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规定了132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基准点”。第9个“基准点”,要求公民“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一经公布,立刻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阴阳五行是不是科学”的大辩论,至今尚未偃旗息鼓。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术大厦的基石,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之核心。因此,早在百年前,中国知识界的先进分子就断然宣称“中医不是科学”。但令人悲耻感愤的是,当“废止中医”人士诟病“中医不科学”,将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统统打入“伪科学”之列时,中医学界不仅没有拿出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反而用西医的道理来证明自己也是“科学”,遂走上了“自我革新”与“科学化”的不归之路。自此以后,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整理,基本上是按照以西方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医中药的路径进行,贯穿了近百年来改造中医中药的全过程。这就有点像一个男人,本来长得标致健壮,可突然有一天,有人拿女人的体格特征来对他进行评判——没有硕大的乳房、没有生育后代的产道——结论就是这个男人不应该被称作男人,是一个“伪人”。而这个男人并没有以自己独有的“男人性征”去为自己正名,而是辩解自己也是有胸大肌的、也是有肛门的一样滑稽可笑。
时至今日,中医不但被“科学化”地不能将自身的准确含义表达出来,而且丧失了用自己的语言申明自身内容与价值的能力,沦落为“失语的中医”;不但没能踏上“科学化”的轨道,反而导致“中医是极端原始和不科学的”“中医是最大伪科学”等论调,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笔者早在2009年就撰文指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医学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不是“科学”未尝不可。近来,韩启德、樊代明院士及著名科学哲学史专家江晓原等学者,都谆谆告诫中医学界:没有必要非得给中医戴上“科学”的桂冠。但这个颇有见地的主张,却被中医学界某些拥有“话语权”的衮衮诸公看成是在“诽谤”和“否定”中医。
一方面,中医学界竭力为中医贴上“科学”的标签,且一直为之努力奋斗了近百年;另一方面,逻辑的自洽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可重复性、可怀疑性等,是连中医学界都不得不承认的基本“科学特性”;可是,无论用哪一条去衡量,中医理论体系都很难达到和满足。于是,出现了一个颇为吊诡的观点:中医是“超科学”的——“西医和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揭示中医学的知识系统”“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并不证明中医不科学”“西医和西方的理论还没有发展到完美解释中医理论中的客观规律及效果的水平,但是,今天不能解释,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请问:既然现代科学尚不能解释中医,为什么如此“前卫”的中医,非要死乞白赖的贴上“科学”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标签呢?
总之,中医学界要走出一方面以现代科学为标准,主张中医不能守旧不前,需要“科学化”“现代化”,一方面又极力辩解“中医现代化”不要以现代科学为标准的“悖论”,首先要彻底抛弃“中医是科学”的立场与理念,而不是像“祥林嫂”式地仍在辩解中医是“复杂科学”、中医是“成熟的医学科学”,中医是“东方科学”……这只是中医学界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已。现在是到了我们中医学界理直气壮地说出“中医不是科学,不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