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前沿科学实验彻底动摇了正统科学观念 打破了其对传统中医理论的一系列质疑 —中医数千年前揭示出的宇宙及人体奥秘 不断得到验证说明了什么? S.舒 天 加拿大整体医学研究院 摘要:传统中医(TCM)是创建于约三千年前的理论医学,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深刻地预见和揭示了许多大自然和人体的奥秘,一直不易为常人所理解。数千年后,当代前沿科学实验却彻底动摇了传统科学的基础观念,打破了那些一贯骄横无知对中医理论的横加批判;引起了对中医理论的重新认识。中医数千年前揭示出的宇宙及人体奥秘不断得到验证和揭示。 例如某些人体功能与量子理论相互适应,解释了一系列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 如阴-阳两态的变化,人的意识和下意识具有的巨大能量和似乎超时空性‘传递’(纠缠) ;除泵血外,心脏具有的复杂功能,炁场的客观存在等。传统中医的智慧来自于不同于西 方科学逻辑思维的“取象比类”思维,对于处理宇宙、人体、生命、意识这样的复杂对象(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能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关键词:传统中医(TCM); 现代西医(CWM); 炁(Qi);炁场;取象比类;态势学(State and Tendency);心灵(Spirite)。 简介 传统中医(TCM,不包括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是创建于中国古代的理论医学,曾是中国沿用数千年的主流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证明其对宇宙及人体具有博大精深的认识,成功创建了整套的防病、治病、健康、养生、开发智慧的实用技术,为中华民族和部分亚裔人民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她的理论与正统科学形式不同,大多只保留了古哲人的智慧结论而没有保留下背后的数学计算和推导过程。也因此留下了有争议的难点,不能用当代科学完全解释。在近百年中国遭受内忧外患的极贫极弱时期,中医不断遭受质疑,甚至出现多次挑起呼吁政府“取消中医”的行动未遂;随后又有人以“现代化”的名义,在未弄清中医本质的情况下,试图将中医改造纳入西医的标准内,从而丢弃了中医的精髓。其恶劣影响是导致中医分裂成主流的中西医结合派和少数派的传统(经典)中医16,中医不得不将昔日的主流医学地位拱手让给了西医,并曾多次面临存亡的挑战。是一大批中医人和热爱者的艰辛努力和政府的及时关注才得有今日继续生存发展的局面。 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三本古经典:易经13,道德经15,黄帝内经11。其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坚持‘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和万事万物都在炁化中保持着联系并无时不在变化之中:有/无,可见/不可见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互变。 A. 前沿科学及考古学的惊人发现 1. 量子力学: 半个多世纪前,量子力学3,12完成的成果引发了当代科学的伟大革命性变革,促成了各个领域, 特别是电子和革新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极大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面貌;一次次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事实面前(贝尔不等式的验证)3 绝大多数人的认识也有了改观。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逐步支持量子力学崭新的科学结论。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在传统中医理论(TCM)中许多曾一直不易理解,、被人质疑、甚至嗤之以鼻的关键性结论,却和量子理论不谋而合。值得注意的是TCM的理论是于约3000年前创立的:例如量子的“波-粒二重性” 本质,是由量子波函數表达,揭示了物质是由实、虛 (阴阳)兩种存在形式組成的事实。”量子的纠缠态”(具有精确的定义和判断方式)充分說明了物质系統彻底的整体观体,只要来自同一量子系统的两事物,不论被分离多远距离,彼此都有信息相通,且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似乎不受空间影响,无时间差。从而为远隔千万里之遥的双胞胎发生的心灵感应现象及科学实验中远距离效应之谜,获得了可能的依据。量子测试中的“不确定原理”,不可避免地將一直被传统科学排斥在外的人的意识和心灵纳入了現代科学,并显示出其超级能量性,可直接在不接触物质的条件下影响物质的变化,且似乎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是对传统医学中意念(炁)调理及‘导引’效果的最佳解释16,5。 下面列举了一些与量子理论有关的著名当代前沿科学实验例证: 第一个介绍的是由俄罗斯(前苏联)科学院,量子生物科学家波波宁(Vladimir Poponin)及其同事盖瑞耶夫(Peter Gariaev)首次设计完成的,为探索人类基因(DNA)样品对光子行为影响的 “DNA 的光子效应”之系列开拓性实验:波波宁博士于1995年应邀访问美国科学机构期间,重复了他的一系列实验,并于发表,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实验是首先将一个专门设计的试管抽成真空,当然有光子无序地弥漫其中;当将人的DNA样品 置入封闭的试管后,光子受到了确定的直接影响,似乎在一种不可见力的作用下,光子由无序变成了有序。更使人惊讶的是,当将此DNA 样品从试管中移走后,光子群排列并没有恢复原来的无序状态,而是继续保留其有序态,就好像DNA 并未移走,或仍在远距离作用于光子群。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量子理论的“不确定原理” 2,14,人体的不可见能量场(炁场)可直接影响周围世界;而量子理论的“纠缠原理”使这种生命-物质间的影响态一经建立后,就不再受時-空的影响4。此实验也是对中医和气功一系列令常人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的极好解释。量子理论所创立的許多新命题,确实不符合传统科学,甚至是颠覆性的,生命体绝不可能由微小组分机械组合而成。使传统观念者震惊与困惑;但它却与东方传统以及道的哲學几乎完全相一致,客观上证实了宇宙中存在着一个“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能量场(炁场),西方科学家称之为“无量之网”(The Divine Matrix) 2; 帮助回答了中医理论中过去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人体的阴阳理论和不可見的‘炁’系統及自組织性 (五行理论);人体的整体特性及和周围环境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天人合一);人的意识和心灵的客观物质存在和功能等。為我們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本質和起源及人体本身的奧秘,及而开创未來医學,更好的為全人类健康长寿服务,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个著名实验是由美国军方开启的,由贝克斯特博士(Cleve Backster)完成。其目的在于探索人的情绪或意识会直接影响与实验者分离开的DNA样品,无论实验者与DNA样品是分置在同一楼房的不同房间,还是相距350公里以外,结果是完全相同的。DNA 细胞的反应由电子表分地计时;实验者的情绪发起和DNA细胞起反应的时间差是零,也就是说:反应是即时的,好像未受空间距离变化的影响。似乎量子场确实把实验者及与其分离的DNA联在了一体,证实了量子理论的“纠缠原理” 2,3,12。 第三个实验是由著名生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完成的。实验探索能否运用特殊训练有素之气功师发出的炁(下意识之高能量)影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根据物理常识,不论用什么常规方法(声,热,电、磁,高温,高压。。。)都无法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实验样品选定为常用的镅241,其半衰期为458年。使人震惊的是,经数分钟未接触的下意识(外炁发放)的作用后,样品放射率减低了1.35%,其减低程度是试验误差的7倍。随后这一实验被多次重复,实验距离分别加到7公里, 2000公里,10000公里,均获得同等成功效果6 。如果没有量子理论的支持,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很难被传统科学所接受的。 对精神及下意识与疾病的关系之认识,中西之间差别极大。中医所指’精神’是“整体意志”的体现和化身,而不是独立于人体的。因此社会关系的变化可以影响人的疾病状况。意识及下意识能影响身体的功能。癌症的病因之一可能来自整体病态的内环境,肿瘤切除后仍能新生,只有心身并治,铲除其內源方能痊愈16 。 2. 心脏的奇特功能 对心脏这一器官, 中西医的认识差别极大: CWM认为人的心脏仅仅是一个血泵而已,负责血液循环的动力;而TCM却认为除了易见的泵血功能,心脏是人体最核心的主导器官,藏神主思,主管意识和下意识及“心灵”。协调其他脏器的功能,“心主神明”,代表人的主导和“整体意识”,并影响大脑的运作。但这些深刻的认识, 长期不易被人理解,甚至加以嘲笑和批判。一些中医人士也由此而自惭形秽 。16 近年来,科学研究证实,意识的产生与心脏的脉搏具有相关性,意味着心脏代表的“整体意志”会影响大脑中不同信号的竞争力度,即各信号所含的自由氢离子能否与血液中的氧发生化学结合,取决于血的优先供应;只有得到“整体意志“支持的信号才能得以优先供应,并促使其他信号参与协调振动。 TCM 认为心脏与意识相关联,控制血液不对称的分配是“整体意志”的具体体现16 (chapter 9)10。 近20年来不断有从事心脏移植的专家及医生报道,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士出现个人性格和行为的变化,经过追访调查,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新出现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似乎都与心脏的捐赠者相一致。通过各国信息交流,并举办数届国际年会,根据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普遍认为这种现象具有代表性。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士不仅是接受了一个活的血泵,而且携带了大量原主人的生命信息,证实了古代中医认识的无比深刻性。9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3.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4.tmp.png 图 1. 心脏内在的传入神经 图 2. 心脏固有的神经中枢分布 设在美国加州专门探索人类心脏科学的HeartMath心脏数学研究所(HMI)宣布发现人的心脏也有类似大脑的所谓’心脑’,具有数种神经的复杂网络,神经传递蛋白和支持细胞。她可以主动地学习,记忆,感觉和直觉事物。Andrew Amoour博士展示了复杂的神经系统,功能相当一个小型大脑(图 1,2)。HMI的重要发现是“心脑” 或“智慧心”能有意用经验,情感改变的信息送往大脑。HMI的研究显示人的情感,象同情、关怀、爱或各种积极的感情能使人在多方面获益。围绕心脏有超出身体数尺的环形磁性能量场,是大脑磁场强度的数千倍(图 3.),也是人体疾病自愈能力的强大动力。1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5.tmp.png 图 3. 围绕着人体心脏的能量场(不是奥拉光,是磁场)(美国心脏数学研究所) 3. 复杂系统和意识 西方文化似乎认为只有高级生物的人类具有精神,意识和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确信“万事万物都有灵性和意识”6。最近生物科学研究描述了一个巨大数量的蚂蚁群体,似乎在一无形意志地控制下,数百万蚂蚁就像有指挥的军队,步调一致地进军, 同时由成年蚂蚁结成的空心球状物携带着蚂蚁幼子,随行滚动前进!在数小时内有秩序地将1/4足球场大的草坪破坏殆尽8。观察实验的科学家们很难想象,没有整体意识地有效传递,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存在。 4,东方象、数思维的渊源-最新考古发现的启示-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6.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7.tmp.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8.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49.tmp.png 图4. 考 八卦及其排列组合而成的64卦,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的伏羲时期(公元前7500~5500)(图 4),“全方位显示了精神的属性和智慧,是对世间事物的哲学分类13。”远在文字出现以前,用于标记古历法,是中国文字的先祖。三百年前的大数学家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曾在寄给一位他在中国的朋友信中写道”伏羲八卦及其64卦表达出的逻辑、语言、数学及科学是其创立中国古历法及其它理论思想的基础; 而不是占卜”。“伏羲八卦及64卦表达的二进制(图 3),事实上至少可追溯到4500年以前。”17 二进制是现代计算机等领域所适用的数字系统, 竟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中国古哲人的思维中。值得思考的是,古人 只用两个最简单符号(- -,—)组合而成的八卦及64卦在易经 中可以描述和图像表达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从而推断其运动、变化之态势, 处理和应对各种复杂及超复杂系统,这种思维方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20 B.东方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法论 提醒有效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学者们,一个值得重视的方法就是注意学习、理解、以致较好掌握东方“取类比象”(唯象)的思维方式5;这种与西方科学逻辑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在特定条件下有它的优越性4。其类比推理的内涵涉及到应用情感、想象力以及对客观世界随机展现之图像的直觉概念和抽象功能,换句话说,这种想象思维的方法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式快速抓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点。取象比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识别、对比事物的相似性;而形象思维是用来在已知对象或辨认特征相似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或依照已有分类归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即包括归纳又有演绎:可能是相似但并不相同,相应但并不相等。形象思维并不限至想象事物的范围, 而允许针对其功能、关系和动态性质在同一前提下无限的随意取类比象。在某种情况下,形象思维有它自己的意义,与其抽象图像及想象相联系,明显地改进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在另一种情况下,运用形象思维的取象比类与对客观世界的直觉,联合而得出结论。有人总结到:科学的背后是数学;数学的背后是象学,象学的背后是易学。 这一思维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TCM基本理论中,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有关五行、脏象、五运六气等理论5,16。在中医的框架内应用象、数(SD)的对应关系,使我们对中医精髓的理解及人体与宇宙之间信息场(炁场)联系之认识得到加深。应用全息的原理和 易经 中有关“态势学”的观念,具体的思维方式是:“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随通天下故。” 13 亦正如 科学天才爱因斯坦所描述的那样:“这里没有逻辑方法去找寻规律的元素;只有直觉,帮助发现在后来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基本成分。”7 在黄帝内经 第26章中描述为:“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11 在此我 们也应重温老子 道德经 中对宇宙的简明深刻认识,并预示了物质、能量、信息的存在和转化:“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15, 当然,这种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 还需要以深层次人体修炼的支持为基础。所有这些人体固有的潜在认识能力或灵感思维,是打开象生命、人体、意识、疾病及宇宙等这样的超复杂系统的一把钥匙 ,在通常逻辑思维无法应对时,这类灵感思维却能发挥作用。可以从复杂事物的谜团中直接抓住其本质,用最简化的模型把握其全局。这是人类大智慧。也正是中国古代智人能在数千年前对人体及宇宙有如此深刻准确的超前认识之根源。涉及生命的自主感应能力和意识的自由意志都不是传统科学观念能认知的,生命和意识是相关联的,任何人工智能不能和其相提并论;任何复杂系统也不能自动产生意识和生命。 易经 中的64卦,是由八卦排列组合而成,发现于距今约7500~9500年前的伏羲时代(表 1.): 表1. 八卦图象简示 就是这样极简易的图像组合却可以用来描述宇宙之中的各种事物变化15;中医理论中就是从整体论出发,着重于功能的研究和探索,用简单的阴-阳,五行,炁、血,五运六气等模型深刻描述了复杂的人体系统,揭示了最本质的生命和人体功能16,20. 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CWM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研究对象的结构解剖分析上。尽管借助科学发展,在人体结构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成为各国的主流医学;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致命的弱点,如由于缺乏整体和内在联系观念所产生的认识局限,不承认看不见的物质、能量及炁和心灵的存在,身心分离,诊断错误率高,药物副作用大,忽视人的自愈能力,过度治疗,费用过高等16。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对象,如一人多种疾病缠身,身心疾病兼有,涉及意识、生命、环境等常是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如科学研究发现基因,无疑是一医学上的重大突破,但当走向实际应用时又遇到了如何处理复杂性系统的问题:例如海藻拥有1,000种不同的基因,并考虑不是相互独立的。其相互联合作用的数量应是2本身互乘1000次,及21000, 约10300,种。无论目前的计算机如何先进,也无法承担这一过量运算,从而使通过调整基因而优化品种的方案,就目前似乎成为不可能!8 然而一位中医师出身的著名生命科学家在国际眼科年会上发表的论文中发现,他用优化人的基因表达功能,从而提高了视网膜神经细胞成活率。数据显示使用一种TCM中药制品XY-99-5038大大延长了视网膜神经的存活率并抑制了H202引发的毒性;cDNA微观分析表明,在1176种基因中选择了72种基因表达被上调;同时有77种基因表达被下调18,19。 公允而言现代西医学(CWM)和传统中医学(TCM)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相互合作,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而共同努力奋斗。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有部分中国人曾一时对自己民族失去了自信心,盲目崇拜西方,在没有学懂弄清的情况下,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迷信。随著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运动和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中国文化及中医理论中竟有如此多属于全人类的珍奇瑰宝,中国古人的大智慧和思维方式,在数千年前的深刻认识,其光芒仍能作为灯塔和锐利武器指导我们为创立未来医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rmour, Andrew, Introduction for the term of “heart brain”, Science of the Heart, HeartMath Institute,1991. 2. Braden, Gregg, the Divine Matrix-Bridge Time, Space, Miracles, and Belief, Hay House, Inc., 2007.B. S. 3.. Greenstein, G. and A.G. Zajonc. The quantum challenge: modern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 2nd ed.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Sudbury, MA. 2006. 5.Li, Shanyu and Xutian, S, New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bolozm-Digit Therapy as a Special Naturopathic Treat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 Company,2016. 6. Lu Zuyin, Scientific Qigong Exploration-The Wonders and Mysteries of Qi, Amber Leaf Press, Malvern, Pennsylvania USA, 1997. 作者:陆祖荫,气功探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北京,1994. 7. McTaggart, L, The Intention Experiment, Free Press, nc., New York, 2008. 8. Mitchell, Waldrop, Complexity-The Emerging Science at the Edge of Oder and Chaos. Simon & Schuster, 1992, New York. 作者: [美]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 译者: 陈玲;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中国 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7.:
e. T' b! K, t/ V" M9. Pearsall P. The heart’s code-tapping the wisdom and power of our heart energy. 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NY. 1999. 11. Shandong College of TCM, Annot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Basic Questions and Miraculous pivot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 People’s Health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China, 1995. 编者:山东中医学院 ,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 ,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 北京,1995. 12. She Zhensu, The New Frame of The Complicated Systemology - Combined Quantum and Dao’s Knowledge System, Scientific Publish House of China, Beijing, China, 2012. 作者:佘振苏;复杂系统理论的新框架-联结量子和道的知识系统;中国科学出版社,中国北京,2012. 13. Sung Z.D, The Text of Yi King—Chinese Original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China Modern Education Co., Shanghai, China, 1935. 译者:宋兹德;易经正文-原文及英译;世界书局有限公司,中国上海,1935. 14. Vladimir Poponin, The DNA Phantom Effect: Direct Measurement of a New Fieldin the Vaccum Substructure, performance the Russian study again in 1995,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Institute of HeartMath, Research Division, Boulder Creek, CA USA. 15. Wang Rongpei, William Puffenberger. Laotse, Liaoning University Press, Shenyang, China, 1991. 译者:王荣培,威廉 普菲贝格,英译老子,辽宁大学出版社,中国沈阳,1991. 16. Xutian, S., S. Tai and C.S. Yuan, Hand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ee Volume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Singapore, USA and UK, 2014. 17. Yadav, S. L. Sing, History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II, Cambridge Scientific Publishes, 2011 (P 153~183), London, UK. 作者:邓宏海,中国科技探源,中国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国合肥,2014. 18. Yan X, Fong A. Y, Wolf G, Bracktte D, Zaharias, M, Wolf D, Lerner M, Lee G, Parker A, and Cao W (Presenting Author), Effects of XY99-5038, a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neuronal Survival and Protection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 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 Center Dean A. Mc Gee Eye Institute, 1998. 19. Yan X, Shen H, Jiang H, Zhang C, Hu D, Wang J, Wu X: YXQ-EQ Induces Cancer Cell Apoptosis and 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Cell Physiol Biochem 25:263-270, 2010. 20. Zhang Jingyu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Jingyue’s Treat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Yi Jing”(中医与易经), Shaxi Science Press, Taiyuan, China, 2006. 作者:张景岳,景岳全集-中医与易经,山西科学出版社,中国太原,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