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17-9-8 19:15 编辑
8 `9 g$ M& B3 ]2 Z
0 A+ f% k2 |6 J8 T' s+ d. l# E/ K0 v7 F4 M! z0 A4 h
学中医就要像中医 学习体会2017.09.08 杨思远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集中体现。在认识论上,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征是格物致知,是通过现象推究事物的原理。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也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望闻问切,就是要全面收集事物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判断病机、病理、病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和阴阳转换,提出治证方法。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基本原则。 辨证是中医的关键,证是中医关注的焦点。这个证既是症状、证据,更是求证、质证。但在医疗实践中,有许多所谓的中医,不是把辨证放的首位,而是把病、把西医的各种检查化验结论作为处方下药的依据,丢掉了中医的看家本领。这样的中医,对一般的常见病或许还能免强对付,而一旦涉及新的突发病症、老年性复杂病症,就会束手无策,尽显庸医原形。 坚持中医思维,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中医才像中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医的无限潜能。2016年3月、9月《河北中医药文化》刊发的两篇文章《温病大家郭纪生再忆白虎汤》《郭氏大医传承永恒----悼念郭纪生先生》,分别记述了郭纪生先生,活学活用白虎汤治疗乙脑SARS建奇功的事迹,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医的广阔发展前景,更充分说明了中医坚持中医思维和中医方法的重要性。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根据本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的研究对象就是病。遇到一个新的病例,西医首先关注的是由什么细菌病毒引起的,然后确定病名,寻找杀死相关细菌病毒的药物。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如能找到相关药物,见效也很快。但细菌和病毒种类繁多,而且会不断产生变异。对于突发危重病例来说,根本等不到去做细菌病毒分析培养,然后再去研制药物。即使能等到新药研制成功,病人的体内细菌病毒,可能早己发生变异。而且新出的西药就是针对某种细菌病毒的,根本不去考虑人体各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预计其毒副作用。这也是西药不断更新又不断淘汰的原因。而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整个肌体的健康,首先关注的是证以及产生这种证的机理,然后以药的性味升降寒热,去调整人体表里虚实寒热,也就是以药之偏纠人体之邪,维持人体机能平衡,驱邪于体外。因此,中医并不注重是什么细菌病毒,甚至也不过于关注其病名。只要辨证清楚,既可处方下药,并能很快取得满意的疗效。 郭纪生先生在治疗乙脑、SARS的过程中,就是始终坚持中医思维,抓住了高热这一主证,重用生石膏,以白虎汤建立的奇功。同样,在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中,还有灵活用大青龙汤、大柴胡汤治愈流感、禽流感,以去瘀血汤治愈被西医定为死亡率百分百的狂犬病的医案。 由此,我认为作为中医要时刻牢记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高度重视“证”的重要性。做中医,就要像中医,始终把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精研细读经典,争做上工。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始终贯穿着辨证论治的思想。其对于病的概念与现代西医的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西医之病是独立的个体概念,每种病都需要针对性的药物。而张仲景关于病的概念是证的类别,是指人体出现了不正常现象。如《伤寒论》中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讲的都是六经中的各种证的集合,而《金匮要略》更多以证起论,如吐哕寒疝腹惊悸……脉证等。中医讲的病是由多种证构成的,而中药方剂也是对证不对病。虽然我们说桂枝汤为太阳病首方,但不能说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的药方。相反,桂枝汤针对的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这一组证,无论什么经、什么脏腑的病,只要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的证,就可以使用桂枝汤。同样,人们都说白虎汤是治阳明热证的主方,但郭纪生先生的实践说明,只要有脉洪数、大热口渴之证,无论是乙脑、SARS,都可用白虎汤。如果象西医那样,拘泥于一药对一病,中医就会走向歧途末路。 当然,灵活运用经方,首要的前提和基础依然是辨证论治。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两种方法论证了辨证论治和灵活运用经方的方法。一种是以桂枝汤为例,针对不同证候逐个讲述了桂枝汤的加减化裁方法,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胶饴汤(即小建中汤)等。另一种方法是集中论述经方加减化裁方法,如小柴胡汤,在方后直接列出: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这些都对我们的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同时也为我们学好中医指明了方向。 同时,灵活运用经方,还要对中药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如我们都知道桂枝具有解肌的作用,桂枝汤就是用的这一作用,同时桂枝还有降逆的作用,如治奔豚的桂枝加桂汤,还有助阳平肝的作用,在厥阴、少阴篇中都有用到桂枝的方剂。中药讲究性味归经,有时取其性,有时取其气,有时取其味,这不但对组方关系重大,同时也决定着方剂的剂型和制剂方法。如大黄生用冲泡、与它药同煎或后下等,都是取其不同的性味。忽略这一点,同样会影响疗效。 / G4 c! p& k8 b; ~9 m; V9 D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