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陈家功先生对“中医药法”二审稿修改意见
曹东义 发表于:2016-10-5 13:50:4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0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要彻底告别“以西范中”
--“中医药法”二审稿修改意见
陈家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二审稿),较2015年12月征求意见稿有一定改进,但是,二审稿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再次提出修改意见,本修改意见重点不在条文,而在于制定“中医药法”的立场观念。中医药法,务必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立场,以中华文化观念制定。
健康,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前提和基础。保障中医药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根本上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命健康。如所共知,维护中华民族生命健康,中医药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医人才匮乏”、“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制约和影响中医药医学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发挥。中医药处于传承中断的危险,这是中医药传承重大的历史危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独特内涵价值,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生命健康。
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称为岐黄学,并认为,《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学问;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将中医内涵价值,概括为“五大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
当然,只有以中华文化观念才能够看到和承认中医药内涵价值,因为,“中医人才匮乏”、“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现实问题,正是百年中华民族以西方文化观念看不到、不承认中医药内涵价值的结果。中医药问题,是人的文化观念造成的,体现为三个层面,直观层面,“中医理论西化”、“保障中医药独立性制度缺失”,简称为“以西范中”;深层面,“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中华文化的缺失”、“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核心层面,中华民族的西方文化观念。中医问题,是一个从基础到现实的巨复杂问题,具有多层次、多系统特征,任何单一技术手段都不足以解决中医药问题。解决中医药问题核心与关键,首要的是彻底转变当今中华民族独尊西方文化的观念,以中华文化观念制定中医药法,彻底告别“以西范中”。惟其如此,方可制定保障中医药独立性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包括保障“中华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字”的利益,因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需要中华文化复兴并行。
医学本质是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全体。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中医药原始载体,但中“华民族”与“中医药”并不能够等同划一,因为中华民族既是历史的集合又是现实的集合。就现实而言,中华民族既拥有中华文化、中医药,又拥有西方文化、西医药。因此,将中医药定义为“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学体系”,不确切,不准确。这样定义,如果将“中医药”换成“西医药”,则同样适用。还有,二审稿第一条,“保护人体健康”,不严谨。因为人体是人的生命的一个部分,人体不等于“人的生命”,如果将中医药限定“保护人体健康”,则是缩小了中医药适用范围,甚至是丢掉中医药独特优势。只有西医生物医学观念才将“人体”等同于“人的生命”。“保护人体健康”,根本就不是中医观念。
中医药具有丰富深刻独特内涵,是保护中医药利益事实依据;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现实问题,是维护中医药利益现实需求,这是制定《中医药法》内在因素。中医药能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中医药,这是维护中医药利益外在因素。《中医药法》保护的不只是中医药自身利益,而是保护包括中医药利益在内的中华民族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中医药法》必须根据《宪法》而制定,保护的必须是中医药利益。这个中医药指的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医药,而不“现代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法》必须以此共识制定。其实,那些坚守中华传统医药者,在《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中已经明确表达了这个意见,但是,二审稿并没有采纳,也没有给出不接纳理由说明。因此,我们依然存在如下疑惑:
1、中医药,为什么要创新?创新内涵是什么?创新目的是什么?我们所理解的创新理由应当是,①拥有足够事实证明,中华传统中医药理论技能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②创新者已经掌握中华传统医药理论和技能,达到古代中医大家水准,并且,得到中医学术共同体承认。否则,是“挂羊头卖狗肉”!继承都没有做得到,却妄谈创新,这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创新,是继续破坏中医药传承。中医药服务于社会借用现代技术手段,我们从来不反对,但是,中医药借用现代技术服务社会决不可以等同于“中医药创新”。我们所忧虑的是,以“创新”冠冕堂皇之名而继续进行中医药西化之实。创新,必须强调以“传承”为前提。
2、发展中医药,为什么要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非常浅显道理,中医药发展动力是中医药自身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充其量是外在条件。或者说,离开了现代科学技术,难道中医药就不能传承发展了吗?“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如果《中医药法》予以承认,则是为“中医西化”存留法律空间。倘若如此,这样的《中医药法》就不是一部好法。
3、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巨大争议,根本不具备共识,中西医结合顶多是一个假说。对存在争议的东西,不宜写入法律,这是立法原则和常识。退一步讲,中西医结合有助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吗?或者,离开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就无法传承和发展了吗?相信,答案是自明的。二审稿又为什么还要坚持“中西医结合”呢!
4、为什么要限制“中医诊所诊疗范围”?问题是,这个诊疗范围,是以中医学科划分,还是以西医学科划分。若是以中医学科划分,则无须划分诊疗范围。因为,中医传统对从业者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此外,国家一边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推进“中医全科医生”建设,一边又限制“中医诊所诊疗范围”,岂不是自相矛盾!若是以西医学科划分,则问题就严重了,因为明知道中医传承中断危险源自“以西范中”,却还要坚持以西医学科划分“中医诊所诊疗范围”,敢问,动机何在!
5、中医药管理,为什么要继续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因为,这两部法都是以西医、西药理论观念制定的,是西医、西药管理法。如果将《中医药法》未规定的继续执行《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那么,就是将中医药工作者管理和中药管理仍然置于现行体制机制之下。这就意味着中医药传承发展,在最关键、最核心环节还是不能够独立自主,这样的《中医药法》根本就不是保护中医药利益。
二审稿,明显存在着抽象上规定“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而具体法条又违背“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导致二审稿内在严重“自相矛盾”。本修改意见,删除的多为自相矛盾之处。
基于上述认识,对二审稿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第一条, 修改为:根据《宪法》规定,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维护国人生命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 修改为:本法所称中医药,指的是中华文化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医学体系。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立的医学,适用于本法所称的中医药。
第三条, 删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删除“国家鼓励中医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八条,删除。
第十四条,删除“中医诊所诊疗范围”。
第十五条,删除“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修改为:“凡有志于中医药事业者,均可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中医医师资格证,注册后,允许独立执业,或者应聘医疗机构执业”。(这样的中医医师,可以考虑称为“岐黄学医师”,以区别于现行中医执业医师)
第二十条,删除“(一)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是否超出规定的范围开展医疗活动”。
第二十三条,增加“国家打击资本恶意囤积中药材、哄抬中药价格行为”。
第四章,增加一条:“中华文化,汉语语言文字,中医药知识,纳入国家基础教育”。
第四十七条,删除“国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中医药特点,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标准并及时修订”,“国家推进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修改为: “恢复重建中医药固有标准体系。中医药固有标准为国家中医药标准和国际中医药标准”。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六条,删除。
“重大的危机推动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全国人民代表法律委员会,如果对我们的疑惑不能够给出有理、有力说明,就无法形成中医传承“新的社会共识”,就不可能化解中医传承中断危机!因此,《中医药法》制定,应当站在历史高度,具有全球视野,体现中华文化厚度,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检验,否则必将贻笑天下,贻笑后人。
$ e' h1 Y' p/ H! F$ y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10-5 17:49:57 | 阅读全部
陈家功,1962,男,辽宁,普兰店市人。中医执业医师,西医执业医师,从事中医内科,西医内科临床工作。开办个体诊所。自2008年始,基于文化视角讨论中医现代问题,西医理论自身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10-6 09:14:50 | 阅读全部
陈家功:中医传承亟需破解三重困境(上)6 v( r/ o/ Q1 \1 b
●“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中华文化的缺失”、“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中医传承亟需破解的三重困境。: v5 a$ K( r" c# Q9 d
●西方文化实体观建立了我们思维观念,成为先入之见,构成中医传承的根本性障碍。量子观与实体观、互补原理与还原论,是根本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华民族引入的是西方文化实体观。' E2 U& M: ^7 L
●以“道”为核心,“阴阳,体用,五行,八卦,干支,河图,洛书”等建构中华文化体系。这些观念若不清楚,中华文化则是缺失的。
; r, `0 V. F+ j$ \9 u) V2 a2 a) [3 h●量子观与阴阳观、互补原理与体用,具有共通性。量子观将可能肩负沟通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重大使命,只是尚未挖掘和发挥。
( w% f, L  z) v●语言的本质是文化。文化立场通过语言方式左右语言结构、语言范围。古汉语语言方式是单音节语,单音节语是中华文化语言的标志;西方文化语言是复音节语,现代汉语语言方式是复音节语,现代汉语是西方文化语言。文化立场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演变是“质变”而不是“演化”,文化意义上是中断而不是连续。现代汉语是西方文化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是西方文化语言中国化。$ G9 H6 M$ V; J3 n0 J4 N6 Y) d3 R6 ]
●任何文化、任何理论,都具有自身的适用范围。文化无优劣,优劣是人的价值判断,在文化自身适用范围使用文化,文化则为“优”,反之则为“劣”。“优劣”,取决人的文化选用,而不是文化本身。
4 M# Z3 G1 U' ?8 X( I* t2 l●面对“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唯有站在人的立场建立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方可实现文化皆为人类所用。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以承认“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独立性为前提,以界定“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各自的适用范围为路径,理顺 “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层次嵌套”关系。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是“中西医并重”的理论依据,落实“中西医并重”则是实施中医药与西医药分业管理。
- o8 h2 {1 q3 s  g. j  P4 n●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同中华民族文化三次历史劫难密切相关:第一次,秦始皇焚书坑儒;第二次,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第三次,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 V3 L+ Z& I, ?+ H
( F- B" y, p, l. w5 {5 o- R
前 言6 o0 g3 j$ A% O  L0 w
     “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中华文化的缺失”、“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中医传承亟需破解的三重困境。
% Z8 R- C5 \, I2 l% D《黄帝内经》,不只是一部医学,它是包括了“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学问。中华民族传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学,称为岐黄学。中医,是近世区别于西医对中华传统医学约定俗成的一个称谓。中医或者岐黄学,即便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也很难下一个内涵的定义,因为它包括了中华文化全体。现实中,中医名称下又存在“中华传统医学”、“现代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之分别。本文中医指的是中华传统医学即岐黄学。
* C; t+ c4 I4 [如果将中医学仅仅用于防治疾病,则只是发挥了中医“下医”作用;如果将中医学应用于治理健康,那么,体现出的是“医人”一个部分作用。中医传承,理当是挖掘和发挥中医学全部价值。因此,中医传承,需要中华文化复兴同行,中医传承,将撬动中华文化复兴。
/ K4 p6 f: n" x0 g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影响到中医学价值取向。自汉代开始,中医学偏向防治疾病,《伤寒杂病论》开启中医临床医学,张仲景成为中医临床医学鼻祖,汉代以后,防治疾病成为中医学发展主流方向。当然,“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作用,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仍然有所体现,也散见于民风习俗。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医学防治疾病能力却遭遇了持续不断质疑,主要体现为“中医是否科学”争论,而中医“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价值作用,基本淡出中华民族生活。
: t7 r7 R' _6 g' W' j0 i) G: K' k2 Y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健康中国、“中西医并重”方针政策,激发中华民族重新认识中医学价值。但是,重新全面深刻认识中医学价值,存在以下困难,首先,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是文言、繁体字记载的,接受现代教育的人,读不懂;其次,《黄帝内经》涵盖了中华文化“道,阴阳,体用,五行,八卦,干支”等学问,读《黄帝内经》等犹如读天书;再次,中医生命观是“心物一元”,中医思维是体用,以及“精气神”内涵意义,完全陌生。认识中医价值困难,也是中医传承面临的困境。
8 ~+ i* N4 U' j新文化运动,中华民族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抛弃了中华文化,打倒孔家店,将中华文化拦腰砍断,文化大革命,又清了一下根。共和国六十年,实行全民西方文化基础教育,终止中华文化、汉语语言文字学教育。
: ?. r- Q- i! O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独立的两种文化体系,两种文化之间不具有“相互”双向理解关系性,西方文化不能够“理解”中华文化;若以西方文化释义,则是对中华文化、对中医曲解。
) @& f# v+ d+ H  h$ Z0 d中医问题,是人的文化观念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直观层面,主要体现为“中医理论西化”、“保障中医药独立性制度缺失”;深层面,存在“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中华文化的缺失”、“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三重困境;核心层面,人的文化观念。其中,三重困境是造成中医人才匮乏直接原因。破解三重困境,是解决中医问题核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8 ], X* D8 }8 ~
中医传承困难是人的困难,人的困难是学不懂中医理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以中医界为主体选择了改造中医理论路径,改造方式以西方文化释义中医理论。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结果是“中医理论西化”、“中医人才匮乏”、“中医服务能力不足”。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医理论是中医传承一条不通之路。7 {# {* W- N$ ]' g! ^
中医传承,需改变的是人的文化观念,而不是改造中医理论以适应缺失中华文化现实之人。中医传承现实之路,亟需重构。本文暂且搁置直观层面中医问题不论,探讨的是如何破解中医传承三重困境,是一个以人为本位文化的思考,而不是解决中医问题的方案。
6 l7 @6 H% I" ^5 n
, Q' g6 `6 Z' l中医传承困境之一: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
* n7 _! |" ?; W+ ?" o$ A5 `5 ]3 H' G: b# w# n9 f8 E% @1 K& v" i0 l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西方文化全面传入中华民族。传入过程,以知识分子为先锋,以国家为主导,以中小学基础教育为主要手段;传入内容,以十七、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文化为主流;传入概况,世界观最根本,语言文体和公历纪年最深刻,自然科学最深入,政治体制影响最关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广泛,中华民族固有信仰打击、人伦破坏最严重,等等。
3 z# t0 w/ B; o( p7 F! a( ~面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百年中华民族主体做出的是不相容选择,即独尊西方文化,否定中华文化。选择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动,以民众为被动。选择结果,西方文化重构中华民族“政治体制,价值观念,语言文体”,其中,语言文体转换最彻底,现代汉语完全替代文言。西方文化语境在中华民族全面建立,中华文化语境丧失。确切地讲,是西方文化所寄之人以西方文化重构中华民族“政治体制,价值观念,语言文体”,而不是西方文化本身。
- H9 g. ^& V) d4 t8 m% P# k中华民族引入的主要是十七、十八、十九世纪西方文化,体系结构为“实体观,还原论,逻辑”,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牛顿经典物理学、欧几里得几何学、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至于其它的理论、主义等,都是实体观下的具体形态。但是,量子观、互补原理似乎应当除外。
. ^! ?/ a5 o* o8 n西方文化本体论,二十世纪初发生重大变化,就是量子论提出。量子论做为物理学理论提出,而今已发展成为普遍哲学原理。做为哲学原理,量子观、互补原理适用范围远远超出物理学,但是,还不能够动摇实体观做为西方文化根基。这并不妨碍量子观重大使命,对中华民族来说,量子观可能具有沟通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巨大的价值,只是尚未挖掘和发挥。量子观、互补原理的哲学意义,转述田松先生文章扼要介绍。
$ K3 s; {+ W0 |" M) ]& Q# h0 H量子观不同于实体观几个特征:
( Y; _: w0 N  m+ G实体观        量子观; S; d7 }) k2 `, G& i6 q2 ^; L
实体是连续的        实体是分立的,都是量子化的
# [& q* a; L* u2 M$ ~实体具有确定的、唯一的形态        实体既是粒子又是能量,粒子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粒子(爱因斯坦质能方程)9 ]/ ?9 G8 k6 G3 C& w) Y
实体是独立于人客观存在,人是一个旁观者        实体做为对象,离不开主体而存在。“对象只有在主体面前并被主体赋予意义时才成为对象”: Y' N) S- P9 `8 u. s% Z+ {5 d" a
整体即总体,是由独立的部分组成        完全独立的部分不存在,部分总是整体的部分,具有做为整体的关联;主体同整体不可分
7 ^+ K7 A% v/ E" E) f0 R% r物质可以逐层还原,被还成由基本粒子构成,夸克为基本粒子终点        物质由量子构成,逐层还原不再成立,核子以下层次不存在基本粒子
1 [2 e5 e' P" T( t& [空间、时间,是绝对的,且独立自存        “时间-空间”是一体的
  m% Q  D" Y+ I9 ?3 l, J因果性是实在本身属性        因果性是人安排实在一种方式4 G/ o' `, s' X
结论是决定性的        结论只能给出几率性预言' o. n! N, Y4 J, B3 h% e6 O
互补原理,戈革先生阐释如下:* S; R& J* l6 `* ~* j
我们的概念、图像等等,常常分成两类。设由A和B代表两个概念、图像、现象、描述方式、单词的含义或两种不同的人类文化等等,那么,说A和B是互补的,就意味着A和B满足下列条件:9 v7 f# O: m6 K4 d- b; o3 v
A和B具有某些相反对的性质或行为;- x" G0 t+ [* e9 e, l7 H+ b1 i
A和B不能按照人们以前所知的任何逻辑法则而被结合成一个统一的、唯一的图像或体系;
$ ~4 ~. X9 j# z. V但是,为了得到所研究对象完备描述,A和B都是同样地不可缺少的;我们只能按照适当的条件来分别地应用A或应用B,而不能一劳永逸地彻底抛弃A或者B。
2 j" {* r5 z5 W/ @) f8 K, X为了解释互补原理,玻尔引入“现象”一词,指出“现象一词仅仅代表包括整个实验装置的叙述在内的指定条件下得出的观察结果”。现象一词是针对“实在”引入的,现象一词引入后,实在,则是解释现象构造出来的概念。: [/ Z0 @6 a4 c+ y
颇费笔墨转述量子观、互补原理一般意义解释。概而言之,量子观与实体观是完全不同的本体论,互补原理与还原论是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在西方文化体系内部,西方文化的演变,从实体观到量子观是“质变”而不是“演化”,本体论意义,是中断而不是连续。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是以两种本体论形态相混杂存在于人类的。实体观,并不完全代表或者等同于“西方文化”,这个认识上区分,对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西方文化自身来说,凡是奉“实体观”为圭臬者,其实并不懂西方文化。
. I$ Z# \" D( X- l# r. \国家基础教育,设定西方文化实体观、科学等同于“正确”,因而造成国人并不都清楚,实体或自然界,是实体观一个人为前提设定,并且从来也没有得到过证明。实体观设定世界本质上是单一平面上的实体;实体观下真值逻辑根本缺陷是,割裂和忽视世界关系性,这种忽视,不是技术性而是原则性。实体观根本性缺陷,胡列清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予以深刻揭露,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国内学界反响与关注。6 S; m+ F  z/ M* C$ ^6 G$ j1 [
建立在量子论和相对论基础上的现代自然科学取得了举世惊叹成就,实体观却不能够理解量子论、相对论以及二者关系,令实体观所寄之人普遍感到困惑。田松先生指出,如果放弃实体观接受量子观,互补原理则成为量子哲学逻辑起点,人们对量子理论将不再困惑。
6 c: E( i! q7 o, [5 j6 W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我们看到了量子观与阴阳观共通性,看到了互补原理与体用共通性。这个共通性带来的启示是,实体观对阴阳观困惑,同实体观对量子观困惑,是等价的。那么,破解对阴阳观困惑方法同样是,放弃实体观接受阴阳观,而不是以实体观释义或者改造阴阳观。& S1 T. R; e) w: b( s2 e% b
百年中华民族,并不清楚西方文化逻辑起点实体观存在根本性缺陷,也没有接受西方文化的演变新近成果量子观,只是接受西方文化实体观部分,并奉为正朔。西方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从不怀疑西方文化实体观的正确性。但是,以量子观审查,历史和事实终将证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及其追随者,西方文化不懂;以阴阳观审查,中华文化他们也不通。历史诡异的是,西方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成功诱使中华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蛊惑中华民族信奉西方文化,以实体观建立了我们思维观念,成为先入之见,构成中医传承的根本性障碍。$ z0 q5 Z: u8 x% T4 G
中华民族引入西方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利,在西方文化适用范围使用西方文化,如科学技术;弊,超出西方文化适用范围使用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对引入西方文化,多奢谈其功,少反思其过。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立场,过,不在引入西方文化,而在抛弃中华文化;过,不在西方文化本身,而在西方文化所寄之人;人之过,无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独立的两种体系,独尊西方文化;无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超出西方文化适用范围使用西方文化。
2 R' p# S7 o8 N1 d文化,无优劣,优劣是人加上的观念,是人的价值判断。在文化适用范围使用文化,体现出的是文化之“优”,反之,体现出的是文化之“劣”。优劣,取决于人的文化选用,而不是文化本身。荀子将世界分为四种类型,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最为天下贵也。中华文化适用范围是荀子四类世界,以人类社会建构与生命认知最重要。人类社会结构与构造以伦理为基本,伦理以修身为前提,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诚意,诚意,先致知,致知在格物;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社会伦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父慈子孝”为常。西方文化适用范围,仅限于荀子四类世界中“气”的世界,培育人类驾驭实体能力,有助于丰富提升物质生活水平,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生”、“知”、“义”的世界,不在西方文化适用范围。西方文化建构的社会伦理,标榜“平等,自由,民主”,虚妄不可实现,实则“竞争”、“斗争”。) r6 s6 l  w' i$ ]( Z' I$ S
以人为本位,固有中华文化属于“贵族”文化,西方文化属于“流氓”文化。“贵族”与“流氓”取决于人类的文化选用,而不取决于文化本身。中华民族三代以上文化,才是固有文化、正统文化,适用于太阳系统宇宙世界,称得上“贵族”文化;西方文化不适用于“生”、“知”、“义”的世界,或者说,西方文化仅仅从“气”的环节认识世界,以此来认识“生”、“知”、“义”的世界,是偏面的。将西方文化实体观应用于“义”的世界——人类社会建构与生命认知,体现出的便是“流氓”文化。秦汉,是中华民族历史一条显著、重要分界线。秦汉以降,中华民族文化逐渐偏离正统中华文化,偏向阴即趋向“实体观”。五四运动以还,中华民族文化实体化,脱离正统中华文化。秦汉至清末,中华民族文化介于正统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属于过渡期。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行为已经沾染“流氓”文化习气。“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是人们对“流氓”文化风气历史感慨。% z, i  b% v. X) Q2 S2 l
文化,影响历史走向,而接受什么文化取决于人。秦汉以来二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是“流氓”文化战胜“贵族”文化历史。中华民族百年历史更是赤裸裸“流氓”文化战胜“贵族”文化历史。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也是鲜明“流氓”文化羞辱“贵族”文化例证。秀才遇上兵,“胜负”已分明!这样的胜负,并不是文化自身胜负,而是“小人得势”现实现象。从人性看,人类历史走向是反人性的,是倒退而不是进步,人类选用文化的智慧是衰退与堕落。
. l$ C/ O0 [1 e' i! H, c- ?. a6 n当今人类面临世界性三大问题“人性扭曲”、“生态破坏”、“核威慑”,乃至医学社会问题,无不是人类将西方文化超出适用范围使用的恶果。任何文化、任何理论、任何工具等都具有自身的适用范围。“流氓”文化战胜“贵族”文化现象,是人类将文化超出适用范围使用的结果,是人类的悲哀。界定人类文化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文化适用范围使用文化,是当今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迫切、重大课题。% H' M% d- ^9 a( {9 R+ H$ Z+ }
一个有趣的现象,东西方两大文化二千年呈现出相向的演变过程,中华文化阴阳观朝着“实体观”方向演变,而西方文化实体观朝着“阴阳观”(量子观)方向演变。西方文化实体观以“科技”为载体流布全球,拥有世界话语权。进入廿一世纪,西方文化量子观、中华文化阴阳观,正在弱化实体观话语霸权。人类社会将不再是单一文化社会,以“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多样性共存于人类社会成为必然常态。中华正统文化,再次被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选用历史大势已露端倪。
7 H3 I% |) ~7 H( x' o生命认知,健康治理,疾病防治,不在西医适用范围,西医适用范围局限在“创伤医学”。人类选择了西医,不等于西医先进,也不是智慧选择,而是相反。
# ]1 @  E& B; i' A; a; |1 R5 u破解中医传承困境,离不开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知,离不开关于中华民族同中华文化、同西方文化究竟应当建立怎样的关系认识。当前,中华民族最大困难是文化“无根”。中国现代文化,既是中华文化又是西方文化,既不是中华文化又不是西方文化,有人称之为“亦驴亦马,非驴非马”,是骡子文化。如今中华民族,是以西方文化为根,还是以中华文化为根,并没有形成民族共识,而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能够统一的,至少一定时期内无法实现统一;中华民族若以两种文化为根,则是罔顾事实。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如同行尸走肉。中医传承,是将中医理论保存与流传,实现中医“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价值。转变人的文化观念,破除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回归中华民族正统文化,重建中华文化语境,是中医传承唯一出路。因为,正统中华文化才是中华民族之根。
6 R' `2 K- @$ `& W2 w. c, z; p
4 K4 p: @. c/ _: p: i9 `$ g+ l4 S
* ~+ H6 o6 B6 z3 u
! v7 b' I6 R, s- F1 \
$ F# T$ P/ F# U" z) r

* m. b; a: ?, P9 J# m2 R( A! S8 B9 B2 }: s' u8 N- @# K; N
1 `- Z1 _+ }+ R! \
! a$ ^4 `8 H9 {) [& V: D

7 ^: e, \* a. v) ?0 s9 I5 ]  l
; y2 y# ]) ^# L$ N  ^" v  ], N, k. l
/ P1 J8 G- S) W& g4 T
+ A) L9 p2 w2 i2 F

% g* I1 O3 Q' e) X9 }# A- G/ ~) F5 i
                       
( b7 E6 q9 X" t" I/ _
9 R( A) g9 K: I5 C- Z                                                                           
2 a0 P1 U' S; |- O3 q* J  e3 j5 T! B! c: H) p% Y5 t8 {9 s

0 P1 V& l; `7 j7 ^5 Z) @, [3 e+ Z' b* Y6 Q) o' j% T, F. R
                                            
1 Z8 v1 S" Q$ ]2 x2 O4 w; ^
) }* O3 G, a3 l" X5 j
/ I' c9 c0 e4 i8 Y7 n' u( W
3 o; n9 D* o/ H: j, e! O3 E% ?                                                      
- P0 Y) a- E4 J- Y( U, j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10-6 09:15:20 | 阅读全部
陈家功:中医传承亟需破解三重困境(中)
0 z0 m" z3 y& ?* e/ f中医传承困境之二:中华文化的缺失8 v3 c+ W4 j/ `( E  P% n0 |. S) g0 _1 Z
) W" X% q( W0 x3 X8 S7 ]4 Q
以“道”为核心,“阴阳,体用,五行,干支,八卦,河图,洛书”等建构了中华文化。这些观念若不清楚,中华文化则是缺失的。/ E2 `) p+ T; Z# l
何谓文化?世人多以外延定义文化,有人说达百种之多,却没有共识性定义。我们采信南怀瑾先生的观点,给出一个内涵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站在地球立场以自身为本位赋予世界之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站在地球立场以中华民族为本位赋予世界阴阳之意义。其实,这样定义中华文化并不确切,因为,中华文化核心观念是“道”。《易经》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阴阳,是中华民族赋予形而下器物世界之意义,阴阳为道之用。阴阳背后还有“道”,并不是一个独立、孤立的起点。阴阳,以道为体成为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分界点与联结点。
, O( a* i" i! h, p% q6 G6 p文化初始意义称为文化立场。站在胡列清先生《二重论》立场上,阴阳观,是中华文化立场,“关系观”,是佛文化立场,“实体观”,是西方文化立场。西方文化,是西方人类站在地球立场以西方人类为本位赋予世界“实体”之意义。实体观,是西方文化独立、孤立的起点。阴阳观、实体观,是关于形而下器物世界认识,都以世界为对象,但是,做为对象的世界却具有不同意义。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以阴阳观与实体观的不同相区别。医学的本质是文化,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以阴阳观与实体观不同为根本。不懂中华文就不懂中医。简要叙述建构中华文化几个核心观念。8 \: l6 x% c3 _& A  l$ j2 v
道。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类文化与文明起源于观察自然,成为人类认识文化与文明起源共通原则,但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应当另做别论。“大道本无言说,本无名相,混混沌沌,莫知其端”。道,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形而上全能本体谓之“道”,二是形而下的事物法则亦谓之“道”。《易经》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指的是形而上本体之“道”。《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指的是形而下事物法则之“道”。中华民族上古文化思想,以“道”之一字,上下交通,联系形上、形下的全环。6 n3 F  _$ `" z" x
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是天地构成与运行法则,内含三个义项,何谓阴,何谓阳,阴与阳关系。浑言曰“阴阳”,析而言之,“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阴为体阳为阴之用,阴与阳是体用关系。现代观念理解,阴阳是“时–空”一体性简约、精准表述;整体,是“空间”性分述,变,是“时间”性分述,整体内含层次性且恒动不居,是阴与阳关系分述。阴阳表达的是这样一种世界观,“时–空”一体性构成世界,世界整体恒动不居。. m5 I/ U7 E+ N6 ?$ l) Y
阴阳适用范围为太阳系统宇宙世界,如《易经》所说,“(《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阴阳之变,三为基数,限于六范围内,《易经》曰“《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中华文化观念,世界变化只能变到第六阶段,第七个变则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
" `; j; d  m* v" I. o阴阳观,是中华文化独立性的标志,也是区别于人类其它文化根本所在。不懂阴阳就不懂中华文化,不懂阴阳就不懂中医理论。+ {7 q# o% @) l& `, G" B3 r7 T
关于“时间、空间”的观念,是人类文化认识世界最基本观念,是人类文化相区别集散地。中华文化阴阳观是“时–空”一体性,西方文化实体观,认为“时间、空间”是绝对的,且独立自存,实体观仅仅是关于世界“空间”性一个侧面认识,忽视世界关系性(时间性),存在根本性缺陷。西方文化量子观,认为“时–空”一体性。阴阳观与量子观具有共通性。
5 {" J( g; [9 V- H8 ]' s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阴阳释义为,对立制约,‚互根互用,ƒ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实体观的释义,是对阴阳内涵义曲解,以此释义无法建立阴阳观。7 b) v9 F* \) |1 n
体用。体用是中华文化独有的、重要的认识论。体用,建立中华文化思维,建立中医思维,以“司外揣内”、“知常达变”等方式领悟世界、领悟生命整体性和动态性。十分奇怪的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六十年避而不谈“体用”。
: C) A8 f' x3 g. A何谓体用?南怀瑾先生在《我说参同契》里有一个讲解,“体在哪里见?在用上见,在相上见,有用有现象,体的功能在其中矣!譬如,人会讲话,但能够讲话的不是语言,也不是嘴巴,是人的生命会讲话。在哪能看见呢?就在他讲话上,讲话是他的相,现象是体的用,所以体是在相和用上见的,离开了相和用,虽然有体,却不可见,不可知,不可说,无形无相。实际上体、相、用是一个东西”。
2 A3 z% Y9 g. E7 h  t8 j6 o! L互补原理的“实在”,同“体用”之“体”相当,互补原理的“现象”同“体用”之“用”相当,互补原理认为,关于对象的描述,“实在”和“现象”都是不可或缺的,同“体用”不二意义相当。互补原理与“体用”具有共同性。
/ J$ a- O/ c  G' O五行。五行,由“五”与“行”构成,五,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行,指的是“动能”,五为体,行为五之用。五,“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五行,基本意义是“金木水火土”之间关系性,以各自“动能”建构关系性。“木火土金水”关系有两种表达式,一种是,以任何一者为对象,存在着“我生我克,生我克我”关系,另一种是,“比相生,间相克”。前者表达的是“五行”结构性,后者表达的是“五行”构造性,“木火土金水”结构与构造相统一是阴阳法则表达方式。阴阳为体,五行为阴阳之用。1 v6 }( Y: g0 n2 J3 Y8 h" r# {0 [
八卦。八卦是挂在天地间八大现象,分别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代表符号是“乾坤,离坎,巽震,艮兑”。在地平坐标系中,以八种现象坐标的不同,又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 s; k# w( }( R
易有三《易》,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周易》流传下来,《连山易》、《归藏易》有人认为失传了,南怀瑾先生认为,散落在民间,“江湖”东西、医药,堪舆、道家某些东西,都是《连山易》、《归藏易》的结合。《易经》三个原则,变易,简易,不易;三个内涵,理,象,数。理,是哲学原理;象,是宇宙万物现象;数,任何现象都有它的理,又一定有它的数。
) S5 s/ w# {, B* M$ I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原本是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八种符号,象数,是关于符号科学方面解释;理,是关于符号人文解释。八卦是三爻卦,八卦相荡,形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为六爻卦。“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为天、地、人,三极亦有阴阳,六爻之动是天、地、人阴阳法则变化方式。六爻之动,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
# q$ n* F# w- H, J! T9 w干支。干支是天干地支合称。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是汉以后称谓。天干,最早用于纪日、纪旬,后来用于纪年。天干,基本含义是天体内干扰。在太阳系统宇宙内,地球同地球以外的星球存在相互干扰作用,站在地球立场,这个作用以“地球-太阳”相互作用最重要,作用直观现象是“日”(一天)。
1 Z( {  x: ?9 {4 Z. _% u" s* ~地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最初用于纪月。地支基本含义是地球支撑作用。在太阳系统宇宙内,地球具有一种无形力量支撑着同地球以外星球发生相互干扰作用,这个无形力量是地球自身“动能”,体现为“地球—月亮”关系,直观现象是“月”(一个月)。
, _  e- [: {! u2 T干支,以太阳系统宇宙世界为对象,描述地球自身关系性、地球同地球以外星球关系性,描述工具以“时、日、月、年”为基本。以干支配五行,这样“时、日、月、年”就不只是时间意义了,同时具有空间的意义以及阴阳属性。时间本质是关系。时间体现出的是差异和变动,实体观不承认、不尊重世界差异性和变动性即关系性。建立在实体观之上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基础“平等”,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以“平等”为前提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只是实体观一厢情愿的臆测。中华文化观念,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变(差异)是绝对的,除了变以外没有绝对的。
; r4 c" z% `& U0 |. [干支,不只是记录时间符号,而是包含中华古天文学深刻观念,这个观念建立了农耕文化,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自唐尧登位纪甲辰年起,朝代更迭,干支纪年从不中断。延至乙丑年即西历公元1949年,中华民族干支纪年终止!废止干支纪年、现代汉语建立,是中华文化的演变连续性中断两个重大标志性事件。
7 P! Y. q& x9 @! Q9 g6 _% ^* t河图,洛书。《易经》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云“天数五,地数五,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杨雄郑玄以此图解释五行生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南怀瑾先生提出一种看法,抽象星象学,指的是把天文的星象与人体的关系连在一起研究,发展成看相、算命等,《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简化的、归纳性的星象图。
% L7 G  _) ^. q, p. _6 I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河图,是阴阳与五行体用关系图;河图又是五行数学表达式,也是中华文化数学原理即数学哲学。洛书,是阴阳与八卦体用关系图,又是后天八卦数学表达式。
' w) s1 K( V0 V* \: m- w中华古天文学以三个坐标系建构,三个坐标系分别是地平坐标系,黄道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阴阳,五行,八卦,干支,都起源于中华古天文学。! {3 j8 j4 q3 h" k
“五行,八卦,干支”,都以太阳系统宇宙世界为认识对象,但是,认识环节不同,适用范围存在不同。认识环节。阴阳,是“时间-空间”一体性表述,内涵三个义项,整体性、变动性、整体恒动不居。五行,以整体(空间)性环节阐述阴阳世界构成与运行,侧重于定位。干支,以变动(时间)性环节阐述阴阳世界构成与运行,侧重于定性。八卦,以整体恒动不居——“时”与“位”相互转换环节阐述阴阳世界构成与运行,是定位与定性相结合学说。# A$ G. K+ {- \( X
适用范围。五行,是关于对象定位的学问,在中医学,五行侧重于疾病认识,认识疾病以病机为核心。干支,是关于对象定性的学问,在中医学,干支侧重于健康认识,认识健康以气机为核心。气机,有天地气机,有生命气机。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体现在藏象理论,藏象理论以生命个体为对象认识生命;五行、干支体现在五运六气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以阴阳为立论、以太阳系统宇宙世界为背景认识生命现象,阐述的是“天人合一”。不懂五行、干支就不懂中医理论。八卦,是关于对象定性与定位相结合的学问,是关于“时”与“位”一体性、相互转换的学问。如果说五行、干支是关于生命现象的学问,八卦则是侧重于“人生”的学问,人生学问以“神机”为核心。这是从“五行,八卦,干支”差异性方面说的。( c6 l! I/ d: y# r; y7 S
中华文化体系内部,阴阳五行、八卦,干支,是独立的三个系统学说,阴阳五行最古老。《易经》学说不包括五行和干支。如果研究《易经》原理,则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但是,研究《易经》八卦之用于天文、地理乃至于人事等关系,就必须了解五行、干支。! T% m% E% `# Q3 R$ O2 U
“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中华文化体系结构,本体论是阴阳观,认识论是体用,方法论有三个,五行,八卦,干支。西方文化体系结构有两种,“实体观,还原论,逻辑”和“量子观,互补原理”。在西方文化体系内部,量子观创立,是本体论深刻转向,若同中华文化相对照,西方文化则是朝着中华文化方向演变,但还没有完成,至少量子方法论没有建立,量子语言还没有建立。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可能具有量子方法论意味。国人承认对量子观存在困惑,但是并不因为困惑而否认量子观,相反,却因为困惑而否认阴阳观。同为困惑,西方文化所寄之人对待困惑所表现出的是毫无羞愧的不一样。中华民族缺乏文化自信,是因为对中华文化无知。
0 h: G# s5 s/ o+ P精气神。中医生命观是“心物一元”。《列子》曰:“身也者,影也”。宇宙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生命,后面有个东西,万有、生命都是个影像,是这个东西第二、第三重投影。对此,《黄帝内经》存而不论,但是建立在这个观念之上。《黄帝内经》三要义,“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生命构成和运行与天地遵循同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是阴阳,故曰“天人合一”;生命是一个演化序列,恒动不居;内证实修是认知生命唯一途径。这些观念,对西方文化实体观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不可思议不等于“不能思议”。4 U, Y' Y# V! y7 D* W: s8 p
中华文化生命观,以道家最深刻,儒家也懂。中医生命观来自道家,还是影响了道家,或者是道家影响了中医,意见不一。譬如,《黄帝内经》“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各有标准,四类人之外则是“俗人”即现实中的人。《黄帝内经》讨论的是“俗人”生命现象健康疾病问题。俗人,在道家看来是“假人”。
8 l5 y8 z% j% ?; s生命现象是“形与神俱”,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精气神”三位一体。《易经》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生命是“生”与“命”的结合,精气是生不是命;命,灵性东西,从种性来。“种性”或曰神,是一个大问题。“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便是种性带来的,成为人生、社会乃至人类所有问题根本与源头。南怀瑾先生认为,精,相当于全身细胞,属于有形;气,相当于“能量”,介于有形无形之间;神,为无形。量子观,精,相当于粒子,气,相当于波(能量),精与气相互转化,就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核心意义所表达的。2 Q. v% ]' d/ F3 I' O) d* \% p
生命现象,是不断消耗能量(精气)与不断生产能量(精气)过程。脾胃,以五谷为原料生产精气,不断补充生命活动消耗。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过度饮食损伤脾胃是引发健康问题重要原因。健康,是舶来语,西方文化语境观念。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并不能够脱离实体观,关于健康内涵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及其相应标准,规定之间又缺乏内在逻辑性。0 u3 y7 `  r* O& `; t1 Z9 y4 B$ @4 [- G
“人生三境界:物欲世界,情感世界,无欲无情世界,马克思主义试图回答物欲世界人生问题,弗洛伊德试图回答情感世界人生问题。中医,揭示的是情欲世界问题与健康关系。健康,对这个世界无心或不动心;动了心,就是邪祟、怨疾,灾祸”。可备参考。( w4 ]/ t3 \7 ~! E( J

; M) P' r' G' N& m! s. N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16-10-6 09:15:36 | 阅读全部
陈家功:中医传承亟需破解三重困境(下)
) d8 g: v1 u: ^/ @' B. p" M8 O; s中医传承困境之三: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
6 _- A5 v8 r2 s' ^. P* [5 u# _; h& w
% Q  u  o- e" D( `* W  G# X语言文字,影响中医药传承是基础性的,基础性体现出的是深刻性与广泛性。齐冲天先生在《汉语史简论》中指出:“只有当文化发展深入到基础性问题时,才提出语言学的研究课题来”。这是一个极为深刻认识。中医药传承,的确遇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障碍体现在汉语语言文字的演变,现代汉语替代了文言,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现代汉语读不懂文言。我们接受的是现代汉语教育,汉语语语言文字学,基础教育中是没有的。读中医经典,第一个难住我们的便是语言文字。) t" T. e$ H- S  q4 V* t
汉语语言文字的演变包括汉语语言内部构造的演变、语音的演变和文字的演变。此外,影响中医传承,还有人与语言文字关系、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等。
% |- ?" q5 F& r. P% F# {4 c6 [, Z! F汉语语言文字的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问题,又是一个专业问题。只可能相关叙述,而不是研究。叙述之前,简介汉语语言文字学有关常识。
. \+ I( i" F$ K1 u. u5 \语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言,指一般意义上的说话。语,音义从吾(抵御),使人晓悟之言。
& P' y9 u6 |4 f* w文字。文,错画也,即交错的纹理。文章、文采、辞藻、文字都可叫文,文字就都是交错的笔画。字,乳也,本义是生育、孵化、抚养。文字的字,是它的一个派生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文组成的字才叫字,后来象形文也叫字,文与字就不分了。& l- ], v! s1 s; F
汉语。汉,《说文》:“漾也。东为沧浪水”。通训:“(汉水)出今陕西汉中府宁羌州北嶓冢山为漾,至南郑县西为汉,今名东汉水。东流至湖北襄阳府均州,名沧浪水,又东南至汉阳府汉阳县汉口合江”。漾,水流长,冰动荡;汉,水之盛;沧浪,深则青苍。同一条水,取名不同,均有水盛之义。楚霸王项羽把刘邦分封在陕西汉中,称汉王。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一些少数民族均称我们为汉人、汉儿。于是,我们自称是好汉、男子汉,从汉代开始,我们的民族称为汉族,我们的语言文字称为汉语和汉字。
. S. t; e$ ^% J* t& K1 t, S; ?' l文言。对白话来讲,文言就是文字之言、古书之言。4 j8 z+ v' `# Y* ^3 B+ m& `5 F
现代汉语。包括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文字是简化字,书面语是白话,注音是汉语拼音。普通话以《宪法》形式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9 |. `- T8 ^2 A2 |; v
白话。相对书面语而言的,指的是口语,也包括书面口语。5 w8 E$ H+ ?9 W9 _' K
文言即古汉语,白话即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包括语源学、语义学、文字学、音乐韵学、训诂学。
3 {2 ?& U3 U7 c1 O“汉语,是一个庞大音义系统,有十分稳固基本成分,有随时应变的游动因素”。汉语语言是单音节语,以声韵调三者区分意义,表示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 Q  A, T% Q  t
语言有音义两方面。汉语演变体现在语言内部构造演变和语音演变。从汉语内部构造词法和句法变化看,汉代,是汉语演变一个显著历史分界线。其标志有,从汉代人开始,感到对周秦及周秦以前的古籍看不懂了;汉语语言学开创于东汉时期,《说文解字》是语义学、语源学和文字学(也涉及语音体系)的鼻祖;白话文萌生;句法方面,一是判断句的判断词“是”语法地位确立,而先秦的判断句基本没有判断词,二是使成式出现,使成式就是动补结构,使成式语法规则产生与使动词用法消失不可分,汉语语法许多重大新发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此二者是汉语演变史重大事件;文字,汉代盛行隶书,楷书已萌芽,汉代成为古今文字分水岭。齐冲天先生认为,“汉代是汉语发展史中一个古与今的转折时期”。
3 G* H* j  k, o8 \" U# j% _, {& S从语音变化看,元代是古今语音的分水岭。汉语演变,语言内部构造的变化、语音的变化,历史进程并不是同步一致的。
, D: W3 G! z! Z- X+ t( B古、今汉语的差别,就是文、白的差别。文白之分始于汉及汉代以后。从汉到清二千年,有文有白,进而以白为主。近代白话文运动始于鸦片战争以后,全面实现是五四运动。
# _. s) T3 y. Y6 h" ^% ]语言是交流工具,交流是意义交流,语言文字具有承载意义功能。语言以“音”示义,文字以“形”示义。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意义符号系统,语言是听觉符号,文字是视觉符号,文字的字音来自语言的语音。语言文字可以相互转换,但存在区别。古今汉语的差别是语言内部构造差别引起和决定的。: x  `. @, U/ h; C5 Q1 b% a4 r
词法和句法,是语言内部基本构造,词法即语言方式,句法即语言结构。单音节语,是古汉语语言方式。单音节语,指的是总以一个音节去和语义相结合。单音节语,是独立语义单位,一个词一个观念。单音节语,仍可以再做音义分析,单音节语语义是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相结合。单音节语是汉语音义联系独特方式,是汉语显著的标志。单音节语是由复音节语发展而来的。世界语言是在向复音节语和单音节语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着。汉语演变呈现的是单音节语向复音节语方向发展。周秦及周秦以前汉语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语,双音节是少数。1 A/ x& j7 w/ J; P
现代语言,拥有大量复音节语,复音节语构成现代语言方式。复音节语,指的是总要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音节去和语义相结合。多音节词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词组或句子引申、凝结转变成一个词,语义上已经引申,语法上不再拆分,另一种是由词素即时构成。现代语言派生新词的主要方式是以词素复合构成多音节词。多音节词的词汇意义,不等于诸词素意义相加的总和,总是跟字面上的意义之间有差异,从而语法意义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不会完全等同。现代语言复音节词中的单音节语成为词素,失去独立语义功能,譬如,劳动,资本,社会主义。
$ Y% j  L% d; T1 @# T/ l- n- b6 F" C句法即语言结构。古汉语语言结构包括陈述性句式和描述性句式,现代语语言只有陈述性句式。2 d" _' V) k8 V: @/ w, o
西方现代哲学认为,文化立场通过语言方式左右语言结构、语言范围。语言范围指的是语义所能表达的。语言的本质是文化,语言是文化现象,是文化载体;文化以语言文字基本方式存在和流传。文化为体,语言文字为文化之用。% t- v5 A/ R4 [6 M' q3 g* n& C
阴阳观,是古汉语单音节语构成和使用法则,通过单音节语左右古汉语语言结构。古汉语以“陈述性句式”与“描述性句式”相结合,表达有义语和无义语。中华文化存在有义语和无义语现象。譬如,“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如水漂木,如捻葱叶”。脉,是一个动态现象,语言无法直接陈述,只可能描述动态的现象。“陈述性句式”与“描述性句式”相结合适用于“动态”意义表达。
8 P* E# ^7 O/ v- w《易经》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义,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语言文字表达意义都是有限的。立象,引入现象,现象可以被描述,但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描述的现象本身,而是现象背后那个东西,描述将无义语转换为有义语,实现交流。这个交流的实现,通常被称为“意会”、“悟”。中华文化是整体性与动态性相统一文化,决定了古汉语语言方式、语言结构。西方文化立场实体观以复音节语语言方式建立陈述性语言结构,陈述性句式只可能表达有义语。实体观建构的西方文化,是平面的、静态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复音节语语言方式,决定了语言结构为单一陈述性句式;西方文化仅为有义语,不包括无义语。
0 v. r# N, Q# x7 D& v' z' M汉语复音节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演变是同步的,这种演变,或者是整体抽象化,与本义发生很大差别,或者是偏重于构词中某个词素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变化就较小,各种情况都有。音和义是始终统一于一切语言之中的东西,音义关系是语言中最根本关系,以语音之简约驭语义之纷繁,是三千年汉语史总结论。齐冲天先生的研究,以三千年汉语语言史料,揭示汉语语言内在构造的演变,演变肇始于语言方式变化,引起语言结构变化。汉语的演变同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是相伴随的。
8 C% j6 Z6 K( Q% C$ Z   单音节语,是判断汉语唯一标准。现代语言语言方式是复音节语,不符合汉语标准。现代语言复音节语主要由单音节语构成,只能说明现代语言同古汉语依然存在联系性,但是,现代语言复音节词中的单音节语成为词素,失去独立语义功能,已不具备做为汉语的判断依据。' Q+ f- |; E2 A7 n; J& D. \: f% E
复音节语,是西方文化实体观语言的标志,现代汉语语言方式是复音节语,因而文化立场是实体观。文化意义,现代汉语不是汉语,或者不再是汉语;古汉语、现代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是西方文化在中华民族的语言,是西方文化语言中国化,中国化过程中,西方文化语言借用了古汉语元素。当然,现代汉语替代文言这个事情,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先提出理论而后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 {9 \5 F! W2 A; _1 W1 G
   现代汉语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西方文化正在中国化?因为,语言是文化最基础性东西,而西方文化语言已经中国化。/ p1 N4 P4 |4 y5 L1 s5 {
我们说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再给自己提供一个旁证。通古今之义曰训诂,通异域之义曰翻译。训诂适用于同一种语言体系内部纵向历史意义交流,翻译适用于不同语言系统之间横向近似意义交流。如所共知,现代汉语释义古汉语叫翻译而不叫训诂。说明实践中,人们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中已经默认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另外,古汉语语言学,“语义学,语源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不适用于现代汉语。) z+ }# g, ]6 f5 `% `
确定现代汉语文化立场是西方文化立场,意义重大。譬如,中华文化古籍,中医经典,不能用现代汉语学习,也不宜现代汉语译注。面对中华文化古籍、中医经典,需要改变的是人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而不是去用现代汉语译注古籍经典等等。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是独立的两种文化体系,在中华民族语言上体现为古、今汉语的不同。古、今汉语文化意义上的不同,似乎还没有引起学界关注与研究。3 A! m; Y" A8 ^) x) u# U
   人与语言文字。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语言与文字可以互相转换,又存在区别。人与语言、人与文字关系不尽相同。人的语言能力是语言环境中自然生成的,语言能力的生成环境是一个说“句子”环境,生成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是从“句子”到“句子”过程。“母语”和“第二语言”都是语言,听说“母语”能力是自然获得的,但是“第二语言”能力需要人工培养。文字是人工创造的一种工具,做为工具的文字,指的不仅是字形,而且还包括书写工具和书写载体,人的使用工具能力都需要人工培养,文字读写能力是人工培养形成的。人与文字关系和人与语言关系不同之处是,母语是自然获得的,而“母文”则必须通过教学才可以获得。
. @9 P% ]& k* A! Z4 x: P语言是现时的,我们只能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并且,语言三十年一变;文字是超越时空的,中华民族先祖发觉这个现象,将语言以方块字保存下来,二千年前汉字今天照样认得;文字,不受地域方言影响,不同地域方言的人对文字意义理解没有困难。古人教“语文”,只教“古文”,不教“白话”,具有深刻道理。
4 h% k  B! s! `  y" z新文化运动以后,尤其是共和国六十年,国家“语文”教育只教“语”(白话),不教“文”(文字),同中华民族二千年“语文”教育正好相反。问题出在教学中,但根子在理论上。国家“语文”教育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语言文字观。西方文化语言观,“词”是语言基本单位,语言是一个以“词”为单位符号系统。西方文化文字观,文字是记录语音符号,文字是表音的。西方文化语言文字观,是“言”、“文”一致。
& \' b5 U5 K& h. K) a9 [在世界上千种语言中,单音节,是汉语最大特色。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字形表音义,跟音义基本一致。汉字内部自成体系,有相对独立的、庞大的、完整的内部规律。汉字由大约400个象形字做为偏旁,根据音义加以配置,构成上万字。笔画是汉字书写规则,形成偏旁在前,归结笔画在后。由笔画和偏旁构成方块字,与汉语的单音节相适应,是汉字最大特征。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言”、“文”不一致语言文字现象。6 O$ K8 o6 h0 N, Z( M/ x, \) S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明确表示,“我们的研究将只限于表音体系”。中国学界无视汉语语言文字固有独特内在规律与事实,无视索绪尔现代语言理论适用范围,将西方文化语言理论生搬硬套用于汉语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给中华民族现代“语文”教育造成十分严重混乱,突出表现在“语文”教育采用“语文一体”、“语文并进”教学模式。“语言与文字不分”、“语言能力与文字能力不分”是一个错误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理念。. Z+ S% q- [, \8 q* J$ Z
简化字。广为流传说法,简化字动机是因为汉字(繁体字)难写,其实,这并不是真实原因。1951年,毛泽东指示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实现拼音化前,必须简化汉字”。吴玉章在1955年10月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提出:“汉字简化并不能根本解决文字改革问题,因此,我们还必须同时积极进行汉字拼音化的准备工作”。简化字动机与目的,是将汉字拼音化,简化字是作为汉字拼音化之前一种过渡形态。汉语拼音创立动机与目的,是将汉字拼音化。《汉语拼音方案》是做为替代汉字的文字与方案设计的,只是在1956年2月12日发布前夕,将《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中“文字”二字去掉,变成我们看到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放弃了文字功能,只做为现代汉语注音工具而存在。
( y" m6 A. b( G9 y9 s简化字,是汉字史上规模最大人为改变汉字行为,这种改变同以往汉字演变不同的是,完全抛弃汉字造字理论“象形”、“指事”、“会意”改变汉字。“简化字,大量吸收俗字,如从文字学角度看,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很成问题的,俗字除了打乱汉字固有音义体系之外,它不讲规律,不能类推”;“汉字通行几千年结果,处于一个高度统一状态。文字改革第一步就是实行两千多字的简化,动这样大的手术,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S8 J; P0 |, x0 |
汉语,以单音节语承载中华文化,汉字,与汉语的单音节相适应,承载中华文化。现代语言复音节语、简化字割断了语言文字同中华文化联系。从文字功能上看,简化字徒有方块之“形”,丧失汉字之“神”。现代语言内部构造、简化字内在结构音义关系,不具有汉语语言特征,不具有汉字音义特征。现代语言文字不再是中华文化语言文字,丧失承载中华文化语言文字功能,现代汉语读不懂文言。, T. q6 o& Z; w  P2 U
齐冲天先生站在中华文化语言立场,指出现代语言同古汉语差别,王力先生站在西方文化语言立场,阐述的是现代语言同古汉语联系。我们不否认现代语言同古汉语联系,承认尊重这种联系,但是,我们注意到的是,现代语言与古汉语的差别深刻性和严重性,古今汉语差别是“质变”而不是“演化”,文化意义上,是中断而不再连续;现代语言,完全替代文言,中华文化因此失去语言文字载体;共和国六十年,基础教育仅仅教授现代汉语,造成中华文化又失却赖以生存的主体。
; ?' x0 d# v, C6 T5 X# b# t3 n2 [" b语言文字,是文化基因,是基础性东西。语言文字全方位、深刻、广泛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等。现代语言、简化字关闭了通向中华文化大门,将现代人拒之于中华文化、中医经典大门之外。应当看到和承认这个事实。
* B( A7 F( N* U$ Q7 V中医传承汉语语言文字的障碍,包括两层意思,一个是汉语语言演变内在构造的差别,这个差别造成现代人读不懂文言;一个是人与语言、人与文字关系教育存在着问题,造成现代人不识“字”。此二者使得现代人读不懂中医经典。因为,文言、繁体字成为现代人第二语言、第二文字,需要人工培养。若想学习中医经典,就必须从头学习文言、繁体字,别无他途。当然,只学习西方文化,没有必要学习文言、繁体字。这是我们一个基本认识,也是应该坚持的基本观点。
/ u3 i. P( c! p, b9 e  D0 ]3 r7 z1 A' [$ B
结束语
; n- s" P5 p1 c( ]  H9 b1 t! \3 @% y3 g7 V
“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 共存于中华民族。百年中华民族,以西方文化为立场认识三种文化,处理自身同三种文化关系,这是中医问题根源所在。
( }' I) C* Y* d( l- K面对文化多样性,唯有站在人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任何一种文化立场建立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才可能实现文化皆为人类所用。文化多样性的立场,要求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只可能站在各自文化立场以文化自身方式接受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以承认 “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独立性为前提,以界定“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各自的适用范围为路径,理顺“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层次嵌套”关系,实现以三种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文化皆为人类所用。这里是人类与文化关系、文化与文化区别和关系研究领域一片尚未开垦的荒野。8 z- q6 Q& C( \* Q  }& o
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是“中西医并重”的理论依据,落实 “中西医并重”则是实施中医药与西医药分业管理。分业管理核心工作,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以中医自身方式传承中医理论;建立保障中医药独立性法律、法规。
4 q$ M. W& R% @2 N- X0 X  k西方文化引入是中医问题外部因素,内在因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身的演变。以阴阳观审查中华民族文化演变,三代以上中华文化“阴平阳秘”,秦汉至清末,偏向阴(实体),仍不离阴阳,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华民族文化实体化,完全脱离阴阳观。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同中华民族文化三次历史劫难密切相关,第一次,秦始皇焚书坑儒;第二次,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第三次,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前两次主要是文言古籍的破坏,民风习俗仍然保存,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中华文化,从观念上清除中华文化,废置文言古籍;文化大革命,民风习俗、文物古迹等遭遇空前破坏,民风习俗的破坏至今也没有终止。语言文字、民风习俗,是文化存在与流传基本方式。
' ^* {7 o4 [  d$ K6 H& X+ F中医问题,不是偶然形成的,历史地看,是中华民族文化二千年演变的结果,也不是西方文化本身造成的,而是中华民族自己造成的。百年中,中华民族西方文化所寄之人,独尊西方文化,以西方文化为立场,认识中华文化和中医理论,主导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原则和方向,引发中医药问题。破解中医传承困境,核心是中华民族改变独尊西方文化的观念,破除西方文化先入之见的干扰,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自身方式学习中华文化、学习中医经典,补习汉语语言文字学。
7 ^" Y6 U+ U3 Q/ [我们讨论的是中医传承观念问题,而观念决定传承中医原则与方向。观念问题不解决,制定的任何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措施,都不可能真正有效地保障中医药传承。* g# ?# C! ]/ c' Y. g
                                                        
4 r) q$ ^7 Z! P% ]6 a: M
2 e: W( i, u+ m$ y' ]+ h说明7 R9 ?6 ]9 P. U5 I0 {$ C9 x4 [
除了文中标明引文出处外' K4 n6 f$ f$ D8 `& X5 |, o: l" J
1、关于中华文化观点,主要出自南怀瑾先生著述。  i% m" W+ W( O" [' E# C: I
2、关于语言文字观点,主要出自齐冲天先生著述、张朋朋先生文章。
  ^* k: |3 K) T9 k( ?' x3、关于西方文化观点,主要出自胡列清先生著述、田松先生文章。
  _6 s- A7 p7 |若引用失当,责在引用者
3 V1 y0 |$ l! u% p% L6 A感谢侯德云先生、孙先照先生提出宝贵意见。
; T9 w1 c- K5 k0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