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4 o/ S1 I( i0 h建功新时代 构建新格局
! f" Y; e1 T1 K( Q. C3 ?. C为首都中医药率先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 I( E6 p( d% P2 t& O- ^1 c8 P——在 2023 年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0 {/ W1 \3 c# Z8 O( w/ \(2023 年 3月 10日)
( E" B+ z5 z7 D8 F( A8 s8 ~8 d6 Z屠志涛) Z' e, L, N1 Z. V
# t0 h- g) {. ~2023年对首都中医药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开好今年的中医药工作会格外重要。这次会议是在首都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落实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今年是中医药工作特色回归“夯基之年”、两个服务“破题之年”、高质量发展“转折之年”,一定要一以贯之落实《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在重点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为首都中医药工作率先实现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2 R8 [9 A# K$ _3 g# e
下面,我从四方面作报告。
: {: O# N& ], n% }1 x* Y+ Z一、2022年中医药工作- t5 H1 l! D9 a9 Y5 T2 |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北京中医药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围绕服务首都功能、服务人民健康扎实工作,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地落实,推动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p. n8 a: s" E# M% C: s1 w
(一)在服务群众健康方面' W( Z/ R2 w, Z$ d7 D* a: d+ J1 h
推进中医药服务高地建设。东直门医院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落地北京,8家医院获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持续推动北京肛肠中医医学中心、北京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医学中心、北京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医学中心建设。突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形成了分类分级中医重点专科管理新机制,公布十四五首批领超类、并超类、赶超类三类50个中医重点专科名单。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案例库暨护理子库”建设,公布“北京市示范中医护理门诊”名单,创建中医护理职业发展荣誉树并展示成果,启动第二批市级“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遴选建设脑痴呆病、慢阻肺病、代谢性骨病等3个中西医结合重大疑难疾病临床防治基地。开展妇幼保健“升降浮沉”工程。启动中医儿科内病外治“321”工程,延庆等区发挥中医院中医流动大篷车作用,对中医空白村加大巡诊力度。丰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制定“北京中医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标准”,对中医药养老护理员队伍培养进行第三方评估验收,满意度超过90%。在中央国家机关推行“卡包岗”服务机制医养结合试点。双线作战彰显中医药能力和特色。修订形成“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六版、第七版)”、制发《方舱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引》、编制完成25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疗相关中成药目录”,实施“6+N”机制推动中医医疗机构急危重症医疗资源扩容,ICU床位增长达98.26%,海淀区启动“应急流动智能中药房”停驻方舱医院,朝阳区开展中医中药防疫街乡行活动等,为广大群众在疫情期间提供中医药防治保障。根据疫情不同阶段先后实施驻院式督导、“一把手”责任“点名式培训整改、点穴式督导检查、点评式复盘总结”专项行动、单元化管理、“三图叠加”行动,推进筑牢疫情防控防护网。
$ K& t m- v7 c1 @7 t1 ^! H(二)在服务首都功能方面( H/ m4 P, l7 i8 X. o, t
服务科技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显示度。发布《2023年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编制《新时代北京市“十四五”中医药51510科技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完成首批重点专项立项,36个项目聚焦新药、中医医疗器械研发及成果转化。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发布《北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夯基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专管员专项培训。服务文化中心建设,发挥中医药文化中药作用。建成集中医体制测评、健康管理、文化科普、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体验馆100个。通过新媒体矩阵宣传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房山、延庆等多区举办地域特色文化节活动。联合市文旅局共同推出5条北京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也被纳入其中。联合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建立中药种植十指引标准体系,昌平、西城等区形成中医药文化资源谱。怀柔区发现药用植物510种,形成区域中药资源图谱。举办中医药古籍保护名师工作坊,修复一批中医药古籍,举办系列中医药古籍保护与修复讲座,师带徒、手把手教授培养古籍保护与修复青年人才队伍。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助力两区建设。举办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签署合作协议20余项,意向签约额达1.3亿人民币。主办2022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四季大会,建立轮值主席制,来自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国的专家围绕“要素共享、案例共享”进行中医药学术、服务贸易、跨区域发展交流。朝阳区开展“驻华使节中医药健康日活动”,成立涉外医疗服务协调专班,为两区建设提供优质投资软环境。! _* I( {: D {, T9 j# O3 x D
(三)在推进改革和行业治理方面" [: h/ z, }: B& @/ \/ x; H, o
完善管理制度机制。印发《北京市西医师学习中医管理办法》、《北京市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人员跟师学习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填补管理空白,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深化中医药改革。起草《北京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收付费机制,推动中医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医保政策支撑体系。标准制定实现突破。出台全国首个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地方标准——《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服务基本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指南》地方标准编制。强化党的全面引领。建立中医医疗机构接诉即办党政一把手同责共管机制,通过院长管事(服务、管理、技术)、书记管人(科、岗、人),标本兼治、未诉先办。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开展“杏林耕耘 50 年”、“杏林健康卫士”、“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优秀榜样人物”、“国际传播榜样人物”及“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例”“榜样科室”等评选,以典型引领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京津冀等中医药协同发展有新举措。持续推进“京廊810”、“京衡名片”工程,完成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廊坊分馆主体建设并即将开馆,编制实施发展指数评价标准,高质量促进中医药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呼“双首”健康行动,推出五类32个项目,建立22个团队工作室和10个基层服务点。% z6 x! U9 z: ~$ O) r
(四)在中医药传承和人才支撑方面/ D- x* f) d: o
中医药传承工作持续推进。启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打造集“名医、名师、名家”于一身的“三名”传承工作室,形成中医药继承“门人、传人、学人” 的“三人”传承谱。发布《“3+3”工程室站三类五维度十次评价排行榜》、《 “3+3”工程室站迭代更名名录》、《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生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举办三期仲景国医研修班,在全国建立具有示范性的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师”、“三案”、“三人”新模式。在海淀试点开展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以“三级”、“五类”、“十标”为框架,创建基层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和分级分类培训管理体系。开展第六批市级师承工作,首次将师承工作与名中医评选工作相结合,累计入选271名市级师承指导老师和532名学术继承人。启动第七批全国师承工作,144名学员进岗跟师学习。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海淀区开设中医经方培训提高班,举办2022年海淀区经方大赛。通州区启动《通州区运河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运河中医药薪火传承基层工作室师承带教工作。$ }$ @: `8 _& [0 J# w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多,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中医药系统砥砺奋进的五年,北京中医药工作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两个服务,坚持示范引领,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是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势逐步显现,引领各区明确了结合区域特点的中医药战略定位、工作举措和实施路径,形成了区域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和品牌;二是补短板强弱项得到一定进展,医学中心、基层服务能力四大工程、传承新3+3工程、循证、标准、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个中心及行业乱象治理,为百姓明白看中医放心吃中药提供了良好环境;三是中医药五种资源统筹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中医药医疗、创新、生态、文化、经济的多元价值属性融入到了首都发展的全局,在首都五子联动和新发展格局中作用初显,在两个服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四是中医药综合改革取得初步进展,财政投入、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才评价、制剂研发、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中药质量等综合改革中均形成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政策措施;五是首都中医药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增强,在首善标准的要求下,北京中医药在学术、服务、人才、管理、科技、文化、产业、国际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第一、专一、唯一”的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国的引领地位。
6 {9 f3 ^) e1 K1 A: Z0 N中医药各项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9 c* p3 K& j( q5 T. Y
五年多来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坚持服务百姓健康,只有把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的优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结合起来,才能焕发中医药强大活力;二是必须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只有立足于把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说明白、讲清楚、提上来,自信自强,才能确保中医药特色不丢、优势不弱;三是必须坚持破解中医药发展难题,只有正视问题和矛盾,发扬斗争精神,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找准突破重点、带动整体发展;四是必须坚持中医药整体观,只有将中医药发展当成一个整体系统谋划,才能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五是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只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不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才能在维护人民健康中促进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走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六是必须坚持“国之大者”,只有胸怀天下,务实推进,主动融入首都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4 F. \* X0 G0 [$ v. w0 z' |! I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北京中医药振兴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传承创新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中医药发展理念、方法仍旧落后,惯性发展、线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仍十分严重,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利用现代科学讲明白说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还没有明确的路线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尚未形成,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地位不相符合,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8 p6 F4 h* a8 T$ T" ?, F4 w: v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首都中医药率先实现现代化+ W( b; x$ N/ K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科学谋划全面部署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好首都中医药十五年、做实近五年、干好这一年工作,精准领会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要求,正确把握首都中医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作用和路径,努力开创首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
& \* @# n+ I* ?. @(一)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贯彻落实“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N) ~. v+ e8 l8 P& s( \* k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是既有各自定位、又有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理论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其与中医药有着天然契合度,也是推动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9 b% k) B9 n+ U一是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目标和视角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自其诞生之日起即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党领导下的中医药更是将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和发扬光大。中医药历来是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它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以守护世界人民健康、加强各国互学互鉴、深化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已任。
! X* q% x' O) u, Z {6 ]二是以“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为源泉和路径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中医药大会的批示中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自然发展一蹴而就的现代化,也不是最后一公里的现代化,而是文化自觉的现代化,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的现代化,是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现代化,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p) N6 L# `; Z h5 e+ u) `( S1 s5 Z
三是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中医在疾病防治上强调系统观,着眼内部的整体性和内部与外部的统一性。我们要将中医系统观充分运用到实践中,统筹谋划和布局,聚焦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步入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分清主次矛盾、理清轻重缓急,紧紧依靠改革推动中医药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 V0 @ O' n3 F! ?# {3 b
(二)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充分融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考量: I ?9 ^* V: [" z9 [
中医药发展是首都发展一个重要的内容,北京中医药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来展开。
1 o) C: i& X W I+ Z# x推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首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健康之基。要在健康北京建设中发挥好中医药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满足人们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要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临床疗效。要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度,推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和扩容。要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推广和普及中医适宜技术,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要注重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运用,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充分结合。* ]. ^# `6 Y, g4 m& Q2 I" m: |$ w
推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优化首都功能注入文化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健全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资源保护制度,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大运河、西山等文化带建设和中轴路申遗工作等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推动中医药在文化中心建设中有更大美誉度。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契机,丰富对外合作内涵,完善交流合作平台,提高对外合作水平,擦亮对外交流合作名片,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有更高知名度。+ J1 R8 ?7 x. J0 r# u
推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五子联动增添发展动能。开展有效方药筛选、临床疗效评价、中药新药转化等领域的攻关,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空间,创建中医药服务贸易品牌,助力北京“两区”建设。推进中医药卫生、经济、文化、科技、生态五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医药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助力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借力现代化数字技术,以场景化、数字化、岗位化为支撑,推动北京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建设,助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升级京廊、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为切入点,推进中医药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L; F- F& Z0 Z b C0 {
(三)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着力写好“五篇文章”破解发展难题, @6 C: j4 l: @0 H
我们在北京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卡脖子关键问题着力写好“回归”、“扭转”、“破题”、“拓展”、“重构”五篇文章,破解以发展卷答改革题。# @4 K6 T& e& R7 h% {6 A& _
一是落实“三大特色”回归,实现三个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实现弯道超车的手段。要推动中医药从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从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向用现代科学进行中医研究转变,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转变。从设施落成、理念形成、行为养成三个方面,推进中医药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推动“健康理念”回归。强化对病种、病人、病情、病症、病证的综合考量,强调人体内部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与外部的“天人合一”,推动“整体思维”回归。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基础理论阐释、临床经验凝练和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推动“大数据特点”回归。
. |( ~& J3 o+ \. k. h8 _& h( d二是强化“三大关系”扭转,捋顺发展脉络,是中医药现代化沿正确轨道发展的根本保证。进一步扭转医和药的关系,推动医药圆融工程,聚焦中医药全方位服务模式,培养具备中医中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深度破除“医不懂药、药不懂医”的弊端。进一步扭转一二三产关系,以临床需求和疗效为导向,倒逼中药生产、种植等一二产业,提升中药质量,深度破除中药供应方市场牵制临床用药、影响疗效的弊端。进一步扭转中医西医关系,坚持中主西随、西为中用、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让中医药在中医临床上真正占据主导地位,坚决扼制中医边缘化、成为补充医学替代医学的趋向。
( i% @ W8 S T- m) m! H, O三是深化“三个固化”破题,实现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一体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受西医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医药在诊疗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都存在被“西化”而形成固化模式的问题,桎梏发展亟待改革。要统筹服务、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推进一体化改革,在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和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上,完善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制和合作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加速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匹配构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中医药人才“中”的特性。
; J s! e# M8 V( ]/ C6 U! v( u四是催化“三大空间”拓展,实现五种资源转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是中医药现代化扩容发展的动能所在。由于与时俱进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医药学术空间被弱化、服务空间被挤占、生存空间被缩小,亟待拓展。要填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兴学科、薄弱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空白,推动中医药学术向更广阔领域发展。要在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保康上煅长板补短板,提升效果,拉长中医药健康服务链条。要强化中医药卫生资源属性的同时,充分推进卫生、经济、科技、文明、生态资源多元价值的互相转化,加速中医药产业链延伸。7 p1 `+ s1 o1 P/ p+ q6 i
五是优化“三大体系”重构,创建新格局,是中医药现代化夯实基础的支撑保障。完善固化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长效机制,解决中医药服务不均衡问题,提升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构建融防治保康于一体、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教协同,促进中医药优质资源教育化,夯实医针药互融人才培养基础,构建师承教育贯穿始终、院校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衔接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破除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以西律中”的弊端,探索建立价格动态调整、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和职称分类评审等机制,构建遵循发展规律、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 Q2 D) s) ~5 K+ |3 b9 ^三、2023年中医药重点工作
" y5 u0 D! C1 [3 s: R. y2023年北京中医药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以率先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写好“回归、扭转、破题、拓展、重构”五篇文章为路径,以中医药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动力,以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实施中医药振兴重大工程为载体,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服务供给、加快内涵提升、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科技引领、促进产业振兴,着力推动首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贡献中医药力量。2 H/ O: s; f8 g4 D+ @8 \- ^+ U
(一)抓统筹谋划,推进《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今年我们既要做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更要做好前期重大决策部署的回头看,确保转化为工作实效。一是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用好市区二级中医药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市委深改办对《实施方案》的评估结果,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作用,督促各区、各部门查漏补缺,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十四五”规划评估机制,对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财政、重大项目等考核相结合,推动规划实施责任落实和任务落实。三是结合落实国家重大工程,推动各区研究制订区域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在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医药资源转化等方面重点攻坚,谋划实施区域中医药重大项目。四是贯彻落实《首都中医药人才队伍行动计划》,培养造就中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探索新时代首都”三名”人才产出机制,培养中医药未来领军人才。五是开展新时代51510科技创新工程,召开全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启动全行业中医药医药创新联盟,试点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模式,“以医统药”实施医针药“圆融”工程。六是实施北京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并纳入市对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的考核。启动中医药三成(理念形成、设施建成、行为养成)示范社区创建行动,开展新时代“赤脚医生”试点。结合重点专科下基层升级四大工程,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症状门诊。/ w X& u; @* x
(二)抓资源管理,提高中医药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医药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教育、人才系统联动。一是开展学科平台化引领行动,赋予学科平台化管理功能,引领示范和相关学科群建设,推动医工、医理、医文跨界融合,试点开展新医科建设示范基地,实现医教协同新格局。二是建设升级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基地,提升北京30个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内涵建设,凸显研究所场景化、数据化、岗位化管理和引领高地。三是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启动中医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制订成果转化标准体系,组织遴选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建设单位,推进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扭转传统科研思维,实施科研思维淬炼工程,探索模式转变、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相结合的北京科研综合平台体系。五是开启“经典补课”行动,实施“夯基托举”等人才工程,建立健全北京地区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六是开展中医临床硕博士基层成长活动,培育实用型中医药基层人才,补充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备。试点建设中医药硕博士工作站,打造名老中医基层经验推广点和青年中医基层成长学习点。 D9 h5 Y0 z& O
(三)抓系统协同,发挥好中医药多元价值功能。深入推进中医药五种资源转化,推动建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体系,更好融入首都“五子联动”新发展格局。一是开展“两区建设”中医药行动计划,围绕北京疾病防治任务、中药种植、健康旅游、康养融合等工作,实施中医药产业全链条促进工程,开展中医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二是充分利用服贸会平台,推介新业态新成果,把中药现代化、产业数字化和评估智能化新成绩作为推介重点,建立健全北京中医药创新服贸体系,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三是加快紧缺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中医药技术技能培养,围绕“健康北京”需要,研究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康复、中医养老、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卫生经济学、中医药国际传播等紧缺专业。四是开展中医药海外传播行动,打造海外交流平台,打造中医药外宣素材库,建立中医药海外传播基地,固化论坛经验模式,深度挖掘民族医药、海外中医药等各类资源,畅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洲际化和全球化渠道,强化中医药国际传播效能。五是开展燕赵医学研究,实施“非遗”保护行动,围绕永定河、大运河、中轴线、长安街等标志性区域,形成若干中医药文化带和文化圈,开展文化传播“三标”活动,打造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六是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国际化推进会”“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四季大会”等品牌活动国际影响,提升中医药全球认同感及影响力。1 ^& o2 L) n. K: Q% b
(四)抓优化供给,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薄弱环节,找到改善中医药服务的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一是慎终如始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健全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和指挥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协同救治能力,加强中医疫病救治人才培养和储备,完善中医疫病防治骨干定点医院定期轮训机制。二是启动中医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补短板专项,推动建设10个有中医药特色的急危重症临床基地。三是推动中医症状、治未病、经方、五运六气、护理等五门诊标准化建设,推选破解“三无法三不会”示范案例和场景,启动中医儿科补短板专项,促进中医特色回归。四是推动建设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加快市级中医医学中心的遴选和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的遴选和建设,启动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开展区域中西医结合示范项目。五是启动北京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普(谱)惠工程,试点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供给资源调查、老年人健康评价图谱、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等级评价。完成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技术遴选、发布和评价,形成并发布一套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目录。建设1个市级中医康复中心和10个市级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医院,加强基层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六是升级护士荣誉树工程,利用新媒体推广优质中医护理。2 r: s- S6 X( [
(五)抓行业治理,推动北京中医药规范化发展。以深挖根治、长效常治为目标,聚焦行业发展问题,深化精治共治法治,提高中医药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与医保、药监部门联动,推动出台《北京市医保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建立《北京市临床急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评估机制》,提出本市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测算方案,推动妇科、儿科等专业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二是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行动。做好12个质控中心的评价,建立轮值主任制和划片包干制。开展中医药行业净网行动、中医非药物疗法规范化治理行动。推动建立西学中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试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第三方的培训机制。三是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全面落实《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并开展实施评估工作,在中医药行业广泛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四是落实2023年市政府重点任务清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支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转化为中医门诊部、诊所,加速实现商业保险与中医服务相结合,在两区建设工作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出台北京市社会资本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五是推进中医药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互联网诊疗新模式,开创京廊、京衡互联网联合门诊;推动京津冀中医药品牌战略合作,完成京城名医馆廊坊、衡水分馆建设;建立适宜技术专家团队工作站,开展适宜技术服务能手星级评定和特色项目评定,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学术体系基地。六是建立各公立医疗机构宣传报道制度,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宣传,做好典型人物宣传,加大科普宣传。抓好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做实宣传报道员培训,对优秀报道员进行奖励表彰。3 {* _# @' s" a& Q4 a+ M. E
(六)抓数字转型,更好支撑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要“加快建设全球数字标杆城市”,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数字赋能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快北京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中医药数据化的集成平台,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中医药发展的全局。二是推进北京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制定,完成北京市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调研。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持续推进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例应用分级和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三是探索中医机构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机制,建立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商务和养生旅游等为主要评价内容的北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指标体系。四是拓展中医总费用核算方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开展公立中医医院经济管理年活动,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强化中医药特色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资源。五是推进数字赋能中医药行业治理,建立健全中医药行业质量指数,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中医药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监管。六是试点开展“三模式改革”“三安工程”的“三化”转化行动,深化中医药健康养老“卡、包、岗”机制改革,探索中医药数字化转型。8 [; B) P9 u3 Q! x( D4 f7 q: A
四、抓好2023年中医药工作落实# ~5 n m1 t0 H' q/ v% s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含金量之高、措施之实、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医药工作方针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出台了一《条例》、一《实施方案》,并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市委深改办的重要督查事项。当前,中医药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摆在全系统最关键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一以贯之抓好落实。这里,我就抓落实再强调几点。
1 G" P' ~' ]& k3 ~8 e- w. b2 m; w一是坚持以“三同”增强系统思维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是我们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中医药工作的基础方法,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是我们抓落实中坚持好、运用好这个方法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围绕着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地找准中医药工作的定位、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实践、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多元功能价值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把事关全局和长远的老大难问题和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找准提出,着力于“建平台、建机制、建队伍”,全市一盘棋,使得各项举措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成效上相得益彰,快速释放政策叠加和集成的活力和优势,共同朝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聚焦和发力。; X- T3 V' M. A' _, V
二是坚持以“三标”引领三业发展抓落实。抓落实必须要有结果思维,我们要坚持以终为始的原则,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把“标志性结果、标杆性人物、标准性行动”作为落实每一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效果,深入思考用什么样的过程来保证这个结果的实现。各区、各单位要在推进中医药行业、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三标”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对表中医药重点任务,研究具体的落实方案,要树立起引导本区、本单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导向,要建立起全程绩效管理的新机制,将每项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个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切实推动中医药“效率、效益、效果”提升。
. U. `. q# U+ V4 B# |三是坚持以“三化”布局实践创新抓落实。布局“场景化、数字化、岗位化”是我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一次全新实践,从传统的“给项目、给钱”向“供场景、给机会”转变,支持各级各类中医药服务主体聚焦中医药事业、行业、产业的真实需求,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深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内涵要求、战略路径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推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撑、以岗位化为人才支撑、形成具有持久活力的政府、社会、资本的跨界协作、共建共治的实践创新场景,走出一条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新路,为全国提供实践探索和生动示范。, E! v' l2 L0 P0 o/ j5 I' D6 L, k
四是坚持以“三性”分类分步实施抓落实。各单位要着眼于破解难题和完善机制,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矛盾,既要立足于当下抓紧破题,又要着眼长远多打基础。要坚持分级分类分层分工分步的原则,深化对中医药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瓶颈问题的认识,找准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接入点,将难题问题和大事要事按照基础性、转折性和引领性分门别类,以基础性措施解决中医药短板、弱项的难题,转折性措施解决中医药惯性发展、深化改革的困题,引领性措施解决中医药优势发挥不充分和中医药现代化命题,形成路线图和施工图、责任单和任务单,分类加以解决。; P/ K% n* o: g
五是坚持以“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抓落实。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使命越是光荣、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接续团结奋斗,凝聚磅礴力量。具体到行业,要把一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推进的老大难问题摆上来,争取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凝聚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具体到单位,领导班子要团结,干群关系要和谐。具体到系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百家争鸣才能永向前,既要强调共存性也要强调批判性,坚决摒弃唯我独大、固步自封的心态,开放包容对待不同流派,形成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氛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3 b% T B" A7 b: c' P- N, T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引用苏轼“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勉励我们“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迈步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的直接指挥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敢为善为、团结奋进,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北京中医药篇章!8 A# _3 W6 _0 `3 r( @' P# u+ f
/ d9 i4 `( F" l1 d
7 _$ g- o. [# P8 f
* n0 Z. L+ r2 t! v; p3 V& O$ n
! V, Z) o" h3 b/ Z$ ]! D; V3 }7 d- b. s% L7 i
( N! M- f3 E1 ^+ O, q, h- l/ y
) ^: r% I k6 S0 i! ?
/ I8 I4 t$ V1 l
* y; {9 | I+ Q$ H6 q% K U2 h$ ^
7 M- \4 Y% N: g' \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