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325|回复: 5

曹东义怀念路志正先生,写过《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多年之中刊登过几篇文章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发表于 2023-1-28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 g: B* d7 c  o: K: j, B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
5 t% S2 ^& @& [: J4 v
& d6 I; n$ S5 C3 y
6 ]- m4 r1 _1 e讲述:路志正先生8 S! G1 Z8 T7 [5 ^4 k( _1 y. D- E
初稿、整理:曹东义  路喜善  张波  6 _: C9 V. m6 X3 S3 p4 h- v

5 Y4 l+ u% `' c3 D8 q! r: v( Z; ~# @; {6 t

1 k0 ]; N0 h1 B' ]8 q" R本书提要
2 b$ H, q9 b, o, K) A3 v  u
# q3 Z" w2 ~8 \, }% ?+ J人的一生,既要做人,也要做事。路志正先生,字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年时期就步入医林,建国伊始已经开业十年,在当地颇有医名。1952年进入卫生部工作,见证了20年不平凡历史。他最早认定中医治疗乙脑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防治,深入调研各地经验,下乡宝钢培育医学人才,皆不辱使命。1973年进入广安门医院,兴特色,建学科,抓急症,开科研,带研究生,育高徒,培养优秀人才,把岐黄妙术广传海内外,硕果累累。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针砭时弊,诸多高论惊四座。在历史给与的特殊舞台上,他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给当代,也留给历史,耐人品味,任人评说。. q& \. u/ t2 T3 C/ y

8 Y; S) [* A4 q
/ o! t' q1 M7 @6 `1、冀中大地,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贯古今        32 ~" W" j8 }: s& |! ?# d5 U4 W
在燕赵这片热土上,伏羲、黄帝、唐尧留下过开创业绩的脚步;扁鹊、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王清任、张锡纯走出了医学进步的足迹;在藁城台西先商遗址的旁边,当代中医学家路志正先生,又一次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在世人面前。' l2 m+ t2 K. z' ?6 O
& A# }& G" x; s; M
2、三岁丧母,少而更事坚韧性格经磨砺        8
+ {2 m5 C7 k' l; y/ G5 Y少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把路志正好学上进的精神磨灭,而是促使他成为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救民疾苦而奋斗。志正如地,而厚德载物;行健像天,故自强不息。
& E8 s' [7 H* Z1 i5 h# Z+ u! R  n/ Q$ D) I8 G( d( V5 o! k
3、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10
. {! y% Y# x6 \' z; L2 l2 D五六岁正是贪玩的年岁,路志正先生年幼的时候,对于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跟着一群大孩子,来到了私塾学堂,当起了旁听生。他的父亲并未因此看成荒唐之事,没有喝斥与嘲笑,而是加以引导,培养他善学好思的能力,引他走进知识的殿堂。
; w; A. w2 d) I" ^0 [! }
& e8 f* M5 i# u# g; {4、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137 m, T' m8 }( B% G) y" z
路志正先生的家乡,不仅读书之风很盛,而且济世救人的高明医生,也出在本家族之中。因此,他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学医。在乡间几间陋室之中,路志正先生既学到了古典文学,也学习了岐黄救人之术。+ t$ [; `" n( g
2 A( [. h! h2 E+ q! E1 z, g
5、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16
( O  r2 x) D: C$ g+ V学业初成尚无施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来到冀中平原,路志正先生与他的老师一起,为多灾多难的人民大众,施诊舍药,做起了慈善事业。贫苦和疾病缠身的民众实在太多了,日夜地忙碌练就了他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也因此而奠定了基础。
+ P# W1 [7 R9 ~" g, W5 L
; d! v& h# {- Q( b' _* ]' }6、十八开业,折肱续断声震乡里传美名        204 ]$ v6 K! D5 f1 J7 _8 w# L0 d9 w
自古以来,医学难于精通,诊疗充满风险。路志正先生走上临床之后,救治疑难病症,也经历过挫折。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取的精神,使他在学习之中走向成功,成了当地颇有医名的中医。
) m" p0 e: }0 n% \! M* m% Q) S
" h; E+ C6 r' U& U# x" o( ?# e7、迎来解放,中医进校反修西医缘改造        24
$ d3 k% A3 v* n0 T建国初期,路志正先生已经开业十年,救治过无数患者。由于当时盛行改造中医的政策,他也必须到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课程。进修学习的过程之中,基本不讲中医内容。由于他过去中医基础牢固,临床经验丰富,虽然灌输的是西医知识,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对中医的信仰。
5 W  z6 `1 E+ p5 Q- i. u! _% d8 q2 K: w
8、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        269 R0 u, r' X9 \5 z& u1 n
路志正先生根据组织需要,到卫生部工作,一开始是处理来访来信。随着对中医正确政策的落实,各地中医经验不断上报,他经常外出调查研究,核实有关经验,推广相关技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影出现于需要他的祖国各地。1 H) [6 p1 a" K4 g9 F! q; _
+ C0 Y  @+ `. C! x' t1 o9 z
9、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31) M7 ]/ U5 k' j: K, h8 _
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鞠躬尽瘁。路志正先生在他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发展中医,他们一起奋斗;为了战胜非典,他们一起上书总理,为中医而请战。
1 N3 N# i* z2 y' d# c% j( e* T! `7 g
10、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35
3 ~, P! S: L2 u新中国的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事业的追求之中,路志正先生结识了许多著名中医学家,互相激励,共襄盛举,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7 _8 @8 J9 X* V9 b+ v
7 ?% {, b- d% m1 E' i6 f. F
11、乙脑治验,外调求实慧眼识菁似伯乐        42
9 ]/ L8 ~- g( [7 j$ `/ f/ v乙型脑炎肆虐于华夏大地,石家庄中医郭克明创出新奇迹。材料报到卫生部,路志正与其他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意见分歧,难于下结论,只有他坚持中医有效的观点。卫生部领导认真对待,三派调查组加以核实,最终肯定了石家庄乙脑中医治疗经验,加以表彰,推广全国。
2 N. s/ A# K3 z8 X$ `+ @, i: p# d# L# N7 n- E  v/ p  J
12、治血吸虫,群策群力中西合璧送瘟神        486 l3 t( k. O( @/ F
毛泽东发现了血吸虫病的危害,决心七年消灭这个疾病。路志正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中医,中医靠什么参与这场伟大斗争?他创造性地提出中医治疗腹水与西医锑剂杀虫相结合,使中医有了用武之地,为毛泽东《送瘟神》的豪迈情怀,增添了浓重中医特色。7 h3 q- g2 R. u8 n7 e1 j* z1 Y
; ?4 Z: ]: S1 v; R! j2 _
13、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52
. H( W8 p: V1 l  }中医是我国原创的知识体系,在民间蕴藏着丰厚的宝藏,只要加以发掘、整理、提高,就可以上升为实用的技术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路志正先生非常热心地关怀着这些民间经验的传承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推荐了许多人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
. M, ]9 v5 |( W1 ]- H" s; N9 r" o
* p6 B8 O9 j* X+ x0 {" _9 g9 p' n14、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57
. D- g  B# o, g. J下乡医疗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爱护人才”的一种表现,包钢为了留住路志正先生,卫生部里的正副部长找了7位,一定要留下他来,为包钢服务。他们表示一定加以重用,他们看中的是路志正先生的高明医术和难得人才。  Q* d; T0 J+ L$ k# U. z* h5 v7 M
. f* L! q/ R# V9 N! y
15、错位文革,承受考验含辛茹苦传薪火        62& T7 z$ q* j- c/ @# ]6 q; r$ m
不堪回首是文革,尽管他没有过错,而是被派性斗争所牵连。在失去人身自由的艰难岁月里,他利用特殊的环境,不但经常为当地群众看病解难,而且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竟然能培育出几名中医人才,靠的依然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中医功底。
2 f! M4 t+ \8 k: z3 V* V+ z5 s3 R' D+ {4 o
16、进中研院,勤于临床讲究实践倡急症        70
5 r) ]2 G- `( q4 f* w% V文革结束了,他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年过半百的路志正先生,坚决谢绝了卫生部领导的关心照顾,执意来到广安门医院,一不为安闲养老,二不是退隐医林,而是大力弘扬中医特色,为中医事业而奋斗。
+ x/ {; X. W. h# Y( B/ F, n6 d; b' x8 d& Z& k" h
17、二十余载,组建学会继承发扬再创新        78
6 R/ {% w5 j7 L2 I9 L& ?+ k2 i组建中医风湿病学会,把痹症与风湿病的关系理顺,深入研究痛风病,培养人才,研发新药,发展学术,在国内外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议,团结全国有关专家一起奋斗,路志正先生为此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满腔心血。
3 K6 L1 j' `8 H
( o$ }2 ^6 O% F# B1 g& L18、勤勉不辍,阐细发微治学临证皆严谨        91
6 t( E8 Q" B7 [1 l- y/ a中医学内容浩繁,学术博大精深,如何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门学问,是路志正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引经据典,阐发机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是他传播中医学术的特点。; Q; ~& p9 a" V7 x  Z2 c. F% Z$ w% h

* {6 h9 S$ b/ P3 r19、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104- g0 L0 u9 B+ {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随俗为变,做一名全科医生,是历代著名中医学家的追求。路志正先生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是专家,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疾病也深有研究;对于本草药物学如何“减毒增效”等中医学问,皆善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5 I. D+ e& ]) N5 X
! x1 v2 N# ?" @  A20、重视脾胃,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111
" n5 r: E& S% B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即使是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只知道活血化瘀。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地域的影响,人们患病之时往往多湿,通过利湿可以治疗众病,这是路志正先生告诉学生们的辩证法。
9 b, _" C) f' U  [# T
5 s4 [7 R$ a. t! C3 {4 [/ Y21、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125/ P( Q4 q" l  O- G; |  G. ]
在卫生部的时候,路志正先生就陪同过许多外国访问学者,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术。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增多,中医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竟有投机分子,在国外败坏中医声誉,路老就利用各种机会,一边挽回他们的不良影响,一边努力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
7 x/ y! t1 i. Z* M: D6 S# I5 o+ Z* @% k4 c* p. j
22、上书中央,针砭时弊出谋献策求发展        137
& T, x6 M. T' L3 o" Q: z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路志正先生与其他同道一起,利用为中央首长治疗疾病的机会,和各种参政议政的平台,积极为中医药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15年里,提了大量的议案,多次上书中央领导。
3 z& B/ \" {6 q! Y2 ^! i) e( X' ^( D, i0 z
23、非典肆虐,众老进言祖国医药谱新篇        151+ C: }* G$ F6 l: M. h
非典突袭神州大地,中医药本来大有可为,由于长期错误导向,致使中医药在开始的时候难以进入主战场。坐在总指挥吴仪副总理身边,路志正先生慷慨陈词,没有中医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总指挥听后当时拍板,中医进入主战场。
' i1 L/ v  o& g5 g8 {4 E) E$ u) g& h- ^: j- V" g# ]
24、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156, v# y& ^0 U; O- V7 M: G" Y/ q
近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工作,路志正先生乐于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四面八方的弟子前来拜师学习,岐黄薪火在这些后来的中医手里得到传承。弟子们也由徒弟变成了师傅,中医事业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i8 L* g4 ?4 a( J/ l

9 ]/ v4 s6 M, b9 u) J! t
5 A$ @) m3 {5 k0 p' E7 ?& L后  记        165( r  r1 o( f) U, L$ i8 `  `6 m-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1-28 08:45 编辑 # [3 Y4 w. [7 B4 Q
. y$ `% ~2 S) K5 v
6 q1 J% P/ _* k; y0 x
走进国医大师路志正 - 路志正 - 中医世家  https://www.zysj.com.cn/mingyi/luzhizheng/1107-7-0.html7 i0 \' p+ U6 D4 g8 ]

! b, D6 W  O/ D* `6 Q2 c, S引自:3 X* {+ E0 [7 h8 q1 Y
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药报,2011、3、17
$ K, r2 e  P4 ~" ]0 e) T
/ e: c7 q, s5 p0 q2 o0 G0 g走进国医大师路志正
. X' C* {2 h- ~/ [5 c□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0 O9 b* N% B1 z" J/ [+ O2 i, Z; E- B7 ^& C8 f- y
30位国医大师,各有各的成长道路,他们选择的成才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在他们的幼年时代,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医的命运也充满坎坷与困苦,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作基础,假如选择别的行业,也许会做出另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中医,传承了中医学术,成为中医大家。笔者有幸参与编写《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2009年出版),与路志正先生的接触,使我受益良多。
# B4 s- I" Q  |
" |  f% H$ O# r研读典籍涵味吟诵
9 \: O4 D( M0 [# L+ r! m5 S, y0 w# ]- Q: P* U" p
“低吟数十遍或百遍以上,就如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这就是‘涵味吟诵’。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4 F( }* g+ @* Q/ P+ \  e6 A6 v5 N* O8 _. Q# n$ Y: {
路志正1921年12月21日,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市北洼村。他从小喜欢读书,在五六岁的时候,常常去邻村的学堂“旁听”。伯父路益修是当地名医,受伯父影响,路志正很小就可以背诵《千家诗》、《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在路志正13岁时,伯父开办了一所民间的中医学校(河北中医专科学校)。路志正开始在伯父办的学校学习中医。4 Z' G5 o0 ]- e

6 j: b! _" R) n7 S) F$ K4 t河北中医专科学校虽规模不大,却特聘清末秀才陈宣泽专授古文,又聘请山西盐城名医孟正己教授专业课。路益修深知学习经典首先要过好文字关,若无坚实的古文基础,则难以登堂入室。所以学校里,既教授医学知识,也传授国文、历史。
3 X5 @/ t2 ]4 |7 j+ p( f
- J1 J$ K, v4 }0 o* R3 i路志正说:“伯父教我诵读中医典籍的方法是:先是低吟,吟读数十遍或百遍以上,就如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他反对高声朗读或强记在心。低吟之后,要逐渐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这就是古人所谓‘涵味吟诵’,务求弄懂原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背诵和理解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对于许多古典名篇的重要论述,都是那个时期诵读的,至今不少原文仍能朗然成诵,深感得益于当年窗下苦读的工夫。”5 c3 D2 k) y2 \, a. t0 X
& e! k5 M( i$ f
当时,孟正已主张,学习中医要从难入手,首先学好经典,然后旁通诸家。他认为这样做,才能取到高屋建瓴之效。他为路志正指定的学习书目有《素问》、《灵枢经》、《图注难经脉诀》、《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备要》等,都是成为一位大医所必须读的书籍。陈宣泽教授《易经》和《古文观止》等古文典籍,把医学知识与文化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加深了对医学**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学习《易经》了解了阴阳变化、消长盈虚的规律,更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中医的阴阳学说。古人有“易与医通”或者叫“医源于易”之说,说的就是这种文化同源关系。  ?3 S# Y& [- D% v$ h
: T. x1 {6 h. _5 v, j5 I$ V, r2 y" G
路志正还拜王步举先生为师,深研《灵枢》、《甲乙经》、《针灸大成》中的重要篇章,熟读《百症赋》、《标幽赋》、《马丹阳十二穴歌》和《医宗金鉴·针灸心法》之“经脉循行歌”、“穴位分寸歌”。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常用针灸起顽疴,得益甚多。
6 y  E7 S7 Y: x8 e; O0 z# \6 r( B* v8 j3 [
白天看病,晚上读书; M& s; w6 p2 h
2 ?1 j0 f9 ]( [
“凡日间疑似难辨、立法处方无把握者,则于晚间研读有关书籍,尤其是阅读一些医案,如喻嘉言《寓意草》、《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从前人验案中得到启发。”7 u/ F( h; \9 {; y7 k" N0 s6 o

& M. Z1 S/ g& Z1 E- m4 k路志正学习中医知识期间,抗日战争爆发了,学校无法继续办下去,路志正主要靠自学和跟老师临证实践。他初入医林的时候,路益修和孟正己常以《难经》教导他。他们说,扁鹊摘录《内经》中之重要内容,写成了《八十一难》,所以叫《难经》,是一部医学经典。
0 p3 W- @! T) J* O$ }7 _6 \8 ?+ a+ W$ U+ Q9 F
1937年7月,路益修开了一个“施诊所”,义务救治患者,路志正就跟随老师抄方子。
& w% N! W# V3 C! k& M
8 t8 z9 O. F9 g! D5 s' Y+ D路志正先生说:“我虽然学了一些中医理论,但是初见病人时,茫然不知所措。边抄方、边体会老师诊病时的一言一行。侍诊日久,则对老师辨证思路及治疗特点有所认识,并逐渐能够独立思考。许多病症不经过实践是难以认识和掌握的。如亡阴亡阳之重证,若不当机立断,危在顷刻。若只有书本知识,不经过临床体验也不敢决断和处理。”
5 M, y- d& E9 ]1 E( d; o) c$ F) K- Z; {" @4 R
当年他随伯父侍诊时的典型病例,至今仍历历在目。他们曾治一赵姓患者,病人头身汗出如雨,心慌气促,四肢冰凉,脉细如丝,属于书本上的“厥逆”之证。他伯父诊察后,认为患者汗出过多,而汗为心之液,大汗不仅伤阴,而且还会“阴损及阳”,形成“大汗亡阳”之证。因此就用大剂量的人参、附子,进行急救,说这种方法叫做“益气回阳”,或者叫“急救回阳”。伯父嘱咐,把药煮开锅之后,随煎随饮,而不是慢慢煎好之后再喝。经过他们师徒的紧急治疗,3小时后,患者的大汗逐渐收敛,四肢厥冷的情况慢慢消失,阳气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转。5 Z, r0 D0 q5 [. z0 t  Y9 S
$ ?7 C+ I: N* r
1939年之后,路志正开始独立应诊,白天看病,晚上读书。“凡日间疑似难辨、立法处方无把握者,则于晚间研读有关书籍,尤其是阅读一些医案,如喻嘉言《寓意草》、《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以提高辨证分析能力,从前人验案中得到启发。”3 f& b( p! k( |5 [% y; G
8 E, z. z6 l" J8 r
路老还记得初诊时,遇到一个患有关格证的病人,“他有十六七岁,不能吃喝,也不通大小便,用过利尿的针剂、药片,没有见到效果。请我前去看看。”路志正看到病人病情危重,脉搏也极其微弱。他想到用《张氏医通》里的一个外用方剂。用大葱白、川椒煎汤,然后加一点麝香,让患者坐浴。希望通过“温通”,把病人的小便引出来,缓解病情。他吩咐让患者先坐起来,然后下地坐浴。由于病人已很虚弱,在坐起来时,因用力过猛,昏迷过去,病人最终没有得救,这件事使路志正难过很久。
, \) B! }5 `% x' L0 x  R( R+ U! ?' b7 Z9 @8 l' m3 O# ]0 M) P' C
路志正先生没有气馁,不断反思。后来在翻阅《本草纲目》时,看到四十一卷“蜣螂”又名铁甲将军、推车客,说它“治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虫;在“蝼蛄”的条目下,记载有“利大、小便”的功效,可以治疗“十种水病”,“大腹水病”,“小便不通、大便闭”的证候,用的时候,要取下半部虫体。之后他遇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妇女,因泌尿系感染,二便不通,腹胀难忍,饮食难进,极度虚弱。路志正就拟了一个处方,以铁将军、蝼蛄、人参、附子等攻补兼施。患者服药后二便通利,逐渐好起来,路志正的名声也由此大震。
& U! _1 _/ c0 s1 J7 `5 |, p
  b  M8 s7 A0 t, ]& k6 d( k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 i% I1 l! y7 P1 F- X4 c  q3 A/ n; C7 D$ I% @2 Q- _
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长达15年里,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医药奔走呼吁。
# B9 ?9 `, @/ Y1 l9 @- \7 H" _; X8 r' K, z
路志正一贯的态度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尽管是“低调做人”,却被推举为当今杏林公认的中医大家;他又“高调做事”:第一个肯定石家庄郭克明先生中医治疗乙型脑炎的经验,假如当初没有他的坚持,中医治疗传染病就少了一个有力的事实依据;他用中医方法防治血吸虫病,提出来中医治水,西医杀虫,有机结合,成了禁用词语《送瘟神》高度赞扬的历史奇迹;20年里,他下乡求证、见证和肯定了很多宝贵的中医经验;他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带头搞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创建中医学会,抓急症,带研究生,搞科研,带高徒,培养优秀临床人才,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长达15年里,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医药奔走呼吁……- b  }# ~# \" m5 Z& O

! x8 ~. D* A$ |4 |' g3 b5 z1973年,他辞别了卫生部领导的苦心挽留,执意来到广安门医院,成了一名普通的医生。路志正编写了《中医内科急症》一书,把在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的内容,进行总结、补充,形成了专著。时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的吕炳奎在该书的序言里说:“中医治疗急症,几千年来积累了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医疗经验。上自《内经》、《伤寒论》,下迄明清温病学派,代有发展。然自西医传入我国以后,近半个世纪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医治疗急症的阵地日趋缩小,中医治疗急症的经验渐致湮没,形成了西医治疗急性病,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不正常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党的中医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中医医院和中医病房,中医治疗急症再次被提到日程上来。”1 n7 L) e7 [# H3 [* o# p3 P

- ?/ g7 v; f$ B# p  e  \6 ^7 v路志正与时任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的赵金铎一道创办了中医内科教研室,他们从中医学术自身建设入手,在中医病历书写、查房、会诊、病历讨论、急性病和疑难病诊疗等方面都突出了中医特色,做到能中不西,针药并施,汤丸结合,灵活多变,疗效很好,受到患者和同仁的好评。* `+ v2 C0 X4 [7 V$ T
( k$ h" B: O9 K9 G
2003年,非典袭来,路志正与吕炳奎一起,上书中央领导,要求组织中医人员参与非典的救治。在原副总理吴仪主持召开的“在京中医专家座谈会”上,路志正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中医药由此进入北京抗击非典的主战场,取得很好的疗效。7 ]8 l) V$ n/ m4 A+ }) t
, M& b# w2 q/ O% q
在名师与高徒的学术传承过程之中,可以经常看到路志正南来北往的身影,在他即将九十诞辰的时候,为了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路志正依然不停地耕耘着,也不断地有所收获。3 ~. R& s+ `6 X% P
, v- u, P5 n' [$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2008年与路喜善先生等整理:《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2009年9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l( D$ @4 M- h, Q( j* A0 A
2011年曹东义参与筹备农工党省委会主办的“冀港澳台两岸四地中医药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到会讲话,并做了河北省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 W, Q, s, Z, z
: U8 t$ L$ G! ?5 _
8 v0 M+ `" d) z6 R) O0 v
1 {: ?# I# X' F4 P7 w2 e! x

! j. c. S. t' s: R1、大医精诚,志在岐黄——记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中医药文化、2011、6(2)4-8。
0 F4 _  y% ?0 r" M
7 p5 }, U0 O* p, m/ ^" r2、路志正先生的大医之路、中医药与亚健康、2011年9月第一期、 5-106 L4 _1 u* B6 c9 `8 r" I

% D; d, h$ u% x) {/ F$ s1 E3、国医大师路志正的河北中医情、中国中医药报、2013、10、23* c8 P8 p0 t6 m5 {% [

$ w' }! W5 G) [% A& Q& v) n# d, G9 Y% w& q7 v( ?
4、国医大师路志正,河北中医不了情、中医药与亚健康、2013年10月(总第13期)、17-20
1 ^5 ]  J( P, H  g. c, X6 N9 E6 F: x& h- E$ b

6 h5 w5 N( S; X3 S( G' E( F, Q+ w5、国医大师路志正关怀河北中医学院发展、《国医年鉴》第六卷、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487-489
& N( O! p* ~2 N; d0 x7 m% z9 l5 G$ W" y1 w- n4 [( i
! K  n' B3 \5 V2 Q3 f) G- e# P
6、国医大师路志正,文化寻根祭扁鹊、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6、8月,总第28期、22-27- h( z; X) l& \
2 l6 ?6 H# U; Z5 @* |

) Y, p' L8 N- f1 I+ |  C4 Z* G7、走近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药报、2011、3、17
6 w9 ^6 n/ C, j& L3 O( d- _+ L  D& F) k/ ?
: D# u) p* B. w. ^-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8 09: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8 09:03, g) y5 h0 b8 S) F+ k! j
曹东义2008年与路喜善先生等整理:《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2009年9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 q( C8 G7 G4 ], x7 D3 Q5 D+ v2011年曹 ...

0 v; d7 P8 a3 M( b2 O% Y& R祝愿河北中医重铸历史辉煌
. R- [+ Z1 k3 e- ~1 M) {在冀港澳台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会(讲话初稿)" ^# T  ?8 [( I2 _5 M
路志正& Q6 j% c9 g7 E

! G; \0 K1 I* i7 Q9 o  M* ?/ T- u: s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起草)4 h, Q( t$ c/ m# m: b
河北省为燕赵故地,历史文化深厚,中医名家辈出,对于全国的的影响很大,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建国初期的各项中医工作,也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毋庸讳言,目前河北中医在全国的排名落后了。这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值得人们认真反思,以便今后努力奋斗,重新崛起。因此,很有必要从各个方面,认真谋划未来的河北中医事业,急起直追,跨越发展,重铸历史辉煌。) p( L8 L) t! |: W' F
我是河北藁城人,也曾经是河北中医界的一员,对河北中医有着很深的感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8 n" z/ J9 G# j燕赵自古多名医。根据司马迁《史记》的“扁鹊列传”记载,秦越人扁鹊是河北任丘鄚州人。他在开旅社的时候,得到长桑君传授的禁方书,使他成为“名闻天下”的著名医学家。虽然长桑君一再嘱咐“公毋泄”,不要轻易把“禁方书”的内容传扬出去,秦越人扁鹊也一再表示“敬诺”,然而为了关爱人民大众的健康,为了医学大道不至于失传,秦越人还是带出了很多徒弟。扁鹊在救治虢太子尸厥的时候,就有子明、子同、子仪、子游、子豹等徒弟协助他一起急救,因此,才有了“生死人”这样不同凡响的医疗成就。, B, s. `+ Q# `7 P% T, j" Z' ?
汉代公乘阳庆、仓公淳于意师徒,皆传扁鹊之学。+ @& F5 A, t2 P6 U, u) f
张仲景也对扁鹊的事迹“每览而辄叹”,《汉书·艺文志》把来于扁鹊的医学著作与《黄帝内外经》一起,作为“医经七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司马迁说扁鹊是中医学的宗师,是名不虚传的。5 i2 q' a) [' y# b$ J1 A" g8 _
大家公认,金元医学争鸣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而开创这个争鸣的主要医家就出在今河北省境内。河间刘完素开创寒凉学派,影响了张子和的攻下主张,也为朱丹溪滋阴降火论奠立了基础。易水张元素培养的正定李东垣、赵县王好古、其子张璧等人,被世人称为易水学派。李东垣要求藁城的徒弟罗天益,做“传道医”的大医风范,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9 q. K5 f% d7 U这些故事,在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河北中医五千年》之中,都有介绍,因此就不多说了。/ x3 l' _: J1 f2 |7 [$ _0 Q0 z
建国前,我在河北省藁城行医10多年,见证了当时的河北中医状况。解放后,政府号召中医参加进修,提高业务能力,我就到北京参加中医进修班。1952年被分派到卫生部工作,一开始在医政司中医科,后来中医司成立后就到了中医司技术指导科,一直工作了20多年,了解到全国中医的基本状况,也知道河北中医在全国的分量、地位是很重要的。
: F2 j; m: v6 `: d, _195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乙脑流行,当时刚纠正了歧视中医的错误,贯彻正确的中医政策,鼓励中医办联合诊所,进医院辅导西医学习中医。郭可明先生就来到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7个人组成乙脑诊治小组,治疗了几十例乙脑患者,疗效很好,就把材料报到卫生部,薛司长就派我和两位同志来石家庄进行调查。经过一段了解,三个人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只有我坚持认为这个疗效好是因为中医参加救治起了主要作用,另两个同志不同意这个观点,卫生部就又派了工作组,并且还组织全国的学习班来石家庄传染病医院学习,最后认定了这就是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才取的好成就。这个经验认定之后,在全国进行推广,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还接见了郭可明先生。
3 P0 N: z( G( y5 R1 h  w# N: e3 v1955年,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卫生部第一次表彰中医成果,全国一共四项,河北就占了两项。一个是郭可明治乙脑,另一项是北戴河气功疗法。当时,用气功治疗很多慢性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中医的特色。“气功”这个词,也是在河北省最早叫起来的,过去叫导引、行气,但是不叫“气功”。气功十几年之前曾经很流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病健身。只是十几年之前,气功被邪教利用,这样一来既损害了气功事业,也抹黑了中医形象,这个教训值得好好总结。) E* M1 o8 F8 T
1958年在保定召开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会后还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医成就展览。我在保定为了筹备这个会议,住了很长时间,整理材料,宣传河北中医的经验。当时,河北中医研究院规模很大,在全国也是其他省份难以比拟的。他们搞的民间中医采风很有特色,整理出版过《十万金方》等学术经验专集。
9 v$ P4 T6 E# m, t在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国家撤销天津市的直辖市地位,与河北省进行省市合并,省会搬迁到天津市,国家同时进行院校调整,河北中医学院由于和天津中医学院都在河北境内,为了保留天津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就下马了。天津市与河北省再次分开的时候,就造成河北中医事业的衰落,高级人才流失。% S  Z0 o3 V1 R. y+ b* G
1982年河北中医学院,与天津中医学院同时恢复建制,天津中医学院逐渐发展壮大,几年之前已经升格为天津中医药大学,而河北中医学院却取消独立建制,1995年合并到河北医科大学之内,成了二级学院,严重影响了河北中医事业的发展。
0 |, J9 Q. R1 F. N' P最近,欣闻河北省要争取恢复河北中医学院的独立建制,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很感动。
3 E6 s0 z1 ?) c我希望,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的时候,省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行扶持;河北中医界要好好谋划,做到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做到高起点,突出河北中医特色。
, m/ x6 ~2 v, @$ T一项事业的振兴,首先是人才聚集起来,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关于高级中医人才的来源,一方面可以在全国进行“招聘引进”,一方面可以立足于本省深入挖掘,大力培养。
  w: J$ `  z3 n近年以来,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加大了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不但出了吴以岭院士这样的人才,而且通过师带徒、优秀临床人才培养,也涌现出一批人才。全国首届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入门状元贾春华是河北的,毕业的状元高社光也是河北的。《燕赵中医药丛书》的组织编写和出版,很好地展示了河北中医的形象,受到业界关注和好评。很多跟我在北京参加师带徒的徒弟,都展现了很好的发展前景。这都说明我们河北中医有人才,只要努力进取,就会让未来的河北中医事业重现历史辉煌。
, C& T, ?5 V* m/ |( F5 S% s谢谢大家!; V/ [8 ~9 V% D' e: g# Y
2011、8、29 `! @: H" w- |0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

主题

173

回帖

12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8
发表于 2023-1-28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客访禅登峦峰,
# n9 P8 m2 `' l. x- R# ~- R2 Y! l云巅抚须含笑翁。
: V( A8 N" L" a& Z+ d千年劫难百年殇,5 T8 ^% _3 w, R* ]
娑婆琉璃光明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2945

主题

69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557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15: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期健康大视野* f3 \& w" N/ d; \- M3 C- U
国医大师路志正  文化寻根祭扁鹊
. z% u6 M! M$ i" l- l                ——任丘市扁鹊文化节大型公祭拜活动纪实
; A4 Y3 K& ]! J5 ~6 q) m6 u: r/ X供稿: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邢运凯
8 D  u! N% z( N/ r& `' d责编:曹东义
7 u! y$ ^9 P) x" `' K0 ?( a7 }2016年6月3日,农历四月廿八,这一天是医祖扁鹊——秦越人的诞辰纪念日,由任丘市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和北京路志正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中医文化寻根  祭拜医祖扁鹊”大型公益祭拜活动,在神医扁鹊故里——河北省任丘市鄚州扁鹊祠前隆重举行。
5 S, ^+ k# J# V) k96岁高龄的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亲临现场,到场的嘉宾既有各级领导,也有著名学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段云波局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裴林院长、曹东义副院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毕文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侯宝达会长、河北省首届名老中医郭纪生;沧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赵红征局长、任丘市委宣传部唐小明部长、任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颖茹,沧州各县市区卫计局分管领导,各县市中医院院长,任丘市有关科局的负责人,以及任丘当地和华北油田的中医药界代表200余人共同参加了盛大的祭拜活动。
6 q- _( C7 f% l0 N上午9时,穿越时空的古乐响起在大庙上空,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任丘辛安庄古乐《关公辞曹》,这个古曲委婉动听,向人们述说着千年以前的历史。尤其是在任丘大鼓的烘托和陪衬下,更加古朴雄浑,震撼人心。# [2 o9 B. O- O! B5 j
任丘市政协王吉堂主席宣布:“中医文化寻根 祭拜医祖扁鹊”活动正式开始。他代表河北省任丘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说:扁鹊是中医的开山鼻祖,是中医事业的开创者与传播者,为了人民的健康、民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扁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光辉壮丽的行医事迹,伟大灿烂的医学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能够有幸请到了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作为贵宾,带领我们来共同祭拜医祖扁鹊,这是任丘历史上重要的一件大事件。任丘作为扁鹊的故乡,值得我们骄傲。作为扁鹊同乡、扁鹊后辈、扁鹊继承者,我们激情满怀,任丘在弘扬扁鹊思想,宣传扁鹊文化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义务也有信心为传承扁鹊文化而加倍努力。任重而道远,诸君共努力!
9 B3 f' l! S2 ~* e" B紧接着,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与70多岁的长子路喜善先生,一同健步走向由三级汉白玉台阶形成的主席台,向大会宣读致辞:5 T! j1 W' D; z! s5 E
“五月初夏暖风多,鄚州大地布阳和”。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大家欢聚一堂,齐聚任丘“鄚州扁鹊祠”前,一起拜谒中医的开山鼻祖——扁鹊,追思他纯朴的医风,感念他对中华后人的恩泽,实可谓任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幸事,对于大家的到来,我路喜善谨代表家父路志正、代表协办方北京路志正中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和由衷地感谢!
+ i% w( f( q5 w3 D; Z' H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就在我们脚下之地,诞生了一位与道家老子,儒家孔子齐名的大医家——扁鹊,是他开创了中医脉学,四诊合参诊疗体系,为中医药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史学家司马迁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可以肯定地说,扁鹊是中华医药的奠基人之一。1 k$ n: X& _9 H
    由于历史跨度的久远和史料的匮乏,关于扁鹊其人、其事的争论已久,而且这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但是有关任丘鄚州是扁鹊的故乡,其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成才于斯,却众口一词,少有争议,这一点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记载。扁鹊就是从这里开始,周游列国,行医天下,开创其“诊赵简子昏厥”、“救虢太子之假死”、“望齐候气色以断死生”,以及过邯郸为带下医,过洛阳而为耳目痹医,入咸阳为小儿医等,救死扶伤的传奇之旅。扁鹊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按现代的话说,实可谓是“全科医生”。8 _, M3 V7 L+ T8 W# z% x2 u5 k# P
做为扁鹊故乡的河北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扁鹊和扁鹊中医药文化是任丘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和宝贵财富,我们应加倍地珍惜爱护。习主席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做为现代中医人,我们既是扁鹊中医药文化的受惠者,同时又是扁鹊的传人和施惠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习主席和任丘市委的周围,努力学习,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发挥扁鹊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为将任丘市打造成“京南文化第一城”和宜居及旅游圣地,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1 H8 R1 s  M  k& h- a; r路喜善先生宣读的文章,经过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审阅和肯定,也足以代表他老人家对大家的殷切希望。
! z% p5 ?) A) I% Q( C& {6 l! \; A紧下来,由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刘清脆副会长宣读了大会的公祭文:3 B- B* r- z8 w1 j4 X+ |. j
公本秦姓,名讳越人。生于鄚邑,祖业庄村。( z( J/ M5 d6 C! s& h8 o
少时聪慧,干练机敏。入鄚馆舍,仁厚诚信。. N5 B: |3 r$ v. _
有长桑君,游医四方。侠肝义胆,医术精深。6 O. l/ h. ?0 g8 w) I+ G
长宿客馆,喜公殷勤。收为子徒,授以禁方。" I9 ]1 m$ J" Z; ^% _# p  e# V
传带十年,技艺大进。秉承师命,开设医坊。
4 S+ W  n% q9 E7 U1 m屡解难疾,义诊时瘟。乡民称赞,闾里德馨。
4 {/ P# G0 x/ G名动古鄚,不忘师嘱。带领弟子,周游列国。7 I7 _& m& a  Q. ^' f  }
弘扬医学,救助黎庶。入之山岭,采集奇药。$ I) @+ B% M7 g9 L& A  j2 L+ Z
    访于闾肆,搜求名方。行医卫晋秦韩,燕赵齐鲁。
( r' b1 G" f3 a- w( p; b    心系苍生,施治随俗。精研妇儿内外,五官皮肤。
7 z0 C0 m! y2 ~- N0 M1 \学治相长,诸课精奇。创立脉诊,开创先河。
2 f& [% K& ^: D( `丸散膏丹,相互为用。针灸疗法,炉火纯青。; `1 `4 [: b! H) N& V
百姓信服,遮道拜迎。名声鹊起,神话传颂。" h$ X. Q. r$ A) S0 l4 F
救虢太子,起死回生;医赵简子,预言国政。
$ Q$ x( B6 }* ~* }     四问齐桓,洞知未病。诊秦公面疾,疗邯郸妇病。
0 B8 L" ^! ^+ b2 x/ g. Y3 C- ^     洛阳老年耳痹,咸阳儿瘟。撰著难经,扁鹊内外。
; }$ w9 B/ q! e- m, T6 w' ^        中华医学宝库,从此奠基开宗。
9 M9 ]: }7 }8 B3 {8 [2 i誉满列国,广受尊崇。晋人敬鸟,尊公扁鹊。2 u" g3 G9 I$ M8 U6 c
寄居卢地,人称卢医。秦国民谣,病求扁公。
+ l2 M; D9 B3 A, ^实为医祖,史记有言:扁鹊言医,为方者宗。
$ a) W& S$ V5 k3 K天下言脉,由扁鹊也。青史扁鹊,取自秦公。, M5 Z8 L: G; R5 n
游医咸阳,普救大众。太医妒公,使人行刺。
7 z/ s2 m) t9 L% }4 C4 f/ [* d     逃亡路上,丧身异邦。呜呼!
% x9 g+ }0 R( p: p巨星陨落,列国震惊。山河同悲,九州共悼。8 F6 B; g; X8 P  @7 B$ Z
故里乡人,闻公蒙难。修衣冠冢,永世怀念。
2 Q' Y+ V3 B4 b" N' d8 B节令祭祀,祈福求药。后世千秋,追谥日隆。
# {& M: w2 b8 x6 ?$ V" p杏林尊祖,朝廷封侯。万历敕修,鄚州庙起。$ ^7 T5 u8 U2 Y- `
供奉神医,云集商贾。货通遐迩,天下第一。
8 t* O2 |4 r6 k2 l+ U# F医祖恩泽,惠及故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1 r6 e, o$ v& n$ M
古鄚任丘,沧桑巨变。撤县建市,石油兴城。( U$ X) N8 [; C0 A& U
改革深化,社会稳定。经济腾飞,人和政清。6 I5 g1 ~1 y; M1 v& j; C7 m. d0 A
成长之城,大美任丘。京南第一,医祖故里。
# j7 o: V  M9 x& k6 K市委号召,万民响应。白洋涌波,大地轰鸣。
& D  z) P' J: B/ y& k怀我先祖,奋勇前行。明日任丘,大功必成!
# ?# U+ \" ~; M5 @) B  x  O公祭庆典,高潮迭起,接下来,在庄重的鼓乐声中,首先由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健步上前,高举巨香,环绕三周,在大香炉上,代表杏林耆宿,中医药传人,向医祖扁鹊敬上高香,祈盼在扁鹊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中医药事业兴旺发达;祈盼人民生活,健康幸福;祈盼华夏文明,伟大复兴。紧随其后,任丘市中医院院长、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邢运凯会长,敬献第二支高香;当地中医界代表敬第三支高香。1 v  j# b7 W) U3 W' I, c
敬香仪式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0 I1 ]* [( ]& e7 z) S" q5 a0 U上午10时,由出席活动的领导和来宾,向医祖扁鹊敬献花篮。2 j6 a/ t- \" P+ e: d5 m, l
敬献花篮的嘉宾分别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段云波局长;路老长子路喜善教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裴林院长、曹东义副院长;中国药文化研究会毕文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侯宝达会长;河北省首届名老中医郭纪生教授;沧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赵红征局长;扁鹊医学思想研究会邢运凯会长;以及沧州各县市、华北油田中医院院长等,寄托了大家对扁鹊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 U. h4 M5 u+ e祭拜仪式结束后,大家游览了扁鹊祠,参观学习了扁鹊的学医经过、行医经历和悲惨的遇害过程等生平事迹介绍。
& `% `  x& R5 y+ \祭拜活动完成之后,路老不顾身体劳倦,来到任丘市中医院,考察当地的中医院建设情况,了解中医药的利用和发展状况,并亲自到中药房查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仔细询问了中药饮片的利用率,对药材的质量很是满意,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认真、对患者用药高度负责,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嘱咐大家:药物质量和合理规范的炮制是中医要取得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规范炮制,认真调配,做到精益求精。
6 i; X" o8 F+ n- ^  |) e& k, _随后,路老来到治未病中心,视察了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参与治疗疼痛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综合调理、肿瘤病人的中医体质调护、中医体质辨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在自身免疫类疾病当中的广阔运用。/ q3 K* k; O. c0 t
路老指出,中医药治疗很多综合病和疑难杂病有着西医所不可比拟的成效,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先进理念,积极广泛地运用到临床中去,更好的服务患者。接下来,路老在医院的小会议室与年轻的中医大夫亲切座谈。0 ?7 _8 c+ f, V# \  N
路老从扁鹊不平凡的学医经历,艰辛的行医经历,以及扁鹊所取得的成就等几个方面,详致的介绍了纪念扁鹊的意义,追思扁鹊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作用,怎样学习扁鹊的医学思想。并询问了大家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告诫大家要沉得住性子,下得了苦功,忍得住寂寞,努力钻研中医药经典著作,多拜名师,勤于临床,注重总结,逐步提高,学习、继承、弘扬扁鹊精神,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广大病患者服务。鼓励大家要做“当代扁鹊”,与大家合影留念。
+ \% h5 f3 K2 n, ?% ?当天下午2时,在庆丰酒店五楼多功能厅举办了“2016年第二届扁鹊医学思想研讨会”,会上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教授,以《研究扁鹊的几个大问题》为题,就扁鹊思想研究过程中的几个争论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详致的交流。他几十年来广搜博采,深入探索,不仅揭开了很多历史谜团,主编了《神医扁鹊之谜》、《河北中医五千年》等代表该领域研究水平的学术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推动中医文化寻根活动,把扁鹊开创的特色中医,在当代展示给广大民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使大家对很多关于扁鹊的不清楚认识,得到权威解读,豁然开朗;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王庆海、赵辉主任也分别以《传承扁鹊文化  弘扬中医四诊》、《治未病与健康四大基石》为题,展示其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深入交流,参会者收获颇丰。
" R  Z# V  \1 b$ y5 k本次活动以弘扬扁鹊文化为依托,以挖掘扁鹊医学思想为宗旨,整个活动场面古朴典雅、大气恢弘。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隆重拜祭了春秋末期的伟大医学家秦越人,他誉重当时、影响千秋,被当代和后世尊为华夏医祖——扁鹊。大家追思先贤、怀古激今,增强了将扁鹊医学思想发扬光大,造福子孙万代的信心和决心。4 o3 ^! }  I. O, n/ I
此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中医药工作者对扁鹊文化的继承和热爱、对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任丘立足扁鹊故里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挖掘、弘扬扁鹊医学思想,打造扁鹊文化名片,提升当地文化品味,必将以新的姿态崛起于华夏大地,对未来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 y: P. s; m1 d- |
 & L6 C6 Z2 _" g/ y
附录:任丘扁鹊庙背景资料
) S. i1 a* D' @/ b. i    鄚州扁鹊祠,位于河北任丘鄚州城北2公里处,座北朝南,由扁鹊祠、三皇殿和文昌庙组成。正殿供奉扁鹊,两配殿是历代十大名医塑像。东配殿有王叔和、张仲景、雷太乙、淳于意、华佗,西配殿是孙思邈、皇甫谧、韩普济(韩康),葛稚川、刘完素。三座大庙连成一体,四周筑有红色围墙,巍然壮观。扁鹊祠占地将近230亩,连同香火地共计400多亩。据《任丘县志》记载:“扁鹊祠,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初建时仅有一间很小的扁鹊祠,明世宗嘉靖年间,任丘知县周佑、王齐重修,天启年间奉敕重建。另据《御制重修鄚州药王碑》和《敕建三皇殿碑》记载,药王庙建自元朝,重修药王庙是大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之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又敕令兴办鄚州庙会。4 K% K) _3 S6 k
据史书和《任丘县志》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少时受业于长桑君,是我国切脉治病的创始人,医求高超,有超死回生之术,并创立了“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著有《难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著作。在周游列国期间,逐渐行医治病来到陕西境内,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派人暗中将扁鹊杀害。家乡人为了怀念扁鹊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其家乡——鄚州城为其建造了衣冠冢,高数丈之圆丘,方圆盈亩,元朝在丘前建扁鹊祠,原扁鹊祠在清康熙年间因香火太盛,而毁于大火,后土人募资重建扁鹊祠。
& e$ `- m, K+ Q9 m' r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