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名师高徒聚南通,章朱学派善传承
曹东义 发表于:2021-5-17 09:02: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83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5-18 10:40 编辑 ! v+ e. g, @+ q7 ~

$ d$ n/ I( Z" Y: z
名师高徒聚南通,章朱学派善传承
! L* ?9 I6 g" p. t( }+ U7 x! ?; _
南通是中医药的一方热土,它由于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而受到杏林同道的广泛关注,在“朱良春现象”。“朱家军”、“章朱学派”三个关键词的基础上,最近又有了医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朱良春四张名片”的说法,这是2021年5月15日“朱良春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暨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上,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陈亦江先生的新提法。
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市良春国医堂、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南通市中医医疗联盟、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承办。
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会长王国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国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会长陈亦江、南通市副市长赵闻斌、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学斌、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施杞等各级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章朱学派传承人、中医学者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章朱学派传承发展方向、交流章朱学派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周艳杰部长主持,南通市政府赵闻斌副市长致开幕辞。王国辰秘书长、乔学斌副校长、陈亦江会长、陈冬梅主任、诸国本教授、施杞教授等分别致辞,祝贺大会胜利召开。此次会议还得到了多位国医大师的支持和鼓励,会上播放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孙光荣教授、邹燕勤教授,以及国医名师余瀛鳌先生等人的赠词和祝贺视频。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第二批章朱学派传承工作室授牌仪式。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作为抗疫英雄代表致辞。
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王国强会长做了《学习传承国医大师的思想风范和学术精华,做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苍生大医》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全国中医药系统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谋划和推动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时此刻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暨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馆五周年纪念会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的一次重要的举措和实际的行动,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
王国强会长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主旨发言之中,介绍了朱良春大师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之间多年交往感人的情景,王国强会长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主旨发言之中,介绍了朱良春大师的学术贡献以及他们之间多年交往感人的情景,他说:朱良春先生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丰碑上。他的学,医术和医德医风得到人民和患者的赞誉,同时以纪念朱良春先生为主要内容的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立五年来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向中医传人提出了六点建议:他向中医传人提出了六点建议: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刻把握中医药的精华、透彻领悟中医药文化内涵、对中医药临床疗效有坚定信心、终身践行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他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人才,应该做到八个方面: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善思辨、出好方、懂人文、医德好。
他脱稿详细解释了“行业六条、医者八句”的具体内涵。他总结说:“读经典,跟名师,是向别人学习,向先贤学习,向老师学习,这很重要,把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多临床,有悟性,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的过程,不断总结的过程,多临床,有悟性,你要成为一个名中医,要善于总结,这个过程很重要。善思变,出好方,是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水平的过程。你越思变的好,你处方越开得好,疗效越好,那你的水平就越高,这就是这么个过程。而懂人文,医德好,就是从道、法、术、器,你运用的道法术器,你运用得好,最后你会走向名医、名道的苍生大医,这是个必然。”
王部长充满深情地祝愿研修班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我们的章朱学派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
诸国本老局长说,学术流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要有一个或几个成就卓著、特色鲜明的学术权威和权威著作,作为源头和核心。第二是要有一个谱系明晰、骨干坚硬的传承群体,滋生绵延,生生不息。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朱良春为代表的现代中医流派。我在2019年10月讲过,这个流派有三个特点:一是平民医生,草根情结。二是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三是屡用达药,敢克重症。章朱学派不是雕虫小技,它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医德医风,以中医思维为统摄的诊疗思想,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基础的胆识和创新精神。章朱学派是用两个学者来命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核心是两位学者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地位,而且在学术思想上具有惊人的同一性和继承性。这种称谓,在中国文化史上屡见不鲜。例如孔孟之道、老庄思想、元白诗歌、程朱理学以及初唐文坛的王、杨、卢、骆,唐宋文采的韩柳欧苏、宋代书法的苏、黄、朱、蔡,明代文化的唐、祝、文、周,等等。对章朱学派的不够了解,主要是对章次公先生比较陌生,这一点,读了朱良春先生的纪念文章和孟庆云先生的评论,就一目了然了。朱良春先生有四个“不忘”,不忘自己是朱熹后人,不忘祖籍是江苏镇江,不忘他是孟河医派传人,不忘他受海派影响,因此,章朱学派的出现,不是另立山头,另开门户,不是旧流派的分裂,不是对祖师爷的背弃;而是学术的递嬗发展,生生不息;是文化繁荣、流派纷呈的表现。朱良春前有高山仰止,后有桃李芬芳,自然形成了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丰满的学术整体。章次公是他念念不忘的恩师,中间有十分敬佩的师兄姜春华,并上溯到章太炎先生门下。他弟子众多,人才济济,影响深广,享誉杏林。
$ V1 ]% L9 D! z9 x/ f' n2 H; s& _
本次研讨班汇集中医界高级专家、学者、章朱学派优秀传承人30余人。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教授、方邦江教授、曹东义教授、孙伟教授、万文蓉教授、朱步先学者、毛以林教授、杨悦娅教授、吕爱平教授、许跃远会长、朱建华教授、吴坚教授、朱婉华教授、郭建文教授等围绕章朱学派传承特色、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分别作精彩演讲,共同分享交流了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作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责任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张碧金编审撰写《赞章朱学派传承精神》,表达章朱学派两位宗师的钦佩之情,劝勉后学不仅仅要学习老一辈的实用经验,更重要的要学习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精神、为求中医“卓然自立”的奋斗精神、“尊师重道”的敬学精神、“学到知羞”的勤勉精神、“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的奉献精神。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经验积累的途径、理论产生的土壤、学术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的摇篮。本次研讨班的召开,进一步凝聚起推动章朱学派发展力量,对传承弘扬章朱学派学术产生更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后,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将建立更广阔发展传播平台,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学派理论精髓,不断提升章朱学派继承、创新、发展水平,培养人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学术流派事业添砖加瓦,铸就章朱学派的新辉煌!

9 R" S% E  x; Z$ @6 j3 k* B2 K  {
(曹东义整理)
2021 , g) n. ^( F% g% h' q- g
05.14 : r& b! }* v) I+ u" B; O/ \" J
12:0022:00 * ~* I; y% s1 x
大会签到,安排住宿
' C! b& S& T  K9 Y4 X(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濠西路 1
+ H5 M# w5 W' @0 {. t四季花园酒店一楼大厅签到处)
& W  @$ ~( p) R( B  O2021
; ~- i" U1 z0 w" c8 z6 u; E05.15 ; z* `5 n+ h2 \/ N- X
07:3008:20 2 }: R( N0 {$ p$ Q6 Z3 o0 g7 v
签到(三楼春色满园厅签到处) # l3 e; E5 ^5 W6 q* O
8 20 前全员入场 6 }/ K9 s7 C* f$ i8 X1 I8 Z
08:3009:30 " K* F/ W) k& N" ~
1.南通市政府赵闻斌副市长致辞
- V1 x: u# o; m  A# }  @8 V, x: |5 t2.大师贺词(视频)
; C) z  O- p6 q! @  G0 p3.前辈寄语
: n1 r4 A4 V, G6 y, x6 b) N1)诸国本教授 1 p0 F/ A! s2 M7 L% i( Q6 w# h
2)施杞教授 : h1 m" Z& s7 Q$ U: y9 U5 ~/ P. `
4.领导寄语   R6 @* G4 p# Y  \  @- O2 U
1)南通市卫健委陈冬梅主任
0 h1 ]+ D. H/ [, v! f! S; t# I6 ~% V2)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陈亦江会长
3 F% F" S2 H' A4 N7 a& |; D3)南京中医药大学程纯书记/乔学斌 # @# c  f# y! b% t
副校长 + g; [: q# t! r3 k$ g$ m
4)中华中医药学会王国辰秘书长 # I( |+ C1 V/ b# V
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中医药文化
$ n! l! G; z! z" s5 [/ A% `7 q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 / B! ~! I4 P& V* C% G
& L- T, W/ ~4 S( [& h
6.第二批章朱学派传承工作站授牌
) k( o) F; Z9 N% {% Y7.抗疫英雄代表河南省中医院郑福增
3 g( U: j. @5 Z4 u副院长致辞
/ G2 B5 ?) M: b2 B# m3 R中华中医药学会 7 g# ?" L/ }  c1 s4 j: @! Q' U
师承继教部
  g: ]- _; _+ v# L- ^2 Q7 b7 e周艳杰主任 7 f& @- F2 t/ B: N0 S7 h
09:3009:45 - q$ q" w* O' R. P
, g( P, b$ w; z! o, X( C6 \

5 d6 c7 W3 D" k6 p& m09:4510:00
- |( ^  D& V+ r3 H3 X6 F  U3 E1 |) H" R8 f& h, \5 V

% V5 s9 m9 G5 Z+ m# a/ e10:00—10:40
! t7 c- i& `/ Z主旨报告
# v' ^. i, }: a&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 9 L9 j5 x! j7 l, S  T; W$ {
主任王国强
4 r; N) S1 l; b  {0 w10:40—11:10
, S' G- X, H! ^( C/ [再论朱良春现象与守正创新 5 b1 ^4 b# R4 w6 }
中日友好医院 ( _' a$ l- ^; o7 J7 A- F
史载祥教授 + h& y0 ]6 j2 c8 r
中日友好医院 9 J4 k! F3 b! p2 N2 o; I
黄柳华教授
6 q4 D6 V% }3 `# r* Z11:10—11:30 ! l" ?, ]* I$ W0 d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师治疗老年病经
  ^! k7 d" O+ a1 F! Q7 h; X4 M) e/ a7 s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C8 w: i5 B7 h$ \  [
徐凤芹教授 6 w, t- C5 a& Z9 w* H
中日友好医院 ' F- Y( _/ Y9 E* l+ A
黄柳华 教授 % ?9 g* z( c, k& G
11:30—11:50 . l  y4 t- {' O6 s6 H# d
基于继承创新中医疫病理论防治新 + P& u. v- J4 q! F; C, k
冠肺炎临床实践
% p0 x2 I: ^' I" e! K; W2 [6 M  B* p上海中医药大学 ) I' H# I8 A, f4 L( O/ N, l
附属龙华医院
: _* `7 S" Z9 o/ g方邦江教授 - @9 l/ ?1 P, e8 e: t& p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T& C; {4 x0 _5 I2 i& }# W
李亚平教授
6 `/ o) G' j$ K, p& g11:50—12:10   l) z1 W  O* t6 F
赞章朱学派的传承精神
) ~# X8 z4 v0 w. H3 G湖南科技出版社
% [$ f& `1 {+ F+ I张碧金编审 / Q- B8 y2 v6 h9 m
广东省中医院
) B# m3 Q+ l  q( H7 b% S# @, k$ A6 o潘峰副主任医师代读
  N& \& F: |% L8 ?7 q" W. V

" _& Z' w  f! ~: C5 s13:30—13:50
& y2 Y  z2 u  A, `' t章朱学派在中医近代学术传
& K! d" x9 Q2 y3 W! j承之中的重要地位
9 q" L+ J9 R# O( m8 x  l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s, L5 ^3 M# q: r. y; b曹东义教授 2 o  i/ E; W5 ]/ t6 |' Q9 g* r
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 9 `" P  V6 ~* j% h$ R- {; R* K. j
黄小平院长
% k7 e0 A7 I1 w( O13:50—14:10 , [* L& ~0 ~2 F# H
朱良春国医大师治肾学术思
. R8 p: l" @2 q( N) `$ N" b, R$ U想和临床应用经验集萃
" K; S5 r: E2 c9 D4 U9 D  v( D' p江苏省中医院 1 R, s- \4 k* l
孙伟教授 . j. \+ ]3 o" R. N
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
& n7 w+ K8 I4 k, s8 r- t# t1 e黄小平院长
; {- k3 S9 ^$ [( ~" Z. R7 Y14:10—14:30 / k8 T/ o6 a* F2 t2 ?( q
朱良春教授论治疑难病思路
$ b4 `. I! [, ]4 {& M1 C4 Y/ q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
2 O1 u3 f# u; z( L3 D  f万文蓉教授 # `' {8 L8 l) S0 ~7 E
澳门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
0 G$ q; ^; L# r8 m, P' V促进会李学君副会长 * V0 S9 g% {, g5 T5 J0 q! B
14:30—14:50
* _9 n- k1 q" W& J+ a谈谈《章次公医案》及古代名
) B# [! w: d  ]; n家医案“按”语的写法
$ U& y2 {' S1 t  `$ G英国牛津
; [& Y: o1 e/ U5 b6 d8 u朱步先学者
" J% b) c1 S+ i$ f南通市良春国医堂 & e/ B! ?% r# p4 g8 d& Z" k6 t
朱幼春副主任中医师代读 1 D2 c) c2 G! B! r/ ]) k) K+ W  }
14:50—15:10 / o/ h! h* e2 X4 ^' Q% S
恩师朱良春教授治疗2 型糖尿
/ h# _$ P- u: W: L- j病经验临证应用感悟
2 n# \7 g( f5 {$ g% H3 {2 I湖南省中医院
( q+ |% }8 E' P" Q. E1 v毛以林教授
" u- ^+ t+ S- z/ C注:播放授课视频
/ ?7 h/ Y1 i6 t15:10—15:30
7 L8 w9 ~  [  L" a中医药薪火传承才能源远流
# {  T: I3 l9 e. Z* w" N4 M) Y长·朱良春教授学术经验感悟
& w# R( h8 B/ N3 H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 P7 t- B2 c! f% N; l( ]
杨悦娅教授 5 b8 W+ B  P  l5 d0 v# q8 L7 c
澳门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 , T& I1 n, S) p) @
促进会 " N3 B7 F: q" p  H2 N7 J' D' o$ D  s
王立恒会长 3 A/ g! ~. U; [- F( a
15:30—15:50 # D( |6 Q% z- U1 {
益肾蠲痹丸研究进展与展望 1 l$ v5 b' q' ~1 f
香港浸会大学
, `' f7 r6 `7 b% W: y吕爱平教授 3 V2 _: m8 t: ~0 i
注:播放授课视频 , e8 y7 F1 l9 A2 ~* l& L$ E
15:50—16:00 + K" \& G, V8 G* d6 ]
  A" o/ f* A  M; o& j0 }1 q5 @
+ Y* `8 q& A% s( U5 R* R1 I) Y
16:00—16:20 + o* E* [- e6 u5 w2 q0 T# P
胸痹辨证病治 . u& _, F* ~/ [, U3 f
许氏脉学非遗传承人 / p% ]( E3 S7 u& T5 X# p
许跃远会长
+ |% a: f# @- r' O3 C, G' y" u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 N; l2 S, R+ X& e  `8 u谷万里教授$ K3 X2 M8 h- K1 J: J* ]
  S; L' W3 H7 [5 G* `& E/ w
16:2016:40 2 j( Q/ ]. P6 h* G4 N/ I- {6 j' f1 t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   h% J* o) [% h" K( T
恶性肿瘤经验
# B4 P- v( B0 }: c7 ~3 P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J% a! v. Z, E南通市良春国医堂 / W" c+ j9 L, C& y' {% {  z2 v  w
朱建华教授
' ^' u+ Y8 U7 p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U+ e2 G% F7 [7 D# B) j
谷万里教授 * p9 L5 Q; r' V5 `
16:4017:00 7 r9 b! d. h2 X# N- I
痹证治疗的“守”与“变” & @. q. ~8 W+ y: g7 }/ i* G
南通市中医院
( Y' I" ~" c/ t+ `吴坚教授 % E, d9 w8 j5 `( o$ _& }  _
南通市中医院 + ?7 N# Z* d! ^2 G0 s8 J/ x" h# B
郑晓丹博士后 ; U; t  \8 c, g9 U
17:0017:20
3 Z/ s7 j9 @8 b; c1 `4 e) U2 a$ G0 w从孟河医派的传承谈朱良春 9 {1 c) G) B$ G7 n6 O1 J% t$ z
益肾蠲痹法对风湿病研究的 / Z( y# }3 u% _+ ^; V' W
贡献 ( e' n  j% _1 \" y) H2 z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 ' g  o( Y2 b% c, K7 @
朱婉华教授 - E1 h' M$ u5 @
注:播放授课视频
( T2 U4 G) }% ?1 \17:2017:40 2 _' H2 e/ V8 p4 F. P! A$ p/ M8 R
传承朱良春教授学术思想救 / ~/ X1 o9 k. B. E9 f
治脑脊髓血管疑难病
" n/ r. ?" X7 e) J  h广东省中医院 3 S4 Y( [+ R  A  X
郭建文教授
5 C6 O' F7 _* y北京中医药大学
+ F  D( I- g/ u* t刘果副教授
* g4 I9 r9 P8 W" W7 G  H$ U% ?& J17:4018:00
& W. x5 Y! j( W: _3 }) H闭幕式(主办单位代表致闭幕词)   Y. a4 B& w: K
2021
" u2 @# }1 s' X7 B& }+ @05.16 ' |% a! Z# {  m+ B" A% ^# ~6 G3 |
9:0010:30 , W7 G5 u& V$ A& q2 `! M
参观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5 Q9 W+ h! x  w! Q2 B; E
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7 H, [: b' v8 M/ S
朱剑萍馆长 / ]  p. B; C1 G, L4 w2 H- K
10:3011:20 + g" j4 Y0 m2 J1 U# d6 s$ |
参观“百年章朱薪火相承—— ! r' l( v7 K, b/ y/ A
章朱学派展
# r- M" r' U( h. ]; h! C
! J' @; _* k, A  r. k- _
' q8 C  y, o# |8 n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09:04:32 | 阅读全部

(曹东义根据会议手册整理)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5-18 08:37 编辑 9 B$ B  p& c4 L' P" l
! C" e! [5 R0 f
在章朱学派传承研讨班上的讲话1 l/ t: k' W( S/ ^
诸国本(曹东义根据会议手册整理)
) J/ E' ]( J7 z! g; z学术流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要有一个或几个成就卓著、特色鲜明的学术权威和权威著作,作为源头和核心。第二是要有一个谱系明晰、骨干坚硬的传承群体,滋生绵延,生生不息。
- h& i$ T, X3 P. m6 O$ c流派是一条河,源远流长,自流自在,自容自净,或汹涌澎湃,或静水流深,均有容乃大。学术因派而存,因存而流,因流而远。学术流派不是皇上封的,不是权势抬的,不是花钱买的,不是雇人吹的,是经过历史的淘洗,为学术界所公认的。0 J0 n6 s( ?! T( F- V' I
学术流派受到不同意见的争论,好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是一种正常现象。经不起争论的学术及流派,其本源是假的,其本质是虚的。+ W' V% a) l7 G
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朱良春为代表的现代中医流派。我在2019年10月讲过,这个流派有三个特点:一是平民医生,草根情结。二是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三是屡用达药,敢克重症。章朱学派不是雕虫小技,它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医德医风,以中医思维为统摄的诊疗思想,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基础的胆识和创新精神。3 N9 `0 Z4 n( u7 _
章次公和朱良春都是菩萨心肠,富有平民思想,志愿为平民服务。他们重视民间医药,躬身向铃医学习。他们取法东方,勿震远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衷中参西,海纳百川。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左冲右突,为中医学寻找出路,是真正的中西汇通派。他们重视临床实践,重视医疗经验,潜心医学,疗效至上,用神仙手眼,显一技之长。他们苦学深思,胆识过人,善攻急症和疑难杂症,追求速效高效,立竿见影。一般的病,两三副药解决问题。他们在处方前殚精竭虑,于临证中开拓创新,在诊余后检讨得失。对风湿病的探讨,虫类药的应用,危重病的突破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 A2 \" @( \4 _$ G3 h章朱学派的根基在于其学术本身。首先,朱良春先生本人的为人和著作,体现了章朱学派的学术性和传承性。他尊师重道,与章次公的师生情谊,是现代中医史上的一段佳话。次公先生多次与朱良春交谈、合影,题词、治印,儿女性情,英雄肝胆,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均非同寻常。章次公先生晚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遭到冷遇。朱良春到北京看望他,“一间较大的房间里,空空荡荡,只有一床,一桌凳,一叠书,一火盆。先生正在火盆旁凝神看书。”朱良春走了进去,高喊一声“老师”,两眼湿润,相对黯然。正是山水交情,空谷足音!这一切,朱良春写了15000字的纪念文章,刊载在1978年的《新医药学杂志》上,现在收集在《朱良春全集·杏林贤达》卷内。章次公逝世以后,朱良春与亲友故旧多次举办纪念活动,征集出版章次公医学文集,使次公先生的道德文章,传于后世。今天环顾海内,有几个弟子,能做到像朱良春那样。这种师生情谊,道学相契,生死不渝,应该是学术流派的重要因素之一。
# g4 Q% K4 s, d( z6 t, j6 {. @朱良春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今天我们在他的故乡南通举办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和章朱学派传承研讨班,感到十分兴慰。当前,中医机构楼房高了,经费多了,口号响了,英雄有了。这是很好的。与此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坚决扭转中医思维弱化,中医理论淡化,中医临床退化,中药研究西化的现象,学习前辈的奋斗精神,实实在在地为振兴中医做点贡献。(2021年4月15日)0 @& \6 B( a) e0 l+ [* |
. X" }9 X$ }& J3 Q1 _  B7 G
关于章朱学派的三点补充意见
" j( L. D7 b" |; e2 V 诸国本(曹东义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_/ _( s. Q1 J5 z( @* g+ K3 y
我在章朱学派传承研讨班上的讲话,已刊载在“会议手册”里,现在,我补充讲三点意见。1 h+ e: i+ Z# L" u. o% g* t" H
一、章朱学派是用两个学者来命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核心是两位学者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地位,而且在学术思想上具有惊人的同一性和继承性。这种称谓,在中国文化史上屡见不鲜。例如孔孟之道、老庄思想、元白诗歌、程朱理学以及初唐文坛的王、杨、卢、骆,唐宋文采的韩柳欧苏、宋代书法的苏、黄、朱、蔡,明代文化的唐、祝、文、周,等等。对章朱学派的不够了解,主要是对章次公先生比较陌生,这一点,读了朱良春先生的纪念文章和孟庆云先生的评论,就一目了然了。
7 g0 X5 R4 e5 G: l 二、朱良春先生有四个“不忘”,不忘自己是朱熹后人,不忘祖籍是江苏镇江,不忘他是孟河医派传人,不忘他受海派影响,因此,章朱学派的出现,不是另立山头,另开门户,不是旧流派的分裂,不是对祖师爷的背弃;而是学术的递嬗发展,生生不息;是文化繁荣、流派纷呈的表现。
( h3 m) i& ]9 C/ t. P& S 三、朱良春前有高山仰止,后有桃李芬芳,自然形成了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的丰满的学术整体。章次公是他念念不忘的恩师,中间有十分敬佩的师兄姜春华,并上溯到章太炎先生门下。他弟子众多,列在前面的大弟子有三位:一位是朱步先。朱步先没有学历,职称不高,朱良春举荐他担任《实用中医内科中医学》一书的统稿人,从此一举成名。一位是何绍奇,因学徒出身报考研究生受到限制。朱良春亲自寄送航空快信给主考老师方药中,详细介绍何绍奇的学术水平,并且说“我可以以个人人格担保,不会让您收了无用之人的。”一位是史载祥,史载祥在南京中医学院学习时,到南通市中医院实习,被朱良春看中,当时,南京中医学院希望将南通市中医院做为它的教学医院。朱良春是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他说,做教学医院可以,但需要人才,要求把史载祥毕业后分配给他,这三位大弟子,继承朱良春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均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振兴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代表了章朱学派承上启下的一代传人,使章朱学派宗中汇西,谱系明晰,人才济济,一脉相承,在现代中医学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5月15日,南通)4 D/ g5 [  h/ K  _* q: `
% b9 N# ?% ~0 A

( v$ W3 M& w4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09:05:04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5-18 10:34 编辑 + q0 N, _6 \7 S" x
" n4 n3 ]$ y) S+ L5 R. l: C1 `) Y
寻求中医“卓然自立,章朱学派探索百年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先生在研读《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之后,提出了“章朱学派”的学术概念,他向朱良春先生建议之后,朱老经过征询邓铁涛先生、路志正先生等人的意见,接受这个提法。孟庆云先生以皇古融新卓然自立为题,2014年发表在《中医杂志》第20期上,对章朱学派的特点与贡献进行了初步探索,随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此后逐渐传遍全国,引起杏林同道称赞
孟庆云先生着重介绍了章次公与朱良春先生的学术渊源与成就,突出了学术主张、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他在介绍章次公先生时,追本溯源,概括地提到章次公先生是“学问博大精深的章太炎的弟子,他出于对章太炎先生的敬仰,取‘次公’为字。章太炎为医学世家,曾向黄体仁习医,尤嗜仲景之学。”并对二章之间“宗人”的情谊有所介绍。这就揭示出自章太炎以来,以至于章次公、朱良春的传承脉络,并且说朱良春先生是“最享师承之福的大师”,他由于培养了何绍奇、朱步先、史载祥等人,既是“名师之徒”,又是“名师之师”。
笔者深受启发,曾经撰文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认为可以用“朱良春现象”、“朱家军”、“章朱学派”三个关键词,纪念朱良春大师。2019年10月12日笔者在上海,参加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期间,向诸国本先生、孟庆云先生、朱建华教授求教,深切感受到章朱学派在近代百年中医传承之中的困惑与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章太炎先生的废中医还是兴中医章次公先生的中医如何“卓然自立”?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的如何复兴中医?
在这大是大非的医学发展道路之中,他们站在历史的关键点上,虽然主张不尽相同,得失不一,但是他们为了探寻中医“卓然自立”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古人把立功、立德、立言称为三不朽,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因此,立功与立德本是份内之事,立言在帛贵简重的时代很不容易,在章太炎先生的时代也是很困难的。由于从事政治和国学方面的事务繁忙,章太炎先生直接看病的实践不是很多,但是其话语权与影响力很大,其对于中医发展道路的作用不容小觑。
章太炎的历史困惑:废中医,还是兴中医?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因为仰慕顾炎武(顾炎武名绛)而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仓前镇人。祖父章鉴、父亲章溶、兄章篯皆善医,曾经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朗笑三声,答道:我是医学第一”。他一生开方治病不是很多,而是致力于医国、医医,他担任过三所中医学院的院长,他对中医学的态度,影响了很多人值得提出的是,他的医学立场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与他的老师、学生紧密相关。
章太炎先生的老师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湖州德清县人。曾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30年,培养了一批人才。他因此被称为经学大师,在近代有很大的影响力俞先生对中医的爱恨情仇,曾经影响了一些人,至今反中医的人还把他当做“废医第一人”。
1910年,章太炎先生在日本完成了《医术评议》的写作,这部著作就是为与“先师”俞樾以及郑文焯《医诂》(也作《医故》)的观点相争而写作的。
章太炎先生说:“先师俞君侨处苏州,苏州医好以瓜果入药,未有能起病者。累遭母、妻、长子之丧,发愤作《废医论》。不怪吴医之失,而迁怒于扁鹊、子仪,亦已过矣。后有郑文焯者,做《医诂》上下篇,无所发明,独尊奉《千金方》。以实校之,先师虽言废医,其讥近世医师,专持寸口以求病因,不知三部九候,足以救时俗之违经,复岐雷之旧贯,斯起医,非废医也。郑文焯虽素治医,乃云:古言视病,不言诊脉,惟欲按病检方。而不察起病之本,是亦徒知经方,不知医经者。诚用其术,惧不可以应变,故特取俞、郑两家之说,匡其违误,举其正则,为书四篇,文如左方。”
尽管俞樾先生晚年作《医药说》改变了《废医论》中关于“药虚”的立场,但是他曾经的观点,还是有相当大的不良影响。章太炎先生比老师小48岁,他跟师学习经学7年,并因为不听劝阻,执意主张推翻清朝统治,而被俞樾大骂“不孝不忠”、“非人类也!”不得已而写下了《谢本师》一文,与老师“道不同不相预谋”了。
章太炎在看待中医的问题上,与俞樾先生的观点很不相同,他早在1899年就著有《菌说》,对于西方医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日本期间,对于中西医的特点进一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他和王清任、余云岫、鲁迅一样,都是用解剖为标准来看待中医的经典《内经》《难经》的,因此在1910年把《医术评议》发表于《学林》杂志前后,他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到身边的学生和徒弟们。这篇论文开头便说“余宿尚方技,颇窥众家”,他谈论医学如数家珍,“数见伤寒、温病求治于外人(西医)者,十死八九。既不晓六经传变,又以寒物却热内聚,多成结胸,视昔人所谓误汗、误下,及今世粗工以辛凉小剂治剧病者,又失之远矣。” 一个中医“道术衰微”与“西来奇法”交织在一起的时代,西医“审辨脏腑,形法较然,谓必有以愈于旧术”,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因此,论文虽以批评先师俞樾《废医论》为由头,希望维护中医学术的实效,但是面临的现实却在新旧医学对比十分明确的背景下,章太炎先生心情是十分困苦的。
“医之始,出于巫”的说法,虽然是为了从学术史的角度说明“自扁鹊、秦和,医术已不附鬼神事”,但是,其后余云岫、鲁迅等反对中医的人,却故意放大了他的缺点,一直把中医与巫连在一起、相提并论。他在《平脉篇》引用《灵枢·经水篇》的文字,认定“古人所以知脉者,悉由解剖得之。”批评先师俞樾《脉虚》论述三部九侯失当,“名曰‘废医’,乃使医术增进。”
他在《六气篇》说“夫知六气为实,五行为辞,《洪范》之言虽谬,医书顾自可通也。必以五脏属之五行,事事相比,此与白眚、青祥诸说、妄托休咎者何异?!”这些观点此后逐渐演变为否定五行的“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余云岫1917年出版《灵素商兑》正面进攻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也因为与章太炎先生的这些主张有某些意蕴相合,因此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恽鉄樵先生1922年出版《群经见智录》,与余云岫《灵素商兑》展开论战,提出“五行为四时之代名词,《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脏,其来源本于天之四时。”“《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乃四时的五脏。不明此理,则触处荆棘,《内经》无一语可通矣。”
余云岫反驳说:“今以《内经》之五脏与解剖之五脏相较,谬误昭然,不可为讳。不得已乃造一四时气化的五脏之说,以掩其非。然则《内经》所论之人,将非血肉之人,而为四时气化之人?所论之病,将非血肉之病,而为四时气化之病乎?”面对余云岫的攻击,恽鉄樵与中医界人士进行反击。学者把署名噱叟的《余岩旧医学校系统杂驳议》,《驳余岩氏中医不能列入医科系统议》及杜亚泉撰《论中国医学》等几篇文章编成《中医剥复案》一书,成为广为流传的历史文献。
章太炎先生对于这一事,他1926年在《论中医剥复案与吴斋书》之中说:“得某君《中医剥复案》明中医不可废,是也。然谓中医为哲学医,又以五行为可信,前者则近于辞遁,后者直令人笑耳。”他认为五行“此乃汉代纬候之,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他在多篇医论中反复阐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为独甚。藏腑锢病,则西医愈于中医,以其察识明白,非若中医之悬揣也。”他说自己与余云岫“往来频数,观其意,似以《伤寒》《金匮》《千金》《外台》为有用,而上不取《灵》《素》《难经》,以其言脏腑血脉之多违也;下不取四大家,以其言五行之为辞遁也。剽剥太过,亦信有之。”他这一观点又刊发于1927年的《医界春秋》上,向学术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章太炎先生被余云岫“谦逊”的《商兑》所迷惑,也对其批判《灵素》理论采取放任态度,他没想到1929年余云岫竟然会采用政府提案的方式废止中医,这应该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章太炎先生多次与恽铁憔先生通信,也给其新著写序言,但是并不完全赞同其学术主张。恽铁憔先生曾经赠20册有关图书,章太炎先生1927年7月回信致谢,并直接说“鄙人少时略读医经,闻时师‘夏至一阴生之说,以为比附卦象,非必实事。”又说:“窃观脏腑锢病,以中医不习解剖生理,自让西医独步。唯彼中伤寒治疗,至今浅陋无胜人处,而吾土独《伤寒论》辨析最详,即入手桂枝、麻黄、大青龙、小柴胡诸方,变化错综,已非彼土所能梦到。”
1927仲冬,章太炎先生在为王一仁《中国医药问题》做序言时说:“余以为今之中医,务求自立,不在斤斤持论与西医抗辩也。何谓自立?凡西医所不能治,而此能治之者”,逐渐积累经验,在众多疾病都有效验,“始可以言自立矣。”
章太炎先生再次强调“中医之忽略解剖,不精生理,或不免绌于西医也。独伤寒热病之属,其邪浮而无根,非脏府症结比。自仲景以来,论其脉证独备,而治法亦详,中医能按法治之者,率视西医为胜。”批评西医“冰囊却热,犯水潠之戒;炀火逼汗,有火逆之禁”。恽鉄樵1928年秋又写出研究《伤寒论》的著作索序于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借此机会说:“是时中西医师,方以其术相倾,而铁樵固欲为中医立极者也。乃序之曰:自《素问》《灵枢》说脏腑经脉之状,于今多不验,讦者遂谓中土无医。余闻之庄生,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夫医者以愈病为职,不贵其明于理,而贵其施于事也。不贵其言有物,而贵其治有效也。”这种重术轻道,放弃理论指导,或者用剖衡量脏腑“本质”,与西医“求同存异”的“实证方法”,逐渐导致中医自已信心大失,这是《医林改错》以来难以扭转的“路线错误”。
假如,王清任看到了细胞、细菌,张锡纯手里有了抗生素、头孢,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吗?历史不允许假设,这些时代的难题,章次公先生、朱良春先生都遇到了。
章次公的难题:中医如何“卓然自立”?
章太炎先生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此后还受到通缉,生活上也一度陷入窘境,这时他在上海收了两个中医徒弟陈存仁、章次公,由此改变了人生奋斗方向,由治国转入医医
当年章太炎先生在上海“卖字”为生,也就是他对蒋介石说的“靠一支笔骗饭吃”。其实他只“喻于义”,而不关心“利”,为人卓而不群,给人写字的时候从不奉承。陈存仁目睹了他的种种窘境,也为他夫人汤国梨女士多次跑菜市场,置办生活用品,甚至为应付催交20个月的房租而代她去找人要钱票。陈存仁为了缓解在章家学习兼打杂的辛苦,介绍了同学章次公前来拜师。此后老师家的很多杂事,都是由章次公来打点的。章次公原名成之,因慕章太炎,所以取字为“次公”,就是要做章太炎那样的事,那样的人。章太炎先生也非常喜爱章次公,称他看病“胆识过人”,又说他的脉案“笔短如其人”。
章太炎先生重视师承,他带陈存仁、章次公去俞樾的故居寻旧,尽管20年前《谢本师》。当来到老师故居,早已换了主人,被看门的老妇“扫了出来”,又等了两个时辰,陈存仁先生回忆说:“曲楼门开,有一个中年人走出,章师就诚诚恳恳地向他说明来意,那人自称姓陆,并说:‘曲园已数度易主,所以屋内没有一人是姓俞的。’章师乃要求到园里去‘耍子’(杭州话游览之意),主人即陪我等入内,庭院中,有枇杷树两棵,章师指说:‘这仍是旧时之物。’到大厅中,又见一幅横额,写着‘春在堂’三字,说:‘这也是曲园老人的遗墨’。就命我点起香烛行三跪九叩首礼。陆姓在旁看得呆了,章师又说出左边厢房,即是旧时他的读书处,要求拿出纸笔要留几个字,但是主人只有笔墨而无纸,章师即在墙上题了两首诗,黯然而别。”章太炎先生按照传统,执了弟子之礼,俞老夫子在地下或天上做何感想,也无人能知。
章太炎先生在杭州昭庆寺讲学三天,收徒多人,返回上海之后,师母汤国梨与陈存仁、章次公商量应付学生的方式,他俩建议成立章氏讲学会,公开招生,考试录取。汤国梨不愧当世才女,一纸招生广告,引得海内广泛响应,政界名流,纷纷解囊襄助。因此,章太炎才有了在苏州置屋办国学讲习所的资本。1927年王一仁、章次公、秦伯未等七人筹建上海中国医学院,章太炎鼎立相助,出任院长。因为学术主张不同,1929年由徐衡之、章次公、陆渊雷等另行成立上海国医学院,仍然由章太炎先生任院长
爱国主义是章太炎先生一生最鲜明的特点,早期反封建统治,后来提倡国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他都进行了义不容辞的斗争。他说:“上天以国粹付余”,“闳硕壮美之学,而斩其统绪,国故民纪绝于余手,是则余之罪也。”他把捍卫中华文化,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他在《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他说“一国之所以存立者,必其国有独有之治法,施之于其国为最宜;有独至之文辞,为其国秀美之士所赏爱”。1908年,旅居巴黎的吴稚辉等《新世纪》派,提出中国文字是“野蛮”的、“落后”的,要用“万国新语(世界语)”取代汉语。章太炎为此写了《规〈新世纪〉》《驳中国用万国新语》等文章,反对废除汉字。
章太炎先生对于中医的关注,也应当是出于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他对于国计民生的关怀。1924年章太炎撰写的有关中医的论著,就达到11篇;1925年有6篇中医论著;此后,一直到1935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多少不等的关于中医的论著问世。
1923年章太炎先生在学校做了《伤寒论》的讲演,记录稿发表于1926年的《中国医学院院刊》第一期,由于“记录不达其意,因嘱章君次公二次抄正,复经先生手自删定,已非原稿之旧。读者幸勿以抄袭见讥焉。”这个师徒一起完成的重订本刊登于1936年夏季的《苏州国医杂志》第十期,它比较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了章太炎先生重视《伤寒论》以及其对于中医学术的看法。很巧的是,这个时候朱良春先生已经转学到这个学校半年了,他从太医后人马慧卿家学医一年,慕名来到这里接受现代院校教育,有幸见到这样的学术刊物,也有幸听到章太炎先生的训话、讲演。
70多年之后,朱良春先生已经忘记了章太炎先生所讲的内容,他的浙江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听懂。只记得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瘦瘦的,留一点胡子,坐在讲台上,他的旁边站着一位书童,桌子上摆着一杯茶,还有一个烟盒,桌下放着一个痰盂。章太炎先生烟不离手,抽完一支,就接上一支;讲一句话,就喝一口茶水、吐一口痰。朱良春先生猜测,这位老人一定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他一生几次入狱,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终生,艰苦的生活经历,一定摧残了他的身体,然而他竟然走到了古稀之年,这应当是上苍对于中华民族的眷顾,也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良师、巨擘。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旅程所爱护的苏州国医学校、苏州国医研究院,也在一年后因为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毁坏而关闭了。
章次公先生由于在中医学术领域的突出成就,1955年被选调到这样卫生部担任了副部级的中医顾问。毛泽东主席那时正关心中医事业的复兴问题,他让人找到了章次公来彻夜长谈。短期之内,先后两个晚上与毛主席的谈话,让章次公先生感觉到自己有责任肩负起复兴中医的大任,就经过深思熟虑写了一篇《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的学术论文,发表于《新中医药》1956年第7卷,第10期上。不曾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看待中医理论的激烈论争,章次公先生也因此而被强制请到中央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3个月,这也是文革办学习班的“初级阶段”。
章次公先生在文章的开头说:“余杭章太炎先生,以经学大师,兼综医术,故其论医文字,有很多精湛之论,远不是我们一般执业的中医所能望其项背。即如关于中医方面的五行理论,他是抱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章次公大段引用了章太炎给吴承仁(检斋)的信,得出结论说:“太炎先生的论点,除了以仲景书中的《平脉》《辨脉》诸言五行者,误信为仲景之文外,其他都很质实,很合乎科学的。”也就是说,章次公在这里借用章太炎的学术主张,就是为了推行“质实”的中医科学化。
紧接着,章次公先生引用了刘师培《先秦史》的文章,说:“《易经》一书,始于伏羲,成于文王孔子。伏羲之时,未有五行之说,文王孔子不奉五行。故《易经》一书,无一语涉及五行。西汉焦京之流,以《易经》说灾异,杂糅五行学说,已与经文相违,而郑君之注《周易》也,则以金木水火释四象;马融作注,复以四时生五行说《系辞》,宋儒作先天后天图,至谓河图洛书,皆以五行为主,可谓岐中之岐矣。”
《易经》成书之后,的确经历过不少补充与演变,是一个逐渐丰富的发展过程,以阴阳说《易》,和以五行说《易》,都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运用,也是“易学”的深入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演变。
章次公先生评论说:“五行生克,本来与医学实践毫无牵涉,羼杂到医学里去的桥梁人物,大概是邹衍吧。”他接着引用杨宽《战国史》,进行印证。杨宽先生说:邹衍“他的五德终始说是从原始的唯物论出发的,结果仍然陷入神秘的宗教迷信中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始终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章次公先生还引用华北名医富雪厂的著作《华北国医学院四诊要决讲义》,并评介说:“他对《黄帝内经》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对五行生克学说在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认为是一种巨大的障碍。他痛切地说:‘五行生克实为医术障碍。尝考五行之说,起于周末,盛于两汉,唐宋诸儒,谓《内经》一书,全出于汉人伪造,余谓此得半之论也。----汉人迷信五行,乘机窜入,于是医学为之一厄;暨张仲景起于后汉,以六经治百病,其不取五行可知矣;乃叔和搜辑颠倒,又复羼以伪说,于是医学又为之一厄;宋元后医者,未见华元化解剖之书,未经实验,闭门而高谈五行,以饰智惊愚,于是而医学更为之一厄。余未冠时,即承家学,究心脉法,诵习经验,垂数十年,自问于医学稍得门径,窃思著成一书,一以扩古经微义,一以作后学津梁。五行腐说,铲除净尽,精义至言,足以医医,乃授之学者,而告之曰:此黄农仲景之家法也,亦吾之家法也,珍之珍之。’”
富雪厂先生的论述,得到了章次公的重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医学力图摆脱虚浮,走向实证的时代,他的“珍之珍之”的告诫,不仅害了许多后学青年,也害了中医顾问章次公。章先生当时援引其说根据,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废除五行学说的必要性,他接着又援引了南方已故名医叶古红的观点,进行论述。
叶古红说:“经验之言为碎金,而五行谬说则砂砾。今欲整理旧学,殆犹披沙拣金。五行相克说,在所必废。而司天在泉诸神话,尤宜拉杂摧烧,不能使民生寿夭、种族强弱所关之学术,笼罩于蛮云妖雾之中以终古也。”又说:“宇内凡百事物,其真理未经发现者,无不可强以生克之义通之。五行说在我国一日不废,大足障碍一切人生日用,使永久不能与实地沟通。”由此可见,叶古红受时代的影响之深,痛恨五行学说的程度是那样强烈,这时代的典型表现。可惜的是,中医大家章次公对于叶氏的观点,竟然表示出非常认同。
章次公先生评论说:“这是正确的。医学是科学,为什么我们要把它装点门面,擦上许多唯心的脂粉呢?如果连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学术史上的源流派别,怎样形成和发展,及其与五运的分别怎样,都没搞得清楚,而牵强附会,谈论五行与医学的关系,则诚如太炎先生所讥切的:‘实令人笑耳。’总之,原始的五行学说,通过了方士的利用,而一变再变,早已不是朴素的唯物论,而是成为抽象的代名词了。医家因为它是每一朝代的‘显学’,受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自然要很快地羼入医经,就成了医家理论的主要骨干。我们必须认清‘代名词’的应用价值,全靠所代表的那些事物,以及发展的原理、原则而定。假使有些事物和原理原则,不适合用‘代名词’的场合,而牵强附会上去,那么,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但中医的好处,决不在于五行生克的理论方面,五行生克也指导不了中医的临床实践。太炎先生不是说过‘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的吗?例如,中医用‘大黄除实,当归止痛’是事实,这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呢,还是遵循张仲景辨证用药的法则治疗疾病的呢?很显然的:与五行说完全没有关系。推之,一切针灸按摩等也是如此。”
章次公先生不能脱离时代的影响,在解剖实证的世界观支配下,必然会得出废除五行学说的主张。虽然,他所引皆是名家论述,尽管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都反对五行,述说也不无道理,但是,在解放前取消中医思潮泛滥的时候,废止五行走“科学化”道路,是中医界求生存的被迫之举,是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而解放后,尤其是在对中医提倡“系统学习,全面继承,总结提高”的时刻,再提出废止五行的主张,自然会引起人们痛苦的联想,以及各种不同观点的激烈争鸣。
争鸣之中,章先生处于明显的少数,有人辩不过他,就提出发动南京、上海的中医界一起来批他,甚至提出来撤消他的中医顾问职务。
与陈邦贤一起合编《中国医学人名志》的医史学家严菱舟,在《中医杂志》1957年第4期上,首先发表了“关于中医五行学说的讨论”,文章不点名地与章次公先生的文章进行争鸣。此后在《中医杂志》第6号上,发表的署名丁光迪的文章《学术争论:试谈五行》,则直接点出了针对的目标就是章次公先生的文章,文章从党的“百家争鸣”政策出发,对于中医界的不同观点展开争鸣。“从最近接触到的,五行学说的存废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大部分中医同仁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医学术的理论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仁认为,五行是空洞唯心的,在临床上没有用处;个别的还提出‘五行说在中国医学上应该早予扬弃的’(注:此括弧是原作者所加,括弧内容为:见《新中医》56,10,章次公文),究竟五行学说与中医的关系是怎样的?要不要扬弃?这是值得慎重研究的。”
丁先生的文章直指章次公,学术争鸣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他们谈论的五行学说也的确是学术问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但是,这两篇文章刊登的时间,也许已经是“事后诸葛亮了”。此前的具体斗争,也许是很激烈的;相互之间的辩论,也许是很不平静的。章次公给上海一位同道写信说:“志鸿弟:谢谢你各种建议,上海同道对我的看法毫不足怪,写阳湖赵翼一首诗给你留念:‘双眼全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道短长!’论诗五首之一。南行恐无望。小兄,次公”。
在章次公先生的信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当时的不满情绪,也不难看出他不愿“随人道短长”的决心。因此,他进了中央党校,尽管他不是党员。而且,他这一去就是三个月,每周一去报道,每周六回家,每天面前摆着马列的著作、毛泽东的书。既没有人过问他的学习结果,也没有人到他的房间去看看,好象人们都躲着他。他从来都没有这样“清闲”过,从来都没有这样寂寞过,他陷入了一种空前的苦闷里。
有一天,他意外地看到他的爱徒朱良春提着一兜水果进来了。
章次公赶紧迎上前去,紧紧地抱住朱良春,不停地拍着他的后背:“老弟啊,老弟啊!你可来了,你可来了!太好了,太好了!”
此时,高大的朱良春出现在他面前,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朱良春仔细打量着这个位于一处王府之中的屋子,房间不小,当时已经是年底了,屋里只有一盆炭火,一床被褥和一张书桌、一把椅子,窗外的光线穿过幽暗的房间,让人有一种清冷的空旷感觉。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交谈,外面的世界又通过朱良春的叙述,来到了章次公的心里,他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他所关心的许多问题的近况,笑容又重新出现在他久已消失的脸上。
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周总理忽然问:“怎么最近见不到章次公先生了?他在忙什么呢?”有关人员汇报了一些情况,他说,学术问题吗,不是政治问题,不要搞这种形式。因此,章次公又获得了工作的机会,获得了为人民解除病痛的权利,他被安排到了北京医院中医科,在那里救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也为他赢回了一个中医临床大家的声誉。
然而,章次公出来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反右斗争,一时之间中医界也投入了战斗,人们忘了章次公废止五行的主张,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右派分子”,批判章伯钧、李健生,批判龙伯坚、金宝善,批判一切“可能的敌人”。
《健康报》发表了“粉碎右派分子的阴谋”的社论,卫生部长李德全发表了“永远跟随着共产党走”的文章。在这样的形势下,章次公先生也于1957年11月发表了“彻底打垮右派分子龙伯坚向党的进攻”的署名文章,他拿了“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这么大的“官腔”批判他人,不知道是否出于本心,还是为了紧跟形势,他这个中医专家被人们动员了多少回。
章次公先生不止一次地,对到北京看望他的徒弟朱良春说:“良春老弟啊,要注意啊,你要注意三缄其口!”他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吧?
曾经的挫折,曾经的苦闷,或许已经埋下了疾病的根苗,豁达、诙谐、博学、善谈的章次公,被毛泽东誉为“难得之高士”的章次公先生,因肺癌骨转移,于1959年11月6日零时55分在北京去世。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深情地对陆广莘先生说:“欲求融合,当先求我卓然自立。”这也是他留给所有中医人的深切嘱托。
对于章次公先生的离世,《人民日报》《健康报》都发了讣告,在陶然亭进行公祭,周总理等送了花圈,骨灰安葬于八宝山烈士公墓。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他的九个子女,在周总理过问下,卫生部每月按副部级家属待遇给100元生活费,1964年章次公的夫人戴福珍主动提出申请停止这项补助,卫生部干部司致信感谢这种高尚之举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章次公由于忙于诊务,生前除了有少数文章发表之外,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出版。朱良春先生在章次公逝世20周年、40周年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都积极筹划,举办纪念活动,征集有关文字,搜集章次公先生的医案、讲稿、文章、书信、书籍眉批、按语,结集出版,终于有了《章次公医案》的出版,有了《章次公医术经验集》的问世,有了《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吉光片羽的汇集。
朱良春先生在年已耄耋的时候,在工作非常繁忙,自己的经验、著作都需要整理的时候,念念不忘对于章次公先生学术成就的整理与研究,为中医学,为当代中医史保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值得称颂的,也是每一个中医学徒之人学习的好榜样。
当代许多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朱良春、路志正、焦树德、任继学、周仲瑛等,都是在中医处境日趋艰难的时候,学习了中医,传承了中医学术的。恰如2006年这些老先生们《告全国青年中医书》所说:“青年中医们、莘莘学子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中医们,聚首冬暖如春的美丽羊城,一起参加‘全国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术传承高层论坛’盛会,心情格外高兴。中医药学术传承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十几年之前,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拜师大会上,我们就提出了‘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号召。近年来,看到中医药学后继有人,我们深感欣慰的同时,对全国青年中医与在校的同学怀有殷切的期望。我们青少年时期,是在旧中国度过的。我们在亲身经历了旧社会的灾难之外,还饱受排斥中医、取消中医给我们带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创伤。但我们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中医,传承了中医。我们深切体会到今天的中医事业来之不易,也深切感受到中医事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老中医们尊尊告诫说,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她与中华民族一起走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以她独特的学术体系,五千年来安全有效地解决了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问题,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今天她依然优秀地与西医一起,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卫生力量。中医药学优秀的学术体系,历经SARS之战洗礼,不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使世人重新正确认识中医。中医药学首先由针灸技术的推广,已经走向世界100多个国家,成了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行者。
老中医们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党的决策英明,我们坚决拥护,并将责无旁贷地将中医的科学体系发扬光大,传递下去。中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用中药防治疾病,是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她,与一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的行为一样,都是伤害中医事业,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的行为,我们坚决不答应。
“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技术、内容丰富的治疗经验。她的基本理论,既古老又新颖,21世纪与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相结合,必将突飞猛进,造福于全人类。青年中医们,你们理应知道祖国和世界人民对于你们的期待,期望你们成为优秀的中医人才。因此,必须打好中医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成不了优秀中医人才,也不会成为中医大家、名家,所以我们倡导你们要学好经典著作。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仁心仁术’是中医之魂,德才兼备是对苍生大医的严格要求。中医理论得益于丰厚的中华文化,你们有良好的现代科技基础,更要努力学好传统文化,才能在未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我们希望你们:读经典及历代名著,勤临床,跟名师,创新论,成名家。我们要说的话还有很多,我们希望传授给你们的亲身感受也很多。虽然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与文集,但是,我们对于你们的殷切期望,祖国和世界人民对于你们的期待,是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历史正在关注着你们。道路就在脚下,努力吧,青年同志们,未来的苍生大医们!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13亿人民对你们的期待!
这是2006年12月20日,在广州出席“第二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会议的“全体老中医”的尊尊告诫。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看看他们成长的坎坷过程,对于今天的中医们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1938年,朱良春先生离开上海,回南通开业之前,章次公先生送给他一枚图章,上面有16个字:“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这不像一个35岁的中年人与一个21岁青年的道别,而是一个承载着中医使命的嘱托。一个医生如果要达到图章所说的这个境界,那就是当世的仲景,再世的扁鹊。这是当时取消中医思潮之下,“大医精诚”思想的时代阐释,也是今天每一个中医难以达到的境界和追求。
创业时期的朱良春先生,舍诊赠药,以表里双解的方法救治大量登革热患者。在齁神殿开办中医学院,自编教材,历经4年培养出20多名毕业生,交给新中国。挖掘民间经验,培养三支花,誉满杏林。著作《虫类药用药经验》,创制益肾蠲痹丸,建立研究所,南通良春中医院,带出一支朱家军,成就“朱良春现象”,靠的都是过人的胆识与胸怀,敢于担当,勇为天下先。
纪念和学习朱良春先生,有三个关键词:朱良春现象、朱家军、章朱学派,这是一个“现象”而逐渐形成的体系,体现了中医学术流派自然产生的过程。章朱学派从中医最为困苦、坎坷的时代走来,不断探索中医学术自立、自强的方式方法,既深接着历史,也面向着未来。
朱良春先生尊师重道,善于“发皇古意,融会新知”,他主张“道术并重”发展中医,倡导“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元神”,继承和发展了章次公先生开创的“融古创新”思想
中医辉煌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学派最大的特点也是传承。
滚滚江河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派的形成,有源头,有流派。只有源出高原,不断汇集江河,才能走过千山万壑,奔流到大海。也就是说,在学派形成的过程里,自觉地站立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直面时代困惑,聚集能量,解决当代发展的难题,做出不同寻常的贡献,才能成为走得久远的学术流派。没有传承的著作,偶有一得的文章,尽管经过奋斗而难能可贵,但绝对不是学术流派。
章太炎先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办学校,讲学术,培育了大量优秀中医人才。章次公先生在早年学医、行医、讲学的人生历程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于学习,从不满足于浅尝辄止。他受章太炎先生影响,注重印度因明学,把中西医知识融合起来,力图革故鼎新,做了很多融古创新的尝试,限于时代的局限性,有成功,也有失误,都是出于对中医事业的热爱。
章次公先生早年号称“小孟尝”,他爱惜人才,解衣衣人,推食食人的故事有很多,都非常动人。
朱良春先生早年求学,从跟随太医传人马慧卿先生抄方一年,然后进入苏州中医专科学校学习,再到上海国医学院毕业,由传统奔向现代。他青年时期要求自己必须“日有一得”,直到耄耋之岁还追求“止于至善”。他既虚心向经典学习,也真情向民间中医请教,因此才能成其大。他讲学各地,“知识不保守,经验不带走”,传承学术,鼓励后人,有求必应,不遗余力,彰显出坦荡胸怀。
有胸怀,才能海纳百川。有传承,才能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章太炎先生有很多弟子,章次公先生也有很多学生和传人,而能发扬光大其学术特色的中医,不是很多;能够开宗立派,传承到未来的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开放的章朱学派,鼓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主张开放包容,传承发展。认同章朱学派皇古创新的学术理念,传承与发展章朱学派的学术特色,就可以加入这个学术流派,并且可在此基础上创立“章朱王”、“章朱李”、“章朱赵”等学术流派,继续传承与创新,不断发展壮大。
当年,董奉为人看病不取报酬,只让患者广植杏林,为的就是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中医学术流派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必将会使中医药事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健康中国,走向世界,影响全球,保佑苍生,造福大众。
2019年10月25日第一稿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09:06:09 | 阅读全部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1-5-18 10:31 编辑 * {/ U5 M  v' t! I: w8 i( e& X

9 C. W# t$ H& o% n4 B- Q王国强部长发言& k3 ]4 T% E3 M

* L' b4 g0 r  N5 a: |0 X  g' a(曹东义等人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X# E! `4 Z0 {' D/ L( p. J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当前我们全国中医药系统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谋划和推动十四五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时此刻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暨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馆五周年纪念会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的一次重要的举措和实际的行动,我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致以亲切的问候!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
学习传承国医大师的思想风范和学术精华,做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苍生大医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全国中医药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救治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社会的普遍认可,人民的广泛赞誉,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时候,再次强调要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我们要科学的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南阳考察张仲景医圣祠和艾草制品公司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来解读中医药学的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使中医人听了之后倍感振奋、倍感鼓舞、也倍感鞭策。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遵循规律、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以国医大师为代表的中医药杰出人才是发展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标志,是中医药事业与行业学习的楷模和重要的形象,自从国家建立国医大师的评选、表彰制度以来,在全社会、在中医药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良好的反响,成国家褒奖中医药人才、激励中医药发展,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国医大师作为老一辈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国医大师作为学术泰斗,积极参与了国家实施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的岐黄工程,担任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以及参与了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的培养工作,他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甘为人梯,提携后学,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繁荣学术发展方面,国医大师不顾年事已高,认真的著书立学,总结学术理论,传授临床经验,提高诊疗水平,一大批以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和科技计划先后立项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一大批以国医大师学术理论研讨为主题的品牌活动在全国蓬勃地开展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大批以国医大师学术成果整理为内容的著作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他们在提升健康素养方面,国医大师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或写文章做讲座,或上电视广播进百姓家庭,或走进社区乡村服务民众,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和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与方法,向社会公众积极的推广和传播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养生理论、方法和技术,他们在弘扬医德医风方面,国医大师们胸怀悬壶济世的理念,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国医大师对事业无限热爱,对学术勤求博采,对临床精益求精,对患者仁心仁术的职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是国医大师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行业学习的楷模,我和朱良春先生相识多年,他是我十分敬重、敬佩的长辈和老师,在我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期间,无论是在北京等地出席活动上能够相见交谈,还是我几次亲自来南通看望、请教老先生,他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及鼓励和鞭策,使我深受教育和感动,令我终身受益和铭记,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和追思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他行医80余年,以赤子的情怀、博大的胸襟、执着的追求、超常的努力,为国为民、医德医风、学术学识等方面独树一帜,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个人魅力和影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受到广大的老百姓和患者的尊崇和敬仰。
朱良春国医大师精研岐黄、医术高超,他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学术思想自成一体,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其擅长风湿、肿瘤、免疫疾病,善用虫类药物,治病疗疾、活人无数。他用一生诠释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真谛。朱良春国医大师锐意创新、成果丰硕,他坚持崇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研制了益肾蠲痹丸、痛风冲剂等多个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制剂,总结整理了季德胜蛇药、成云龙金荞麦治疗肺痈,陈照瘰疬拔核膏等民间的技术方药。他以实际行动保护传承和弘扬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朱良春国医大师甘为人梯,提携后学,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他常说,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早年亲自创办中医药学校、推动中医教育。晚年他又与其他的国医大师发起名师带徒学术传承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朱良春国医大师医生倾囊相授,授业传道,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了子女、后人,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的优秀人才,朱良春先生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丰碑上。他的学,医术和医德医风得到人民和患者的赞誉,同时以纪念朱良春先生为主要内容的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立五年来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心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队伍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当中,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优化人才成长的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的机制。意见强调,要强化中医的思维培养,要改革中医药的院校教育,调整优化学科的结构,强化中医药专业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出要提高中医类专业的经典课程的比重,开展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也特别强调要建立要早跟师、早临床的中医特色教育制度,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当中,也提出了要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要用5-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要培育500名左右的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的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实践证明,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药专家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资历资源和知识财富,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他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德医风不断地加以弘扬、传承、创新、发展,发扬光大,是我们当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首要任务和历史责任。今天,朱良春国医大师的学术经验的研修班正式开班,我也想在这里借此机会,就如何向朱良春等国医大师学习,做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苍生大医。当一名好中医,当一名名中医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想提六点希望。我们总结国医大师们之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我想以下六个方面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领会和学习。
一,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我们要深思,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我们国家的富强发展,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们中医药振新发展的今天。国医大师们用他们一生的经历和实践来证明了这是一条跌扑不破的真理。朱良春国医大师就是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深厚的感情,来努力工作,努力地做好中医的传承工作,他去世那一天,他仍然在为中医药的振新发展和传承工作尽心尽力。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从讲政治的角度,我们要当一个医生,当一个好中医,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是不能忘
第二、是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积极的关心和参与,我们要深知、只有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我们中医药人才有地位、才能发挥作用。没有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没有中医药这样的良好的氛围:社会氛围、政治氛围、人民群众的氛围。我们想这些年来中医药之所以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冲的上去,现在老百姓越来越欢迎中医药,喜欢中医药、使用中药,这是跟我们中医药整个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而中医药发展的这样一个经历,中医药发展能取得这些成绩,很重要的是我们以国医大师为代表的我们广大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们、中医药人是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都是斗士、勇士。我们中医药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重大的法规、政策,还是每一个重要的事件和成就,都烙下了国医大师和中医药人为此作出的贡献和努力。我们国医大师很多都是全国的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也是我们各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年来,我们中医药法虽然从2016年出台了,大家都知道是经过了30多年的努力,是历代中医药人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们有五老上书,我们有中医专家的建议,有的直接给中央领导写信反映,不遗余力地来呼吁。正是他们的参与,他们的身体力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这样一个形势、这样一个局面,所以我们说,我们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中医药人都得积极的去关心、去推动,不要认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与我无关,我就是看病,中医药事业不发展,你看病就没有氛围、没有环境,甚至没有患者。
第三、是对中医药的精华、精髓要能够深刻的把握。做一个好中医、名中医,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姓中,而姓中的根本是要姓中医的原创思维,要姓中医的精髓。要深知中医的原创思维和理论精髓是我们中医的灵魂。无论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防重于治,包括理法方药、君臣佐使的复方、制剂、配伍等等,中医药的精华,我们作为中医药人,我们不可怀疑,不能动摇。要全面地掌握、深刻地领会、自觉地践行、灵活地运用。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现在培养的中医生或者现在中医岗位上的中医生,他们对中医的精髓没有自信、不坚定。究竟什么是中医的精髓,认识不清楚,动不动思维就滑落到西医的思维上去了。这样老百姓怎么才能相信你是中医呢。我们国医大师之所以成为国医大师,就是他们是坚守中医理论精髓的原创思维的榜样,他们才有了他们今天的学术成就。所以我觉得我们研修班的同志们,学习朱良春的学术思想,首先需要学习的是中医的原创思维,这个一点都不能动摇,也不能怀疑。
  • 对中医药的文化内涵要深邃地领悟。我们要深知,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集成和代表,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基。这一点也是我们中医的独特之处。你说西医他有西方的文化,西方引进来的西方文化影响。而中医就产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它是个集成,它是个代表。我们老说,我们中国有饮食文化、有武术、有京剧,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要说集成,无论从和的文化、还是从哲学理念、哲学思维,中医药它所反映的他不仅仅是个医术,他是一个整体的文化作为根基。在多年的中医文化都能找到中医的基因和灵魂。所以,作为我们中医人,首先要敬畏,要学习,要弘扬、要践行中医药的文化,把文化和中医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在临床上、诊疗中灵活运用,这是我们的责任。我想,包括国医大师朱良春在内的我们的名家名医,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的旗手,他们一生都是中华优秀文化、中医药文化的体验、体现。
  • 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深知,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得以传承,它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博大的智慧,不仅在于它的科学的理论和学术,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临床疗效。512日总书记在南阳视察的时候就专门讲了,几千年来我们就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的,怎么治病救人,靠疗效。疗效是硬道理,所以我们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要充满自信,要潜心研究,要不断地挖掘,要不断地验证,努力地来提高疗效。可是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我们有不少中医,包括我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好、研究生博士生也好,对中医的疗效没有自信。越没自信就越没疗效,越没疗效他就越没自信。但实际上我们中医是一定有疗效的。国医大师们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最终证明的、赢得老百姓信任的、赢得患者赞誉的就是疗效,怎么能没有疗效呢。关键一个我们要有信心,一个我们要努力地钻研来掌握本领,真正地辨证论治,真正地能够找到病因病机,最后给出处方。疗效的自信特别重要,没有信心,就滑到西医,又将西医的一套拿到中医这儿来说,最后中不中、西不西。不要认为用点中药、用点西药就叫中西医结合,这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你得要掌握中医的理论来指导。我前两天参加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会议,石膏是中药,阿司匹林是西药,他怎么样两者一结合,他运用了什么样的一个机理,阿司匹林解表的作用可能比我们中药的某一味中药有效,他两者一结合,效果出来了。它是有道理的,两者相加产生的效果比单一的效果好,1+1大于2,在这方面,我们怎样能用疗效说话,让疗效来证明。让老百姓和广大患者从实实在在的、无可辩驳的疗效当中来认可中医、相信中医、喜欢中医、使用中医。我想我们国医大师们就是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在真实的疗效中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应有的荣誉,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u  H% j# x4 \4 |
  • 对于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要终身践行,我们要深知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是我们中医人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在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大医精诚的理念,践行中医人的医德医风,尤为重要,现在的这个社会啊,很浮躁,现在的年轻人,急功近利的思想很盛行,短、平、快,希望经过很小的努力就能够得到更大的效果。而我们中医,你不坐几年冷板凳,甚至十几年冷板凳,你要想做出成绩来,是不容易的,恰巧我们的中医的这样的一个成才的过程,和当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思维,是有悖的,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坐不住了,就干别的,当医药代表去了,你说干23年就能买房子,再干几年,就能买汽车,恐怕你要真的做个中医,在那2-3年,就能这样做到吗?所以改行了,或者去学西医的开刀了,或者当医药代表去了。真正的要,我说大医精诚的理念,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远比西方的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誓言,要早得多,内容要丰富得多,思想要深刻的多。在这方面,我们孙思邈的这个《大医精诚》,我们大家可能很多人都会背,《大医精诚》里的每一句话,在当下来讲,对我们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有指导意义的,所以我们说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要终身践行,不是干一段,终身践行朱良春国医大师他们的实践,他们就践行了大医精诚,是终身践行的这样一个楷模,所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想以上的六点,希望就是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要有深厚的感情,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积极的关心、参与,对中医药的精华、精髓、原创思维,要深刻的把握,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要深邃的领悟,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要有坚定的信心,6就是对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要终身践行。这是我想谈的就是第一个方面6点希望。另外,我也想,我们要真的成为像朱良春这样的国医大师,要成为名医大家,我认为,我们还要从我们名医的成长历程中去汲取经验,吸取养分,是不是努力做到以下8个方面,提8点要求,希望供大家参考,8个方面就是8句话,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思辨、好方、懂人文、医德好,这8个方面。下面我简单再给大家解读一下我的认识。
    2 [, ]/ U  v6 f5 e' j6 X$ [/ Q7 w7 X
  • 读经典,我们要熟读经典,反复读经典,甚至还要背诵经典,因为读经典是我们学中医、当名医的基本功,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温病学》《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等,这些医典古籍,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我们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短短的2段,才多少字啊,但是你们要知道,这短短的2句话里头包含了多少中医的智慧和哲理。我身边天天拿着这么一本书,这是中医经典必备,这就是四大经典,包括《大医精诚》《伤寒论序》都在里面,每每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里面有很多东西啊,不仅是对我们从事医学,还是做领导干部,哲学,还是讲管理,都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我拿了已经有十几年了,读经典啊,一个中医的大夫,如果说都没读过这些经典,不能背诵一下这里面的,经典的内容,你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名中医、好中医的,没有背诵,朗朗上口,随口就来,因为什么,这些东西随时可能对你的诊断、处方用药,对你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另外我们中医中药不分家,大家都知道,懂医的人一定要懂药,懂药的人一定要懂医,我是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我是药学系毕业的,但是我药学系毕业,我也学中医基础啊,也学方剂啊,学的中医的一些理论,如果没有中医的理论,你怎么指导这个药啊,所以说中医中药不分家,那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读医书,还要读药书啊,《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要读啊,这些东西都对我们树立牢固的中医基础,我们这些国医大师之所以临床几十年,年轻的时候绝对是把这些经典背得滚瓜烂熟的,随口就来地。我们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懂药性,不懂药性你怎么配药,怎么去辨证以后,怎么用药啊,温热寒凉的药物、药性,你怎么去认识啊,剂量怎么把握,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从经典中吸取营养。同时我也体会不同的阶段读经典会有不同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因此要阅读、研读、熟读经典一辈子。你在本科上学的时候你读经典的体会,到你读研究生的体会,到临床上的体会,到你成名成家了以后你再翻这个经典,我想你们得到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先人的这些智慧,绝对不是你通过念几遍就能领会清楚,一定在实践中反复学反复用反复推敲再反复验证,这才能有收获,把别人的东西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国医大师们他们是读经典、医明理、阅各家、以广博,从读经典中成长、成才的。
    二、跟名师,要早跟师,要多跟师,拜师学徒,要真拜、真教、真学,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搞形式主义,我们现在有的拜师,拜师仪式搞的很隆重,拜完师以后,见不到老师,学生也提不出问题来,也没法去请教老师,这个拜师有啥意思,但是美其名曰,我是谁谁谁的徒弟,我跟师怎么怎么,真的要真跟师啊,老师也得真教啊,学生也得真学啊,而且要早一点跟师,我们现在要提倡,在大学里面你学2年以后,就要上临床,就要想办法跟一个老师,我们的学生,学了5年了才到临床上才去看病,有的还看不了病,他就感觉不到一个当医生的成就,我问过我们以前办的这个少年班的学生,第一年就开始跟师了,他跟老师抄方,看这个患者这次来了抄个方,下次又来了,患者说吃的特别好,再下次来了说我好了,你在抄方的过程中你就看着那个患者怎么好的,你就会感到中医的神奇,看到老师的英明,你就有一种向老师学习,学中医的一种冲动和决心。你如果没有这个,到5年以后,我是这个研究生了摆架子,真正的要跟师啊,学本事啊。跟师我认为作为学生来讲,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提出问题,善于领会并践行老师给你的指点,给你的点播。跟师也不是跟一个师,不同的阶段要跟不同的名医,朱良春国医大师除了章次公,还跟过御医马惠卿。所以一生要跟不同的名医,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是成为名医的一个途径。跟名师要从现在开始,在临床体会、认识、总结。
      三、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勤临床。中医的四诊来自临床、中医的辨证来自临床、中医的疗效来自临床。中医的经验来自临床,中医的学术来自临床。而我们中医的信心、成就也都来自临床。没有临床一事无成。为什么开始评国医大师的时候要求50年的临床?50年的临床才能成为大家,所以希望学员们一定要在临床上总结、体会、感悟,再找到疑问,提出问题去请教老师,这才是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有悟性。为什么要有悟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中医,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中医,更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名中医,没有悟性的人当不了中医,什么是悟性?要悟患者的表述,在跟患者的交流中,悟出患者的表述,包括了对疾病、痛苦、病状表述,都需要靠自己去悟。要悟老师的点拨,领会老师的指点。还要悟自己的诊断。我曾经看过很多名老中医的自传,其中有的名老中医提过,我今天看了几个病,每晚睡觉前像过电影一样,把每一个病人的病历的开方像过电影一样去回忆,考虑哪些对的,哪些不对,下次怎么改正,这不仅是大医精诚的理念,更是他对临床上经验、诊断的领悟。另外要悟临床的疗效,到底有没疗效,剂量小了还是大?理法方药、君臣佐使是否对?等等。有悟性是每一个中医人都应有的,要培养悟性,不仅要对中医的热爱,也要有悟性,悟性就在于对中医的钻研、琢磨、疗效,也要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如何,临床上怎么样?反复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看法,学医是经验医学,真正要有智商、悟性,对自己学术的领悟才能成为名医。
      五、思辨。思辨是中医临床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否善于思辨决定了四诊是否参,思辨诊断是否准确,处方是否对症,疗效是否确切,患者是否满意,关键在于善思辨。尤其在当下社会,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背景,很多病人先看西医,吃了西药,输了液,动了手术,放化疗后,后再找中医,现在有句话“实在不行看中医”。我们面对的这些患者,他的症状、表述、脉象、舌苔都不是原始的,例如吃了高血压药,输了7天的液,舌脉都不是原始了、都已经被西医改变了候,如果不去进一步辨证,而导致诊断用方错误,最终以至于疗效不行。善思辨的前提是要求我们有耐心,找病因、病机、善思考、会总结,才能最终开好方,治好病。所以善思辨特别重要。
      六、出好方。学中医不仅是学会开方用药,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中医是整体医学,健康医学,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不同于西医的对抗医学、疾病医学,必须整体辨证,综合干预。因为局部的病变是因为整体失调造成的,所以调整体治疗局部,甚至治疗局部过程中,也不在局部中下中药,在治疗整体局部自然就改善了,这就是我们中医的奥妙。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为什么?因为是整体观。那么,对于我们学中医的来讲,我们跟老师学,也不仅仅学几个方子,治几个病,我认为中医的治疗有很多方法,而且越是一个好中医,就越要学会多种疗法。我在上大学以前,我在农村当赤脚医生,当赤脚医生的时候,我就感觉我那时候最有成就感。而恰恰我那时候没上过大学,就是靠看赤脚医生手册学的。但是我见了很多的病症,而且很多病人就是在我手上治好的。该扎针灸扎针,该吃药的时候吃药,吃草药我们自己上地里采那个草药。夏天,拉肚子,血痢,拉痢疾,到那里去采大蓟,采马齿苋,就治了。我有一个患者从炕上滚到锅里头,锅底下烧着火,屁股蛋就在锅底,抱起来以后屁股蛋两块皮都没了,家长抱了到我那来:“大夫,你给看看。”我从来也没有治过烫伤,赶紧翻书,赶紧找,五个鸡蛋煮熟了,把鸡蛋黄拿出来,倒点香油,把五个鸡蛋黄煎成蛋黄油,拿油纱条,敷上面,敷两次,好了,还不留疤。你说我们现在医院里,他能这么做,做不到,分科太细。所以,出好方,要综合疗法,你如果这个病该用针灸要用针灸,该用推拿用推拿,你该用药膳用药膳,你该用茶饮就茶饮。现在我发现针灸真的是。我觉得我们中医每个人要当针灸大夫,学会针灸。首先想着这个病是不是可以不用药,用针灸来解决问题。不要以为现在针灸都是治颈椎腰腿痛、神经疼痛。现在我们的针灸科满屋子人的都在吊着脖子,牵引,然后针灸。把针灸的疾病局限了,其实针灸世界卫生组织确定409种病是可以用针灸治的。我们中医发源地,针灸的发源地,我们自己把它自己搞成了针灸光治颈椎腰腿痛了。如果每个大夫都会有针灸的技术,有些病直接就用针灸就解决,不用吃药,不用认为我讲的出好方,出个什么方,出个综合方,包括针灸、推拿、包括药膳,包括茶饮,包括回家泡脚,这些都是治病的措施。所以这个方子,众多的非药物疗法,这些世遗技术,真的要成为一个好大夫,在座的各位你们一定要多种方法都要领略,都要去学习,都要去掌握,真正我们中医就是全科医生,中医是纯正的全科医生,也是家庭医生。它什么病都看,那就在你的本领,你有没有出好方的本领,出好方就是要找准病因,用简单而综合的方法来提高疗效,这就需要我们向老师学,向临床学,向同仁学,向民间学,向患者学。不要忽视,患者能够把他的说我回去怎么怎么着,效果怎么样,你要听得进去,就成为你的临床经验,所以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来认真地去思考。
    七、懂人文。医学必须和人文相结合,这是我们中医人所决定。医者必须懂人文,要让我们的医学有温度,要让我们的医学有人情味,我们要善于和患者交流、交谈,这既是了解病因病机的需要,也是治病疗伤的重要的方法。做个好中医,必须具有良好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和哲学思维。刚才我讲了,要对中医药文化要深邃地领悟,你深邃领悟了,你就处处体现在你的行医过程当中,现在我们说我们的医生都根本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完全是靠着说明书,完全是靠着那个教条式地去诊断、处方、用药,你说患者能没有意见吗?医患关系能和谐吗?所以,懂人文。我们很多的名医名家,我们在座的施校长,在座的我们诸局长,刚才你们听了他们俩的发言,你们大家,85岁的老人他能不用稿子就讲,这记忆力就了不得啊!而且是一气呵成啊。你们还没注意到,我们诸局长刚才他说他的稿子已经发给大家了,他又补充了3点,你说那3点都是用手自己写的,没有秘书给他准备。这是什么?什么精神啊!这是体现他的一生当中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是文化内涵造就人的本质,这是懂人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为他鼓掌!
    八、医德好。说到底,你不管再好的医术,如果没有好的医德,你绝对不是一个好医生。你整天专的谋财,没有大医精诚里面所强调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已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苍生大医”我们大医精诚讲得清清楚楚。我们怎么样真正地做一个苍生大医?医德,一定要好,仁心仁术不是光四个字就这么一念,悬壶济世,你的言行是不是仁心仁术?配得上仁心仁术吗?所以,医德好,是我们所有当中的一个最终的落脚点,它贯穿于我们全过程的所有的学医的过程。
    上面八点,我又总结了一下:读经典,跟名师,是向别人学习,向先贤学习,向老师学习,这很重要,把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多临床,有悟性,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的过程,不断总结的过程,多临床,有悟性,你要成为一个名中医,要善于总结,这个过程很重要。善思变,出好方,是不断思考,不断提升水平的过程。你越思变的好,你处方越开得好,疗效越好,那你的水平就越高,这就是这么个过程。而懂人文,医德好,就是从道、法、术、器,你运用的道法术器,你运用得好,最后你会走向名医、名道的苍生大医,这是个必然。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大事,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社会的普遍认可,人民的广泛赞誉,我们中医药事业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程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再次地告诉我们,有为才有,有更有为。在国家和社会遇到了危难之时,在人民健康受到危害之际,我们中医药人能够挺身而出,主动参与,彰显优势,勇于作为,为此赢得了信任,赢得了赞誉,赢得了我们应有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十分地珍惜这一用生命、用汗水争取来的中医药发展机遇。要努力地做到应时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来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遵循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对中医药发展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很好地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地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用优异的成绩来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最后,我预祝我们本次研修班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我们的章朱学派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精气神爽!谢谢大家!

    + W: d. s  A9 _) T7 |+ D4 U) C8 z

6 ~' e4 @5 j% a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09:07:27 | 阅读全部
贺      信
, M0 G5 t$ ^$ Q6 E  O尊敬的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暨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成立五周年纪念会的主办、承办各方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学员同志们:
' K+ c  `/ Z* O+ _5 V- B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辉煌之年,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迈上中华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之时,在建设“健康中国”进军号响彻高天大地之际,由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市中医医疗联盟、南通市良春国医堂、南通良春中医医院、南通市中医药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章朱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传承研讨班暨南通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在南通成功举办了,群英荟萃于濠河两岸,岐黄新论发声于黄海之滨!这必将加强章朱学派传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使中医学派的传承工作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辉!
+ _/ J# A$ B, a0 S* Q! Y" I3 e'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于我是亦师亦友,相识、相交、相知近40年,本人理应赴会学习,但因行程早已安排,故特致此函,谨致以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H1 v! j( B( z$ |; w1 D! v- w
中医药学是治国、治人、治病的中华瑰宝,而确切的临床疗效始终是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因之,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面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要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只有继承好,才能发展好;只有发展好,才能利用好。毋庸置疑,当前及今后一个很长时期,传承创新发展是中医药学术进步的正确路径。传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源泉,所以必须传承,而传承的内容必须是精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所以也必须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必须守正。由此可见,传承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核心工程,学派的传承是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章朱学派传承堪称是中医药学传承的一面旗帜!
; d: t6 h  J! H+ z章次公先生对中医药学本质与内涵的洞察能力使其能发皇古义,对中医药学取其精华应用临床的创新能力使其能融会新知;朱良春先生的“菩萨心肠”的医德修养,习医、行医“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坚定、坚持,“卓然自立”的胆识、自信,“神仙手眼”的灵感、经验,“专精细”的认真、谨严的医风,就是这一学派的精华所在。我与朱老的长期交往,使我充分认知朱老真正是“神术辉百世、大德耀千秋”的国医大师!更令人欣慰的是,朱老的子女、门人为继承与发扬章朱学派所做的多方努力逐步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彰显了章朱学派的理论、经验和方法,《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全面、系统、完整体现了章朱学派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中医药学界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而博物馆的成立必将留得清香满杏林!
5 l1 J* Q! G1 q学派传承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是传、帮、带。传,是传承;帮,是帮助;带,是带动。
5 \- m! m0 k( W4 e1 t% h  D1 I“传承”,章朱学派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采用师承制、建立工作室、工作站,开展临床带教和临床研究,提升传人的临床水平和能力。0 I5 t! Z8 x$ i8 e' E
“帮助”,章朱学派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门人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相关学派共同提升学术水平和临床能力,并吸取相关学派的学术经验。! A6 u8 }$ Q5 `! |6 [
“带动”,章朱学派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与上海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经贸开放大平台的合作,以章朱学派的功力带动相关区域的中医药在健身、养生、养老、旅游等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 E) }6 e; d6 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让我们同心协力,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道上,携手并进、奋勇前行!
; Y, p+ F  d+ j+ ~; m3 _, e祝本次活动的举办圆满成功!- P# ]) L& O( o( q+ u
祝章朱学派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华复兴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 }) v6 \. a# V7 V9 j8 k                     孙 光 荣  谨贺
& t! I7 B$ Z. ]- N5 @, v# }; p2 \6 X 二零二一年四月一日于北京; m$ V  y* a! x  C2 w9 t" \
【致函人】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09:49:33 | 阅读全部
尊敬的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工作站各位领导晚上好!
$ k* F1 \/ J( H5 e7 O今晚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的情况。: L( I) u+ \! g4 h8 C8 w/ {; ^
章朱学派是朱老在世的时候,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首席研究员首先提出,并得到朱老的认可,在朱老去世后,我们成立了“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前年(2019.10)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章朱学派传承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章朱学派优秀传承人作精彩演讲,逾400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参加学习,大家学习热情非常高涨,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将章朱学派回归沪上。我们初步在全国遴选了10家朱老的优秀传承人,在他们所在单位设立了工作站,并在会议上给这10家颁发了工作站牌,旨在形成全国范围内深入研究章朱学派的先导和纽带,探索近现代中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医家的学术思想,也为章朱学派传播到海内外正式拉开序幕。
9 I* F; m9 }; @9 y$ ]0 r5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章老、朱老学术的传承工作,现在工作站增加到20多家,其负责人都是朱老的优秀传承人,设立工作站只是为同门创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广开大门,倾囊相授,培养和聚集更多的学术观点和价值取向相近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凝聚优秀人才,扩充人才队伍,鼓励、推动、促进朱老的弟子门人将章老、朱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作点贡献!我们的顾问说得非常精辟:“章朱学派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医德医风,以中医思维为统摄的诊疗思想,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基础的胆识和创新精神。”(诸国本)“章朱学派殷传五代,代代尽出,是悉心培养和学派的造诣。以此我们说章朱学派的学人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孟庆云)
- w' a/ i; w7 r& D/ T0 R今后工作思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v6 c$ S8 g  k4 g: _
1.把老一辈百年的高尚的医德、为中医药事业奋斗执着的精神继承发扬。, f; M: K4 ~  b  U& m  |, u( O
2.将章朱学术继续深入挖掘、研究(医案、著作)并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有创新。系统传承章老、朱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系统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仍然是流派发展的重中之重。3 o5 C" o- h4 o0 M2 D
3.继续进行专科特色品牌建设、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活动。0 Z' q$ [5 P# W" z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流派临床家的培养。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扩充人才队伍,培养新时代德术双馨的传承人。
+ I$ z6 P$ O; i( i5 Y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同前行!  (朱建华2021.05.11); I4 J4 T! f)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1-5-17 09:53:16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章朱学派东义诠2 U+ |6 f* o: f3 b6 W+ y
良春后学中道宣
! v$ g' h. F3 Q; g$ p' o执中和谐古义阐
  h  d4 f. M/ a" V6 M5 T花叶琉璃辛丑现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5-17 10:44:53 | 阅读全部
赞章朱学派的传承精神
  P5 a. I! R$ S1 D3 j: E% j                      湖南科技出版社    张碧金) W+ p7 B5 J" T# b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及各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
* N* J# c1 Q5 Z3 z本人忝列章朱学派传承研究室的顾问,实在是受之有愧又却之不恭。自从中医科学院孟庆云先生提出“章朱学派”的学术概念,作为《朱良春全集》的责任编辑关心支持章朱学派的传承发展本是理所当然,何况《全集》所表达的朱老为人为医为徒为师的高尚品格,教给了我人生追求新的目标和动力,理应感恩。忆及前几年在编辑《全集》的过程中,那些朱老呕心沥血撰写的对医理对医术的感悟、总结及对师长对友人的尊重、怀念,那些媒体记者和医者患者对朱老的纪实及赞叹,那些受朱老亲炙学师超师弟子门人的心得及体会,每每让我激动不已。这次加工《良春小传卷》,朱老不平凡且传奇的一生更让我深深感动而不能自己。从《全集》中,我们看到朱老虔诚地继承前贤精华,尤其是继承老师章次公的医德医理医术,坚持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力促中医与时俱进地从传统走向现代:他学习老师的侠义行医而传之,他遵循老师 “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的教导而行之,他牢记 “下问铃串,不贵儒医” 而承之,他追求其师办学创刊带徒培养人才而效之。但朱老不仅一人一以贯之地不满足于学习、遵循、效仿,更多的是追求在中医理论、临证践履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孜孜以求新的突破新的成就告慰老师、服务百姓,80年来他从未间断,终使章朱学派得以在创立、成熟、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9 Z  v; X- O: q# S2 n! I7 [9 j
但对章朱学派,现在还有人不太了解甚至误解,主要原因应该是宣传太少。就像过去人们知道章次公先生的也不多,是朱良春老不间断的为老师著书立说、发表文章,多次召开纪念会,学界才有所了解。现在也有人说章朱学派起源于孟河医学,没必要再搞一个章朱学派;还有人说,章朱学派属于海派,似也无须另立一派。其实如孟庆云教授所言,流派学派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又如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中医爱好者、《孟河医学源流论》的作者蒋熙德说“孟河中医就是一张铺设得极为宽广的网络 ”,它从孟河伸展到上海,成为海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从孟河延伸到南通,朱良春倾一生而水到渠成地自然产生出章朱学派时代—— 她既有百年承先启后的传承脉络,又有其内在鲜明的特色,还有自己的传世佳作,有宗旨有宗师有传人。从早年何绍奇、朱步先、史载祥等高水平优秀的传承人,当朱老扛起章朱学派大旗的时候,紧追其后,发展至现在海内外百余人的 “朱家军”弟子门人 ,他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新的医路上硕果累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章朱学派的发展而增光添彩。 足以说明,章朱学派不论是源于孟河医学,还是属于海派,她都是中医药学的瑰宝,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文明也好,文化也好,中医也好,流派也好,都是在分分合合中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章朱学派亦然。我们宣传章朱学派,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唯我独尊。而是让后学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医百年来的不容易,了解中医有今天的好局面不容易,了解章朱学派对中医药学到底做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成就,有哪些值得传承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们学习宣传章朱学派,不仅仅是学习他们的实用经验,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那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精神,那种为求中医“卓然自立”的奋斗精神,那种“尊师重道”的敬学精神,那种“学到知羞”的勤勉精神,那种“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朱老在传承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自成体系。这些精神,也需要我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诸国本老局长站在中医发展的高度说得好:“传承章朱学派工作站不是哪个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重要的学术任务,也是中医学的科研成果之一,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是否可以认为,我们学习宣传章朱学派,是让传承奉献精华,更为后学学师超师提供借鉴;学习宣传章朱学派,更是后章朱学派时代弟子门人的责任担当。   9 g8 S, g8 r5 d" l2 a  `% N3 J
没有传承就没有学派! 关键是传承。其中精神传承是首位,我们需要鼓与呼!经验传承是根本,我们需要真本领!章次公一剂治愈国家领导人林伯渠多人久治无效的术后呃逆,”两弹元勋 ” 程开甲千里迢迢从北京到南通找朱老诊病,说明疗效是硬道理,有疗效才有地位,有疗效才有信任。希望后章朱学派时代的弟子门人能像朱老继承次公先生那样将章朱学派继续传承下去,其实朱老真正跟随次公先生仅仅一年的时间,但他牢记师恩,传承精华,坚持临床近80年,不断总结提升,造就他“ 指下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云水胸襟与大才大略,获得学界的认可和赞赏,成就了他临床大家的地位。他诚心诚意地把次公先生的医德医道医术继承发扬到了极致,也成就了章朱学派的确立。衷心希望传承研究室各位老师能像朱老继承弘扬创新次公先生那样出现三五名朱良春式的传人,在接力中造就三五名朱良春式的大师,为章朱学派卓然自立, 为中医药事业更大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 Z0 C& C6 O3 Z! L; Y3 L外行人的外行话,耽搁各位的时间,谢谢!
& _  P! t* O) I                                               2021.05.05于湖南长沙
, ]0 T6 b7 @  v( X& W& h7 P8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