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作家胡君(愚公)谈中医,他出版了小说《青囊》
曹东义 发表于:2021-3-6 18:03:5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097
愚公学中医随笔●
                       中医西医那点事
                           
中医西医那点事,什么事?是要说中医和西医的争端吗?其实,中医和西医不是敌人,不是对头。如果以百年为一岁的话,五六十岁的中医怎么会把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当作对手呢?
愚公亲近中医这些年,认识了一些中医朋友,他们或是传统中医的传承人,或是中西兼修的现代医师,对西医都是持一种赞许的态度,认为中医有古老而厚重的理论体系支撑,以取类比象的思维为逻辑起点,以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的原理为思辨依据,着眼系统和整体把握人体,采用各种特色诊疗法及中草药内外兼治,促进人的身心康健。而西医是伴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对病机的化学反应进行阻断、改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靶向治疗和易普及的特性。而且,西医进步很快,科学技术每有一项发明创造,西医便向前迈进一步,若能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必定能推进医疗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那么,对于患者而言,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有位医学专家是这样说的:西医在找证据,中医在找原因;西医在治疗“零件”,中医在拯救“生命”。西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个器官组成的,哪个出了问题修理那个,要是问题大就割掉它;中医认为人体是个系统,只要出现问题一定是整个系统失衡,要从整体上找原因进行调整。中医注重整体关联,西医擅长微观精确。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先贤大医们用朴素的辩证法创建了“理”、“法”、“方”、“药”闭合的环形理论;西医着眼局部结构与功能,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细化和精微。这是人类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探索医疗和健康的实践过程,二者互补,殊途同归。
这样说简单了些,不过,愚公这样的初学者只能讲到这个程度。说起来,中西医各有所长,应当和谐共存,相互促进。但是中西医之争一直明里暗里进行着,而且渐渐形成一边倒的趋势,说什么中西结合,其实西医占主导地位早已成定势。很长时间里,中医好尴尬哦。
前不久看到一位网红学者的一篇谈医学的文章,把中医和西医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貌似蛮有说服力,细看却不对味,越看越荒唐。该文列举了西医种种长项,列举了西医最新成就,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的腐朽和无能,然后勉为其难地说中医在养生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还列出一个大文人黑中医最有名的一个桥段:中医是骗子,看不了的病,给你开个药方,然后故意说要一种药引子,必须是元配的一对蛐蛐,自然这对元配的蛐蛐谁也无法找到,所以自然是治不好病。
这话你也信?那个文人不知听哪个阿婆说过这么一嘴儿,便当作投枪和匕首投向中医的心脏。
两个多世纪来,也就是西医出现以来,黑中医者甚多,甚至有人公开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中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意欲全盘否定、取缔中医药。消息传出,全国上下奋起反对,不仅仅是中医人士,广大民众也坚决抵制这种打杀中医灭我国粹的反动行径。3月17日这天,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选出的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举行了大规模****,当局不得不收回提案。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提议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国医节’。
这次规模最大的黑中医行为徒然留下一段笑谈,倒是激发了民众对中医的关心和热爱,留下个“3.17国医节”至今。是的,自出现西医这两个多世纪,有无数黑中医的人和事,但对中医中伤最重的怕就是“元配蛐蛐”这个桥段了。因为这个桥段出自一个大大的文人之口,而且,极富有文学的张力,引人遐想。你想想,“元配蛐蛐”?哪里去找?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元配?之前有没有婚史?有没有第三者出现?即便找到了,一个小小昆虫又能有什么药性呢?所以呢,中医是多么无知多么愚昧多么可笑啊!
真的吗?中医就这么可笑吗?愚公在这里提个醒:我们在用脑子笑的时候用脚趾头想一想——在西医出现之前的五千多年甚至更长的时光里,炎黄子孙是靠什么与疾病、瘟疫抗争?岐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历朝历代的先贤大医或是学问渊博的大儒,或是修行卓越的得道高人,他们熟谙经典,发遑古义,勤于临证,穷经皓首研究中医的辩证法则,以一生的心血构建中医药从理论到实践的医疗理论体系,为后世留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岐黄瑰宝。
嘲笑中医?黑中医?乌鸦的翅膀能遮挡太阳的光辉么?
有人说,中医太古老了,几千年前的东西再怎么好也落伍了吧?
愚公学习中医数年来惊奇地发现:中医有一个独有的特征——传统理论的经典性,越是古典的理论越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传统理论历久弥新经千年而不落伍。如《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两部医学著作问世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但至今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山。一部《黄帝内经》,从古到今,注家有400多位,注释《伤寒论》的人更多,无数学富五车的大儒大医投身到这个“注经”的队列之中。直到今天,我们的大国医、医学博士们还在注解、研究着,无数个中医大学的学子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注经”就是解读、学习、传承,迄今为止,《黄帝内经》《伤寒论》仍然被奉为医学理论至高无上的经典。
这是一个罕见的极其怪异的现象,一种学科理论在长达二十个世纪里少有突破和更新,它的正确性却不断在当代得到验证,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对传统中医的认识和验证就加深一步,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古老的传统中医理念常常和谐共鸣殊途同归。这种现象吸引着医者、学者不断地解读、探究: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完美这么精准,为什么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呢?
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容易体会,难以认识的是两者理念上的不同。愚公讲一个医案故事试图给大家提供一个辨识的“标本”。
这个故事是一位《伤寒论》研究专家讲给学员们听的,愚公听课时印象至深。说的是这位专家与他的老师——大国医某某一同经历的一件事:
多年前,著名X医院收治了一位肝病患者,这位患者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刚刚被选聘为工程院院士。这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在家孝顺父母,亲和家人,在单位团结同事待人和善,工作上兢兢业业,有很多发明创造。这样一个优秀人才刚刚进入花甲之年患上肝癌,令人非常痛心和遗憾。患者所在单位和市里领导都非常关注其病情,组织最强的医疗力量进行抢救。当时由一位名望很高的医师主治,请了大国医某某一同协助治疗,希望用传统中医的力量稳定病情。会诊时,国医对病人望闻问切一番,摇头离开。主持会诊的领导问国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国医说:病人肝已坏死,功能衰竭,已是无药可医,所剩时间不足百日,不如让其回家和亲人在一起度过最后时光。领导一听满脸不高兴,转过头问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说:医他的肝是不行了,只有采取移植手术,换一副健康的肝脏。这个意见得到一致肯定,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很快找到了肝源,成功地完成了移植。
当时这个病案很轰动,有人认为大国医这回栽面儿了,还是西医厉害,有科技含量,能起死回生。手术后不久,病人就能下床了,省市领导、单位同事、家人,都来看望。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生温文儒雅脾性和善的病人突然变得脾气暴躁,说话尖刻,动辄给医生护士发脾气。对家人也不满意,对单位也不满意,提条件要待遇。医生慌了,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问大国医,国医似乎早在预料中,问道:你们换给病人的肝源是哪里来的?回答:是市里协调公安系统提供的一个当日枪毙的吸毒犯的肝脏,征得其家属同意。国医说:所以呢,病人不变成个样子才怪。
讲这个故事的专家当时悄悄问他的老师:脏器移植只说会出现排异性的问题,怎么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脾性,情操?国医说:很简单,肝脏是藏魂之处,移值的肝脏里有吸毒犯的秉性和脾气,你说他能不变吗?
后来,病人越来越痛苦,不同的人性在他内心挣扎,移植两个月后死了。
这个病案生动地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的不同之处,西医的眼光盯着患者生病的部位,啥坏修啥修不好就换,中医认为人除了身体和器官之外还有一个精气神的形而上的存在,医治一个人要从整体上着手。还有一点就是生死观的不同,中医认为一个人病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应当坦然地面对死亡,不要做违背生命规律的事情。比如说这个病案,请一位国外肝病专家执刀,仅移植肝手术花了一百多万,是许多年前的一百多万!结果是什么呢,病人还是没有挺过百日之关,而且发生了人性的变异,连病人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好人晚节不保,变得对所有人和事都不满意,处处计较,指责他人。他在临死前一定是痛苦万状,因为那种正邪相争的过程,会让人有如万箭穿心。
以愚公所见,所谓中西医之争这点事不叫事,人类发展到今天,把聪明才智和科技成果用于治病救人,为全人类大健康事业做贡献才是正事。常常,在阅读中医经典和圣贤文章时,我觉得,中医,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笑微微看着由现代科技打造出来的“西医”这个年轻聪明的晚辈,几分疼爱,几分勉励——好,后生可畏,以后再稳重一点,治病时有点整体观,不要草率地切割呀摘除呀,尤其是那个放化疗不要轻易用,还有,不要把算盘打得太精,医学不是创造财富的学问,医院不是发财的地方,记住了吧,娃呀……
最后,愚公再说一点自已学中医的体会。自学中医头几年里,愚公一直追随一位民间中医,他不是什么名医,不是什么带博带研的导师专家一类的,甚至连医证都没有,他是一个中医世家的传人,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把家传数代的特色诊疗法传承下去。几年时间里,愚公常常观察他问诊施治的过程,观察他们家族这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疗法是怎样为患者解病除症的,还数次参加他收受徒弟的仪式,每一场收徒仪式都使愚公心受洗礼。拜他为师的徒弟中,有省城大医院的主治医师,有从深圳赶来的中医学院研究生,有从韩国来的医学博士等。看到他们专程飞来拜师这位连医证都没有的民间医生,同念拜师贴时,我不由心潮翻滚。我知道,传统中医与今天这个物欲膨胀的啇业社会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中医坚守的一些东西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因而,中医的前行似乎总是步履维艰。但是,总有那些匡时济世的中医人以治病救人的仁义之心把传统中医的薪火传承下去。
亲近中医数年,愚公分明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生命力。要说中西医那点事呢,愚公所见,嘲笑中医者自是可笑,担心中医被黑被毁也是杞人忧天。《医贯》云:“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文学》《文谈》《中国铁路文艺》等刊。

: g& }2 D3 H2 F! Y.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6 18:04:30 | 阅读全部

* u7 s5 Z7 m3 T) t) `' p- q& _* e, @! K6 f, F) |1 r8 ~$ _- E
愚公学中医随笔●: v: h; V1 `' h
3 Z7 ^  z6 n9 F2 e
慢病时代的来临6 P& M$ x) O% [9 x
                                     ——愚公  h0 k! p# y0 _! i; n) t

5 j) A; J: P3 A* M- u8 F* h: U肆虐于世界各地,漫延于各个民族,青年、中年、老年,各年龄段无不中招,金领、白领、蓝领,各阶层人士罹患甚多。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等,病证繁多,病机不详,叫做快时代的“慢病”。
6 p  c, `* J" H/ t' ^8 y# U: h" s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何广泛出现“慢病”?
& t$ |: A) G" R/ j7 p" M2 u$ V是的,慢病。有专家说,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进入全球性的慢病时代。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很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逐渐被克服了,但,慢性病这个怪物却悄然增长、漫延。人们内在生活失速、免疫衰退、功能失调、生命失意、焦虑不安,主要的致病原因已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情志和心态,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怪物面前,发达的西方医学找不着北了,先进的药物不管用了,西方医学像挥着长枪与风车作战的唐吉柯德,显得盲目而无奈。9 p% |' z8 K: V" ]$ j
所谓慢病究竟是怎么生成的,为什么杀伤力这么强大?愚公所学尚浅,但可以在这里分享一点中医常识。% J/ X$ q& c1 l: A0 g
人之百病,莫非两种途径所致,一是外感,二是内邪。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里,要面对“风寒湿暑燥火”自然气候,就是说受了风寒湿热都会生病,所谓“六淫”致病是也。“六淫”侵经络入体再入脏腑,引起人体不适,生成小如感冒,大如伤寒等种种疾病。比如,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也是穴位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从睛明穴起始直到脚趾,主一身之表,受外邪侵袭就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等症状。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进而引起膀胱气化失司,少腹胀满,小便不利……
2 W) `1 I2 B. O& |1 ^! M8 b好了,打住。这才是十二条经络中的一条,人体任何一条经络都会因外感六淫致病,那病也太多太可怕了吧?其实,人体自身免疫力足可抵御外侵病邪,一般来说外感引起的小病如感冒什么的都可不治自愈,即便病邪入内采用及时正确的治疗很快便可祛病除疾,张仲景一部《伤寒论》穷尽外感病邪症状种种及治疗方法,炎黄子孙代代沿用至今。
9 l: F6 T$ O0 D4 n9 o; t所以说,外感病不可怕,麻烦的是“内邪”。慢病时代主要的病机病因是“内邪”引起。除六淫之外还有“七邪”,所谓“七邪”就是人的七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简言之就是情志致病。《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9 |! M% p% ], j6 T. A8 [! k2 a/ b
再说直白一点,人的心态和情绪与脏腑与体质密切相关,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过度的情绪伤害脏腑后出现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肿瘤等,这些产物带来的慢性病便如影随形地伴着人们。
7 P( ]  h: l- u1 U; i试追溯一下,慢病,这位不速之客是何时大面积普及开来的?慢病时代又是什么时候彻底拉开了唯幕?
+ c3 G. b% t# u, L! I( U7 J想想看,从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变化,从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速,从我们的追求和索取越来越多的时候,从我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是不是常有抑郁、狂躁、烦闷、怨恨等不良情绪袭挠心头?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夜不成眠,种种莫名其妙的症状随之而来挥之不去。是啊,当天空中常常阴霾重重,当街道上永远铺满黑压压的车阵,当越来越密集的水泥森林密不透风的时候,当心中盘算着房贷的尽头遥遥无期,种种生活的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心,怎能不累呢!情绪又怎能不波动、烦躁呢?节奏加速,欲望膨胀,内心躁动,压力山大,这便是慢病时代的主旋律。+ v7 {& J8 f6 \! Q" M% j$ [7 m
2 `. ~' r, }/ @' ]; ^2 Z+ l: r8 U
我在一家民间中医诊所体验生活时,常看到有这样的病人上门求医。大多是四五十岁这个年纪,有的是公司老板,有的是央企干部,说起来都还是成功人士,但对自己身体的管理却不成功,成了“慢病”的俘虏。中医问诊时,他们搞不清症状,说不明病因,只说看过好几家医院了,液体输了几十瓶,药物开了一大堆,病情不见好转,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来找中医试试看。这家诊所是以家传外治法辨证施治的,不吃药不打针,通常以按摩推拿香灸贴膏等手段为病人解除病痛。我看到老中医一边香灸一边与病人平静聊着天,了解病人的生活轨迹和病机。调理完后交待一些注意事项,无非是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每天坚持锻炼,减少一些应酬饮食清淡些等等,简单而质朴。我看到有的病人连续来调理一周两周,离开时都说感觉好多了,还问老中医:你也只是按摩香灸了几天,连药都没开,怎么就起作用了呢?这简单的老办法有什么奥秘吗?老中医微笑着说,按摩、香灸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无非是舒筋活血化淤消炎,没有什么奥秘,人的健康靠自己,只要多注意调整自己心态和生活方式,现有的一些病证就能够缓解或消失。: D1 E/ v' `' g, g# J# i
是啊,中医调理治疗慢性病是依据什么原理呢?愚公经过长期追随民间中医,大量阅读中医经典古籍,渐渐明白了一点点。3 I- ]' I7 d9 |- R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e0 [* l/ k3 i- |
岐伯曰:“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6 E% f4 v0 F( X: l黄帝又问:“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u; t2 S; l; o4 K7 L( s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q0 P, H7 K* i) p这是《内经》(素问•刺法论)中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意思是说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不生,就不会发生疾病。这里所讲的正气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水谷之气,更重要的是情志上的正气,一种浩然正气,如果说前面所言宗气多为先天而定,那么,后一种浩然正气却是个人修为而来。
  }1 u$ A# l. {8 @  v9 J2 R9 ~! n就是说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我们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精神安定,少私而克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在保护一腔正气,保护自己身体康健。
2 e, g* t. Z- ]; ]慢病时代,传统中医药学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中医的特点体现在精神的整体层面,靠经验的积累、取类比象,并且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辨证施治,注重和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判病治病以人为本,强调多层次作用的调节,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尤其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从根本上解病除症。% @% C6 I' O* k: _, x: P) R+ d8 q' I
2016年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世界大会可以说是为应对“慢病时代”而召开的,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19个国际组织的1180多位嘉宾齐聚上海,围绕“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思想观点与实践,共享发展成果与经验。各国首领和医学专家形成共识:全球进入慢病时代靠什么应对?中国的中医!中医药成为疾病康复的首选和重要手段,中医药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巨大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8 t; I% f! d/ N- q
正如德国汉学家曼福瑞德波克特所言:“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是成熟的科学。”
5 x3 k, D$ u- N; N& j% t' `! `3 @
6 m% `9 ~" ?+ Z" x. ?) m多年来,愚公常常与朋友一同进入终南山,在某个峪口爬一座小山,或是在某峡谷农家院里度个周末,有时还会遇上一些住山者,开怀畅聊,愉悦至极。渐渐地,我们也有了山居的向往,期望租一个可以安心住一阵的小院子,可以自己种菜的菜园子,便一条沟一条沟地打问,一座山一座山地寻觅,甚至,按朋友设计的图纸在农家后院建造了一座悬架在溪水上的木板平台,在两侧种一条蔷薇花长廊,与路边的格桑花连起来,坐在亭子里可到闻到花草的香气,可以坐在平台上喝茶钓鱼读书,会有鸟儿不请自来。
, r) r* \! V3 U. m& U山居梦持续了很多年,终南山很多山峦、峡峪里都留下我们的足迹。那一次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那一次次激情飞扬的高谈阔论,一次次对美好的向往,成为愚公和朋友们不可磨灭的生命轨迹。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和远方”吧。
* f: [! Z1 p0 r* q, r& L愚公发现,几乎所有爱山的朋友都有过山居的想法。这是因为,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环境恶化,不仅仅是空气不洁,还因商业世界的喧嚣使人内心失速,使人焦虑不安,因而,拥有一个小院子拥有一段无虑的时光,成为许多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成百上千的隐修者们餐风宿露终南山,苦苦寻觅一处山洞或一间茅屋,建立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d: i/ o* G- I- D3 U
爱山之人大都怀有礼佛之心,敬道之心。愚公读了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对终南山那博大的隐修世界更是难以忘怀,对那些幽兰般的品行高洁的道士、法师们心怀敬慕,便有心一步步接近那个世界,并设想在下一部中医小说里展现修士们的风骨。
8 k$ W4 {1 j9 N, g0 P3 c愚公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小雪当天的黄昏时分,雪花纷纷扬扬无声飘洒。微信里看到一位熟识的在终南山修行的道长发来一条短短的抖音,他正在大峪深处的山道上顶着风雪前行,看来是一个同行道人帮助拍摄的,不到一分钟的画面,配音除了风啸之声外还有一句话:“还有十五公里,我会按时到的。”风急雪大,只能看见那个熟悉的背影,微微弓着腰沿坡上行。十五公里!天已将黑,积雪渐厚,山路陡峭,他要走到凌晨几点才能到达呢?我知道,他的目的地是远山一处鲜有人知的岩洞,那是他的僻谷密地。6 O% j+ u# x- A. m
翌日晨,我在捧读《黄帝内经》时心中挂念着这位道兄,用微信发出问候:“昨夜风雪急,道兄无恙乎。”我晓得,道长深入远山后再无信号,不知何时才能看到我的问候,我只是把心中的挂牵和敬仰发出去。我常想,修行者超人的毅力从何而来?养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当我们仰望道长、法师们的项背时应该领悟点什么呢?1 I4 H( \9 S& x0 Z) o
读《黄帝内经》时,我常常自问:我们的生命里需要那么多东西吗?我们的人生要走得这么快吗?我们还能够像上古之人那样“法于阴阳,合于术数,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吗?养生的奥秘在哪里?很多疑惑在这部伟大的经卷里得到解答,那殷殷的嘱托,那深深的感情,历经二千多年依然是那么浓烈那么真诚那么热切。
3 z2 @3 [, Y+ R- |  c- n! e& ^) i4 ]/ S1 Q
作者简介: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文学》《文谈》《中国铁路文艺》等刊。
5 a  `# Z, j1 q5 Y. m# E: ?& `; i( H% y5 I7 s5 p

8 F) o$ R' B2 N. n6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6 18:06:1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6 18:04, V. h2 e8 w# H( r1 m/ h& g$ w* P/ E' ~
愚公学中医随笔●
/ s$ z( X. ^! e$ C
6 O+ c5 j% C+ S( y慢病时代的来临
* R; H: x4 x" ]2 w6 y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 ?; c  O- Z% y' O5 W: R5 e1 g, p: k/ a
韩红艳  太白文艺出版社  3天前
1 @& V3 h0 U$ q2 ~$ {" q图片
2 h9 U7 |9 M( |  N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为大众所需,为大众所用,是医道之所在矣,这便是青囊里蕴含的秘密吧。
( w" {1 v, @1 Q
/ s" w3 R% R% l  `1 Z图片
7 G1 ~$ P, x5 S/ d0 r+ W3 x9 `; C0 E  `
图片
# ?: G- _( ]; ^2 \# [这是一部深度揭示华夏中医薪火相传的中医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通过秦岭山区乡医徐长卿习医从医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传统中医精深博大的神奇魅力,生动体现了民间中医代代相传相守的医术医道,以及精诚专一的工匠精神和治病救人的高尚品德。
0 w- P0 {1 B' x" }% K1 G/ I8 i, Y+ D$ A" q1 v3 Z: F5 x
作家愚公为创作这部小说长年自学中医,拜民间中医为师,追随其坐堂问诊、采药制药,并深入紫柏山一带寻访民间中医,以丰厚的生活积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而豪迈的中医故事。整部小说构思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将深奥艰涩的中医专业知识融入文学故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K; R( N; y  ~) c
中华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年,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普及与推广,中医药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这部小说的问世可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本。- N3 F( n/ b4 V/ V. C; C

5 w, I8 n6 f6 `' }# B4 G  {——编辑推荐
! [& q. a! A1 F( H* H. F* d( k  `+ a1 u, U$ o" V
! L9 \, }  T1 z" p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
9 ?  Y1 l2 B9 e) _——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 f$ G, h9 B! U4 G' a文/韩红艳! a- l/ g$ q2 M6 {7 u1 N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f1 \# y) I4 f  L0 c; Y) C" w
- _1 m8 k  `1 E4 h9 c' l
图片; z3 F% M" d; J4 I, d/ ]) {
作者:愚公# E+ s: C/ T) E2 t6 v9 i# P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6 ?. F. f+ ~5 S- i
出版日期:2021.1
* W/ h9 q. P) q4 B3 z开本:16开
; M, ]* M; {8 Q  n2 O1 f$ Z定价:49.80元9 X, z/ D4 d* c  T
页数:328
( E5 B; M3 G- z' F6 e9 e/ W书号:ISBN978-7-5513-1853-2
! H5 q* C& }$ B$ g/ f9 d1 @; S- _
内容简介2 N8 N8 z6 \& i
秦岭南麓庙沟村民徐长卿,自幼随父学会辩识中草药,务农之余常上紫柏山采药贴补生计。这年冬,因一个外乡人的不期而至改变了他的命运。由巴中逃亡至此的凌朴子是巴中一带大郎中,因治病救人匡扶正义而遭坏人**、追杀,逃至张良庙隐居徐长卿家,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光把华夏中医的薪火传给徐长卿。在近一年时间里,凌朴子把毕生所学和接骨绝技悉数相传,引领徐长卿步入杏林,并在临死前馈以神秘青囊。自此,徐长卿精心采药制药,以凌朴子所授医术为村民治病疗伤,渐渐成为村民爱戴的郎中。
* N/ T, b4 T" ~$ q1 n北京知青于文丽目睹徐长卿一把草药救人于危难,深为神奇中医和徐长卿的仁心医术所感动,渐生爱意。在徐长卿蒙冤被斗饱受折磨的关头,于文丽真情义胆毅然与之结合,相扶相携共渡难关。- h! L) f/ e' c: `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揭开新时代的序幕,徐长卿两个儿子成为新一代中医传人。憨厚老实的徐地黄秉承父志坚守乡村;聪慧机灵的徐地锦中医学院毕业后去城市里开办诊所风生水起。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中医怎样传承和发展?医德医道如何坚守和弘扬?为给两个儿子指点迷津,徐长卿不得不开启了凌先生留下的青囊之迷。4 d: g. N0 q8 P3 @8 Z! e

3 N+ o& C- R5 W* ]( a读完胡君的长篇小说《青囊》,能深切地感觉到他对中医的虔诚之心。小说讲述了民间中医徐长卿治病救人的故事,称颂了民间医者的技术与匠心,展示了民间中医的继往开来,揭示出中医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o: a1 k& i/ F* R

( x- Q. T% o, m3 n: P$ x* ]首先,《青囊》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为民间赤脚医生立传。描写中医的小说本来就不多,较少有人涉及这个领域,为民间医者立传更寥寥无几。近些年来文学中出现的中医形象,有陈忠实《白鹿原》里的冷先生,贾平凹《山本》里的陈先生,周大新《湖光山色》中的梅老大夫,老藤《刀兵过》里的中医王克笙、王明鹤父子等,这些为数不多的医者形象,以自己救死扶伤的故事阐释了医者的精神境界。写好中医领域的人物,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否则就是隔靴挠痒而不得其神。胡君在小说的《后记》中说,之所以要写中医的故事,源于自己拜师学艺,多年研习中医典籍,有少年时期接触到“徐接骨”的故事做支撑,才在多年之后下笔写作。7 a4 @% w9 E- I5 r* d
7 C& t& c" |0 K
小说把徐长卿放在**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了塑造,最大化地考验了医者的人性选择。秦岭紫柏山里的农民徐长卿早年丧妻,家有两个儿子养育,和父亲徐青山学了一些草药知识。他拜名医凌朴子为师,潜心医术,多次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在**中,徐长卿因为救了病危的吴月莲而被批斗,在批斗会上他还救了突然昏迷的吴月莲。他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救了被巨石砸伤的胡干部,不计前嫌为批斗过自己的高部长治病。徐长卿的徒弟罗有贵爱慕北京知青于文丽,嫉妒于文丽爱慕师傅,在嫉妒权利**之下,他诬陷师傅种种恶行,反而让于文丽义嫁给了徐长卿。在红光医院对骨折的许工程师脊椎脱位束手无策的时候,徐长卿展示了中医神奇的正骨技艺。改革开放之后,他没有去大城市赚取名利,还是扎根深山为百姓治病。正是徐长卿心怀民众疾苦的思想,使得他在**中落难的时候,当地的民众保护他,也因此获得了爱情。同时在“资本为王”的时代,还能守住医者的仁心。* R2 W) A( E3 P& b5 [
, i; ~" A! ~, ?9 {
小说的结构独特,共有九章,每一章以药名为题,以草药的名实暗合徐长卿的人生遭遇:“忘忧草”,凌朴子与徐长卿相遇,拜为师徒;“接骨草”,医者的断骨之疼,凌朴子去世;“徐长卿”,徐长卿救死扶伤,获得乡邻认可;“川黄连”,他在**中被批斗;“女贞子”,他在艰难困苦中获得了爱情;“当归身”,他平反后有了自己的诊所;“使君子”,他声名远播,凌朴子也得到了平反;“重午香”,他为孩子治疗疾病,三个杏林高手同堂会诊;“五味子”,五味杂陈,徐氏中医得到了发展,却也面临着问题。% S& c( R& i" r( c2 d* L* G" u

+ a! F8 D+ r, L# k, o; H! b其次,《青囊》详细地解释了治病的技术,展示了医者由“术”入“道”的人生境界。读之,人可以多识药草之名,对中医的切脉、用药、义理有所了解,对中医的医术与医道有了形象认识。徐长卿的医术是在前辈的指点下学习,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出,这是中医传承“术”的所在。在多次的救死扶伤之中,民众认可了他的医术。同时,“县医院”和权威的“红光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赤脚医生徐长卿却能手到病除,不禁让同行也称赞他的医术。徐长卿之所以被凌朴子看重的原因,除了他继承了父亲徐青山的医术之外,还在于他美好品行。徐长卿为了给人接骨,故意摔断了自己的腿,让凌朴子治疗。而凌朴子为了让徐长卿学会接骨,竟然也自断其骨,让徐长卿亲自治疗。他们的行为和神农尝百草的举动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 A% x* P( O+ M, ^8 q

6 w, N3 b( ?3 y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张良庙”是一个隐喻,隐喻着良相和良医需要持有“淡泊名利”的品德。若医者只想着以治病为名攀附权贵,获得名利,而不顾百姓的疾苦,那医者的仁心就丧失了。凌朴子故意用错药,惩治了无恶不作的王永红,导致自己被追捕。他逃难到徐家,传医术为百姓治病,最后被殴打致死。徐长卿拒绝**让其去北京发展的机会,也拒绝儿子让他到城市发展的机会,他为当官者治病,也被普通百姓治病。凌朴子、徐长卿两个人身上具有“救济众生”的精神光芒,由医术到达医道,才是医者所要达到的人生境界。
$ B/ Y& r) e* a6 B* }
4 X) G3 W$ p5 H- n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广大中医,是徐长卿非常忧虑的事情。徐长卿大儿子地黄留守在山里为百姓治病。小儿子地锦在城市发扬徐氏中医,但他在药材上作假,为了事业发展攀附权贵。他很聪明,但是医术不如父亲和哥哥,他认为是父亲把凌朴子的“青囊”传给了哥哥的原因。当徐长卿拿出青囊的时候,里面只是一句话而已:“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因此,医者的道德自律是对抗名利诱惑的良方。小说结尾,徐长卿也像凌朴子一样,云游四方,求医问道,升华人生境界。
8 o2 p) ~- l6 L/ r+ G% \& x: h3 Y
最后,《青囊》力图言说出中医文化的哲学意蕴,以及承担的价值所在。作者让读者了解和体悟中医的博大精深,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到神秘化和巫术化倾向。书中多次出现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等,通过医者之口讲述出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依托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解释理论,中医形成了“四诊八纲”“阴阳平衡”“五行学说”等医理,阐释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如何让病人康复的理论。而且,借助凌先生讲的故事指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不等病症出现就治好他人的病。这其实就是引导人注重养生保健,将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才是中医的理想境界,才是生命健康运行的规律。同时,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哲学思想,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凌朴子和徐长卿上山采药,凌朴子交代徐长卿不能将“接骨草”采绝,而要留下一些让其生长繁衍,赶尽杀绝就难以为继。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是中医繁衍的自然物质力量所在,是中医与各种草药相互依存的现实联系。" b! g% e1 C0 n/ H3 d1 {: v

  Y  M2 q2 C  ]. E/ r& X% F" s; \当然,书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小说中描写了完美化和理想化的中医人物,因为缺少矛盾冲突,使得人物性格展示不足,叙述结构上有些简单。而且,凌朴子在对徐长卿“传道授业解惑”中讲述了中医知识,三位郎中的“三堂会诊”中解释用药义理,使得故事在文学性上稍显不足。
( `0 E0 n, q$ y9 z7 d7 R# H3 S$ d" H8 @/ y
作者简介4 a% k8 J$ o* Q: r0 A; }
图片5 U) |: `3 K$ b  ~4 W0 o5 N
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 《时代文学》《文谈》 《中国铁路文艺》等刊物。
5 C- ~8 ~( c* [; N
6 [0 j- M# ]. c+ A/ ~图片
/ ~: v+ J$ w! V4 Y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直接购买长篇小说《青囊》8 P: [+ i4 }9 _& b9 \
END
) Q$ I+ `$ ~" I, A) k图片
& B" }# ~, k; o; p6 h& N图片# i4 t* I' v2 b9 e
图片
+ d9 \- t  i. G7 Y( m" A' z点击右下角“在看”为太白文艺出版社喝彩$ S. c1 ^, r' u. W1 B0 s! l
阅读 1320
  l9 ^7 M, a! ?  Y, {4 ^0 Q分享
. u! ?7 x0 i& `" g4 A收藏
) H3 D: i( ]8 F  z, U赞28
+ l6 j/ W# n+ A! a在看18; g# f( r* t9 h7 v5 B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 Q9 k1 H& u8 ^: ~" T" Z* u6 o安康铁路分局文友往事(十一)
% f! l: S% N7 W; \安康铁路分局文友往事(十一) ...
$ r. I, X6 F) }7 ]赞 15
' J$ ~0 t2 h) m2 T3 p& v. C曼琳闲语
9 I8 E( |; R- h* C/ S% ` 不喜欢
( h, n3 d2 v( `不看的原因
; M% P& X; E$ D确定3 @7 j, }3 b. S+ d9 I( |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1 j1 o& p% O% O: c
关中美食——裤带面
. u( a. }8 d: p0 Q! \" I6 h/ P5 {关中美食——裤带面 ...
5 q( Q! T- b) q阅读 225
5 G) b3 Q3 v! |/ ^! P0 J( A弱光暖微道
" D1 z6 q- K0 E5 \; z 不喜欢
. Q8 q% S6 }9 v* S1 t. o/ U不看的原因4 ]) ]0 b7 v4 g+ i( v: n
确定
! N2 ~9 j; {9 c3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g5 A( s) l6 x( v, J) G" Y
长篇连载 | 大宋朝的妙人们(三人成宋)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84 B0 U6 m5 ^8 b" ?$ G8 }
长篇连载 | 大宋朝的妙人们(三人成宋)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8 .... _) t5 [5 p1 `% l  S% V& N) p1 C
阅读 20! r8 _$ A6 ]( G# W! Y! A
王佳的奇思妙想
8 ?2 Z  w$ S- s6 I8 a/ W 不喜欢# B4 W) M1 ~6 z' Z2 B$ d# Q
不看的原因
7 C( ^: K2 y4 }3 F; u确定# v( M( k( k/ F# l8 p1 ?2 N( F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4 F' x) Y  t. _1 g& C
写下你的留言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