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随笔 舌尖上的中医 愚公 不看病不吃药,在一箪食一瓢饮中获得健康,在四季美味大快朵颐中养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探索怎样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三千多年前的伊尹就是这样一位食疗先驱。伊尹是商朝著名的星级大厨,烹调时研究不同食材的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特性,在调制美味的同时体悟食材对五脏调和以及对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伊尹认为:“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苦、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将食材的五味推广应用到医药中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烹饪始祖”和“厨圣”,以食疗医国医民,所创“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烹饪的准则。他将烹饪与医药相融,将烹饪技艺与中医养生结合,创制食疗方剂,开创中医“药食同源”先河,从大厨转身为大医,奠定了方剂学基础,后来又转身为商之国相,医国医民,大厨、良相、良医他全做到了,留下一部《汤液经》把食疗方传给我们。 历代先贤大医为这个梦想的实现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创立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依据中医五行理论进一步阐述食疗的医理药理原理:“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由此辨析五脏与五味之间的内在联系,让美味与养生融合。五味交融、成就独特风味,美味和药效兼得是食疗的真谛。 唐朝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就是说良医在辨病清楚后应尽量采用食疗方法,因为食疗能排除邪气安定脏腑,让人心情愉悦,促进气血通畅,是除病祛疾最好方法,食疗之术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存生。”苍生大医的谆谆医嘱至今回响耳际,懂得食疗才能确保自身康宁。 孙思邈的爱徒继承了师父倡导食疗的学术思想,一生钻研食疗祛病养生之术,善烹饪,好美食,撰成《食疗本草》一书,成为中医史上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第一人,并以九十三岁高寿印证了食疗的良好功效,这个人就是孟诜。孟诜一定是个骨灰级吃货,要不然怎能把人间案头上的食材一样样总结得那么精细,从四气五味、质、色、口感,时令火候的选择,搭配的属性一一详述,探索出让人们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食疗法,这是烹饪也是医学最高境界,《黄帝内经》所云‘上工治未’就是这个意思。 回望中华文明史,美味食疗是饮食文化一道夺目亮色。打开《诗经》,田野的质朴香气,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先民对美味对健康的追求令人向往不已。《诗经》提到的野菜就有数十种,荇菜、卷耳、蕨、薇、苹、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等等,是鲜野菜也是中药本草。《诗经·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道出了苦菜和荠菜的真味,而《采葛》中采葛、采萧、采艾的咏唱是多么美好的田园养生图,先民们在山谷里在草坪上采野菜,追逐着嬉笑着歌唱着,一口春风一口鲜,一声呼唤一首诗,心志悠然,阴平阳秘,正气存内,病安从来? 食疗是古老中医王国里最美的花朵,几千年来盛开不败,是因为食疗与每日的食饮同在,且简单易行,千家万户须臾不离。食疗就是遵循食材的特性和节气、地域等自然界的节律,追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脚步,以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瓜果、蔬菜、草木、米谷等为主要药用来源,熟知其药理作用、制作、食用方法,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养生健体,促进人体阴阳平衡,百病自消,华夏子孙把这个理念一代代传承到今天。诸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等等,这些朴素而简单的谚语大概很多人都听老人讲过。简单的食材,山野的百草,可以制作出维护健康的美味,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强健体魄,让养生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我们对生活的记忆因食疗和美味而灿烂。 历代文人深谙此道,留下诸多诗文像珍珠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芒。唐代诗人杜荀鹤写道:“时挑野菜和根煮”,宋代黄庭坚兴致盎然地说:“试寻野菜炊春饭”,元代马钰更是抚腹兴叹:“一饱馨香野菜羹”,苏东坡则细心地把做药膳美味的配方公布于众:“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 至美之味往往来自简单朴素的食材,新鲜五谷,四季果蔬、山中本草,朴素无华却是最好的食疗物品。食疗、药膳在乡间民家柴锅土灶上,在刚刚采摘的果蔬野菜里,因而,乡村百姓拥有更好的食疗,更多的美味。 我在北京平谷区深山一个叫塔洼的村子山居,至今已经两年,跟村民学会了采野菜烹美味、食疗养生的诀窍。每一开春,塔洼村就吹响了百草集结号,《诗经》中写到的那些野菜山里都有,地黄、蒲公英、花椒芽、土槐芽、核桃花、榆钱、灰灰菜、野百合等本草遍布山野,它们既是强身健体的中药本草,也是餐桌上的时令美味。野菜中的大众情人要数荠菜和蒲公英啦,荠菜有和脾利水降血压利尿消肿,鲜甜清香口感极佳。蒲公英入肝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效,口感嫩爽,微苦而后甘,气味芬芳,美味绝伦。常有城里市民开车专程来塔洼村采撷。 食之为美味,炮制为良药。随着村民采撷,漫山遍野,品种繁多,应接不暇。干脆列出菜单:今日蒲公英清肝明目,明天楡钱清热安神,后天核桃花去火降压,再后天花椒芽温胃散寒……大自然的馈赠太丰厚了!跟村民学会了采二月兰、三月蒿、清明的荠菜、五月五的马兰头,夏至的婆婆丁,清炒调拌皆美味。清明前后,全村人出动采一种栾树芽,邻居告诉我这个野菜一定要吃,一年就这几天,清胃利肠还增强一种不得病的力量(免疫力)。他们不一定懂中医,也不一定懂医书上讲的如何收敛神气、护肝肺,如何清湿利水祛燥,我请教他们时,只是说这个对肺好那个对肝好,他们从上一辈那里学会这些方法再传给下一代,靠这些简单的方法远离疾病,健康而快乐。 我的东邻有个九十多岁老妪,多年前在山林做农活时砸伤了脊梁,独自住在山坡上,务了偌大一个菜园子,除草浇地每日忙碌,还时时弓着腰上山采野菜。有一次给我送来一种我不认识的野菜,说吃这个野菜眼睛亮不得肝病,特别好。看着老人弓着腰颤巍巍地离去,感动不已。我按老人说的方法做了,真的好吃,但没记住名字。但没关系,神农已经一样样给我们尝过了,村民们一辈一辈地传下来。他们教给我的不仅仅是采野菜,还有他们那种生活姿态,质朴勤劳,恬淡怡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在舌尖上,在千家万户的一碗烟火中。 (作者简介:愚公,本名胡君,近年专注于中医药文化传播, 著有长篇中医题材小说《青囊》《当归》《重楼》,长篇报告文 学《岐黄使者》。)电话:13992857495
& D) k( L2 |7 b5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