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赏析:扁鹊见证中国历史由春秋到战国的开端“拐点”
曹东义 发表于:2024-2-9 07:25: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206
扁鹊不是传说,他的思想既影响了经典,也传承到今天;
扁鹊为中医打下深刻的烙印,不能改变,将会走到永远。
过去网上很多错误的信息,影响了大家对于扁鹊的认识。
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您正确了解“真扁鹊”提供帮助。

1 \) u6 W! b# `2 A. E+ @9 b
* u$ ~# C% K7 p+ T2 j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部分内容欣赏)
曹东义主编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

0 L7 {9 m' X2 w: L8 N0 u3 E) M6 I  i

  y5 S, \5 w9 D; _- Y- G6 Z
# S: L$ v8 f$ G) I6 A! I) m0 D" `- U+ q0 @& Q, V
  
3 t# O" _4 l5 I( G
. z% g! x& Q/ T7 ?) [

0 g3 V% I8 t. v/ n1 n
第四节 扁鹊研究需要正本清源
- \& o. r  G1 Y5 W3 v2 ~+ F3 P$ V
+ j6 o  t4 i# y5 N7 p: w3 ]1 R9 K* U# s) U% d' s6 D+ Y8 n

2 C* k3 C! X; `, z- G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如何划分,史学界尚不统一,存在争议。7 a) A3 a, x7 o" i4 o. B( k/ `+ Y1 X

3 ~4 h1 f: m4 Q1 T" @
. [: {' a( ^" i7 e% x4 V: _
观点一:定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郭沫若。其依据主要是《史记·六国年表》据《秦记》从是年开始,列魏、韩、赵、楚、燕、齐六国年表。
3 B; t. l2 U7 f. T; I4 ^) d- T+ t4 h  c& V: d

* @9 P) Y* x6 y6 P观点二:定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4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范文澜、吕振羽、白寿彝、张传玺等人。其依据主要是《资治通鉴》起于该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H( H, ?2 B. y  r; P

5 b7 A. i6 c8 M! X8 X- Q

! g' C: T( l" l' a观点三:定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4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赣南师范学院的罗勇。其主要依据是《左传》、《国语》的下限和《战国策》的上限都是韩、赵、魏三家灭智氏而三分其地。. W" K. e; g  M, C+ i) H/ v3 H
+ R- m* Q2 F  ^) {9 Z$ p1 `. U7 a

; u% @9 y' m! q' [7 E0 \: C

: c/ x; x; K+ d; T: F三个观点都包含着“三家分晋开战国”的历史事件,关键的问题是“分晋”是从哪一年算?是从一开始分计算,还是分晋成功算?( c& N2 S3 g' I* _) k0 A
第一个观点是根据赵简子(前476年)死了,他儿子赵襄子吞并代国,开启“六国”模式,这是司马迁的战略眼光;
$ F2 i; P% G2 w: k, O( o3 R第二个观点是基于周定王对于三家分晋既成事实的认定。8 b3 N( [& `4 d. L
第三个观点是“三家灭知伯”,事实上做成了三家分晋的架势。3 e1 ^* ^1 G' k7 M
. Y# _, _  R- x, X3 ~: {; |/ l
$ q$ X& W8 S9 m+ M4 y7 X/ z
其实“三家分晋”是从公元前497年“晋国六卿互相兼并”开始的,晋国内乱,六卿兼并,初步形成知、赵、魏、韩四家,然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斗争、摩擦、撕裂,最终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8 j; F. H! Y* w
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是赵鞅(赵简子),孔夫子在《春秋经》之中,就看出了事件的端倪,他说“赵鞅以晋阳畔”。
* M" w, q6 E: f$ v; b* o“赵鞅以晋阳畔”的时候,就是“扁鹊诊赵简子事件”发生作用的时期。
; X3 l2 D9 O' R2 T7 P( H“扁鹊诊赵简子”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医学事件,而是重大的政治事件的一个环节。它是中国看历史由春秋到战国的开端,是历史的“拐点”的标志。2 c' T: ^. t3 h  \/ s# q6 s5 p% |$ F
" o  Z, ?/ u, b/ \- z: }: j2 r2 W4 z
- H( ]! A! {; v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帝王、君侯患病,或者死亡,大多不见于史书记载。赵简子当时不过是晋国的六卿之一,他患病的治疗过程按说不应该记载于史书之中。但是,很反常的情况是“扁鹊诊赵简子”,不仅详细地记载于《史记·赵世家》之中,而且整个事件扑朔迷离,充满了天帝与神怪的影子,可以说是古代版的历史传奇。
《史记·赵世家》说: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於是出矣。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於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间,间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
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史记》记载的文字,“世家”在书的前面,而“传记”在书的后边。因此,记载“扁鹊诊赵简子”的事迹,一事而两见,先记载于《史记·赵世家》已如上,后边又见于《扁鹊传》。当然《赵世家》故事的后续效应到这里还没结束,后边还有更多轰轰烈烈的事情来演绎,因此“扁鹊诊赵简子”的故事就有了重大的“政治意义”。在《史记·扁鹊传》之中也有与上边相似的文字,但是简略了一些,前者故事围绕赵简子而写作,后者的主人翁是扁鹊,两处事件的经过基本相同,而事件前后的叙述不一样。
也就是说,这个“一事而两见”的扁鹊诊赵简子,采用的是相同的资料,而用意不同。
对于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其丰富的历史记载受人尊敬。但是,其中有些类似迷信的怪梦,也有学者进行质疑。西汉年间大学者扬雄在《法言》里就提出了疑问:“或问:《赵世(家)》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漫云。” 扬雄认为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其一贯学风在《史记》的体现是“实录”,不应该记录这些神怪故事。其实,杨雄错怪了实录史书的司马迁,这些神怪故事往往是历史事件曲折的反应,而不是向壁凭空虚造。
赵简子怪病的重大历史意义,扬雄没有发现。因为他对历史的了解不如司马迁深刻,所以他难以理解具有“一字之褒贬”功夫的史学家司马迁,为什么要在《赵史》之中记载这样的故事。而且,《赵世家》这样的“严肃政治书”,不止一次地记载如此之类的“神怪故事”,比如此后赵襄子得到霍泰山神灵赐予的“竹书”神符之类。
如果透过历史表层,看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大家就很好理解了:这都是险恶的政治形势逼出来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绝对不是闲来无事,编个故事解解闷儿。
0 w: f. `/ ~6 _8 h# U7 Y

% E7 d1 x  v  D: V# I  u* c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杀了赵午之后,赵午的儿子赵稷、臣子涉宾“以邯郸叛”。并激化了六卿之间的矛盾,因为六卿之间的政治联姻盘根错节,相互关系十分复杂。
赵午是中行氏(荀寅)之甥,而荀寅又是范氏(士吉射)的姻亲,因而“邯郸事变”得到范氏、中行氏的支持。
《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说: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午许诺。归,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卫是以为邯郸,而置诸晋阳,绝卫之道也。不如侵齐而谋之。乃如之,而归之于晋阳。”赵孟怒,召午,而囚诸晋阳。使其从者说剑而入,涉宾不可。乃使告邯郸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杀午。赵稷、涉宾以邯郸叛。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而欲为乱于范氏。梁婴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为卿。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魏襄子亦与范昭子相恶。故五子谋,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跞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祸者死,载书在河。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已不钧矣。请皆逐之。”
公元前497年秋七月,范氏、中行氏联合起来,伐赵氏之宫,“赵简子奔晋阳”。一场晋国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兼并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赵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赵氏孤儿”那样的历史惨剧,赵简子的爷爷就是被称为“赵氏孤儿”的赵武,赵简子再也不敢想像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是什么样的后果。
内忧外患,焦虑重重,赵简子病倒了。他们对外宣称,赵简子一病就是昏迷不醒,而且是“五日不知人”,很严重的病情,诸位大臣、家人,都乱作一团。
该怎么办呢?请谁医疗?晋国的官医已经“束手无策”了。
很多官医建议到秦国去请医生,因为秦国向来有名医,晋景公、晋平公就在几十年之前“求医于秦”,请来过名医缓、医和,人们认为他们都是良医。但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是“求医于秦”,而是“召扁鹊”来出诊。

) |3 v/ l2 T8 Q0 i0 i$ D7 V" n

+ K5 s- _, m$ f0 W! @) B# S' o1 ]
5 ^, ~0 B, N4 b; u0 F* \3 x
“君命召”,凡是用“召”来请人的历史记载,被召者应该是本国人,对他国的医生应该用“请”“求”。
《史记·赵世家》记载,扁鹊“受召”,进入内室诊视昏睡五天5,不省人事的赵简子。这位民间医生秦越人看过病人之后,就断定赵简子的病情不重,虽然昏迷五天5,必定会在今后三天3之内醒来,他的根据就是“血脉治也”。也就是说,赵简子尽管昏迷五天5,但是他的脉搏平稳,气血不乱,尺肤不热,呼吸调匀,因此,秦越人敢于下这样的判断。
后来果然如秦越人所预料的那样,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如期醒来。这样的诊断水平震惊了朝野上下,赵简子因此赏赐他四万4亩田地,秦越人因此在赵地名声大,被人们尊为“扁鹊”。
扁鹊是否说过秦穆公的病情?按照《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扁鹊说“昔秦穆公尝如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这只是一个医学家对于病情的判断,并不包含其他政治含义。但是,秦穆公昏迷不醒,接受上天旨意,干预晋国政治的事情,在赵简子时代是尽人皆知的故事。
《史记·封禅书》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後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赵简子昏迷之病的政治意义,与秦穆公很相似。因此《史记·赵世家》说,赵简子昏睡醒来之后,他自己讲述了一个现代人以为荒谬,而古代人以为神奇的美梦。他说,我所以睡了这么几天,是到上天那里去了一趟,天帝让我欣赏音乐。那音乐真是美妙,从来没有听过,令人陶醉无比。正在欣赏音乐的时候,突然出来一只熊,直奔我而来,想要扑杀我。我惊恐万状,焦急莫名。这个时候,天帝给了我一副弓箭,我接过来一箭射死了这只熊。我刚刚坐稳,还没有定下心来,又来了一只比熊更大的罴(棕熊),要扑杀我。我就又用天帝给我的弓箭,射死了这只罴。天帝很高兴,就牵着一只狗,给我说:“等你的儿子长大了,就把这只狗给他。”并且告诉我,我的后世子孙,将要娶天帝的后代孟姚为妻,而且还要穿胡人的衣服,要改革政治,不坐战车,而是单人骑射。
这段梦境,扑朔迷离,骗过了古今很多学者。其实,这个故事有着很深的政治含义,是一个认为制造的政治谣言。
因此,它的政治意义到这里还远没结束。
赵简子梦见天帝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演绎,才能释放出来。《史记·赵世家》说,赵简子得到天帝这样特殊的礼遇,自然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法力,很快就转变了命运,变被动为主动。由一个被晋国严令攻伐和消灭的对象,摇身一变而成为替晋国讨伐叛臣范吉射、中行氏荀寅的英雄。
当然,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因素,仍然是六卿之间矛盾的转化,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图腾祖先分别是熊和罴。
也就是说,公元前497年,赵简子杀了邯郸赵午,激化了六卿之间本来就有的矛盾,一场生死大战即将来临,他的谋臣董安于为了唤起民众,主张“先下手”,以便取得主动。
赵简子经过利弊权衡,认为不可以先下手,因为晋国的国君与臣下有盟约在先:“首祸者死,为后可也”。并且会盟之后,就把这个盟誓沉到黄河里。“先下手”就在道义上被动了。
因此,赵简子与董安于联合演双簧,把不知情的秦越人“装在里边”,上演了一出假戏真做“诊治昏迷”的人间喜剧。
秦越人尽管不知赵简子假装昏迷,然而凭借着他高超的诊断技术,就敢断言“不出三日必间”。
假如秦越人诊治水平一般,见了如此昏迷五天5患者病人,不是推脱逃避,也必定会说一句“死马当活马医吧”,岂能夸下海口“不出三日必间”?
“扁鹊诊赵简子”所以被记载于史册之中,不是因为赵简子的病重,也不是因为扁鹊的医术高明,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晋国的安全,关系到赵世家的前途与命运。
因为,据说赵简子醒来之后,外出在路上,有神人当道,告诉他“晋国且有大难,主君(赵简子)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
也就是说,赵简子怪病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神秘人物大白于天下,就是宣扬天帝让他“替天行道”,消灭以熊和罴为图腾的二卿:范吉射、中行氏荀寅。
这个故事的第一步,是赵简子与董安于合谋,让赵简子装病,对外宣称昏迷不醒,让大家觉得“大事不好”;
第二步,是请一个著名的医生来出诊,为赵简子编造“梦见天帝”作支撑;并且需要借鉴一百多年前秦穆公的病情说事;
第三步,是把赵简子怪梦传播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
第四步,是宣称赵简子“替天行道”,是道义的化身,以便获得巨大政治力量。
事情的发展,果然就像赵简子预期的一样,他很快就变被动为主动,代表晋国讨伐二卿,取得了兼并战争的胜利。
当然,真实的历史过程绝对不是这样轻松,而是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穿插其间。

* y: z  g4 u+ `- K/ v
+ C/ W, U0 `' n  G$ b. y  p
董安于作为赵简子的重臣,他的“始祸罪”是什么?为什么说“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
有人说董安于的罪行,是“赵氏有谋,国人闻之”,是泄露了赵简子与他秘密商议的事情。这是不准确的推测。
《左传》说:“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
从文中可知,董安于与赵简子在一起商量事情的时候,还没有犯“始祸罪”,如果仅仅是“先备诸”,做一些防御而不动武,应该不是“始祸”。
所谓“始祸”就是“先下手”,以军事行动挑起事端,或者最起码也是“煽风点火”,引起了争端。
赵简子不允许董安于先下手,但是,后来董安于被判定为“始祸罪”,笔者认为就是董安于捏造了一个政治谣言:“赵简子梦见上帝”,让赵简子灭二卿。也就是董安于借扁鹊诊赵简子的历史事件,而编造的政治谣言,其核心思想虽然是唤醒赵氏保家卫国,但是需要对付的敌人,却是中行氏、范氏,并且假借上帝之口散布谣言:“晋国且有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也。
因为这个帝命的目的很明确,而且需要“广而告之”,发动赵氏军民,所以不属于泄露机密,而是大肆传播政治谣言。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荀跞在评定了范氏、中行氏内乱之后,“算后账”时很容易就抓住了事件的把柄,逼死了董安于。赵简子心虚理亏,只能“患之”,却不能违抗知伯理直气壮的“敢以告!”可见赵简子与董安于当时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对于这种政治制裁的威胁不能置之不理。
董安于自杀了还不算,还要“弃市”几天,不许家人入殓安葬,蒙受了更大的身后羞辱,可见知家的要求是多么不好处理。赵简子做了最大的妥协,才达到了他们的愿望,然后才出现了“知伯从赵孟盟”的结局。
整个事变完全过去之后,赵简子并没有忘记董安于的功劳。董安于为了赵氏转危为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这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表彰、追加尊号。
古人祭神祀祖,希望世代不绝,赵简子把董安于的牌位,放在赵氏的祖庙里,世世代代加以祭祀,这是何等重要的报答啊!他们之间的君臣大义,与赵氏孤儿之中的程婴与赵武、公孙杵臼的真诚友谊一样感人。
《史记·赵世家》说:“孔子闻赵简子不请晋君而执邯郸午,保晋阳,故《春秋》曰‘赵鞅以晋阳畔’。”孔子比赵简子早死3年,他对于赵简子的记载,与当年董狐记录“赵盾弒其君”是一样的笔法。当年,晋灵公不君,赵盾谏之而不从,反而几次惹来杀身之祸,不得已出逃国外。但是,就在这个档口上,他的同族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成为晋成公。赵盾回国后继续担任正卿。史官董狐父认为他“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所以在史书之中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
赵简子虽然没有在晋阳起兵造反,但是他在晋阳发展自己的实力,做成自留地似的根据地,无论是否请示了晋君,也不论他是否杀了赵午,都有割据一方做“贰臣”的嫌疑,因此,孔子在编撰《春秋经》的时候,对赵简子进行了揭露与批判:“赵鞅以晋阳畔!”
我们所以断定赵简子的这些“梦中见天帝”的故事,以及日后补充的“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祖”属于政治谣言,是因为这些内容在当时足以左右人们的思想,并能改变几位当事人的命运。
因此,扁鹊诊治赵简子,被赵襄子、赵武灵王加以“再利用”和补充,花样翻新,并且被记载于《虞氏春秋》等历史书中。这个记载,既不是为了说明赵简子的病情很严重,也不是为了论述扁鹊的医术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它涉及到一段非常不平凡的历史。它既改变了赵简子的命运,甚至也改变了赵国和晋国的命运,使中国的历史逐渐由春秋步入战国。

, }" m, g6 j1 l# j; l3 \" {8 V1 I/ @* b% B% s6 w
( U7 o- J- C* r

8 j6 y+ S* f# W7 M
3 t+ r' [. j+ L9 o! \: h
3 s2 h" v1 k# K& R6 x) X1 S8 K3 G9 p/ p
  T+ v! V6 w7 r! D& X4 I7 d! I
. u. ~  t7 v* b- M: T. X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第一次印刷1000册,精装的,出版社都给了河北中医药大学。样书只有一本,在张培红手里,她讲课用,给河北中医药大学的书籍,国资处入了帐了,市面上没有书,只有我们加印的2000册图书,签了合同了。
有需要本书的人,请联系雷宝淳,
( ?' T# @  {* u6 D$ M电话、微信:18732188195
# K7 R) l8 [0 f' Z' A4 `4 f! [
《扁鹊学术思想研究》精装本
* m& p7 v5 W- c6 u  w3 S, V1本 九折,
+ w4 d. T! a/ }5 n% [: p3本  八折,
" ^# M$ U% _0 F/ R& x& N. [! P/ d: O10本 七折,
- H& K- l, D% S5 s7 A% j9 H. m# s100本以上六折,
) _* Y$ i# u5 `除偏远地区包邮到家# r% n& J/ @3 X1 U3 `
友情提示:量大或者自提者可以扣除邮费9 F. |$ e, P2 J+ F# b' s4 ~, R
( b! }' h! U1 f
本图书属于“燕赵医学文库系列丛书”,规格比较高,第一次印刷全部为内部试用,市场未流通。为了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世人更多了解医宗扁鹊,故作者与出版社多次交流协商才得以加印,本书包装精美,内容丰富

2 ^, a  `: ]4 z; x+ q2 q( L7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2-9 08:38:01 | 阅读全部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不能没有曹操。2 D  A; v; n1 f8 y) U, h, U
但是,曹操的时候,还是东汉献帝时期。
1 d+ Y8 x, p+ k8 K7 _* e9 o1 c$ Q" ]1 ?$ a0 b
同样,战国形成的时候,赵简子已经于公元前496年离开了世界,孔夫子比他还早3年去世。& w1 c  p& J9 E$ V% I9 d, ?
但是,赵简子对于战国的形成,是“始作俑者”。/ p* F7 O  q0 M6 S$ S- v
《史记·赵世家》之中,扁鹊诊赵简子这件事,不仅对于赵简子很重要,对于赵襄子、赵武灵王也很重要。
+ O2 m, W, L8 T) A' h$ k0 f0 w, ~可惜的是,里来的历史学家还不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4-2-9 09:35:44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曹老师,您辛苦了。/ L: x$ J3 D" y7 h
2 U' t9 V8 D1 s3 S) Z( b# V! J
1,目录名“第二节,《扁鹊内经径》……”的径字儿,是否笔误?
- V9 b  q( o( F4 s% b- Z! f
0 O% X5 o2 \+ S6 z# V! t2,点目录名链接,打不开对应章节内容。: ^& X, M! N, W# s3 i
5 N6 x) {% Z: a# }4 v2 U/ s! }
3,课程二笔记整理中。3月2日去珠海为无学堂,为期一周的《道医学》三期班第三季———针灸学的线下课开学,此前满算也只有三周时间了。以当前身心状态,课程二的笔记第一遍整理,大概率是完不成的。2 N3 A5 R0 t0 m9 x3 W
& v+ m+ A2 o. [  y% P+ G
心里这个急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滋味何如?!& D' B3 d8 M$ Q. ^' h" l
阿弥陀佛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