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世峰主任说:
0 z% ]& l" V1 O7 o) `/ |/ p/ s与曹东义教授探讨营卫之气
: P7 G, ?' \+ m1 l. ^: A7 U! d) y) }0 ]; }9 L
3 h9 R; ~0 M E: O; `# H
2016-11-13 13:014
* P9 K! ]- h; o0 h
- ^8 g$ h" G4 a, [& c% t 中医营卫之气理论模型自《内经》构建以来,见仁见智,各不相同,颇有争议。近日笔者就这一问题有幸在中华中医药论坛网上向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曹东义教授请教,通过讨论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很有意义,对正确认识中医营卫之气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摘录于下,以飨中医同仁。
6 b$ q. |7 m% J: m: x曹:刘主任问我,既然“五十营”是虚拟的理论,营卫之气是否也是虚拟的?我觉得,古人对于营卫之气,寄托了很多内容,如果与西医对照一下,可以包括血液循环,以及由血液循环所附带的功能,神经调节功能(感觉与支配运动),体液循环、关节液润滑等等,内容很丰富。但是,我们找不到一种具体的物质,可以对应营卫,“五十营”太理想化了,只能是一个理论模型。但是它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所凭依,靠着这样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N2 c, e1 o$ A7 h
问:我总觉得吧,古人(中医)创造中医理论,既通过临床观察,又本着天人相应,既结合临床,又有主观推导。比如血,既认识到它是红色液体,又知道它是来源于饮事物……。那么请问教授,营卫到底存不存在呢?对临床有和指导意义?
# X o5 O1 @+ P6 k" s) Q3 Y* b+ L5 M答:古人所有的理论构建,都必须满足“自洽”,不能自相矛盾,不能互不相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五十营也是这样的构建,与经脉理论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古人说的营卫,肯定是存在的。他们关于营卫所出,以及“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的功能,都是可以找到相关的物质基础的。不信,你就提出来,我们可以讨论。
8 g' d5 G. T* K4 p4 ^' }刘:我始终表示怀疑,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也就是说他们都源于水谷之精气。古人应该体会到人体自身有一种抗御外邪功能,这种功能来源于何处未必就那么清楚。应该说人体抗病能力不只是源于水谷。# m$ e# N b: B) G2 g2 H
曹:刘主任你好!你所引用的这篇文章,的确下了大工夫,很多见解颇有见地。营卫、气血、津液,毫无疑问,都来源于水谷精微,都必须循环,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才符合“升降出入”的基本规律。上述营卫气血津液,有的时候古人谈的是其来源,有的时候谈功能,有的时候说循环,分分合合,纷乱杂陈,但是,它们并不矛盾。很有意思。" Z. b! j+ t9 c: h9 |
刘:谢谢曹教授点评。我以为古人在认识营卫这个问题上是百密一疏,将营卫定位定性在水谷之气上是很不恰当的,就其功能而言远远超出了水谷之气范畴,也许这正是研究营卫的突破点。% m9 @% I& L# ]& K2 X" g
曹:水谷之气是营卫的来源,不是它们的功能。$ F# d$ M2 \: K# o
刘:教授指导。我在想从《内经》所表达营卫功能看,是不是可以认为营卫不仅仅来源于水谷?) f: O: H v- \6 b
曹:这个设想可以讨论,也需要举证。7 U/ U% U2 |7 {3 N8 M! L
问:那么,营卫功能与水谷无关?
2 N; f( E0 s+ m# D1 q. J: q; F, i+ s% G答:不能说无关。就像树叶与花果,都来源于一个根部,但是表4 O0 y6 @* n8 J0 J& B
型不一样。7 m6 ^, v8 f s& w" N$ |
刘:那么请问教授,是否水谷决定营卫功能呢?换句话说,就是营卫功能完全来源于水谷?或营卫功能取决于水谷。: Q! W0 B5 Y, q) R6 u
曹:可以把水谷看作营卫发挥作用的来源。营卫的作用,与其所属的脏腑、经络有关,也与它所在的部位有关。比如,某一个部位麻木,就是这个部位营卫不同,半边汗出,夜间汗出,某处疼痛,夜不成寐,恶风自汗,肢体萎软不用,局部生疮等等,都与营卫不正常有关系。也可以说,水谷精微哺育、滋养了营卫,营卫已经不再是水谷。或者说,水谷精微转化为了营卫,但是营卫不是水谷。“转化”就是“质变”。" s) c9 \+ w+ o5 o! i
刘:教授的意思是:水谷只是营卫的化源,必须有其他脏腑参与。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内经》对营卫的论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洒陈于六府,故循脉上下,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循于分肉之間,散于胸腹,从其气則愈.故不为痺。”。“卫气,内至脏腑,外达腠理。散布于脉外,其性刚悍。气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温养脏腑,控制腠理开合,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等功用。”以及营卫的循行论述并不完整,或者过于理想化了。8 V4 f% |8 n+ P6 ~! b
曹:同意刘主任的观点。营卫与阴阳概念一样,都很重要。中医借营卫说明很多生理病理问题,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其中有一些人为安排的理想成分。
- s* G. s0 }+ b/ Z5 |! ~ 刘:教授指教。中医营卫模型,我认为其设计并不是很完美,不管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中,运用不多。张仲景创桂枝汤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邪病在太阳,其病机也可以不用营卫失和解。自汉华佗倡五脏辨证始,营卫学说基本上淡出了中医基本理论,叶天士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看作是对中医营卫之气的否定。而营卫的循行(五十营)应该是古人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最早认识。: _0 \4 j, @: S: p
曹:同意先生的观点。营卫学说是中医学比较古老的学说,研究它,历史意义比现实意义大一些。 2 `/ n! `8 h3 M' N6 {
( t _5 B0 y- s+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