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504|回复: 4

新冠病死率,惊醒梦中人;中医当自强,考验在未来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发表于 2023-1-15 07: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1-16 14:16 编辑
/ D2 ?1 q% h( d9 ?6 h8 W0 h% H! L4 N( p4 Q. y5 `9 T2 H4 x! D
这一波疫情死了多少人?
3 c, A9 E, Z; d  Z  d$ F
! O. F  `) I4 M+ t' z. D9 z从2022年12月起,卫健委不敢再公布重症和死亡人数,早在预料之中。! J/ y& k  C5 t
3 K" t1 g% l  B( g3 u
大道智库文章《第7期 瞒报是问责制的副产品,也是敌人攻击中国的借口》解释得很清楚,瞒报是问责制的副产品。有问责,必有瞒报。西方死多少人没人需要担责,自然没必要瞒报。4 @! k7 v4 T  ?; D8 ]  E/ `
. N6 X/ G1 E* Q% @- f; P
面对惨重的损失,不怕被问责吗?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告诉你,损失到底有多大。
- Y4 D6 n; H  D# {+ [
6 y! L5 f7 v" k/ ?搞突然袭击式的休克式放开,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在2022年12月1日的文章《疫情之下,如何自救?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中,我们预言,如果像西方那样“放开与病毒共存”,我们第一波就会感染3.8亿-4.8亿,死亡85万-190万人。
" B% X. M; \: F4 p  z+ J4 \* d
# {8 V' ]2 Y/ b' r+ q很简单,参考2300万人的台湾死亡1.4万多,740万人的香港死亡1万多,几乎都是2022年死于专家口中的大号流感奥米克隆。那么按人口比例,大陆第一波疫情短期内就将死亡85-190万人。& Q. B( {3 }' y1 A0 N+ P4 S
( ?$ p$ |+ {! l3 a. i3 o2 m
实际上,从12月7日以来的一个多月,很可能感染率达到了70-80%,感染人数可能超过10亿,等于美国加欧洲总人口。
+ d" d- R' y0 c% o$ O  R3 m; M- _8 y9 z+ @+ I4 D
2022年上半年的奥米克戎疫情:吉林因为中西医结合贯彻比较好,感染7.7万人仅死亡2例,感染死亡率0.0026%;( s( G5 O. c, c
. e  ]9 h, s( W7 s* P$ k7 Y/ h
上海因为张文宏推崇“全球公认的三大疗法”: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因此一开始重症死亡率非常高,最终感染66万死亡588例,感染死亡率0.09%,是吉林的30多倍。见:祸国殃民的庸医张文宏& T$ k$ c9 n# V' g, s0 x, m  f

$ E$ O1 [1 G  Y, @8 o, S3 W1 t
1 Q4 A- L. c/ ]如果按上海0.09%的感染死亡率算,10亿人感染将死亡90万人!别忘了,这还是在没有医疗挤兑、中医给上海擦**、全国医护支援上海的理想情况下!
! ~$ O' W" H* h$ s$ c0 M
2 i6 [& g; L. l7 |* k  I- _在出现医疗挤兑、中医药不介入的情况下,0.09%的死亡率至少要翻几倍。就算按2倍算那么感染10亿人也将死亡180万!6 S$ y) B6 l6 q2 S5 N% t
  b- w+ C( Z/ A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很多地方报道火葬场比平时超负荷3-4倍。正常情况下,中国一年死亡约1000万人,即每月80万左右。按3倍算,那么一个月就是240万,多死亡160万。- X& \1 b) d7 P2 b* o' z% k

# b8 T) N! G# T最终的数据,大家迟早会知道的。就算卫健委不公布,人口普查数据也是瞒不住的。1 w" ^7 ~% e  M' j2 Y5 t( s. o
& f3 [1 b: l1 P
这一次休克式放开,背后并不简单。很像是内外勾结的突然袭击。见: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o! G) |$ T6 ?3 d0 H# R! T

9 N& ~( X( O1 M, H% S5 |$ \1992年,美国联合俄罗斯国内的利益集团,对俄罗斯进行了“休克疗法”。
+ p: D6 m2 d) r* @4 y$ D7 N6 p& i+ t' e0 X
它们宣称:俄罗斯的问题,都是因为“政府干预+公有制”造成的,只要实行“自由化+私有化”,俄罗斯就能成为和西方一样的发达国家。长痛不如短痛,忍一下,马上就能和西方一样成功。0 I' C# D  S* Z8 }1 L

+ F0 j% D6 Z+ a7 a4 }“休克疗法”,让俄罗斯人民70年积累的财富,几个月内就被美国资本和内部的利益集团洗劫一空,俄罗斯GDP下降了几乎一半,倒退几十年。+ K$ B' A7 `) r8 r' j  ~
6 F2 s% X6 Q1 X# A; L, u* z3 r
“休克式放开”是类似的手法。
9 J6 g4 e( J5 Z" F5 o1 w
, N4 _- z  X5 c5 y! Z) `它们宣称:西方早已“走出了疫情”,中国的抗疫模式“隔离防疫+中西医结合救治”是错的,奥米克隆早已无害,只要实行西方的“疫苗群体免疫+西方特效药”模式,就可以立即放开与病毒共存。长痛不如短痛,忍一下,马上就能和西方一样成功。
: {4 Y& `4 Z9 ]# Y1 P  k7 [( }: d( W! J/ q7 Q
它们通过舆论爆炸性的炒作,采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瞬间攻破防疫长城:" w$ b0 J; c$ O  {* g( `- X
' p8 \) L( J* X/ \( B- i6 Q- O4 V2 r
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杀伤力最大;  U' P5 i' {  U; r* {$ _2 ^1 i
/ S$ s$ M& s( u+ N) \5 u& {5 X8 V
瞬间全面放开,各地同时感染,无暇互相支援;
, h+ q' t( T" X5 @* E& |! X& w
2 u0 |6 d* w4 z! x; e短时间制造感染高峰、医疗挤兑;
" @( P/ ~2 u. ^/ |* v1 h( D0 ^) q, B
; t6 Q& ]& c+ V# x! N, Z% K5 V没有提前做医疗救治、药品准备;
7 J: x( d7 C6 B7 A3 A+ Y+ S7 _# Q% b4 d
从病毒可怕到病毒无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影响政府公信力;
1 V: E  O; E" W掩盖瞒报......
8 I0 U5 M9 c* p0 T" U3 o0 v7 S) b! c% M" {# p/ h; ~1 H

, s' v6 J  H/ V8 r而海啸式的感染扩散,冲击了医疗系统,资源挤兑让中西医结合救治无力落实,还可以再炒作进口西方“特效药”。见:一线医护悲壮如血战湘江的红军,罪人仍在夸夸其谈4 g! `3 t  J/ G1 H! ?
9 [6 f+ u8 e; A& \7 I; n0 y8 [6 S
中国抗疫的两条成功经验“隔离防疫”和“中西医结合救治”,被瞬间冲垮。, }! y" P# c, I' r. b
6 K2 r, |5 c1 }
一夜之间,中国从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成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见:共存的代价:寿命降低、体质下降、人口加速负增长
. c2 Q* o2 m, @9 f: h! \
; Q+ j% Q+ r" C$ {' @- J西方敌对势力欣喜若狂。美国媒体称中国将快速取代美国(3年感染1亿、死亡109万),成为世界上感染和死亡第一的国家。美国《市场观察》预测仅仅这个冬天将死亡1百万,彭博社预测预计死亡将超2百万。2 @3 v  y1 \5 Y' j" C0 I+ S6 l
( n$ a' c9 C1 ?- c: N) l" ^3 R, M
而疫情三年来,美国首次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指责中国隐瞒疫情数据,造成重大死亡,还称可以本着人道主义立场提供疫苗和药品援助。3 P7 M( d/ |$ m  a. @8 ~
& A$ x6 ^9 x$ m# f2 X3 H+ j$ P( E2 B
但是,如果是中医药主导的放开,病人第一时间都能用上中医药,那么按吉林0.0026%的感染死亡率算,10亿人感染死亡2.6万人,如果像长春那样零死亡,还能做得更好。这和百万级别的死亡天差地别。3 P1 k3 Q- M2 q% C- V, A

" f) u) `0 }. \* E+ s$ Z有人终于也反应过来了。2023年1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2023年第1号文《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强调“第一时间用上中医药作为救治原则”。
) [4 i  D2 L$ L
- G: W% e* A( S! `! \历史证明一再,中医受重视则国泰民安,中医被打压则百姓受难。见:建国以来中医药的曲折历程,与国运息息相关。7 I# V% d2 n% ^* Z
; L' U+ q0 O5 C2 K) Q
历史一再重演,又到了中医药力挽狂澜的时刻了。
) _& C% z6 @6 z. h% n7 h* U1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07: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大流行会有多少人离世?
6 j: n+ I$ v8 ~5 I, s2023-01-15 00:03:35 来源: 肖走教授 河北  举报
  P; K6 }4 M8 E0
7 r# U8 I+ l: t/ `, r8 e- I) y# M分享至
* S) k1 D& P$ @8 d, w2 t! o新冠大流行会有多少人离世?
  L0 P; M' ?' l% `& i7 I
& e0 h$ Z3 U3 J& m; D$ t' e
8 j8 D! |3 D, [/ z- w! l$ q  Z; i+ v1 Y9 x7 K7 A& V

$ w. I+ R( Q8 o0 b' B. `5 ?% y在我们这里,最简单的事情是数字的公布,最复杂深不可测的,也是公布数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因那么多,所有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多啰嗦了,我们现在说下面两组数据,及它们的出处和产生过程。9 m4 p# v7 h( ]$ h( F! M4 e' \
& x3 G  k$ n/ l7 m5 E5 ?  ^  B& d) C
第一组官方报道的相关数字% K$ k9 t; t% [# }% G* s2 _& h
) Z  A3 a2 \- i* X: k2 v) X
* I9 Q4 h: Q2 \+ j# T

- h% ]5 x7 c% _8 y# u+ Y
2 U; p3 v6 Q% a8 x5 b8 ?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等。
& }, E* `' [5 c
# J8 `; q3 k! X4 [+ B
: K) m+ x/ m  t, u* v% b% G$ y  V

2 U( i$ H: K0 Y第二组,自媒体根据新冠病死规律,推断本次疫情大流行可能会死多少人# H: k# t; t( e9 V! k

. P# `9 ^7 \$ H3 y( k从去年12月开始的这场席卷全国的千年未见的新冠大海啸,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感染了超过10亿人,如今正处于重症死亡高峰期,全国各大医院急诊重症科爆满、殡仪馆预约排队的现象尚未缓解,许多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与病毒和死神抗争!每天都有不少人因奥密克戎病毒的侵害而离世!病毒猛于虎,抗疫形势沉重而惨烈!5 V( P1 }3 R9 L! w! `

+ T' D2 A2 t2 H" O0 F4 ^7 V# S( ~4 @在这次大疫情中政府没有像2003年非典抗疫、2020年的武汉新冠抗疫那样每天公布重症和死亡数据,信息不透明,民众对疫情的信息了解很少,感到有些迷茫和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民众最希望了解疫情暴发至今究竟有多少住院重症病人、死了多少人、未来还会死多少人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这场大疫情,尽量减少疫情对健康和生活的危害!
4 a" ~# Y" e+ S! d( ^7 e) {0 i, m# ~( p* K# @* n5 }5 u
% d  }; B/ k# H: N. e
  j- N( Q1 i6 i8 |2 V+ B
; }& C$ L- C/ y- y
本文通过总结3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发展规律,对我国这次新冠大疫情究竟可能会导致多少人死亡,做一个粗略的评估,供大家参考。
- X2 a' m/ ~* e4 V2 }3 L! v2 r* j) M2 S! E* H7 \- {. d( Z
从全球新冠感染死亡人数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新冠病毒的总的病死率,这是反映新冠病死的基本规律,以此来对某次疫情可能的死亡人数进行评估,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 M7 L1 N. K- f8 k& R) G( d6 A( w
( {0 L0 N/ w' ]  r/ c+ y8 i目前的统计数据是,全球感染6.59亿,感染率为8%;死亡668万,死亡率约为1.1%。由于受各国统计差异的影响,这个数据不能说很准确,感染和死亡人数都显然被低估。
! I: H; X' k& H' F0 m) ^( B7 Z2 V+ L- Z  A" j2 C
2022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新冠相关超额死亡人数评估数据,认为全球由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被严重低估,2020年和2021年全球因新冠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死亡人数约为1500万,这是世界各国报告的死亡人数的近3倍。8 \- L; |4 Q3 @0 K1 J1 ^1 Y4 x  [6 n, o
5 L" A  R5 [. D; T, c9 o/ W4 M
主要原因是很多国家缺乏新冠的检测和死亡证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评估结果认为,全球新冠相关死亡人数为1260万至2100万。而美国西雅图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在《柳叶刀》发表文章认为,全球新冠相关死亡人数约为1710万至1960万。如果取WHO的评估数据,那么目前的新冠死亡人数应该上升到了2000万。& A7 k5 G6 A8 H; a( h
- O$ j4 E$ |( d3 ^1 i% F
如果以这个评估数为依据,那意味着全球新冠死亡率为3%,显然高了。实际上8%的新冠感染率也同样被严重低估了。不仅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是如此,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为并未进行全员检测和统计。如果将感染人数也乘以3,那全球新冠感染率将为24%,感染人数为20亿,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合理。" b0 q$ \+ F& Y0 u/ R; I5 u3 W  u
8 G) |( C$ _* z9 ~
这样修正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数20亿,死亡人数2000万,新冠病死率变化不大,仍为1%左右。" Z  t  R5 ~- u" U0 g
! [* y8 F* T& ^! [7 {
这个病死率看起来似乎偏高,但对比一下美国的数据,就会发现并非那么不合理。目前美国的确诊病例1.13亿,感染率34%,累计死亡病例110万人,死亡率为0.97%。英国病死率为0.88%,与美国相近。英美两国在发达国家中比较高,两国的疫情统计数据比较透明,比较而言更可信。
- N/ q& a( @7 z
# W0 n" S8 w6 ]3 r' e# x除了统计之外,新冠死亡人数最重要的还是判断死亡的标准问题。目前全球对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死亡标准,或者叫窄口径死亡标准:即感染新冠病毒后核酸阳性,由新冠病毒引发肺炎、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判定为新冠死亡;
2 h+ ?$ w6 l* ]9 y( i2 Y
* q0 E  \2 E( D8 W) l2 i二是直接、间接死亡都算的全口径死亡标准。即只要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导致的死亡,不管是直接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还是间接诱发病人的基础病如冠心病、心脏病、脑卒中等加重导致的死亡,甚至新冠感染后出车祸、跳楼自杀的人,都统计为新冠死亡病例。英国将新冠感染后28天以内的死亡,都计入新冠死亡。
8 r7 [7 V* n, u5 E- p+ b& g" f9 k+ p
英美国家都采用全口径死亡标准,所以统计显示的死亡率高,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通常采用直接死亡标准,所以统计的死亡率很低。根据医学界的经验,新冠直接死亡的人很少,诱发老人基础病导致的间接死亡占死亡人数的90%左右。1 z8 p1 i( p$ K0 D7 H

# O: ^6 l- S% u2 B实际上,就是采用全口径死亡标准,也不能完全反映新冠疫情导致的最终死亡人数。因为有些人在家里或养老院死了但没有被统计,还有由于疫情导致医院耽误或延迟了对其他危重病人的救治而导致的死亡,也没有统计为新冠死亡。
. Y4 ?5 ]- G& _1 V
9 T3 H/ s1 Y/ c: I所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疫情3年来所导致的超过疫情前正常死亡的人数,即“超额死亡”人数,才是衡量新冠死亡人数的最客观全面的指标。欧美国家的全口径标准统计的新冠死亡率较高,但也和超额死亡人数有差距,如美国现在统计的累计新冠死亡约为110万人,但美国3年来超额死亡150万人;英国2022年统计3.8万人死于新冠,但超额死亡6万人。) b3 `% w% m4 S, @4 }7 J; P$ c
, g, y, H3 u8 P- E* z$ C. Q$ w
因此,从统计标准来看,直接死亡是新冠死亡的最低标准,全口径死亡是中间标准,超额死亡是最全面的高位标准。
% u+ z0 g  Y3 c2 c2 ]" f5 V7 Z. E7 c7 n4 \
目前这场大疫情全球感染率已经超过70%、感染人数超过10亿。按感染人数10亿计,如果按照全球1%死亡率的平均标准来推算,这次疫情可能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000万。如果以直接死亡标准来算,也就是按照死亡率0.1%的标准来估算,死亡人数则为100万。
5 A: l2 `* l! L6 U* P
8 A% Q# i2 T* H# k# \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的新冠死亡率为0.43%,法国的死亡率为0.41%,意大利的死亡率为0.73%,比英美要低。我国香港地区也是按全口径标准统计新冠死亡的,目前死亡人数为1.16万人,死亡率为0.46%,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死亡率相近。. i0 ]8 Z5 V6 ~# a$ v

) |3 ^- s) x9 n) y2 X$ c考虑到香港人都是黄种人,生活居住方式与大陆相似,也是22年春天1月到3月的奥密克戎大爆发导致了死亡人数猛增,在疫情爆发前也是一直严控,当时新冠死亡人数只有200多人,经过2个月的大疫情就增长到9000多人,引起全球关注。( H  a- [& J3 ]: z5 Y+ a

! y" W- C& E4 M4 {/ B, X现在看来,香港去年的疫情与本次国内大疫情比较相似,加之香港处于热带地区、温度高,也没有出现像本次这样严重的药物短缺、医院爆满的,感染速度也没有这么迅猛(香港目前感染率为36%,约252万人)。因此本次大疫情的死亡率应该不会比香港低,以香港疫情来估算本次疫情是最合适的。3 |9 J/ m8 M3 K: y3 Y+ x9 N- ~

0 x2 p9 B" ?" s. ?* Z0 K% X5 n香港疫情高峰阶段新冠死亡率为0.75%,目前为0.46%。以0.5%来算,本次疫情死亡人数约为500万。
5 K1 R$ f# _- Q2 ^* a: {, p" H" j  @) T* d" m2 c/ G$ r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使用直接死亡标准,所以统计死亡数据严重偏低。目前日本的新冠确诊病例2932万,感染率为23%,死亡病例5.98万,死亡率为0.2%;韩国确诊病例2914万,感染率56%,死亡病例3.26万,死亡率为0.1%;新加坡确诊病例221万,感染率为40%,死亡1717人,死亡率为0.078%,全球最低。但新加坡的超额死亡人数是新冠死亡人数的3倍。不过即使以超额死亡人数来计算,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也就0.24%,不能不说确实优秀。- e" b, G. I2 D5 Q* q5 K% C0 J0 h
0 a9 O/ G/ w: F$ ?& e& [, B1 a; {
如果在亚洲国家中取中位数,以韩国的01%的低死亡标准计算,那么中国本次大疫情的最低死亡人数将是100万人。0 P) ]' t! ^/ }( B

* U& @, L9 w: b综合以上分析,从全球新冠病死率的统计规律来看,本次中国奥密克戎大海啸疫情的死亡人数,将会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即使按我国采用的直接死亡标准计算,死亡人数也不太可能低于100万。9 ?: G5 H/ d$ R
! P; s. d( g& q, O1 p. Q' `* k& n
对比香港疫情,如果以全口径标准估算,本次大疫情死亡人数将在500万左右。
8 D0 j7 O4 X/ b6 V2 |* Z1 A. |& z/ \. p' \5 c
5 ~1 t; t* l( ]) n+ E
/ X+ `% y( X& d+ G
: {) R# i- c' `) p( q# O
但这个数字背后还存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场疫情感染者们,是不是有留有后遗症?有后遗症者的比例在整个染病者当中有多大?这些后遗症会不会影响人的寿命?会不会较大幅度的减低染病者的寿命?会减低多少?占整个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占染病者的比例是多少?等等等等。6 G4 D. \' H5 Q4 e4 i1 k" m

3 W% f% f, U4 k( X" b3 Z9 P这些问题,仍然是谜,留待时间慢慢统计和揭秘吧。& O) ~* K+ j' o: R' g# y/ l

' f/ n+ c3 Y% M& }! q" F( D) |0 S/ r- v
4 s/ X1 @5 |0 A" n
/ r" f: K( [8 c
(本文的绝大部分内容来源于新思潮)' s. {$ S4 c2 Z8 e0 ^9 c
8 |  N8 t# C4 F6 I9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07: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15 07:30, v, {) {1 P8 W1 S6 Q8 A+ Y
新冠大流行会有多少人离世?
( k3 B1 S" M: F  ^$ I1 m2023-01-15 00:03:35 来源: 肖走教授 河北  举报
8 \2 o6 K: j6 \& m6 o5 u0 y0
6 O' ], g/ `" t) G% W9 U- D) `
中国新冠死亡率难统计原因找到了,卫健委认为在疫情结束统计才准: A. [' u. Y: ?$ Q3 t. S
2023-01-14 13:36:07 来源: 八姐有料 广东  举报6 C  p1 D: ^) ~
8499 M, Z  E3 }! N( {7 H
分享至
: T8 [# p4 {- N* M: u& X今日,有媒体发文爆料称,中国新冠死亡率难统计原因找到了,卫健委认为在疫情结束统计才准。针对中国新冠每天死亡多少人的问题?卫健委给出的答案是:在病毒快速传播的时候很难准确判断病死率和死亡率,需要结束后才能准确统计!
% R8 P8 p. ]' M+ `+ \% G
, S. ~5 n7 x5 Q0 p- `* h
2 _" T* j# _% S: N4 R2 }0 i
6 P8 N4 V+ Y2 d- P& w1 K! G5 z3 e  B* `$ G; f
有网友表示:日本近1个月新冠死亡人数飙升,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0日,日本国内因感染新冠而死亡的人数超1万人。而疫情以来国家公布新冠死亡人数为5000多人,之所以差这么多是因为新冠死亡统计标准不同,我们的新冠死亡标准是直接死于新冠肺炎,患者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死亡的则不在统计之内,毫无疑问中国的统计标准更科学。
( F) t  h1 N4 i, o1 |
! p7 W( X# c+ V6 m' `# j2 d/ n! }; g  p* C% t  ~3 ^' |

1 i: y  D( ~7 w# O" N
8 |$ F3 k3 k* ?6 m( v# O也有网友表示:想当初如何统计美国死亡人数,现在就如何统计中国死亡人数。这样比较好,不搞双标。不过关键是医院在死亡证明单上填写什么?这里面学问很大,不明说了吧。
6 ]" H$ e, I( n$ ?# @: i& `! W还有网友表示:想当初,清零时,大数据下,没有一个人逃出大数据统计,那怕公共汽车从哪里路过,也会被统计。现在说死亡率无法统计。居委会大白可以统计到每户人家的人口和真阳假阳拉人去方仓,现在说无法统计,清零时的雄心现在到哪里了?
4 c  M4 k. b- L6 L" G1 b
+ Q& e" l" y1 @: z
4 q5 U! b: C- k- F6 L4 S
( u9 ^  b0 l0 y1 I- q  O# j
+ ?, B7 u) G4 ]1 V5 k1 X9 ^: [. j, q4 z" ]) a' `7 ]  |
个人观点:其实专家说的也的确在理,没有全部感染前统计的确不准确,因为地区不同,毒株可能也不同,局部不能代表全国。那么现在的重点就放在“防重症、防死亡”上,这样也能把比例拉低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07: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15 07:383 @# |  p' [1 L% n- P. Y
中国新冠死亡率难统计原因找到了,卫健委认为在疫情结束统计才准
5 s( p( x, r3 U& s; D! O/ S2023-01-14 13:36:07 来源: 八姐有料  ...
2 e5 |! a% P5 z: T% N! ?

& ~3 B" M8 I6 x6 P! ~香港新冠病死率是新加坡10倍!为何高病死率只出现在香港?
$ [0 m# m6 |9 E4 x& ^: B
5 s+ O( s: U1 u0 L生物探索# W: A- ^" w/ i" l
2022-08-03 10:10:28
- v, @9 ~. Q: Q& t1 b. E# ~1 f5 u7 N  ]6 I2 b! K
关注1 f1 o; L% L( t
导语:同为经济发达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都面临着严重的Omicron毒株变异大流行。然而,为何医疗挤兑和高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FR)只出现在中国香港?( P7 r1 ?0 d) S/ h
近日,China CDC Weekly发文梳理了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疫情防控数据(图1),研究得出了香港高病死率最主要原因:香港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特别是老年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两地点之间的病死率巨大差异这一重要问题,这为中国制定和调整COVID-19预防策略提供重要启示。
" `4 E; |5 S" y* g1 T- ~图片) ^5 U9 d: m& s) p4 I. p  E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 |1 m* R# k8 W' ^4 _本研究通过收集并比较了香港、新加坡两地的病死率、疫苗接种覆盖率、感染率和医疗资源占用率。还收集了52个Omicron变异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疫苗覆盖率和CFR,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下面几项数据结论值得我们关注。2 \2 `# a! G1 n) G
■中国香港的病死率是新加坡近10倍(0.53% vs 0.06%),特别是对于≥70 岁的人(4.46% vs 0.48%)(图2)。0 j8 o  x, f3 X9 j4 Q* I% L
图片
9 g# W0 r; r8 ?: C0 q图2 香港和新加坡新冠病死率(图源:[1])
; H3 M  W$ y* `1 |■中国香港疫苗覆盖率低于新加坡(总人口的疫苗全面覆盖率:76.15% vs. 92.00%;≥70 岁人群:56.82% vs. 95.00%)(图3)。- i' l$ C  Y5 j' p1 c7 s. l) \6 M
截至2022年3月22日,中国香港全面疫苗接种率和加强接种率分别为76.15% 和34.50%,远低于新加坡全面接种率的92.00% 和加强接种率的71.00%。尤其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70岁以上的人群,全面接种率(56.82%)远低于新加坡(95.00%)。" i1 k0 b$ F# t' K
图片$ _$ T* B2 Y6 u
图3 香港和新加坡新冠疫苗覆盖率(图源:[1])7 A* H0 y" t; W+ r- v& R8 X
同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自2022年1月以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COVID-19 感染病例大幅增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称:8 ^' @6 m: _8 u, X/ o# T
■ 该流行病使医疗系统崩溃、出现医疗挤兑,使得病死率相对较高。
  x- C" W% s) m" d5 s% b: m- F■ 而新加坡似乎在其医疗系统的能力范围内控制其流行病,导致病死率较低。
4 p/ H: R8 f% h! l( s, B由于Omicron变种的超强传染性、延迟识别以及指数裂变级的扩散,使香港疫情迅速蔓延。加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分级诊断不完善、早期治疗策略不完善,可能会出现重症病例增多,少数轻症患者占用病床,造成医疗挤兑。  q0 q* Q2 X- U
自2020年1月新加坡出现首例COVID-19病例以来,其防控策略一直实施到 2021年8月,当时新加坡78%的人口已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此后,新加坡继续推广COVID-19疫苗接种,同时新加坡也在不断优化分级诊疗策略,有效缓解了医疗体系的压力。) m) l9 d/ }; o. w6 R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大多数年龄组中,中国香港的病死率高于新加坡,尤其是≥70岁的人群。在第5波COVID-19期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病死率远高于新加坡,这可能是由于疫苗接种覆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老年人口中。
% M7 ~- H8 }6 J香港第5波疫情相关数据(2021年12月31日-2022年8月2日):
6 L2 E' y2 Q/ j+ ]8 O+ V9 z/ n  k■70岁或70以上老年人占死亡病例大多数(图4)。
7 P) T, O6 O* \7 K  N图片
/ T% h, J5 n- P- k1 Z图4(图源:[2])
; [. n" s3 ]6 c6 n5 M■大部分死亡病例为未接种疫苗人士(图5)。7 I/ J; M2 Z: e+ h3 ?0 G
图片1 H6 c, m8 L# f5 q8 x% j: r% s; C
图5(图源:[2])+ Y' I; x- }5 X: ~. n7 J
■80岁或80以上的病例死亡人数和住院数量比例最高(图6)。
+ l) t; b4 \, X; L; a图片  l% q0 l$ h8 k( e0 Y4 a: z8 b9 a1 f! W
图6(图源:[2])5 C1 |0 x% d, W  e
除疫苗接种状况外,导致中国香港病死率高于新加坡还包括以下因素:. ?! D, Q, _+ L" b+ h, k  I8 U  B
老龄化问题:中国香港7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2.10%)高于新加坡(7.30%);( M# A9 ?1 b6 `# ^1 N: l- E, K
慢性病问题:中国香港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新加坡。香港的肥胖者患病率为29.9%,而新加坡仅为8.7%。香港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于新加坡(高脂血症:49.5% vs. 33.6%,高血压:27.7% vs.21.5%)。% c1 X0 ~/ ~4 D* `
感染后自然免疫情况:截至2021年12月3 日,新加坡共报告了279450例 COVID-19病例。相反,香港在2022年之前只有12649例报告病例,新加坡已有一部分人通过感染痊愈对病毒形成免疫。2 ^: u! q- L" v- x2 a2 g1 X
分诊制度不完善:香港早期Omicron流行期间分级诊疗策略不完善,少数轻症患者占用了病床,导致医疗系统挤兑,无法治疗重症患者,导致病死率极速升高。
5 A$ X* J4 {  O综上,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之间的研究数据表明,疫苗接种在预防新冠死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接受三剂mRNA和灭活疫苗可以提供比两剂更有效的效果。本文呼吁未接种疫苗、未完全接种疫苗和未接种加强疫苗的公众抓紧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尽可能接种新冠疫苗,mRNA和灭活疫苗都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34

主题

6835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2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疫情2023年1月14日
0 \( e9 H. r  b4 I( [) K# {6 z(北京1月15日9:30:01 网易数据),全球新冠病毒阳性者累计确诊病例624398550(超6亿了),治愈577527551例,死亡6618427例。( S4 w8 i5 `7 F$ H0 b3 B
世卫组织欢迎中国公布新冠疫情数据 呼吁继续分享病毒基因测序等信息。2023年1月14日,世卫组织今天发表声明称,总干事谭德塞于当天就中国的新冠疫情同中国国家为健委主任马晓伟通话。世卫组织对此次通话表示感谢,并欢迎中国在同一天公布的整体疫情信息。声明指出,中国官员向世卫组织提供了新冠疫情信息,并通过一场新闻发布会将信息公开。这些信息涉及一系列主题,包括门诊、住院治疗、紧急救治和重症监护的病例,以及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医院死亡病例。声明称,这些信息的时间是从2022年12月初到2023年1月12日。世卫组织正在对信息展开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的流行病学状况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同时,世卫组织也要求中国继续与该组织和公众分享此类详细的信息。世卫组织还注意到,中国卫生当局已做出努力,在各个层级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包括重症护理。中国目前传播的仍是Omicron变异株的两种亚谱系BA.5.3和BF.7。...但世卫组织继续要求中国与“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等公开数据库共享进一步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以便开展更深人的种系发生学分析。...
( i: K, P+ @; i5 g中国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今年1月12日,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在80.3岁,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相关死亡病例中新冠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
0 O, I% ]# B# d, i8 I★世界华佗医学研究会:积极防范,拒绝侥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