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972|回复: 1

我国古代的公共卫生制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15

主题

314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99
QQ
发表于 2021-5-12 11: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将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统称为“疫病”。《黄帝内经》中提到“疫”容易相互传染,提出了“避其毒气”,也就是把健康人和患者隔离开。
先秦时期,中医就开始尝试通过隔离防“疫”。《云梦秦简》中记载,如果某地出现了传染病,地方官员要迅速上报,中央会专门派医生来处理;《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疠迁所”。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发生瘟疫,《汉书》记载:“平民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当时是由政府专门安排空宅,隔离疫病患者,这是我国官方临时隔离医院的最早记载。可见,用隔离方式控制疫情,在汉代已初步形成一种共识。
到晋朝时,隔离措施更趋完善。《晋书》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言下之意是,朝廷官员家中有3人以上感染流行性疾病,即使官员本人没有得病,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只要接触了病人,就需要采取居家隔离措施。
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一种制度。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当时有了“疠人坊”等专业化的收治传染病人的机构,并且隔离措施越来越详细,隔离场所越来越完备。
两宋时期,“疠人坊”改称“安济坊”,由官府管理并提供经费,配备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病人可获得免费的救治和伙食。
清朝对于隔离措施的描述更为详细。当时,京城常闹天花,顺治帝和康熙帝都下过严令:“凡民间出痘者,移之四十里外,防传染也。”医家熊立品总结疫情期间“四不要”原则:“毋近病人床榻、毋凭死者尸棺、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与现代的防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等观念十分吻合。
在隔离方法不断发展的背后,是中医对于“疫”的认识不断深入。明代名医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中写道:“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基本认识到了传染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导致。他提出的这一观点,比西方医学家李斯特关于外科术后感染是微生物所致的发现,早200多年。吴又可指出传染途径有两个:一是来自自然环境,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侵入人体的途径则是自口鼻而入。这些发现不仅为隔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开拓了中医传染病学的先河。(来源:生命时报,作者: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国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副组长 杨珺超)
; s% h$ t% S5 Z7 `8 R  x, t" Q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173

回帖

120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2
发表于 2021-9-2 0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鹊叫,贵人笑。+ C( Z. T. z; j. |

9 q4 o. X, m! E, f3 G清茶呈,童歇閙。) q) M  E% O, Q$ e7 }
/ a$ P- Q: m$ E$ j" x& P/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