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张其成谈中医】对中医的误解,都是怎么形成的?
曹东义 发表于:2017-7-25 19:29:22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34
张其成谈中医】对中医的误解,都是怎么形成的?原创 2017-07-25 张其成 悦读中医2 x7 G7 R& P' v9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小编导读
% k! p. t! y% u1 p$ B! Q! X
“自然界的地震是可怕的, 但更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地震, 是心灵的地震。自然界的地震之后, 家园可以重建, 但是一个缺失了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一个迷惘的民族, 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 甚至是一个难以为继的民族, 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守望住自己的文化家园。”
上面这段话,来自中医文化研究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张其成教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张其成教授在面对记者采访时, 就中医药文化对中医发展的意义以及目前中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的精辟深入的阐述, 实在发人深省。一起去看看吧!
1 ?# r8 ?3 o) O+ m/ m
0 w2 ^: f& P0 B

记者

作为我个人, 是非常热爱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 以上您又全面解释了中医的自身优势, 非常精辟, 具有说服力。但为什么依然有少数国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中医呢?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或者说是否中医的发展走入了什么误区呢?
" H+ A* ~2 Z4 K% D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发展误区。近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 遭遇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烈冲击, 尤其是何祚庥院士近日还在继续炮轰中医: “中医90%是糟粕, 10% 是精华!”造成了中医界乃至社会各界对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产生了怀疑, 年轻中医信心不足, 老中医忧心忡忡。我认为当今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突破固有思维方式的框框, 突破西方科学文化的包围圈, 走出对生命、对中医的认知误区, 从而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7 s! a1 V7 w- i9 G张教授4 T/ [  f" z4 v& I

记者

请您详细谈谈目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或者说阻碍中医发展的误区是什么?

3 `0 ~8 M  m( h" c
其核心在于认知的误区。首先, 很多人认为: 只有搞清楚物质结构才能揭示生命的秘密, 中医药学应加强“实质”的研究。认为中医必须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检验, 也就是具有客观性、定量化、可重复性。由于受到这种思路的影响, 多年来中医科研课题主要关注于寻找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上, 如各种“实质”研究———五脏、经络以及证的实质研究, 还有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中医药学无论是名词术语还是临床方法, 都很难找到“物质基础”。于是陷入了一个悖论: 那就是以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实证实验方法既能证实中医概念的科学性, 又能证实中医概念的非科学性。从而陷入中医科学研究二律背反的学术怪圈。因为中医从一开始就不是探讨物质结构的科学, 它走的是功能、关系的路子。
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层面: 形、气、神。“形”就是形体,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讲的“解剖”, 这是有物质基础的。“气”的层面就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 是一种功能关系。“神”的层面包括“心神”“神明”,是无形的, 与人的潜意识有关。这三个层面中, 中医最重视“气”与“神”,最轻视“形”。这和西医恰恰相反。在“气”和“神”的层面是难以找到物质结构的, 但它恰恰是中医的精华, 是中医的特色。所以中医要发展, 千万不能丢掉这些精华。目前哲学界出现了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的学派, 科学界也出现了非基因决定论: 即在特定的生理过程中存在着基因与环境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基因的表达可因环境变化发生构象变化, 基因的同样序列可能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不同蛋白质。故我们在认识中医学的时候一定要突破物质决定论、基因决定论, 重视关系实在, 重视功能作用, 走功能关系与物质结构并重的发展之路。
第二个认知误区, 是一些人认为只有找到共性的、客观的规律才能揭示生命的秘密, 中医临床很多不可重复, 主观性、随机性太强。不同的医生能开出不同的处方, 具有不可重复性, 个性化太强, 很难客观化、标准化。因而要根据现代科学的要求, 寻找其共性规律, 要开展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甚至有人认为中医的偏方、药方, 治疗的是个案, 不具普遍性。科学研究的是普遍规律、一般和共性, 所以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懂科学哲学的表现。所谓共性与个性是一对矛盾,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把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棵树, 共性是整棵树, 个性好比树叶、树枝。每片树叶、每根树枝都反映整体的信息。共性是重要的, 但个性是基础, 同样重要。因为人的认识过程总是由个别到一般, 又由一般到个别。
与西医对抗性治疗思维不同, 中医主要是调和性治疗思维。西医的治疗目的是杀灭病毒、病菌, 中医则是激发、调动人体自我修复、自我治愈、自我调节的能力。杀灭、对抗需要的是“硬实力”, 是物质实体, 这种力量和物质实体———药物当然是相同的、共性的。而调节、自愈需要的是“软实力”, 是功能关系, 所以可以用多种方法, 比如针灸、砭石、汤药、导引。药物当中, 不同的辨证思路, 往往开出不同的处方, 但却能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取得相同的疗效, 这是因为都能达到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的目的。从哲学上来讲, 中医崇尚个性, 但也不放弃对共性的探求。故面对中医, 一定要突破西医之对抗性治疗的模式束缚, 重视调节自愈治疗, 重视个性化治疗, 重视不同学说流派, 走调节自愈、个性与共性并重的发展之路。
第三, 有些人认为只有提高中医的临床技术, 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 伦理道德与医疗技术相比是次要的, 中医人文色彩太重, 应当予以抛弃。我们都知道, 中医的临床实践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目前不少医院在重视西医诊疗技术的同时, 忽视中医人文精神、忽视伦理道德修养。中医德术并重、德业双修的优秀传统被轻视、被遗失。而中医的临床是无法脱离中国人文传统文化的, 从德与术的关系来看, 德以术显, 术以德彰。德术并重, 以德为先,是中医一大特色。综观历代大医, 无不具有利民悯世的情怀与美德。以“德”促“术”, 通过提高中医药工作者医德水平, 使中医药工作者能够自发地产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对患者之病痛犹如己生, 这样无形中能够促使中医药人员认真钻研业务, 努力提高临床水平,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从而造福人民。大凡医技高超之人, 多医德高尚, 思想深邃, 为人谦和、宁静, 与人交往仁慈友爱, 言语诚实可靠, 待患者如亲朋善友, 深受患者敬重、信赖,其人格魅力也令人感动。而那些医德高尚的医家, 基本上都是医技高超的人。因为他们急患者之所急, 痛患者之所痛, 总在想方设法提高医疗技术。中医医德是中医学能够健康发展并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保障, 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继承下去, 加强中医经典学习, 加强人文道德教育, 自觉修养,走以德为先、德术并重、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发展之路。
6 v0 P, ]' [+ c" U6 A  h. q
0 H; I4 ]) s% n- l, P
张教授8 o0 K* z7 _8 ?1 q
" {$ O" v7 \; L) M5 h% C% Y% Q

记者

对于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请您谈谈看法。

2 ~# N/ r7 Q4 ?; q% ?- y  X
近年来, 发展中医提出的最响的口号是“中医现代化”, 可是对如何现代化, 却是见仁见智, 争议颇多。今后中医应该如何发展? 我持中医主体发展论, 那就是坚守主体, 发扬优势, 融会新知, 开拓创新。实际上,中医应当也只能按照中医本身规律发展。在此前提下, 要吸收现代科学的成果和方法。就目前情况而言, 中医的当务之急不是去设法求证自己是否科学,不是用还原论科学的方法寻找自己的物质基础, 而是要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劣势在哪里, 全力保持并发扬这个优势。
8 b# m! E8 |5 q( p& |
张教授
" s6 c& q5 C2 Q$ f" u5 t. g各位热爱中医药的朋友们,对于张其成教授的见解,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在留言区各抒己见!
$ C3 b$ |1 }) |" B( w6 |6 s+ _$ I/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大医国风: 张其成访谈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其成辑),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p' [- l; K/ m& g/ f( j. y
7 O4 G* P% _& N  T0 ^  E  C$ T* O" D; S; N& G7 M! O2 T9 c( R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 B) \/ H4 f! A) ^0 \( G+ ^$ l) j* |/ n+ ^; R
阅读原文阅读 1653
' K5 j9 z8 |) ^23投诉

% X- P6 `. A9 i; h$ ~4 U4 M1 v6 A( F
2 `* }8 b% n, P  x0 K5 T, B
精选留言

5 r' m, h* J8 m9 ^/ {4 p( ?
[url=]写留言[/url]
  • 2
    : q5 C! B" h4 J( X1 d/ W' f" n
    佛不寂寞
    7 L0 h  M! i  v5 D+ v' K/ T夏虫不可言冰。对不懂中医中药的。不谈为好。" ]0 X) |# `3 A

    ( c6 j4 o3 E7 l9 |
    7小时前
  • 1
    ; `: t" z7 t% W/ i& Y8 P: U
    别太虚伪!2 x6 Q) J2 k& I* N6 {' L
    个人认为中医学比科学高级的多,所以不要拿所谓的科学眼光去看待中医学,当然我也不反对科学,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有一定价值,我觉得中医是伟大的
    % r4 Q) ~8 p, W2 E3 W

    7 ]$ M% A$ m* K9 K( i
    3小时前
    1
    ; h  m+ D% D" g+ a! N5 [# `3 K* y# C
    作者回复
    0 t7 e& w* m3 _% @1 [是的,客观才能公正
    * W7 }2 V# H2 J* z1 t3 F; z, G

    & m6 q  k0 c3 }- y* W
    2小时前

    ( i7 J0 }# T( z
  • 1

    6 |) `' q4 X2 @% @6 i% }" c: p, S有为青年,健康无忧& a+ @1 Y2 b5 n( U3 b- T* y
    中医治人,西医治病,中医治好病人,西医把人治穷) n% \: N# H9 k
    1 r3 q% @7 v+ M* z0 C! C/ t
    3小时前
  • 1

    " @4 w9 o; j) o. Rguyd谷裕东
    % ]) V. [/ [7 D# g' N$ ]中医按照自己的特点独立发展,摆脱目前西医管理的的束缚。减少中医西化的管理模式,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要求中医。培养真正的中医,尤其是中医药材的管理,药材不能只求产量,不重药效,打击掺假制假现象。另外也要重视民间医,收集、整理、发扬光大散落于民间的理法方药!* |% a  [4 X5 A' j
    + }5 k! U8 ?0 D# `7 S- n
    4小时前
  • 1
    . q' M% {* X+ ?4 i# L# k) O
    幸福的云8 ]& h/ x; }2 s/ A2 F# _4 x7 B
    看过许多反中医言论.中医最因为没有医疗暴利遭到许多西医的反斥最多,就一个简的留症手术几十万还不能确保康复,中药丰年就两三万做到保证性康复.我学中医.但不排斥西医.各有尤劣势.行医者应审事行事.内经是集中华人文.历史.自然.文化.语青.于一体的中医理论基础.学习中医应先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语青文化才能事好的掌握中医技术.在反斥中医的言论中许多人用科学和数据做为借口..说中医没科学依具.临床数据的人都是为了经r济暴利并不是以医者之而医.五千年的中医文化没依具.没数数能传承到现在.?
    5 Q4 C6 \, o' x5 X

    / o% O6 W/ g. c
    4小时前
  • 1
    ( [3 @' `; s# ]* r8 k/ p
    老茶8 B6 ?: ?: `" k3 v4 K+ D7 ~$ U0 `
    张其成張老师的论述讲的高深又易懂,说出了中医药的顶层要诣、又指出了临床一线的功过之弊端。强调德术并重是发扬和提高中医药水平的共性和个性之不可或缺高尚理念……总的来说,让人如题糊灌顶之曰!!!
    0 x5 L/ y9 i& H" T- {0 J: t
    ; ~8 d8 M% T; _, C2 v& z8 O
    5小时前
  • 1

    ; ?, E- j0 L6 }沧澜野兽) t6 |% ]4 l1 ^, e( A
    这分析到位,精辟。6 m) S7 a9 X+ i1 ~2 l) B
    : r: J+ o( |  p8 o) s, e, k
    5小时前
  • 1

    , a. j/ A! x0 X2 |- l  S靑煙(VLS残缺美!)
    ; G$ u: m/ K. T& Y. ?! @随机应变有什么不好,中医就是辩证关系,总比走在外国人后面大撒网的查“物质微观人体”游离状态好吧!; a; j) z# r' `2 r- g: E4 U
    7 u0 m" L+ t% y2 r
    7小时前

  • 7 r! J9 M. N6 ~浮一大白( O3 X+ N7 w# n# R: p- e
    中医是中国人的骄傲,自己如果反对,不异于数典忘祖,真真可悲也!中医的疗效,中医的人文,中医的先进,中医的自然,或者自然的中医,无不令人骄傲!
    # p& Z* r" ^7 ~' N  K7 m$ P
    $ z) b2 u% {* u7 Q2 Q# F
    7小时前
    ( f1 U4 v) `/ M
8 b5 d! P8 \/ ]/ ]
/ P) r& Q! e7 D# F* J, g4 y" @
% s2 Z, I: n0 ?7 Y
4 Q, j2 o; e) I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