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共和国第一任中医司长薛和昉,他的儿子是老中医主任
曹东义 发表于:2021-5-5 08:14:2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7184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5-27 09:20 编辑
( Y1 i( `9 r7 k+ |+ e
' {9 U  q5 g" _+ B% [, M4 c$ d& }难忘当初,国医大师路志正采访片段
- K0 p8 W* y7 h7 H! E曹东义
/ s4 }  O! r- T, g8 }+ C. |/ @1 `9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P- k/ s! G% ?$ X/ c( y9 f
" p. e. u2 V1 }7 `3 B5 m
2008年,我为了编写《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200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采访路老,路老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其中有些内容很值得大家参考。
3 }8 R% I2 h: N7 k. j! L  o
& |  j, n2 Z- i. S5 i/ U
路老说,
, ~) ^2 c6 t" Q9 s, `1 A/ W
解放之初,中、西医并存,这也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点之一。中医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为保障各族人民的世代繁衍和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它的影响力,无论在从业人员,还是在就诊人数上,都远远超过西医。然而,部里的某些领导,受旧观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中医是“旧医”、“不科学”,于是就有了按照苏联的模式改造她,使“中医科学化”的错误政策的出台。卫生部不设中医机构,中医进修学校不进修中医而改学西医等等现象,就是这种错误认识和政策的具体体现。1954年这些同志否定中医的错误受到中央的批评,针对中医工作毛主席发出了“重视中医,学习中医”的指示。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卫生部这才决定设立中医司、组建中医研究院、并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医学院。以从管理、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加强中医工作。1954年7月中医司正式成立,薛和昉同志为第一任司长,我和魏龙骧等同志也受部领导委托,来到卫生部所属的北京中医进修学校(西四马市大街)上班,参与成立中医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同年11月,我和魏老接到调入中医司技术指导科的通知,但我真正回到中医司上班却是在中医研究院筹建工作全部完成之后。
曹东义:当时中医司的建制又如何呢?
路老:中医司成立后,由薛和眆任司长,司下设三个科和一个办公室,由于科室的规模不大,所以只是副科级编制。三位副科长分别是技术指导科魏龙骧,教育科李重人,管理科龚志贤,办公室候玉玲。
曹东义:一司两院的建立,需要大批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师,这些人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路老:从行政体系来说,表面看来卫生部只增设了一个中医司,但全国各省、地、市、县也都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医司相应的中医行政系统。这样一来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就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的问题了。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省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对干部和技术人员的需求更是猛增。向中医司告急,要求支援的报告,雪片似的飞来,又加上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以及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的大调整和下放支边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医司的人员调动十分频繁,有的人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调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司的工作人员,从最多时的30多人,逐渐稳定在8人左右,而且这一状况一直维持到文化大 革 命前的1966年。
曹东义:中医司人员调动的大致情况又如何呢?
路老:中医司成立之初,除我和魏老属部内司、局间人事调动,李介鸣调中医学院工作外,李、龚二老于1954年7月分别从四川万县和重庆调入。1956年为了在政治和技术上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吕炳奎同志从江苏调至中医司,接替薛和昉司长,薛司长是老**调国务院另有任命。自此我们中医司又有了一个门里出身的司长,中医工作也步入稳健而快速发展的阶段。待到文化大  革  命前的1966年,除李重人于1960年调到北京中医学院任副教务长兼医疗系主任;龚志贤在文 革前调回原籍重庆工作外,司里的同志还有林伟(副司长)、候玉玲(副科长)、徐永辉(李重人的爱人)、张志昆、胡熙明等。时间飞逝,现在,转眼已过去42年了,其中除我和胡熙明同志外,候玉玲情况不明,其他同志均相继作古。遥想当年,条件虽然艰苦,任务虽然繁重,但是新中国的建立,给人们带来的是全新的、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我们团结在吕司长的周围,为着同一个目标,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工作上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忙碌和奔波着。想起当时的情景,直到现在,我内心里还充满着怀念和激动。
曹东义:卫生部不是还聘请了中医顾问吗?
路老:是的,当时还聘有四名中医顾问,他们是章次公、秦伯未、韩刚和沈德建(不是中医)。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时由于中医工作发展较快,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卫生部从1955~1957的三年间,先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一批精兵强将,来充实两院的建设。记得当时调入研究院工作的有四川的蒲辅周、王文鼎、王伯岳;江苏的余无言、韦文贵;上海的章次公、沈仲圭等人。调到中医学院任教的老师有上海的秦伯未、四川的任应秋,以及随吕老来京的江苏籍的许多教师。以上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可能稍有出入。
曹东义:您的记忆力已是不错了,五十年前的事,还讲的出来,实属不易。

# }6 [0 K) ~% S( H% H: W2 @: m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5 08:18:20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1-5-12 10:38 编辑
# v' H+ v- J; ^. c/ C  q/ U) j& t; y  q) d& K
薛和昉老司长的儿子薛铁伦,也是主任中医师,他的文章说:
6 W1 ?4 {1 z+ T( Y; U% E# i8 U# _/ ~7 T- B# e: I7 Q% ^!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发展史中
0 r' X% ^8 T- Z6 t/ C4 e! \必须澄清的一个问题1 i1 g. M9 M5 Y  H! S

" d4 K; n" F  H0 C0 c薛铁伦  薛崔愿+ ^- n8 o) Q4 S7 C0 o

# v  @5 {$ O( V: t& d) b本文主要内容提示:! v  q+ C  T! o& v  d0 F
一、多项确切证据表明,薛和昉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任中医司司长。
0 w. o& O$ f8 N, ^二、薛和昉同志于1954年8月至1956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首任司长,于1957年初,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首任司长的岗位上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又于1959年初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他在首任中医司司长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岗位上,为进一步弘扬、振兴和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具有创造性和奠基性的重要贡献。- m0 M7 X& y# G! M9 D% E
吕炳奎同志是于1956年12月底才任职的第二任中医司司长。
8 J; g( }4 X; ~. `4 X* N0 G三、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凤凰大视野—彷徨—回眸百年中医1—5集》电视片中,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几位中医界人员在此问题上的叙述和解说是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 C- k1 N# x" I
提出这一问题的起因,就是源于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凤凰大视野—彷徨—回眸百年中医1—5集》电视片中,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几位业界人员在关于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任中医司司长及其工作成绩等问题上所作的错误的叙述和解说。
  U6 F: e  z! `7 ^3 ^" b
# ^) M3 v  H9 e+ M( r' H* J+ j6 V
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原件照片

/ c- _. k' X9 C* a  J5 @2 X  N* S8 w$ }. o
我们曾经在互联网上看到过个别人员关于谁是共和国首任中医司司长及其工作成绩等情况的误传,但是那几个人的误传并未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加之后来任应秋、李重人、路志正等老一辈中医专家学者们在他们撰写的回忆文章中更是有理有据地记述并证明了关于薛和昉同志是首任中医司司长的历史事实,所以,我们在看到上述电视片之前,对于网上关于“吕炳奎是首任中医司司长”的误传也就听之任之,未作任何进一步的质疑与纠正。但是,上述电视片所造成的影响就不同于个别人在此问题上的错误认知和误传了。我们知道,电视片作为传播范围很广的一种媒体,它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在社会上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由于陈晓楠等人所做的错误的叙述和解说,致使社会上曾经有过的小范围的误传信息进一步漫延;致使网上其它一些有关国家中医药发展史的文章中也在引用她(他)们的错误叙述及错误解说;致使本来明明白白的问题又变得复杂起来;致使在关于新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的记述中无端地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就是要以确切的事实为依据,澄清并纠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发展历史中的这些错误的表述。
0 \7 {. }' j( W5 g" P8 X# Q% d  V195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国对全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的指示精神,为了从行政管理、科研需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加强中医工作,国务院做出了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设立中医司、组建中国中医研究院、并且在全国建立第一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共四所中医学院(既“一司两院”)等三项决策。1954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医司正式成立,赵树屏、何高民任副司长,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工作,于1954年8月又从中央文委(政务院文教委员会)调来薛和昉同志任司长(见图4)。: y+ u% {* w3 X8 W

3 N: v0 A& Y. p6 g, p0 r8 o& a
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聘书原件照片
; H9 k" ^) K! z4 }7 R9 t& i/ U/ e. g

) c; P: w, h3 F. L2 \4 W从那时起,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即在薛和昉同志的主持下,进一步开展振兴、弘扬并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各项工作。之后,于1954年11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又于1955年2月19日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聘书,聘请薛和昉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见图2),周恩来总理也于1955年4月21日,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任命薛和昉同志为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见图1)。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于1956年6月30日还再一次为薛和昉同志换发了新的第一任中医司司长的工作证,并在此工作证的服务单位栏内注明是中医司,在职别栏内注明是司长(见图3)。这些任命书、聘书和工作证的原件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薛和昉同志之子薛铁伦同志的家中(见图1、图2、图3)。
$ x( C7 u- j: V9 m: }- e/ @  f

% `, k$ p3 @" z. L
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证原件照片
" b8 e& `0 J+ f6 b8 w& U

1 U1 c0 o  L- a8 M" [2 S9 O" g薛和昉同志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清水村,他于青少年时期就曾阅读过许多中医中药书籍,并且追随他的堂叔(当地的一位知名中医)认真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法方药知识和辨证施治的本领,在后来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常以此项技能为同学、同事和朋友们诊脉开方,治疗疾患。在新中国初建时期,他还为周恩来总理和当时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些干部群众开方治病且很有成效,因而一时间在机关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竟致小有名气,甚至连周总理也称赞他说“和昉同志真是一专多能啊!”  1 p) f" [7 C6 d0 p9 ^' u  K" G1 M
薛和昉同志是一位于1927年在北京辅仁大学医科学习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影响之后,于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又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大学生、老中医、老红军、老革命领导干部。自那时起,他倾家捐助革命事业,为党和革命事业捐助了二百五十两纯净的大烟土、二十多亩土地、两间油坊、四合水磨以及数件古董瓷器等,他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任国家机关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在参加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不懈奋斗中,他始终如一地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国家的法制、卫生、农林、教育等工作方面做出了许多的成绩(见图5),其中之一就是为弘扬、振兴并发展新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的一些具有创造性和奠基性的重要贡献。例如:他在首任中医司司长的岗位上,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对国家中医工作的指示,为进一步弘扬、振兴并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为尽快解决中医药事业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为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他提出要为新中国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中医药高级人才,经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他主持筹建了共和国第一批共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这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分别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他在百忙之中出席了这四所大学的成立仪式,并亲自为其揭牌剪彩,致辞讲话。事后,他还经常关心这些院校的教研工作和师生的生活情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直至他亲历十年“文革”、重新工作之后,又主持建立了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他在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有关祖国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岗位上,仍然老当益壮,不顾年迈体弱,夜以继日地为振兴、弘扬和发展国家的中医药事业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祖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消息都被刊登在当时的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其中1956年的中医杂志上也有当年这些情况的报道。他在首任中医司司长的岗位上提出“要把中西医技术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建议被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采纳后,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委派他去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全国各地寻访中医界名医人才。按照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他在全国寻访到不少的名老中医。同时,他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与京城的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等许多位名老中医交为挚友。他力荐许多有名望的中医专家进入公立医院和公立的中医研究机构工作。这些闻名遐迩的中医专家在他的力荐和协调之下,分别被安排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的一些大医院以及几个中央部委的医院工作。为了支持各位名老中医的工作,他在工作报告中提议给这些名老中医较高的工作薪酬和生活待遇,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从而使他们有了相对更好一些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特有的技术专长优势,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更多更大的贡献。
! L' e& w" l1 b! v, y7 J+ y7 G后来,有不少中医如萧龙友、施今墨、叶心清、韦文贵、方药中、孙惠卿、蒲辅周、魏龙骧、李介鸣、岳美中、王文鼎、王朴成、王舜耕、余无言、沈仲圭、龚志贤、巩自清、任应秋、李重人、刘渡舟、路志正等人都成为闻名遐迩、名不虚传的一代国医圣手。此外,还专门聘请章次公、秦伯未、韩刚和沈德建等中医专家为卫生部的部级顾问。薛和昉同志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主持工作期间,于1958年,根据周总理的要求,推荐上述国医之中的一位擅长针药结合技术的专家叶心清,在周总理的特批下,远赴国外,利用纯粹的传统中医针药结合技术,为当年来我国访问的也门国王穆罕默德(一译为默汗迈德)治好了多年久治不愈的顽疾,轰动了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东方神医”的美称,一时间享誉世界,传为美谈。6 _' E/ h3 @' W6 g' ^, C
薛和昉同志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在首任中医司司长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岗位上,为了进一步弘扬、振兴和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让西医专业人才学习中医”的构想,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首肯和支持下,他主持开办了“全国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并且在开班仪式上代表卫生部中医司给学员们讲话,鼓励学员们认真学习中医理论和技术,为弘扬和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在“全国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后,薛和昉同志写出了《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成绩和经验的总结报告》,以国家卫生部的文件形式呈报给关心中医药工作的毛泽东主席。后来,从这个学习班毕业的许多学员都入选为全国的名老中医。例如,甘肃省年近百岁的许自诚老先生多次当面给我们回忆叙述了当年在北京开班时的盛况,他在谈到薛和昉司长的敬业精神和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位学员的态度时,竟感动得热泪盈眶。6 o$ A8 F: B7 ]& z! c
事实胜于雄辩。至此,世间所有关于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任中医司司长及其所做出的成绩等情况的误传都已经是不攻自破了。此文中所列举的事实已经足以证明薛和昉同志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首任中医司司长,而且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任中医司司长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岗位上,为进一步弘扬、振兴和发展新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具有创造性和奠基性的重要贡献。
6 d9 N8 K- T# i$ g- ?8 I: u2 R2 j, Z& l: B$ B# [
  V3 C$ i  k, k3 g1 Z0 d7 J1 ~
图 5 薛和昉同志逝世后一些报纸刊登的消息原件照片

  D1 Q: _0 D- C- C- D

, J- ]& D6 q, }8 A! p
图 6 薛和昉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和各地领导同志及干部群众送的花圈挽联照片之一

7 J. ^& F& ]% J# K. z; |% n$ ~: O   2 X5 V  h  E2 l' B; _, u" S
3 N) J  \# E& X# H+ H; _/ X" f7 t'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8-17 08:24:55 | 阅读全部
黄河边上老中医:5 F/ K  ]. n" _) b* L8 S2 k" g5 o; q' p
燕赵中医网不知是谁把关于我父亲薛和昉是第一任中医司司长,他的儿子薛铁伦同志是中医老主任的文章删掉啦!
+ b7 O+ m4 q0 {  S4 o" q. {! D7 I! f  l6 l- F0 L! o* j! J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6 R- w' i. f) J6 l  g
不会吧
' l: g$ I0 i0 C' B6 g$ h
) l) C7 `8 t# J( a: V9 b& V黄河边上老中医:
, O% X- @/ f- U! @0 u' {就是查不到
7 B# H2 Q" y2 x+ [: @0 G% f2 _' L9 X% z/ j) C3 |, S4 s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N) i" `5 D2 X0 |8 h6 E% ]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fo ... &extra=page%3D4
- X; M$ \' J( J* T" j) j: E* m7 z, M7 L: m; g# X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h1 Y) r8 I' T2 r9 A、一直存在
3 ~4 Q+ v) @) z7 P( D3 F8 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1 17:49:35 | 阅读全部
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 ^! T- e; w. D. N2 F) l5 M1 w, f历史的真相,总会大白天下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8:36:15 | 阅读全部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领导,即将拜访薛铁伦先生,收藏有关的文物,留给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