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转帖林治波先生文章:文化自信是中医药复兴的第一条件
曹东义 发表于:2022-6-6 09:33:0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977
林治波:文化自信是中医药复兴的第一条件[url=]韶峰情4[/url] [color=rgba(0, 0, 0, 0.3)]2022-06-05 23:21 [color=rgba(0, 0, 0, 0.3)]发表于湖南, X% S1 @' D/ B2 a4 \: J
  自从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就成为一个常用词,中国人整体的文化自信确实在提升;但毋庸讳言,有不少人依然缺乏文化自信,还有一些人虽然嘴上说着文化自信,而其实并没有什么文化自信。
  拿医疗来说,尽管中医药的声誉在逐步上升,但多数国人还是觉得西医先进,西医有科技含量,因而一旦得病就会本能性地到西医院看病,以致大型西医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看病需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行,至于找著名专家诊治,那就难上加难了。再看看中医院,病人比西医院要少得多,中医诊所就更是门可罗雀,患者们宁可挤在西医院里排队,也不愿意看中医。
  由于人们普遍性地相信西医,而不相信或不太相信中医,其结果是:西医怎么干都行,中医怎么干都不行。
  ——西医若把病人治好了,人们会感叹西医的科学和先进;西医若把病人治死了,人们会认为人类科技就到这一步,这病人是该死了。
  ——中医若把病人治好了,人们会觉得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将信将疑;而中医若把病人治死了,人们会立刻愤怒地斥责中医落后。
  尽管中医接治了很多西医无术而放弃治疗的患者,将其治愈,但人们还是普遍地认为中医治不了的不是绝症,只有西医治不了的才算是绝症。
  在奉行孝道的我国,如果老人染病垂危,儿女们几乎不能找中医,而必须进西医院找西医看,否则老人和亲朋会认为儿女舍不得花钱给老人提供最好的医疗,这样一来即使明知西医治不好,也得花费巨额医疗费进住西医院,最终人财两空。
  上述种种怪现象之所以持续而广泛地存在,究其根源,就在于多数中国人至今仍没有在普遍意义上像笔者一样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我的爱国心让我在人格上、在情感上珍视和崇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医药不胜枚举的神奇疗效,则让我在事实和科学层面上认可推崇中医药。
  在一篇文章里,我将近代以来中医低迷不振的原因,归纳为八个方面:
  一是多数中国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中医在野,西医当权;
  三是中医收入少,地位低;
  四是中药材品质显著下降;
  五是中医教育西医化,不利于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六是中医还有一个劣势:貌似“不科学”;
  七是中医黑对中医药持续不断地妖魔化;
  八是以西律中,中医西化,将中医药的发展导入歧途。
  以上八个原因里,最重大、最根本的就是多数中国人没有恢复应有的文化自信。反之,如果中国人恢复了文化自信,那么情况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西医就当不了权,而会接受中医的领导;中医的收入和地位,就会相应提高;中药材的品质问题,就会舍得下功夫去解决;中医教育就不会西化,而会尊重中医自身的规律;中医的貌似“不科学”,就不会被人们误解和嘲笑;中医黑,就会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以西律中、中医西化的问题,就不会存在。
  可见,恢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会让影响中医药发展的诸多障碍迎刃而解。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人民大众的文化自信,是中医药复兴的第一条件和前提条件,其意义比党和政府的重视还要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中国人恢复文化自信呢?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简而言之,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在全民之中大力度、不间断、方式多样地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强化全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感,同时旗帜鲜明地打击汉奸买办和中医黑;
  第二,普遍性地鼓励民众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让人们从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中吸收营养,增进人民大众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第三,勇于展示国家的强大和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敢说敢干,对于美帝霸权和列强挑衅进行有力回击,让国人充分感知祖国的伟大和强盛;
  第四,在民众中开展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学习中医药典籍,掌握中医药知识,增进对中医药的了解和理解;
  第五,结合非典和此次疫情防控的实例,说明中医药的神奇功效和巨大贡献,提升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
  如此,就不愁文化自信不恢复,就不愁中医药不复兴。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7 r9 I$ H% i7 D3 g! a
阅读 22
/ z. {$ A3 o# E/ r! U, D
' X6 T4 {+ P3 P/ r

' e8 b; u& R& x4 r( J; K$ D3 X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6 09:33:59 | 阅读全部
习总谈文化自信,中医历史悠久,充满智慧
2 n* Q0 e  a8 _1 {' g% |8 m6 M曹东义 发表于:前天 08:4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阅读数:23
  }" o) t1 C& P/ q8 i1 J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url=]世界社会主义研究[/url] [color=rgba(0, 0, 0, 0.3)]2022-06-03 09:09 [color=rgba(0, 0, 0, 0.3)]发表于北京  I" ?4 }! S' L& @9 J$ E
5 r! S7 k* o4 d: i+ E2 `' c
# P# J5 D* W; r; G3 `
[backcolor=rgba(255, 250, 243, 0.99)]  [backcolor=rgba(255, 250, 243, 0.99)]粽叶飘香传万里,端午佳节又来临。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底蕴,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本公众号特转载党建网微平台整理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重要论述,与您一起学习领会。
, [. M' P4 L  S7 n& l/ g/ T
$ L/ I: h, O4 R1 D& u9 s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c) U, S3 k6 C5 u

4 v( S: ~; M, [5 X. c+ J+ B( [5 V: t9 w, M

: a0 S0 i! T# u( o* K4 Q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5 I! O6 T+ q/ e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m" W* U. k% M& @7 P( s% f# G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U$ L! T8 g& m7 G) ~

0 h4 |" n, }+ c5 s$ F7 b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2 O6 C* m& E' k) W7 V7 M7 e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3 M* p7 Q, Z  K3 t) w$ w4 v0 `  S# r1 t" d. Y( B) @5 G9 l  I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 }- v9 {. z1 [' _2 B8 {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O/ D1 k+ k, _% y% t( r, m
. [$ Y. i* A* x0 z6 \* e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4 _6 z' a8 k- N$ B+ T7 K# r
1 ~' Z, W" T+ c; k  e# ^6 g/ t% t: v2 p) g
7 Q; o) s& `6 L+ p, R2 H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v* ^" O1 ^6 a! x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1 b# d$ E8 P: ?/ {$ t2 d7 C2 E# K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 ]; j) t& d1 e/ n) S' s& Y% C. E4 x) G3 F( Y8 u
  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b% ^% `$ a- O, z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 e+ [- K$ V4 v8 Z% C2 F
3 Y% e9 |+ ~$ |; g; h6 j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Q6 G/ E  W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r  L8 n: Q- O0 Q5 y. e
6 C: R1 @4 L; U1 f

4 C, Q) T- [9 u5 {5 q1 x5 J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2日下午,习近平在南平武夷山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 ]# Z! u7 n. X8 V$ \9 O/ D! V  r% I3 N' ^8 Q1 d3 h- l

- V3 V  g, v- p$ L7 n. ?& F5 A$ z7 P
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4 R. c( f  \6 H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2 d1 O! S3 Z; p; S9 L: c; Z  u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9 p; M1 f+ q2 d. H+ y$ W9 |6 h1 s
1 h" d0 D" ]4 W6 O) E0 N8 {# v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 Z4 X% V7 _7 P1 \' [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9 t, U$ C4 g5 J. f+ u+ F1 }% t2 `% H  ~0 s- 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 T9 _) I, ?  e3 {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X$ i' R4 W" Z% R3 |1 W; z6 x, I
' w- j0 T( k) i. @1 H& j来源:党建微平台 公众号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6 10:55:46 | 阅读全部
金老师:1 p; c! O" ]& h  k- M5 `* O3 l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林社长,说得太好了,但是还是说不到钱老说的境界上,中医是超前科学,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顶级的生命科学,医学的未来是中医,,,
9 [& `4 E3 k: O3 Y& D  [: @3 \) j+ A5 J
lisha fan, MD, President of IIOI,范丽莎博士:
( \: |, ~% _5 X8 x6 n4 C. v4 B( b; G[语音]/ G% G4 X3 y+ I7 j- V0 \( K7 H
: }' F' n4 _& y* c
万事通:
0 g0 \" a, k8 ?: v: i医学的未来一定是中医2 M6 j4 d6 O& g/ S+ N$ }
& S- {# P6 j9 l8 @
王贻青 昌乐,重庆贻青中医医院。:4 R  z/ H. J4 X: [
[视频]$ v7 p3 ?+ q+ |: N  @+ l* Z/ |0 y* q
8 s. u8 t+ ~  c4 q* |, s# h: _
王贻青 昌乐,重庆贻青中医医院。:- u* K6 Q& t& F# y
本病患者,在20年前,患右脚的大踇趾外伤性、手术后骨髓炎,反复抗生素治疗,久治不愈。在患部脓液培养出条件菌,也就是说,在抗生素反复打击下产生出来的恶劣的绿脓杆菌,它对所有的抗生素几乎都产生耐药性!医院为他做了脚大踇趾连同掌骨的剜除术!没有想到的是病患部的感染扩大!为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危及到生命,医院要求他低位截肢手术治疗!无奈,到我们医院中医治愈!前天到我们医院回访,脚部已经变形,但走路基本正常!
( Q4 g2 \1 C, r6 w( p! p; I5 q
0 Z4 k) C! T* z9 w/ `1 K& `0 C金老师:
+ S, O3 Z! z7 t* S只有用中医中药才能治好!!!
6 y' g" E6 B  [, f
/ v! u1 Z& w, B: d龙之吟:
# u4 U; J8 ^2 _) A* b( R[链接]共产党“中流砥柱”实至名归8 p5 V, k8 }1 C$ X- I9 O6 F

2 n5 _4 V) o, C) k0 G半聪先生:8 W0 _3 e9 M9 c9 d% l  G
[链接]丹道与无为3 i$ J% e+ C- l% x

) T; |7 k* g+ Y+ b王贻青 昌乐,重庆贻青中医医院。:9 D- A; ?8 k. x; S+ ]
@金老师 谢谢金教授的鼓励!
) D4 Q: U4 ^, c: T! a0 x7 n) y/ i! G) F( `6 k
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G( M; v* n% e- V1 f4 ]7 d
西医,西方学术界,不承认中医是科学,超前科学,他们认为这是自吹的笑话。
# i6 Q' {; b, X
' J( ]1 z+ _) n4 z8 H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v' U* g2 s! S; s  M6 ~他们垄断了科学,即使是钱学森先生他们也反对他说的,好像他们比钱学森更科学。* K5 K+ N1 P, A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6-6 10:58:38 | 阅读全部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积极推动儒医文化发展
) Y) u6 O' A, c# i# p来源:光明网2022-06-06 10:22% H9 o+ i) D/ N& M
  卢祥之, X" t4 e* i7 ]  O8 }- K; e: d

1 c/ f/ O4 A6 `- d% C' i, L& J5 v  儒医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中医自宋以降理论推动的重要力量,历经两宋、金元、明、清以至近代,千余年来,成为了中医重要的组成部分。( z" T8 g! y1 F8 m& F; a  `

+ {( e; I& Y" i% H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毛泽东《黄帝陵祭》)中国医学和中国历史一样,夏商周时期始孕,秦汉时期始成,历代学术的发展成果累累,浩浩渺渺,这些都是中医“守正”的源泉和根本内容。8 q6 W/ G6 V# K+ K' U7 z, C+ i* [

: ?' L/ _9 |7 B- p& z3 [6 |$ U0 }  中国医学的创新与以往的学术积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创新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任何学术、学说,在创新过程中,肯定会增加、出现以往研究所没有谈到,没有涉及的东西,而儒医学的创新更需要超越以往的研究。学术的守正和创新总是相互关联的。任何学术思想的创新都不能从零开始,中医儒医学尤为如此。中医的创新以过去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出发点,并传承以往的学术发展,通过提供新的、具有积累意义的成果会超越以往的研究,并由此成为未来研究的新起点,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二重品格,对于中医儒医学来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赓续继往,承先启后。/ g; J$ T8 T* z. Q' D
! e; i) p& R8 w7 W/ V
  中医儒医作为主流的传统文化部分,其创新发展离不开历史积累,一直需要总结以往的学术成果。儒医学自身有多样化特点,但儒医母体是中国医学,而中国医学从形成之时起,便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和流派,尤其是禀承了宋代以前的中医学术趋向,从先秦时期《内经》《伤寒》学派的区分,到唐代孙思邈博涉经史百家、儒医王冰等,这些先哲对医学理论具有的独到见解,许多理论一直为历代医家遵奉。以后到了宋代,形成了儒医阶层,“以至于无儒不通医,凡医皆能述儒”。“儒者通六籍之义,明万物之故。”(《傅与砺诗文集》)
& Q& P# R. v; j) T! g( A7 d) S' Y
  我们今天考察儒医学术,需要注意儒医学术与其他学术流派,包括文、史、哲、禅及诸学派之间的互动和不同思路。中医的不同学派在学术、思想上各有侧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关注。在今天来看,这些不同的地方、特点都各有其意义。
& r" i# H) b# E# X- L5 ?5 b6 X- @
  中医在伦理角度方面,遵崇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观念包含对人的内在德性的注重。仁德的观念,影响中医学非常之深。《墨子·经说下》道:“仁,仁爱也。”“德”,《论语·述而》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儒家既讲“全德”,又讲“元德”。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这里讲的是作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德在内。而《文言传》释“乾元”曰:“元者,善之长也。”朱熹进而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这里讲的就是作为“元德”之“仁”,有如春天,蓬勃生发,内含有一种非常温馨的善性和善情。
% ^  @. ^; M5 J* T- Q
9 S3 a7 v* d; {0 ^! j6 C1 m  多年前,笔者曾给邓铁涛先生写过一首诗,老先生很喜欢:“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地间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学术贡献,在地上是山岳江河,在天上就是日月星辰。无数中医人的仁德精诚,高尚医风,救死扶伤,医者仁心,都是中医对“仁”和“德”的崇尚。仁德自古以来就是中医的重要价值取向,修德与修仁的思想使中国医学至今还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B/ V) l1 T$ l
! Y+ c6 M7 B2 b9 `, E  “礼”更多地涉及普遍的社会医学规范。中国历来崇礼。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篇》)孔子的克己复礼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周礼》。另外,孔子《大学》一开始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医者,“礼”的更深刻意义体现的是既要精于医术,又要品德高尚、擅于沟通,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业精于勤,在貌为恭,在心为敬,“礼”者,具体的医疗体现是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Z4 A* }7 Y. V' b2 x7 N

% A+ \% f: R4 `$ j" C# z6 D  儒医提倡“人与天地相应”。儒学从二程到王阳明,都提出“仁者以万物为一体”。这是二程之一的程颢指出的儒家哲学核心概念,也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间阴阳之最大者,它们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世界基本逻辑正基于此。
$ ~2 r2 N& o* Z, W/ o5 x7 a: E
/ k3 ^$ v9 l0 h  @( M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礼记》也讲,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将天地人贯通为一体的宇宙观,即是为中国文化所独有,也是中医儒医遵循的以人、百姓的喜乐为喜乐,以人、百姓的疾苦为疾苦的执业理念。7 R% I9 A6 O2 d! `$ E0 P
. ?1 L' w) W% \9 n  G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儒医学?对传统的儒医学,一方面应有必要的情感认同,要有十分的敬重;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理性的分析。仅从理论限度来认识或强调理性分析,缺乏情感认同,则容易被视为认知对象的内涵往往难以充分肯定。相反,如果单纯注重情感认同而忽视了理性分析,则有可能走向传统的卫道立场,长期下去,会导致一定的限度束缚或认知曲意。
' Z1 C# Q  Q; d) @. y
$ q. ^. f% [9 \  从时代历史变迁看,人类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回应世界,对视人类文明诸多冲突、争端的主张,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是引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变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洪大进程中,中医的儒医学恰恰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思想资源。8 h- n* G+ c! m0 A
+ n( j# @/ i: G2 K0 g: S
  “人与天地相应”,“万物一体”,都强调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倡尊重自然,避免对自然过度掠夺,人与物(天与人)相应,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这些原则如引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6 X  O! L5 y& e
$ \& i+ F. z5 ^3 @9 g7 X5 n7 P
  儒医学具有对人的致笃关切情怀,“意之所在便是物”,“医之所及皆是仁”。儒医学体现的是对人作为主体的独特理解:其中内含意义的关切,是对人自身的观照和作用,这种关切对于理解和处理当今世界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深厚的参考意义。2 i- Q7 d" D( J
$ h: X* V: c9 u6 ?' s# r* U( z# A
  今天发展儒医学,需要立足现实,注重时代的变迁。中国中医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要想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全方位融入现时代历史环境中。尤其是中医历来具有的治疗急症传染病悠久传统,在当前抗疫、治疫的大形势面前,努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发展、提升自身内涵,集中力量,致力于抓大事、成大事,立足新发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突出淬炼内功,强化学术发展和防病治病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Z& R/ H$ I3 A( Z* |- B9 y

1 q3 F# Y  c* Y, P; E  中医儒医学,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应审视、借鉴近些年来出现和越加明显变化的“交叉学科”融合模式。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人机合一”的形态开始普及,在可见的未来,许多方面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的多维度各个层面的学科交叉,会大大影响和改变传统认识。  c0 I* f% c7 W  @& q: C

& u+ x' I4 w5 C/ c  N6 d  儒医学是中医学悠久的传统学术体系组成部分和分支,如何更大程度地促进创新,强化学科交叉和寻求新的科研范式,重视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交叉、跨越,首先应当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从综合方面说,如儒学、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和其他人文学科的交叉,尤其是在社会学方面,儒医学和中医学一样,不仅是一门理论体系十分完整的学科,从另一角度说,还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的“要素”,或者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细胞。社会学以社会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整体社会或局部社会,包含社会的某些方面、某些领域、某些层次,而儒医学、中医学本身就有“厚生”本质,对社会现象、社会公民的体质素养,影响巨大。4 s( w8 a/ V) j; S7 u1 X3 U

6 Q2 p) x2 h3 o; d2 x7 x  另一方面,今天学科融合的相互影响已经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儒医学和中医学加速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大多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开始注重综合性的研究,这些方面无疑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儒医学和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延续推进儒医发展的讨论。时代的演进既对进一步发展儒医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许多具体前提。; o: }: |/ d& V6 O

# z+ k- {& P( n0 @0 @7 p  未来的儒医发展,势必与中医宏大发展同步,未来的中医发展,势必与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出现更多的互相影响和促进,无论是从理论抑或实践上,都必须与时代同步。而中医儒医学的未来发展,因其社会学科基本属性,决定了必须服务社会,适应时代需要,吸收时代精华,才能笃行致远,不负韶华。
. K, g$ b7 T* e, f, `
. @8 U. J" k$ {. F' A6 f[ 责编:武玥彤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