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出
80次查看 0评论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说明“把事情看淡一些”就是养生的“秘钥”,唯有心淡,也自然视淡、听淡、嗅淡、味淡、触淡,五官淡。淡,是一副心灵的绝美“良药”。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说明“把事情看淡一些”就是养生的“秘钥”,唯有心淡,也自然视淡、听淡、嗅淡、味淡、触淡,五官淡。淡,是一副心灵的绝美“良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强有力地指出了任何方式的养生都不如抓住养心这个根本,抓牢了才能“纲举目张”,收得活蹦乱跳的“鲜鱼”。 静,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本身就充满了力量之美。静,则是一种精神、觉悟、灵动、美妙的博大智慧;不经精雕细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同时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如果要陷入名缰利锁的泥潭里,何能心灵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一味背着外物的沉重负担,又怎能让自己的良心良知得到平安呢?静,是心灵修为经千锤百炼的“灵丹妙药”。诸葛亮在《诫子书》的至理至深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很坦然地把“淡”与“静”融为一体,延伸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豁达开朗最高境界标准。也是“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淡”而进一步诠释了心淡心静方能心安的养生道理。 以史为鉴,人们不甚理解情志养生的内涵,不能将“淡”与“静”,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会贯通;其结果,酿成了自食苦果的悲剧。比如:范进中举成疯人,是喜伤心的例子;诸葛亮三气周瑜,是怒伤肝的真实写照;林黛玉忧思过度患了肺痨,是忧伤情绪对肺的损害;李清照思夫弄得“人比黄花瘦”,是思伤脾的典型表现;杯弓蛇影的故事,是疑虑和恐慌造成的案例;伍子胥过了韶关一夜白头,是劳伤肾脏的结果。 中医书《阴阳应象大论》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此五脏五志之分属也。”从而说明要选择合适的抒发情志的方法,使人体“阴平阳秘”,则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如果太过和不及,进而可扰乱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就容易引起七情内伤。朱丹溪论火说:“七情之病皆以火化”。这就是说:“怒则气上,郁而成火;喜则气缓,虚火上越;悲则气消,热火中生;恐则气下,虚火冲上;惊则气乱,邪热中央;忧则气滞,虚火熏灼。”情志失衡失调,直接扰乱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使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倘若不及时调摄的话,病情就会与日俱增地蔓延、滋生、助长,大大影响了人体健康状态 因此,养生也要养对“脾气”,讲究科学方法,太过或不及势必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可以明白“淡”与“静”是人们养生修炼的一种至高至尚的境界----“阴阳和谐”,也是化解体内“毒素”的一把秘钥,更是健康长寿的一副良药。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