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如何看待中医未来?中医向何处去?不同观点可以互相证明
曹东义 发表于:2021-9-28 09:03: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92
编者按:下面一个专家的发言,值得大家深思。
$ {* s9 L6 T6 W他认为,中医未来一定是用西医能听懂的语言来表述,必须从理论思辨的哲学体系之中出来,这样才能有发展。' ]8 X2 p; R3 K& ~) n' C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他的观点在很多人思想深处很牢固。
. R* N) w" n7 W' C8 R在这里转发出来,供大家思考。
! z( T+ J2 m( c$ `0 I8 s4 {+ J! b7 g! K+ f8 h+ v8 C2 n
4 L* O! k# @0 s% F
转帖原文:
9 h- {2 a- o  u6 l* }1 T2 b0 k
从主席听不懂中医理论,看当代临床中医的话语体系转变
1957年夏,主席在青岛感冒,遍用诸法而未收效,当时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推荐刘惠民老中医为主席诊疗。当夜派小飞机送到青岛,刘惠民为主席诊过舌脉后,开了三剂小青龙汤加炒枣仁等药,主席用过一剂后汗出而愈,又服几剂后睡眠也有改善。主席很高兴,询问了许多话题,其中包括“上火”是什么意思。
刘惠民用中医理论解释后,主席笑着说:你讲的这些我不懂啊,你看怎么办?刘惠民略微思索一下,回答说:“西医学了中医,再用西医的话讲出来,主席就懂了。”主席听后,非常高兴地站起来,说:“对喽,所以我说,关键的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
这个故事值得思考:为什么刘惠民老中医会认为,主席听不懂中医理论,却能够听懂西医理论?而且,主席也认可这种说法。可见现代社会已经来到“科学时代”,是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通行的年代。
事隔64年,中央领导不久前要求我们,要“科学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这和当年主席的期望一样,中医不仅要有疗效,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总结出来。这意味着,中医的治疗经验自有一套科学的道理,并非只能中医的术语表达。将传统的话语体系转变为现代科学的话语体系,既是领导人的期望和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医进步的必由之路。同时,它也是对当代中医人提出的大考题目。
今天,人们常常把中医与西医当成比较的对象,其实今天的西医(现代医学)并非昨天的西医(传统西方医学),二者存在本质差异。传统西方医学发展到现代医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当代中西医比较,以及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西方有一本医学史名著《临床医学的诞生》,实际上讲的是18世纪以来临床话语体系转变的历程。该书作者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认为,当解剖学、生理学与解剖病理学诞生以后,临床医学才真正从哲学理论的阐释之中独立出来(即“诞生”),这其中经历了一个医学话语体系演变的历程。他认为,这个历程起源于18世纪末,意味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福柯对哲学介入医学深恶痛绝,他认为临床医学古已有之,只是“在希波克拉底把医学简化成一个体系之后,观察才被抛弃,而哲学则被引入医学。”这种任由形而上学作祟的医学,犹如一次重大的日食,极大地遮蔽了临床医学的正常生长。那些医学哲学家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教条,使临床医学最终隐藏在各种“思辨理论”之下。但毕竟,临床医学不是发明(从哲学的原理中)出来的,而是有待于去发现(从外到内排除干扰的观察)。
18世纪最后几年,临床教学经历了急剧的改组。过去由大学和教授们所掌握的独断话语不复存在,一种具有崭新规则的话语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话语才得以发展起来。当临床教学走上自由探索发现之旅时,现代意义上的临床医学也就诞生了。
笔者从该书中发现,所谓“临床医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是:(1)从形式上的病位到具体的病灶;(2)从哲学的思辨到操作性的可检验。即哲学思辨性话语体系向实证科学话语体系的转变。
1761年,莫干尼的《论疾病的位置与原因》问世,其中有640个病例解剖报道,不仅为解剖病理学确立了研究方法,也奠定了其科学基础。随后的病理学家相继而起,不断地通过尸体解剖发现局部病灶与疾病的相互关系,为疾病的发生原因、机制找到了“本体论”解释。这种采用实证手段研究疾病的学风,对于风行一千多年的体液病理学,可谓是致命的挑战。从16世纪的医学化学学派,到17世纪的生理学,再到18世纪的解剖病理学,传统的“体液病理学”大厦终于彻底坍塌了,这就是所谓“临床医学的诞生”。福柯称“现代医学把自己的诞生时间定在十八世纪末的那几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实上,古典医学也有一种形式上的“病位”思想,在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体液病理学中,他们把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与脏器、组织以及疾病进行搭配,试图说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内在原因。但是,相应的解释不是来自客观事物的观察,而是哲学和猜测的产物,是一种想当然而不能通过客观检验的思辨体系。这种“病位”,在传统中医学中更是普遍存在,如卫气营血、六经、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等,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似实而虚的感觉。实质上是一组症状体征的代名词,而非客体的病变,不能建立起临床表现与机体组织机构之间相应关系的研究路径。
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中,医学话语的转变作为论述的主线贯穿始终, 通过对疾病、空间、语言和死亡的结构分析,福柯向我们展示了医学认识论改造的过程。按照传统史家的观点,分类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是人类理性进步的结果,没有文艺复兴以来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发展,现代临床医学就不可能建立。但在福柯看来,“现代医学的诞生似乎不是一个医学技术问题,不是一个认识论净化问题,而只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能指(医学理论)和所指(医疗实践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西方医学史提示,18世纪末是临床话语体系的全面转化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以解剖病理学的建立和体液病理学的坍塌为标志。随后,诊断医学以日新月异的气势飞速发展起来:(1)叩诊、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的诞生,促使体格检查逐渐完善;(2)尿液、血液及各种体液的化学分析,导致检验医学根深枝茂;(3)从X线的医学应用到各种影像学检查仪器的更新换代,影像医学卓然而立;(4)超声波引入医学中及其系列应用,超声医学随历史大潮与时俱进;(5)各种光学镜、电子镜踊跃问世,内窥镜医学茁壮成长。这一切进步表明,没有那个时代的医学革命,就没有今天的一切。只有冲破希波克拉底的哲学体系,才能走向实证科学的康庄大道。
今天,已经是科学方法、科学设施和科学话语大行其道的年代,现代科学拥有与各学科接轨的便利通道。我想,任何一个中医人不应该看不到这种历史大势,拥抱科学就是拥抱未来。
事实上,今天的中医与100年前已经改变了很多,在与科学接轨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用面目全非来描述(因此守旧派声色俱厉地要回到过去)毫不为过。记得20多年前,有一位中年中医写了一篇文章叫“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掀起了很大的波澜,改进派(中西医结合)与守旧派(铁杆中医)争论不休。实际上,他不过引用梁启超的一句大实话,看看今天的中医不正是行驶在这条“变”的大道上,谁能够阻挡它?!
今天,守旧派的鹊起与改进派的受挫不无关系。笔者以为,改进派在思路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过去的那些前辈们,他们把目标锁定在用西医术语翻译中医理论上,这恰恰是忽视历史教训的结果。西方“医学革命”那一段岁月,从希波克拉底话语体系(语境)中挣脱出来,是16世纪中到19世纪初,花费了几百年光阴换来的。新话语体系的建立是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或称之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它与旧的话语体系已经不是相同的频道,更何况还存在东西文化的差异,因此必然存在“不可通约性”。
2018年,有一个研究“上火”的国家973项目,最后结论是上火与能量代谢、氧化应激、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辛热药食等等有一定相关性。基本上是“翻译”思路的代表,这样的立项,怎能不让人诟病?
那么,还有什么好的策略?举个例子来说,上火、湿热、寒包火、寒湿等等,都不能直译为炎症,但从经验判断,它们都与炎症相关。我们只有采取扬弃的办法,即忽视上火、湿热、寒包火、寒湿等学说,通过中医药治疗各种炎症,来比较相关方药或者疗法对某种炎症的不同效应,以取得实证结果(事实上,这种研究已经在进行,只是欠严谨,或者常常受到翻译思路的限制而已)。又如新冠,不再纠缠湿热、寒湿的所谓病因病机,而集中力量对付其关键环节——过度炎症反应,或许会有较大成果产生。
笔者有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来自于中医“截断扭转疗法”(即早用清热解毒、早用通腑攻下、早用凉血活血),比较了解毒、活血、通下、益气几种疗法对小鼠感染虎流感病毒模型的影响,结果除活血组5只小鼠2只存活,1只两天后死亡,而其他各组均在一天内死亡,提示凉血活血药物可能存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无独有偶,钟南山院士去年牵头的治疗重症新冠的项目,所采用的药物正是凉血活血的“血必净注射液”(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组成)。不过,他们观察的对象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晚期患者,笔者以为以观察重症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因为从临床来看,该药用于阻挡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有一定作用,而从中医角度出发,疾病晚期需要采取回阳救逆的参附注射液较为适宜,而不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凉血活血药物。
因此,笔者坚信,临床中医话语体系的变革,可能酝酿重大科学突破。事实上,青蒿素、三氧化二砷等重大临床突破,正是来源于中医话语体系的变革。即用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及其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开发临床疗法的成功。
以上,供有心者参考。

3 D, G! U  v5 X2 z! K4 z- w
& G0 p5 n! k0 d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5:29 | 阅读全部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 ]! a6 Y' a8 X: Y( J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原论的科学观、机械论的技术观、新旧取代价值观的挤压下,中医界内部发生自我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 e  Y/ |& _, ~  h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
& z# G& Z. Y$ x% C& V) p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5 f- @2 R8 f: U崇尚西学的精英们批判中医理论,政府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挤、打压、歧视中医,甚至利用行政措施,积极推行取消中医的政策。这种不良思潮,直到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影响着行政领导的思想、政策。9 c0 L8 [2 \; d- n
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中医界为了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主动打出“科学化”的招牌,希望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很美好的一个梦想,很多人为此奋斗终身,临床成就不少,而理论创新仍然难求。因此,很多人把中医的衰退归罪于中西医结合,这是方法论还受制于还原论时代难于避免的事情。
# e- V' @8 w4 o, z; G  R* W! A# x痛定思痛,中医在近现代走过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某些时期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屈辱与悲壮的,就像和氏璧被当作石头一样。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当代的和氏”,不为自己先后被砍去左足和右足而悲哀,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所痛苦。4 q# R) I  E/ i# r: \. L. i
关注中医近现代的命运,不仅是必要的回顾与总结,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复兴之路。/ j7 }+ P3 K; H  D2 O) Z- ^
邓铁涛教授在2003年2月17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正确认识中医》的论文,其中提到:“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正价值,对于世人来说,对于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2006年笔者主编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时,邓老题词:“中医药学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可见他对于世人“正确认识中医”一事,有着一般人难于理解的苦心,怀着殷切的期望。/ V) ^' w1 x6 e' |) w1 ]
2006年不断升级的反中医事件过后不久,我撰写了《捍卫中医》(2007年6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寄给邓老,记载这股思潮的来龙去脉。邓铁涛先生于2006年11月初提议我写一本“中医与民族虚无主义斗争简史”,并寄来了他主编的《中医近代史》和《中医近代史论文集》作参考。在我刚阅读有关资料的时候,远在美国芝加哥的舒天先生,展转通过科技部贾谦先生找到我,希望我写一本建国以来中医药发展的书,而且要尽快交稿。于是我就写成了《关注中医》,并在2007年下半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7 A5 ~( }' i! w( e: |《关注中医》出版之后,先后得到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中医前辈的鼓励与肯定,也得到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副校长段惠军教授等中西医结合、西医专家的肯定。段教授还鼓励说,他已经向多位西医专家推荐,让他们读读这本书,以便了解中医在近代走过的艰难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当然,也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博士为我写的这两本书,以及《回归中医》一起撰写评论,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进行推荐。虽然褒奖有加,但是对于我在《关注中医》中所说“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我关注中西医结合太过,而对于中医的关注有些不足。批评是中肯的,也是深刻的。同时,我也见到了在本书前后新出版的同类著作,比如《第三只眼看中医》《中医劫》《无知与偏见》《挽救中医》《爱上中医》等等,可以说是在2006年反中医思潮前后,涌现的一批新思维的中医书籍。傅景华先生的《捍卫中医》、张效霞博士的《回归中医》,尽管与我写的两本新书同名,但是内容各异,足资借鉴。他们的作品之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应该在将来进行改版的时候,吸收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成一本内容更充实的著作,更好地完成邓铁涛先生的嘱托,把中医在近现代所经历的种种艰难曲折,所取得的学术进步一一道来,并把我对于中医未来的展望与期待和盘托出,奉献给广大读者。- a. n3 O+ K0 r2 e, e
因此,自2008年起,我着手准备《中医近代史话》的撰写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因为接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之邀,准备编写《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得以多次采访路志正先生。因此在最早“走近路老”同时,看到他收藏的一些珍贵资料,比如《中医临床经验资料汇编》,这是1956年由卫生部编写的。路老1952年进卫生部工作,前后在部里为中医事业奋斗了20年,他知道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对于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河北医大中西医结合学院副院长方朝义教授等同道,在资料查阅方面也给予我很多帮助。令人感激、难忘的事情难以一一言表。
0 ^+ O0 L& L% {6 s5 k4 F在这本书里,我大胆地提出“中医末法时期”的概念,这是受毛嘉陵先生《第三只眼看中医》所提“末代中医”的启发,而主张又不相同的一个观点。“末代中医”是从中医从业人员来划分的,我未敢苟同这一看法。“中医末法时期”则是侧重于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而提出来的。从王清任主张《医林改错》,唐容川提倡《中西医汇通》,已经反映出在中医与西医的对比之中,中医自身的某些不自信。后来又出现了俞樾主张废医废药,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带头反对阴阳五行;再发展到余云岫以“医学革命”杀中医,周树人隐姓埋名骂中医,梁启超、胡适、傅斯年看不起中医,社会精英们构筑起一道封杀中医学术的铁丝网。中医界内部在政府和学术界的压榨之下,开始“改变自己(张效霞说是‘蜕变’)”,傅景华先生说中医界内部发生分化,走向西化、异化和畸形化。邓铁涛先生针对中医界内部因为信仰危机而发生的改变,曾经沉痛地说,中医界存在着“自我从属、泡沫中医”的严重问题。也有的中医专家说,“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因此说,2006年反中医思潮所以能够“沉渣泛起”,绝非偶然,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学经历了一个长达百年之久的“末法时期”。/ J  n% o4 T% J- [5 @
笔者在“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一章里,紧紧围绕有关代表“人物、事件”,力图客观地反应那个时期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因为不论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这都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过程。在其他章节里,笔者也尽量围绕人物、事件,展示中医学在近现代所走过的道路。比如在“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一章里,笔者首先介绍了余云岫高唱“团结”赞歌的原因,他对于改造中医的“科学化”,感到“心思暗合”志满意足。他“寿终正寝”的“真幸运”,与卫生部两位功勋卓著的副部长被撤职,恰成鲜明对照。建国初期,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政策,直接造成90%左右的中医因为“不合格”而被淘汰。这种排斥中医、打击中医的政策错误,中医界几乎是万马齐喑,无人能够“揭竿而起”进行反对,倒是毛泽东主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卫生部所犯的错误是那样严重。他关于西医学习中医、中医进医院、办中医研究院、中医学院等一系列指示,挽救了中医在近代倍受打击、不断消亡的命运。
" f/ ^( X: V. E2 o( @6 W1955年,卫生部第一次表彰中医成果,虽然有四项具体成果获奖,大量成果未能被表彰,但是正确的方针路线确立之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医学终于走出低谷,走向了曲折艰难的复兴之路。
9 ^6 @4 `# T5 F7 I$ e  q' W+ S在《关注中医》第一版里,笔者用“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介绍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成就,引起一些人的不同看法。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分歧,从把中西医结合不恰当地作为“唯一道路”,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人们不断反思,经历了许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关争论现在还时常耳有所闻。笔者赞同邓铁涛先生的看法,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功绩不可埋没,今后也可以继续进行有关研究、探索,关键是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人员,应该从现有的西医院校毕业的西医专家之中挑选,可以课题招标,可以进行扶持,但是,不要引导本来就数量有限的中医人员去搞中西医结合。中医的继承工作还没有做好,如果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未来的方向,把中医有限的经费用到中西医结合上去,就会消弱了中医的力量,误导了方向,给中医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尽管如此,过去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不可一概抹杀,因为那毕竟是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以中医方法取得的优秀成啊。因此,本书收集了一些“标志性”的中西医结合成果,供后人参考,也供人们评说。
: K; ^. V1 R: H. N经历文革,无疑是中医事业的一次磨难,很多中医前辈受到了不应有的冲击,有人甚至为此丧失了生命。尽管全国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革影响,但是中医事业就像“大病初愈”的一个患者,这场风暴无论如何都是来的太猛烈了,损失很多,代价惨重。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把中医事业的特殊性凸现出来,另立一个管理机构,拨一点经费进行扶持,这无疑是正确的决定,它的出现和成长也凝结着老中医们关爱的心血,不能不表。
, g1 v4 x% ]- o/ \3 P$ Y0 o4 ^7 m: e5 M' ]经历SARS新瘟疫和艾滋病防治的考验,就像邓铁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2007年暑期,笔者有幸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班”。笔者站在北大哲学系小会议室所在的古老四合院里,看到几十位老哲学家,如赵光武教授、冯国瑞教授、苗东升教授等一大批老先生坐在那里,用十几天的时间,不计高温酷暑,在假期里一起讨论“中医学的复兴”,而几十年之前陈独秀、胡适、傅斯年、鲁迅却在这里批判中医,这该是多大的变化啊!5 w  Y2 u  H0 Q& Y
十几年之前,何足道先生出版《中医存亡论》,著名中医专家陆广莘先生挥毫泼墨,为之写了很好的序言进行推荐,在序言的末尾,陆先生录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来描写中医的艰难处境,抒发“堂堂小溪出前村”的情怀。尽管是小溪奔流,却与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江河奔腾气势,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后深有感触。因此,笔者师其意,也学作一首小诗,为中医而感慨:) n6 e9 h! x1 Z" a
# \. k  _7 w9 u' h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清流日月吟。5 v/ H1 x2 g4 u. Z* d$ K

- a. u2 A/ p7 b' R待到平原天地阔,滚滚江河出山根。1 D' m+ L& h2 x0 ]! d: A6 D
' |; J; h7 k7 e( `
6 k6 [9 s) Z* M0 \
第一章   “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1 A8 p' X( C2 y2 b9 x2 P
释迦牟尼说,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在末法时代,有许许多多的魔子魔孙,将借如来佛的名义来到世间传法传道、蛊惑众生。通俗的说,在末法时期是佛法不灵了的时期,是佛法失传的时期。当然,中医不是佛教,中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不是佛法,但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中医诊治方法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之中,似乎也存在着正法、像法、末法的现象,只是不像“佛法运”那样只有一万两千年,其阶段性也不等于“佛法运”所划分的时间段。
( K9 F3 v2 w9 H; k' K  S0 G# M) C9 k中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问自由。自汉之后,独尊儒术,学术一统。魏晋崇尚自然,追求生命至理,尽管有玄虚之嫌,然能开思想禁锢,学风为之一变。有宋以来,讲求道德理学,门户之争,远过汉唐。于是发生过宋学排斥汉学,儒家与佛教门派的斗争。但是因果相继,经过历时沉淀,旧说新学不断交流、互相影响,兴替盛衰演进不止。
# c- C' A/ ]! q2 q# v杜牧《阿房宫赋》说:“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医学在近代的衰退,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人群科学观、技术观、价值观对于中医学的影响,是促使其变化演进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们如何看待中医,决定着大众的就医选择;就医选择主导着医疗的市场对谁开放,以及开放度有多大。在中医与西医的竞争之中,中医假如失去了市场,就意味着活动舞台消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9 P' ~, X& a6 N% g在社会主流人群普遍认为中医学不科学,中医界内部也自认为不科学的时期,就是中医学的“末法时期”。在这个末法时期里,社会精英们对于中医的指导理论大加贬斥,阴阳五行几乎被废止,脏腑经络也被当成了粗俗不堪的玄虚之论。中医界内部,从清朝末年王清任按照解剖的标准,为经典“改错纠谬”开始,到汇通医家把西医的器官等同于中医的脏腑,使中医逐渐走向“失乐园”;在求生存的过程里,中医界借“科学化”改造自身,导致日后的西化、异化与畸形化;建国后中医被当作封建医、旧医,受尽歧视和限制。中医的“末法时期”前后有一百多年。此后,虽然有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但是,在科学观、技术观、价值观都不能证明中医学具有先进性的时期,仍然不是“走出末法时期,奔向伟大复兴”的开始。3 k, W5 b6 j9 `* x( K+ D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西医学也出现了许多观念的转化,比如,曾经盛行的结构决定功能的研究方法,正在面临考验。因为,按照生成论的过程流来看,每个生命都是从单细胞开始的,是“整体生成的”,不是分部合成的;先有整体生成,后有局部结构派生;所有的结构都是功能的产物,是基因决定分化的结果。核酸与蛋白质是生命的重要物质,但是它们不是生命,不能等于生命。它们必须靠一定的关系(整体生命力)联系在一起,才是生命的一部分。8 J1 K9 r$ \- y/ D$ q  C
整体状态往往比局部结构更能反映人体的健康情况,疾病病灶的产生需要经历很复杂的病理过程,对于疾病状态的干预往往优于对病灶的治疗。也就是说,状态的疾病观超越了形态的疾病观。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说明状态与形态疾病观的不同,比如各种遥控器,尽管都必须针对某一结构形态(电器),但是同样的一个信号过去,机器的反应结果或者是开机,或者是关机。开机、关机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过程,但是都由一个信号引发,它针对相同结构的不同状态起作用。结构为状态服务。7 b3 q) r- L1 C) p, L) I
现代治疗思想正在从单一线性关系的点对点,逐渐转化为整体多元调整,以期达到生命整体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生命状态的“整体最佳”超越了“局部最佳”,才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存在的健康状态。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都必须服从“整体最佳”,而不是让它们分别达到自己局部的“设计极限”,也就是说,最快的呼吸、最强壮的心跳、最大的内分泌量,都不是最佳状态。人到老年之后,各个器官都机能下降,或多或少地离开了“正常值”,从头到脚有许多指标不正常,如果分别检查、共同治疗,各种化学药物的“点对点的靶向治疗”加在一起,将成为人体不堪忍受的巨大负担。
+ S6 j8 |- f, S" o7 J" h复杂性科学的崛起,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模型论、黑箱理论、耗散结构、模糊数学的“模糊集合”方法、自组织与他组织理论等等,使中医学的科学观摆脱了还原论的指责,为中医学走向未来铺平了道路;软技术与硬技术理论,使中医学的“神、圣、工、巧”成了硬技术难以模拟的更高技术;中药复方追求“整体组合效应”,也是单一化学制剂无法企及的学术境界;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原始创新的生态医学,正在以独特的体系走向世界。也就是说,现代科学观、技术观、价值观的变革,为中医学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现实可能。当然,走出伴随“工业文明”而出现的中医学的“末法时期”,还有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中医界坚韧不拔的努力。
! _& v* L1 N/ `, Y0 M马克思根据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了人类社会五个形态,也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被人们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是非常主流的关于社会分期的看法。
& ?6 t2 X3 e9 S- j+ t假如不从人与人的阶级关系入手,而是从人类生产力水平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来看,或许可以把人类社会分为“五大文明阶段”。也就是采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在采猎游牧文明时期,人们的世界观是天人相应的世界观,人类依赖自然变化,也必须顺从自然变化,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破坏也很小。农业文明的世界观,也是靠天吃饭的天人相应,尽管与此前的采猎游牧时期相比,可以有比较丰富的物质储备,人类减少了对于自然的依赖程度,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仍然奉行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工业文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能力空前提高,各种高效能机器被制造出来,甚至人定胜天的思想逐渐产生出来,人们对于物质力量的崇拜逐渐取代了对于大自然的畏敬,人们奉行的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世界都是物质的,自然界既可被认识,也可以重新安排世界。但是,工业文明只走了三百年,就暴露出来许多弊端,人们对于大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采和对于自然环境过量的破坏,制造出许多生态灾难。工业文明是一个短命的文明。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联系空前方便起来,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逐渐看到了机械唯物论的局限性,系统论、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人们将逐渐利用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先进的思想,逐步进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整体生成的世界观,包容了此前提出来的各种先进思想,以高度发达的技术和生产力,形成整体和谐、多元并存、生生不息、人与自然可持续同步发展的世界观。( k5 y* s3 u7 C5 U8 q7 P# L3 J
工业文明时期,是中医学的末法时期;中医学的伟大复兴,必然出现在工业文明之后。这是我在2007年暑假时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参加“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会”之后,听到了一些先进思想,然后加以体悟,产生的感想。当然,在这前后,读到毛嘉陵先生《第三只眼看中医》一书,其中提到“末代中医”的概念,使我既感到震动,又不敢苟从,因此,在这里提出“中医学的末法时期”的观点,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9 d. d( t) n3 i9 c7 y4 u1 }; l  @中医进入近代之后,在一般民众的心里,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看病就找中医看,吃药也是吃中药,因为西医太少,也因为看西医太贵。一般的“士大夫阶层”,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生病的时候也是大多要看中医的。但是,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很有限。春秋时代的扁鹊就说过:“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也就是说,一般的人担心的是疾病太多,而医生们担心的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见到著名人物的讣告里写着“因病医治无效”的话,说明“病疾多”与“病道少”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好。) u* W  ]/ P% [. k; x1 N- n% N# G
问题的关键是,在有了西医之后,谁才有资格说“因病医治无效”?是谁无效?是西医,还是中医?每个人的具体经历不同,选择的治病医生不同,就有了评判中医与西医的水平高低的言论,有的人甚至因为“因病医治无效”愤而提出来废除中医、废除中药。这第一人,就是俞樾、俞曲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6:2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5
" y6 b+ {7 d: h' v+ S$ q/ R8 a引言:从衰落到复兴4 f" G# a) X1 S) k3 D
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 ...

. t! Q- C' V- r3 _# g上边这篇文字,来自于曹东义十一年前出版的《中医近现代史话》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7:09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6+ m$ e$ S; T5 G' A! A. y) C
上边这篇文字,来自于曹东义十一年前出版的《中医近现代史话》

, P& I+ {, q/ v3 Y& y《中医近现代史话》
' P- w3 Y1 j' R; f. {( w
# ~" i' u8 i2 y- p9 j& `曹东义* p' h$ ^- K+ K1 D( g& p! k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A2 Z" H( e' M: Q% ?- @- g7 L. j0 h# e0 Z9 l; J
2010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6 y; U  B5 K9 d! t
' `. G2 |1 i5 [# \6 r* M$ j2 v8 n6 K
目   录
3 c* M& K" O/ t( H: s7 y; G4 ~% j7 J+ |( T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2
& C# R7 R6 H! X. e7 u第一章   “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        5+ H% a% p  d3 d4 R  U
俞樾因爱成恨废中医否中药        7
) C% D+ L2 b% N" K3 o章太炎提倡国学否定五行        11
- o' S  [- ]* e( T- _鲁迅当年隐姓埋名骂中医        18) a2 f2 K0 K% a9 H; b
余云岫“医学革命”灭中医        30$ L. J/ E2 A& z$ U, ~+ @% L/ A5 ]
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瞧不起中医        43
& ^" a7 _6 k* P6 K6 Q8 R, T章次公“难得高士”也挨批        58
/ s; y1 [7 g' H4 i! b5 J朱良春因病得救传承中医        67
' q' }- k% T$ \) @/ M2 M$ i8 [第二章、        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        73
) Y. {8 B. w5 e# x余云岫“寿终正寝”真幸运        73" J  Y$ R9 o# o
毛泽东撤职两位副部长惊天下        80& V5 ?. e9 I; S* O
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学西”        90: g8 W/ o" u6 f( m
中医进医院“袖里春秋”大家看        99' w1 O# [& C1 H9 L0 Z
成立中医研究院科学殿堂说中医        105- S+ C. i8 Y6 a& J+ w' w
成立中医学院优秀人才滚滚来        113
1 d2 U# ~% H/ C* V  o第三章   卫生部表彰中医研究成果        119  d) R# K" v6 _  n9 e) Y
郭可明治乙脑意义重大        119
6 f# ]$ l/ x! B3 c9 `; I  |气功兴衰沉浮值得深思        1279 O2 n8 h! j8 w9 k0 |/ ^* b
痔瘘牵扯着悠久的历史        136
4 ^; E+ O2 O9 p腹水草改写“无奈小虫何”        140
* Z8 C. \4 o! Z* s  D# K卫生部未能表彰的众多成果        145
  c" i5 f# N! i+ {2 f. u第四章、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举隅        153  o9 v6 M9 P5 Z8 ?% A# I% O5 y5 t4 H
针刺麻醉的时代意义        153
  j- ]1 i; |0 }7 ~  k3 u中药研究的成就与困惑        158
0 A* \/ k( f. C$ F9 a' F, p, J5 G急腹症研究领域广阔        171
' ]8 D) e9 q/ L; C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成就        1744 O! m% V1 Q5 W/ A! }* A
宫外孕治疗前景广阔        1767 B. k; c6 E# C9 g% `, Y5 o6 |. {
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大奖        179
( E5 S# k& M2 }, B7 Z2 I2 a第五章、        中医走出困境,奔向世界        1820 w2 V# `2 C; w' @/ b/ R4 M9 }+ }
结束文革成立中医管理局        182
9 V4 O) _/ x5 f" U2 H/ Q针灸带领中医走遍全球        187
2 B( w3 _  Z8 M7 S艾滋病防治挑战“鸡尾酒疗法”        190
5 O( B( P+ P. l6 T9 P  b中医战SRAS震惊世卫专家        194
% a. j$ K$ g: F  S6 K! I0 x$ o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        198
+ g2 g4 k/ G/ b( S
6 X% h: s4 e& L5 |' h) w
4 z: @% V3 B/ ]1 M6 y; J
! B- l9 a: c6 R6 F, m) w9 g# z; V! N5 |, ~. B0 Z& G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6 C# S. e5 T4 i: D0 V, \中医学有过辉煌的几千年历史,也有过近代长达百年的衰落。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在外部还原论的科学观、机械论的技术观、新旧取代价值观的挤压下,中医界内部发生自我改造而逐渐形成的。: B( h% _8 @9 Y6 v7 V" Q; U
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5 n( I  k4 c: @
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a3 N$ S# G% g2 Z7 z$ l+ X3 q
崇尚西学的精英们批判中医理论,政府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挤、打压、歧视中医,甚至利用行政措施,积极推行取消中医的政策。这种不良思潮,直到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影响着行政领导的思想、政策。
5 h8 N) w1 S1 B, y; `; n4 b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中医界为了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主动打出“科学化”的招牌,希望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很美好的一个梦想,很多人为此奋斗终身,临床成就不少,而理论创新仍然难求。因此,很多人把中医的衰退归罪于中西医结合,这是方法论还受制于还原论时代难于避免的事情。( A: C& ^% k+ B
痛定思痛,中医在近现代走过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某些时期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屈辱与悲壮的,就像和氏璧被当作石头一样。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当代的和氏”,不为自己先后被砍去左足和右足而悲哀,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所痛苦。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7:50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7: J8 K6 y. d/ L5 p
《中医近现代史话》# G, G3 H5 R% G2 R0 W' Y. ]

$ d; D! ^& _7 }# z* q% B曹东义

( a4 j4 Q$ g& E9 {相关的内容,还有曹东义2010年出版的《永远的大道国医》,也值得大家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8:5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73 n# q& C' @9 s$ w/ {
相关的内容,还有曹东义2010年出版的《永远的大道国医》,也值得大家参考。
0 T# o$ Y9 }) P" C) H& ~
《永远的大道国医》
4 n& v4 i8 m9 J% V3 b5 P, ^! J; x——和普通朋友说中医简史/ a5 I: N: O; p1 j, M% ~- i& ?, A
与业内人士谈中西医方法差异! F8 ^2 F; S3 B' V

- ?1 B' W3 ]$ m8 x* E6 t( u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k2 H1 N/ O( F2 Y$ c  D# O& \' F. N2010年出版
$ c: b" F1 d4 T+ W( J/ C5 l8 {1 Z5 c) C/ ~0 F8 y) Q3 D7 j
曹东义
( d7 u3 a5 w' s# F) |' g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k7 O/ b) K, e4 c6 E& b
! B5 E* u9 N9 ?目   录& W- N8 R, X0 g/ b4 S# C

4 x0 i2 S5 |( ~- F. Z引言:透过表面看纵深        2
4 N: r/ |2 V0 Q第一章        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9" N' B6 X' G: Q' P* P
春秋时期医巫分家        10
- d2 Q7 [" C+ b* Z' w8 c宗师扁鹊名闻天下        25
+ B$ N1 D1 k$ O3 Q战国名医文挚舍己救人        48
4 [, A. B9 p  ~仓公师徒传承分明        53
) C/ G- a7 h; l  N3 m! @! j汉代医学四大流派        67
2 G' r# f4 y" ^: `& H" |懂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89+ l1 m3 @) e, i: u
金元医学争鸣发展        110
3 @' d5 v' ]8 [/ B2 Z6 [. [: q明清温病凸显创新        123# T( |  P2 J* I$ ~  C
第二章        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        1298 B5 R0 A; K# B; @/ K! {+ u4 S
《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        129
1 p) Q: a( m8 Z9 q& N( B5 T欲汇通西医,未料“失乐园”        134
2 ?, n* c0 j7 U% L“中医科学化”是逼出来的        169$ b' f3 P) c. ~8 Z3 g! z
寄托中西医结合的美好理想        1980 n# j0 f+ g: [( S2 Q
回归中医才能振兴中医        2059 K9 T7 k# e# j+ z9 m
名师带高徒是中医特色        224
: D' K! |7 |# ?7 C' j$ |第三章        正视中医现实作用        236* A4 a* d: s! w6 _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不可缺        237
" M9 }' {7 P) ~: q中医向世界贡献免疫思想        238
- I$ |& M, z' i; K' ]7 @4 c中医向世界贡献免疫技术        251
( p) q% c% _( T" \0 W% D0 ]( r中医免疫技术走向世界        259
: ~1 B3 n" P$ T治乙脑中医疗效惊世界        267" }2 [8 ^2 |5 B& Z* i
推广中医技术不是简单重复        272- B5 Q2 m) [3 ?2 d
出血热中医治疗显奇效        277
$ T7 l1 v# V% W: Y0 u% M战SARS中医有个武器库        282; y/ L* `  c4 }
抗震救灾,中医有特色        290
6 Z% K( C9 n7 X" B0 E慢性病治疗中医有方法学优势        2978 m5 @- Q- U. U- n: D  w
西医外科疾病,中医内治解决        310
% |, `% ~0 D+ K应对亚健康,中医是强项        3268 V" |' D( C7 l6 k  s7 T* W+ [0 X) ]
中医能与现代医学同步前进        333) o/ b5 B4 E5 u( W( @, E
第四章   遥望中医未来复兴        339
1 c: U0 H" g/ z; f' C3 `4 r) j; \假如没有理论,中医就走不远        341
! h9 ]  X2 ~! A  c系统视野看中医的科学性        3485 y8 Z8 a5 G  R( T
自组织理论揭示中医原理        356, L! _- m5 t- `& n; H5 H5 T
《新生物进化论》树中医正气        3681 S4 {6 S. d* f2 L3 e3 i) a4 c
中医软技术,是智慧的结晶        380* ]; Z: b& [9 |; \0 }6 E
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        389
2 @* B8 t: b' t2 z; a中西医团结合作,衷中纳西        3991 S& l" ~. }8 s( |! q( f9 _+ _/ l$ h
走向世界,是中医必然的未来        416, w. I# Y5 C/ I! }5 [9 _7 A) P
针刺麻醉促成世界针灸热        423- t% o  ^. l* Z+ b
美国针灸热的世界意义        432
1 ^$ A, p6 R/ V4 d针灸原理研究逐步深入        4400 K# `& m5 }6 Z3 U7 u0 `
以医带药,中医走向世界的方式        447
7 X  k' `4 _  [后记        4788 K; p+ m8 g) P4 Q! \" N9 r

5 a5 c7 B; f* L8 f- M3 ^7 C( R: L, A7 G) o

; _* S1 I; L  F" z9 F7 Q8 M大道国医  辉煌无限
* p  \3 `# N! b1 W) i* D9 ~              ——序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 ?6 ^. S; p% \, ^' {
4 H/ ]& k3 d5 l- X# F/ S3 q, A
“无论是热心关注,还是冷眼再看,中医都充满一种神奇的魅力:植根于五千年之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风雨来临的时候,它为人们遮风挡雨;炎炎烈日之下,它为人们提供庇护的阴凉。我们不禁要问:在近代欧洲文明强势东扩,传统学问纷纷谢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为什么中医学能够历尽坎坷,推而不倒、斗而不败,卓然挺立在东方的天空之下?”《永远的大道国医》一书,开门见山,用犀利的语言提出了如何认识中医、准确评价中医的问题。针对这个敏感而热门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专门的著述,曹东义教授的这本书也算其中的一本。这类书我看了一些,最关注的是他们是否写出了新意、能否给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些新的启迪。曹东义说,他“自己所思所想、所表述的内容”,就是为了“对于读者有所借鉴,对于中医有所助益”为目的的,这使我增加了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n1 G3 O9 e8 v' O5 Y5 u
    打开书稿,书名《永远的大道国医》首先吸住了我的眼球,一种中医人的自尊、自豪、自信感觉和亲近、亲和、亲切意识,一下子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书的副标题也颇具吸引力:“和普通朋友说中医简史,与业内人士谈中西医方法差异。”看来,曹教授目标不小,
7 A! x' `3 h* T$ N. h: a2 K8 C$ h他是把此书定位在中医圈内圈外这样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之上的。2 a& v# Y  o# e7 ]! S$ o" o
《永远的大道国医》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关注中医,不能仅仅看到中医在近代的坎坷与曲折,也不能只看目前的困难,而是要用发展的目光看中医。既要看过去的历史辉煌,也应该看到近代的曲折,更应该重视中医的现实作用,以及未来的伟大复兴。”根据这一立意,作者设计了“看中医辉煌历史”、“冷眼再看中医初遇西医时”、“正视中医现实作用”、“遥望中医未来复兴”四个章节,详细阐发了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正确认识中医,既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也需要先进的方法论,本书作者自始至终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书中大量的例证可资证明:譬如作者在谈到人的整体性研究方向时说,“取象比类”的方法不可取代。中医用模型化方法所揭示的脏腑,没有具体的边界、结构,只有广泛联系的关系,因此有“切不掉的脾脏”。中医的定性描述,虽然很多内容属于模糊概念,这不是不规范的表现,而是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才形成的现象,“中医是通过模糊集合走向清晰的”。中医诊治患者,重视综合,所用方法也是希望“一揽子解决”病人的治病和养生问题,它具有精细分析、靶点对抗治疗所不具备的大智慧,“合而治之”与“分而治之”,正是中西医学各自的学术特色所在。中医学的这些特色优势,是中医能够治疗未病、善于解决慢性复杂性疾病诊治问题、呵护人一生健康和走向伟大复兴的坚硬基石。0 Y! [' O. U* f* d" E0 _. S
中医与西医在疾病的认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医诊断疾病有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彼此分明,指向专一,依据的是构成论;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阴阳属性的平衡和谐及五行属性的生克制化中实现的,依据的是多元并存、和谐适中的生成论。道殊法异,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中医与西医,从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中走来,这是历史的自然,此其一;殊途同归,从本质上看,中西医之间不仅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体,而恰恰是可以互补的协作者,此其二。在同一片蓝天下,谁都无法用“不共戴天”的诅咒驱除对方,谁也没有“离我其谁”的符箓独霸天下。因此,中西医之间要解决的不是谁主谁次、谁能淘汰谁的问题,而是如何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问题。这种“互相”关系,就是建立和诠释“中西医结合”基本涵义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西医用近视镜看中医和中医用远视镜看西医,同样不能达到对对方的正确认识和互学互补的目的,如何校正自己视力,是两个学科都必须要首先冷静对待的话题。在反客为主、作为本土医学的中医处于相对弱势的今天,西医尤其需要更多的虔诚、虚心和胸怀。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中医从5000年的浪尖上走过来,有过丰富的经验和太多的教训;现代科技文明的历史还显得短暂,现代科技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千万不要把眼前中医、西医的地位、规模、成就当作神圣不变的东西,要用战略眼光去看待中医、西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是国情决定、国策确立、国计需求、民生选择的基本方针,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目标出发,中西医都需要有更多的大度、包容、团结精神。2 L5 L9 g7 t! J5 X9 w" o5 ]1 F
从体裁上看,《永远的大道国医》无疑是属于论证类书籍的。对于这类体裁的表述,如何做到以理服人和避免出现得理不让人的现象,是非常重要和难以把握的问题。本书作者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以大量的历史故事来说明中医、比较中西医,把本来可能出现的那些以说教类为主要形式的情节融化了、改造了,也一下子把作品的可读性提高了。医缓诊晋侯膏肓之疾、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文挚舍己救人、仓公师徒传承、华佗刮骨疗毒、仲景坐堂行医……把人们熟知的这些故事穿入作者要表现的主题,不仅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需要有能够驾驭论理与故事、出入故事与论理的足够能力,曹东义教授的智慧和学识都是游刃有余的。1 |5 V- S/ G3 d+ _+ X
不容回避的是,《永远的大道国医》中提出的一些扎眼问题,诸如“学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医林改错》改错了方向”等。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试图以此来描绘学科发展曲线的,毕竟超出了正常认识这些问题的传统底线,并且有些问题确实有进一步慎重斟酌的必要,因此很有可能会惹发争议。这也未必就是坏事,争鸣和议论往往是明辨是非的最佳手段。作者敢于把这些认识提供给大家,不仅有“请大家参考”的初衷,而且有“不可避免地接受历史的检验与评判”的思想准备。7 M- g$ _9 m5 ]" M# O3 a$ R
曹东义教授的这本新作,有不同于别人的新认识、新见解,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得是深刻的,值得业内外关心中医的人士阅读。以上这些话,是我读过之后的感想,评也好,序也罢,写出来供作者、读者参考。
! |: o. Q- Y- v5 z温长路7 ~! S. r# K. B2 `
2009、11、14: E2 v9 t2 l- ]4 l" O4 V
8 I* {4 m7 ~, z4 y
引言:透过表面看纵深
8 S4 O( r+ X' j( W  p! V4 ~, [无论是热心关注,还是冷眼再看,中医都充满一种神奇的魅力:植根于五千年之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风雨来临的时候,它为人们遮风挡雨;炎炎烈日之下,为人们提供庇护的阴凉。我们不禁要问:在近代欧洲文明强势东扩的时候,传统学问纷纷谢幕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中医学能够历尽坎坷,推而不倒、斗而不败,卓然挺立在东方的天空之下?在改革开放之前,国人大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医学却能够招来五洲学子,并且以原创科技体系的面目走出国门,奔向世界,以丰富的果实哺育众多的生灵?
. W% u. }( h- z% B/ T0 H9 v对于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也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观点,才有了不同的行动,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结局。其差别之大,或成或败,如同霄壤。
7 @4 c9 C8 s% _# u& v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人们对于战争结果的预期是很不相同的,有的主张“抗战必亡”,也有的说“抗战必胜”;就是对于胜、败的速度,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速胜论”,也有的主张“速亡论”。毛泽东不但主张“抗战必胜论”,而且也不同意“速胜论”和“速亡论”,他提出来只有持久战,才能走向必胜。《论持久战》不仅决定了共产党的战略方针,而且影响了国民党的战争策略,白崇禧就很佩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当然,白崇禧的认识也是经历了初战失利之后,反复深思才看到的,而不是经过深刻的理论研究所做出的预测。毛泽东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以及“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成功实施,都是在细致调研、深入分析之后提出来的策略。当然,他在解放战争之中,预言每个月可以歼敌多少人,也是言之有据,并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了的。
8 G2 p+ v* c0 G; ^8 m对于中医事业的看法,目前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说中医的形势“好得很”,医、教、研人才济济,国家重视,人民欢迎,形势非常乐观。也有的说中医的形势“坏得很”,中医人才严重短缺,会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中医,严重缺乏,市场上充斥的职业中医,大多是严重西化、变味了的中医,真正的中医学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有的人说“中医人才比大熊猫还少”,甚至已经有了“末代中医”的说法。& j0 Q+ m% {7 @1 Q
应该如何看待中医?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冷静地思考,正确地判断。; i* U4 E8 Q7 o" n
笔者《关注中医》一书于2007年出版之后,先后得到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路志正先生等中医前辈的鼓励与肯定,也得到了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副校长段惠军教授等中西医结合、西医专家的肯定。段教授还鼓励说,他已经向多位西医专家推荐,让他们读读这本书,以便了解中医在近代走过的艰难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当然,也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博士为我写的这本书,以及我出的另外两本书《回归中医》《捍卫中医》一起撰写评论,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上进行推荐。虽然他褒奖有加,但是对于我在《关注中医》中所说“中西医结合功不可没”,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我关注中西医结合太过,而对于中医的关注有些不足。他的批评是中肯的,也是深刻的。) K& ^6 i1 z  ^  b! q3 y
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手头资料所限,就从理论研究、临床进展、针灸针麻、中药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揭示,写出来的内容像一个小型展览,基本上是一个平面的。人们借助这本书的内容来“关注中医”,自然也很难得到比较系统的认识。
& x, a! P) z  B( ^5 Q事后笔者反复思考,认为“关注中医”不能仅仅看到中医在近代的坎坷与曲折,也不能只看目前的困难,而是要用发展的目光看中医。既要看过去的历史辉煌,也应该看到近代的曲折,更应该重视中医的现实作用,以及未来的伟大复兴。《换一个方法读内经》的作者刘明武先生说:“长江的水再长,也不能告别源头;树再高,也不能绝了根本。”用这样的观点看中医,也就是用“生成论”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用“构成论”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 ^: n' ]2 t; h$ c这就是透过现实表面现象,向历史纵深探索的研究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需要“科学发展观”进行指导。科学发展观就是实事求是的发展观,科学本身也是发展的,不能只用解剖实证的还原论看问题,还要用系统视野看人体,要用自组织理论、复杂性科学看中医。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中医的科学性,和它那无与伦比的大智慧。
4 y( w4 Q* u3 z因此,笔者在本书里,着重谈了中医学的“历史辉煌”与“未来复兴”。但是,中医的历史十分悠久,其辉煌成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因此,笔者的谈论只能是“回头一望”,看一看大致的发展轮廓和脉络;中医的未来复兴,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展望,不可能说得很细致,也不可能说得很准确,只是借用未来科学思想所提供的科学观、价值观、技术观,根据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5 v: F' @2 @$ l4 q1 t( u6 B/ h& b笔者把这些新认识提供给大家,请大家参考,当然,不可避免地也要接受历史的检验与评判。
- a9 q9 A# ~0 p7 V在中华大地上,人类的脚步已经走过了200万年之久,而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文明史,才只有四五千年。在这四五千年的过程之中,中医学以它特有的作用,卫护着中华民族走过了辉煌,步入了现代。
# ~) m) Y0 A2 ?从中华文明萌芽的那个时刻开始,就有了医药文化的积累,甲骨文记载下的医药知识,已经不能用原始和零散来形容了。写甲骨文的人尽管是巫师,但是历史地看问题,甲骨文是文明的象征,而不是愚昧的产物。9 J- m* \& t' j- k7 H
春秋末期,医缓诊断晋侯患有膏肓之疾,而桑田巫却说他是巫蛊之患。由此可见,当时医师与巫师各自执业,分别诊断,分灶吃饭。扁鹊名闻天下,既开创临床各科,又创立脉学,整合分别发明的四诊,为一代集大成之宗师。+ `/ u1 L8 t8 P* I* a( Q3 r* W
汉代初年,仓公师徒传承有序,医学分成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大流派,阵线分明,各有家法。. `" A( p( A' K$ a9 Y
汉末华佗辨治伤寒,发展《内经》理论,尤长于外科,既会开腹破肚,也能刮骨疗毒。张仲景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精髓,使《内经》理论体系走向临床,为中医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中医因为内治疗法的丰富和有效,没有进一步开展解剖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自从懂了张仲景,中医不再学华佗”。
, j9 z4 [$ Y: I不知道是因为太不幸,还是太幸运,总之,华佗的刀生锈了,他发明的麻沸散也失传了,只剩下了张仲景传下来的辨证论治。因此,在中医学里,许多外科疾病也靠内服药治疗。
- @1 e5 c9 W  Q; p- P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金元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的争鸣,起因就是内伤与外感治疗方法的交叉与互渗。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仲景六经辨伤寒的体系里,再也容不下那么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经验,于是温病学家纷纷创立新说,出现了温病学派的崛起。
4 e8 J, s3 L8 H# C1 q就在中医按照自身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西方医学逐渐东传,来到了中医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在京城行医40余年的王清任,不知是否听到了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的消息,但是他开始为祖先的解剖内容进行纠错。1830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后,中医界信心大失。由此走上了“自我改造”的道路,也是一个逐渐衰退的开始。6 i5 {8 E6 t) Z/ \
“汇通”医家主张汇通中西医知识,希望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愿望虽然很好,效果却事与愿违,中医很快就出现了“失去自我”的尴尬局面。& Z# b: a5 Z) W6 R
崇尚西学的精英们批判中医理论,政府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排挤、打压、歧视中医,甚至利用行政措施,积极推行取消中医的政策。这种不良思潮,直到建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还影响着行政领导的思想、政策。
: Z; c- \4 N8 E# m- l在求生存的过程之中,中医界为了摆脱被人指责为陈旧、保守,主动打出“科学化”的招牌,希望融汇新知。
. i6 L  z" l  ^中西医结合是建国后很美好的一个梦想,很多人为此奋斗终身,临床成就不少,而理论创新仍然难求。因此,很多人把中医的衰退归罪于中西医结合,这是方法论还受制于还原论时代难于避免的事情。' }: b' h$ v6 m0 d' P- Q0 r, @
痛定思痛,中医在近现代走过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某些时期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屈辱与悲壮的,就像和氏璧被当作石头一样。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当代的和氏”,不为自己先后被砍去左足和右足而悲哀,而是为宝玉被当作石头所痛苦。关注中医的命运,不仅是必要的回顾与总结,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复兴之路。9 _. b/ R( k5 u$ c; O% l0 }9 ^
经历SARS新瘟疫的考验,就像邓铁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正确认识中医,首先就要“正视”中医的现实作用,我们看到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里,无论是迎接传染病的考验,还是参与地震后的抗震救灾的医疗救助,中医药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 |1 Q; L4 x1 }6 O) P
慢性病成因复杂难于根治,中医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这与它的方法论有关。西医长于手术治疗,内科疾病也要手术介入解决。中医与此相反,即使是西医认为一定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医也可以通过非手术途径解决。1 x+ A+ s4 s; Y) f6 ]
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通过多年来的中医与西医的对比,我们看到所有新发现的疾病,中医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论进行诊治,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所有西医观察到的新指标,中医药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地“干预”药物,使其分子表达的程度有所改变;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宇宙飞船绕地飞行,都有中医药的参与,而且从飞行前后的间接参与,到直接把纳米水平的中药带到太空里服用,良好地预防“太空病”的疗效,令国外同行艳羡不已。可见中医药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是不可小瞧的。
: M; \5 m/ c# z/ [1 `& d“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哲学系老教授们发起的学术活动,与几十年之前陈独秀、丁文江、傅斯年、鲁迅在北大批判中医明显不同,他们用钱学森先生倡导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把中医学作为一个成功运用复杂性科学方法,解决人体健康与疾病互相转化问题的典型学科,加以讨论,希望从中医的范例出发,找到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灵感。1 }; f3 N: f; H" M
中医学在上个世纪,已经随着针刺麻醉研究成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的重新崛起,走向了世界,红遍了欧美,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0 l1 V0 c: H1 X& \1 C/ u# S" M因此说,中医复兴的东风已经吹来,无论再经历多么坎坷的历史过程,中医学的复兴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 G( `8 K. q& S! m2 p, @- _4 q
第一章  回看中医辉煌历史, L2 \; B, c" Z1 x
中医学历经磨难,在近代西风东渐,传统学术纷纷谢幕的时候,能够一枝独秀,并且打而不倒,剿而不灭,顽强地挺立着,迎来了东方文化的复兴,并在改革开放之前,带头走向世界,这说明中医药学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学术特色。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9:5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8# K/ B+ ~2 ^, k' \* |. O
《永远的大道国医》
3 M% m, \* |, f0 V——和普通朋友说中医简史! ?# |, V1 K9 j& `
与业内人士谈中西医方法差异
( A9 Q) M2 d; O" K. R3 e
关于这些问题,还可以参考曹东义主编的《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11:01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9-28 09:09
' L& ]- s+ g6 D* Q0 s: A" I* N0 i& ~关于这些问题,还可以参考曹东义主编的《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5 S' |& B! m' \# M$ B《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7 w- i% x9 q6 E* ?
2 `5 b# i! y/ {5 v! u( O: Y# V( l" p% a- p! S$ }# P! g
主编:曹东义% D/ ~' ^/ {7 Q$ d5 {' N& h

6 T3 U2 w/ N0 }* w8 [: |副主编:
9 a0 i# }1 U, i& b, y; n4 V毛嘉陵、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L: K0 Z& L9 ?1 Q& c4 u3 `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1 o+ o; r0 i$ K2 M- |1 N
彭坚、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导
! z# n* V9 s2 t" I马华、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硕导; B3 g. w6 s' c8 k
杜惠兰、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博导
' Z' O: i2 l; Y0 E朱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副会长
' ~! |0 Y: o5 M$ W. U5 C4 _周天寒、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
) r  i. F) p2 w( |) u2 d" ?- T+ A) a杨国汉、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 c" V* f  Y" i2 k' V
金世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a2 s+ E) C$ S4 _) J. _& N+ r
高丹枫、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0 \" u" D2 {, z武智、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0 z$ g/ f0 a. I5 Q& K: E4 F
朱桂祯、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L+ H' l) V% m% \" L1 b
卓启忠、齐鲁石化中心医院副院长
$ f  m4 R; N: `. F3 n+ z9 c4 E! V- V刘世峰、重庆中医副主任医师% \& z9 F- R  ~: w  Z7 o# n) z
王维恒、
; u% ^0 {! C0 E' ]- P, S( ^4 O曹晓芸、河北医科大学硕士6 W/ F9 i: E9 L5 g# m' ?
白洁、河北省药品检验所药师; |6 M% I% T' J1 {2 \
编委:4 o" \; R0 x2 }% P6 R2 e: Y( `0 |& A+ r5 K
朱胜君、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治医师
* l! D0 ?6 _" p; V刘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8 D" G7 b- Y/ ?4 U: O王丽、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博士& Y: p" A2 |1 E! J& V* }$ k
高绍芳、河北医科大学博士$ h4 ^( H8 S3 t1 Z5 I* K
王明华、浙江西医博士1 ~" s4 R; r4 O
伏新顺、青海中医副主任医师
9 N4 w* b3 W, Y. r$ t; D; C1 f) }9 x张锦祥、广东中医硕士
+ g: s& [4 m0 d  B2 g% k. I高峻、北京中医
0 |& l; g+ w& a" i' B; H3 R王淑文、河北赞皇县中医师
9 u6 W) x5 y7 B, u  I5 C6 }, p3 _李源、河北宁晋县中医师
( u0 Z4 G+ b$ I姬领会、山东淄博中医师5 \4 \' d) a5 j% z' ?9 e  n
顾问:
9 X$ |* `" l/ G" S: g, @* y宋正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3 Z# R: N" e& j! {' g% a2 d- ~
马有度、重庆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
* S2 o) u- E9 R2 a9 |, l, C7 g! x* h孙万珍、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
  F, Q; q" U. c' R5 w# m0 B李恩、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3 y- p, h# e- {; O* c! u
% U* Y! b) f0 i7 X
主编介绍:(可放在封面折回来的地方)% J& U9 K! r# n4 h  j
曹东义,男,1958年生,硕士毕业,主任中医师,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研部主任,硕士导师。河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分会、继续教育分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理事。2005年拜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为师。2008年获“河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称号。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神医扁鹊之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河北中医五千年》《中医养生读本》《中医知识普及读本》等著作10多部。  \0 m! G9 m3 W. {
; ^; b! O; B& [9 p
腰封$ u' t- g; x8 W. b
30多位中西医科技工作者联名批驳“废医验药论”,宣传中西医知识。" \9 P) O6 q- }* N
+ ~9 s. O. E8 Q6 }# M2 [# Q! R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 U$ }6 j( q+ w" b4 C6 z. d主编:曹东义
$ ^4 O! ~1 k1 _0 t& g9 D% B1 W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4 `$ c2 N4 u+ L0 x9 }
目   录
0 D. @& C* s: j) D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4
8 `1 ?1 v) x: a, e8 O; U第一章        科学被误解的悲哀        6
4 o! G& \- i# T, S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6* x# _) t/ y. N" F
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审判        10# d: R' u7 J+ J9 m1 E+ w  y
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22+ J/ b9 ]+ ^' h; O# m5 S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274 B! W& T  j8 O0 v
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37
9 i( ]0 p; ?& X3 F" H8 j; g" d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        40
* L3 v( P4 O( m, {. J“睁着眼摸象”危害大        519 ?/ ~6 G% p, J7 F9 L
装神弄鬼的方舟子
5 M1 ]! \! Y6 ?$ _- V第二章 疾病复杂,医学幼稚        60% C% ^2 \2 p  D' h# c5 f
中西医学术源流皆不相同        61
6 ^# c  J+ }' ]$ [解剖学发展带动手术进步        65
% ^; A" ]( h+ o6 G  ]1 H* J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微观        67
+ H; r1 G) C6 g8 t, C细胞病理学扬弃解剖学        684 I/ Z: W; _7 z
发现微生物改进免疫技术        69
& {; {0 M" s6 D! e纺织印染促进化学制药        70' {! J. e8 I3 R9 O3 l1 ?7 ?' C6 \# E; W
抗生素利器不该被滥用        73: h7 u8 `# z& K. {. r
分子医学扬弃细胞病理学        75/ f$ n- {' H# @5 m8 l1 Z& n
遗传学有助于对人的尊重        778 R/ s- ^1 _, a5 D3 G/ Z+ O0 A
核酸对细胞生物学的挑战        79
# f+ f/ w$ V: _* H1 K" [探索核酸与蛋白的复杂关系        81, w3 S+ B2 B8 Y& o0 S$ C* |/ P
DNA重组技术带来的忧虑        836 w  n6 t4 D8 D, t7 W7 v' K
宋安群挑战基因理论        84
) I% u/ h- s# O" z& J) u细胞调控带来的难题        86
2 c) B+ l3 Z2 I4 ^* j& a全能细胞核挑战器官解剖        88
& ~: D! p$ ]5 V' @! X: |; p3 b6 X免疫中的细胞吞噬        895 D0 m9 R! n, f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0
8 s2 h9 q% s  {! j9 p)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斗争        92: m+ ]$ k6 j6 j1 j+ |
用免疫原理进行诊断        94
$ K# _0 F( s& V% _炎症介质引发炎症        96
2 l: V" ^4 N% S: u: ^3 w8 n研究生物治疗技术        99% Y) ~, n5 F: B4 J" T' r
生命的整体涌现性        100
  W! H4 J! z, m第三章 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        102
3 [. q  }8 ]7 l, a: n& c) h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1031 m/ t8 G- d# z6 S
阴阳是古代汉语写的辩证法        105+ P' l) b% @* s+ h' W
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107
4 w4 F6 d2 w9 T$ z五行学说是改良的八卦        109" H+ x+ A( {8 T
人人必须升降出入        111& q- K, l# i2 j! I( L; Z8 A
取象比类是难于取代的研究方法        1153 |4 c! t4 R$ [  i, Z3 x" r
模型虚拟化是中医智慧        116
! l$ _* c) f* n$ l+ c中医靠模糊集合走向清晰        119
! c0 g+ W3 J- D; @# u# U2 z经脉、络脉联络表里上下        120
2 @, P2 Q  ^3 j6 X3 P. ~% D# ~灰箱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124
! n. l* k6 T  Z合而治之是中医的特长        125- s+ l- _3 P" A: _! ?3 O1 X! v' Y* j
风雨寒暑专病虚人        126
+ C: {$ _. I4 r: `饮食自倍先伤肠胃        1298 G/ i6 Q- A* h, A1 l+ N) [) t
情志过激伤人正气        1321 O! R4 Y' G+ Z+ P1 N" Q+ G
久视长卧损伤气血        1358 |6 v0 E) [/ |( ^! J
酒色过度身乃不固        136, f$ m. H* g% {
依据证候治疗未病        138+ Z" O3 G# Q. |. P
治病八法代表众法        140
: x& N1 B8 D/ J' u4 N治病寻求阴阳平衡        144
* r* s) H2 f) q* I$ N% h5 r/ W! e6 V恢复和谐脏腑不争        145
0 }( e2 U4 I/ D' P0 y流通气血祛除痰湿        147
* s8 R7 n4 a2 e7 |7 i+ j组方选药如同调兵选将        151( D2 u* d+ D/ W
甚者独行单方一味        152' W4 [- j3 z/ L
组合方剂必有主辅        154
5 ^$ V& w* P- u% I遵古炮制减毒增效        157
4 m) E* V! P/ _& |% F方随证转活法治病        159! N" _: }* S- w+ w$ A7 K
难言之密在于用量        1611 A- Z  ]$ ?+ s6 _9 F/ V
第四章、世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医        164  ~; _7 g; ^% d
首先是政治,然后才是学术        165
7 w, k4 {' x: w- b1 f* N! Y7 u5 ]中医的指南针不在西医手里        168% z$ ]" y2 M7 E4 n* n5 H& X0 f2 b
谁是健康的主宰?        170* `: ?- z2 w& N: J! v4 b
包容疾病才能获得健康        172; f4 \, E5 t2 W: c5 g- h
“人体观”决定中医特色        174
# z7 X. Z. q3 a$ t5 f. z9 z中医体现了“时空整体观”        176: y8 p( x8 e2 O7 y% @8 N
发展中医药需破解理论难题        178
# l4 v& [; m8 [& D# L" g- e3 G中医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        1819 T( }  v6 I+ m- w! R8 W
中医需要更多的国医大师        183
( c4 J4 e! a# I/ l* ^- A“中医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新姿态        184) L4 M% z& C! Y4 e1 u1 h

, K/ ]4 ]+ t5 |! h! H9 E" [" H6 e1 _- a! F% e8 Q0 w0 t3 B9 G
( X5 I: o' R% E' e" S$ i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d6 C" I3 C# }( x" t! _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众。这是一件既重要又严肃的事情,也是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 @- p- v& S/ U! g% x# [3 P随着西方科学与西医的传入,一百多年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目光之下,中西医不断交流,与时俱进。中医学者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试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经过从王清任《医林改错》,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中医学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想把中医“西化”的人,也无法将其西化,可以说“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由此,一些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提出来“废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废医验药”的错误论点。这些主张由于持论偏颇,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医学的优秀特质说清楚。
  u, u! W# [6 j: j! l& k; O《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 唱得好:千万里(年),我(们)一直追随着你,可是你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治疗疾病)你是我的唯一(选择),(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周围的一切)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课本里学的都是科学和英语,中医的语言我很陌生),而你却依然是你(生命离不开疾病,面对中医的时候,听到的依然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斗争)!你总是问我爱不爱你(是否选择中医)?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与西医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 `; \! @  m; O1 o( ^/ y1 e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医改变不大,而西医却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登陆中国的西医了。很多人不了解,现在西医许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观点在某意义上说是向中医原理的回归。比如西医原来依靠器官解剖,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但是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就发现了肺的非呼吸功能、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泌尿功能、胃肠道有很多内分泌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判定靠器官解剖,将人体归类为某几个系统的理论,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每一个器官功能的维持,都必须依靠全身各个器官的协助。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得到了部分的证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把“细胞形态差异决定细胞功能不同”的理论推翻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与生殖细胞),细胞核都一样,每个不同细胞核里DNA的基因既不多也不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说走不下去了。因此,分子生物学走向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向着中医学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学术特征进一步靠拢。“每一个体细胞核,都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生命”,把只有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可以分化,而分化完全的体细胞不再可分化的旧观念彻底革除了,中医全息诊疗的眼诊五轮学说、舌诊摸脉,也不能说毫无道理。生命自组织理论的建立,为中医学扶正固本、注重自身平衡的理论,找到了更为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的深入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复合组方的治疗思想,比单一靶点的化学药物更显优势。如果仍然用器官解剖看中医,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衡量中医,其论点就显得格外狭隘。然而。持狭隘科学主义观点看中医的言论,仍然严重影响着很多人对中医的态度,这极为不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害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拷问,也必须回答中医学为何不能取消、如何优秀。
1 C) c. Y& b9 P4 y- E: M& e反对中医,以批判中医为己任的所谓学者时有耳闻,张功耀、方舟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2007年出版的《捍卫中医》一书,对于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发动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对方舟子的错误言行,将在本书里加以分析、批评。方舟子是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人,不是科学巨将,也不是医学大家。我们没有见到他在生物化学的专业领域里有多少成就,却经常见到他以狭隘、错误的理论为根据评价中医,在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攻击中医的错误言论。
$ v/ j& ^6 I# G他在网络里,标新立异,模仿旧时《雨丝》杂志,汇聚大量攻击中医的文章,混淆视听,误导民众。尤其错误的是,他以“立此存照·中医骗子”为栏目,以有人假冒中医名誉的事件嫁祸中医,是非常错误之举。因为中医是受害者,他的栏目应该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而不可像鲁迅当年所犯的错误那样,把中医误称为骗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边还会展开来说。+ @9 f' j. I) L, o2 G
对于攻击中医的错误,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然而,方舟子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2007年还公开出版了《批评中医》的“专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不得不做一次消防队员,跟着他这个放火的来灭火。3 Q+ G7 }: l8 n4 H) L: M) [
其实,对于中医,不是不能批评,也不是中医必须拒绝批评,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标准来批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不能把一些人妄议中医的言论,作为评价中医的标准。; e( `' k) ?% ?! b2 M3 ?0 Q7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说:“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恰恰相反,三年前,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认为,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他们比我能更好地判断德国的情况,所以我理应相信他们。此外,还可以看到,这个新改宗者受到了一部分社会主义出版物的热忱欢迎,诚然,这种热忱只是对杜林先生的善良愿望所作的表示,但同时也使人看出这一部分党的出版物的善良愿望:它们正是估计到杜林的善良愿望,才不加考虑地接受了杜林的学说。还有些人已经打算以通俗的形式在工人中散布这种学说。最后,杜林先生及其小宗派采用各种大吹大擂和阴谋的手法,迫使《人民国家报》对这种如此野心勃勃的新学说明确表态。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个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从 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上,现汇集成书。”+ D2 y  Y0 H* _( w* Y
尽管方舟子们不是杜林,我们也不是恩格斯,但是,方舟子等人在医学和中医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主张,什么“科学成就健康”、“废医验药”等等,不仅已经形成了“体系”,而且对于一般民众的误导,远比杜林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曲解更严重。因此,我们也必须向恩格斯学习,“放下其他工作”,尽力消除他的不良影响。在医学、科学、中医、西医的广阔领域里,同他辩论,与他争鸣,指出他的谬误,尽可能地以现代语言,说清中医药科学性的原理所在。. L* m3 Z. a: ^$ w# u3 Z, o- F
恩格斯说:“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天体演化学、一般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体系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德国。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如在现代国家里假定每一个公民对于他所要表决的一切问题都具有判断能力一样,正如在经济学中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他要买来供日用的所有商品都是真正的内行一样,——现今在科学上据说也要作这样的假定。所谓科学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一切,而且这被冒充为唯一的严格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5 t' f4 O) G6 q- f5 D0 |
恩格斯运用“伪科学”严厉批判那些不懂科学,却冒充科学的人;方舟子等人却拿着“伪科学”的大棍子,到处追打中医,要用“清君侧”的方法把中医驱除出历史舞台,把中国中西医并存的卫生体制,变成只有西医、没有中医的独角戏。这不是好玩的闹剧,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9 t8 t. g& W( M) `3 J中医与西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是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中医是一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业,它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中医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中医学是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正在走向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着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国“中西医并重”卫生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容肆意诟病。( J, N  u5 d) m& O) u
方舟子提出“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并多次公开推销这种错误言论,别人批评他,他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了说清楚他的错误立场、方法、观点,有必要写一部专著,严肃地批评他的错误,以正视听。. e6 r. {; A. [
第一章科学被误解的悲哀  j. D* V6 K( ~0 L8 N
科学本来是在反对宗教束缚的斗争之中挣脱出来的,理性认识世界的学问,也是不断发展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和科学精神的总体体现。科学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法人,它没有代言人,不允许有人如方舟子者,自诩为科学的化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实行“一神崇拜”;甚至以狭隘的“科学主义”为是非标准,“尊王攘夷”攘外安内地替科学“清君侧”,到处乱扣“伪科学”的帽子,把科学俗化为一个打击异己的棍子,这严重地损害了科学的清誉,也违背了科学精神,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 I- G! @' D0 a/ a' H5 W3 x# i6 U, T# a+ j2 q4 }
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