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6-9 1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6-9 10:21
9 [- e8 U+ D7 r6 G$ a这段历史,就是中医翻身的历史过程,说来话长,颇不容易。7 c/ W4 Q6 f7 f1 d$ L9 @* {: ~4 x( P' t
为了给这段历史做注脚,我认为章朱学派百年传承 ...
7 k( e$ e4 g: l6 R5 Z4 W* J" @) H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o0 S% M! N1 _
@华祥 
$ T# y/ N- I' M" Y4 ^) Q谢谢您分享。5 f* [. H8 l8 ?# X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k# ~7 [1 i3 G2 d, H. F$ M" F
- D4 _) p3 o) L) H a4 R( N7 n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8 o; u' i; K [8 b* |
朱良春先生对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论述,最早刊登于1961年7月号《江苏中医》上,后来进一步补充完善,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作为一项原则,发表于1962年的《中医杂志》第3期上。这也是中医界最早的有关学术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1 R7 q# R' {+ V; M9 G朱老在文章里说,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给予综合性的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也就是从病情出发,运用四诊八纲,结合病因,加以归纳、分析,区别证候的属性,辨识邪正的盛衰,推测疾病的转归,从而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疗措施。西医的“辨病论治”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的。同时认为证候是疾病反映的现象,疾病是证候产生的根源,因此,“证”和“病”是一种因果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因此,否定或肯定病和证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而两者结合,则是创造新医药学派的重要途径。
9 c; b* x# l( r8 S# D( o2 @, k7 h2 c+ Q( {% s6 O% G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a0 l f- l, @辨证论治的优点,在于不论对如何复杂的病情,都可依据症状,从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中,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归纳分析,提出综合治疗的措施,但缺点则是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肯定的诊断,缺少现代科学依据。
$ ~' [; e" B% q4 T
1 g& {. S& I/ M* e4 U/ {8 V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3 K) C# i. K$ M8 [' k
朱老总结说,以上事例表明中西医相互启示合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大大有利于发掘祖国医学这一份宝贵遗产,为治疗危害人民健康的某些顽固疾患,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 x7 T8 a# f6 A
6 }. I0 w, r( H( x1 w( y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l& @" u
2006年,朱良春先生为出版《朱良春医集》,对于这篇发表于44年之前的文章,进行了重订和修改。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应当说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至今仍然是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具体理解、具体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评价它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这才是认真负责的做法,也必将对于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S3 w7 j* P- C. r$ |0 g
这就必须结合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医状况来谈这个问题。
7 e2 J! J c6 l7 M5 V
- _& n( L/ P1 o, y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4 j" w5 W9 j2 {朱老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形成了一种模式,在反复强化之后,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法则被提到了人们的面前,起到了积极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意义。因此,我所提倡与强调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精神,不仅是“合于时务”的务实之举,也是先师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双重诊断,一重治疗”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a( i: V) Q3 ^1 N' j d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且中医与西医毕竟属于不同的学术体系,中医学在充分了解了西医学的长处之后,也充分认识到了西医学的局限。尤其是疾病谱的变化,西医学在还原认识方法上的缺陷,以及化学合成药对人体毒副作用的日益严重,使西方国家也开始进行反思,并逐渐认识到了中医学的优秀本质。
9 Z0 k* k! |' ?/ o在发生了这样明显变化的今天,如果仍然强调在西医的病名之下再行辨证,中医学术的独立地位就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不少人把传统中医的灵活辨证,改造成了辨证型,人为地把患者分成几个证型,每一个证型对应一个处方,只要主证加次证等于某种证型,就机械地始终使用一个处方治疗,不许随证变化药味。为追求统计学意义,削足适履,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坚持中医的特色,把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治病活法”,庸俗化、机械化,变成僵死的教条。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势必会失去中医的特色与优势,造成学术萎缩。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防止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歧途。, ~6 \1 h' B# z( M1 W) Q
* i; I, T" U: d: u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q2 Q/ X. E8 h% l& S. G6 u
在此前后,朱老反复提倡“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临床疗效是生命线。”并且说,我们可以不认识病,但是,一定不能不知道辨证。不能丢了“辨证论治”这个元神。0 V$ G& \' u4 e. F7 `* ?, P4 V
+ C5 x- B* y+ T#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9 ^9 m* S3 D' Z* a, Z
朱老把经典、师承、疗效、辨证,提高到了很高的程度,在理论上彻底摆脱了“废医存药”的“近代魔咒”,为中医复兴而提倡“道术并重”,找到了“卓然自立”的正确道路。
! h4 j. Z3 B8 y- C/ C2 [: X虽然,中医复兴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自觉自省、自立自强的号角已经吹响。1 o0 Z* i8 b p$ P% R( ^
; a$ ~) N- C- N6 Q朱又春:' M* g2 l0 D c& a. D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说得好!透彻!
+ Z/ x0 R7 O# f- d7 b# a& I8 m
, }8 B, D& _9 O3 r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u9 { [5 A$ S' W, C
@朱又春 ' a' p a, X9 [1 B8 b0 M4 w V
谢谢您鼓励!* G# d+ i0 d2 ~
章朱学派百年传承,道术并重复兴中医的探索很可贵!- N- K! n6 N7 T% |+ H, M
6 e& Y# _( r, i, Y5 c/ r. F$ a吕爱平,香港:0 M! @( @2 P1 u! S
! O4 o. w( G# z" i) E
1 i& u: T: \( L0 W* _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E* G7 l* a0 x. q. M; B5 G) v
@Aiping Lu 吕爱平 
2 Y& Y2 @/ k/ [' y" D n. b谢谢师兄鼓励!! l/ }4 R# b9 W& C7 H" Y7 p3 D
3 U1 F: o9 v8 s# C- z
张碧金社长长畅:$ k S( c, T" _# X! S& W! h* F
@华祥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谢谢二位的分享!朱老值得后辈学习运用继承的东西确实很多,不论是临证思维还是用药经验都需要挖掘传承创新,后章朱学派时代的传承人任重道远
+ F( H4 V6 [' g! n7 {8 c
; e) H8 n/ r7 U4 M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m0 p! H0 Y+ G5 Q$ R- T" a[链接]鄚州大庙祭医宗,“扁鹊计划”见行动[来自:燕赵中医]/ {9 K6 M; k. U) o% G4 F& r' ?3 U1 B0 o
9 h6 @( d+ m% _2 m7 y9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e1 F2 W0 L s4 f- ~: m
@长畅(科技) ! L) v) o+ k4 U D$ E+ T0 W
后章朱,开学派。
$ D( T9 C$ ^6 u学派是永久的,不会有“后章朱学派”,只有“章朱”后来人。
5 U$ g) `. v6 p' d' B, h) b6 N: f/ L2 c3 H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 R. G2 \1 s/ [0 r* Q5 c@长畅(科技) 
* B# J( }3 k6 P也许我说得不恰当,因为“后现代派”等,所谓“后”,就是结束了,成了新潮的基础了。: ?* `/ `+ U8 T. U: }8 i. J7 ^
; P4 a; T7 H0 l. B5 h1 A, g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5 O$ M! T, X* V: a
章朱学派,刚提出来不久,正是成长阶段,发展时期。
# y$ a9 d4 f6 j: W( B由于章朱学派历经百年探索,主要学术影响,虽然是临床大家,各种治疗经验很可贵。; C& r" a' l* L2 U4 G
但是,发展道路的探索,关系到整个中医未来的命运和前途。8 t6 H* i, i: \7 F# t3 G1 _
中医“自立”的问题,由章太炎提出来5 B: g: s* Q7 t5 O
章次公先生提到“欲求(与西医)融合,必先求我卓然自立”,发表的《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招致被动,这也不是无事生非发一篇文章,是因为他是卫生部副部级中医顾问,他与禁用词语彻夜长谈,深感自己历史责任重大,必须就中医未来如何发展提出看法。但是,那时没有先进科学观做支撑,用实证解剖评价中西医学术,仍然没有挣脱“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的思想束缚。
0 U$ l5 P/ v- W2 R: F到了朱良春先生,时代变了,有了几十年的苦苦探索,道术并重,找回元神的发展大方向明确了。& n- {7 E+ \ j; `* r9 A
这就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n3 z- G" |& Q+ S
与其说,
7 _' S0 D: N& N5 R朱老的“道术并重·找回元神”就是中医“遵义会议”的决议,也不为过分。
1 N* v1 a6 H! s7 F) `) t只是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已。
; O) L# n5 G# R$ Q
: w7 i6 ], b( C8 T; _8 I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F* `- K! O- S1 l
[链接]重磅消息爆出!最高**再次力挺中医药_西陆...-全球军情尽在掌握; W8 v8 u. B- P8 ?5 R, E2 g
8 u$ J$ t& g2 w$ D" a, n* h3 |: F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n# v# A& d! a2 y5 W- [& Y- e这段历史,就是中医翻身的历史过程,说来话长,颇不容易。
; y c! O f0 u9 s/ T4 l1 i, V( `& M; m为了给这段历史做注脚,我认为章朱学派百年传承的思想转变,和探索" o4 x3 K* D O5 @# L b4 P- _+ T
中医需要自立吗?+ D. \. ?. w0 X( T2 G$ w( |: {$ j
中医为何要自立?0 V) q$ k. K) V
中医怎样才能卓然自立?1 z$ h# O, H0 R
自立的中医,如何传承发展?& ]. L6 S3 ~, U$ [; x$ G
从章太炎先生、章次公先生、朱良春先生的不同阅历和见识,就能看到这个不平凡的探索过程。
! N u ~6 o4 R, e这就是0 g. A7 `% J3 V- f. V; R( S) r
《易经》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 |# t; J$ f1 G
百折不挠,一定要发展自强。
7 a. ~$ E) m( C: H2 U% n! s2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