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国医年鉴》2017(总第九卷)
2 I5 _9 J6 o' O F: F杏林故事:
. f+ \8 k% d4 A1 u! N3 q* ?4 H5 q8 j, M: G9 b B
% |* J3 R8 B; d, S% @5 {
京津冀中医:同一条根脉,共一个时空
0 x0 Q5 ^) W# Q北京中医药学会、邓娟
j9 e8 @$ X! T(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 {# R% P6 @5 G( v# H
/ u( E" c7 E/ t' P- ]- q2016年11月5日,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北京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2016中医传承·北京论坛”在北京辽宁大厦举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赵静会长及各室站负责人、首都中医药人士两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 w3 `1 e$ M& i& w论坛旨在弘扬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总结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管理经验,展示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工作成果,将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成果化、精品化,促进北京地区中医药传承工作开展。本次论坛分国医之道、学术源流、名店传奇、传承室站等板块,分别邀请金世元、晁恩祥、王琦等国医大师进行大会报告;邀请高益民、曹东义等代表性中医流派研究专家作报告。
: L, r# |! I; r1 e! S" i北京市科协田文副主席致辞,对北京中医药协会举办这样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进行鼓励。" P# o9 }' ]9 [! @. U' f; i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屠志涛局长讲话,也赞扬说这个会议内容丰富,对于当代中医传承很有意义。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医传承之中存在的误区,有些人认为中医的传承是“个人的事”,或者是上级派下来的任务,是项目需要,这是一个狭隘的看法,其实中医事业的发展,需要全面传承,这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情。其次,目前中医传承有“名利化”的不良倾向,有些人拜师仅仅是为了借光,在名誉上成为老师的徒弟,而实际上既没有继承,也没发展,传承变成了走形式。其实,老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必须互相在心灵上共振,而不是名义上的师徒关系。第三,传承没有主线,仅仅是抄方子,缺乏学术思想的发扬光大。要借助于项目的推动作用,自觉传承中医的学术理念。今后要注意五个转变,一是从自然人向法人转变,名中医工作室是组织,可以注册;第二,由个体传承向集体转变,创出流派,引领发展;第三,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不能局限于跟师抄方,而是要利用现代传媒,网络,大数据平台,搞好科研;第四,由单一学科、一针一药的模式向多学科转变,医药结合,医理、医药圆融;第五,从项目向智库转换。将来的工作室,不应该是一间办公室,而应该是小机构,大平台。要统一思想,向更高、更深、更强发展。要做到有标志性人物,有标志性成果,传承要有标准,北京应该出这些成果。
4 x0 t- k9 U/ F+ y6 l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金二澄副司长发表讲话,他对北京中医传承工作的成就,给于肯定,认为北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果,比如对历代与当代名医的学术思想研究、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医在线、手拉手工程等都值得全国学习。希望继续努力,引领全国。
$ ^! x. X2 j9 C* O6 A K9 a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首先登台,讲述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 q# v3 v% _* g0 N国医大师晁恩祥先生畅谈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他首先探索继承与传承的区别,并且举例说明风咳中成药的研发过程。9 T* l" G$ t7 s9 E9 X
国医大师王琦先生从服务能力出发,阐述中医传承的重要意义。他说,国家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假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术思想,有领先的诊疗技术,就会催生中医学术的繁荣。所以会出现“乏人乏术”的传承困局,主要是缺乏独创的思想和技术。要做好传承,应该是为师之道的“三个传”,为徒之道的“三个承”,以及传承工作的“三个建设”。老师要有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活的临床经验,鲜亮的应用价值;徒弟应该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真实的临床务实精神,有很好的人文素养。传承工作室的“三个建设”,就是要有章程、手册、谱系。: @7 U. n( C7 Z( Q, Q0 \! z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并且做“金元医学争鸣与易水学派的贡献”的报告,他首先从燕赵大地是中医的一片热土开始论述,张家口泥河湾是东方文明的摇篮,女娲炼石补天启迪了先人“天地人相关”的思想,她抟土造人的传说与中医重视气也有关系。伏羲把女娲的思想上升为哲学,创立三画的八卦,把天地人“三才”思想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基因。炎黄居于涿鹿,战于阪泉,从争天下开始,到“合符釜山”,建立多元统一的龙文化“龙有九似”,它知时节,能隐能现,这与中医藏象理论的时空并存手法完全一致。扁鹊脉学把阴阳气血与脏腑经络联系在一起,为中医的整体观念打下牢固的烙印。金元医学争鸣主要起因,是由于张仲景《伤寒论》倡导的外感热病学术发展,“辛温解表难用”,因此刘河间开创寒凉、双解的学术特色。张子和加以继承和弘扬,创立了“百病皆邪,攻邪已病”的学术特点。这些特点用于外感病有其优势,但是被借用到内伤杂病的诊治上,往往会损伤阳气,造成误治。因此,李东垣继承张元素脏腑辨证特色,开创内伤虚损病机研究,《内外伤辨惑沦》、《脾胃论》创立的补益虚损的方法,影响深远,后世薛立斋、赵献可、张景岳、李仲梓等补肾派的学术特长,都和李东垣的影响有关系。1 |! G3 g6 L9 _( R0 g5 q& o1 `
85岁的高益民先生长期研究“燕京学派”,把北京地区中医学术传承,尤其是建国前后的中医名家流派,进行了梳理,分别阐述他的学术特长,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和好评。/ s1 ]1 z& B1 @5 L8 n( p
北京市注重中医学术传承,经北京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在上一届的中医传承北京论坛上,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申报的课程被评为首届北京中医药传承精品课程。这次会上,北京中医药学会发布第二批10个中医传承精品课程和“手拉手学堂公益项目”的结果,全面展示了中医精细化传承成果。
3 Y; U$ F; U- \. r/ n/ h9 u9 X3 a& y2 |经评审最终确定10家传承工作室的课程是:方和谦名老中医工作室的《方和谦伤寒论讲座》、李士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的《李士懋平脉辨证系列讲座》、胡希恕名家研究室的《胡希恕六经方证体系》、危北海名医传承工作站的《危北海脾胃病治疗经验》、赵炳南名家研究室的《赵炳南验方讲座》、崔述生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崔述生拨筋疗法传承录》、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的《孔门医学传习录》、金伯华名老中医工作室的《金伯华针灸临证精萃》、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伤寒派腹诊讲座》、苗德根的《黄帝内经中医思维》。这些课程是北京地区众多中医药名家授课的代表,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同一主题课程时长不低于10个小时,可供广大学员学习。
7 \6 e) G1 r8 K) ?" j2 ?! r “手拉手学堂”公益项目开始于2015年,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委员会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师承学堂》编委会联合发起。今年“手拉手学堂”左手牵院校学生,右手牵基层医生,继续向中医学生和基层医生进行精细化传承:一是面向全国多所中医院校学生的传承。在河北北方学院开设李士懋中医传承班、胡希恕经方传承班。传承班的主体内容是国医大师李士懋的平脉辨证视频课程、经方大师胡希恕的伤寒金匮音频课程,由两位大师亲自讲课,兼以两位大师传承团队专家辅导、答疑、授课。传承班的辅助内容则是加强分享互助、开展志愿活动的“中医读书会”活动。传承班提出“光荣与梦想,每天全纪录”的新方式,要求每位学员、每天都把自己学习或应用中医的心得感悟、酸甜苦辣,随手进行文字纪录。目前,传承班学员有近300人,传承全记录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二是面向甘肃省基层医生的传承。去年15位京津冀名医团队成员为4000多名甘肃省基层医生开通远程微信课程,传授经典学习方法、经方运用经验,被基层医生誉为“365天掌上学堂”。今年,该项目在甘肃举办了“全息易象针灸”实验班,深受基层医生的欢迎,把“手拉手学堂”推向深入。- S. b9 F7 P2 f1 @% t.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