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胡希恕小传[color=rgba(0, 0, 0, 0.9)][color=var(--weui-FG-2)]冯世伦 [color=var(--weui-LINK)][url=]健康善举[/url]
9 W$ ~. i3 c, r! Q. Q 2024年12月15日 11:09 广东
$ q) ]: e# v8 K& S2 P7 [6 ~[color=rgba(0, 0, 0, 0.9)]0 R6 u+ Y1 Y. C N
& w8 M- W& i( t- c* V
$ R/ U. h, L: Y3 r' \8 m; y6 y) k" S( M6 ^) U7 O" e& T
2 y. L6 B5 Z; A: d1 B
6 h- N! F1 o9 P. m
编者按:去拜访冯世伦先生,他送了我一本由他主编的《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看到里面的“经方家胡希恕小传”,内心感慨万千。一位清末的举人,用业余时间教胡希恕先生学了两年伤寒,就成了今天这个时代的名医、明医、大医。而我们今天的中医药大学里的学生,挑全国考分最高的学生入学,本科学习5年,出来后什么病也不会治,还要让父母为工作的事把心操碎。显然不是孩子们不聪明,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一个中医药大学,教育一位学生5年,还不能使其具备看病能力,显然是浪费了孩子最美好的青春,也浪费了国家设立中医药大学的初心,浪费了国家的经费,这样低能的中医药大学是不是应该尽快倒闭?或是尽快实施改革?愤青了,请各位欣赏经方家胡希恕小传正文。 正文: 胡希恕先生又名胡禧绪,189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郊区东伍旗村。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奉天省立第一中学。上中学时,爱好足球,无论冬夏,每活动皆要大汗、力疲方歇。在其旁观看者常有其国文老师,每踢球完毕常把他们叫到他的房间喝茶休息。看着朝气勃勃可爱的一群学生,内心十分高兴,尤其是他看中了胡希恕等四人才华。一日,国文老师对他的学生们说:“我给你们讲中医,你们学中医吧!”“我们学那干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国文老师感慨不已:“多像我当年回答老师的劝学啊!”原来国文老师名叫王祥徵,是河北乐亭人,为清末国子监举人培养出的进士,在国子监就学期间,某太医与其同室,看到徵为举人中最年轻者,才学横溢,多次劝其学医,皆回答:“学那干啥呀!”后谓曰:“不学医是为不忠君!”渐学医。秀才学医,如快刀斩豆腐,很快入门,对医感兴趣。学中每有常找太医诊病者,太医故推给徵看,治多验,更精求。徵中进士,竟想不到任湖南长沙县长,叹曰:“是我学长沙邪?”辛亥革命后,投奔沈阳同学李铁珊处任中学国文教师,并业余行医,不料名声四振……洞观胡希恕等聪敏才华,又为保医术不失传,故用心良苦,决意让他们学医,以成就仲景医学一代杰出传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次劝诱,终使胡希恕等四人拜于门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讲学,因教授能力极好,遂吸引许多学生就学。 王祥徵讲《伤寒杂病论》脱离脏腑,以八纲释六经,并主张结合近代科学,要继承,且要弘扬。推崇唐容川、陈修园等的学术观点,如论述膀胱气化以物理学理论解释膀胱为水,肾为太阳之说,大约两年讲完了《伤寒杂病论》。十几个学生中,有两个学得最好,胡希恕为其一,并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王祥徵夙愿以偿,若知后生胡希恕成为声誉中外的经方大师,则更含笑于九泉。 1919年胡希恕考入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学习,常与人诊病,疗效卓著,尤其是一年疟疾大流行,西医无策,求治者众,治一例愈一例,但未曾想行医。1924年至1927年曾在沈阳县立中学、辽阳县立中学、辽宁省立中学任英文教师。1928年至1935年任哈尔滨市电业公司会计股股长、特别市市政局事业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股长。日本侵占东北后,拒为侵略者服务,于1936年逃到北京,无奈悬壶行医,常与陈慎吾切磋医术,并约谢海洲等共同办学,传授中医学术,1952年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作为中医教育试点,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系统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内经》、《温病》等,自己主编教材,曾著有《伤寒论释义》、《金匮要略释义》、《温病条辨评注》、《伤寒金匮约言录》等书。受王祥徵影响,胡希恕教授《伤寒论》不用脏腑释六经,同时通过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原文的研究,并参阅中外中医文献,提出了《伤寒杂病论》六经非《内经》脏腑经络概念,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概念。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前苏联高等院校所用《病理生理学》,受巴甫洛夫神经反射学说影响,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是在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方法”。胡希恕个人办学,直至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成立,先后培养学员近千人,填补了中医教育这一阶段的空白。 1958年调入中医学院任内科教授、附属医院学术委员顾问,更忙于临床和教学,名声大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渡舟曾高度称赞胡希恕:“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似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料,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暮年仍孜孜不倦于教学、讲座、指导留学生考察团。先生最后讲授的《伤寒杂病论》、《经方方证》等,已全部录音保存。有关经方研究成就,已由其弟子整理出版,如《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中国汤液方证学》、《解读张仲景医学》等已服务读者。胡希恕一生研究仲景学说,发展经方,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使世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所做《伤寒论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报告,《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日本中医界也称赞胡希恕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本书的出版,使广大读者一睹胡希恕先生学术原貌,同时有关其学术的研究著作也业已陆续出版,如《经方传真》、《经方传灯》、《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中国汤液方证》、《解读张仲景医学》等,较详细、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胡希恕先生研究成果,阐明了《伤寒杂病论》的六经及方证理论,是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其学术特点、思想受到国内外中医学子注目,其著作备受青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赞喻其“洛阳纸贵”,不免过誉,但其著作为仲景医学、中医学术研究提供了资料,为继承和弘扬中医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激励后人奋进、研讨,冀望众多后人成为经方一代杰出传人,斯当谓可慰灵于天下矣! 1984年3月1日胡希恕先生与世长辞。 2006年1月25日安葬于燕山塔陵,背靠莽莽群山,瞑望涛涛东海,静眠于燕山脚下。 ) P! P& g- d/ n7 r* G: r( _
[color=var(--weui-FG-1)]# s1 y3 C: G+ H8 ]
李善举0 S- H' z- o$ n |9 \
' G4 \9 Z" b6 F: B8 M' G _( F[color=rgba(255, 255, 255, 0.9)]
3 Q m3 a3 Y( b3 P,赞18
% h9 i4 l w0 o8 N6 |
) N" S% o8 v4 y# w& t* `6 Q) R( O/ a) \6 }/ {$ j) W
# I' j5 L; h# d
' \$ R6 v3 D; H3 K7 J$ T2 A$ @& R9 O- Z* w
. X; b- p+ K- `! x6 d2 C( J+ ^8 C6 k
往期回顾
1 k3 x# `" y3 b/ ?, P
2 |4 L, c, ?# W, e1 y3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