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g8 i. X: y2 D柳长华谈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公众健康的选择7 p: u5 s8 w% D7 ]3 ^! x( y
发布于2013-06-21 15:56
4 S: Q g. e8 t# E; g( g5 U; A, w尤汪洋2011年8月整理% ?1 B/ A1 P) L% s/ S2 j! z: p
! W2 N9 V) x1 b P5 U" b% X( ~$ @
主讲:柳长华
: W2 F: ?0 W( i) }, f o主题: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公众健康的选择
8 ?4 ]# g3 a( O6 B% U主持:殷亚敏+ [4 ?1 ?3 K5 r1 [' `& z: y
4 f* c1 a6 I% h" g主持人殷亚敏: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大家下午好!8 j, N* q' w3 R% q; q( `+ V- `
欢迎大家顶着炎炎夏日如期来到珠海文化大讲堂,今天是珠海文化大讲堂124期讲座现场,珠海文化大讲堂是由华发股份特约赞助。
6 E) b8 E! K( S! g1 A5 r非常有幸,今天中午已经先和柳长华教授聊了会儿天,给我的感受是听柳长华教授讲话是一种享受,首先是声音的好,好得让这个做主持人的都感到很嫉妒,是一种充满金属的质感。然后他讲故事、讲中国文化、讲中医深入浅出。比如他给我们讲,骨头折了,接骨的时候中医要把它稍微错一点位,中医熬药为什么要用砂锅,要让这种药香飘满整个屋子?比如说吃阿胶为什么从3岁吃到100岁都不会有一点点的副作用?听过他讲的这些故事和道理,你就会对于中国的文化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 d: b( \' N' q* U2 B听柳长华教授讲话,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成仙”了。我们经常神仙神仙,成仙容易成神难。因为柳教授说,仙不是虚无缥缈的,能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呼吸于天地之间就能够成仙。而遵守中国中医理论和方法就是一条健康养生之路,就是成仙之路。下面让我们有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柳长华教授开讲《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公众健康的选择》,有请!
5 [7 h0 ^' h; I/ }0 q3 w7 X4 Q9 B" o1 N
柳长华:(前数分钟未开麦克风,听不到声音,无法记录)
: T& j/ q4 }: `! Z5 w* l- x* \( X% m* J1 V8 H: ?6 Y
一、什么是文化?7 k+ |; Z- o! S1 G2 G
1 n6 x7 w0 u/ x" V9 \1 I
文的本义是纹理、花纹。文字最初称为“文”,是模仿各种事物的轮廓画成图形,犹如花纹,所以叫做“文”。在公元前2000年到3000年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桑蚕织衣,而且把衣服能够织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能够穿着丝织衣服的人是高层次的人,那称为“华”,所以我们叫“华人”,这个来源就是从这里来的。大家知道,原来我们中国人都是贵族的后代,这部分人最早聚集在现在山西的南部运城,靠近山西的华山、山东的一部分,以那时候为核心这一部分人称为华人。比如说《左传定公十年》杜注:“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我们又称华夏,第一中国人讲礼仪,第二中国人穿的衣服非常漂亮,所以叫做“华夏”。
1 R" j' X- ]/ R2 m8 H j“化”的本意是变化、教化的意思。你想一类人群,一个地域,服色美者则有礼仪,具有优越之德,为人们所仰慕。比如说《易经》说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个很有意思,穿漂亮衣服就能治理天下。《易经》还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看你穿着的衣服,这些人可以教化天下的。
& s$ N6 p# _, m# `: t《论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什么意思呢?他说周朝是上承夏商两代的礼仪,文化非常丰富,孔子感叹说,我的主张就是按照周代的利益来的。有了文化,就可以变鄙薄为文明,这就是汉民族文化一词的内涵,也就是说汉民族文化的内涵,有一点动词的这样内涵在里边。这个内涵,到今天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也没有改变,很多学者谈文化概念的时候,说(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等等,作为我们来说,在理解的时候,我看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内涵也应该按照民族的内涵去理解。" h8 z }* V% U8 B6 u. e' Z
大家知道,看大家穿衣服就可以看出人的精神面貌,在中国人尤为重要。中国的古代什么官员穿什么衣服,等级森严从衣服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特别的关注人的服饰。所以说文化是由某个民族所认同的文化,由这种文化而构成传统,并代代相传。因此,文化和传统是民族的,不能不分民族而笼统地谈文化。$ ?' q6 e; X8 X0 R9 ~( j* r- L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文化也没有大小之分。甚至有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也是有文化的,你不能说他们不文明。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们今天看,是否还有56种文化尚存,这是值得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所以说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为这个民族所认同。2 j1 M- T$ l/ p. e. M7 A) l( v
ppt这是孔子的一个像。
$ j8 _/ }4 e4 t) }2 A8 A7 |2 Y大家知道,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首先提出要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在当时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所有人对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见),繁荣的是什么文化?发展的是什么文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地提出来是民族文化。所以第一个,文化有这样一个理解。
; k- U: A) M4 ?+ }4 p$ r; C; D3 L o# l1 ?; ` O) u0 D
二、中医文化是什么?
4 w* z L3 j0 }+ s4 \6 v$ ?
- Q/ j! s8 _, I$ c4 ~) X8 A5 k近百年以来,一说到中医的历史,就会说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发明的。其实,这是西方人的史学观,还可以进一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1 }9 _! A* f2 z/ q) I
中华民族崇拜自然,对自然的现象和物性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的观察。我举个例子,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物品就是阿胶,他们阿胶的同志也是这样写自己的历史,说阿胶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我说这个很难理解,我不知道是什么劳动人民可以创造出用乌驴皮、地下400米济水(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地下河水,我们叫地水),然后用桑柴火去锻炼它。这是文化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乌驴皮、地水、桑柴火有了一定的认识,创造出来的,这是文化的创造物。这种创造物适应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沿用到今天,所以乌驴皮是黑色可以下行入肾的,用很深的地下水乃至阴之水,阴气有往上的力量。在《水经注》上解释至阴之水起性甚急。一个往下一个往上,用桑柴火锻炼出来,这是一种智慧的创造。
- O, C& z. @1 n我们看中医的历史,都可以找到早期创造的人物代表,比如说相传太昊伏羲氏,创制九针创造的针灸,发明了用针灸治疗疾病,还有砭石也是伏羲氏发明的。伏羲氏是中国历史上相传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的人物。炎帝神农氏,发明了用药物治疗疾病,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轩辕氏,创造了生命与疾病的认识知识。我们今天有《神农本草经》,有《黄帝内经》。- R+ z" i+ N0 a8 H
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同时炎黄还是中医药的创造者。伏羲氏主要是在我们国家的东部地区,历史上过去叫东方,就是山东、河北、河南的一部分、山西一部分,“针灸砭石从东边来”。用药物治病主要从西方来,就是陕西、湖北、甘肃、河南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的导引、按摩从中央出,就是现在湖北、河南这一部分的中原地区。
5 \, W( O8 O3 V# }4 V5 D6 |8 o这种不同的医学,是地域性的,在早期。而且这种地域性的延续,我们今天几乎是把握不住这个历史,但是,我想大致它的延续性相当长,在2000年、1000年很长的一段时间是相对独立。到了周以后,特别是战国,各种文化开始融合,特别是战国时期,开始融合。' W/ u6 w% |5 X3 k5 d+ _% [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用针灸治病,看医生,推拿按摩吃药,原来在历史上,最早的产生和使用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针灸就是治腰腿疼痛、半身不遂、中风等等。推拿就是治个别的经脉这样的疾病。早期这些不同的医学,这些门类,是什么病都能治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都是失传淡忘了,失传的东西非常多。砭石是失传很早的,唐代颜师古写注《史记》的时候,已经说砭石今已不传,
7 B- l! N& e0 h2 j# [* D2 t1 O. Z这个画(ppt)很有意思。在《山海经》中,根据历史的记载,神农是一个牛首人身的,这么一个神话的代表,但是神农的时代是一个农耕时代的国家。5 p x. g' w- w
下面的ppt是一个黄帝像。伏羲氏发明了针灸,后面还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扁鹊,他是一个诊脉的创建者,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大家可以看这个图,这是出土的汉代的,扁鹊是一个人首鸟身的拿针给人治病,很有趣。山东这个地方的人,是一个鸟图腾的民族,我们今天说汉民族,要而论之,其实以前是不同的,山东人是一个崇拜鸟图腾的民族,所以把这些人物神化了像鸟一样的一个人首鸟身,这个非常有趣。' D" ^% b- H/ E+ b7 G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伊尹,是商代初期的一个大臣,他是药液的创造者,就是老百姓说的“汤头”,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汤剂。这很了不得,我们今天做菜,调和五味、喝的酿酒,都是他发明的。也就是说公元前1700年的时期,我们中国人有这么一个代表人物用“方”治疗疾病,很了不起。$ m3 j8 h, G% f2 H
到了东汉的张仲景,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创造者,辨证施治,是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已经到东汉时期了。. w) \7 w2 u' B' Z( R! L; S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好了,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历史,我们创造了不同的医学。我们来问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样一种医学,是怎样看待生命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2 q* \! j1 o% J0 r* U西医学认为,生命是物质的,由蛋白质构成的,这是现代医学、西方医学。: ~1 S" {1 x* n* C9 j) x
中华民族或是中医,生命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们(中医)认为,生命的发生是天地合气,比如《灵枢》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我们(中医)认为,生命是天地和气产生的,换句话说我们汉族认为,生命是“形”和“神”合成的,不光是形,最重要的是神。人的生命产生于自然的话,很自然地,我们中国人有了“天人合一”的一种宇宙观。人是生长于天地之间的,有这种宇宙观,必然衍生出来一种观象的方法来认识,观察自然界的万象认识人的生命。
, r+ o3 w: p& T; v2 L+ `阴阳是最大的象,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地、日月都是最大的象,阴阳是最大的象。阴阳,是用来说明物性质的,五行,说明象与象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说阴阳五行是迷信的,是机械的,其实没有这么复杂,就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而已。
; k3 y; H/ K* \& F用这种方法来认识生命,人的脏腑、形体、精神、气血都具有阴阳的属性,均可以用五行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统统具有五行阴阳的属性。具有阴阳属性的象,来源于对于自然的观察,所以产生一种阴阳的属性。) V `! \$ j6 v: H
今天大家说要找经络,国家立项研究经络的实质是什么,结果研究了很多年找不到。我说你们不用找了,你一万年以后也找不到,没有。没有怎么可以治病呢?经络也是一种象,地有12经水,人有12经脉,这些不迷信,这说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命具有自然属性,生命和自然是息息相通的。
' |: w0 R# G" C* {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说人的生命产生于自然,和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的万象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破坏了,就成为致病的因素。我们中医说,致病因素主要两种,一种是内因,一种是外因。外因就是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失常则成为致病的外因。人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不协调了,就成了致病的内因。这些中医学的病因,这些病因你能消灭吗?你不能消灭,因此,中医首先会选择养生来预防疾病。既然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就可以通过养生来预防疾病,这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智慧。其次生病了,才会用药物治疗,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如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来治疗疾病。 5 v( e2 V; E5 q ~: B: J
药物是什么?在中医学的领域里头,本草和方剂,是两个门类的知识。本草就是药物,在中医叫做本草,实际上就是药物。本草和方剂,在历史上属于两个门类,而且从古到今都是从来不乱的。我刚才说的,商代的伊尹发明了汤液治病,药是干吗的?药是组方的不是治病的。我曾经有一次,在一次会议上就谈了这一个话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的一个培训班,请我给老师讲课,我就讲中医治病,不是用药来治病的,这样一个话题。还没有讲,一进门老师们围上来问,你说中医治病不用药?大海报都贴出来了,中医治病不用药,我说好吧,今天一个上午就谈这个话题,中医治病不用药。
h; b$ L, a, W中医怎么会用药来治病呢?药是本草的东西,一个一个的药物,中国人在公元前1700年,至少在这个时期以前,就发明了把药物根据疾病组成方攻病,我们说中医“用药如用兵”。我们汉民族很会打仗,西汉时期的兵法,是中国六大学问之一,叫“兵书略”。打仗没有用兵打仗的,中国人打仗都是把兵组成阵来攻敌。把药来组方攻病,其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文化。. R0 _7 p: K& d5 M8 M( G* s O
药是有限的,《神农本草经》365种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药是有数的,但是方是无限的。所以说有句话说“阵万变,方亦万变”,有限的药可以组成无限的方来攻病,这是一种智慧。这也是中华民族很了不起的一个贡献、发明和创造,特别是把不同的药物组方治病的时候,有其更深刻的内涵。大家知道,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有君臣佐使、膏丹丸散等等。这些方面,是对症的,也是平和的,是中国人讲究调和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9 ^7 H! {. E5 ? G m/ C
大家说有没有根据啊?有根据,有依据。相传伊尹有一本书,叫做《汤液经法》,在西汉刘向他们政府组织整理书的时候,有记载叫做《汤液经法32卷》,但是很早就失传没有了。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引用过这个《汤液经法》。所以今天的敦煌里面发现的一本书《辅行决藏府用药法要》,这里面陶隐居就说过,依《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5 W" N9 E' N. ?7 B4 E6 K
《神农本草经》里面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是养性,中品120种养命,下品120种主要是攻病的。: R" P8 W T! C) E- z! |0 b S& |. w$ k
你应该听出来这里面的味道了。我们中国,我们汉民族第一部中药的书《神农本草经》,和最早的《汤液经法》里面,三分之二是养性养命的,只有三分之一是治病的。
4 q- h8 I" b; f6 _' w 最好的是上品上药,是服食补益,我们今天一说中药就是治病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误区,说是药三分毒,不对,没毒。不是所有的药都有毒。中医很善用毒药治病,没有毒就不能治病的。但是我们发现,早期的中医中药,大部分本草、汤液都是用来养生的,这很有意思。- T' y7 c# E1 v, Z( h+ M' A
什么是汤液?症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药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方有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但中医每一个方剂,都会有一个文化内涵。
t0 ^! K( F/ Y8 z& y. P- g比如说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已经组好了,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方剂。甚至今天我们辨证论治开的每一个方子都有一个理念。比如说补中益气汤,主旨就是甘温除热,功效就是升阳举陷,我们今天用补中益气汤,经常用来治疗脏器下垂,甚至头晕目眩,把阳气升华一下。我们今天临床上,基本上不会用原方根据不同的病人加减,但是,这个方的主旨升阳举陷不能变,甘温除热这个主旨不能变,变了就不是补中益气汤了。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的“四君子汤”,我们熟悉的,有人参茯苓甘草白术,主要是治疗脾胃气虚的,这四个药配合在一起,气、味很平和的,为什么叫“四君子”?就是“君子致中和”的含义。所以我们意思是,说到汤液、方剂的时候,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v- N9 ~ h% ^" C% a) m你说到实验室里面研究一下,证明一下补中益气汤这个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能是什么成分,那就惨了,肯定没有结果。
1 U* t' n, N6 O$ F0 J我们说什么是中医的文化,也就是说,中医的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很具体很实在的,我们下边还可以更进一步地理解这个问题。
2 K: H7 M* o7 x+ C8 u. e7 v5 q. x1 j- u4 c
三、中医文化的主要内容 - @' `- g( P% p. X' M5 E& i
7 d; W) `9 ~0 F/ v1 l. r
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中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共生共存,从古至今持续表现为专门和大众的医疗保健行为,中华民族视其为生活的一部分。 F+ T' L/ x# A% G2 {, Z9 d# A0 v
这个医学是专门和大众的,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医学不一样,今天的医学一定是专业,一定是科班出身,读书、考试取得什么资格。中医更多的不是专门的,而是一种大众的医疗保健行为。
- a% l m: Q5 e- t在汉代的时候,就提出来的有两种医学。一种叫“黄帝正经”,这部分人要学《黄帝内经》《难经》、读《伤寒杂病论》、读《神农本草经》,然后再做医生。这部分人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部分人很少,因为学医经太难了,没有老师教你学不了,今天也是一样,你读读《黄帝内经》你读不懂的,没有老师指点你、教你,你读读就读歪了。1 X. l0 d4 j6 i c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大众医,就是我们说的民间医学,大量在民间的。这部分民间医学的特点,就是家族相传,师徒相授。我们说的李时珍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民间医,当然北宋以后医学开始普及,在北宋以前可以读到医经的,是很少的、很不容易。我们有一部《灵枢经》,居然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没有了。今天说的朝鲜人(高丽)人,给中原皇帝上贡的时候里面有一本《灵枢经》,一看这本书,在中国好多年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一种传统的传承很困难的。2 H" l e# Y1 M+ t5 E
大部分是民间的医生,这里面叫做组方医,就是组方郎中摇着串铃,这部分医生在民间是相当的普遍,这些医生,有他的绝招,很了不起。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叫做“顶截串”就是组方医。病在上头就顶,病在中间的时候就是截断,病在下面就把它泄掉。大家说这个“顶截串”有没有科学道理?别问这个科学不科学,我们有一个医生很有名叫张子和,他看病就是汗法、吐法、下法。现在很少有人用吐法了,你让病人吃了药(呕)吐,人家非找你不可。我在临床上治过一个牙疼的人,我里边的药有细辛,细辛不过钱,用量很少。病人回去之后治病心切,三服药一块儿煮了喝了,吐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给我打电话,把我担心坏了。但是问了一下,牙很疼吗?不疼了,从此之后牙再没疼过,真是歪打正着了。这种方法,有今天这种标准医学的限制,没有人敢用了。* N; N9 `3 v1 o) s8 L
中医学文化的内容,我们分这么几类:
5 V b" l- U. h4 ~# k" N4 a' ^1、生命知识9 ] f( D8 Q# V
生命知识,我前面说过不同于现代医学,对于生命发生、生命形态、生命活动、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里面主要的理论就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象、精神、气血、经络,也包括形体,这是中医的生命观。
: @) l0 A! q, |( h0 B) w9 R, `2 G+ `这个图(ppt)是明代的一个图,这不能叫解剖图,这个叫脏腑图,现在也叫内景图,就是看内脏的。中医也讲形象,但是在功能上、认识上,完全和现代医学不一样的。$ ^% S- [2 P) j# k. V
2、疾病方面的知识( ~1 U8 [$ S2 |
病因、病机、症候,内因、外因,阴阳五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等等辨证方法,疾病知识、诊法。望闻问切,这里面分了四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脉是第四等,望闻问切神圣工巧。望诊是最高的医生,病人来了,大夫一看表情,面色、走路的样子,不用诊脉,八九不离十,望而知之谓之神,这种好医生也有,不是没有。诊脉为什么巧呢?这些诊脉、针灸、服药等等,原来都是有地域性的,望闻问切这是汉代以后慢慢总结的,这时候地域性医学已经开始融合了一些了。过去看病吃药是不诊脉的,也就是说,西部神农氏发明的用药来治病,伊尹发明汤液治病的时候,都是不诊脉的。针灸的时候才诊脉,伏羲、扁鹊针灸、诊脉是东方来的,针灸诊脉最重要的内涵是凝髓补泄,要观察你的精气所在,要诊你的三步九候,上步天、中步人、下步地,取人迎、脉口、趺阳脉,这三步九候诊,这样的方法已经失传了,但个别的民间医生还在用这种诊法,要观察你的脉气才可以针灸。
& C( |! y- {5 C0 S什么时候呢?在《难经》里面,《难经》是扁鹊的医书,我们说黄帝的是《黄帝内经》。还有扁鹊内经和外经,扁鹊的内经和外经都没有了,今天《八十一难经》是《扁鹊内经》里面的东西,到扁鹊这里发明了叫“独取寸口”,独取寸口很方便的,所以三步九候法就慢慢地失传了。
4 n5 r$ U% `+ x- f 所以说,诊脉融合进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面凭脉辨证,有这样一些东西,后世的学者都觉得这不是张仲景的东西,有人说是王叔和加进去的,差不多。因为王叔和是山东高平人,在魏晋时期,王家是一大户,他有一本书叫做《脉经》。在《脉经》里面有伤寒的内容,也有诊脉的,那时候王叔和,就已经整理出来24种脉象。所以他和张仲景很可能是师徒的关系,或者至少见过面的,这是不可考证的,两个人一个西汉末一个东晋,很近。如果没有王叔和整理的,张仲景的书也传不下来。即使这样,张仲景的书从东汉末年问世,这样几百年间,到了北宋时期才开始普遍的传播开来。9 H$ o! }2 f. L
孙思邈老年著作的书《千金翼方》,里面说“江南诸师秘仲景书不传”,他像发现了宝贝一样,可见这样的书在社会上基本上看不到的。这么好的书为什么大家不用呢?这样的书太难用了,今天读《伤寒杂病论》,读不进去,太难理解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易经》的东西和经方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了。在北宋以前,中医至少在主流是以方治病的,不辨证的,什么方治什么病,统统都是方。历史上存下来的医书古籍,现在有一万多种,大部分都是医方。最大的部头在《隋书经籍志》里面,记载叫《四海类聚方》,你猜多少卷?2700卷!写了竹简上,还不得拉一火车了,不得了,这个书也没有了。
$ h8 Z" _/ z1 E; t8 [) Q! o今天存下来大部头的书,比如说《普及方》《太平圣惠方》《外台秘药》等等这些方书,部头都很大,明代的《普及方》有2000多万字。, I( D# O: l% A$ \( `
我们今天一说中医的精华,就是辨证论治,这不准确,今天以方治病,也是占了半壁江山的。大家可能说,辨证论治不好吗?换一个角度大家思考,以方治病,这表明了一种医学很成熟,像今天的西医一样,用固定的成药治病是一个道理。在中医的历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药方,我们叫做通治方,或是说平常吃的成方,同仁堂、胡庆余等等,都是生产成方的。 : G! ]( c. T, v; H
3、治疗方面的知识! S. x+ R) F0 R6 w& L( w
中医治疗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文化内涵里面,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中医治疗的方法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再就是本草方面的知识。: @) ^7 F. i. K4 E2 E, O9 t/ U+ K- |
4、本草知识
# E: x4 M9 V4 I0 s 这画图(ppt)是明代的宫廷画师画的,炮制天门冬的图片。& B1 W6 F! `: ^
《本草》东汉出来得很晚,比起《汤液经法》出来差了2000年。我觉得这时候就是辨证论治的学问大普及,人们开始传承,这时候应这个需求才把本草的药物知识整合在一起了。本草的书从本身产生的背景来说,这是中药第一部文献,历代都是官修本草,类似于今天的《药典》一样。在汉代相关的历史书里面,记载的本草大多和养生和服食有关系。大家知道,秦始皇到了西汉、东汉的时期,社会上有这么一个阶层的人叫“方士”,这部分方士和神仙家有关系的,炼丹服食一类的人。所以这部分人啊,这时候为什么叫本草,我觉得这个跟炼丹服食有关系的,所以叫本草。但是,还有大量的药物知识和医方汤液在一起的,像我们马王堆汉墓出土一本书叫做《五十二病方》,我们今天看看这些所有的方,这些古籍里面记载的方书,都有药物的炮制内容,怎么炮制怎么使用,今天还有。再就是汤液知识,就是我们说的方剂,针灸的知识。; [2 {0 H: \, I: K4 p
再就是养生。说到养生,它的起源在西汉的时期是自成一类。我们今天叫做中医养生,在历史上不是一样的。在西汉时期医学不叫医学,那时候叫“方剂”。那时候西汉政府组织了很多学者整理中国的图书分门别类,分了六大类,其中一类叫做“方技略”,包括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类。医经就是今天看到的这些《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等等。经方的留下来的就多了,从西汉陆陆续续地留下来非常多。房中的东西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特别是到了魏晋隋唐的时候,慢慢上没有了,但是日本人保留了一部分,从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开始频繁,那时候中国人的图书一下船,专门有人记载的,当成宝贝了,这是“天朝”过来的东西,所以很多古籍在日本保存的很好。其中一个最有名的一本书就是《黄帝内经·太素》,这是唐朝杨上善著作的黄帝内经叫《太素》,这本书在中国早就没有了,北宋以后就没有了。在清末的时候有一个杨行武(人名、音同)先生,在日本发现了有人传抄这个东西,现在藏在日本京都的仁和寺,我去看过,日本人当成国宝和宝贝。在日本还保存有一本方书叫做《夷新方》(音同),这里面有一卷就是房中的东西。这些养生的东西,神仙家的东西和养生关系最密切的。
: \* H0 G9 F: H/ B) E4 k我们看看医经和经方,今天的《黄帝内经》里面有没有神仙家的东西,这个话题讲不准,但是我感觉应该有,就是神仙家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黄帝内经》里面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我感觉是神仙家的东西,当然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 m- \' z \# p, B神仙家在我们国家是一个特殊的内涵,不是今天说的跳大神这些骗人东西。中国人很讲究说什么仙的,得道成仙,得什么道?自然天地之道,能够顺应自然和自然同呼吸共命运,顺应自然、顺应人事这样的人就是仙,写诗写得好叫诗仙,画画画得好叫画仙,还有一个烧制陶瓷烧得好叫什么仙。有一个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朱乐耕先生,我们国家的五彩瓷失传了很多年了,他给恢复起以后一件作品,上百万的五彩瓷。但是有一天突然不烧五彩瓷了,烧青瓷,他说这个青瓷才是汉民族文化的精髓,汉民族最崇尚玉,青瓷就是玉色的东西,出土的这些璧什么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人类社会的进化,生产工具进步,是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着眼点。我说不对啊,至少公元前3000年的时期,农耕的技术相当的落后,可是中国人可以把玉琢磨得非常的精致,今天的人都做不出来,可见当时的工艺相当高明,可是中国人的劲就是不往生产上面使,这很有意思。
+ d) O% d ^1 m' e8 I* P/ \所以我说朱乐耕先生烧青瓷,有一次烧了一匹马,我见到他的那个作品,六条腿,这是什么马?天马!齐白石画虾画了一辈子,画烦了,画了一个虾是虾神,大家都看过齐白石的《虾神》,就像今天大家吃的皮皮虾一样,有无数条腿。这是汉族里面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对物的一种深刻的感悟和领悟。1 N2 K& E' B4 I5 ]
我们即使是做主持人,能够做得出神入化,也可以成为仙,所以仙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仙,这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如此。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文化的价值。
# k0 m) S, j! n6 F& g/ ~/ b6 Y0 I
+ A5 z3 [- q3 Y; ~4 ^& ` 四、中医文化的价值
/ H" q) E# j4 r4 M! I5 N9 f) b0 @; T( ~/ A/ _3 _* {
中医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应该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求。特别是现在,当西方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价值观的时候,很多人很习惯于站在传统之外,评头品足评论我们中医文化。我们要在一种更高的层次评价,它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或是一种需求。( Y0 p. s9 P) u8 t0 C3 N) w
大家知道,现代医学有很多的弊病,比如说西医学,这种认识疾病,这种用药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的弊病。比如说西医在治疗疾病和用药的时候,西医的病因和中医病因认识不一样的,他认为是细菌、病毒什么的,他采用的是对抗。但是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你今天消灭了病毒,明天又变个样子出来,你老是赶不上它,所以细菌病毒不断地进化,西药不断地被淘汰。
; ` O, a4 L) z) o- A中药呢?在中医科学院里面,有学者说,我们的中医理论2000多年没有创新,还是读《黄帝内经》《伤寒论》。要创新,科技部立项给钱研究,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想法思路有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说这个话题,中医真了不起,2000多年的东西还没有过时,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说。今天我们《伤寒论》的方法仍然非常好用,组方的思想、组方的方法非常的好用。今天的经方派,比用时方的高明。现在经方的很少,用三、五味药。现在找中医大夫看病,没有少于10味药,20多味很平常,但是经方家很简练。7 q, y7 h. t- a% v, l
为什么中医的方法,中医的思想理论,这么几千年不过时?在《黄帝内经》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话,我们的中医可以归结为“道”,医学就是“医道”。黄帝问雷公“子知医之道乎?”,雷公说“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意思就是我马马虎虎的知识一点。黄帝说“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什么是“医道”?原来我们的中医学是“究天人之际”的一门大学问,天地之道不变,医道也不会变。所以今天还读《黄帝内经》,2000年算什么呢?所以200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一万年会不会变?那我们不知道,我听说,到时候南极和北极要互换了,到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变。
1 }2 B+ T% r* {* @0 G$ g2 B西方的医学是一种对抗式的治疗,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化的产物,采取这种方法认识疾病,治疗疾病。
" X3 w$ e4 o( s$ z, a另外,我想这是我们中医学作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所以说“道”是什么?“道”不是科学技术,“道”是一种智慧,一种智慧。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价值,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传承到今天的时候,仍然有一种价值体现出来,就是可以被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利用。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等等。
; d+ e' W5 {, U: W4 [ j9 Q$ ~中医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的发展没关系,什么关系啊?利用而已!但是我们恰恰今天走入了一个误区,今天用科学技术开始开发中医中药的时候,认为这就是中医中药未来发展的前景,那就坏了,中医很快就消亡了,真的。
) E. o/ H. @7 v8 M3 ]! k7 N& q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分清楚,中医的存在价值和可利用价值,这对于官员是尤其重要的话题。我们今天一个普遍的话题,中医后继乏人,中医西化等等这个话题。所以说中医的核心价值,它的核心价值是在于生存。要保持其本色、原汁原味地传承,一万年以后还是这样子的,我想这才是我们今天认识中医的价值它的特殊需求。/ }! E9 J d6 H1 o. \# W N
所以国际上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咱们珠海也在往上推一个项目,叫做一指禅的推拿,我看了这个项目,非常有内涵,这是中医优秀传统的一个结晶。有人说一指禅治病很神奇,其实不神奇,它完全符合中医这样一个思想和理论,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手法,通过一种精神意念和你沟通,调整你的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不是说你感冒了,就可以把你的病毒推掉,推不掉,但是可以治理好你的感冒。中医的理论也很好解释的,不过我们把这些好的东西都忘记了。- Y/ J. b+ g2 o& f+ c
这些年我也是一直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接触到一些濒于失传的一些优秀民间医学项目。北京有一个竹子拔罐的一个祖传方法,找我找了一次又一次,我都说没时间,有一天他又来找我,说不远就在朝阳医院,我说行,看看吧。我一看大吃一惊,我一看这个放血的工具,是蒙古的工具,他说没错,我们祖上就是蒙古人传下来的。我仔细一看这种拔罐,比现代的方法优秀多了,将天然的竹筒,在祖传药里面煮,然后在穴位上,主要是背部六阳经位置,用蒙古人放血的东西放血,一弹很小的一个,把这个竹罐拿出来一放就吸住了。从煮沸的锅里面刚刚拿出来,这个竹子的温度,这个工夫放上去,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的,拔完了以后竹罐里面各种颜色的血,红色的、紫色的。他把竹筒里面的血,甩在水盆里面让我看,我一看还有一种白色的,他说这是炎症被拔出来的,紫色的说明有瘀血。我说这个白色的,不是中医说的“痰”吗,怎么还炎症呢?他说我这样说“痰”,老百姓不懂,我说,不懂你才得说,一次两次三次老百姓就懂了。我学中医这么多年,学中医的人都知道,经络里面的“痰”,有形之痰(咳出来的)、无形之痰(经络中的),我突然觉得这就长学问了,这不就是经络里面的痰吗?拔上几次,等到血变成鲜红色的就好了。这种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叫做脑脊疗法。我说太拗口,就改成脊椎疗法就行了。我现在后悔了,他应该是脑脊疗法,原来知道他对于脊椎病很有效果,岂不知对于脑病更有效果,中风前兆、血压高、女同志面色灰暗等等,拔几个疗程,面如桃花很好看,甚至头晕目眩,拔几个疗程就好了。我说很多的一些病人去了以后,觉得很神奇,我说这不神奇,这个人的主要颈脉的通道瘀了有瘀血,你拔了通了,经脉一通头目就清醒了。颈椎病不是骨头的疾病,应该说是经脉的,或是经病,你把这个经脉一打通自然就好了。这一个意思就是说,这是我们今天民间的一些非常优秀的绝活,我发现了很多。
: G( v- S9 H8 p; ]. N' f* x在北京还有一个项目叫做捏经拍打,也有点类似于一指禅的功夫,也是祖传的。60年代曾经给周总理看好病,周总理突然的腰疼不能工作,很多人说到医院去吧,不要去民间找。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执业医师法》,当时很多的民间推拿整骨什么的,但是1999年《执业医师法》一施行,很多民间的中医都不让做了。这个拍打有一套绝活,用一种特殊的拍子。我有意识问他,你在拍打的时候和病人互动,你有经吗?他说有,我说怎么不念呢?他说念这个东西大家接受不了,觉得迷信。我说这是最好的东西啊!怎么是迷信呢?你赶紧整理出来,操作的时候,嘴里要念念有词才行。
5 T' a# g v4 c; ]我前几天去通辽,那里有一个蒙古的正骨医院,在科尔沁左后旗,很大的一家医院。周围的几个省病人都找过来看病。正骨的时候,病人来了以后,手法复位,先喝一口酒,“扑”地喷在你的患处,喷的过程还有很多的动静,就这一喷,病人给他复位的时候也不疼,而且每天看病人的时候,小夹板固定,都给喷酒,我说酒是不是活血的,其实不是,真正的内涵就是蒙古人告诉我的,真正的内涵,调动病人和医生精神上的统一,我们今天叫做配合医生,中医很讲究医生和病人要精神上沟通互通的。/ S$ X4 X6 \3 J# |/ n
所以说我们这些东西,统统丢掉了。前面主持人说了,没给你们解释。这些年大家都知道,上中医院看病,看完了用机器把药熬了,装塑料袋里面提走,觉得很方便。现在觉得中国人这么多年了,黑砂锅熬药,还费工夫,有什么用啊?有一天我对这个事情产生了一个感觉,中国人为什么不改?几千年就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才领悟到,中国人这样一种服药的方法,就是自己一种制药。你亲人有病,大夫来看病,你自己抓药回来,一边煮一边搅,熬好了,倒在青瓷花碗里面,满屋里充斥着药香,病人看到亲人在给他熬药,这个药端到床前,还没有喝呢,这个病好了一半了。(听众笑)
9 b0 p6 S' u) e5 J m9 ?8 ~我想此话不虚。你没有必要说黑砂锅怎样,不是防止药物起反应,不是的,那是种一种文化。各个地方的黑砂锅,形式不一样,但是一种文化。
4 Y [$ w N2 V也许你说这个东西不靠谱,我前面说了,人生命的本质是“形”和“神”构成的。中医认为人没有神的时候就是行尸走肉,没有生命了。神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人的气血、精神、脏象、经络,都是神嘛。既然人的生命是形和神构成的,你治病的时候,有没有精神方面的作用呢?我们怎么去理解呢?我们中医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有内涵。我们说医起源于巫,什么时候脱离了巫呢?脱离得这么干净吗?巫是什么?巫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最有学问的人,上面一横天,下面一横地,中间的人是沟通天地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的人才是“巫”。不要一说“巫”就是跳大神,不是这么回事儿,那是其中一种。大家看过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巫医,我们云贵地区还有。(病人)来看病,把各种各样的药放在一起煮,一煮给你拿走。这些巫医对于药性有认识的,他知道,但是他有很多动作,包括念经什么的,他是有很多动作在里面的。大家说这是迷信,我们今天你去找中医大夫看病把脉开方,和巫医有什么区别?呵呵,无非是理论说得你似懂非懂而已。配方可以说清楚吗?你问医生这个方里面是什么成分?我告诉你,当今社会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明白的,六味地黄丸什么成分?阿胶什么成分?没有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也没有。但是你相信,相信你就吃,吃了就治病,中医神奇吗?这就是文化。
% ]: J( a V: }+ n 所以说,中医这种当前的价值,首先是它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文化价值。其次可以被利用、可以被商业化。可惜我们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社会上公众、包括我们政府官员认识不清。我们现在对中药的审批,统统采取了化学药品的成分来审批。这对我们是不利的,以前广州一个中药,广州历史上有个宝芝堂,有一个很有名的药保婴丹,现在香港澳门还有,中国买不到了。这个药里面有毒药--朱砂,朱砂含汞,这个药没有朱砂就没有用了。孩子腮帮子一红,哭闹、睡觉不好,吃饭不好,赶快一粒保婴丹马上就好了。这么好的药不让生产了,有毒,药理上过不去。不让生产,中国(大陆)人不吃就罢了,香港人、澳门人、东南亚这些地方也吃不上了,跟广州一中药厂私下达成了协议,你生产白瓶的,什么商标没有,我要,到了香港、澳门打上商标包装好了,之后非常好,十倍的价钱卖。我不知道珠海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信息,你们可以方便地买回来。我带了一些给北京家里有小孩的朋友,一给不得了了,三天两头地跟我要。同志们你想想,这痛惜不痛惜?我们这么好的东西不能生产,国家的这种利哪里去了?类似这种情况多极了。所以说,就是这些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价值,统统地被否认掉了。
, o) R* r) p- {# F! T4 P$ s+ |+ H而且说中医这种煎药不科学、这也不卫生。药丸保质期三年,过了三年,不让再卖得扔掉。同仁堂保管的牛黄安宫丸100多年了,跟新鲜的一样。我们中药炼蜜丸30、50年不会坏的,干嘛就扔了,这些东西哪里来的?西方文化,不适合我们这个东西的。
; a# T0 g# n% Y* @2 x$ \/ D9 Q4 c7 u: L! G, M: D: Q
五、传统健康观念面临的问题) p7 v! R+ S% d$ m
]: V$ u B& p4 z2 n0 S' d传统实践与之相关的理论信仰逐渐丧失。由于外部社会和环境的压力,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解体,削弱了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方式,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生活很缺乏理解。
: T+ W1 K6 v$ M& z4 S同仁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仁堂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两句话,叫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有一天对这个话产生了新的理解,过去中国人从古到今有一种信仰、一种习惯,遵守的一个就是“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
0 O8 N2 D9 o. `7 J2 R$ N6 X过去中国人有一种信仰、一种习惯,遵守一个做药的时候,沐浴、斋戒三日不要吃肉。我去看藏药的制作,叫做“70味珍珠丸”,在西藏地区很有名的药。一些重要的药,在修合的时候,要请喇嘛念经的,企业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经房,我们是叫“加持”一下。西藏人认为,如果不加持一下这个药没有用的。于是我才理解同仁堂的堂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一种信仰,不仅仅是诚信,这种信仰远远高于诚信。西方人谁不讲诚信,诚信太低了,当成为一种企业信仰的时候,你想想他的心是非常虔诚的。但是我们统统认为,他是迷信的东西。
2 B1 f" b( \3 g& j0 _再一个我们独特的生命观,也得不到承认。特别是我们的中药,现在中药,研究本草药物的这种成分,除了研究这个之外,现在还进而要研究复方的成分,研究方剂、复方的成分,我们也曾经立项,国家立项,但是有成分吗?我说没成分。大家说这个药不是因为成分治病,是因为什么呀,说不清,呵呵,我只能说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个所谓的“说不清”,是说不清它的成分,它的医学理论我们说得很清楚,还是刚才那句话,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怎么说不清呢?!
4 a' L3 L3 n s( L; ~0 @8 O再一个就是各种各样的制度束缚着。新药注册、执业医师、专利等等,统统按照化学药品的标准。师徒传授也不被承认,比如说同仁堂传统中药配本,历史上存下来400多个配本,现在有200多个锁在保险柜里面,不能生产,很多按照化学药品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 z7 C) o' u' R6 E还有一些因素,就是里面的药就是一些诀窍,要注册就要公开,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一些药物有毒的,中医很多就是要用毒药治病的,没有毒治不了病的。《黄帝内经》里面说“大毒治病十去其三,中毒治病十去其五,小毒治病十去其七,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你有这个病我用这个毒药,只是攻病而已,没有毒不行的。但是,恰恰这种中医用毒药治病的观念,现在不被认可,不能被认可。
. M2 X, f8 v9 S6 t; y" i 再一个就是西医学作为西方文化的这样一种产物,我们看看现代的医疗越来越技术化了,去医院看病贵,贵在仪器、检查。现在的医生没有这套仪器检查,就不能当医生了吗?西医大夫说,我不检查也能看病,但是必须检查,不检查不能负法律责任。不要怪医生,如果医生不按这个做,回头人家说你怎么不做ct呢,怎么不给他做什么什么检查呢,这成了你的责任了。为什么呢?现在的医学,被各种各样的制度和标准束缚、裹挟着,你没有办法。% ]7 a: {; q1 k0 T6 U
前面主持人说的骨折,过去中国人就是小夹板固定,20多天25天基本上好了。现在有医疗标准,愈合标准要严丝合缝,不严丝合缝一看就不标准,就不行,叫医疗事故。可是中国人世世代代这种小夹板固定,是不能严丝合缝的,严丝合缝,中国人认为打上钢板做手术,这样局部愈合很慢,打钢板过了半年又割一刀,把钢板取出来,为什么半年?病人再割一刀,中医的说法气血瘀滞了,本来是很畅通的,营养骨架赶快形成,你这一刀割下去坏了。还有一个呢,病人惶惶不可终日,天天紧张,老是琢磨着半年以后还得一刀,能长吗?但是我们发现,中医的这种小夹板,错开一点的时候,骨架形成得很大,哪天再摔倒了,从别的地方断,不会在这里断,而且不影响功能。还有中医认为,这种小夹板固定的时候,每天还要活动一下,天天活动一下,刺激一下,很快地长骨架。现在去骨伤医院,基本上都是做手术。标准是第一个,其次还有利益。效益,医院的效益。一个手术多少钱,一个小夹板多少钱?一个医生天天干小夹板,你就甭干了,下面的护士也不干,发不了奖金啊。6 H- k+ ~- `, f7 i o- Q% x
医生和患者成了商品关系,医学的人文关怀越来越淡。甚至是医疗和医生之间,还有一个所谓的医疗保险。你说这个医生还有责任心吗?无法施行自己的责任心,就算是有,医生自己的智慧也没有了,不敢发挥自己的智慧,治好了,还行,治不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人文关怀越来越淡,所以我们看看最后一个话题。2 c8 G2 s& \8 Y/ Q+ R, T, \
+ u4 q# @4 r" t0 p; Q8 `' t6 c1 Z% u六、健康的选择和合养生, ~; U9 w [* T3 X; Z+ ?8 {
b- i% H; t1 {5 O! z" V( n' b大家对中医文化的价值有了初步的理解,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一个最重要的大家记住,文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医的文化不是哲学,也不是伦理道德。文化是实在的,中医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统统是文化,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药物的君臣佐使、膏丹丸散、炮制,统统都是文化。现代的科学技术也解释不了这些,永远也解释不了。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说,无需去解释的,同志们,这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太重要了。老百姓说了,中医挺好,治病挺好,就是说不清。西医治病你能说清吗?你说清了,你就是西医大夫了。问题是大家说这个话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不被承认了,你想说清,得进实验室,可实证的,中医是无法实证、也无需实证的。非得要找经络干什么呢?干嘛要证明它呢?
: x2 g7 Q. i0 u" ?. D* R. C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健康的选择,我今天就讲一个话题,就是和合养生。养生怎么还要“和合养生”呢?这个理念太重要了。这个理念,和我们公众听到的一些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是真正的养生。大家问,就你说得对吗?对不起,我还真是很自信,我是搞医史文献出身的,我的专业就是研究医学史和古籍的,我知道养生是从哪里来的,养生是怎么回事,哪些方法是可以养生的,人怎样达到养生这样一个境界。
. ~. Y- J- t7 q% Z7 o: i7 o我前面说了,养生对于中国人不光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智慧,而且本经里面的上中下三品,三分之二的药是养生的。大家想想,我们今天的观念是不是需要改变一下?是不是本经里面的观点都是错的?5 [, n( x2 Q$ g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养生从哪里来?我前面说,西汉这个时期,以刘向为代表,汉景帝让他们整理医学典籍。当时整理医学书里面有个人叫李柱国,是个侍医,是皇帝的医生。当时整个中国的学术分成六大部分,叫六略,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诗赋略、方技略等。其中医学成为中国所有学问的一部分,不得了。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今天很多人都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什么?西医不能叫经验医学,西医有理论啊,有实践有医疗方法。& L$ w. l; S0 t+ i8 Y! Q
中医怎么就是经验医学了呢?中医在西汉时期就自成体系,有医经讲理论的,有经方讲药方的,有神仙家讲养生的。
. a5 ^. b( L D" m8 A5 K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扁鹊苍公列传》,仓公是山东齐国临淄人。这个仓公掌握了很多方子,有一天遇到了公乘阳庆先生,说你这些方子没用,给你换换,给了他很多的《黄帝内经》等等,很多理论的书,仓公看了这些理论的书,提高了很多,看病不得了,周边的人都来拜师。什么意思啊?大家看看热闹吗?这时候的医学通过系统学习,是可以掌握的,和今天的医学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当时的中医,可以通过系统地学习,可以掌握的一门学问。怎么是经验医学呢?
2 x1 N% b. ~, X3 f& A" `8 k4 A所以在《方技略》里面说的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门类,养生就是来自神仙家的东西。6 j7 [1 L6 i; Y" ^& K1 h
所以我们今天一说中医养生,一讲养生就是中医。早期历史上,中医和养生是不同的门类,这个专门的门类,在历史上发展一直到近代,都自成体系。不要笼统地说,中医养生就是中医固有的东西,中医早期的东西是两部分,就是医经和经方。
- V& b+ a$ F3 F, {6 k! W, }在西周末年的时候,郑国有一个思想家叫史伯,他和郑王讨论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所谓和”。什么意思呢?古人思想理念就是五行,以土和金、木、水、火相互混杂而融合,可以创造各种器物,这就叫“和实生物”。“以他平他”就是指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只是以土加土,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器物,这就是“同则不继”。只有不同的事物互相作用,才能形成新的事物。这是中国人世界观和认识论里面最最核心的,我们叫做“和而不同”“和谐社会”,中国人特别崇尚这个“和”字。这个“和”字背后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和是好,不合就不能为继?. ]2 P. T# A0 x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说汤以至味”的话:“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说不清道不明,你琢磨吧,这几味药在鼎里一炖一煮,语言不能表达的,意志也不能去领会的。你知道这些做菜的时候,油盐酱醋加多少放多少,全在意念之间。这些对象在锅里面一煮一炖发生什么变化了?你不知道。中国人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做鱼就是一条,充分慢慢地小火炖,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的滋味就好了,你不知道、说不清楚里头的变化,特别重视对于五味的调和。刚才说阿胶的例子也是。7 g+ {/ G8 o- [* _$ F( T. y T3 C
《汉书·艺文志》里面经方序说,“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的道理是一样的,“齐”就是方剂的“剂”,就是调和的意思。汤液制剂和烹调的道理是相同的,关键是一个“和”字。所以中医看病的时候,叫做对症下药,辨证施治,调和诸药,几种药寒热温凉、君臣佐使,这些东西在锅里一煮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知道!所以说这种“和实生物”导致了一种微妙,复杂的变化,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L7 D- U3 `$ p7 S8 [, R$ F, E! k
所以今天我们说“和实生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杂和。这个杂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去其偏性”,光吃一种东西,你天天吃绿豆,你非吃出来毛病不可。养生不是这么养的,我不知道还有这种养生方法(光吃绿豆),中国人的养生方法是和实生物,要杂和的。所以中国人有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已经遗忘很久了,什么文化?服食文化,就是中国人养生里面非常经典的一种文化思想。服用的服,饮食的食。可能大家一听大多数不明白,什么是服食?2006年的时候,我去东阿阿胶集团参观,他们搞了博物馆,一进门有一个很大的金色牌匾,上面一首曹植的赋。大家都知道曹植,最近看《三国》,兄长发配他去东阿做东阿王,曹植心情不好,身体日渐消瘦。身体不好,天天吃阿胶,身体慢慢好起来了。做了一首赋“神黄所造,授我仙药,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我问他们领导,“服食”什么意思?他们临时说吃的意思,我说不对,服食是长久的服用一种东西才叫服食,你要长久的。所以刚才说,本经里面说长久地吃一种东西叫服食。现在这种文化已经丢掉了,丢掉的原因很多种。一种原因是服丹药,服五十散,皇帝也吃,一些有学问的人吃就吃死了,汞中毒。但服丹药,服五十散这是中国服食方法里面的九牛一毛。阿胶也是可以服食的,今天你们中过毒吗,我相信在座的有人天天吃阿胶。阿胶有偏性吗?我说没有,可以天天服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炼制的。我跟阿胶集团的领导讲,你这个工人技师叫熬胶师,我说这个熬胶不好,应该叫炼胶师。我说你阿胶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真正的内涵是服食,是养生的产品,不是药。你们企业要改变战略思路,不要把阿胶当成药生产销售宣传,要当成养生的产品。阿胶还用宣传吗?老百姓妇孺皆知,这样一种文化内涵,阿胶就是中国的一种丹,不是小丸圆圆的才是丹啊,通过水火炼制的、可以久服没有偏性的东西,统统可以称为丹。我们说膏丹丸散,今天只是剩下人丹之类的东西了。六味地黄丸也是一种丹,治什么病啊?阿胶治什么病?什么成分?不知道!你说里面有蛋白,当然有蛋白,驴皮熬的,但是你怎么不天天吃驴皮呢?不信你天天吃驴皮,吃三天肯定吃趴下了,驴皮天天吃能受得了?不行的,但是驴皮经过炼制成为一种丹的时候,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发生什么变化,不知道。: {& V; n7 J6 U$ K' M( q; \
这种思想的、智慧的、文化的东西,是符合人的生命的。中国人认为药是有情之品,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情有义的。什么是中药?有人说,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就是中药,我说那西药呢?用西医理论指导的就是西药?那人家西医不干了。中药是利用它的自然属性、和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完全不改变自然属性,就是利用自然属性,我们说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辛甘酸苦咸,这些东西都是文化,是一种有血有肉的,都是文化。所以说他和你的生命是相通的,和你的生命是息息相通的万物,万物皆有灵,和人这种灵是相通的。健康的人,他没有偏性,阴阳平衡。发生了疾病的时候,阴阳失衡,用这种药物的性调整。
2 z2 J4 I. J, Q6 b- O+ R: f/ ^成分是什么呢?成分能解决吗?解决不了。如果说中药都搞成有成分的,中药就不存在了。
! y' ]6 n/ _; n5 x* i+ e. n/ ?! D所以我今天虽然教公众健康的选择,我想讲到这里的时候,在座的朋友就理解了,我们对于这种健康和养生的这样一种理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服食的。贵在一个久字,所以本经里面的上品中品药,里面都是一句话,久服可以轻身延年,久服可以怎样怎样,离不开久服,服食文化,我说吃三天阿胶,不行,最少三年,不信吃吃试试。
7 [/ c/ o( H# v: |0 A$ C你就是吃枸杞子至少得吃10年。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持之以恒做一件事,必有好处,枸杞可以服食的,没有偏性。但是人参不行,人参有偏性的。我们把这些有偏性的药物,在一起调和的时候,相互制约去其偏性,也可以达到服食的作用,是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的。
2 M% V- _5 K7 t所以说不要相信社会上那些商业利益的宣传,误导了你们。我们还有精神的养生,在我们过去叫内练,我们叫练内丹。还有一种是服食。谢谢大家,我今天就讲这么多。# ?8 x: A& { a! ?& c, E3 Y
. _- f3 y+ j9 n/ L& ?% j* N0 D主持人殷亚敏:
% }$ z# g; A" q& \: b今天演讲的精彩不用我多说,从大家这种一直非常安静鸦雀无声的效果,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讲座的效果。
& M5 u; ^0 X: s6 H下面是大家互动的时候,大家可以通过写纸条的方式或举手的方式。
+ D3 D. W: \/ a; l$ [提问:
g$ d E4 t& g b您好,老师。听了您的讲座有很多感悟,有三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是关于酒是伊尹开始的,伊尹是公元前1700年的,但是我看过一些酒是公元前2070年前,夏禹时代的人发明的,这里面有个小故事,有人发明了酒给夏禹喝,他喝了以后感觉很好,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说后世必有君王因为酒而灭亡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中国人史纲》看到的。前不久有一位复旦大学的教授,到我们学校讲青铜器和中国饮食文化的时候,也提到这个故事,我就不知道这个酒的起源到底是公元前2070年还是公元前1700年。我刚才看到您的资料,你有一本书叫《训诂学》。我想问一下伊尹发明的这个方液,这个“方”是怎么解释的?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国家、国土的意思,可能是在中原大地上这么一个相对系统的里面生长出来,这样一种文化和医疗体系,叫做方液。英文里面一个词叫outsiders,是奇怪的意思,从字面上解释为外国人或是外地人的一个意思,这之间有没有一些联系?我的第二个想法,就是奇幻、迷幻、虚幻的意思,就是求仙问道的意思,像您说到的神仙、方士、方术这样的意思。第三个是,想跟您探讨一下中医文化和科学的关系。
# @2 o' C; k; s7 g3 V/ [柳长华:
9 T/ Y+ F- m6 d酒的起源,无需研究,可以靠着出土、考古研究,可能还会早,根据文献记载,上古时期已经有酒的记载。但是我们说的伊尹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这个时期我们在酿酒和配方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这本来是两个问题。1 I# ?) C" n, d3 V9 Q
再一个你说方的含义,不是虚幻的,中国的文化有方有圆。方是对外攻敌的时候是“方”字,治病用方子、打仗用方阵。中国人去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会见的时候是方桌,方桌有宾主,不能乱坐。吃饭的时候是圆桌,无始无终无上无下无环无端。方文化,在中国里就是一种对抗性的,我们说的医方也是这样的,攻病的时候就是方、方、方。" T% i z) C6 e! x s$ X
纸条提问:
8 y/ h- H9 a8 u5 T8 Y柳教授,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为牙疼之困,今天听您讲了一个永不牙疼之方,今天你麻烦您开一个方子,您的山东老乡,叶霞。. V. Q+ y3 [) D6 K/ `
柳长华:8 `" x2 y9 S% s( t( ^$ N+ H
谢谢,开方子可以,但是必须得看病人,什么原因得知道。特别是这种情况下,我今天以一个演讲者,不能以医生的身份面对大家。当然看病我也看得不错,也是当医生出身的。
% U" n/ {2 F& @& \- j3 K4 l现场提问:- x% p4 }& P- J w; O
您好柳教授。问一个问题,我们历代名医往往在长期的从医实践过程当中,有一些总结出来属于自己的经典的验方、偏方和绝活。请问柳教授您在长期研学中医的过程中,有什么绝活跟我们分享一下。比如说有医生专门治打嗝儿,特别有心得,一副方子下去长期打嗝儿就治好了,相信您也有不少绝活,谢谢。( P5 q4 {+ s- k% }2 n
柳长华:' E Y9 {+ |2 }( } R! k
我的绝活不少。中医这个医学长期的实践当中,会形成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很多医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作为我今天来说,我会看什么病啊?我想,那都是小问题。我听你的意思是对中医感兴趣,可能还是学中医的。(提问者:学兽医的)。8 U, v% L |7 L2 O7 k
学兽医也无妨,我们说一个医生有绝活,并不成其为一个好医生。真正一个好的医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才是一个好医生所追求的东西。我学中医学到相当程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才明白,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如果说人生有阴阳的话,如果阳气往上走,阴气往下走,就是阴阳离决了,活不了。活着的人,是阳在下阴在上,阴气往下走阳气往上升,于是阴阳沟通阴阳交泰,阴阳没有偏盛偏衰的时候,你就是健康的。这是中医了不起的智慧,你懂得阴阳颠倒之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
2 }1 C' g2 M; H1 y4 _$ B提问:/ V; g g- T% w" S3 S% ]
请你谈谈对张悟本的看法。 8 H6 p' |5 q, M/ O
柳长华:! k) F- _5 x, T' r" N! H
没关系。他自己不是中医,也不承认是医生,讲养生和健康。他对于养生是这样一种观念的话,他和我讲得不一样,我认为没有这种养生的方法,他也不是中医,也不是一个养生的专家。我认为让大家吃这些比较有偏性的东西,对人体未必好。当今社会类似这种人很多,就是因为大众传媒传播的方便,有了这种现象。多少年以前他只是在家里或是朋友之间讲,无所谓。从古到今这种东西多极了,不奇怪,也不是民众愚昧,因为中国民族本来就是一种养生的思想和理念。如果张先生去美国讲这个东西,没有人信,谢谢。 , s. J/ R% E' _
提问:
' j. o' Z+ Q" \您好柳教授。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建设中医院,而且中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像中医了,是不是中医学在向现代医学靠拢?
/ i3 L, l4 Z. k% x
U' e' \+ |+ o9 }# X0 W% }柳长华:
0 @, p, T$ }" p, C这恐怕是涉及一些政治问题了。我只能从文化上讲,我举个例子,我去年八月份去新疆和田,我听说一个和田的维医医院,旁边的墨玉县也有一家中医院,是不用一片西药的。我们今天中医院的领导说不用西药无法生存了。我带着这个疑问去了和田,确实如此,也配方,但是有195种医院的制剂,疗效非常好,非常受欢迎。医院的规模很大,比珠海中医院大多了,600多张病床,一个月平均住院费不到1500块钱。我看了一下确实一片西药没有,当然会有现代一个检查手段。即使这样,我一说平均住院费你就明白了,在现代医院不可能的。并不是说今天的中医院一定要这样一个模式发展,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是很优秀的,问题是今天的观念变了,不是大兴土木的事,我们的观念变了。很多人中医离不开西医,离开西医不能发展不能生存的,这个观念要转变,这是根本问题。这个观念不改变,中医西化是必然的。 8 w% d" x: q7 T0 m6 f
提问:1 _* _; H, ~; f) f
感谢柳老师。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您今天说的这个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从文化源头上说,就是我们中医的文化遭到了摧残破坏?是不是从文化源头来说与“五四运动”有关?另外解释中医文化,至于说科学成分,甚至从科学这个词解释中医文化就是不科学的?谢谢。
! M. D7 ~! v+ b柳长华:/ r$ B: v8 Q9 b+ u: O
实际上你问的是一个问题,中医是不是科学。如果现在说中医不科学的话,中医似乎就要寿终正寝了。严格说科学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医多少年的历史?当西方没有科学的时候,中医已经生存了几千年了?为什么今天一定要把中医说成科学呢?宗教是科学吗?文学艺术是科学吗?戏曲是科学吗?统统不是科学,中医不是科学,中医和科学也没有关系。科学完全不能涵盖中医,因为科学是需要实证的,中医我刚才讲了所有的东西第一你不可能实证,第二也无须实证,因为它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没有必要实证它,你没有必要搞成科学,这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 r; @" D$ Q+ s: j" |
提问:
' g T5 ?% a; K% O1 [, T% l柳老师您好,我也是山东人,我们是老乡。老师您刚才说到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您刚才说了关于中医后备力量不足,当然现在中医、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我们对于国学的学习后备力量也不足。我们知道一句话,在古代的学生苦读10年考不中秀才尚可学医。今天我们对于后备力量选拔的时候有一个什么标准?我们这么多的后备人员,为什么后备力量不足了?我们身为后人,听了老师的这堂课以后,非常高兴可以感受中国哲学理念的思维,我们作为后辈人怎么继承中医呢?. a7 h/ e' f8 k) @7 k$ Y, y
柳长华:9 _# i" U: t% D7 i7 q3 Q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现在很多,你看我们中医院招生,年轻人学中医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为什么说后继无人呢?关键是今天的这些年轻人,我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工作了20多年,我2001年才调到北京去的。我知道学校里面的情况,我们现在这些中医院校,孩子学西医很容易接受,学中医很难理解。中医这门学问中国所有的学问,太难学了。中国的学问需要长期地学习,体会、感悟、领悟,才能可以把握要害,这一点和现代一些科学知识不一样。我常常跟他们说,你干30年中医未必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但是你干30年西医一定成为好医生。你那层窗户纸不捅破,你一辈子不能成为一个好中医。9 E* x4 q2 S8 p% h4 n4 p3 ?" H- V
黄侃说50岁以前不写文章,为什么呢?这是民国时期的人物,为什么呢,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学问太博大了,中医学也是如此。我常常跟我带的博士生说,你们还没有入门呢。汉民族文化按孔子话说,50知天命,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才可以把握住你所从事问题的规律,你才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说,这个中国这个学问,我想这是一个特殊的方面。我觉得按照中国人过去来说,中国很多学问,过去的说法叫“入门须正”,要有好老师,正儿八经的老师教你,要不一辈子出息不了。我确实遇到好老师,有两位好老师带我。我为什么写《训诂学》,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学过《训诂学》研究古籍的。我还是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要有悟性,研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才可以研究中医,不容易的。# C! r; g% K' N$ w. D. e
提问:# [+ R% L" M! O' t% V
非常感谢主持人,非常感谢柳教授。我的问题就是刚才柳教授说了,中国一个方舟子提出取消中医,听说向中央写了几个报告,上次张院长也在这里讲养生的,也指出他非常反对取消中医方面的问题,他也向中央写报告,而且得到中央的肯定。请问柳教授取消中医的问题。第二个我们的听众,希望我们的听众互动时间非常宝贵,应该提出有水平的普遍性有水平的问题,谢谢,我提得不对请指正。
0 w8 e5 G/ F$ Q0 P5 M/ Y柳长华:
" i v, c0 R" L: U5 N去年4月22号我们国务院发布22号文关于大力扶持中医中药发展,里面对于中医的事情方方面面给予了肯定。我们国家的宪法里面也是要扶持中医和民族医的发展,中央领导坚定不移地支持,这一点可以放心。方舟子的这种现象也不是孤立的,有一批人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可以说方舟子不懂中医,不知道中医的美妙之处,享受不到,站在外面指手画脚,不必奇怪,也不必当成什么事,也没有关系,我相信我们的国人,99%的大家是相信中医的。 7 ]) v" O0 \- D
主持人殷亚敏:
7 i$ E$ N9 H9 A. D. ]今天我们的讲座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柳教授,也感谢各位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医文化的市民朋友,我们下一期文化大讲堂再见,谢谢大家。
% v4 }+ g/ o8 k5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