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E! l5 O6 p; Z A% n7 d9 X$ P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 f" F2 b" t$ b, `
* t* u+ ^8 @8 U7 D! h0 ]# G# `, {& W2 m% |3 H" j0 z
讲述:路志正先生' Z: e' T% F) `5 _
初稿、整理:曹东义 路喜善 张波 * y7 N* g$ ~2 h0 |% s% G+ P& g
3 i7 ~% f9 w8 ]1 K, @0 C8 k
( l1 n- b* ]% h6 D( M$ M3 j7 Z, L
; r' \ Y. F2 v# h" _- f! X" W- R4 m本书提要
0 c& Q9 d" s8 E4 f; z. E
5 q& b8 a' W. m% [) F4 S! W8 g人的一生,既要做人,也要做事。路志正先生,字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年时期就步入医林,建国伊始已经开业十年,在当地颇有医名。1952年进入卫生部工作,见证了20年不平凡历史。他最早认定中医治疗乙脑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防治,深入调研各地经验,下乡宝钢培育医学人才,皆不辱使命。1973年进入广安门医院,兴特色,建学科,抓急症,开科研,带研究生,育高徒,培养优秀人才,把岐黄妙术广传海内外,硕果累累。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针砭时弊,诸多高论惊四座。在历史给与的特殊舞台上,他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给当代,也留给历史,耐人品味,任人评说。
9 e+ d1 ?# ~; J( g6 G% a2 l- u5 v% o5 [& V
3 t+ W8 R- v) l3 p9 t5 v' y1、冀中大地,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贯古今 34 C" c `) a; q7 m' d+ q% t
在燕赵这片热土上,伏羲、黄帝、唐尧留下过开创业绩的脚步;扁鹊、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王清任、张锡纯走出了医学进步的足迹;在藁城台西先商遗址的旁边,当代中医学家路志正先生,又一次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在世人面前。( b; d# Y" J) y) W2 a6 R' j& i0 m- B
, |6 D. F' A6 `
2、三岁丧母,少而更事坚韧性格经磨砺 8
% V' [. T+ t* `少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把路志正好学上进的精神磨灭,而是促使他成为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救民疾苦而奋斗。志正如地,而厚德载物;行健像天,故自强不息。
1 }" c; e v' R1 q) ~
9 @0 s, H) _) N! _3、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109 T; J6 Q( z0 q" {; ^
五六岁正是贪玩的年岁,路志正先生年幼的时候,对于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跟着一群大孩子,来到了私塾学堂,当起了旁听生。他的父亲并未因此看成荒唐之事,没有喝斥与嘲笑,而是加以引导,培养他善学好思的能力,引他走进知识的殿堂。% q1 i2 R y; |
) o2 R. R- w9 h% |: z5 Z4、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13: w% h: l7 Y% E4 |+ e
路志正先生的家乡,不仅读书之风很盛,而且济世救人的高明医生,也出在本家族之中。因此,他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学医。在乡间几间陋室之中,路志正先生既学到了古典文学,也学习了岐黄救人之术。! o# A. m- T& k: n: u% Y
7 h6 k- f8 m0 e7 g. z5、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16% x; Q' v2 }4 }" h
学业初成尚无施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来到冀中平原,路志正先生与他的老师一起,为多灾多难的人民大众,施诊舍药,做起了慈善事业。贫苦和疾病缠身的民众实在太多了,日夜地忙碌练就了他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也因此而奠定了基础。
& F& k" `7 |! P2 S6 s& k
/ t( ~0 x z* D- }6、十八开业,折肱续断声震乡里传美名 20
* J( G' a- o3 D) ]自古以来,医学难于精通,诊疗充满风险。路志正先生走上临床之后,救治疑难病症,也经历过挫折。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取的精神,使他在学习之中走向成功,成了当地颇有医名的中医。
; R/ W- h6 k1 G& u
4 y( r2 `# E; d1 J; a7、迎来解放,中医进校反修西医缘改造 24, e! a0 O9 ?. i9 \3 s( S/ v
建国初期,路志正先生已经开业十年,救治过无数患者。由于当时盛行改造中医的政策,他也必须到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课程。进修学习的过程之中,基本不讲中医内容。由于他过去中医基础牢固,临床经验丰富,虽然灌输的是西医知识,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对中医的信仰。 }* i+ {' W& J) }
2 i- p3 l. a( G0 L. P0 `. q N
8、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 26
& V3 K4 n$ I* R) I4 k路志正先生根据组织需要,到卫生部工作,一开始是处理来访来信。随着对中医正确政策的落实,各地中医经验不断上报,他经常外出调查研究,核实有关经验,推广相关技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影出现于需要他的祖国各地。
W, c I/ t6 f/ z, R& C5 p# M, M8 N" U# n# U
9、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31
) Q* q1 h% M; ]2 w, V, T7 ~, m8 n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鞠躬尽瘁。路志正先生在他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发展中医,他们一起奋斗;为了战胜非典,他们一起上书总理,为中医而请战。" _' [, k7 e4 s" L
9 l$ Z5 O* x) ~ J$ s10、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358 O: g! ~: f6 a/ b3 R
新中国的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事业的追求之中,路志正先生结识了许多著名中医学家,互相激励,共襄盛举,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 |. _, b2 z, Y: Y& h- J0 z) L F
, z/ k4 A2 u# n3 Y+ N11、乙脑治验,外调求实慧眼识菁似伯乐 42( x9 C0 y7 B2 T
乙型脑炎肆虐于华夏大地,石家庄中医郭克明创出新奇迹。材料报到卫生部,路志正与其他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意见分歧,难于下结论,只有他坚持中医有效的观点。卫生部领导认真对待,三派调查组加以核实,最终肯定了石家庄乙脑中医治疗经验,加以表彰,推广全国。# ~2 p4 t+ `9 K y/ r/ p8 ?$ j H
, Q5 r. Q0 {4 R# i
12、治血吸虫,群策群力中西合璧送瘟神 48: o* m/ f1 I4 X2 s3 o+ `( t( a+ p
毛泽东发现了血吸虫病的危害,决心七年消灭这个疾病。路志正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中医,中医靠什么参与这场伟大斗争?他创造性地提出中医治疗腹水与西医锑剂杀虫相结合,使中医有了用武之地,为毛泽东《送瘟神》的豪迈情怀,增添了浓重中医特色。8 s# c. z! N& w( T- L
; N, W" q$ v, E2 ~4 f0 K6 ^13、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52 M9 Q' m: {) L8 v# ~
中医是我国原创的知识体系,在民间蕴藏着丰厚的宝藏,只要加以发掘、整理、提高,就可以上升为实用的技术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路志正先生非常热心地关怀着这些民间经验的传承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推荐了许多人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 j8 o4 i( ]0 t
. b6 Y% I+ \5 M* i1 b9 {+ V14、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57" ?0 G |0 c, a' F8 e
下乡医疗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爱护人才”的一种表现,包钢为了留住路志正先生,卫生部里的正副部长找了7位,一定要留下他来,为包钢服务。他们表示一定加以重用,他们看中的是路志正先生的高明医术和难得人才。
$ ?% w! Z2 {% J' P/ [ h% Q7 f+ _9 u
15、错位文革,承受考验含辛茹苦传薪火 62
S: x' K7 O- j不堪回首是文革,尽管他没有过错,而是被派性斗争所牵连。在失去人身自由的艰难岁月里,他利用特殊的环境,不但经常为当地群众看病解难,而且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竟然能培育出几名中医人才,靠的依然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中医功底。
! n& A c' B% G$ V
4 t, L5 Q5 Z' [' R5 g$ {6 x16、进中研院,勤于临床讲究实践倡急症 70
: F/ ~5 G0 g, t z- U& d文革结束了,他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年过半百的路志正先生,坚决谢绝了卫生部领导的关心照顾,执意来到广安门医院,一不为安闲养老,二不是退隐医林,而是大力弘扬中医特色,为中医事业而奋斗。
" P! W h7 i! a c. B& f) }( `! B% j2 q i, |2 O$ F* p, S
17、二十余载,组建学会继承发扬再创新 78# w! K. [ X- d- ? W! x
组建中医风湿病学会,把痹症与风湿病的关系理顺,深入研究痛风病,培养人才,研发新药,发展学术,在国内外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议,团结全国有关专家一起奋斗,路志正先生为此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满腔心血。% l0 Y' U! d5 D& ^( O9 o& e
* {* `3 s8 `& l+ U$ t1 Z
18、勤勉不辍,阐细发微治学临证皆严谨 91
" R" Q p( m6 Q中医学内容浩繁,学术博大精深,如何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门学问,是路志正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引经据典,阐发机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是他传播中医学术的特点。
0 T& R8 u, ?4 S2 f
9 u# x q/ m) b0 k& H% f7 Z19、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104
7 X6 R" ?" s0 R2 K, B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随俗为变,做一名全科医生,是历代著名中医学家的追求。路志正先生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是专家,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疾病也深有研究;对于本草药物学如何“减毒增效”等中医学问,皆善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 f4 B* `7 c4 \0 T( ^" B8 R6 ^: Q7 W" n6 s9 v4 `$ I6 s0 C& T
20、重视脾胃,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111- f8 l- k6 E3 t) }5 t8 j
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即使是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只知道活血化瘀。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地域的影响,人们患病之时往往多湿,通过利湿可以治疗众病,这是路志正先生告诉学生们的辩证法。
9 `7 W' k2 g# s( q0 \* e5 |* h& Y( d) r7 P# T
21、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125, T. Y4 j* \! [5 \7 b! v
在卫生部的时候,路志正先生就陪同过许多外国访问学者,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术。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增多,中医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竟有投机分子,在国外败坏中医声誉,路老就利用各种机会,一边挽回他们的不良影响,一边努力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7 q: F2 k4 h' P. M; I1 E" z1 Z
& @( K' g1 _3 D) \% D22、上书中央,针砭时弊出谋献策求发展 137
2 i5 Z: U) [/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路志正先生与其他同道一起,利用为中央首长治疗疾病的机会,和各种参政议政的平台,积极为中医药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15年里,提了大量的议案,多次上书中央领导。. g1 Y9 ^% ]( a( [- A
, K: F" P3 S7 [8 r; f" }, u) N23、非典肆虐,众老进言祖国医药谱新篇 151
+ @5 m3 t" {8 G7 h8 E非典突袭神州大地,中医药本来大有可为,由于长期错误导向,致使中医药在开始的时候难以进入主战场。坐在总指挥吴仪副总理身边,路志正先生慷慨陈词,没有中医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总指挥听后当时拍板,中医进入主战场。% B( ?! G- g e% n# D
* r. `% B8 ~& } _24、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156
- J0 n( T4 q, t4 \% ^近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工作,路志正先生乐于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四面八方的弟子前来拜师学习,岐黄薪火在这些后来的中医手里得到传承。弟子们也由徒弟变成了师傅,中医事业必将走向伟大复兴。3 U" w- v$ E& |$ P# n
: L* X0 [2 m2 v6 t% p$ O6 u2 s( h
4 s& g9 ^' y7 E J# R5 {1 z- X后 记 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