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赵襄子模仿赵简子,编造神命牵连扁鹊
曹东义 发表于:2017-4-22 09:16:2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356
赵襄子模仿赵简子,编造神命牵连扁鹊
! I* \+ C  J$ g& S- v- w* A( R
+ Z4 l7 @: p1 [
曹东义
: }/ Z& v, Q$ o8 g" N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 U) G" Y1 b5 h4 ?, B) E$ Y
9 d; a; n2 |+ |* v
4 b" A- T6 o( c9 [, e0 a' Z$ R
- u+ T+ K7 z$ Y8 j* j0 C  r

* o+ |3 p3 s2 |9 T5 u2 f5 Z
扁鹊诊赵简子,前因后果很多,也很重要,所以这件事在当时被广泛传颂,并且不断翻新,时常被人们引用、修改、补充。为了说明其中原因,我们还需要结合晋国的历史,从三家灭知伯,以及三家分晋的过程加以叙述:
智伯,是荀跞的孙子,也常被被写作知伯,他本名荀瑶(?—前453年),原来是姬姓(血缘大姓),家族又属于智氏,讳瑶,谥襄,其名知瑶,亦为荀瑶,时人在他50岁之后尊称其为智伯,史称知襄子。
智伯的父亲叫荀申,智伯是荀氏家族华丽的终结者,俗称败家子,当然他不是玩物丧志,不干正事,而是过分强势,为了开疆破土,扩大势力范围而无所不用其极。他直爽、天真、贪婪又可悲,他的战败直接导致三家分晋的历史格局。
这个过程之中,伴随着晋国一轮轮的优胜劣汰。晋国只剩六卿的时代,智氏自荀砾之后,逐渐强盛起来。荀跞一生小心谨慎,侍奉晋侯,智氏渐兴。前497年,二卿为乱,荀跞从中取利,年末告老,由赵鞅执政。荀申继其父卿位佐下军,择宗子时,智果荐荀宵,并且说荀瑶(智伯)贪而不仁,荀申不听从劝告,仍立荀瑶继承祖业。
话说公元前475年,在晋国专权几十年的赵简子逝世了,荀瑶(智伯)成了执政的正卿。智氏开始其权势的扩张,荀瑶果不负其父所望,不断的率领晋军屡立功勋,智氏成为晋国最显赫的家族,凌驾于三卿之上。前464年,荀瑶伐郑,在庆功的酒宴中,拿着酒葫芦砸赵襄子(赵毋恤)的头部,赵毋恤从大局出发,为了不破坏表面上的团结隐忍不发。但是自此智、赵交恶。公元前458年,荀瑶联合韩、赵、魏,四家一起瓜分了原来属于中行氏、范氏的土地,智氏从中获利良多,也因此而更为嚣张。荀瑶实力日渐壮大,大有兼并三卿而独代晋宗之势。
公元前455年,荀瑶(智伯)毫无理由地向韩、魏两家提出土地要求,以势压人。韩康子韩虎、魏桓子魏驹作为两家的掌门人,心里知道自己不敌智氏,因此“皆赠万户之地”。
得到便宜的荀瑶,又向赵襄子提出了同样的无理要求,“索蔺、宅皋狼于赵”,理所当然地被赵襄子拒绝了,“赵毋恤不允”。盛怒之下的荀瑶,立即纠合韩、魏两家进攻赵氏。赵氏敌不过三家联军,赵襄子率领大军退守晋阳,这是赵家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史记·赵世家》说:
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後,至於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毋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硃书曰:“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皞,大膺大胸,脩下而冯,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
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於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於是襄子行赏,高共为上。张孟同曰:“晋阳之难,唯共无功。”襄子曰:“方晋阳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於是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彊於韩、魏。遂祠三神於百邑,使原过主霍泰山祠祀。
这段记载也见于《战国策》,记载这场战争的过程和残酷性大体上相似。都说三家兵围晋阳两年多,仍然不能攻克这座城堡。
《战国策·秦策四》说:
“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帅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沈者三版耳。智伯出行水,韩康子御,魏桓子骖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绛水利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又说:“智伯帅三国之众,以攻赵襄主于晋阳,决水灌之,三年,城且拔矣。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何国可降,而使张孟谈。于是潜行而出,反智伯之约,得两国之众,以攻智伯之国,禽其身,以成牒子之功。”
智伯为了攻破晋阳,消灭赵氏,所以决开汾河水,灌入晋阳。赵氏之城不日将破,赵襄子极为恐惧,乃使其家臣张孟谈半夜出城,使反间计游说韩、魏两家,使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合谋一起在“三月丙戌”这一天反攻智氏,韩、魏都表示同意。智伯的属下智果等人多次言及韩魏将反,劝智伯防备,智伯不以为然。后韩魏引汾水淹智军,赵氏从城中杀出,内外同举,灭智军,杀智伯。知氏家族,因此而覆亡。
智伯灭亡之后,他的宠臣豫让为了替他复仇,以报知遇之恩,曾经做出了让世人震惊事情,《战国策》说:
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笔者按:至今山西太原市晋祠仍有豫让桥纪念此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赵襄子与智伯的仇恨很深,所以在智伯死后,赵襄子用他的脑壳当瓢使,用来饮水,既解恨,也解渴。但是,对于智伯的宠臣豫让,赵襄子对其忠心事主很欣赏,对其为主人报仇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宽容。这与赵家对待程婴、董安于是一样的礼遇。这些都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特别关注的是:
赵襄子与韩魏两家约定“三月丙戌”这一天灭智伯,这个计划是哪一天提出来的?是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史记·赵世家》说,这是赵襄子从绛城向晋阳逃跑的路上,原过掉了队,遇上三位神仙,给了一段两节没有劈开的竹管,让他送给赵襄子,其主要旨意是:“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这个神仙赠送“神命”,能在一年,或者二年之后才发挥作用吗?
我们认为,这个事件的叙述,在发生过程上,是颠倒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赵襄子在逃往晋阳的路上,还不存在“三月丙戌灭智伯”的可能,而是一年之后才发生了这样的转机,才需要这样的“神仙”帮助。假如,赵襄子在逃亡的路上就得到了神仙的帮助,他就不会出现日后所面临的危险情况:“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
在这样濒临灭亡的情况下,民心涣散,士无斗志,如何保存自己,并且反败为胜,取得胜利?这是赵襄子非常头痛的事情。《史记·赵世家》说:“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此人即张孟谈,见《战国策》。司马迁之父名叫司马谈,所以他为了避讳而改其为张孟同)私於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张孟谈与韩魏两家已经约定好了“三月丙戌灭智伯”,这才有了“神命”发挥作用的前提。赵襄子非常需要在这个困难的情况下,唤起民众,使战士们焕发信心,去取得胜利。
用什么方法才能凝聚力量,起死回生?赵襄子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他经历过的范氏、中行氏发难的时候,赵简子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那个时候,董安于为了唤醒赵氏民众保家卫国的士气,曾经借用扁鹊诊赵简子昏迷五日不知人事的医疗事件,编造了“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罴皆其主也”的天命,因此才避免了灭顶之灾,并取得了预想的胜利。尽管事后董安于因为“始祸罪”而被知伯逼死,董安于和后人都认为这是值得冒的风险。
赵襄子在逃亡的路上,是不可能预见到一年之后大家在“三月丙戌”灭智伯的。那么,赵襄子见霍泰山“受三神之令”的“上天安排”,其合理的解释是,在决定三家灭智伯的具体时间之后,张孟谈、原过和赵襄子等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编造手法,与“扁鹊诊赵简子”如出一辙,也是一个临时编造的“政治谣言”。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司马迁记载于《史记·赵世家》之中的这两个政治谣言,都有事后篡改的痕迹。
赵简子在被中行氏、范氏追杀的时候,他不可能设想到几十年之后,他的儿子赵襄子会灭代国,也不会想到二百年之后他的第七世孙子赵武灵王将会更换王后。因此,《史记·赵世家》在扁鹊诊赵简子事件的记录里,最后面的一部分文字是后世所添加的:“吾见兒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適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所谓“翟犬者,代之先也。主君之子且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并二国於翟。”在语气上,也明显表露出属于补缀,而不属于原创。
40多年之后的赵襄子,在当时的险恶形势下,他编造神命之时,也不会奢望自己的后代可以封侯、称王,而且还是一个“伉王”。但是这个“神命”之中却说:“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皞,大膺大胸,脩下而冯,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这个赵武灵王最需的内容,提早出现在赵襄子的时代,只能提醒我们这是后人补缀过的旧文章,而不是“原版、初印。”是赵武灵王及其史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添上去的补笔文字。

8 O% n( J' s( `+ g7 Q( U$ l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