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祥之鸟:猫头鹰与“枭羹”的传说故事

2017-04-21|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4398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今天的猫头鹰,古代称之为“枭”的不祥之鸟。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世人唾弃,一度陷入声讨而食之的境地。

  今天的猫头鹰,古代称之为“枭”的不祥之鸟。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世人唾弃,一度陷入声讨而食之的境地。
  无风不起浪。传说,唐玄宗年间,每到立夏吃枭羹能“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之前,汉初的叔孙通在《汉仪》中说过:“以夏日至赐文武百官枭羹。”
  “枭羹”,成为古代人度夏的最佳食品。概而言之就是:“夏至,微凉始起,长养万物,而枭害其母,因以是日杀之。”所谓“害母”,则集中体现在鸟的子女“不孝”和危害“大地母亲阴气”方面,枭,其实指的是现在的猫头鹰或夜猫子,缘何会遭到如此的灭顶之灾呢?据说,跟许慎及古代文人、术士有关。因许慎的《说文解字》谓:“枭,不孝鸟也。”仅此一句话,就把“枭”硬生生地给推到了道德的对立面上,曾一时如雷灌顶成为儒、道、释三教理论教义的“活靶子”,有理有据的大批大打,其矛头全部指向“不孝”“害母”枭的身上,更加冠冕堂皇之头衔为“十恶不赦”的鸟。在敦化仁义道德、倡导高风亮节的当时,大力进行轮番义正辞严的评判,本身是没有错的,枭,应该受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和天诛地灭的可悲下场。所以,至今民间仍将猫头鹰视为不祥鸟的化身,还一直流传着“夜猫子进宅,没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里笑”等俗语,古人以“枭食其母”为由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在社会文明的今天,应该为枭正一下名了吧!
  猫头鹰的别称:枭、夜猫子、横纹小枭、鬼车枭、夜食鹰、木兔等;性味:咸、酸、平;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疟疾、瘰疬、结核、风虚头晕及噎膈病等;以骨骼和肉入药,用法用量:每日每次20~40克,炖汤或煅存性口服即可。
  夜猫眼与电脑族干眼症。干眼症不是因细菌感染造成的,即便使用很多消炎药物也是于事无补。如果长期熬夜或从事电脑族工作,势必导致眼角膜干燥,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眼睛作为一个器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地关联。中医认为,“人的眼液,有五脏六腑所生,肝肾所主”,所以,只要“肝肾精气充足,气血周流通畅,津液敷布正常有序,阴平阳秘”,才能最终达到“目不干涩,诸症消失”的愿景。综合调理:用针灸针刺耳穴,或口服一段时间的中成药,比如,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可随证选用;做到少熬夜,少依赖电脑,勤动手抄写文件和史料,注意每隔40分钟,做一下眼的保健操,自我调节身心,加强锻炼,呵护好自己的视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燕赵中医

Copyright © 2016-2025 燕赵中医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河北中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050128号-6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冀卫网审字[2005]1号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石高新字第188号
QQ

返回顶部