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燕赵中医

查看: 2388|回复: 2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三讲-语音文字版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发表于 2017-9-23 15: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SQV 于 2017-9-23 15:31 编辑
. [+ i0 X, t/ U- B0 x. z& s. F* @# d1 M/ f. h# K
    [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三讲-语音文字版

, S( `6 T+ l+ x0 s2 e8 A+ I7 u
                                                                                 曹东义讲课  吴媛媛整理
: a* W9 q4 ?# p0 M- d6 f; P6 D% e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文字累计300余万。! [. ]7 b0 W, ?! G+ K1 o2 c
“曹东义说仲景·第二十三讲”主要内容:
. T# T" J  s( E1 T  V5 P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 [6 Q& \% {; n6 }( ^. C( Q* a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 z! ]8 M6 ?" u; o    抵当丸方
8 [0 @& @7 I4 ]: {* r3 ^$ r* z6 @    水蛭二十个(味苦寒) 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 R) t, Y! e4 N
    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日卒 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3 Z% d$ V. s3 ?1 w* ?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3 b2 H5 F* g6 I0 q" f, J9 ]& V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3 i2 q' D8 I6 ]5 U. {+ ^  K8 P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 y$ ^, _& L% Q/ z$ Y+ c1 K& _. M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 h9 y2 b& p# l! ]) k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 \: b$ t, W& g" R4 p, O5 g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 z3 g7 U6 s; i) b2 E( F6 q
    大陷胸丸方
' e' T$ }+ S6 W4 P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 z( M7 j$ ]' \# h1 o3 z1 K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4 `5 `8 E. N) S! n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 T" H  e* K6 w6 \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 Q7 o9 `# x# d# E7 v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 x/ W( j" l3 X
    大陷胸汤方 9 L: G7 R, ^* K7 |2 R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 # a9 N. M; g) i9 w8 J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 j* ]) ^6 K* a1 U) w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 {% l$ f8 u; m# j3 \. {" M! m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R3 q2 t# D! A. q8 m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8 x0 n& F7 G$ {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O8 v; u$ P  A* a+ d
    小陷胸汤方
# H1 Q3 W0 f$ D5 I4 V/ p+ }' e    黄连一两(苦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栝蒌实大者一个(苦寒)
+ K7 j* y- h- }) w1 W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6 ?4 z8 Q( N$ A; f3 @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 p0 @) \. h" y. k" c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1 ^/ N4 S! v1 M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 t+ @* H$ ?$ _- [1 g+ Z0 d6 `
    文蛤散方 " S3 |) T7 h, ~1 B
    文蛤五两(味咸寒) 3 s  O  ]  l, X  o# B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眼,汤用五合。
2 G8 A  r, z( A: [2 X2 h    白散方 - F' r" I7 Y/ L2 e6 W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 芭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平温) 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 x: I* R! r0 b, L    右件三味为末,内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6 ~) f) N' }/ l# i& M7 T, j# q& r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 Q1 e' f  p1 Z& v1 s2 |" ]0 c/ @0 Q; ]9 R0 c9 @& X- u. z
     音频及原文链接   W1 Q3 a$ _& Q3 \. v2 G
    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view&aid=675
4 }( g, f2 N/ O, ^6 ~% ?7 b! x" k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5: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SQV 于 2017-9-23 15:38 编辑
/ e" Q( o% k4 {9 S( v4 d- g/ a- \1 P- ?& D
      上次讲了抵挡汤,抵挡汤是治疗下焦蓄血症的,和桃核承气汤有相似,活血分量更重。桃核承气汤是在小承气基础上加桂枝桃仁,它活血逐瘀的力量轻的多,抵挡汤比它分量重,用的药味更猛,有两个动物药、两个植物药,水蛭和虻虫。水蛭我们大家知道,在水里游的,洗澡时候,吸盘吸到人身上,吸人的血,拔出来以后可以带血。也有人提取水蛭素,抗凝,它活血力量比较强,虻虫,牛虻是吸猪牛的血,厚厚的皮一盯就破了,化瘀破瘀的药物,能吸血,吸血时候抗凝,抵挡汤是形容很厉害,势不可挡的意思,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土里长的大黄,地上结的桃仁,海陆空都有,抵挡汤很厉害,它症候是病人少腹硬满,其人发狂比较重,有精神症状及肢体症状,用破瘀泻下,下血乃愈,很重的病。
3 P4 [# \) f- h& g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 K+ h, ?8 L# U# Z- ]) d      这是一个鉴别症,小便自利的人蓄血症,小便不利蓄水症,太阳病是头身疼痛发热恶寒,身黄脉沉结,身黄影响血分,脉沉结,病在里,少腹硬,口渴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症。为无血也,是邪热没有和血结在一起,不能用抵挡汤,虽然小肚子硬,小便无力就可能是五苓散症,不是抵挡汤症,抵挡汤症是其人狂,小便利,血证谛也,就是一个淤血症。6 F3 O  K5 [8 u4 k" M, h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 I- K( }2 T% |5 U8 R) e
      这是丸,前面是汤,伤寒有热,伤寒不是寒病,是发热的病,有热以后还表现别的兼证,少腹满,小便不利就应该五苓散症,从膀胱经到腑,造成小便不利。现在是小便利,就是没有在膀胱里面,在下腹部,有血也,有淤血。这治法不是化,而把它攻逐的方法,当下之,用泻下。不可余药,不能用五苓散来治,不能用其他的药治,必须用攻逐淤血的抵挡丸抵挡汤治意思,也有的说下血以后,不能剩下药,一定用足量,足疗程意思。
) W& p2 a4 g0 P2 M+ q8 L4 R% B: V     抵挡汤和抵挡丸组成一样。陷胸汤和丸组成不一样。抵挡汤是水蛭30个虻虫20个。抵挡丸不是。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味苦寒) 虻虫二十五个(味苦,微寒)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9 H% \6 O, O! T, K5 y8 b, n: y药味四味,用量稍轻一些,在比例上,用血肉之品的水蛭和虻虫用量减轻,用大黄桃仁分量和过去一样。
8 J- _2 k6 I; l. a      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日卒 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 {, |4 t9 A9 U+ i- Q. O6 l( w      这四味药,合起来,20个水蛭25个虻虫大黄三两砸碎,砸成细末,做四个药丸,以水一升,煮一丸,现在一般有水丸蜜丸,糊丸,米汤汁糊,米饭为丸,米饭砸烂了以后和药沫团成一起,自己成不了丸。水蛭虻虫是血肉之品,有可能团成丸也不容易,不是吞下药丸,而且煮水服,以一水一升,煮一丸。日卒时,当下血,日卒时就是一天意思,一周的意思,不是马上就排出血了,一天24小时。若不下更服,吃一丸,就应该排出血来,大便带血,如果没有接着吃,这个药攻逐力量很强。桃仁活血,大黄也活血也止血,大黄用三两相当于现在45g,有泻下作用,借着泻下排出淤血,临床以疾病有效为度,也不一定吃的便血才行。注意不要引起副作用,不一定非要和条文一样。若不下,不下血不腹泻,是这个意思,肠道里有淤血可泻下,消化道的血是下黑血,肠道的血往往是新鲜的血,鲜红的,如果有病人有这样的情况要小心,比如肠道里面有肿瘤,有脓肿。吃下去以后可能是泻下的血,烂肉,我们根据情况以用药安全为原则,不要追求一定要见到血好。有效就是病情缓解就行,本来是少腹硬满,有症候就好,不一定下血。在临床上查的一些资料,使用抵挡丸,不一定要病人便血才叫下血,大便有点稀,有缓解,就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有毒比较猛烈的方法治病,不要穷寇勿追,不是泻的越猛越好,以达到邪气衰减大半为度,有效果病情缓解就可以,主张稳妥的这样走,不要盲目追求经典,出了意外就麻烦了。临床上有的人便血,便了半盆子柏油样便,就容易失血性休克,因此丧命的人也有。本来就有病的人,让他下血下的很多,有可能是不好的,要警惕。
' }1 U+ E3 Z) m* }* P9 A$ d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 P* O% J2 F$ f# Q- ]* Q1 @9 t- R       太阳病外感表症在外感初期,小便利者,小便通畅的,没伤津液,喝水不要太多,口渴再喝,有的人不理解,勉强的让病人多喝水,以饮水多,因为饮水多必心下悸,饮水以后,水液代谢依赖肾阳蒸腾,脾阳运转,虚了就转化不了,病人出现的心下悸,是水饮内停,逆上冲心,奔豚症一样,上冲心胸,造成心下悸,这么一种情况。有的人出现是小便少,原来是小便利,喝了一大堆水不利了,排不出没有尿,必苦里急也,这样的人肚子胀满,小便不通,很痛苦,伤了肾阳,膀胱气化不利造成的。所以大家不能为了追求疗效,而过分的用药,用过伤正气,喝冷水多了以后,有时会伤人的脾肾阳气,造成水饮停在胸下少腹,出现不应该出现的病,让病人增加了别的病。和中医讲的道理一样,吃东西以后,靠胃的阳气腐熟水谷,靠脾的阳气运化水谷。喝水以后,下传了以后,按中医说肾主水,肾阳蒸腾水,通过三焦水道上输到肺,水比饮食更难消化,好像喝点水不要紧,喝水出现了肚子胀满,出现了水的停留蓄水症,张仲景治蓄水症用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能够健脾利湿,温阳化水要补阳气的。; b. z9 N3 ?; Z  ?+ z5 l' i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 K; w! ^) Z; _  C       学完了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进入第七,讨论另一个病,前面都是蓄血蓄水症,这回讨论热扰胸膈,栀子豉汤加减,栀子生姜豆豉汤,栀子加半夏,有时候吐,半夏有时候是不同的加减,治疗热邪胸膈,热邪没有热扰胸膈,到了下边,造成蓄血,蓄水用五苓散,蓄血用桃核承气或者用抵挡汤或丸。突出的蓄水的时候是小便不利,口渴,吐是代表五苓散症蓄水,影响膀胱的腑,所以小便不利口渴,水入则吐。蓄血不在膀胱腑里,在下焦,热结在血分,其人发狂,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底下讲结胸藏结。2 w& r' _  `2 g2 |4 t; x/ G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  
  t" t+ C: @2 X7 f7 v$ z, w) j" Y       提出鉴别诊断,病人有结胸藏结,症候是如何,如是像,何是什么样,状态像什么,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按之痛,不让按,寸脉浮,关脉沉,结胸,寸脉是寸口,上亦后上,邪气主要结在胸膈,关脉是在胸膈之间,脉沉,病的部位,胸的偏上或偏下地方,寸脉浮关脉沉,叫结胸。这个藏结是什么,藏结的东西,如何被称为藏结,藏是内脏,五脏藏在身体里,在皮里,在胸腹之中,五藏藏精气,藏在体表里,叫五藏,藏结是邪气结于内脏的意思。  * i7 K  U: G6 n: a
       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9 @. z9 C5 M7 q* w2 }- _
       回答说,就好像结胸那样,胸不舒服,结胸主要是按之痛,如结胸状,饮食如故,吃东西喝水正常,没有得病一样,吃饭碍事,他那个地方老痛,就是不能让人按,时时下利,有经常腹泻情况,脏器受伤,脉寸浮,关脉小细沉紧,结胸是关脉沉,小细紧。脉道摸上以后,一个短一个细,叫小脉,沉主里,细脉道摸上去游丝一样,不宽广,左右弹手,像如按绳索,左右弹手。藏结属寒,结胸属热。% u& U% I, F% L
       舌上白胎滑者,难治。3 u. J/ q' X2 q$ A8 N, b0 k) c$ ?
       张仲景很少讲舌苔,后世温病学讲的比较多,这里提到辨舌的问题,一般外感热病舌苔往往是黄厚苔,燥黑苔。舌上白苔是白滑苔,正常人薄白苔,这里白滑苔,白色浮上还滑,伸舌欲滴,苔湿寒之邪比较盛,张仲景叫难治,它不是外感急症,是慢性病,逐渐形成脏器受损,正气不足,邪气寒湿,凝结胸部,形成的病。3 m4 ]5 q. f* d4 _1 e5 B1 H5 X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 B- K8 b) D' Y# @       藏结无阳症,寒而不热,这人没有发热情况,其人结胸难受,这个地方他很沉静不舒服,心里堵的慌,一般还不发烧烦躁,舌上苔滑者,不可用攻下方法,不能用攻逐,要用温阳散寒祛湿这样的方法,藏结症可以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也行,不光治疗阑尾脓肿,也可以治疗寒湿凝结,栝楼薤白是合适的,或者加桂枝附子,看寒气盛的情况定。
% M! R* T6 l0 F* d6 g: p- D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 i5 \: _# k- J7 R" s 结胸病的成因,发于阳就是发热恶寒,应该发汗解表,反而下之,邪气深入里面,成了结胸病,热邪与水饮结于胸部,这地方是因为下的太早,所以成为结胸原因,是因为下法太早的缘故。病发于阴,指的是恶寒不发热,比较靠里一点,阳靠表,阴靠里,这时候在里的情况下,也不能用下法,热邪凝结于胸部,它没有和水凝结,痞以满为主,结胸以疼为主,痞按之濡,按着软,不硬。
4 A+ L0 _  j5 P+ ]       结胸者,项亦强,。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8 {5 X6 s( j. c; s6 D9 _       结胸病因为结的高,胸膈以上脖子硬,病人除了胸痛发烧,不能按以外,如柔痉状。刚痉是脖子硬没有汗,柔痉有汗出,脖子硬拘挛状态,如果这个人邪结的比较高,不能用大陷胸汤,要用大陷胸丸来缓下。中医说治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在上者引而越之,如果邪气高,常用吐法,呕吐就好了,这里邪气凝结用泻下方法,又不能太猛,要是一吃就吐就不能起到往下走的作用,大陷胸丸缓缓的起作用。( q. ?; _/ C4 j  J' Y  B8 R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 i/ G6 f9 r+ p* M. m       大黄泻下,葶苈子可以泻肺气降痰浊,大黄芒硝承气汤主要成分,杏仁润肠降肺气,麻子仁丸里有杏仁,治大便秘结,杏仁平喘治咳嗽,张仲景肺和大肠相表里,大黄芒硝是承气汤走阳明,葶苈子杏仁是泻肺气,体现了肺大肠相表里的理念,往下走,不是往上吐。杏仁有一定毒性,要熬黑去毒性。这几味药以寒为主,汗能下行,热往上升。素问里说的,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泻下往往偏寒为主。
- `: z. |5 c. m, W. g  S" m, F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 0 _, u- g% A0 ]3 p$ {
上四味,葶苈子大黄两味,两味砸碎以后放入杏仁和芒硝,杏仁研成泥,芒硝研碎,合起来研,细腻如脂,很细腻,由此可见,前面两味打碎,一定弄的很细,否则不可能如脂,和前面的芒硝和杏仁,研的细的,像油脂一样,和成散,团成丸,取如弹丸一枚,像打弹弓那丸子,和药丸一样大小。, D8 r/ X+ L) @8 @6 q
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 ~0 B* k4 `7 E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9

主题

23

回帖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5: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SQV 于 2017-9-23 15:35 编辑 " L# E8 l9 [! s  {
7 o1 S! k% X2 o3 f
1 R- x) Y; o- z, Q
       取一丸以后还有别的药。煎服法大陷胸丸不是四味药,用甘遂峻下逐水,打碎后涂皮肤上,皮肤容易起泡,甘遂末一钱匕,古人一钱匕一寸见方的东西,来抄沫,以不落为度,用白蜜两各,十分之二升,白蜜和蜂蜜不一样,结晶以后是白蜜,一般蜜都是液体,白蜜是粘稠的。用它和甘遂捣成沫,可以解毒气,缓和药性,吃了甘遂以后,有人刺激食道很厉害,造成呕吐,用白蜜缓和药性,这个药比较猛。用水两升煮一升,甘遂泻下成分不容水。现在不这样服,甘遂研碎装胶囊吃,不刺激食道,更容易泻下。一个胶囊含有0.3克大小,甘遂吃一两个胶囊就泻的厉害,不能吃太多,泻的太多会过,对胸痛的人可以用大陷胸丸治。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早起泻下,不泻接着吃。取下为效,禁如药法。如不下,接着再服第二丸,以泻下为度,禁忌相当于过去的药,中病即止,不能吃太多,吃太多容易出现不良后果。
% [7 e1 \* D* R- H, p! s, p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 K! z/ V8 {, \       这里前面说的寸脉浮,关脉沉,这里脉浮大指的三部脉都浮大,代表病人邪气没有和热邪凝结在一起,不用泻下的方法,脉浮大,尽管有胸部不适也不用下法,关脉沉寸脉浮再用,再来用,否则下之死,治疗进攻时候没有法则,容易出现误治。, X/ u- }. A% a/ v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Q# t+ G7 F. y7 Y* n. L+ Z: q% V" m
       结胸症候具备,发热胸痛不可按,脖子硬,这样一种情况,这些症候都有以后,又出现出现精神症候,精神不好,心烦意乱,神志不清,躁扰不宁,这样的人往往是死症,不要说一治就好,这是很严重的病,因此咱们看,结胸症和前面说的抵挡汤症,桃核承气汤是不一样的,那里没提到死症,这邪在胸部是死症。在临床上,心绞痛冠心病,胸痛不能缓解,出汗脖子也硬,神志不清,这样往往是急性心血管病,或肺动脉栓塞也是很厉害的,肺动脉栓塞西医很多会死亡,肺动脉栓塞会造成整个肺部血管痉挛性收缩,不易缓解,送不到医院就死了,是很严重的病,有点西医的知识不会影响对经典的理解,这张仲景讲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结胸证,突然胸痛是急症,这人烦躁不安的厉害,往往是死症,要小心。
# C2 s8 g8 P; ?- G2 m, k  c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L6 h: J- K) S/ @3 B- ^7 R! l. Y2 K
张仲景还是接着讲太阳病过程中,脉和病机的关系,这一段原文,底下说的误治,太阳病提纲是脉浮头强痛恶寒,脉浮而动数,动数脉不是典型的太阳病脉,动是躁动不安,数是入里化热,风为阳邪,往往脉浮,数则为热,伤寒热病,发烧动痛,动则为痛,有头痛身痛发热。数则为虚,虚了以后,脉也是数的,伤了津液,不发烧的人也可能是虚,虚很常见,数主虚也很常见,很多人心跳快,不发烧是虚,不是热。头痛发热又是太阳病主证,证明在表。脉微盗汗出而反恶寒,盗汗出现在内伤杂病,不是外感热病,微盗汗是晚上睡着以后,出了一身汗,外感热病以后病人出了汗了,脉静身凉,这里是反恶寒者,出了汗以后怕冷,是表未解也,还是有表邪,有一分恶寒在,一分表症在,治疗还是解表方法。虚人外感,扶正解表,益气解表,养阴扶阳解表都可以,虚人外感,一边扶正一边解表,补中益气汤也能解表,不要拘泥于麻黄桂枝汤,用小建中汤治疗外感热病出现的情况,虚人外感也可以服。
: \) X% b  n" O' `) |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4 S1 S/ w: P" c% R6 D
       说医生没有看出虚。表未解,用下法的依据,虽然误治,他认为病邪入里用下法,按照素问热论,有六经辩证,一日太阳二日阳明,这都是很死,所以前车后辙,伤寒论里的误治,和素问热论应该有关系,我们不是批判黄帝内经,一个理论指导临床,如果要是老用日传一经解释现象可能造成误治,张仲景虽没说素问热论有毛病,他指出这么多误治,是补偏救弊。张仲景说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动是身痛痛,数是虚,迟脉主寒,正气瘀结,迟脉也不一定主寒。胸膈之内发生疼痛,拒按而疼痛,胸膈之内,邪气结的比较高,头疼眩晕,邪气结的高在头部。张仲景给的条件,胃中空虚,下法以后,伤胃正气,胃中空虚不能容纳水谷,不能吃饭用下法伤了胃气。客气动膈,客气是邪气,不是主气,外来的邪气叫客气,动膈是影响胸膈,出现的一些变证,下法以后伤了卫气,胸膈阳气,出现短气烦躁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硬,大陷胸汤主之。这是用下法以后的结胸症。
/ C5 }+ \) y- \" g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 f% |- p' y3 y) }% T) v# }2 Y2 D  p
       结胸症用大陷胸汤治,一定不是里虚为主,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客气动膈,邪气在胸膈方面影响胸膈升降。出现短气,不是虚,是气不够用,憋气意思,躁烦躁扰不宁,出现了一些精神症状。病机上阳气内陷,在表的热邪和阳气一起内陷,造成心下硬,不在胸在膈上,在心下,胸膈上下胃脘形成结胸,结聚不散,用大陷胸治疗。
3 s: h( Y; G. d- e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咸寒)甘遂一钱(苦寒)
- A( p* e1 n3 E- X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 g) W/ P" }- w, u9 H6 W' r
       直接用甘遂放到汤里,有时候泻下,大黄是后下,这地方先煮大黄。有时候考伤寒就考角落的知识点。先煮大黄以后,六升水去滓,大黄捞出来,芒硝放进去,煮一两开,把甘遂沫放在里面,冲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不要喝了,喝一半以后的意思,有两升,得快利止后服,泻的很爽,不要喝了,很多人喝大陷胸汤,往往有腹泻也有呕吐,刺激食道厉害,泻痢厉害,大陷胸丸猛,说汤衣荡之,丸衣和之,而且比例上要重。甘遂一钱币,以前一两相当于15g,一钱量不是大,临床也用不了太多,这个方子慎用,是虎狼之药,容易出问题,不要一看胸痛短气,就大陷胸丸,出了问题就会纠纷有麻烦了。
9 B  }, q* _- R9 J$ [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 n. |  b3 V; _9 e9 a得了外感病后,有六七天了。结胸病行成了,有热有发烧是实证,实邪结在胸部,脉沉紧,心下胃脘,按心下像石头那么硬,这是腹膜刺激征,急腹症会出现这个情况。肠伤寒六七天以后,病人不吃东西肠粘膜变薄了,或吃得多不对付,再得外感病六七天就穿孔了,出现心下痛,按之硬,可以用大陷胸汤治疗,不做手术可能救一命,不治疗可能就死了,古人外科不发达,华佗擅长外科,以张仲景内治为主。7 P- x& c% `. N3 F, B) L" |7 N
       底下讲,大陷胸汤使用和大柴胡汤的区别,和承气汤的不一样。4 T" H, a6 C/ U8 U( ]- C, N! D
       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