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战略思考
曹东义 发表于:2017-4-12 19:17:2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981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战略思考
陈家功
近年来,中医药战略价值被概括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拥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中医药的战略价值,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中华民族健康可持续发展尚待启用的软资源。文化意义,现实社会结构是西方文化建构的。现实诸多世界性问题,如“人性扭曲”、“生态问题”、“健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医学社会问题”等,其根源都是当今人类以西方文化认识、处理这些问题。西方文化不适用于“整体性”、“动态性”事物,仅仅适用于单一层面实体。而这些问题,都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不在西方文化适用范围。但是,近代人类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中医药价值被中华民族重新认识,那么,预示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预示着中华文化将重构中华民族现实社会结构,预示着中华民族社会结构发生转型,从单一西方文化社会结构转向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同建构的社会结构,预示着建设健康中国,中医药将成为主体选择。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意义,已经超出医学范畴,中医药被历史推向了战略高度而肩负着文化使命。技术是中医药生存手段,文化是中医药生命力。中医药文化属性能否被重新认识和尊重,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焦点。能否认识中医药文化属性,取决于是否承认中医药的独立性。因为,中医药现实困境是,中医药独立性丧失,保障中医药独立性制度缺失。
中医药独立性丧失来自西方文化
辛亥百年中华民族选择了文化,同时抛弃中华文化,是中医药问产生根本原因。中医药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因此遭到根本性破坏。在这样的百年历史过程中,中医药被中华民族自己完全置于西方文化建构的“社会结构(体制机制)、价值观念(平等、自由、民主)、语言文体(现代汉语)”之中,体现为“以西范中”,即中医药理论西化,保障中医药独立性制度缺失。中医药由此渐次陷入传承难以为继、发展更无从谈起困境之中。
通常称谓的中医药,包括两个义项,即文化部分和主体部分,文化部分,指的是中华文化认识生命、维护生命健康理论和技能体系;主体部分,指的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技能从事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工作者。文化部分,是中医药之神,主体部分,是中医药之宅。
中医药文化部分独立性丧失,体现为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以现代汉语释义中医药理论,其结果掩盖、甚至歪曲了中医药本来面目,中医药灵魂丧失;中医药主体部分独立性丧失,体现为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文化交流体系,被完全置于西方文化建构的体系之中,以西方文化规范中医药工作者行为,中医药失却家园。
中医药文化部分独立性丧失,核心是中医药理论独立性,不被仅仅接受西方文化者和以学院派为代表西化了的中医药工作者所承认和尊重。这个过程主要有以下事件构成:“废止中医案”;“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以唯物论释义阴阳五行,以现代汉语释义中医理论;乃至“病症结合理论”、“五脏相关学说”的提出等。中医药主体部分独立性丧失,指的是中医药工作者行为规范,得不到国家建构的“体制机制”、“价值观念”及“语言文体”支持和保障,除了社会背景因素外,主要有以下事件造成:院校教育、医院经营管理、科技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就文化本身而言,中医药独立性丧失来自西方文化,但这不是根本,只是一种表象或假象。
中医药独立性丧失根源是人
众所共知,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西方文化全面传入中华民族,形成“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存格局。在三种文化面前,中华民族如何处理自身同“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产生了严重分歧。百年历史演化的结果,仅仅接受西方文化者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掌控了话语权,其结果,便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局面。辛亥百年中华民族,对待三种文化不是并重,而是独尊西方文化。中华民族以西方文化为认识立场,对待中华文化和佛文化成为一个时代潮流,席卷中医界乃至文化学术界。“以西范中”势不可挡。
“以西范中”造成中医药独立性丧失,不可否认。但是,我们万万不可以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要知道,“以西范中”的主体是人,这个人便是辛亥百年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他们广泛分布在中医药界及文化学术界界。“以西范中”,并不是西方文化本身。
中医药问题,最终指向的是人!所以,中医药问题,并不是中医药理论自身的问题,也不是西方文化问题,而是辛亥百年中华民族自身问题,是新文化倡导者及其追随者的问题,问题是关于“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认识的立场。
关于人类文化多样性
人类文化存在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文化多样性呈现在辛亥百年中华民族面前,给中华民族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1)如何认识“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区别与关系,(2)中华民族如何处理自身同“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迄今为止,中华民族尚且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认识立场,这个立场暂且诌为“文化多样性立场”,包括三重含义:
——人类文化存在多样性,以“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独立并存为基本内涵
——“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存在境界(层次)差异,境界(层次)之间是一种“层次嵌套”关系,这种关系的双方,不存在双向交流,只可能单向度理解,理解发生在从高境界到低境界方向;三种文化境界由高到低排序是: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
——“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文化多样性立场,核心是承认、尊重“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的独立性,不以其中任意一种文化为立场认识另外的文化。文化,产生于人类,寄于人类而存在和流传。人类,只可能站在各自文化的立场,以文化自身的方式认识相应的文化。具体说来,人类,只可能站在佛文化的立场,认识佛文化;站在中华文化的立场,认识中华文化;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认识西方文化。或者说“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建构的是三个不同意义的世界,人类只有携带各自文化才能够打开相应的意义世界。
文化多样性立场,要求中华民族以独立的方式分别接受三种文化,要求中华民族成为“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共同的主体。这是中华民族同三种文化理当建立的关系。
“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独立性,体现在“本体论”存在根本性不同,或者说,三种文化选择认识世界的环节存在着根本性不同。“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虽然具有各自独立性,却并非孤立自存,而是存在交集,“层次嵌套”便是交集关系方式。在现代数学集合意义上,中华文化是佛文化真子集,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真子集。正因为如此,仅仅站在西方文化立场,看不到也不承认中华文化所“多出”西方文化的部分。如果以西方文化释义中华文化,则为“不保真翻译”,不保真翻译的结果,中华文化被西方文化曲解。辛亥百年的中华民族,试图将这个“如果”变为现实。然而,在中医药上,中华民族遭遇了巨大困难。中医药也因此蒙受前所未有劫难。今天,中华民族开始重新认识中医药战略价值,也或意味着中医药劫数已尽而将重生。
提出文化多样性立场,旨在转变中华民族关于“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认识的立场,从单一西方文化立场转向文化多样性立场,促进中华民族率先承认“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各自的独立性,尊重三种文化的“层次嵌套”关系。文化多样性立场,是中华民族承认中医药独立性核心观念。因此,文化多样性立场,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医药战略价值起点。
保障中医药独立性战略构想
站在文化多样性立场,中医药唯一出路,是中华民族回归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回归中华文化,首要的是转变独尊西方文化的立场,其次,重建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中医药传承前提。此外,还需要中医药工作者重建文言语境,建立阴阳观念和体用思维,掌握“五行,八卦,干支”方法;重启师承中医传统教育,实行中医堂经营管理,恢复“医论,医话,医案”中医学术交流格式等。
保障中医药独立性,根本措施是建构中医药独立体系,包括中医教育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文化交流体系等。只有建立“中医药与西医药分业管理”我国健康卫生事业新格局,才能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从根本上改变中医药“以西范中”之现状。
具有中国特色健康卫生事业,包括两项基本含义,一个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独立并存,一个是中医药管理体系与西医药管理体系独立并存。中国特色健康卫生事业,将促进中华民族保障健康效益最大化。没有中医药独立性,就没有中国特色健康卫生事业。
中医药独立体系纲要建议如下:
(一)   管理体系
国家设置中医药部,省、市、县(区)设置独立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
(二)   服务体系
建立完全独立的中医机构,机构建制以中医堂、中医馆为基本模式。
禁止执业中医师使用西医方法从事健康医疗活动。
(三)   教育体系
实行“民间培养,国家录用”教育模式,以师承为基本,自学为辅助,继续教育为补充。
1、 教材选用文言,“四大经典”、“四小经典”为基本,废止现代汉语编写的教材。
2、 培养中华文化思维,重启中华文化教育,普及文言语言文字学教育。
4、中医基础教育,取消西医教育。继续教育,取得执业中医师资格者,自主选择西医教育。
(四)   文化交流体系
恢复“医论,医话,医案”中医固有交流格式,取消科技论文格式。
上述为中医专业必备内容。除此之外,国家基础教育,需要做出结构性调整,调整主要内容为:(1)启动中华传统文化蒙学教育,(2)普及文言语言文字学教育,文言语言学包括语义学、语源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语言本质是文化。文化独立性,以文化立场为标志,以语言方式具体体现;文言,是中华文化语言。中华文化,以阴阳观为独立性标志,阴阳观以文言具体体现;西方文化,以实体观为独立性标志,实体观在中华民族以现代汉语具体体现。文化意义,文言与现代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文言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体现为三个方面:(1)语言方式,文言是单音节语,一个音节为一个语义单位;现代汉语是复音节语;(2)语言结构,文言语言结构是“陈述性句式”与“描述性句式”相结合;现代汉语语言结构只是单一“陈述性句式”;(3)语言范围,文言,既可以表达“有义语”,又可以表达“无义语”;现代汉语,只能表达“有义语”,无力表达“无义语”。中华文化存在“有义语”和“无义语”现象。所以,现代汉语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交流工具,即现代汉语无力完成中华文化、中医药意义交流。这是我们强调以文言学习中医理论根本原因。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各自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人类在适用范围选用文化,体现的则是文化之优,否则为劣。中华民族如何选择使用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首先需要界定中华文化的适用范围,界定西方文化的适用范围。这是一项从未开展的工作。只有确定了适用范围,才可能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中华传统文化,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西方文化,或者,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二者相兼选择使用。对于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样如此。界定文化适用范围,是文化多样性立场内涵之一。
中华民族,亟需建立“文化多样性立场”。在“佛文化,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共存中华民族现实面前,保障中医药独立性核心,是中华民族建立文化多样性立场,别无他途。
            修改:2017.4.11

. b* ?/ i- |- c% G. v/ a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