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2-20 09:03 编辑 ) Q1 P! @% _2 R0 U
$ Q/ L; E. B$ ^$ D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伤寒论》叙例辨(下)的有关内容。这是邓老对于《说哈论》与《伤寒例》的重要论述,这也是正确认识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关系的重要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让人敬仰。这些论述,相比于很多“伤寒家”“温病家”,也应该是高屋建瓴的论述。
; F, e+ j+ g; C/ M9 h. d 邓老认为,削《伤寒例》是任意改动仲景学说的借口。后人不细察,便使借口成了定论!* L/ j" ^0 {& ?% ^
邓老说,《金匮要略》一般认为是未经叔和整理的,因此不存在王叔和的伪作了,但《金匮要略》的第一篇文章为《脏腑经络先后病》,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认为本篇属全书概论性质。仲景在本篇中根据《内经》、《难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都举例说明,并提出原则性的指示,即学习本书以下各篇,首先必须以学好本篇作为基础。《金匮要略》开头有一篇概论性的文章,那么《伤寒论》为什么不会有一篇概论性的《伤寒例》呢?而《辨脉》与《平脉》则是《伤寒杂病论》全书的导论。- G/ G R" ~! a! r" g, t6 R4 v, }- [7 k
邓老这些论述,非常重要,这与我在研究生论文《宋金元伤寒学术源流论要》的观点“《伤寒例》源出于张仲景而非王叔和”是一致的,这也得到刘渡舟先生的肯定。只是我的论述,没有邓老的资料丰富,说理性也不如邓老深刻。
! b3 {2 u1 ?) P5 l# n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 z% T7 Y0 n3 _: [! }
( ]! f/ e2 @% ~6 l& ^邓老说的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0 b; S; r2 a! b9 N+ ^从历史发展来看,从秦汉到三国这一时期对脉学的研究是个兴盛时期,所以到晋·王叔和便对脉学做了划时代的总结而写成《脉经》。不能倒过来因为王叔和写了《脉经》,引用了仲景的东西,便把《伤寒论》的《辨脉》、《平脉》等均认为是叔和所作。
`1 w$ s: i4 U _
可惜的是,这么重要的学术观点,至今未被中医届普遍采用。 所以,复兴中医,传承创新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3 q" X. t) U$ C/ 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