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救救中医 2015-09-09 07:00阅读:204 编者按:此文是赵洪钧先生十多年前在中医药论坛的帖子,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必然途径,这是浅显易懂的逻辑,无需争论。文后附当时的跟帖。2 C* o: d+ H9 o) [: p
Caoxibai同道在此提出的是一个很重大而又严肃的学术问题(跟贴者有的不太严肃,很遗憾),我想他对怎样使中医医教研摆脱目前的框框,已有相当成熟的见解和办法,只是没有说出来。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想出很好的主意。下面所说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是碰到的难处。
+ c# G2 r% }3 t: Y8 ECao同道所说的现状,可以称之为中西医结合的现状。换言之,中医变成中西结合医了。至少大体如此。这似乎确实不是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大概应该是西医作中医的注脚,中医辨证在前西医诊断在后,虽然不是一句西医理论不谈,但尽量少说。中医研究不必做实验,因为那样总免不了利用动物“说话”。即便做实验,也直接作人体实验。至于中医教育是否全部删去西医课程,我还猜不准。因为我猜测cao同道不一定主张“纯中医”――无论写在纸上的还是口中说的都和李时珍甚至张仲景一样。( L8 b& P8 _: z4 n8 c
因为完全不了解西医,确实有行不通之处。很多年前,我和姜春华先生聊过几次。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过去病人来到中医面前首先伸胳膊(让切脉也),现在很多病人是首先掏出一把化验单。”自然先伸胳膊也不是“好”病人。因为不知道切诊是四诊之末。
+ D6 o7 o# J5 ?% d) n. D病人掏出化验单来我们怎么办?说实话,即便从纯西医角度看病,我也不大重视化验单。(我有时拒绝看化验单,但希望在职的同道不要效仿,以免关系到饭碗)然而,有时候还真没有别的办法。比如,近来不知道谁传出去我善于治疗乙肝。(我只是闲住在老家里,根本不挂牌,更不要说做广告)于是来了一些乙肝病人求治。其中有不少人没有任何自觉不适,诊为乙肝是单位例行体检、婚前检查、参军检查、升学检查、献血检查时发现的。望闻问切之后,仍然无证可辨。你说这该怎么办?凑合着开了方子,有的居然很快转阴了。于是病人接连不断。我一再声明,自己没有可靠的办法使乙肝转阴。可是总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 T3 ~1 k2 r \
以上所举也许是很极端的例子。然而,有冠心病的人提供心电图(我对它也最多信一半)恐怕是理所当然的。近年更有了CT片子,我对此项检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至少95%的人是白花钱。除了脑肿瘤和部分急性脑血管病,它没有什么诊断价值。然而,病人很信,舍得花钱。(中国人对科学和迷信同样迷信 。对保命最舍得花钱。这是我走过几个国家之后的经验之谈。比如壮阳药,美国人的一个伟哥,就自觉了不起。岂知中国人近二十多年中开发的大约不下1000种,而且个个赚钱,而且无不打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旗号。' Y7 q1 ?8 [. P4 f
病人千辛万苦花了很多钱拿来CT片子,您能不看看!
2 `: ^# p; z7 t8 Y& Z+ T S. n还有很多病人带着很多西医的东西来看中医,就不讲了。
* z+ `+ F' z+ g P1 U x9 x9 b至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是早在1960年代就基本定型的中西医临床结合的模式。拙见以为,对主张中西医结合的人,这未尝不是一种相当可取的模式。对不主张结合者,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本来是已有定论的学术问题,现在说起来似乎会再引起争论。
' j2 w9 L# h4 s我只提一个问题,举两个例子。- J3 j/ o, G9 A. i- Y# _
一 我们承认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言下之意就是辨病确非中医所长。既然如此,再闹清什么病莫非总会有害?+ q" C0 j9 ?- v, i/ x( ~) }
二 为什么中医不长于辨病呢?这是由于对病因认识不足。1 Z/ B3 L, s8 C% m4 u7 ~& u4 k, s
比如疟疾,张仲景之前的国人已经认出了此病,可是若问病因是什么?《内经》说风寒湿三者都是病因,而且后人也没有多少更先进的认识。1973年此病大流行时,曾波及我的家乡,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人发病。当时卫生部门编了几句顺口溜:疟疾病,蚊子传,看病吃药不要钱——。至今家乡父老还记得这几句话,也还记得用什么药,莫非医家不知道才好。可惜此病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绝迹了。9 E' P5 R1 d3 b8 k* P" F# t2 |" i
再如,现在对结核病也采取免费治疗了。稍有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中医有传痨病等说法。但痨病是不准确的概念,感冒不愈,形成慢性咳嗽也可以称为痨病。我看结核病距离绝迹不远了,难道医家不该多知道一些?* S4 ~0 S0 ?0 a$ P$ M5 C, e9 x
我曾经用中药治愈几例结核性腹膜炎,若非恰当辨证论治,可以说是必死的。但我不认为只有中医知识,就能确诊此病。诸君可看看《伤寒论》中的脏结,其中至少有一条应该怀疑结核性腹膜炎。按脉证并无死法,仲景却说是死证或难治。我相信仲景生当今日,必然不赞同某些忧道之士那样的主张。
6 B; O: L9 p) c o! g3 c# f- @. Gwhy :历史上中医先辈均吸收当时世界上各种先进知识,只是以中医思维化为中医所用。如果现在我们不借鉴现代科技和西医知识,中医发展必走弯路。" q& o2 y7 H) R5 e" E- f. _9 R/ N) E; d
壶中人 :什么是中医思维?这是关键,更是根本,中医思维都没有明白,去谈借鉴西医,怎么借鉴?现在西医病中医证的借鉴好吗?它为中医到底带来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些“中医”权威发出辨证论治过时了,要辨西医病治疗的观点,这是中医的直路吗?& I3 N0 P7 H D- L0 S8 i
肖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那里?原因在哪里?真该认真反思一下。不过似乎主要不应该从外界找原因。
) J9 r& |2 z5 m* e6 U, L7 ^& r) d壶中人 :确实应该从中医内部找原因,然而,现在中医内部的中医人,尤其是具有影响、左右中医方向的中医人、中医刊物,他们在为中医作些什么?4 Q, K5 J; [# o" z2 \
一源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再不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蒋是空的.急需解决的是要有理论基础的依据.否则在临床时不敢越雷池半步,谈何发展.但创新的基础是在综合前人的经验之上。 c% O, }8 p#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