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平心论” 可以订阅哦!中国是个中医药大国,在这个领域应该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国际中医药产业竞争中,中国却是弱国!当一些人还在质疑中医药时,外国人却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得到我国的民间验方、技术,占为己有。中草药在发达国家越来越被重视( J" V$ K4 V- Q8 B; i
就在国内还在争论纠结于中医药是否是科学的时候,中草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接受,并且有越来越热的趋势。
1998年,美国大型制药厂和消费品制造商就已经推出用中草药制成的补剂。中草药补剂不但已打人美国主流药业, 且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美国人开始注重养生,注意预防疾病。他们对美国传统的医疗制度不满,转而求助于中草药,需求日渐增多。此外,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放宽管制中草药制品等的健康食品, 使制药商乐于投资开发中草药补剂, 零售商也乐于推销。据统计, 美国中草药补剂零售额1997年已经达到3 6 亿美元, 增幅为18 %。如国从1 9 9 4 年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放宽管制算起, 零售额增幅高达到75%。增长快速,前景广阔。
1999年末,美国《时代》把“ 中草药流行美国” 作为封面主题,并以1 2 页的篇幅介绍中草药。1999年,美国用于治病的中草药营业额达到37亿美元, 用于食品增补剂的消费额高达80 亿美元, 也就是说, 中草药制品在美国的年销售额达到1 2 0 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每年仍以1 0 %的速度在增长。 美国人在当年已经开始办起了中草药生产工厂, 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片药、丸药、胶囊、酊草药茶、口服液等,年销售额也达到3 0 亿美元。而美国中草药进口的市场潜力达到年均6 亿美元。在这时,美国已经出现中草药产品网购。2000年,《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初以整版篇幅对中草药开展讨论。
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国家。在2000年时,中草药占领了德国和欧盟7 0 %的市场, 服用中草药的德国人就已经超过5 8 %。在德国的任何一家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中草药。由于担心现代制药的副作用,中草药在英国和法国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早在2000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时全世界有40亿人服用中草药。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 0 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
中医药本来是中国医药竞争的天然优势,但中国却成了中医药弱国
医药行业涉及国计民生,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国际产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自然要在医药产业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在西医药领域内,中国医药要面临残酷的竞争。
就现代医药来说,医药研发高风险、高投入,从合成新药分子到实验室动物实验,再到临床试验、最后上市,平均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投入金钱都要以亿美元来计算。一旦新药上市,价格昂贵。在专利保护期,国际医药巨头就能以超出成本十倍甚至百倍的方式定价获得巨额垄断利润,直到专利保护期结束,其他公司才能够模仿。这时,价格和利润均急剧下跌。即使这样,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药物仿制能力,药品的价格仍旧会很高。现在,一些国际医药巨头也在尽量减少投入,变相维持垄断。近十几年来,美国FDA批准的大多数“新药”,其实不过是旧有药物的微小改良版。制药业巨头热衷于研发这类药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结构类似的新分子实体替代专利已经过期的新药(本质上,化学药物都可以视为分子实体),以维持超额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西药生产多仿制,少开发。由于我国有强大的仿制能力,能够生产专利保护期结束的药品,我国很多西药才能价格低廉。但要更大幅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就必须打破国际医药巨头垄断,必须加强创新,自主研发新药。这个必须要做,但难度很大。
国际医药产业竞争有如打仗,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
按照常理来说,在我国医药产业和国际医药巨头竞争中,中医药是我国的天然优势,不管是从医药来源、验方,还是中医人才,那都是外国医药公司无法比拟的。
但是,就在这个中国本该占优势的传统医药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医药产业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强大,甚至可以说是落后的!
2010年,中国中医药学者陈勇来到美国,面对美国的中草药市场既兴奋又痛心。兴奋的是,看见美国有机食品专卖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比如,美国人喜欢羚翘解毒丸,认为它既能减轻咳嗽,又给咽喉带来一阵清凉舒服的快感,称之为“中国巧克力”。可以说,中草药发展大有希望。
痛心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制剂中,在中医药的传统领域,大多是欧美制造。比如美国加州宝宝公司以金盏菊、金银花、仙人掌为原料生产的纯中药软膏,治疗婴儿皮疹疗效非常好;瑞士一家公司生产的纯中药眼药水治疗红眼病点几次就痊愈了;德国生产的纯中药喷剂治疗鼻炎一喷立即见效。但是,这里很少看见有中国制造的重要产品。
; P2 X3 ]2 Z* I, a+ ^
更严峻的是,日、韩、美、欧等企业利用中国古方,造出了质量更佳的“洋中药”,占据国际市场,冲击中国国内市场。
2004年,陕西省科学院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年,“洋中药” 已占了20 %的国内市场, 而且这个比例还有扩大的趋势。陕西省中药材协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3 年,我国中药出口突破7 亿美元大关,较前些年有了较大增长。但是,日本某公司利用中国的六神丸古方,稍加改造,改名为“救心丸”,行销世界各地, 年销售额达1 亿美元。韩国仅“高丽参” 一项出口就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额的50 %,且其价格比我国人参高出10 倍左右。当年中成药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每年约160 亿美元, 其中日本占到了80 %, 韩国占10 %, 而中国只占5 %左右。
但是,国外企业所用中药原材料八成来自中国。在全球中医药产业中,中国实际成了中草药原材料出口国。
2013年,我国全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将达30 亿美元。虽然每年增长较快。但是,在中药类产品中,植物提取物占据中药类产品出口比例最大,有时达一半以上。2010 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8.2 亿美元,2011 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突破10 亿美元大关。2012 年植物提取物外贸增幅明显放缓,出口额为11.6 亿美元。很明显,这种提取物实际是中药材的初级加工。如果草药初级加工在出口中占据比重较大,实际上说明我国中成药的研发和制作还是处于劣势。
当一些人还在热衷于质问中医药是否科学时,“欧美日”中医药技术正在发展,中国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蕴含着千百年智慧积累的传统中医药宝库潜力未能挖掘,这不值得中国人警醒吗?不值得中国人反思吗?9 T$ K% \, J0 o+ [" i
你嗤之以鼻,别人却在“偷宝”
正当某些网络大V对中医药嗤之以鼻时,外国医药公司却早已盯上了“中医秘方”。一些外国公司一方面抢先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在中国寻找秘方。多年前,韩国商人就多次找到北京国葆堂王氏脊柱疗法的负责人,要花巨资买疗法的医药配方,被传承人拒绝。韩国商人也曾找到药物火罐第二十二代传人辛仕成,愿意花大价钱买药物火罐的配方。广州某教授研发一皮肤病用药, 被英国一家机构窃走配方, 并在许多国家申请了专利。 被誉为“中华特色药” 的抗癌新药金龙胶囊就是在餐桌上, 在仅有口头协议的前提下, 美国某基因科学家纳达金获得 3 0 0 克半成品,很快研制出有价值的“ 活性成分”
这些外国公司获取中国医药秘方、验方的手法各种各样,有些公司通过在我国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以商贸活动形式收买已接近技术鉴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然后申请专利;有些外国研究机构,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大肆收集中医药技术情报;还有些外国机构邀请我国医药企业、研究单位赴境外进行合作研究直接获取情报;日韩等国则利用国内一些企业资金上的缺乏,采取合资建厂或技术合作的方式,名正言顺地拥有专利申请权;还有些外商利用国内民间有大量中医秘方、偏方,而处方拥有者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现状,大量以低价购买,并抢先申请专利。
一旦国际医药大公司大量获得中国的古方、验方,再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进行大量研究,用现代的制药工艺进行制作加工。那么,中国医药产业就会优势尽失,中国的医药市场将被这些医药巨头垄断,中国这个中医药发源地,就会变成了他们的加工车间,变成他们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