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黒中医的人,拿《本草纲目》开刀了
曹东义 发表于:2017-8-30 19:25:5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188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8-30 19:27 编辑
  [$ X. R4 R! N! T; v6 x3 q% U) ^. z# U6 l
从《本草纲目》“被黑”看中医传承
时间:2017-08-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晓欣

2 k& G6 \% |% K  S
  上一监测周期(8月19~25日),“《本草纲目》被批为史上最重口医书”引起网民广泛讨论。监测显示,微信平台共发布7380条中医药相关图文消息,总阅读量超过1371万人次。微博平台共有热门微博2495条。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8月21日,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发表题为《要不是看了<本草纲目>,我还真以为李时珍是医生呢》一文,文章中举出多个例子指责《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诸多匪夷所思的药物和方子,如乱发、头垢、耳屎、指甲等。8月23日,网易以《史上最重口医书:<本草纲目>里,满目屎尿精血》为题进行了转载。截至8月25日,该篇文章下已有2100位网民参与跟帖,表达了对该事件的看法。其中,明确表达否定中医的占36.1%,而支持中医的仅有13.8%。
  本次事件中,首发媒体的偏向性报道极易引起“群体极化”现象。网民会受媒体报道的情感倾向影响,朝着偏向的方向移动,最后形成极端观点。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人都有 “麦克风”,一个错误观点的传播更易引发舆论危机。媒体在报道医药类的新闻时,应本着真实、全面、客观的态度,将合法性和合理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为了吸引眼球、增大阅读量而失去媒体人最基本的素养。
  此次舆情事件网民关注的焦点有两个:
  第一,李时珍是博物学家还是医生。李时珍当然是医生,是名副其实的医生。他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救人无数,而且他对临床医学颇有建树,特别是在脏腑气血理论、辨证原则以及药物的运用等方面。此外,对于《本草纲目》的编撰,李时珍不仅“搜罗百氏”“采访四方”,更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考古证今,穷究物理。他不仅了解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更懂药理、知药效。试问一位普通的博物学家怎会熟知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亦或药物之间的君臣佐使的搭配。与其认为李时珍是一位博物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医药学家。
  第二,《本草纲目》中有许多荒谬的药物和方子。现发行的《本草纲目》读本已对原书籍有所删减,一些与社会发展不合时宜的早已删去。社会在进步,科学在进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中。我们后人要看到《本草纲目》这类医学古典著作中渊博的医学知识,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以及古人对抗疾病的智慧。传承古代医学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而是思考和检验后的精华汲取。我们拿着现代医学的观点去批判古人碍于当时历史环境局限的认知错误,这是十分不恰当的。在近日举行的“朱良春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百岁诞辰纪念”活动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如何把国医大师们好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保留、传承下来,这是当务之急。中医药法中也明确规定,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遴选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并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那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呢?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不是因为它没有瑕疵,而是其护佑人类健康的巨大价值以及先进的学术思想。古人囿于当时的文化水平、社会环境,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一些医学著作或有纰漏,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其价值的理由。对于古代的医学文化,我们要善于发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谈到青蒿素研制经历时曾谈到,是《肘后备急方》给予她灵感和启发。
  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应用于健康中国建设,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我们要做的是好的坚持,不合时宜的摒弃。那些经过历史长河检验的经典名方会更加熠熠生辉,为人类健康作出卓越贡献。(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刘晓欣)
(责任编辑:刘茜)

1 x+ C, @7 f, C9 s
0 x6 n: ?8 c$ G6 P9 d  R/ `8 l  I/ Z# J1 R. @/ _: s
=========================6 M& F- l. O# n' Z1 E
附录文章来源:
" r. x/ O; E. y. w* R
( U( _# e0 L# i+ L8 r
9 V! a' _9 \( R: \, g) r* o+ L史上最重口医书:《本草纲目》里,满目屎尿精血
2017-08-23 09:52:46 来源: 凤凰周刊(北京)举报
2 ~$ e: j7 J, c( F& o3 G% P% c% Z3 R9 V

( H* n6 v" f+ l# V1 W! \  X. z  h: Y" r$ r/ ~" i- I

(原标题:要不是看了《本草纲目》,我还真以为李时珍是医生呢)

史上最“重口味”的医学书

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本草纲目》的大名,或许你以为这是一本严肃的著作,敬而远之。如果耐心翻开它,你会打开新世界的一道大门,发现这书实在太有趣了。

乱发、头垢、耳屎、指甲、牙齿、人屎、人尿、月经血、人血、精液、唾沫、牙垢、人汗、眼泪、胡须、阴毛、人骨、天灵盖、小儿胎屎、阴茎、人肉、人胞(胎盘)、胞衣水(羊水)、人中白(便池里的尿垢)、秋石(人尿沉淀的白渣)……如此种种都能入药。

听上去荒谬,这些确实是《本草纲目》收纳的药物,被列在书中最后的“人部”药物种类,共有近40种。能入药的甚至还有“人魄”——上吊死的人,据称“其下有物如麸炭(即木炭)”。

《本草纲目》里每种药物后面,李时珍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等)、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关于人屎,李时珍附上的部分方子如下:如果你流鼻血了,把屎烧成灰,用水混合,吹入鼻孔里;如果吃饭噎着了,把屎放入萝卜,火烧取粉末,拌和黄酒喝下。如果你肚子痛了,把屎同蜂蜜搅匀,再用早晨井里汲的第一口水混合,吃下。对,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如遇到鼻血不止:人屎尖烧灰,水服一二钱,并吹鼻中。遇到噎食不下:人屎入萝卜内,火炼三炷香,取研。每服三分,黄酒下,三服效。遇到心腹急痛欲死:用人屎同蜜擂匀,新汲水化下……”

还有更辣眼睛的——男子阴毛:主蛇咬,以口含二十条咽汁,令毒不入腹(译文略)。

当然,《本草纲目》收纳的不只是“人部”药物,更多收集了大量植物、飞鸟走兽,再剩下些,主要是矿物。《本草纲目》记载有药物1892种,李时珍把它们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每个部下面分类,总计有60类。全书收录植物药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本草纲目》全部药物总数的58%。

这些部分的药物就正常么?并不是。在兽部,李时珍收录了“猪”药的部分,其中就有猪屎。李时珍收录了很多猪屎附方,列了十多条,不少是口服用。还有外用加口服的,比如婴儿如果晚上哭,就把猪屎烧成灰,再混入汁水洗浴全身,并且少许口服。

如果你长大后,发现小时候有人给你用过这一味药,你会选择原谅他吗?

《本草纲目》援引《圣惠方》称:“小儿夜啼。猪屎烧灰,淋汁浴儿,并以少许服之。”又如,援引《千金》称:“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

传统的“以形补形”用药思想也贯穿《本草纲目》,尤以动物药明显。只要人和动物的器官在特征、效能上有共同处,就能对症下药。李时珍认为,可以“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以皮治皮”,认为六畜的心能治人的“心昏多忘”“心绪作痛”。

《本草纲目》的鳞部提到了穿山甲,由于穿山甲善于穿山打洞,古人联想到穿山甲有“打通”的疗效,遇到诸如痈疽疮肿、月经停闭、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成为药方上的一员。

显然,这都是古人用药时强行脑补,现代医学不支持。但直到今日,还有人认为食用穿山甲可以“下奶”,产妇生完孩子后要炖穿山甲来吃,或者服用穿山甲的鳞片磨粉。

此外,《本草纲目》收录了诸多匪夷所思的药物和方子:

在上元节偷来富家灯盏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怀孕;

把人上吊自杀的绳子拿来烧成灰,水服能够治狂癫精神病;

如果鱼骨鲠住喉咙了,把渔网煮成汁或烧成灰喝,就能让鱼骨掉下;

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理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原又到了小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李时珍如果穿越到现代,那么鼠标、键盘,甚至中年男人的包浆手串皆可入药。就地取材、“联想大法好”就行了。

不知各位是否多年来也曾崇拜、憧憬过《本草纲目》如何纯天然、不刺激、无副作用,药效好,还能养生之类的。不过看了李老先生开的药方,我反正是打死也下不了口。宁可到医院打针,也绝不愿意吃SHI。

既然《本草纲目》这么奇葩,它究竟是如何变为中华名著的?

李时珍在医疗行业排名几线?

要理解李时珍的成名,需要明白:500年前缺医少药,科学尚未昌明。所谓的用药是基于经验和玄学,大都经不起现代医学实证的推敲。

李时珍1518年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的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受家庭影响,他从小接触医学知识,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读书人的首要选择是进入仕途。

李时珍的父亲希望儿子考上科举,出人头地,不要像他一样行医。李时珍一开始确实在往这条路上走,14岁中了秀才,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落第。无奈之下,他放弃科举,转而习医。

跟随父亲行医,李时珍积累医学知识,26岁时开始独立行医。此后,李时珍萌生了编一部新的本草医籍的念头,开始付诸实践。他参阅了大量的前代典籍,实地考察部分药物,历时30多年,编成《本草纲目》。

这期间,李时珍有短暂的仕途经历,进过王府,甚至曾被推荐到太医院任职,辞官后回家乡专心编修本草。历史研究者认为,当年李时珍在家乡有一定的医名和影响,但绝对没达到国医级别,他在明末众多医家里只能算个二线小角色。

李时珍行医实践并不一流,他的名声是靠埋头写材料,搞医学综述。《本草纲目》撰成于明代万历年间,一般认为是在1578年著成,他这一年60岁。成书后,又用十多年修改才定稿,可见要么李时珍有严重的拖延症,要么古代著述,确实艰辛。

由于书卷帙浩繁,图文量大,而且商业收益不高,出版商不愿积极出资刊印。直到1596年,这本100多万字的大部头,在李氏家人的支持下才面世。在《本草纲目》刊刻完成前3年,李时珍已经去世,享年76岁。

《本草纲目》初版本在南京刊行,故称“金陵本”,是后世各种《本草纲目》版本的祖本。金陵版的刻印质量不高,有很多字迹模糊不清的地方。

1601年,江西巡抚夏良心发现这本神奇的药典,大为欣赏。在他帮助下,两年后新版《本草纲目》面世。


+ u6 L. V( E. w/ Z) r# c* i

《本草纲目》“江西本”,无论刻工还是插图,这都较金陵本有很大进步。这个版本流传最广,后来书商都以它为底本校刻、翻印。

这些私人刻本以外,《本草纲目》还得到官方推广。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于朝廷后,朝廷“命礼部誊写,分两京、各省刊行”。

有学者统计,明末清初一百多年间,大概有十五种《本草纲目》的版本面世,平均十年左右就有一种刻本出现。从当时医学书籍的总体刊刻状况看,这频率算是很高。一些医家认为《本草纲目》“集明代本草之大成”,这一时期许多有名的本草著作都以它为资料依托。可以说这时候,李时珍小有名气,但距离家喻户晓仍很遥远。

《本草纲目》是如何征服西方人的?

说起来《本草纲目》真正热销,还是借着东西方学术交流热潮。李时珍在全国寻访各种药草,修订《本草纲目》之际,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开始访华,这些人除了传教,也搜集中国风土人情,典章制度。这一时期,全球化交流非常活跃。来华的药剂师、传教士不仅将西医传到中国,也将神秘东方的草药知识传至西方。

第一个用欧洲文字公开出版的节译本《本草纲目》,出现在法文版《中华帝国全志》的第三卷中。《中华帝国全志》是一部雍正年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当时27名在华传教士,包括南怀仁、汤若望等人寄回法国的信件编辑整理而成。

18世纪欧洲正兴起一股“中国热”,《中华帝国全志》这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出版后,引起各界注意。1735年法文版售光后,第二年在荷兰海牙发行第二版,同年又被译成英文。

比起医术,李时珍对中国大地各类事物的介绍更吸引人,想来猪屎入药这种事情让外国人大开眼界。

西方有博物学的风气,十八、九世纪,博物学是英国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就采集是植物、昆虫和收藏化石。西方的博物学传统,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一直延续下来,近代由布丰、林奈、达尔文等人接棒。

《本草纲目》正好迎合了博物学家的嗜好,18世纪现代植物分类体系的奠基人林奈,鼓励他的学生奥斯贝克带着科学眼光去中国考察自然世界,为其编写的《植物种志》收集植物信息。

奥斯贝克自瑞典启程时说:“我非常渴望了解中国药草的知识,以及各种草药所对应的疾病信息……我希望征询那些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的人,并获得一定答案。”1738年,瑞典博物学家莱格斯特伦在中国南方采集植物标本,并得到《本草纲目》原著,他回国后将这批标本送给朋友林奈。

5 {4 N4 z" @6 I7 s

就这样,《本草纲目》成为被西方博物学者最常引用的中文著作。现代美国学者范发迪说:“该书体例庞大,内容广博……从17世纪晚期开始,西方学者就知道这部著作,即使在19世纪,它也一直是所有研究中国博物学的学者必备的教科书。”

达尔文也受到《本草纲目》的影响,他在奠定进化论的过程中参阅了各国文献。在《物种起源》等书中,达尔文十多次引用了中国人的著作,《本草纲目》位列其中。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本草纲目》就像个收藏室,它记录了丰富的动植物和矿物,也介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与其说它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西方都抛弃了自己的本草学传统,更不用说《本草纲目》这种“外来的和尚”。

郭沫若钦定了,李时珍是民族伟人

从明末一直到民国,李时珍的存在感非常低,普通民众根本不了解这人。相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核心理论著作,《本草纲目》地位不高,即使在近代的“中医存废之争”,也没有受到争论两派太多的关注。

1950年代,事情迎来了转机,剑桥《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在导论中说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相提并论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本草纲目》受到空前的关注,李时珍一下子蹿红了,官方大张旗鼓地举行纪念活动,把他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当时政府宣扬超英赶美,弘扬民族文化,正巧外国学界抬出了李时珍,中国古代科技既然有诸多世界第一,当然令人自豪。

1952年,莫斯科大学新建立的校舍大礼堂走廊上,准备镶嵌世界各国大科学家的大理石浮雕像。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推荐了两位中国科学家——祖冲之和李时珍,获得校方通过。这促使国内医史学界发表了不少纪念李时珍的文章,连社会主义的老大哥都重视李时珍,中国人就更应该纪念李时珍了。

学界对李时珍的赞誉、加给他的头衔多了起来。由于年代久远,李时珍去世后没有画像流传。后人想象其容貌,进行了艺术创作。


: Y9 k% p% T9 A5 i: _0 ^. h

李时珍在教科书上的“标准像”,这是经后人想象而成的画像,至于李时珍的本来长相如何,一点也不重要。

有剧作家到蕲州考察,发现了湮没无闻的李时珍墓。之后墓地开始得到政府的关注。1956年2月,李时珍陵园修毕,湖北省蕲春县人民政府发专函请求郭沫若题字。

自此,李时珍被定为“医中之圣”。郭沫若评价李时珍“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将他提升到了民族伟人的高度,李时珍的成就,被定为“世界前驱”。


, @1 y+ t# K: Q5 F3 I$ _

李时珍陵园

1963年,郭沫若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后再一次提笔,这段题词中,李时珍被定为“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是“世界第一流科学家中一位显著的人物”,进一步被神化。

此后,“圣人”、“神医”、“华夏药王”、“药神”等称呼开始出现,并通过大众文化尤其是儿童文学等通俗类读物而传播广泛。李时珍的故事也被写入小学教科书,影响一代代人,李时珍由此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

李时珍原来是伟大的博物学家

在中外学者的考证下,李时珍的真实形象得以澄清,南开大学郝长燚的论文《不断被记忆的李时珍》,复旦大学教授高晞的《十五世纪以来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美国范发迪的著作《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均表示李时珍的真正贡献不是医学,而在于博物学。

过去的本草书,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由于作者蹲在书斋里,不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只会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李时珍遍尝百草,走访山民、渔翁、农夫、猎户,足迹遍及湖广、江西、直隶,不畏艰险。

那么《本草纲目》到底靠不靠谱?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古代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完全缺乏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支撑,有谬误也是难免的。何况在轻视“奇技淫巧”的科举文化里,一个医生凭借一己之力能写出百万字大作实属不易。

而且李时珍大胆创新,在药物分类法,改变了传统本草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模式,将药物分成矿物、植物和动物。又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环境,区别为草、谷、菜、果、木等5部。动物也被归类成5部:虫、鳞、介、禽、兽。

/ @; W2 ?! K/ d8 E4 m4 X/ j

《本草纲目》的插图,绘画细腻,笔调柔和。

这种分类法符合现代科学理念,范发迪写道,《本草纲目》的动物分类体系“至少相当于林奈以前的欧洲动物学家所发展出的体系”。

至于《本草纲目》是否当得起医学经典,读完这本神奇的著作,相信读者自有判断。李时珍的时代,实在条件有限。但现代医学条件已经突飞猛进,要是仍然抱残守缺,还把老祖宗的“屎尿屁大全”当作圣经,恐怕李时珍本人活到现在,也会被气的无话可说。

记住李时珍的实践精神,还原他博物学家的本来面目,或许才是对李时珍更大的尊重,更符合历史的真面目。


, P6 F3 L% t. h: I. v+ H$ [+ q. ?

9 g6 L4 G& l' J+ t* c7 Q2 y- l* J9 x/ d0 V5 G; n- J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