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头上三座山,愚公帮助过难关
0 g& S0 _% r( {8 ^1 b v; y) \7 n; k/ Z3 J, ? o
曹东义
# d5 ]! t% ]# W- \+ P8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f7 _" T3 l3 V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1 G @! B _5 c9 K! o7 M4 _
, p9 K* O) r D6 m' a! {& v
6 q, I, }: M8 M9 F0 X脏腑解剖、疾病名称、化学制药,这是中医药头上三座山,曾经因此受到审视、质疑、打压长达二百年,至今仍然是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1 K: J n7 J3 D! n! \5 Q如果不能在学术原理上突破这三大壁垒,就难以找到学术自信的基础,也难以获得发展的广阔空间。
+ c/ X7 J6 x5 _7 ~; ^如今,医药、医疗、医保、医教、医政五医联动,更是用西医的理念强化起来的体系,在这样强大的技术壁垒、教育引导、行政保障的面前,中医药一直处于“失语状态”,乡下本来最适合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如今,当年的乡村医生也基本上都被“西医化”了,中医药的身影不见了。
/ g& `. J1 ~: U k4 [“进城看中医”,这个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成为普遍存在。因为,城里还有中医药的诊所,或者大医院里还有中医科,大多数中医院也有可以开处方的中医师,乡以下虽然有很多原生态的中药,但是,已经缺乏使用这些中药的土医生,或者乡村医生了,因此,中药就还原成了“草”,不再是具有四气五味,可以深入脏腑的宝贝了,因此,农村也丢弃了身边的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只相信“精致”的药片、药针了。
: t* X( x1 r# P- V0 ? G2 ~$ y. a* Z2 Z5 E
. I5 Q" q5 L& f1 f' a6 f* {
经历非典,收获新冠,中医药的现实作用、未来价值,又一次引起大家的瞩目和重视,大众历经劫难再一次走近中医,重新热捧中医学术,很多过去不信中医,不喝中药的人,甚至是“中医黑”也转变了态度,一个中医药复兴的历史机遇又一次到来了。
x3 m* ^- @+ i# F( n0 S在这个历史机遇的萌发阶段,愚公胡君先生连续出版了《青囊》《当归》《重楼》三部很有分量的中医题材长篇小说,每次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些篇章、故事,甚至让我敢担当震撼。, C: I: U- F P/ o+ w' ~
下面是我阅读三部中医小说后的感想,供大家参考: 读《青囊》,让我一直想看看其中有哪些好东西,或者有哪些灵丹妙药? 巴中侠医凌朴子大年夜逃离家园,风雪中穿越连云栈道,潜身张良庙乡,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很神秘,也医术超群,这样的中医如同华佗再世,又像拥有武林秘籍的侠客,他神秘而来,又悄然离去,临死也没有说《青囊》里有哪些东西,但是,他找到了学术继承人,有了衣钵传人,他宁肯把自己的骨头弄断了,也要让弟子学习、学会这套接骨的绝技。这种冒死传法的精神,令我震撼,也令我敬仰! 凌朴子把医术医道传予村民徐长卿,这个一开始对他有误会的山民,把他培养成了一个乡村医生。经过坎坷的一年传帮带,凌朴子行踪暴露被抓,临死前秘传青囊于徐长卿。徐长卿承继凌朴子医术医道,为父老乡亲施医送药,渐成一方名医,文革中却惨遭迫害,同在医疗站的北京知青于文丽危难时刻携子之手共患难,惊世骇俗的婚姻轰动乡野。 徐长卿有两个儿子,都成了医生,一个是村医、一个属于学院派。继承父业的土医生医术高妙,原汁原味;考进中医药学院的儿子,在城里开诊所、办医院,似乎很成功,却疗效不佳。因此成立的“学院派”儿子以为父亲有偏心,把青囊留给了在故土的乡医。徐长卿喜忧参半,决定外出远游,临行前夕把青囊传给儿子,希望他们做最好的中医传人,那么,神秘青囊里究竟装了什么? 看到最后,你能懂。 《青囊》小说以忘忧草、接骨草、徐长卿、川黄连、女贞子、当归身、使君子、重午香、五味子九种中草药为章节题名,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书中药性人性交错,世道人道交汇,医术医道延伸,令人读而三思。 阅读《当归》,让我也有了一段奇遇,其中苦乐一般人看不懂。 城关南巷深处有一个郭氏诊所,老中医把祖传医术配伍组合,创立一种特色新技法——圈疗,这可是中医界少有的一个独特技术,我有幸在主持国家课题“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研究”的时候,有幸接触到这个绝技,当年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曾经在《朱良春医集》之中加以披露,朱老说:“‘圈药’外治法,疗效很好,颇有特色。我认为这些是否可以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经过论证,认为合理的,再加以推广,将是特色优势的另一个层面。可能还有很多流传在民间的好经验、好方药,建议各省市中医管理机构,予以调研,给予弘扬推广。” 圈疗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简单廉价却屡见奇效,民间传颂其仁心仁术,《当归》把主人公的名字虚拟化处理,称其为“郭圈圈”。这年冬季,当传统中医药热潮渐起,市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开展抢救民间特色疗法工作时,却发现“郭圈圈”已悄然离家。 一代名医因何在古稀之年隐居深山?百姓以命相托的医者因何没有医证?疗效显著的家传绝技为什么难以承继——市局民间中医管理处处长王泽桐一步步揭开迷局。 揭开杏林神秘面纱,聚焦中医薪火相传。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离奇的病案和人性的较量中徐徐展开,再现民间中医传承光大的艰难历程。 如今,朱老关注的这项“颇有特色”,治疗癌症和其他疑难杂症的外治疗法,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成为了可以推广的“中医高薪适宜技术”。
% E/ @7 @ a' G0 P民间中医,收徒、带教学生,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高尚之举。 《重楼》揭示中医目前困境,也展示了中医传承亟待加强的紧迫性。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常常感到内心失速、生活迷茫、免疫衰退、功能失调,“慢性病”悄然蔓延。当代人的致病原因已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生活方式和情志问题引发的精神不畅和体质失调。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其最高境界是秦皇汉武的不懈追求和向往的目标。 秦皇汉武拥有天下之后,还追求什么?他们渴望的就是健康长寿。 那么,健康之道在哪里?大报记者高亦健在报纸开办《大美中医》栏目,为追寻民间中医,却引发了想不到的打击迫害,他意志坚强,不怕挫折,一步步走近传说中的终南山隐修世界,结识了隐居山林的老中医、僧人、道人及山居者。有的人因罹患癌症或家族遗传难以医治的恶疾而悄然进山意欲度过最后的时光,却没想到在终南山的怀抱里意外获得新生。依靠中医传统医术和山中本草与沉疴顽疾抗争,清苦的生活,坚毅的修炼,大自然的抚慰,为他们解除了生命的魔咒。当他们获得健康之后,对生命的认识得以提升,继而用自己掌握的中医技法拯救其他重症患者。 在记者高亦健的身上,我看到了作家愚公的身影;在一帮学者、教授的身上,我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友谊与渴望。 在作家对环境、花草、中草药的描述里,我闻到了花香和药香,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当今,崇尚自然崇尚检朴生活的新思潮蔚然兴起,是古老而时尚的召唤,也是当今时代生命的觉醒。《重楼》不仅仅讲述了一个有关中医有关生态环境的故事,还展现了当今都市知识分子精神自救的历程。
. s w; W' }" }& x- L
感谢愚公先生为人们展示了当代民间中医的生活状态,也在笔下发出拯救中医的呐喊,期盼中医药复兴的美好愿望。 这样优秀的作品,我读到了,很受益。 这样的好作品,您没独到,我为您感到遗憾! 2024、11、23 u5 d" E4 k4 ~7 I, {4 `1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