62位骨肿瘤患者配合下,进入论证经络是否存在的最后临床试验阶段。成败在此一举,众人无不紧张。3 `7 D( W5 }/ ]2 A( R
+ M9 z) V# J/ Q2 I$ Q) E 试验开始了。段向群等首先对62位病人的四肢进行全方位测试,得到的结果是“血管是循行的,神经是反射的,淋巴是流动的”,而且“经络系统的声、光、热、电、核、磁等反应全部存在”。然而,当病人被截肢以后,新的测试结果却迥然不同——血液不通了,神经不反射了,淋巴也没有了,但经络系统的声、光、热、电、核、磁等物理反应仍旧存在!
1 q7 C$ w8 y6 y% g. o5 r
, W1 K$ @2 O2 n# G- |, O 拿到测试数据的一刹那,段向群兴奋得差点没跳起来。这个结果直观地说明:中医的核心概念“经络”,是独立于血管、神经和淋巴之外的另一个概念体系,中医的理论是有它自己的完整性的,并非依附于西医而存在!也就是从那天起,“中医就是科学,中医也可以通过精确的科学试验得到证实”的观念,在段向群脑海中扎根。
- E# S3 a1 g7 T& f; x7 W
( X& Y& z" @5 Z 21年后,年过半百的段向群在记者面前,再次翻开了那本凝聚众人心血的《神经经络生物物理学》。轻抚封面,他的眼神有些异样,面容凝重,语气激动:“这是得到了世界认可的一项研究。事实证明,中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科学!”这使他在后来中医面临质疑时,一次次底气十足地挺身反击。
9 O5 A/ U+ x& Z6 W5 w1 I* s8 s" K
( |; s( C" u1 w3 q* k! c2 C 反驳“中医不科学”
; P0 ]. P* O7 ^6 K2 t% i
/ |6 K4 d6 _/ h- p 还是在1985年,段向群等人的课题研究工作接近尾声时,北京、上海的62名西医专家出于争取科研经费等原因,联名上书中央领导同志,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可能是伪科学”,呼吁“国家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中医研究上”。这导致了中西医之间的争论,并使中医一时间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6 }7 Z* `6 r/ j: o
7 s- P4 ], p0 X+ m4 V9 M
当时,段向群一边忙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最后冲刺,一边兼任着中央保健局的工作,无暇了解外界的争论。直到有一天,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等人专程来宿舍找到他,将已经发表的有关反对中医的材料递给他,说:“小段,你文笔好,能不能站出来替中医讲话?”- ^$ P1 L: S; g# t* D: w+ ?
) r: f& ^! |6 D; b3 M" ~5 J8 K2 h 段向群当即将材料逐字逐句看完,随后拍了拍胸脯说:“没问题!这个我感兴趣!”紧接着,他调动了全身的写作细胞和自己20余年的从医经验,结合课题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相继发表了《祖国医学的民族使命》、《祖国医学的科学使命》和《祖国医学的未来使命》3篇文章,对中医药的起源、历史和优劣,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述。
, k8 P' I' y/ d( k
- E- R; o3 Q) W8 f" d 面对文中引用的大量事实和科研数据,反对者无言以对,一场争论被平息下来。此后,有关部门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先后拨了1500万元科研经费给中医,段向群因此一度被认为是“中医的救命人”。
# d5 Q: O* P! ]8 H* S: l: S' B+ s, l" S7 u1 t
然而,质疑、反对中医的声音不光来自国内的西医。即使段向群后来以政府专家身份去国外宣讲中医时,也不止一次地当面听到质疑和反对中医的声音。, f8 p9 o0 p4 Q7 y$ D
' f* Q. r; g* ^1 r
1993年,段向群在新加坡呆了9个月,主要是给周边地区的华人宣讲中医。
: i$ t1 B0 n1 x4 l( f* X. x
# @ O8 y# K9 R. Y. D# V 在一次现场提问时,一名新加坡女学生举手提问:“鲁迅先生是中国的大文豪,如果中医如您所说的那么伟大、无懈可击,他又为什么要反对中医?消灭中医呢?”
- U9 i) N6 w4 F
7 Y9 ~. [; Y% k5 t1 H 会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等着看段向群如何回答。
5 |: k3 D5 k% j- ^2 W
/ U6 x; d1 A Q0 _6 l 几乎不加思索,段向群侃侃作答:“没错,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国一位很伟大的文豪。但他在日本学的是西医,自始至终,他对中医没有进行过任何研究,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其次,他对中医的反感缘于自己的成见,因为他的父亲被庸医治死了。另外,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鲁迅先生患肺痨去世时只有56岁,西医并没有将他治好。我敢肯定,如果他选择中医,有希望活到80岁!”话音一落,掌声雷动。7 k- y) H$ D8 y, r8 u9 j
& n1 x, W4 h% E% }8 s 寻找“中医的标准”
, m: n7 \2 C2 E( I' Y
$ o4 S; X D: N3 {, i* I 在不少人眼中,段向群是中医的坚定拥护者,“他不接受中医以外的任何医学。”对于这样的评价,段向群很不认可:“我所反对的,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我所反对的,是不公平的标准,是一味地用西医的标准来限制中医。”7 A& ~- |, Y1 f
# z# J! \) \2 I) c 这样的观点,段向群不止一次地表达过。甚至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当着众多专家、官员的面,他也毫不讳言,言辞颇为激烈:“现在很多人争论中西医该不该结合。我看,不是结不结合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凭什么中医的科研成果要用西医来检验,而西医的却不用遵循中医的标准?”! s) {& E7 P6 m7 [3 `; G% g
" Q8 e" [" K6 M
对于自己的言论,段向群这样解释:“并不是我赌一时之气,道理很简单,同是棋类,围棋和象棋却不能拿到同一个场合,搅在一起下,就是因为它们各自遵循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则。”3 f, b/ |0 w r1 ]1 \
* M' M1 q; M( n! t: [
在段向群看来,推进中医行业标准的制定,刻不容缓。他说,中医要发展,要在新时期焕发生机,就必须与国际接轨,但接轨并不意味着要无条件地服从别人,更不能要求中医必须在西医的标准下发展。
6 Z9 ^0 [; k% o5 Y4 m$ K8 n, K8 c! I& k0 ~
在和国外医疗机构的交流中,段向群听到过这样的意见:“你们的《本草纲目》那么好,可是我们看不懂。虽然有英文版本,可是翻译得不够准确。你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让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呢?”0 T( n, Y) a8 T2 M% B
3 q. N8 l) s: U; r4 T4 p
这番话对段向群触动很大。很快,他结集了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国外科研机构的配合下,用了6年时间,根据现实需要,将《本草纲目》里的部分草药和药方做了一定范围的修正,并在诠释中运用了纳米等最新科技概念和知识。段向群希望他的这个尝试,“能给中医研究方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 p0 `& e- g: S2 U, U. v& e/ P e
尽己所能唤起众人对中医的关注,已成为段向群的一种思维定势和生活方式:“我已经开始着手写第二篇公开信,还准备写第三篇、第四篇甚至更多。我要借这次机会,用我的行动和宣言,让更多人相信中医、接受中医。反正当了这么多次杠头了,也不少这一次!”, g1 |7 [( e( M& O
6 e3 H9 L1 o' _1 {% s+ L+ h5 H
百拇医药网 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6/11/14/29/02/05.htm
& N3 c" r. u% C0 ~ J! J/ E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 Q7 F- z) J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