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伤寒论.序》学习感悟
马京雪 发表于:2016-8-15 20:01: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675

% i& T) r5 v9 s* v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医圣为我们指出了中医之路上的两个要点,一个是我们学中医要以扁鹊为我们的榜样,扁鹊的医术和精神是我们医生的目标。再一个是医生必须要有先人后己的德行,中医首重医德,“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还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牢固树立起对生命无限尊重的心态。在《黄帝内经》中有“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等关于医德方面的论述以及历代医家对弟子在医德方面的修养要求无不体现出中医对于医德的严格要求,这是我们中医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仲圣在序的末尾指明了走好中医之路的三个要点,一要“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当下中医远远没有达到继承的水平,而且现代人崇尚新潮,动辄言之“创新”,在其他行业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在中医这个讲究传承的行业动辄言之“创新”是不合适的,甚至会导致中医的毁灭性灾难。观历代名医的医学成就,无不是对经典烂熟于胸,又勤加临床实践而取得的,就足以证明中医之路首在继承,我们必须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务必使经典“如出吾口,如出吾意”,并且在临床上勤加实践,勤加总结经验,在经典理论的指导下遣方用药,才可以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二要切忌“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在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不断发展,历代医家的经验和对经典的注解等都是其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值得重视和学习。医学发展至今,完全对现代医学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我们该如何对待和处理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关系值得思考,笔者以为,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医传统经典理论审视和接纳现代医学成果和研究成果,用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武装下的大脑去审视、思考和接纳现代成果而不是用现代的所谓科学成果改造和发展或者创新中医理论,临床上必须遵循中医传统经典理论的指导下遣方用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站在传统中医经典理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睁开眼睛看世界才可以走的更远,走得更好。三要“省疾问病”切记精心诊疗。临床疗效的取得与医生的精心诊治密不可分,为医者当仔细的采集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不放过任何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线索,切忌敷衍了事。
国医大师孙光荣老说:“一本垫底,旁通诸家。一科独秀,旁通诸证。一师传承,旁通诸派。一术贯通,旁通诸术”。指明了中医之路的方向和学习方法,笔者以为这“一本垫底”的一本必须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师传承”的一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思路,历代医家各有优点亦各有缺点,就笔者而言,黄元御先生被后人称为“仲景而后,一火新传”者,可做“一师传承”的这个一师。“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我们在学习感悟中医经典和历代医家经验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多的应用中医药去解决患者的痛苦,只有每一位临床中医师达到“上工”治病的水平才可以使中医真正的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牢固的信仰,只有每一位临床中医师达到甚至超过现代医学的临床效果时才可以使中医真正的繁荣起来,从而走向世界。
5 q: i+ y0 Q% r* ~  E+ z
, ^2 @8 A1 X$ g3 V" U4 G; j
' W! {& n4 w9 I' k

7 ?2 Z  n6 F' J. d8 ~/ T
2 F2 s/ L5 n& s$ W) F; V+ Z% i# ?2 {*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