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之道

2017-02-09|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261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相传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还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尊为儒教始祖。

  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相传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还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尊为儒教始祖。
  孔子在传播儒家学说时,旗帜鲜明地曾要求君子有九思:“视则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尽管是让君子做到“仁者爱人”的哲学思想。但是,仔细想一想,还折射出养生的大理念,人的情志与健康的身心密不可分,《内经》于情志的分析更为恰如其分,精妙到位,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变化之所以能伤及内脏,是因为《素问.举痛论》有明确的论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由此可见,不良情绪会使脏腑出现异常现象,五脏运行失去平衡而导致疾病,因此,就需要拥有欢快开朗的心情,使精神内守,情绪稳定,既理解别人又善待自己,这样的养生观才是正确和明智的选择。
  孔子精于六艺之妙,博学多才,对于养生从《论语.乡党》中可以洞察出一二,他注重在饮食起居方面的点滴培养,以清规戒律给人启示性的醒悟,以免“病从口入”贻害终身,所以,从“入口处”严格把好关,他不失时机地指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壹而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似乎,这也是食物与卫生健康的常识吧!
  依稀还记得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的律条,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从而说明,孔子科学地把握住了人的少、壮、老三个不同阶段的规律,提出身心状况与之相适应的养生理念,难道这不是先见之明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颜渊》,其更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对后人的养生乃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之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3

鲜花
关闭
×

3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3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126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4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527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