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风趣高雅的“五食”颂歌

2017-03-15|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921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从而说明了谷、果、畜、菜的营养,都与五脏对应的五味相得益彰,才能充实吸收最精微物质,增加食欲,补益精气,达到阴平阳 ...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从而说明了谷、果、畜、菜的营养,都与五脏对应的五味相得益彰,才能充实吸收最精微物质,增加食欲,补益精气,达到阴平阳秘。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在“吃法”上风趣高雅,很有那么点咬文嚼字,以“五食”分享人们,可有目共睹,大饱眼福。
  1、“食菊花”----郑所南的诗句:“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几句就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郑板桥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2、“食热粥”----陆游视食粥为健身养生的“平易法”,其《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3、“食荠菜”----荠菜别名地菜,野荠等,叶嫩根肥,清香味美。文人雅士对它揄扬备至,苏东坡赞其:“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陆游更是视荠成癖,咏诗赞其鲜润口香:“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甚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了。
  4、“食百合”----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闻名,利脾润肺。陆游喜食百合,曾作佳句“更气两丝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5、“食栗子”----栗子又称板栗、毛栗等,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苏辙有诗赞曰:“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传统中医书上,食物有甘(甜)、酸、苦、辛(辣)、咸五味之分,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因“药食同源”的关系,食用过量就会引起脏腑的不协调,而导致疾病。所以,要找准方向,补对地方,才能发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的巨大作用。
  1、酸生肝----带酸味食物有护肝和增加消化、吸收的作用,还能化解胃肠道内病毒,杀灭病菌的肆意侵袭;如:西红柿、山楂、杏、乌梅等,含有多种维生素,既能软心脑血管又能抗衰老。
  2、苦生心----中医认为“苦味入心”,不仅如此,苦味食品能清、泄、通、降,能燥湿消火,坚阴利尿。如:苦杏仁、橘皮、苦瓜等。
  3、甜入脾----因甜食可以益气补血,增加热量,应尽量少摄入,也许适当吃些更有益健康;它主要缓解疲劳,有调和胃肠蠕动,解除痉挛症状也比较明显。如:龙眼肉、大枣、西瓜、蜂蜜、红白糖类等。
  4、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功效,平衡代谢失常;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病者,应少量食用最好;咸味能泻下、软坚、散结,有补阴益血的作用。如:紫草、海带、昆布、食盐等。
  5、辣入肺----人们通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等辣物,有发汗、理气的功能;其内含一种“辣素”的新物质,能调理气血,维护血管,疏通经络;但大都有预防伤风感冒的良好效果;比如:姜丝汤、葱白汤等;然而,若有痔疮,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无论如何也不宜服用,否则,也会加重病情的。
  作为一名医生,要时刻把好食品安全的“关口”,以百姓为中心,广泛进行安全教育,督促调整膳食结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尽心尽力,将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并继续发扬光大。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鲜花
相关推荐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