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8 14:30
T0 F; W' V( ~, E. r/ u5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 d. I$ E, M7 N/ [3 L5 g/ z
曹东义著- Y2 z- M: X% B. t4 M9 a
2004年1月
* l# T, J& _; \& h' [《中医热病新论》
- ]# x" V( y8 j( A; e——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
/ M2 m0 ]- l3 y% Q3 D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 f. h) @- m) [- T1 W( h- C2 \3 P5 |
顾问:邓铁涛 朱良春$ s4 h' c5 y+ S* e+ d
% A' X) P0 _: X& P) R主编:曹东义
; `! m4 n- D1 P* K/ W/ k: _# c" Q2007、9、20(交稿)" T* Q' }; h. O
: y" l6 A3 n& g
目录
) D& x, b) k0 m! ^# u+ |7 [ j- s6 @4 t" V( _
`4 D) g& s6 M9 z/ K引言 4: x/ Q' I, ^' Z% w
第一章 中医外感热病的历史与现实创新 5$ Q* F( a' I+ [, D
第一节 中医诊治模式转化与学术创新 5; ^6 c! B: j% v
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6
3 b* r6 X7 [3 `& E! ?; Q' `% a+ f; f原理和方**的创新最为重要 76 X) t% p' f, q1 W3 J, r
中医药如何引领中国科学 82 @# [0 Z2 ~& F) m) j
我们经常说模式,何谓模式 9# J. |# w- l7 D2 C
模式形成之后为何必须转化 10+ l; U5 o6 a: {: V
中医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11. c+ E+ H( K* Y, T) P6 G/ V6 _' p
“热病统寒温”模式大挪移 128 `5 G" T* N( S& I+ V9 Q& P. ]- c
第二节 以原始创新破解李约瑟难题 13' N3 h1 W; R9 e) ^+ E5 n3 J# y
中医学牵动李约瑟中国情缘 14: C& m& V. {/ V* y4 ]
“李约瑟难题”牵动了世界 155 O% l6 |' j1 H
种痘“嫁接”震惊了玛丽 17
+ @! I) i. b+ F& d# I. E接种人痘来到英国的坎坷 19; m6 r, b/ m4 ~$ h1 R; E" W! {6 S" u
种牛痘在英国为何有曲折 20
+ T) p+ l* T9 X5 x5 @中医如何萌生了免疫思想 219 p# O9 u+ ?2 N( E0 {) X {3 D/ a
中医免疫技术如何创造的 24* l$ i8 o# `6 ~- f
免疫技术造福于整个世界 26% Q/ P! q( ~! E4 K+ b, k9 ?
众多中医原始创新等待发扬 27
% H" h" f+ K9 H0 Z第三节 中医可以吸纳、包容西医知识 28
h a* O* h7 D' r7 i3 w中西医起点不同碰到一起 28, |! k W% ~$ N: g5 N
四元素学说倡导分析构成 30
0 s) V% L1 v* x7 U五行生克注重关系的和谐 31- K' C; u/ U" Q) a$ |; j
干湿冷热不同于寒热温凉 32
+ j8 @; B' T& N9 T) b阴阳学说来源于测量实验 33. {' w' x" j" z! [$ M
“四体液”倡导放血两千年 36
3 [$ P |- x2 m7 s中西汇通、参西丢了自己 381 ~" F6 n i, o4 c; o
废医存药科学化是为归西 405 V j* l0 e/ [$ X* S, k! s
为何说中医能够包容西医 41) ]+ v# A: ^: N+ a
论中医如何吸纳西医知识 42
2 Z8 \7 T7 C$ `+ l6 c8 b% S& n第四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历史创新 43
9 Y& t2 f8 _! W6 e2 {对史前时代热病知识的猜想 45
" z& ?# s; h6 u5 k# `2 p& D) [0 V甲骨文对于疫和热病的认识 46
( O* D0 M4 i* P; o' \1 k% A春秋时代的外感热病学说 46
3 J+ [% I9 \0 j3 X出土脉经对于热病的论述 479 Z$ ~- j9 H' Z, |
皮肤进化与烤火发汗方法 49
/ b$ j, Q+ y& p. H《素问》《灵枢》的热病成就 49
" R" k5 g8 W. i& g5 g) Z《素问》《灵枢》热病之缺陷 540 }5 Q9 O0 h% k/ C; d2 g
伤寒学派的崛起与繁荣 57. F& u+ j$ H0 V M" g$ A, R
伤寒学说的主要成就 62
. D& z" q- x9 j) Z) I% o) l伤寒学说的某些不足 665 Z* x/ q5 p# s- V+ y
温病概念的转化与变迁 67: z9 q1 t9 Z) z& F0 v% q; P- P
温病学派的主要成就 72
3 R: a) {7 i, S1 n7 K2 \温病学派的某些不足 75; v6 H4 s; B% Q
第五节 外感热病学说的现代创新 75/ W4 L3 u, C2 z
郭可明创造乙脑治疗奇迹 764 `/ j" S+ }) Z' i* R
卫生部两派专家小心认定 77
9 I4 m! A# }& u2 O$ i; v蒲辅周再次创新依靠辨证 781 U& W/ h& n- y+ ~ S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显神威 81
! @6 j+ W9 b# [2 V) @" h非典偷袭老专家出谋献策 86* M6 d; q; V& C7 m2 v* L
燎原北上邓铁涛上书中央 88! w: F- y& X8 o
获全胜世卫专家称赞中医 93; B! P" t$ ]" M% N) e
论寒温统一的现实必要性 101
) W2 T$ F. {; k) t5 t( S( M* U热病理论具有临床优势 1032 ~+ d: X# Y, n" f9 Z% G8 h
热病与伤寒温病的关系 104. s3 g# C7 ~. O& N
万友生主张八纲统寒温 105+ n, A: w0 |% m$ W f
杨麦青希望伤寒统温病 1061 Q" A- ~; ]3 S. h+ W m4 k
邓铁涛倡寒温统一辨证 107
/ H+ L2 J" o! H" K% f试说五级病证诊治体系 109; ?) ^' l# ^+ k& S: k" Y' T
第二章 热病统辖伤寒与温病的理论阐释 113
& ~. U$ v( z: L* U: j第一节 统一热病的病因应该如何求 1138 D4 G1 z6 T/ s/ s+ a) L
疫气只说明热病的流行性 113
6 h; l0 t8 Q9 V6 A* f- n: s2 N伤于寒邪只是热病的诱因 114
: ~' W% v' l; \! j: Z) K) ^/ B+ V温热邪气说源于辛温方难用 115* ?3 e( n& d. T7 u! l9 o* H. A. H9 i
毒疫之气共同构成热病病因 1176 U. H" Z+ A: N2 A2 h7 _/ |: g
第二节 热病按什么规律传变 1190 {2 P7 \' D: B ]1 H; d* _
仲景六经分证综括证候演变 120
- c7 k2 Z/ V) k( l后世论传经现象的不同学说 1218 S9 [# e* q3 W
明代吴又可论疫有九种传变 122
3 N, {& J. O; N. s$ C温病学派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 123
. l0 F# v9 b* [! [9 p第三节 阳郁为热是热病的共同病机 126' M) |" X0 k7 y N
外感热病包含的病种多而复杂 126( \3 B, s" c! c# v2 M
伤寒与温病是病种还是证候之差 128# T1 c6 `; {7 w
郁阳为热是伤寒温病的共同病机 129
: i* {# L3 v1 V- Q- k2 L炎症反应是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130
# [' J3 \; J+ L# O" S; \中医治疗热病主要靠宣泻郁热 131* G! X+ I9 @& |5 a! J
第四节 统一热病应如何治疗 132
) U/ S$ u6 m$ B0 u4 U V5 i《素问》汗泄两法治热病 133
6 f- A F' C# \$ w" w华佗“六部三法”治伤寒 133
. P# ^; Q! ?; v+ K仲景时代没有辛凉解表法 134
- C) h- m; B* L8 {+ [: e$ W! U历代医家论辛温解表难用 135
# B% m+ x; t5 [$ e1 e! G$ v1 K" ]' u7 @' T使用达原饮希望直达膜原 136
9 Z1 o0 q4 E' }倡辛凉解表催生温病学派 138, T5 C) M$ Z& ?' g, }, y% V
第三章 建立热病统寒温的分级诊治体系 139' c$ H: ]) P) K8 Z
外感热病统一辨证的第一级图示 141
5 K& ~/ j: s3 D: w/ q(一)第一级图设计构想说明: 142
r. p+ \4 r5 C8 r5 o6 T* X$ L(二)为何建议采用 “三纲辨证”? 143
* Q! O1 ^" p8 G/ D: V(三)“三纲辨证”与传统的关系 145
- `) J( c2 @# o0 C- F ]* W a第二级辨证框图及其图说 146: g/ N3 J5 D+ s: w, W
(一)卫表证框图及图说 146& n1 h1 s) | @
(二)半表半里证框图及图说 147
. A' z1 L5 \1 Y# E$ S s; V1 j(三)里证示意图及其图说 1480 D7 z* L) k5 v& I* I* w* |' c
(四)热在营分图及其图说 149
) k% ~/ l8 u5 b2 A(五)热在血分图及其图说 150
, V/ N* `- o8 G, I/ _(六)突变虚寒图及其图说 151
# y6 e( H' B% e' C5 |(七)阴伤邪恋图及其图说 151: J4 G" u/ ], V2 _' C/ F
(八)湿热郁蒸图及其图说 152
# K! d) Y% f5 V/ B' p3 V9 f课题总结报告 152
: Z8 f8 ]2 G" X$ T3 ^( L E一、创新在外感热病领域里的体现 153. ?: F# G2 K) |" _+ {2 M, X
二、由热病到伤寒的历史创新 154' i$ [3 b& ~- U
三、温病学家的再创新过程 158+ _# |9 D* M/ R+ l1 W$ e
四、中医外感热病学说的现实创新 160/ ]6 R- J7 E/ _" @# H" i
五、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再创新 165; Z; E5 ?& I7 Z4 `) V/ ~1 W
U+ r" ?' o5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