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 ^# u" u2 t* Y( y9 ^7 s. a6 O
第一章 中医是中国第一大科学发现与发明
$ K& l6 Q5 t1 L2 Z% O5 Q6 P- {第一节 中医,自然国学第一学
6 q1 [; F8 m& B0 i$ g1 U) z4 ]) R一、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2 {5 {4 z9 \; K" C- E5 z( a9 M' n4 [
二、中医是自然国学的一面旗帜
/ S9 @2 L$ i- M! N: Q三、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评价% b8 G C% }1 E& P
第二节 中医的原创医学发现
8 R& h9 s* q, j, }5 X* ~一、人是健康与疾病之本5 A. M( Z( d' S5 D
二、超解剖的结构与功能
5 U( Y7 I0 u0 Q' F) Y三、“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
) C2 ]# U9 P" G* r: A G, o6 ?- P第三节 中医的独到技术发明
* ~1 v# u$ r5 ]! [- c) H一、四诊,以象诊藏的技术
) s! l, k+ c/ n" `7 I% c# X5 Q4 G! i- p二、治本,调理生命运动的艺术
: L$ ? j* A3 f6 y8 f4 \4 y三、中药,自然药物中医化技术" z6 s9 |% g6 g5 b/ C$ @# O
四、方剂,药性的组织化方式
8 C& ?& t6 o* F" p8 R+ D五、针灸等非药医技的中医原理+ j4 D. Y/ J/ n2 R# U/ o+ P4 F
六、核心价值在技术原理
) Z. N- J3 x) R \) s* q" i第四节 贡献远远超过四大发明9 y" V1 j( }) U, H* f
一、改变了世界的四大发明8 h3 S, [% g: ~, o) [1 o! d8 K
二、中医的贡献将超过四大发明
" b) a+ c) P; R# Y: r% k) b( T3 ~- u A 三、迎接东方式文艺复兴
) _& U/ k7 f5 w) L第二章 中医 5000 年创造四大奇迹 / W2 H" d% A( l- J! O' e* a+ g
第一节 世界多元医学中唯一不中断地发展至今" R7 I7 O0 z- o2 z! O
一、多元起源的医学大都中落断脉
4 D3 v) r- F6 s7 c) T& B二、只有中国医学一脉相承连续发展至今: ]4 K7 D, y; L, k( C9 H C! p! o
第二节 中国多门自然科学中唯一不与西学融合; x. l( {1 D4 B, ?+ ?# e9 X+ ^+ j# k
一、中国和西方的自然科学相融合的进程* z/ l; \8 u2 [- M0 G
1. {4 P( ]6 F5 R" f
二、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至今不能融合" n2 z$ R" {0 O& u
第三节 两千年前确立的理法方药至今主导临床
- o4 ^2 _& d; D+ C9 [一、秦汉时期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
/ E0 U- N& x B二、两千多年可靠有效,至今主导临床 ?$ N! A$ D* W$ F" x+ Q; v
第四节 中医是世界上第一门研究复杂性的科学
# N0 T8 F: P! O4 p一、中医是复杂性研究的先驱+ F) @) x8 O, X7 D1 C- {+ A
二、中医的复杂性研究引领新的医学革命
$ B v- h; p8 ]) e0 F" {! e第五节 中医创造四大奇迹的四个条件, S7 {4 e( s2 c
一、以人及其健康与疾病为研究对象3 C8 J1 G! B% j7 }0 \
二、掌握世界上最大的临床样本
& y+ A# K* }, {5 s8 I6 j! C, L0 A三、中国社会长期统一稳定繁荣% E2 @3 z: m- S8 S D8 l6 z4 l
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 \( h$ v+ p P" i8 a
第三章 20 世纪三大实践撬动中医复兴
3 `4 e9 L) A( o. N第一节 中医基本原理与西医不可通约
: _' k2 M2 i6 k8 u) W一、前无古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6 e# ~6 b1 \! S& X+ I二、证明中医与西医不可通约4 P9 U$ s3 ?+ C
三、破解“不可通约”导致中医复兴/ \: N/ M5 q& W6 }( q S
第二节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科学解释不了
; V/ F; M5 I3 s" f* K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辟中医现代化研究
( A+ l. m7 [6 ?7 G* r w二、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科学所难解
" n; w1 M; a7 T: g三、破解中医难题导致中医复兴和科学革命" S) z6 i M& P2 q. Y: O: `& L
第三节 中医走向西方世界无轨可接) W1 Q9 h3 O! w" h6 S6 |
一、中医西进无轨可接
7 C% a y4 K4 R4 Q二、中医铺轨西进必将全面复兴8 b% Q8 u& U. v; O
三、中医复兴,关键在基本原理
6 z4 n5 } n' W$ E; o第四章 系统思维原理 . O- V/ L3 R% Q. W- W0 M
第一节 西方医学的还原思维
" Z8 f; e8 q5 g& `5 h# o( P/ d; t h一、思维方式决定学术视野$ [9 r, k' w' d, R; t
二、什么是还原思维1 V0 Q: U: D8 j' R2 P& p
三、西医的还原思维及其局限
# Z# M$ M" O$ [5 V5 R& i$ C7 m22 K8 a) ]7 S4 |7 v, J. B5 X# B5 A3 r/ T
第二节 中医学的系统思维9 O4 }; ?9 `; c" Q' F
一、中医系统思维的现代研究/ J; v* u M3 _" R" Z% k. a$ o
二、中医系统思维的两大根源' R4 ~1 x0 i5 L h3 K& E& p6 @. P4 \
三、系统思维是中医学的精髓) T( y$ Y4 f& E$ U) w
第三节 中医系统思维六原理; u1 j, z8 O u0 u& T' I' A
一、元整体原理
/ u# n: z( P( }$ `二、非加和原理
9 o v9 V1 x! [( b x! l三、有机性原理. I$ l: x$ V- a& B
四、功能性原理
/ m$ U7 N2 Z/ F/ u8 V/ N0 \' M五、有序性原理& t( g2 ?; }( u( O9 [1 {
六、自主性原理
/ K* V% D" b9 ?第四节 新的医学革命走向系统思维
- ^7 _: ^ i- h4 t+ c* E, E一、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逻辑
8 p/ n6 r' w9 D& ^0 Y: H6 c1 t二、研究人必须遵循系统思维
: e* ?) o8 m; J三、发展为医学的系统思维
: t) m' L' z% \: z- ^) x4 R第五章 以人为本原理
W+ i b" r8 F4 V7 ?) D 第一节 以人为本,还是以人体为本
8 P9 f' \8 k! K一、西医的人体为本原理1 k1 c' r8 _: s$ e7 f! e- a" K
二、太平间里,人死了,人体还在5 K/ ?* V u1 N7 c- X! z7 I
三、中医的以人为本原理" ^* Q7 o' K, Q; w
第二节 人的本质在于生命运动
- P5 f1 q! t8 a2 \一、中医对人的生命运动的认识9 [" l5 m3 ?. ~- N3 Z4 k
二、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A6 M" E. j2 [% \
三、生气通天,人天相应$ G- u, j7 }5 x
第三节 健康与疾病的生命规律+ ~' x1 p' K7 c+ H
一、气机,百病生于气
4 Q- \" v9 L G, j, d' s二、中和,失调为病1 f, A2 h. V! v( D" v# D
三、元气,生生之道0 n& E+ D+ v4 M9 j6 m- j8 l
第六章 超解剖原理 1 @5 O& N) S- ^
第一节 西医的解剖原理! P' j( I8 ~- R
3
* I# j3 x' t5 D0 J1 T7 e一、西医解剖原理的形成
* C" L8 m2 ^' k5 G二、西医解剖原理的观点
3 o# b+ R9 v7 f; n- L三、西医解剖原理的局限
6 F1 N$ E* ?* p第二节 中医的超解剖原理
$ v3 `! k# D5 d一、中医的解剖研究与超解剖研究/ K; A3 Y8 E1 P. v ?
二、张仲景与盖仑分道扬镳
) L' Q+ i1 a; q5 h三、中医超解剖研究的特点
2 \5 @- A2 J" d3 u3 G( Y: Q2 d3 C四、中医超解剖研究的贡献
+ I+ b& A* x: W- _1 y7 S3 r3 S6 _/ F5 H五、现代科学的超解剖视野7 h' x' g0 a" r* U
第三节 经络和五藏的超解剖性, J" v' \5 C* O+ W# L6 Y
一、经络是人的超解剖系统
* R& _, x. p& L1 A/ }. k) {, _$ ^二、现代研究证实经络的超解剖性
1 J, c' \/ ~9 l三、五藏的超解剖特性
' M/ }9 q0 E; M3 [/ v: M第四节 结构的发生和调节机制
& n- W& X0 o+ _2 t3 G 一、生命的结构就是过程流7 ~) A6 K7 q# t Y# \8 U
二、区分功能 A 与功能 B
6 W8 J) M. Z' x' g. K# L三、结构病变与功能病变的关系复杂$ A M) Z2 ^* A# E' w2 y1 @8 }2 q
四、走向医学的超解剖时代9 N2 f+ b1 W) D5 v
第七章 辨证论治原理 7 j& M+ _. b. \ h# M
第一节 中医独创的辨证论治
. i2 d1 h0 M, Z4 a/ M, L$ Y. W: ] k一、从辨病论治到辨证论治
+ }8 r+ |$ P9 Q! l) L, L% f( D* v二、独创的辨证论治法则1 j. b+ j/ {5 o; y& h, ]" B
三、辨证论治的三大贡献
; \' k0 s( U0 y& h+ c4 m第二节 “病机-病证-病候”病变系统
' B/ \3 t! k' ]* k' v# K7 _一、“病机—病证—病候”是个病变系统, z; z% _( @, M9 v
二、“病机—病证—病候”是生命运动之病+ h+ @7 @# W4 K' }$ A3 |& n
三、“病机—病证—病候”为中医独到发现
, k- q/ w4 v+ }+ v9 k9 \7 ^1 _第三节 病证,生命运动的疾病态( L" m0 R& E b% T* I2 L
一、“病证”概念界定
4 N3 F2 X: q$ X# V- W% y二、病证本质再深究
" _; r6 P, c! a) T3 b4
: @9 o7 G" b7 ?" a8 Y, V1 d三、病证是生命运动态失常
' V( Y7 v; M: ?4 u第四节 病机,生命的矛盾运动失调
) C' h3 m8 U" @( s$ B; B+ i一、中医独到发现的病机# o$ G6 O' Y. l) `7 g4 L# c
二、病机本质是矛盾关系失调1 Z* x9 F( O+ i) S& Q
三、病机是疾病防治的枢机
% ~. U3 T# i' K第八章 生态调理原理
. a$ | N/ _' Q, P第一节 疾病防治,生态为道2 W5 ?+ j6 b: `
一、生命之病,治于生命
7 E8 X6 r' |/ R8 ^6 ~3 A! A二、上医医人,下医医病
# n7 g1 Z4 \. |9 Q6 B! ?三、求本治本,气内为宝
" }/ {- `# ~ ?0 @& c, G第二节 要调理,不要对抗
1 I8 c+ o7 k! S+ e/ p& n一、西医的对抗式医疗) p0 `0 W A3 |
二、中医的生态式调理: A* P( p' V% h
三、生态调理是防治学的根本方向6 N# P% s! O$ \8 a
第三节 推动生生之气自主调理
- G. B/ [( L4 c3 n一、一只看不见的手
2 A/ k& Z5 q. [0 a" p& j1 _& c二、人是最高级的自组织系统- u4 z$ N* c* S$ H! C; t z
三、推动生生之气自主调理的艺术
: ?* o3 i9 q9 r. m2 o5 j, Q, t& B第九章 中药方剂原理
) `* A! Y9 S1 D/ M: _第一节 中药,中医化的自然药物6 ~/ a6 {- i2 k: W) z
一、中药的自然属性
# X6 o }2 w3 d8 s" [二、西医从自然药物开发西药
* q- A( T4 R$ k三、中药是自然药物的中医化/ m& t6 x* A& u9 S
第二节 方剂,组织化的性味和功效0 P2 n3 i, \7 N0 X" y
一、中医独创的用药方式——方剂
. \* B* a# D5 [- y' [8 d! ^; |( l3 [: _二、方剂把中药性味组织化
# M3 I- c; y1 s& x2 f三、方剂把中药功效复杂化0 A j* n9 \) E1 q' q' u6 a
第三节 中药方剂的功效原理3 Y& H" S V3 ~' R& a! D- G
一、整体性味,整体功效
# d7 p7 V& L @8 z) K' H二、药证对应,方证对应
8 y8 W- l) j% s56 p r( I& ~) ^" }' r. ]3 y
三、方从法出,以法奏效
& e( K/ f1 |- K# \+ ` N四、生气内应,转化生效
+ ~/ R) f, p5 S* P1 S五、知常达变,圆机活法0 Y. N* ^1 X2 y; B. m5 ?$ s6 |
第四节 中药方剂的复兴之路- N' R( f8 |- _" X* R. D1 `
一、20 世纪遭遇“铁床匪”
! a9 O# r- `. ^- h" U; ?8 R+ s二、把中药去中医化的邪路+ x1 u x# g0 P- S+ l
三、关键在中药方剂功效原理
* ?% p" `/ ~0 j# A1 O1 \$ L第十章 阴阳原理 8 B4 S1 k4 V E" \# w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阴阳规律
" e) K9 o0 n5 S3 \5 d7 @( {一、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学说
5 n- ?2 R$ N2 k二、阴阳是特化的对立统一) k. e& i+ q- ]8 g; L$ u
三、阴阳的本质是对称破缺
' a8 P, a4 R/ F+ v. m% v$ t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哲学原理 Y+ C M4 x' b$ O2 W- @8 r
一、“太极”宇宙本原观6 s/ P$ |* t- z! |( z
二、“一生二”发生观9 _" p" q& m) j+ n: L3 l2 i, H
三、“二生三”发展观( _# B2 d7 A7 M. i
四、“阴阳自和”有序观
, o6 m% n1 W! p% w8 `' J五、“本一”元整体观2 d; q8 m, V+ B3 M
第三节 阴阳学说的医学原理
6 a- F. L4 m" V, @一、宇宙阴阳与人身阴阳
4 X2 M9 c8 q1 Q8 S二、健康与疾病的阴阳规律! _0 O& H* x6 S n
三、疾病防治要燮理阴阳
: B9 T* x# w3 Q 第四节 创新发展现代阴阳学说
" m t2 n- d0 j- X) j& h一、以最新科学事实揭示阴阳本质/ f$ e M7 o5 x9 X7 P8 `
二、献给唯物辩证法的现代化和中国化
p. b: i) }5 V: O: o+ k5 F8 Q三、发展为人类新医学的阴阳学说% l3 X/ m1 w5 I0 d# g$ J
第十一章 复兴为人类新医学的主旋律 , I) U7 M- t6 b0 w- n8 c2 T! M
第一节 中医复兴,势不可挡
0 c$ z% y; { J一、中医复兴的内在动力" `" z' U& X3 U/ E/ g4 w2 G
二、中医复兴的社会基础+ _& g: S: n, l! J N
6
w# E' E6 x# A5 p4 |, }& M( [三、中医复兴的科学杠杆
: v3 w5 c+ j, `' ]4 M* {第二节 中医复兴是一场深刻变革
6 }+ y D# S8 q7 L4 T) S一、拨 180 年之余乱,反中华文明之纯正
' h/ F" F n$ K( o& o/ N" F1 l: }二、以国家之力,举中医之兴
0 w# k( S$ [: J. i( v1 `& H; {三、破头脑失悟,昭战略之明
5 k( H- f/ u9 d2 o2 Z2 l# v- w; m9 G四、改人才培养,建复兴大军
" n9 l; |; ]4 T' i4 d第三节 开创中医第六个辉煌千年
, s2 N/ j( U- h2 P. f一、复兴就是突破和创新' k+ b+ x7 G$ n7 t! e! k4 k: ?
二、引发新时代的医学革命% L& v( t; Y' L* g0 E. Y: J) d
三、新的千年创造新的辉煌
4 {, m' v& f" N! U8 I/ @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